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所有人都想害我-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虞东亭自从受伤眇一目、为祖平反后,性情作风与从前大相径庭,在朝中是个只有人敢骂、实际却没人敢惹的狠辣角色,连柳太守都知道他的恶名。也或许他本性就是如此,只是先前刻意伪装压抑罢了。我瞧着公主大概是很难逃脱他的魔掌了……
  不知道邓子射私下里跟虞重锐说了什么,但是我一直等了大半个月,也没见他有任何动静,连邓子射拿来的那堆话本子也不知被他收到那儿去了,只留了两本正儿八经的医书给我看。
  我旁敲侧击地问他:“邓大哥说要给我配的药膏,配好了没有?我等着拿它练剑呢。”
  他果然又耳朵红了,无奈地看着我:“那个不能用来练剑。”
  其实我也觉得不合常理,我要是一剑砍在自己脑门上,提前涂点药膏能管事?又不是铁甲盾牌。
  “我知道,只能用来圆房对不对?”我贴上去抱住他腻腻歪歪,“大夫都说不要紧了……”
  “要紧的,子射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旁的夫妻就算不想要孩子,万一有了,至多不情不愿地生下来,但是你……”他把我拥进怀里,“我不容许你有任何闪失,一丁点的风险也不行。那种提心吊胆的经历我已经有过三次,不想再来一遍。”
  我想了想,为了圆房把命赌上,好像确实不太划算。反正现在晚上也能抱在一起睡觉,白天还能亲一亲,四舍五入就是整天亲亲抱抱,这样已经很好了。
  “对了,重阳节又快到了,那个……”
  “你别想!”他低下头来瞪我,“快睡觉!”
  我还没说完呢,这么凶干嘛……我想说的是《玉郎传》那本书能不能让我看两眼,真人不让我看,我瞧瞧书本上怎么写的都不行啊?
  今年的重阳节,我终于能够爬到遥园那座小山顶上登高望远——中间休息了四五次,到后面实在爬不动了,是虞重锐背我上去的。明年重阳,我一定能自己爬上去。
  就是我往他衣襟上别茱萸时,他看我的脸色有点古怪,将那支茱萸拿下来改插在我头发上。
  重阳后母亲大人从毗陵寄来家书,我拆开一看,折好的纸背面透出红章印,仿佛是银契之类的东西。
  “我们的钱不够用吗?你又问家里要了?”
  现在家中的财政大权归我掌管。我明明记得账上还有四位数的余钱,柳太守每月都会奉上酬金,我们那一千顷广袤的土地上也辟出了——两百多亩可以耕种的梯田,日常花销还是够的。
  “不是。”虞重锐将那张陈旧发黄的纸契展开,原来是凤鸢当年签给他家的卖身契。我看了那契约才知道,凤鸢原本姓纪,母亲大人买下她,只花了三十两银。
  他又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崭新的房契,和一张二百两的银票,把凤鸢叫过来,对她说:“凤鸢,你跟随娘亲和我已有十五年,当年的恩情早就还清了。以你的聪明能干,本不该只做一个端茶倒水伺候人的婢女,只是我这些年无暇顾家,贪图省心,一直委屈你大材小用。现在我把这卖身契还给你,放为良家子,以后你不再是奴婢贱籍,出入行走、置业婚配,都随你自由。”
  凤鸢看看他,又看看我,目露惊疑:“什么意思?少爷这是要赶我走吗?是不是因为我……”
  “不是要赶你走。”虞重锐把房契和银票推到她面前,“去年仲舒在时,我看你跟他都痴迷酿酒,想以此为营生。这是沅州城里临街商铺的地契,前后三间,还有这些本钱,够你开一家小铺子,慢慢做起来。如果你觉得卖酒做生意辛苦,等子射的医馆开起来,你帮他治伤拿药、医病救人,也是一桩好事。你可愿意?”
  凤鸢又把嘴张得像吞了整颗鸡蛋咽不下去似的:“少、少爷的意思是要帮我开酒肆吗?我、我自己当老板娘?”
  虞重锐点头。
  凤鸢的表情顿时变得精彩极了,一会儿喜出望外两眼放光,一会儿又皱起眉头犹豫不决。一边是少爷,一边是酒,选哪个好呢?
  她当场拿不定主意,回去慎重考虑了三天,最后还是决定开酒肆当老板娘。
  原来酒才是凤鸢的毕生真爱,为了酒连少爷也可以不要了……
  说起来,凤鸢最近很少说错成语,也要归功于仲舒哥哥去苏州后,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交流心得技艺。一开始凤鸢让我给她念信代笔,后来仲舒哥哥寄了好多酒方和书籍过来,她为了看懂也开始自己习字。虞重锐劝她读书劝了这么多年都没奏效,果然不如酒有魅力……
  凤鸢精明能干,学什么都快,酿酒又是她最喜欢的事,干得特别带劲。不到一个月店铺就开张了,先卖市面上已有的酒,慢慢再加进去自酿的。
  邓子射把医馆开在凤鸢的酒肆隔壁,有时遇到外伤急救的病人,凤鸢还会过去帮忙缝个人。
  凤鸢给她自酿的第一批酒取名“凤春”。十几年后,凤春酒成为沅州最知名的特产之一,风靡荆楚等地,连仲舒哥哥都在苏州为她开店分销。凤鸢竟然成了我们几个之中最有钱的人,虞重锐投给她的那笔本钱每年都带给我们丰厚的分红,我在家里美滋滋地躺着收钱,当然这是后话了。
  总之虞重锐忙着开山修渠,凤鸢忙着开店酿酒,邓子射忙着开药治病外加追凤鸢,而我忙着开……开心一点,好吃好睡,四处逛逛,练剑养伤。每个人的日子都忙碌而又充实。
  这样又过去了半年。
  那天只是个寻常的春日,天气热了起来,该换轻薄的夏装了。我去城中绸缎庄买了两块布料,到邓子射的店里取了我的药,从凤鸢柜台上顺走一小壶新酒,回到家想亲自下厨给虞重锐做两个菜,结果一个夹生一个烧糊了,只好让厨娘重新做过,虞重锐到家时夕食还没准备好。
  我殷勤地把从凤鸢那里顺来的酒斟上:“夫君渴不渴?先尝尝凤鸢的新酒吧。”
  虞重锐忽然抓住我的手:“你手腕上怎么了?什么时候受的伤?”
  我翻过来一看,手腕内侧有一条寸余长的伤痕,大概是下厨时手忙脚乱,不知道在哪里蹭的,我都没注意。
  但最重要的是——它已经愈合了。
  细细的,深紫色,像一条凸起的硬线。
  我愣了一下,然后用指甲去抠那血痂。
  “你干什么?”虞重锐阻止不及,我已经把伤口抠破了,血珠渗了出来。
  是……暗红色的。
  他立刻拿出帕子按住伤处,一边吩咐家仆:“去请邓大夫来!”
  我看得出他比我还紧张,一直压着伤口,我的手都叫他握麻了。直到邓子射赶来,他才敢松开。
  “城门都快关了,急吼吼地把我叫过来,我还以为又出什么大事了呢!”邓子射见我没事抱怨道,待看清我腕上伤口更是气愤,“就这点小伤你也叫我?都自己止……”
  后半句话戛然而止。按了这半天,新渗出的血也止住了,丝帕上只沾了指甲盖那么大一小块干涸的血迹。
  邓子射连忙掏出他的百宝箱,在我身上叮叮咣咣一顿查,又刺破指尖取了一点血观察,末了对我跟虞重锐说:“恭喜你们,终于可以圆房了。”
  ——你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吗?
  “你身上的蛊毒已经基本没有了,但身体还是比一般人虚弱,好生将养慢慢会恢复的。来日方长,别太着急,悠着点儿。”
  谁着急了呀!
  被他这么一说,反倒弄得我有点尴尬忐忑,夜里沐浴磨蹭了很久,回到卧房见虞重锐只着单衣坐在灯下看书,不禁问:“你怎么还没睡?”
  他放下书抬起头来,眼波流转:“等你。”
  我觉得他好像跟平时很不一样,但又说不上来,只是无端地让人不敢直视,脸上发热。
  “等我可以去被窝里等,干嘛坐这儿,多容易着凉……”
  “这里亮堂。”他站起身,解开腰间的衣带,“你不是一直想看么?现在可以让你看个清楚了。”
  那天晚上,我知道了很多原本不了解、或者我想错了的事。
  比如,我心心念念一直想看的、长在他身上的茱萸,其实在河清县驿那次我就惊鸿一瞥见过了。
  又比如,邓子射配的药膏,的确是可以减伤的。
  再比如,虞重锐之前说他在我面前有意克制、不让我看他心里的念头是怕吓着我,并非虚言,他确实有点吓着我了,只是和我理解的惊吓不同而已。
  我认识他四年,嫁给他也有一年半,直到今日才发现,我对自己夫君的了解,还是太过片面和浅薄了一些。
  我躺在他怀里,忽然想起还有一件事他一直没有告诉我。
  “虞重锐,”我仰起脸问他,“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大概是从,”他半眯着眼低头看我,语声低沉,“那年的上巳节独处一室,你抱着我说了整整两个时辰的情话开始吧。”
  “啊!我抱的是……”我睁大眼望着他,“那我……那枚玉佩,也是我给你的吗?”
  “当然。你说是你爹爹留给你的,长大遇到心仪的人,便送给他做定情信物,”他似乎仍对这事耿耿于怀,“结果转头就翻脸不认人要回去了。”
  “我那是……”我也不知该如何解释,算了,亲两口安抚一下吧。
  原来一开始,竟然是我对他始乱终弃呀。


第117章 尾声
  沅州的日子清静如水; 但又别具滋味; 白驹过隙一般就流淌过去好些年。
  册立新皇后的皇榜贴到沅州城门口,我才知道岚月只在位一年就被废了。祖父也告老致仕,去年过世,家里没有人通知我。
  或许他们都以为我早就活不成了。
  我小心翼翼地活着,不知道“墨金”吞噬掉了我多少年的寿数。我不舍得太早死; 我喜欢的人他也喜欢我; 我想和他白头偕老。
  虞重锐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天天逼我去爬山。一开始是爬遥园后山; 后来他觉得那山太矮太平缓了,没有效果; 带我去爬江边野山。百丈高的山头; 半个时辰就要爬到山顶; 我差点没被他折磨死。
  到了山顶我瘫在地上想; 要不算了吧; 不能白头偕老就不能吧; 等我死了让他娶凤鸢做续弦,也算我没有失信于人。
  但是等虞重锐把我从地上拉起来,让我倚在他怀里,我们一起坐在山顶石台上看流云聚散、听竹林风起; 他从背后抱着我; 亲亲我的面颊; 我就又后悔了。
  我还真舍不得把他让给凤鸢。当然; 邓子射也不会答应。
  “这里的风景真好; 绿草如茵,也没有旁人来打扰,天地间好像只有我们两个人。”
  所以你要干嘛?!
  唉,我就知道,他喜欢光天化日。我对自己夫君的了解真是越来越深刻而全面了。
  总之这样苦练了一年多,我的脚程越来越快,到后来只要一刻半钟就能登顶,脸不红气不喘,虞重锐都被我甩在后头。
  成婚后的第五年,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
  虞重锐很是懊恼,说这是他的失误。慈幼院里那么多女童,男童也有,想要孩子可以去过继领养,我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
  慈幼院是我创办的,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婴孩,其中大部分都是女童。沅州政令严格还好些,但是周边的邵州、平州等地,杀女弃女依然屡见不鲜。不知贺家人是否还笃信风水洗女恶俗,但我知道这样的事一直都会有,再过几百年也未必会断绝。
  我反复问过邓子射,确认我身上的余毒已经拔清不会祸及胎儿,身子骨能够经得起生养。邓子射检查完说:你现在比隔壁孙伯家的母猪还壮,生一窝都没问题。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能跟母猪比吗?不对,母猪能跟我比吗?也不对……总之我不是母猪,我才不要生一窝呢,有一个就已经很好了。
  得益于我每天爬山练出来的体力,这个孩子出生得很顺利,是个女孩。
  虞氏下一辈女儿正巧行“辛”,我问过当地人,苗人是没有避讳之说的,名字还会父子相承,于是给她起名“辛澜”。
  认识了苗人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名字叫法和我们不一样,名在前,姓在后。所以我娘亲的苗名应该叫做“辛久冉”。
  之后四年,虞重锐都很仔细,没再失误过。
  短命的人不止我一个。信王终究也未能逃脱年不过四十的魔咒,三十三岁便英年早逝,在位仅十载。
  这十年里,虞重锐的新法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但很少有人知道,后世习惯称为“治平新政”、归功于信王的这场变革,其实在延兴年末就已经开始了。
  信王膝下只有三位公主,未能生育皇子,只得又传位给堂弟——先帝的七皇子。他蹭嘲讽先帝言而无信为人作嫁,结果自己亦重蹈覆辙,也算应了他发下的誓言。
  七皇子登基后还寄信来,言辞恳切地邀请虞重锐出山。虞重锐上表辞谢,说什么内子体弱多病,只适应沅州气候水土,不能远行云云。
  其实他写这些的时候,我正兴致勃勃地翻看與图,盘算接下来先去哪里好。信王驾崩,新皇帝看起来还算友善,那我们就不必夹着尾巴一直窝在沅州了。天下那么大,我得出去看看,还要闯荡江湖呢。
  虞重锐也没驳新帝面子,向他举荐了沅州别驾陈禺。陈禺后来官至右仆射。
  我们坐船沿江一路往东,到了大镇再换车马,走遍了江南各道。我去苏州看望四叔公和仲舒哥哥,回毗陵见过父母大人——虞重锐果然长得像爹爹。
  仲舒哥哥在苏州成了家,是四叔公为他做的媒。聚宴时我特地看了,嫂子细眉细眼,是江南水乡女子的温婉长相,但听说性子爽利,精明能干,家里的事都听她的,和我完全不同。我悄悄放下心来。
  在梁溪途径太湖边上时,我望着湖面问虞重锐:“我们要不要顺道坐船去一趟归安?”
  太湖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对岸,大海也不过如此吧?我太喜欢坐船了,以后还要去海边看看。
  虞重锐把我的脸掰过来:“归安不顺路。”
  我忍着笑故意说:“十多年没见了,归安郡王今年好像有廿四岁了吧?不知现在长成什么模样,娶了王妃没有?褚昭仪那么美,想来他相貌也不差吧?”
  他捏着我的脸说:“十几岁时喜欢年轻英俊的少年郎,现在也一样,你的喜好倒是一成不变。”
  “对呀,我的喜好一成不变,”我腆着脸对他说,“一直就喜欢你。”
  旅途期间,可能是舟车劳顿,也可能是水土不服,抑或是风景太美,虞重锐又失误了两次,于是我们又添了二儿和三女。
  我们在岭南见到了四丈多高的大水车,在沿海的船坞里观摩远洋帆船建造的全过程。虞重锐很受启发,回沅州后又跟柳太守商量出新的灌溉方案。
  我终于发现自己比虞重锐强的地方,那就是我看这些木工图纸比他快,画得也比他好,后来这些事他就都交给我去办。
  我还学会了修桥造房子。模仿船坞制船的龙骨结构,我造出一种新的竹楼,既适应沅州的多雨气候,又坚固耐用防震,还很节约材料。当地人叫它“齐楼”,我很是得意。
  我比自己预期的活得更久。四十九岁那年,我的第一个外孙女出生了,而我依然健步如飞,每天都要翻好几座山头去巡视那些滴灌渠道。
  六十八岁时,虞重锐离开了我。他比我年长十岁,我们成婚相伴整整五十载,我已经十分感激上苍垂怜。
  我曾经说过他若死了我也绝不独活,我又食言了。失去他以后,我又独自多活了十几年,因为他有太多未竟之事做到一半,临终仍念念不舍,我得继续为他做下去,不让他泉下留憾。
  八十岁时,我还能下地行走,但需要拄着拐杖了。我听说淮阴出了一位奇人,能借助风帆流水之力,让渠水自行从低处往高处流。若有这等巧技,梯田就再不用担心旱涝年景,我必须去向这位奇人讨教,亲眼看一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已经受不了车马颠簸了,孙儿陪着我坐船缓行,到扬州再取道运河北上淮阴。
  途径洪州,孙儿执意要去看赣水支流上的水坝。“那是祖父亲自督建的!已经用了七十年了!”孙儿激动地说。
  我也很激动。我的夫君二十岁就已做下这等壮举,我真为他骄傲。
  水坝底下来了一队官兵,在坝口布告栏上贴上告示。我凑过去眯眼细看,在我们坐船出行的这段日子里,朝中又风云突变,大行皇帝驾崩,太子即位。
  算起来,这应该是延兴皇帝的曾孙了。加上信王,我一生共经历过五位皇帝在位。
  我又回头去看虞重锐在洪州做太守时造的这座水坝。七十年过去,它依旧岿然屹立在江上,滋养一方土地、庇护沿江百姓,以后还会继续延用下去,而江山已不知改换了多少次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