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燕萧艾-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王爷突然进来,赶紧把脚收进被子里。心想着,肯定是自己坐在床上吃饭,被看见了,又或者是三王爷疏漏了嘴?脸一会红一会白的不敢出声。
  朱棣走到床边,看出了萧艾的心思,笑着说,“不用猜啦。本王逼他说的。”
  朱棣有些犹豫,思忖再三还是轻声道:“给本王看看。”
  朱棣坐在床边,伸出手来。
  萧艾只能怯怯的把藏在被子里的脚伸出来。
  “王爷,对不起。”
  “很疼吧。”看到萧儿肿着的脚面,腿上还有几处又淤青。
  “不疼……疼……”萧艾一会儿摇头一会点头。
  朱棣看着萧儿一副做错事被抓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摇摇头说:“下次小心点儿。”
  “下次?我下次还可以出去骑马吗?”萧艾一下来了神气,激动地抓着朱棣的胳膊,摇了摇,望着他。
  “是,你下次还可以去骑马,不过,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了。”朱棣宠溺的看着萧儿。
  “为什么,我脚很快就可以好啦,我很想去骑马,昨天我已经进步很多了呢。”
  “萧儿,这段时间你还是在府里好好养着吧,伤筋动骨一百天,不养好的话,以后很容易会扭伤的。而且,这几天,我已经派兵全部守在边防一线,关内也警戒了,草原上这段时间不安全。”
  “我听三王爷说了,又要打仗了吗?”萧儿有点儿担心。
  “我送来的药呢?”朱棣倒显得很轻松,看着桌子上放着的药瓶不见了。
  “药?”萧艾被朱棣突然的岔开话题,一愣,想到三王爷送来药之前,自己桌子上就有了一瓶,这才知道原来是王爷送来的呀。
  “昨天夜里我和三王爷议事到很晚,后来我给你送来一瓶白药,专治跌打损伤的,想着你肯定睡了,我就放在桌子上了。你没看见?”
  “看见了,在这儿。”萧艾递过药瓶。
  朱棡开玩笑的时候,把小药瓶递给萧艾,萧艾顺手放在了床里侧,想着过会上药。没想到是王爷送来的。
  “腿伸过来。”朱棣轻轻的用棉塞擦着萧艾腿上肿起来的地方,生怕弄疼似得,擦得很慢很轻,却很仔细。
  “王爷会上药?”萧艾低着头,小声的问。
  “哈哈,我行军打仗伤倒是不少,可是像这样的伤,却从来不会理会它,重的伤自然有军医。说起来,我还是头一回帮人上药呢。”朱棣云淡风轻的笑着说,手上依旧很仔细。
  闻着朱棣身上淡淡的沉香味,清香袭人,如柳枝划过水面,泛起涟漪,圈圈荡开。似乎头痛也好了很多,可是心里却微微的心疼。
  “这药很好用,自己记得一日两遍,莫要忘了。我过几天会去边塞看看。”
  “不是说加固边防吗?又要打仗?”萧艾心里一紧,似乎从小到大,她只要一听说朱棣要带兵出征就很害怕,可是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她是担心打仗,还是担心他打仗。
  “计划是加固边防,可是调兵布阵,如此大动干戈,会引起敌人警惕的,难保不会真的打起来。”看着萧艾害怕的样子,朱棣摸摸她的头。
  “为什么非要打仗呢?”
  “萧儿,你自己不也说欣赏汉武帝吗?那你欣赏他什么呢?”
  “秦末时期天下诸侯割据,多年战乱不断,这个时候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百废待兴,不论是百姓还是军队都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汉朝开国至文帝景帝时期都实行无为而治,可是经过几代的努力,国家财力充足,军队强壮,百姓安宁。这个时候武帝掌权,他不拘泥于前朝惯例,而是审时度势,慧眼识人才,对内听取主父偃董仲舒这些人的建议,大胆的实施改革,对外任用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他们能征惯战,威震百蛮,恢拓疆土,开创汉帝国的一代辉煌。”
  “说的不错,看来你真的挺喜欢这段历史的。你知道霍去病有一句著名的话吗?”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萧艾翘着脑袋看着朱棣。
  “呵呵,那你知道为什么古来称赞武帝刘彻的比文景二帝的多呢。”
  萧艾摇摇头。
  朱棣笑道:“不仅是因为刘彻致力于开疆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扬了大汉国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他的雄心壮志,使得在他那个朝代,很多的能人志士得到重用,才能得以发挥。他得人心呐。不论是一个帝王,还是将军,都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刘彻如此,霍去病如此,我亦如此。”
  朱棣看着听得出神的萧艾,嘴角微微一笑,摸了摸她的发髻。
  “萧儿懂了。”
  自己确实欣赏汉武帝,可是燕王出征,自己怎么都无法用武帝的那套言论说服自己,何况也许会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呢。
  “那你好好休息,记得一会儿把饭吃了。我走了,药一定要记得用。”朱棣笑吟吟的将小药瓶放在萧艾手中,出去了。
  闻着越来越淡的沉香味,看着朱棣出去的背影,萧艾心里一涩。
  “四弟,既然你打算不日去边塞,我也打算回太原了。我是来向你辞行的。”
  “三哥一路小心。”
  朱棡看没什么话可说,转身就打算离开,顿了顿,又退了回来,半笑道:“我想和你要个人,不知你答应吗?”
  朱棣放下手中的书,手也不经意的握作拳头,抬头看着他,脸上依旧笑着,说道:“你说的是谁?”说完转过脸去,不再看他。
  朱棡嘴角一扬,双手抱着摸摸下巴,没有立即回答,朱棣看了他一眼,朱棡这才踱着步子,缓缓道:“前几日在城里转转时,看上个姑娘,本王欲带她会太原,不知老弟可否?”
  朱棣心下一松,拿起书依旧笑道:“三哥这样的事何必特意问我?”
  “哈哈哈,这毕竟是你的地盘,我若随便带个人走总是不好。”
  “只要那姑娘的父母双亲没有意见就行,于我无什么关系,三哥自己喜欢就好。”
  朱棡看来朱棣一眼,说道:“那告辞。”
  朱棣点了下头。
  

☆、论古谈志

  “想什么呢?”什么时候朱棡已经进来了。“到底想什么呢,看你边想边笑的。做什么美梦了吧。”
  “是做美梦啦,也不告诉您。”萧艾赶紧接过他的话说,提高嗓门,掩饰自己的心虚,赶紧将簪钗放了回去。
  “脚好些了吗?我给你拿来了药。”
  朱棡笑着,转身放在桌子上,却皱着眉头,道:“你这已经有一瓶了?”
  萧艾这才注意到自己桌上放着一个小药瓶,轻轻笑着;“可能是柳儿拿来的吧。”
  “没事,药不嫌多嘛,反正你都留着吧,以后也用得着。”
  “你这说的什么话,什么叫我以后还用得着啊,你难道盼着我再摔一次呀。”萧艾被他气得一下来了精神,气呼呼的,故意嘟嘟着嘴,转脸也不看他。
  朱棡心里一惊,脑子里忽得闪过昨晚朱棣的话“若萧儿当时摔下来,岂不被马踩死?”现在想想实在后怕,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萧儿,嘴角露出一丝笑,用手戳了戳萧艾的脑袋:“你看,吵吵架,这下就有胃口吃饭啦。”
  萧艾嘴里轻哼了一声,也不知道他是听见自己说话了,还是存心逗自己玩呢。
  “本王过些日子,要回属地去了。”朱棡突然敛了笑容,有点失落。
  “你要走?”
  萧艾从小到大在燕王府里,很少有朋友玩儿,以前和朱棣抓回来的奴隶中的一个成为好朋友,叫毛伊罕的女孩儿,后来朱棣把她放了。留在府里一段时间,可是终归是呆不长的,看着毛伊罕消失在草原的身影,萧艾哭成了个泪人,伤心了好几个月,整天想着这一别可能后会无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了,越想越伤心,后来还是王爷打仗回来了,知道了这件事,才把她哄好的。到现在柳儿她们还会拿这个事儿开玩笑。
  虽然后来长大了,懂了许多,可是还是会很舍不得,离别的伤感一涌而出。尤其是像朱这样和自己真心相交,而且这次来北平已经犯了忌,下次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见面了。
  看着萧艾呆呆的出神,一句话也不说,眼圈却已经红了。
  “萧儿,你怎么啦?又不是以后见不着啦,以后没事了本王常来就是啦。再说,本王可以和你们王爷写信,接你去太原玩儿。”
  “真的?”萧艾又露出了笑容。
  “当然啦。”朱棡温柔的摸了摸萧艾的头。
  “可是,为什么突然要走啊?”
  “四弟昨晚找本王商量,说要加固边防,和本王研究了一夜方案。过几日他就要忙了,而本王那个时候待在这儿就不合适了。”朱棡勉强一笑。
  萧艾心里明白了,若是寻常,晋王来燕地玩玩,只要不过分,皇帝抓不到什么把柄,可是一涉及动用军队,不管是什么原因,倒是恐怕不止是皇帝,还有各大藩王,都会引起警觉。离开,不仅使自己避嫌,更能让别人安心。
  “小姐,吃饭啦。”柳儿端了个食盒子走进来。
  “那你慢慢吃饭吧,本王过些时候再来看你。”朱棡拍了拍萧艾的脑袋,笑着说,“外面的阳光那么好,可惜你享受不到啦,本王把你房门开着吧,屋子里也暖和些。”转身出去了。
  “好啊,谢谢。”
  房门打开,屋外一缕阳光射进来,顿时感觉暖暖的,冬日的阳光柔和轻慢而不刺人,缓缓的流动,温暖着被寒风吹萎的花儿草儿。在寒冬大雪来临之前,给人心里平添一股暖意。
  “小姐,您腿脚不方便,就在床上吃吧,不用下来。”柳儿忙制止准备下床的萧艾。
  “那好吧。”
  柳儿拿来茶几,饭菜还没放好,萧艾已经吃起来啦,大口大口的。一边吃一还说:“今天的菜做的真好吃。”
  “小姐,您不是说不饿的嘛。”柳儿遮着嘴笑。
  “都怪你,你把东西都端来啦,那么香,突然觉得好饿呀。”萧艾只顾着大口大口的着,嘴里不清不楚的嘟哝。
  忽然,外面什么遮住了阳光,萧艾抬头一看,王爷。
  “把饭菜撤下去吧。”
  “是,王爷。”柳儿撤去饭菜,退了出去。
  “这些菜已经来回热了好几遍了,变了味道,对肠胃也不好,午饭已经做好了,我已经让人送来。”
  “脚还疼吗?”步子不缓不慢,温暖的阳光照在身后,显得人暖暖的,朱棣浅浅的笑着。
  萧艾有点儿窘迫,咬着下嘴唇,不敢抬头。没想到王爷突然进来,赶紧把脚收进被子里。心想着,肯定是自己坐在床上吃饭,被看见了,又或者是三王爷疏漏了嘴?脸一会红一会白的不敢出声。
  朱棣走到床边,看出了萧艾的心思,笑着说,“不用猜啦。我逼他说的。”
  “给我看看。”朱棣坐在床边,伸出手来。
  萧艾只能怯怯的把藏在被子里的脚伸出来。
  “王爷,对不起。”
  “很疼吧。”看到萧儿肿着的脚面,腿上还有几处又淤青。
  “不疼。。。。。。疼。。。。。”萧艾一会儿摇头一会点头。
  朱棣看着萧儿一副做错事被抓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摇摇头说:“下次小心点儿。”
  “下次?我下次还可以出去骑马吗?”萧艾一下来了神气,激动地抓着朱棣的胳膊,摇了摇,望着他。
  “是,你下次还可以去骑马,不过,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了。”朱棣宠溺的看着萧儿。
  “为什么,我脚很快就可以好啦,我很想去骑马,昨天我已经进步很多了呢。”
  “萧儿,这段时间你还是在府里好好养着吧,伤筋动骨一百天,不养好的话,以后很容易会扭伤的。而且,这几天,我已经派兵全部守在边防一线,关内也警戒了,草原上这段时间不安全。”
  “我听三王爷说了,又要打仗了吗?”萧儿有点儿担心。
  “我送来的药呢?”朱棣倒显得很轻松,看着桌子上放着的药瓶不见了。
  “药?”萧艾被朱棣突然的岔开话题,一愣,想到三王爷送来药之前,自己桌子上就有了一瓶,这才知道原来是王爷送来的呀。
  “昨天夜里我和三王爷议事到很晚,后来我给你送来一瓶白药,专治跌打损伤的,想着你肯定睡了,我就放在桌子上了。你没看见?”
  “看见了,在这儿。”萧艾递过药瓶。
  朱开玩笑的时候,把小药瓶递给萧艾,萧艾顺手放在了床里侧,想着过会上药。没想到是王爷送来的。
  “腿伸过来。”朱棣轻轻的用棉塞擦着萧艾腿上肿起来的地方,生怕弄疼似得,擦得很慢很轻,却很仔细。
  “王爷会上药?”萧艾低着头,小声的问。
  “哈哈,我行军打仗伤倒是不少,可是像这样的伤,却从来不会理会它,重的伤自然有军医。说起来,我还是头一回帮人上药呢。”朱棣云淡风轻的笑着说,手上依旧很仔细。
  闻着朱棣身上淡淡的沉香味,清香袭人,如柳枝划过水面,泛起涟漪,圈圈荡开。似乎头痛也好了很多,可是心里却微微的心疼。
  “这药很好用,自己记得一日两遍,莫要忘了。我过几天会去边塞看看。”
  “不是说加固边防吗?又要打仗?”萧艾心里一紧,似乎从小到大,她只要一听说朱棣要带兵出征就很害怕,可是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她是担心打仗,还是担心他打仗。
  “计划是加固边防,可是调兵布阵,如此大动干戈,会引起敌人警惕的,难保不会真的打起来。”看着萧艾害怕的样子,朱棣摸摸她的头。
  “为什么非要打仗呢?”
  “萧儿,你自己不也说欣赏汉武帝吗?那你欣赏他什么呢?”
  “秦末时期天下诸侯割据,多年战乱不断,这个时候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百废待兴,不论是百姓还是军队都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汉朝开国至文帝景帝时期都实行无为而治,可是经过几代的努力,国家财力充足,军队强壮,百姓安宁。这个时候武帝掌权,他不拘泥于前朝惯例,而是审时度势,慧眼识人才,对内听取主父偃董仲舒这些人的建议,大胆的实施改革,对外任用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他们能征惯战,威震百蛮,恢拓疆土,开创汉帝国的一代辉煌。”
  “说的不错,看来你真的挺喜欢这段历史的。你知道霍去病有一句著名的话吗?”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萧艾翘着脑袋看着朱棣。
  “呵呵,那你知道为什么古来称赞武帝刘彻的比文景二帝的多呢。”
  萧艾摇摇头。
  朱棣笑道:“不仅是因为刘彻致力于开疆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扬了大汉国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他的雄心壮志,使得在他那个朝代,很多的能人志士得到重用,才能得以发挥。他得人心呐。不论是一个帝王,还是将军,都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刘彻如此,霍去病如此,我亦如此。”
  朱棣看着听得出神的萧艾,嘴角微微一笑,摸了摸她的发髻。
  “萧儿懂了。”
  自己确实欣赏汉武帝,可是燕王出征,自己怎么都无法用武帝的那套言论说服自己,何况也许会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呢。
  “那你好好休息,记得一会儿把饭吃了。我走了,药一定要记得用。”朱棣笑吟吟的将小药瓶放在萧艾手中,出去了。
  闻着越来越淡的沉香味,看着朱棣出去的背影,萧艾心里一涩。
  

☆、时逢年下

  “四弟,既然你打算不日去边塞,我也打算回太原了。我是来向你辞行的。”
  “三哥一路小心。”
  朱棡看没什么话可说,转身就打算离开,顿了顿,又退了回来,半笑道:“我想和你要个人,不知你答应吗?”
  朱棣放下手中的书,手也不经意的握作拳头,抬头看着他,脸上依旧笑着,说道:“你说的是谁?”说完转过脸去,不再看他。
  朱棡嘴角一扬,双手抱着摸摸下巴,没有立即回答,朱棣看了他一眼,朱棡这才踱着步子,缓缓道:“前几日在城里转转时,看上个姑娘,本王欲带她会太原,不知老弟可否?”
  朱棣心下一松,拿起书依旧笑道:“三哥这样的事何必特意问我?”
  “哈哈哈,这毕竟是你的地盘,我若随便带个人走总是不好。”
  “只要那姑娘的父母双亲没有意见就行,于我无什么关系,三哥自己喜欢就好。”
  朱棡看来朱棣一眼,说道:“那告辞。”
  朱棣点了下头。
  晋王走了不多日,燕王也去了边塞。
  算起来已经两个多月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已经下过了,比往年来到早,比往年下的大,一连持续了好几天。屋外望去,天地一片白茫茫,世界显得空旷寂静,可是眼前看到的除了雪儿,还是雪儿。不过这样单调的一色,倒也不觉得难看,反倒若是雪花没有盖住的地方,露出了旁的颜色,倒显得污浊了。
  燕王府其他地方的雪早已被下人打扫干净,唯独萧艾的小院子,只要下了雪,她从不让人打扫,她喜欢这天地一色,纯净洁白安逸的感觉,喜欢在一尘不染的雪地里咯吱咯吱的留下自己的脚印,也喜欢和柳儿一起在屋前堆个雪人儿,用自己的首饰给雪人做装饰,然后绞尽脑汁的想着给雪人取名字,漫漫寒冬里,也是一件乐事呢。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书案前半开的窗子,冷风是不是吹进屋子里。萧艾正捧着那本《宋词》有一句无一句的念着。
  “小姐,你这几天好用功呀,王爷回来一定很高兴。”
  “我这哪是用功呀,无聊找点事做罢了。”
  “不过我倒以为小姐很喜欢这首诗呢,您已经念叨好多遍啦。”
  “你听懂啦?”萧艾忽得转头,笑看着身后站着的柳儿。
  “我哪里懂这些,不过是这几天老听您念叨什么雪呀,诗呀,梅呀的。奴婢想着那一定很好看。”柳儿一脸喜悦,倒是很享受是的。
  “可不是嘛,人们常说踏雪寻梅,可惜咱们这小院子没有梅花,只有一颗老梧桐。”萧艾很无聊的拨弄着手里的手炉。
  “小姐,您腿好没好彻底呢,您还是别寻思着什么踏雪寻梅啦。”
  “谁说我腿没好呢,你看我现在走路是不是挺正常的了?”萧艾说着站起身来,故意提起裙角一大步一大步的在屋里走了个来回,仰着脸看着柳儿。
  “是好多了,不像之前一瘸一拐的。”柳儿捂着嘴笑。
  “你是故意的,你在说一遍。。。。。”
  萧艾气呼呼的追着柳儿就要打,不过这样也惯了,冬季漫长,总要找些乐子。
  “萧艾小姐,在吗?”原来是徐王妃身边的兰芝。她是王妃陪嫁过来的丫头,从小跟在王妃身边,在燕王府也算是受尊重的。
  “兰芝姐姐找小姐有什么事吗?”柳儿开门应声答道,微微低下身子。
  “我家小姐近日身子不舒服,卧床几日,说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想问萧艾小姐有没有空,过去王妃房里坐坐?”
  “王妃病了吗?我怎么都不知道呢?”萧儿看着柳儿,又对兰芝笑道:“兰芝姐姐,我现在就过去。”
  “柳儿你留下吧。”
  柳儿望望萧艾,然后开心的应了声“是”。
  这徐王妃是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名门闺秀,温婉贤淑,大家风范。洪武八年,皇上亲自指婚配予四王子燕王朱棣。不过那时燕王还未就藩,就住在安徽凤阳。后来燕王来至北平,王妃也一路相伴,十几年了,从未回去过。
  萧艾知道,虽然王妃平日里待人极是平和友善的,可是下人之间难免也会有个眉眼高低的,尤其自己又不是什么正经主子,柳儿跟过去难免别扭。
  说着关上门就跟在兰芝身后,去了王妃的房间。一路上萧艾问着王妃的病情,严不严重,用药了没,心道王妃生病自己竟一无所知,心里实在对此事满怀愧疚。可是看着兰芝有一搭无一搭的应着自己的话,想着应该没什么事,心稍稍放下了。
  出来的急,忘了披一件大氅,天上隐隐约约的出了太阳,这几日雪开始化了,正言“下雪不冷化雪冷”,寒气好像能透到人骨子里去。而且冷风呼呼的直往脖子里吹,萧艾不禁的打了个寒颤,抱紧手中已经不大热乎的手炉。 
  “小姐,萧艾小姐来了。”
  “萧儿进来吧,外面冷的紧。”声音很小,可是却很平稳。
  “参见王妃。”萧艾欠着身子。
  “快起来。”
  “兰芝,给小姐拿个坐凳,再铺上毯子,就用我的那个。”
  “谢王妃。”萧艾又欠了欠身子。
  “你们都出去吧,我和萧儿说说话。”徐妙云望着萧艾很亲切的笑了笑。屋里伺候的丫头都退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她和萧艾了,萧艾这才坐下。
  看着徐妙云半躺在床上,人确实清瘦了不少,脸也有些白,不似往日红润,还长了几个红痘痘,嘴唇干裂的开了口子,印着淡淡血丝。一件狐毛大氅随意的搭在身上。
  “刚听兰芝姐姐说起,方才知道王妃近日来,身子不爽,不知道现在感觉好些了没?先前不知道,实在抱歉的很。” 萧艾起身欠着身子,颌着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