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妨无妨。”
  福娘摆摆手,倒没什么长辈去瞧了晚辈,有失身份啥的。
  嗯。
  这时代就这破规距。
  按着规距,不应该是福娘去看望了长媳。而是得长媳来了毓庆宫,来给福娘这个婆母请安了。
  “唉呀,英娘有喜了。我去瞧瞧她,也是顺道领着如意去御花园走走。顺路儿的事情。”福娘找个借口。
  她也不想长媳的身上,光环太多了。
  那样的话,对晚辈来讲,未必是好事。毕竟,人心难平啊。
  “嬷嬷,走吧。咱们先去瞧瞧如意这孩子。”
  这时候,福娘起身了。那家书自然是收好。准备去了正元殿给长媳看的。
  “诺。”
  白嬷嬷应了话。
  福娘到了偏殿时。她的女儿朱如意小郡主正在习字。
  朱如意小郡主年纪小,今年十月时,才会满了四周岁的生辰。可谓是一个小孩儿。不过,年纪虽小,朱如意小郡主却是一人爱好学习的好孩子。
  锻炼大字什么,朱如意小郡主一点也不讨厌了。
  她最喜欢写好了大字,然后,夕食前,爹爹回来了,让爹爹瞧了,然后,夸了她啊。
  听亲爹夸奖什么的,也是朱如意小郡主的每一日必修课。
  福娘没打扰了女儿。她是等待着女儿写完了一张大字,然后,才是出声笑道:“如意真利害,这一张大字写得好。”
  “娘。”
  抬头,朱如意小郡主看着亲娘在旁边。这时候,笑得甜甜唤了话。接着,朱如意小郡主才是搁了笔,对亲爹福一礼。
  尔后,她笑道:“娘,你也觉得女儿写得好啊。”
  “有进步,比以前更好了。”福娘又夸了一句道。


第289章 
  朱如意小郡主得了亲娘的夸赞,小嘴儿抿起,那甜甜挑战酒窝露出来,叫一个高兴欢喜。唉呀,还想装一装不在意。
  不过,倒底还是年纪小,其实,挺在意了爹娘的夸赞。
  “那我再练一练大字,一定能写得更好。”对于得了夸赞后,朱如意小郡主对于写字什么的,唉呀,好喜欢啊。
  “嗯。今个儿不用练大字了。”
  福娘走上前,对女儿笑说道:“你这字不错,天天坚持是好事。”
  “不用急一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持之以恒,世上事最怕认真二字。这认真不是一下子的认真,是坚持下去着天天都认真了。”福娘给了小女儿如意一个抚头杀。
  这个爱的抚摸摸,让朱如意小郡主笑得欢喜开心。
  那嘴角边上的小酒窝,就跟一汪蜜似乎的,醉的腻歪人儿。
  “我听娘的话。”
  朱如意小郡主自然是听话的好孩子。
  “走,娘带你先去你嫂嫂那儿坐坐。然后,咱们娘俩再去御花园逛逛。这春季之时,御花园的花儿开得正好。”福娘表示这会儿,应该带女儿出去玩儿一会儿。
  春日好时光,不摘点花儿回来插瓶,太浪费了。
  “好。”
  朱如意小郡主对于亲娘的安排,完全没异议。
  于是,母女就是领着宫人们,一块儿出了毓庆宫,往皇子所的正元殿而去。
  不凑巧。
  福娘母女到了正元殿时,太孙妃没在呢。这一位太孙妃去御花园散步了。嗯,于是,福娘挥了示意宫人把礼物搁下了。至于家书,福娘还是留了自己的身上。
  “如意,走,咱们往御花园去。”
  福娘觉得也凑巧,这会儿,正好她和女儿也想去御花园走走。
  这皇城内,除了御花园有点儿景致,能瞧一瞧。整个皇宫中,其实,也就是高墙与屋子,再无什么多余的景致了。
  “好啊。嫂嫂定然在园子那边儿。”朱如意小郡主挺开心的。
  春天嘛。
  这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外面暖风徐徐,就是一个散步的好时候。
  从小径而走。
  等福娘母女到了御花园时。正巧就是遇上了太孙妃,当然,还有同样逛园子的后宫嫔妃、黄淑妃和李嫔二人。
  这遇上了,自然是相互见了礼。
  “淑妃母好兴致。”
  福娘笑着说了一句。
  黄淑妃也是笑回道:“太子妃也是好兴致。”
  二人相互说这话儿后,也是笑了。
  “不若去那暖亭里坐一坐。”黄淑妃提议道。福娘本不想同意,不过,她瞧着长媳许是散步久了,还是恭敬的站了她身边的样子。
  这会儿,福娘想一想,说道:“好啊。淑妃母,您先请。”
  “哪儿,哪儿,应该太子妃您先请。”黄淑妃肯定是知趣的。也知道应该给太子妃面子。这一位可是未来的国母。
  福娘笑一笑,回道:“那不如一起吧。”
  这时候,福娘对长媳示意了。孙英娘自然明白的,就是随了婆母的身边。至于李嫔,自然是跟在了后面。倒也是安份的模样。
  倒是朱如意小郡主这会儿是牵着亲娘的手,那安静的小模样特讨人喜爱。
  在暖亭里落坐。
  那也是有讲究的。主位上坐着福娘。她身侧的左边是黄淑妃,右侧则是朱如意小郡主和太孙妃。
  至于李嫔,李嫔没敢坐了,她是在旁边站着的。毕竟,在场里就在她的品级最低的。
  李嫔也实在的,就是装着鹌鹑样,就像是一个凑数儿的人一般样,装了小透明。这时候,黄淑妃笑着说了话,道:“太子妃好福气,今年太孙妃一定给您添个孙儿。这说来,就是皇家的头一个皇曾孙呢。”
  “妙啊。”
  黄淑妃抚掌而笑。
  “借淑妃母的吉祥话儿。”福娘浅浅一笑,回了一句。
  这时候凑趣儿的话,相互之间自然都是捧了对方的。毕竟,大家无怨无仇的,倒没挑了刺儿。都是捡着好听的。
  比如,黄淑妃捧了福娘婆媳二人。
  福娘呢,就是捧了黄淑妃的娘家兄弟侄子,总之,只要是黄淑妃得意的地方,福娘不介意炒一炒冷饭的。反正黄淑妃听得高兴,大家也是凑得乐趣嘛。
  这一通子话,就是在相互配合里,还是说得欢乐时。
  宫人们送来了茶水和点心。
  于是,暖亭中,倒有些茶花会的意思了。
  就是这等热闹之时。
  吕贤妃来凑趣了。
  吕贤妃一来,场面更热闹。吕贤妃会讲话,和黄淑妃一唱一合的,说的全是好话儿。伸手不打笑脸人,福娘这等时候肯定给这二位面子,也是配合着。
  气氛要说好,还真叫一个好。
  便是茶花会到了大家都觉得非常开心的时候。
  一个后宫中,让人都注意的对象来了。权庄妃来了。
  权庄妃来了,福娘等人面上都是笑迎了。至于心里头吗?福娘是暗暗打量了,也是瞧出来了,吕贤妃是淡然的劲头。
  至于黄淑妃神色僵硬了一下,似乎转折的有一点不自然。
  至于李嫔这个小主,这一位还是当了背景板,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权庄妃来了。其实,她也是注意到了,她一加入了这茶花会,这气氛就得特别的尴尬。无论权庄讲什么,众人捧场了,可气氛就是古古怪怪的。
  最后。
  福娘借着小女儿如意这坐久了,也应该走一走的借口,这是提出了离场的要求。
  福娘一走,朱如意小郡主一起离开。太孙妃是福娘的长媳,自然是随了婆母的意思。于是,太子妃一系的三个人离开了。
  这剩下来的就是后宫里,能凑了一桌叶子牌的嫔妃四人。
  “唉呀,太子妃这一走,咱们姐姐妹妹难得凑一起。庄妃妹妹,不妨你做东,咱们去景仁宫里坐会儿如何?”
  黄淑妃突然提议道。
  权庄妃愣了一下后,笑回道:“得淑妃姐姐这话,妹妹自然欢喜着姐姐去做客。”
  “好啊,有庄妃妹妹这话,本宫也且随去随去。”吕贤妃搭了一句话。于是,黄淑妃起头,吕贤妃递话,这李嫔自然是听话的小模样。
  四位嫔妃皆是起身,往景仁宫而去。
  至于福娘呢。
  福娘牵着小女儿的手,和长媳一边谈话,一边回了正元殿。
  “瞻元寄了家书,我带来给你。”
  “你且看完后,也写了回信。到时候,还差人给瞻元送去。”福娘微笑着交代了话。太孙妃听得婆母的话,自然是欢喜的。
  再从太子妃手头,接到了夫君的家书,那就更高兴了。
  “儿媳记下了。回屋后,仔细读了,再给夫君回信。”孙英娘是真高兴。她也盼着跟夫君述一述感情呢。
  “嫂嫂,嫂嫂,小侄儿听话吗?”
  朱如意小郡主见娘和嫂嫂谈话儿,这时候也是插话问道。
  “听话,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孙英娘这会儿,自然是右手抚一抚小腹,笑得温柔,回话时更是满面的和蔼可亲。
  “唉呀,小侄儿长得太慢了。我还要好久才能见到他啊。”
  朱如意有点心急的小模样。
  她挺盼着小侄儿慢慢出来,陪她玩儿的。
  “我给小侄儿准备了礼物的。”朱如意小郡主表示她是一个好长辈的。嗯,她要当一个好姑姑啊。
  “很快了。”
  孙英娘笑着回了小姑子的话,笑说道:“嫂嫂替还没出生的孩子,谢谢妹妹的好意。”
  “将来这孩子长大了,定要教他听你这姑姑的话。”
  嫂嫂这般一讲,朱如意小郡主特满意。
  “好啊,好啊。”朱如意小郡主那叫一个欢喜。回答话时,还是活泼可爱着。
  福娘看着姑嫂二人的对话,看着那挺不错的气氛,心头也是高兴着。这时候,福娘在想着,嗯,长媳不错。
  算一算,这时间过得挺快的。
  话说。长子瞻元娶妻了,次子瞻亨、三子瞻利娶妻的时候,也是不远了。
  唉呀,她这婆母当的,很快就会迎来了二儿媳妇、三儿媳妇啊。
  福娘再是瞧了一眼小女儿。
  福娘又表示,小女儿的年纪还小呢。所以嘛,其实她不老的。她还很年轻啊。
  至少,福娘觉得她的心理年龄非常年青啊,就是十八嫩葱葱的一枝花。
  “娘,你想什么啊?”
  朱如意小郡主是牵一牵娘的手,摇啊摇。
  福娘想歪了一些事儿,就被女儿这动作给摇回了思绪。福娘笑回道:“没什么。娘就是想着,如意你还小,等着长大还要许久的时间啊。”
  “唉呀,娘,我不想长大啊。”
  “长大了,好多烦恼的。”朱如意小郡主挺认真的小模样,想了想后,这般回了两句话。福娘一听,乐了。
  “你个小丫头片子。”福娘伸了食指,在小女儿的额头轻轻的点一点。福娘笑说道:“万事有爹娘在,你烦恼什么啊?”
  “再说,你哥哥们多疼你啊。看看,你嫂嫂也宠你的。就你的好命啊,一辈子就是让人疼,让人宠的。”福娘表示,她家的小女儿定然是好命的。
  哪能有什么烦恼啊。
  嗯嗯,福娘以亲娘的名义表示,这定然让女儿一辈子就快快乐乐的。


第290章 
  永和七年。
  四月初。
  永和帝收到了南征的奏章。对于南征之事,永和帝是关注的。所以,那什么安南小邦的使臣,永和帝也是差了拱卫司的暗探是监管着的。
  “魏谨行。”
  “奴才在。”
  永和帝把奏章一批,然后,吩咐道:“让拱卫司去抓人。这些凡是跟安南小邦的使臣有暗中瓜葛的,全部收押进拱卫司的大牢之中。”
  一本奏章,扔到了魏谨行的跟前。
  “诺。”
  魏谨行公公是捡起了奏章,躬身行礼后,告退。
  永和帝心情非常的不好。
  因为,奏章是南征主将,以及皇太孙朱瞻元的联名上书。南征之事,要暂时缓下了攻势,转攻为守。
  原由更简单。
  天气,这可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时代。
  这气候变化,关乎军事政治,关乎农民饭碗的。
  安南小邦在南边,在大周朝最南边的更南边。那地方的鬼天气,一年有半年都在下雨。那雨季一来,就连连大雨不停歇的。
  这大周朝的南征军队,再是训练了。也得随了老天爷的高兴啊。
  这不奏章上来了。
  永和帝也批准了。南征之事,转攻为守,一直等。等到了秋季后,冬季的到来。南边的冬天、春天是旱季。那夏、秋两季是雨季。
  至于说天气?
  燕京城这边的冬天是叫冷。
  可南边,那安南小邦那地方的冬天,完全没一点冷意的。
  至少,朱瞻元这位皇太孙给上了奏章,向他的皇祖父请求了。在今年的冬季,就可以大举南攻。
  对此,永和帝同意了。
  至于说,朝臣们提议的,什么同意了安南的请降之类的话。
  永和帝全批了否。
  这位帝王那是强势之人,一个小小的安南小邦,他还不在意了。毕竟,大周朝的体量在这儿,打一个安南小邦,那肯定是拿下来。
  永和帝更在意的事情。
  是北边。
  是胡人。
  对于胡人,永和帝是打了太多仗了。在胡人那边,曾经的燕王就是血海中杀出来的赫赫威名。这不,永和帝有意想北征。
  只是,南征的事情没结束。永和帝不准备两线开战。两线开战,就是大周朝的朝堂国库,也是容易吃不消啊。
  于是,这些年来,北面转为守。南面,南面的安面小邦国,就是永和帝拧出来的一只鸡,永和帝杀给面边的一群小邦国瞧的。
  哼哼。
  永和帝表示,这是一回杀忍了,南边的疆土就安宁了。
  永和七年。
  夏季过去了。
  这一个夏天。皇太孙朱瞻元是在新占领的安南小邦国原来的土地上,进行了实地的考查。然后,他得承认一件事情。
  这安南小邦国穷是穷。
  可这里的土地真不错。
  若是合理的开发了,特别是两河流域,这里注定会又是一个鱼米之乡。
  特别是朱瞻元还得知了安南这地方的水稻能一年种三回。一年三熟啊,这得多好的土地啊。光想想,这粮食的满满丰收,朱瞻元都得承认,这是一块肥肉。
  只是,这肥肉不好吃。
  朱瞻元与诸算子在护卫的保护下,离开了又堪查过的一处村庄。然后,回返了军营。
  一路上,朱瞻元很沉默。
  诸算子倒是老实的当一个跟班。
  对于安南这等地方,诸算子是瞧不上眼的。因为,这地方在诸算子眼中,就是一个蛮荒之地。瘴气重,那些野生的巫祝,个个都是歪门邪道的。
  若不是要保护了皇太孙,唉呀,诸算子真不想跟这安南本地小邦的巫祝们斗个你死我活啊。奈何……
  奈何前面有一个国师之位在诱惑着诸算子道士。
  为了国师之位,诸算子认为,他也是蛮拼了。
  “道长,你那边的人手,又抓到了多少本地的巫祝?”朱瞻元问了话道。
  “抓到了八个。三活五死。”诸算子比划了一个手势,挺无奈的回了话。表示这当地的巫祝还是挺拼命的。
  瞧瞧,八个巫祸,这斗法里就是死了五个。活下来的三个,还是手下特留情了。
  “能招揽吗?”
  朱瞻元想了一想后,对诸算子问道。
  “无量天尊。”
  诸算子的表情特别扭,他说道:“太孙殿下,那些当地的巫祝,全部是歪门邪道。您何等身份,若是传出去的话,有失身份体统。”
  “而且,国朝承认的法统是儒释道三家……”
  诸算子还是提醒了一句。
  朱瞻元明白,诸算子这位道士的话是好意。
  儒,自然是朝廷统治的根基,这马上打天下,治天下的还是儒家这门显学。
  释,就是光头的和尚们。还别说,就是朱瞻元的皇祖父身边不还有一个道衍和尚嘛。
  至于道家,道家可是中原本土的道教啊。这等根基可深着,水也深着呢。
  至巫祸,巫祸可以说,就是跟儒释道三家斗过了,最后,输得特惨的被批为了邪魔外道,然后,从中原大地上赶往了南边。
  在南边生根发芽,结合当地的土著信仰,就有了南边的巫祝这等玩意儿。
  “道长,孤不瞒你。这安南小邦,占下了又如何?若不能实际的统治这地方,就是一个名头的话。这大军南来,何其浪费了?”
  朱瞻元是真不甘心。
  他不甘心,像前一世一般。最后,这一块土地脱离了老朱家的掌握啊。
  要知道,这可是皇祖父的开疆之功。
  做为皇祖父的嫡亲孙儿,朱瞻元不觉得把祖宗得到的土地最后丢失了,那真真是无颜面对了祖宗先辈。
  “那巫祝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了千年之久。在当地,他们得到了安南土著的信仰。若不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光靠蛮力,孤不觉得这一块土地能常治久安。”
  朱瞻元的目光悠悠,他继续说道:“这里离燕京城太远了,离朝廷中枢太远了。”
  是的。
  真正的原由就在这里。
  这里离着大周朝的统治中心太远了。
  山高皇帝远的,我占下了,没实际的统治了,早晚得出问题。
  以县郡统治?
  官府是不下乡的。
  那些实际的统治地方的巫祝与当地势力,没有半点儿朝廷的好处,他们凭什么要一颗红心向老朱家忠臣啊?
  特别是原本他们在这一块土地上,可是特权阶层啊。
  朱瞻元将心比心,摸心自问。
  觉得他若是一个堂堂的太孙,一个堂堂的贵族阶级,最后被人打下了神坛的话。肯定不会感恩戴德,而是仇恨之火熊熊在燃着啊。
  “那太孙之意,是想收拢当地势力为根基?”
  诸算子问一句道。
  “若有可用的,收一批。那些不得用,杀之。”朱瞻元表明了他的态度。那就是杀一批,得用一批,捧上一批。
  总之,就是分而化之,分而治之。
  诸算子却是在皇太孙的话中,从那“杀之”二字里,感觉到了浓浓的血腥味。
  伴君如伴虎。
  哪怕是一个未来的天子,如今的太孙殿下呢。这权操在手,杀心自起。
  诸算子突然明白了。
  为何所有的世外之人,修行之人,哪怕得了天家的富贵,也是不理了政事上的一摊子麻烦来。果然,还是享受了富贵之时,远离了红尘俗物的好。
  若不然……
  容易被坑啊。
  “殿下,高见。”诸算子小小的捧了一记马屁。
  这时候,诸算子心有预感。
  诸算子莫名有一种感觉,这安南之地与他有缘啊。
  嗯。
  诸算子表示,一定是错觉。
  这破地方,请他,他都不想来啊。太穷了。
  永和七年。
  秋。
  燕京城的安南使臣,最后带着落魄的离开了。
  燕京城的人,不欢迎了这些使节。
  安南的使臣带回的消息,在安南的朝堂上自然是宣然大波。得知没了后路的安南小邦之王,决定联络了周边的小国,一起抵抗了北边的大周朝。
  这事情朱瞻元这个南征之人,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朱瞻元不在意了。
  因为,朱瞻元很清楚。他的皇祖父的刚烈性情,要的就是泰山压顶,要的就是这等气势。这等堂堂正正灭一国。
  杀出一个上国的威名。
  让那些南边的小国一听名号,就是慑慑发抖。
  这样的话,南边的小国才不敢动不动就炸毛。这样的话,他的皇祖父就能轻松的腾出手来,对北征来一个五进五出。
  前一世,朱瞻元可知道的。
  他的皇祖父五征草原。
  那漠南漠北草原上,可是留下了皇祖父的大大威名。
  也是皇祖父的威名,让他登基后,北面没威胁,南边特安全。那才有了后来的一段盛开太平。这一切,就是皇祖父给前一世的他留下来的家底。
  对此。
  朱瞻元表示。
  若是这一世有这样的家底,他一定能创出一片更大的盛世天地。
  若不得千古的青名,若不当万古的明君,重生一回,又为何?
  朱瞻元在想着他的千秋伟业时。
  彼时。
  燕京城。
  毓庆宫。
  福娘在掐算着日子啊。
  “嬷嬷,英娘这孕期算一算,这快要生了吧?”
  福娘这一问。
  白嬷嬷忙笑着回道:“太子妃,您说是。太孙妃这确实得快要生了。”
  “就这一二个月的事情。”
  白嬷嬷这一话完,福娘就是眼神动了动。


第291章 
  福娘心念闪动。
  “嬷嬷,英娘生产的安排,你多过问一下,一切都得妥当。”福娘吩咐了话。
  白嬷嬷忙是回道:“太子妃您放心,奴婢一定仔细检查。”
  福娘点头,表示满意。
  对于长媳的头一个孩子,她的第一个孙儿辈孩子,福娘是真关心的。想一想,她要当祖母了,真是时光如逝,匆匆啊。
  永和七年。
  秋,九月初九日,重阳节。
  福娘在这一天,与夫君儿女们一起喝起菊花酿,尝了蟹黄香时,莫名的想到了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长子瞻元。
  “英娘,蟹性寒凉,你有孕在身不能食用。不妨多用些旁的菜色,都是专门给您和腹中的孩儿准备的。”
  福娘这时候对长媳关心了话。
  这九九重阳节,这等午后的下午茶时分。毓庆宫挺热闹的。
  孙英娘自然是谢了话。
  她瞧得出来,婆婆自然是关心的她。
  一家人这时候,还是说说笑笑。话到高兴时,朱瞻亨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