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瞧得出来,婆婆自然是关心的她。
  一家人这时候,还是说说笑笑。话到高兴时,朱瞻亨更是唱了一首诗歌来,把气氛一时烘托的不错。
  孙英娘瞧着满场的欢喜声。
  她这会儿,想她的夫君。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时候,孙英娘也是想念她腹中孩儿的亲爹来。
  “嗯。”
  孙英娘突然感觉到了,腹微微的疼。接着,孙英娘是脸色微变。福娘瞧见了,孙英娘身边侍候的宫人自然更是注意到了太孙妃的难受。
  “太孙妃。”
  宫人小声唤话。
  “我是要生了……”
  孙英娘是有嬷嬷在身边专门教导过的。她觉得,她这腹中疼痛,还有下腹坠坠的感觉,跟产婆讲的要生孩子时的感觉,特别的相似。
  “太孙妃要生了,赶紧送了太孙妃回正元殿。”
  “撵轿,把撵轿抬来。”福娘这时候一听着长媳说的话,就是大声吩咐了起来。
  毓庆宫的宫人们,这时候可没敢担搁。白嬷嬷居中指挥,很快有宫人抬来了撵轿,然后,太孙妃就是被宫人搀扶上了撵轿子,忙往正元殿抬去。
  “嬷嬷,你随我去正元殿。那产婆和太医,也吩咐人赶紧唤来。”
  福娘对白嬷嬷又交待了一话道。
  “诺。”
  白嬷嬷应了。
  白嬷嬷去吩咐了仆人们,一一应该待的位置,谁去请了太医和产婆。至于皇曾孙的奶嬷嬷,这是早早甄选出来的。这时候,把人把正元殿一安排就成了。
  “你莫急。”
  朱高熙这时候瞧着有些不得劲头,那是着急上火模样的妻子,忙是劝道:“一切你早是安排妥当了,按着规距来就成。”
  “对。对。我这一急,倒是有些慌神了。”
  福娘得了夫君朱高熙的提醒,这时候,也是醒悟过来了。她苦笑一下,回道:“头一回当祖母,嗯,有些不知所措。”
  “哈哈哈……”朱高熙听了妻子的话,笑得挺开心。
  朱高熙说道:“无妨,无妨。我亦是头一回当祖父。”
  “瞻亨、瞻利、瞻贞,你们兄弟三人陪为父在毓庆宫留守,除了陪着你们的小妹如意玩儿,也让为父考校一下你们的学问。”朱高熙给妻子解了后顾之忧。
  朱高熙把儿女全打包儿,留在了毓庆宫。
  这是让妻子全心全意去了正元殿,也没人给她添乱儿去。
  福娘这时候,笑得开心,用同样的意思吩咐了四个儿女。然后,福娘才是领着宫人往正元殿赶去。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太孙妃还在生了头一个孩子。
  福娘则是坐镇了正元殿,等待了结果。
  过了多久呢?
  在产房内的孙英娘不知道。
  孙英娘觉得她快要消耗尽了力气时,总算是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然后,她晕迷了过去。
  倒是产婆给太孙妃收拾妥当了产房内的一切后绪事情。
  那奶嬷嬷和产婆才是护着太孙妃的头一个孩子出了产房。到了院中,向太子妃报喜,道:“恭喜太子妃,贺喜太子妃。太孙妃给皇家添了一位皇曾孙。”
  福娘这时候特欢喜。
  这可是她的头一个孙儿啊。
  “赏,尔等皆重赏。人人加赏了一个月的月例银子。”
  “贴身照顾太孙妃、皇曾孙的人,再多加赏两个月的月例银子。”
  福娘赐了赏,这时候,她是走上前,瞧了瞧她的小孙儿。唉呀,这真是丑丑的小婴儿。不过,福娘是过来人,知道这个目前睡着了的小婴儿,等待过些日子长开了,就会变成了漂亮的小婴儿。
  到时候,那才是白白嫩嫩的小孩儿。
  “屋内收拾妥当否?”
  福娘又问了一话道。
  “全是妥当。”产婆忙是回道。
  “嗯。”
  福娘点头。尔后,对白嬷嬷示意,道:“嬷嬷,产房既然收拾妥当了,让太医进去给太孙妃诊脉,看看太孙妃可是一切妥当。”
  “至于皇曾孙也是抱回屋中,等待太医给太孙妃诊脉后,也给皇曾孙诊一个平安脉。”福娘如此吩咐了。
  白嬷嬷应了诺。
  稍片刻后,得了吩咐的太医自然就是依言进了收拾妥当的产房内。
  福娘进屋内。
  瞧了长媳。得了太医的确认,长媳只是一时累了,才会晕厥。倒也是放下心来。至于皇曾孙,太医诊了平安脉,确认皇曾孙身体健健康康。
  福娘听后,非常高兴。
  连得太医也是得了赏。
  这之后,福娘自然是吩咐了正元殿的宫人们,小心的照顾好了太孙妃和皇曾孙。对于长媳和头一个孙儿,福娘没有慈爱泛滥到了想自己亲自养了孙儿。
  她觉得,小孩子还是在亲娘身边养大的为好。
  至于她嘛,闲着时,养养小女儿就好。至于儿子们,儿子们全是长大了,她这个当娘的想操心了。唉呀,儿子们都得觉得不自在了。
  约是一个半时辰后。
  孙英娘这位太孙妃醒来了。
  孙英娘醒来后。嬷嬷便是贺喜了,贺喜太孙妃膝下有了一位皇曾孙。
  孙英娘当时候高兴极了。
  当然,因为喜来时,也是喝了饿了。孙英娘先是喝了一碗鸡汤。尔后,才得了功夫仔细的看了看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亲儿子。
  这可爱的小孩儿,让孙英娘这个当娘亲的怎么看都看不够。
  “多可爱的孩子。”
  嗯,哪怕刚出生的孩子,丑丑的。可在亲娘眼中,就是给个天仙都不换。
  “毓庆宫可赐了皇曾孙的名儿?”
  孙英娘对嬷嬷问了话道。
  “太子妃走时,说是这赐名的事情。要寻了圣上和太子殿下的意思。”嬷嬷小心的回了话。孙英娘听得这等话,也是沉默了。
  是啊。
  圣上、太子殿下,这可是皇曾孙的皇曾祖父和祖父呢。
  确实这孩子的名字,得长辈给取了。
  “无妨。想是定然会有一个好名儿的。”孙英娘这时候心情还是不错的。
  许是母子真有默契呢。
  孙英娘抱了小婴儿,小婴儿就是醒来了。然后,哇哇的叫喊着。
  “太孙妃,皇曾孙小殿下许是饿了。”奶嬷嬷是过来人,这会儿瞧着小殿下的模样,就是忙提了话头。
  孙英娘这时候也是反映了过来。
  “那赶紧喂了奶。”
  孙英娘是培训过宫规的太孙妃。她知道宫中的皇嗣们,都是由奶嬷嬷喂奶。这会儿,便是依了宫规,让奶嬷嬷赶紧给饿的亲儿子喂奶。
  奶嬷嬷自然是应承了话。
  稍倾,奶嬷嬷在太孙妃的侧殿中,给皇曾孙小殿下是喂饱了小肚肚后,又是送了回来。
  瞧着儿子饿了就叫喊,这吃饱了就睡的小模样。
  孙英娘也是摇头,然后,笑了。
  毓庆宫。
  福娘带回来,添了一个孙儿的消息时。
  朱高熙这个当了祖父的人,那是真高兴。他笑道:“我亲近去给父皇报了喜。”
  “唉呀,五郎,你还得给咱们的长孙求一个名字呢。”福娘赶紧提醒了话道。
  朱高熙点头,表示他记下了。
  乾清宫。
  永和帝得知长子朱高熙亲来时,他倒是知道为了什么事情。
  毕竟,长孙媳妇添了一个皇曾孙的消息,永和帝是知道了。这会儿,长子高熙前来的用意,不言而喻。
  这是亲自来报喜嘛。
  果然不出所料。
  在永和帝见了长子高熙时。太子朱高熙就是向永和帝禀明了这个喜讯。
  “此乃好事。”
  “皇家添嗣,这是吉兆。”
  “也是父皇庇佑。儿臣添得一个孙儿。”朱高熙脸带笑意,拱手一礼,道:“这是父皇的头一个曾孙辈儿的孩子。还请父皇给这个孩子赐一个大名。”
  永和帝想了一想后。
  “这孩子洗三时。朕会则下名字。”
  永和帝给了明确的答案。然后,当着太子的面,还是吩咐了贴身太监总管魏谨行,让其开了库房,给太孙妃和皇曾孙一起赏赐皇恩。
  这皇恩浩荡的,肯定是赏下来的好东西,也是不少的。
  太子朱高熙自然是代他的亲孙儿,又谢了父皇永和帝的恩典。
  于是。
  孙英娘生下了皇曾孙的当天。不管是毓庆宫有了赏送来。永和帝那边也是给了赏赐。
  永和帝给了赏刚,后宫的嫔妃们自然是人人不落后,皆是送了礼物,送到了皇子所的正元殿。便是朱瞻元的弟弟妹妹们,也是给嫡亲的小侄儿备了礼物呢。


第292章 
  皇曾孙洗三日。
  这一回的洗三,福娘亲自安排的,那叫一个热闹。
  燕京城的外命妇来贺,勋贵家的夫人们也是一起来贺。正元殿的太孙妃替儿子是收了不少的好礼。
  孙英娘坐月子。她娘家人这一天自然进宫来探望她。
  孙母瞧过了皇曾孙,那是喜极而泣。连拉着太孙妃的手,说道:“如今你膝下有了小殿下在,娘放心了。”
  “娘,您啊,说的哪儿的话。”太孙妃望着孙母,忙是笑道:“这等大喜的日子,可不能哭。”一边说话,太孙妃孙英娘就是给她娘递了手帕子。
  “您擦擦泪。”
  有太孙妃的话,孙母自然忙是用帕子拭了泪。
  孙母回道:“我这是高兴,高兴啊。”
  孙英娘也是点头,回道:“这是喜事儿。女儿心头也高兴。”
  对于膝下有一子,还是皇曾孙辈的嫡出头一个孩子。孙英娘贵为太孙妃,那心头也是欢喜万分的。
  这个孩子不光是应味着,她和夫君的感情好。同样的,更是意味着,她的太孙妃的位置稳如磐石。
  “禀太孙妃,洗三吉时到了。”
  收生姥姥这时候来禀话儿了。
  太孙妃孙英娘自然是摆摆手,示意同意了。于是,收生姥姥和奶嬷嬷一起,护持着今天的主角儿,皇曾孙小殿下是被抱出了太孙妃坐月子的屋子。
  “娘,您可得去瞧瞧。您是这孩子的嫡亲外祖母呢。”孙英娘劝话。
  孙母受用了,也就是跟着出了屋子。
  孙英娘这会儿坐了屋里,听着外面的动静。
  外面的洗三,福娘是太子妃,又是皇曾孙的嫡亲祖母。这一回,自然由得她主持,也是坐在首位上。
  就是添盆了。
  这洗三正是热闹时。
  永和帝的圣旨来了。
  除了给皇曾孙又赏赐了一回外,还赐了名儿。
  按着辈份述的字。
  名字叫朱晰玉。
  这个名儿,福娘听后,觉得不错。
  那传圣旨的小内侍自然是得了赏。不光福娘赏了,太子朱高熙也是欢喜,也是赏赐了。
  在屋中,孙英娘这位太孙妃很快就是知道了。她的嫡长子有名儿的,当今圣上赐的名儿叫晰玉。
  “晰玉、晰玉。”
  “朱晰玉。”
  孙英娘连连念叨了这个名字。那是越念了,越是喜爱。
  皇曾孙有名儿。圣上所赐,这个消息自然是没瞒了人。整个燕京城中,应该知道的全数是知道了。
  又是过了半月的时间。
  南边。
  南征大营中的皇太孙朱瞻元亦是知道了,他的长子出生了,还让皇祖父赐名朱晰玉。
  一听到这个消息时。
  朱瞻元微是愣神。最后,还是颇高兴。
  在大营之中,当了一回东道主,做主邀请了军营内的熟人们,在不当值的日子去县城里一起喝酒庆贺此事。
  不过。
  在夜深人静之时。
  朱瞻元还是觉得颇奇妙啊。
  前一世,前一世的他的孩子不是这时候出生,可名字也叫“朱晰玉”。而这个名儿,是他给取的。
  这算不算一种缘分?
  他和皇祖父所见略同呢。
  朱瞻元倒是乐得笑一回。
  永和七年。
  秋。
  朱晰玉的满月宴,没有大办。
  因为洗三大办了。这满月宴就是准备压一压。
  当然,这是永和帝的意思。福娘夫妻自然是听从了长辈的意思。对此,福娘专门给长媳解释了一翻。免得长媳多想了。
  孙英娘倒是善解人意的。
  “娘,您放心,儿媳明白。皇祖父是好意,晰玉年纪小,正是积积福的好。压一压,那是为他好儿。”
  孙英娘一点不介意,这满月宴没操办。
  在孙英娘看来,只要儿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就是天大的喜事儿。其它的,那些个外在的由头,争了一时有何好处?
  还不如孩子平平安安长大了,将来只要这个孩子长大了,可是皇家的嫡系继承人啊。
  这未来的前程远大,何苦认了一时的风光?
  “好孩子,好孩子,你是一个懂事的。”
  福娘瞧出来,长媳是真个心思通透的。连连夸赞了话。
  这时候,孙英娘的月子已经结束。她装着秋季的宫妆,整个人是浅妆淡淡,却是周身上一袭的温柔。
  福娘瞧着长媳,越看越顺眼了。
  日子如此过,倒也算得平淡。
  毓庆宫与皇子所,还有后宫都是平平静静。
  倒是太子朱高熙最近很忙碌。因为,顺天府的蕃薯种植,一直在他在负责了。这秋季都收获完了。
  朱高熙这个太子自然要去查探一翻。
  秋赋是收上来了。
  朱高熙却是心头挂着事儿,那就是蕃薯的情况如何?
  顺天府的百姓们种植了,那觉得这蕃薯是好是坏?家中的收获是多?还是不多?
  这些个后绪的事情,不是光推广,就万事大吉。
  一个新作物,想要全面铺开,还要百姓们觉得种植划算了,这都是需要大功夫的。这不,太子朱高熙就是亲自化身为殷勤的管事者,那是在顺天府四处查寻情况。
  这不要书面的报告,而是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十月初十日。
  朱如意小郡主的四周岁生辰到了。
  这一天,太子朱高熙特意没外出,给小女儿过生辰呢。
  至次日,他才是又恢复了忙碌。
  到底顺天府又不是一亩三分地,这可是大着呢。他得一处一处的亲自走到了,看到了,寻问到了。
  十月中旬。
  南征之地。
  朱瞻元这一日午后,领着诸算子去领略了新占下来的安南小邦的北边这一部分的民土风情。
  至于更南边的地方。
  目前,安南小邦国的建制还在呢。
  “道长。最近收获如何?”
  朱瞻元问的,自然就是这位诸算子跟安南当地的巫祝们的联系了。
  “尚可。”
  “已经有人动心了。”
  诸算子这时候还是颇有笑意的。毕竟,他帮出了成绩嘛,这可以自得一下。
  朱瞻元心情也不错。
  这一回外出。
  朱瞻元的目的就是跟安南北部这些当地势中,一些有意投靠的人来一个接触嘛。这算是你情我愿的一种勾搭。
  安南之地。
  这里的民居与中原有区别。
  这里的人,居住之地一般情况下。那屋子是掉高了四尺之间。其下以木头为桩。在木桩之上,架了木屋居住。
  朱瞻元倒也是问过了当地人。
  其用意,最要主还是南边的湿气太重。如今之居,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那掉之楼的下面,一般是普通民户养家畜。倒也算物尽其用了。
  在一处村庄。
  在一处民居中。
  朱瞻元和诸算子轻车简行。对方也是接了头。然后,双方就是在一处民居内,进行了第一回的正式接触。
  朱瞻元瞧得出来。这安南国的人,跟大周朝的人模样不是完全一样的。
  这安南国的人,比较矮小,肤色黝黑。瞧着,那打扮也与大周朝的人不同。当然,这些朱瞻元可以忽视掉。
  双方见行,以平礼而待。
  朱瞻元如今的身份,可不是皇太孙。只是大周朝的南征之军的一个副司马。
  嗯,这当然是掩饰的身份。
  安南的当地语言,朱瞻元是不懂的。这翻译暂时由诸算子道士兼职。这老道士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这安南话会讲一些。
  当个翻译勉强够用了。
  “公子。咱们给的好处,喂不饱这些财狼啊。”
  诸算子在与安南的当地势力代表叽叽咕咕一通后,颇无耐的对朱瞻元说道:“咱们给了条件,对方觉得还不够。”
  朱瞻元心头冷笑。
  面上却是回道:“此事咱们做不得主。由得他们提了,全部汇写于纸上,奏禀上去。由上头的贵人们拿捏了主意。”
  朱瞻元面上这般给了模糊的答案。
  “贫道心头有数了。”
  诸算子笑呵呵。
  于是,双方又是谈判了起来。
  就是双方都交谈好了,各自的条件也是记录下来时。诸算子突然眉头一动。他对安南地方势力的代表怒吼道:“你们有埋伏。”
  这话用安南语吼叫的。
  那地方势力的代表先是一愣,尔后,回了话,道:“不是我们这边的人。肯定是你们走漏了消息。”
  诸算子想骂人。
  “公子,有人来了。不是咱们的人,也不是对方的。”诸算子这时候有些莫名的感应,他刚刚的试探之语,也是试出来一些东西。
  这时候,诸算子向朱瞻元禀明的话,那就是告诉了朱瞻元这位东主啊。
  这有人不想他们跟安南本地势力合流啊。
  朱瞻元自然听出来了,诸算子话中之意。朱瞻元目光一闪。尔后,朱瞻元回道:“哼。这事情没那般简单。道长,护了这个安南的当地势力的使节。”
  话落。朱瞻元又道:“烦道长去窗口发了信号弹。咱们的人很快就到。”
  至于朱瞻元?
  他是皇太孙啊,肯定不立危墙下,不会冒然的出了屋中。
  外面的情况,他又不清楚。
  朱瞻元明白的道理,诸算子更明白。所以,诸算子带着一脸的忧伤,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小心凑了窗户前。
  在信号弹发射向天空的那一刻。
  诸算子感觉到了危机。
  他一躲。
  接着,刚刚诸算子站立的地方,被一支箭矢射来。那箭矢力道之重,将窗户口的那一层木墙,扎一个通透。


第293章 
  朱瞻元遇到了生死危机。
  有人想要了他的小命。
  这等时刻,朱瞻元没有惊慌,相反,他十分的平静。人这一辈子,在遇到了危机时,有人害怕,有人惊恐,更有人是热血沸腾的。
  朱瞻元发现,越是这等危险之时。他的心,反而越是镇静。
  那等冷静,就像是一切就是慢了的动作,慢了的画面,让他能开动了大脑来思考了如何渡过了难关。
  是的。
  只是难关。
  信号弹已经发现。时刻保护了皇太孙殿下的护卫大队,很快会来的。朱瞻元与诸算子二人赴会,又不是真寻死。怎么可能没人在暗中保护呢?
  朱瞻元在想的事情。
  是他的身份曝露了?还是说,安南投降与不投降的两派是交火起来?
  这中间的差别很大的。
  不过,这个问题等着脱险以后,朱瞻元可以慢慢查,而且,一定能查出来结果的。
  箭杆从外而来。
  接着,是喊杀声。
  “道长,护了使节。”
  朱瞻元可不想,他寻得的棋子就是莫名的死掉了。
  诸算子真是有一种被狗哔了的感觉。这真是叫一个酸爽了得。这等危险的时候,这位白龙鱼服的皇太孙殿下不让他这个世外高人,保护了他这位龙子龙孙。
  居然特么吩咐他,去护什么什么狗屁的安南使节?
  这是使节吗?
  就是安南北方当地势力一股中的一个传话筒。
  这等小棋子用得着他这等世外高人去保护吗?诸算子觉得,他被小瞧了。他被小瞧了。
  奈何……
  诸算子是在皇太孙朱瞻元手下听用的。这再是高人,若是一个不听了吩咐的。诸算子以他的脑袋保证,他往后铁定会被皇太孙殿下给嫌弃着。
  至于说,光保护了这个安南北方本土势力的小传话筒棋子,这是不够的。要知道,皇太孙殿下的安危更重要啊。
  这在场的人,除了这二人,那个小棋子带来的护卫,诸算子忽略了。
  在诸算子眼中,那位是背锅的。
  好在。
  朱瞻元的武力不弱。
  再加上。这一位皇太孙殿下来时,是带了武器的。所以,这时候,屋内的四人,倒是人人都有一拼之力。
  毕竟,那两个安南人,也是各自带了武器的。
  哗啦啦。
  冲进了民居门口的,是一伙黑衣人。人数约有十二人。
  在屋外,还有十二人的模样。
  这等规模的人手。朱瞻元瞧了,也是想骂人了。
  好在,朱瞻元还是有镇静之气的。
  就是这冲进了民居的八个黑衣人,被屋内的四人以受伤的代价,杀掉三个黑衣人,重创五个黑衣人时。屋外,直接射来了火箭。
  民居是木屋。
  这等时候,哪还有敢待了屋内。朱瞻元、诸算子,以及两个安南人全数是把黑衣人把守着最最少人数的方向,开了窗户跳出去。
  “嗖嗖。”
  那是对方箭矢射来的声音。
  朱瞻元避开了。诸算子避开了。那安南的两人,那个谈判代表被诸算子拉了一把,也避开了。唯那护卫,有点儿倒霉,让诸算子给让到了前面,当了挡箭的。
  这不,这个安南的护卫身上,是嗖嗖的中了三箭。
  那箭矢之上,冒出了黑血。
  诸算子大喝了一声:“箭上有毒。”
  朱瞻元一听这话,是眉心皱起了。这箭上有毒,这帮来袭之人,真够手辣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