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府里的郡主娘娘,奶嬷嬷是希望大姑娘能好好跟这位嫂子相处的。毕竟,将来大姑娘出嫁了,这娘家做主的还不是这位长嫂吗?
  “大姑娘,您呀,何苦自己为难自己?老太爷和老夫人肯定希望大姑娘您一辈子都过得幸福美满的。”
  奶嬷嬷这时候也不敢深劝了,就怕奶大的姑娘是钻了牛角尖里去。
  秋。
  郡马府李壤的府上。
  这府上的荷花早是谢了,莲子也是结得甚好。
  这时节早应该采摘了。
  不过,因为李大姑娘的闹腾,所以,府上的莲子今年特别的没采摘,而是留在了干瘪的莲蓬上。
  朱琳琅和郡马爷李壤就生了一个嫡子。
  这位郡马府的小少爷,就是朱琳琅的心肝宝贝。对于一个女子而言,在这等男尊女卑的时代,儿子比夫君自然更可靠的。
  对于朱琳琅而言,儿子就是她的心头肉。
  “小少爷,您可不能去湖边。这湖水太深了,您若是想要莲子,奴才去给您摘了。”
  侍候着少小爷的小厮,那是劝了话。
  在这位小少爷的身边,是两个小厮随身候着,同时,还有四个丫鬟跟随。这么六个人的目的,就是照顾好了这位郡马府里的头号精贵人儿。
  “不行,我要做小船,我亲自摘了莲子。母亲喜爱喝莲子粥,我要敬孝道。”小少年的话,说得叫一个掷地有声。
  小厮们是劝不了,丫鬟们又是上前劝话。
  不过,小少年不听了侍候的下人们的劝话。他这个当主子的,自然是他的骄傲性子。说出去的话,哪能作了假?
  最终,小厮们劝不住,丫鬟们也是劝不住,只能是小厮给划了小舟哄着小少爷上去小心些。这两个小厮护了左右,看得一个严实。
  就怕哪儿磕了碰了,他们这等下人就是被打死了,也没个地儿哭诉的。
  莲子摘了不少。
  小少年特高兴。
  当晚,朱琳琅就喝了莲子粥。
  次日,朱琳琅又喝了莲子粥。
  虽说,连喝了两日,还让郡马李壤也是喝了两回。不过,这一对夫妻心情颇是不错的。到底是儿子的孝心。
  当爹娘的心底高兴。
  有人高兴了,自然就有人不高兴。
  郡马府上,说谁不高兴?
  李大姑娘就是一个。当然,李二爷也是一个。
  李二爷原本挺是喜欢的小侄儿,如今却也是喜爱不起来了。不过,李二爷还没有小妹那般的别扭性子。
  一码归一码,大嫂讨厌着,那是到底是外家人。
  而且,不看僧面看佛面。
  这外面的消息,李二爷还是清楚着。知道燕王已经造反成功了。将来大嫂就是未来的公主殿下。郡马府往后就不是郡马府,而是驸马府了。
  这等情况,对大嫂再是恨了,在大势面前,李二爷还是非常识实务的。
  有道是识实务者为俊杰也。
  李二爷认为,他不比小妹是闺阁少女,他就得服从了大势啊。


第172章 
  宣惠三年。
  秋。
  十月初。。
  燕王府里是一派的热闹。
  朱琳琅回了娘家。因为; 燕王府的嫂子张氏来请她过府去。本来应该带着儿子的。不过; 这孩子赖在榻上睡懒觉; 朱琳琅心疼着儿子。也就是没催了。
  于是,她是独自领着一杆子仆人,往娘家而去。
  朱琳琅的娘家自然就是燕王府。
  却说原来这一日,燕王府准备往庄子上去收获了蕃薯。
  福娘在燕王妃面前这吹了一翻蕃薯的产量之高。当然,也是实情的。毕竟; 福娘让庄子上的庄头偷偷的抓了一株蕃薯藤,这下面的的蕃薯收获让庄头大惊之后,就是大喜。
  提前心头有数的福娘和夫君朱高熙,自然乐得燕王府里的亲人都去; 做一个见证人。
  燕王妃会去了,老三朱高孜也去了,老三媳妇齐惜春也去了。
  朱高熙一瞧着这样; 就准备把大姐也喊回来。到底这些日子姐夫不错,给朱高熙当助手,那也是称职的。
  朱高熙就想着; 这事情把大姐也带上了。好歹让大姐在夫家的位置那是提一提。
  对于朱琳琅在李氏一族的形象受损,嗯,正确得说; 朱琳琅被小叔子、小姑子针对的事情。肯定没外传。
  可朱高熙又不傻; 从外甥那边就得了一个小耳报神。
  这不,给大姐提一提面子,燕王妃是装着糊涂。朱高熙也是不想着母妃为难。所以; 平日时,倒是装了傻。
  可如今大姐夫是有功劳的。
  这好列看了大姐夫的面子上,也得给大姐做了脸面。
  朱高熙的心头顾虑,由得福娘与婆母谈了。燕王妃也就是默认了。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燕王妃也不是那等一直扯着过去不放的。她到底是想着儿孙更好的。所以,她对朱琳琅的态度,就是装着没瞧见。瞧见了,也是一个客人。
  去往庄子上时。
  不光大人们去了,就是府上的小孩子也是一一去了。
  女眷们聚在了一起。燕王妃的周围,除了庶女外,三个儿媳妇皆是在的。就是孙儿孙女们,也是在的。
  当然,这是到了庄子上后的情景了。
  因为,在行驶途中时,马车就那么大,肯定是挤不了那般多的人。
  到了庄子上后。
  这自然是先歇一歇。尔后,才是歇好了,也是尝尝庄子上的新鲜后。才是去瞧了瞧蕃薯的收获。
  还真别说,这可是惊住了燕王妃。
  燕王妃当时那等目光就是变了。
  “高熙,此事马上封锁。这庄子上的人,全部不许传了这消息。”
  燕王妃指着蕃薯,说道:“收获后,皆得好好保存着。来年,咱们继续种它们。若是来年由得你父王安排的人,也是试种后,如此一般的收获颇丰。高熙,这就是大喜事。”
  “对燕藩而言,是好事。对你等而言,也是好事。”
  “要知道,天降祥瑞,也不如让百姓能饱腹肚食。”
  燕王妃是在教导了长子。
  朱高熙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母妃,儿子明白。父王需要正统,我等更需要正统。这就是老天爷赐下来的恩典,以正父王之天命昭昭。”
  朱高熙说了他的打算。
  这是想借着蕃薯的利害,让他的父王披上一层神话。
  燕王妃听后,颔首微微点了点头。
  在场的皆是自家人。
  离得最近的就是这一对嫡亲的母子。至于福娘等人,离得远些。当然,福娘是武功高深,这是借着耳力过人,还是偷听到了。
  正因为如此,福娘心头是高兴的。
  她明白,这等宝贝有母妃在中间插手了,再由夫君送给了公爹,这都是重重的一笔。至少,这等若是祥瑞了,那么,夫君的位置岂能不是正统?
  神话父亲,那么,这神话中的神的儿子,难道还能不是神吗?
  神的儿子,自然也是神。
  福娘心头是高兴的,面上却是装着不知道。有时候,有些事情她不知道了,想来,母妃会更高兴的。
  燕地,蓟城。
  燕王妃与长子在谋划了,给燕王披上了神秘的天命神话。
  当然,这蕃薯也确实是可以给普天之下的百姓,带来了天大好处的。毕竟,这玩意儿不光是产量高,还不是特别的挑地。
  这等好东西,对于百姓而言,那就是好物。
  就是朱琳琅这个出嫁女,在亲眼见证下,也是惊奇的。
  这一天,燕藩到了庄子上的人,只要是成年人,人人皆是欢喜。毕竟,他们都是燕藩这一条船上的人,肯定人人都希望着燕王的前程越光明越好。
  当天。
  朱琳琅也是歇在了庄子上。
  她打算着,次日等蕃薯收获完了,才是回郡马府。毕竟,不瞧着最后的结果,总是会有些可惜的。
  这等奇物到了中原大地皆是传开种植时,岂能不在青史之上大大的记上一笔?
  次日。
  朝食后。
  朱琳琅打算着,就是晌后,庄子上的佃户应该就是收获好了。她啊,好好的在弟妹们面前是聊络了感情。尔后,才是离开。
  说起来,再过些日子。
  大家的身份就会不一样了。
  到时候,弟妹张氏八成就会是天下无数女子羡慕的太子妃吧?就是二弟妹解氏、三弟妹齐氏也会是一位皇子妃了。
  光想想,朱琳琅越是觉得,她应该跟弟妹们好好相处。
  母妃那边是嫡母,嫡母不喜她,却也是不苛待的。这般淡淡的,她不强求了。三个弟妹却绝对是好好相处的。
  就是午时,小憩醒来时。
  朱琳琅在郡马府的亲信来了庄子上,一见到了朱琳时,就是满面惊惶的跪拜下来。那来报信的小厮是朱琳琅陪嫁嬷嬷之一的次子,那小厮说道:“郡主,小少爷出事了。”
  “什么?”
  朱琳琅一脸的不敢相信。
  她在儿子身边放了多少?那全是亲信啊,那些人难道都想死吗?
  她唯一的儿子怎么会在自己的府上出事了?
  朱琳琅这时候顾不上其它,准备回府了。
  “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急着,朱琳琅还是要知道了详情为何?
  小厮说道:“郡主,巳时二刻,小少爷去湖边准备亲手摘了莲子。身边侍候的人也是小心的护持。不料,大姑娘到了湖边,见着小少爷的动作有些恼了。然后,大姑娘和小少爷是有些争执……”
  朱琳琅这时候脸上已经是怒色了。
  “后来,被奴才们给劝走了小少爷。”
  “哪料,巳时末时小少爷是避开了侍候的人又往湖边去了。小厮和丫鬟寻得时,就见到了大姑娘推了小少爷落进了水里。”
  “奴才来时,小少爷被救了起来。”小厮说到这儿时,也是满面的害怕神色。
  “回府。”朱琳琅只淡淡说了这两字。
  等朱琳琅从嫡母燕王妃那里告辞后,刚出了庄子时,又有郡马府的小厮来报信。朱琳琅得知了,儿子的受了凉,大夫已经开了方子。这第一记药,已经熬好让儿子服下了。
  朱琳琅这时候心稍稍放下了些。
  可在心中,朱琳琅对小姑子是恨上了。
  嫁进李家这些年来,朱琳琅认为她这个媳妇做得够尽责了。没曾想,她越是温柔,越是退让,倒叫别人以为她是好欺负的了?
  朱琳琅自己退让了无所谓。
  可是,谁是欺负了她的儿子?她绝对要让对方付出了代价。
  小姑子又如何?
  嗯。
  朱琳琅到是要看看,在郡马的心中,究竟是妹妹重要?还是儿子重要?
  等朱琳琅回了府时,她第一时间去看望了亲儿子。
  小小的人儿,在榻上时,还是脸色苍白。
  亲娘到了,这亲儿子自然是哭得跟个泪人儿一样。到底年纪小,在水里受了惊。
  “娘,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我怕,好冷。”
  受了惊吓的孩子,在亲娘跟前,自然是有什么就讲了什么?
  郡马李壤听说儿子出事了,回府后,见到的就是儿子扑在亲娘的怀里,哭鼻子的喊了害怕的可怜小模样。
  若是往日,李壤这个严肃的亲爹,肯定是教育一回的。
  此时,他这等严肃的亲爹,也是心软了。
  在回来的路途上,李壤已经知道了经过。以及原由。其实,府里这些日子以来,对于妹妹,还有弟弟的某些不满?
  李壤不是不知道的。
  只是,他到底是兄长,也是得忍让了两分。他总想着,过些时日,等弟弟、妹妹是想通了,也就是明白了。
  李壤这个兄长已经是系在了燕藩这一条船上,他就是当了二五仔,投靠了南边的朝廷又如何?被秋后算帐是分分钟的事情。
  皇家人,哪会真有大度的?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李壤一直在岳父燕王手下效力。对于燕藩的实力,在天下间的武力里的老底,李壤是知道的清楚的人。
  正因为看得清楚,李壤肯定是投效了胜利者。
  李壤对于爹娘的死,也是愧疚的。
  当初,他明明派了人去接爹娘来燕藩。可惜,爹娘没同意。
  因为,李氏族长那边有喜事,这是让爹娘拖慢来的行程。来了燕藩的就弟弟、妹妹二人。一切在李壤看来,只能是命运的捉弄啊。


第173章 
  “没事儿; 娘在; 娘在。”
  “不怕; 好孩子睡一觉,醒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朱琳琅在哄了儿子。小少年这时候也是困了,到底是落了水,又是受了惊,这时候也是困意上来了。当然; 最主要还是亲娘这个最宠爱他的人在身边,这是心安了。
  自然就是很快的入了眠。
  小少年入眠了。朱琳琅这个亲娘却是不那么容易的心头舒服了。
  看着睡梦中,那是眉间还微皱了,似乎还是小脸蛋儿苍白着的儿子。朱琳琅对小姑子李大姑娘的恨意; 可谓是涛涛凶猛,连绵不绝。
  当年,生儿子时朱琳琅是受了一回罪的。
  这也是为什么?
  这么多年了; 朱琳琅一直没再能生下第二个孩子的原因。
  就这个宝贝蛋呢,朱琳琅这个亲娘是捧手里怕摔了,含嘴里怕化了。当然; 也因为朱琳琅当了慈母。
  李壤这个亲爹就是严肃的父亲。
  因为如此,燕王的亲外孙儿才没有被亲娘的无节制宠爱,给宠坏了。
  这是一个挺讨人喜爱的小少爷。
  “瑞安睡下了?”
  李壤轻声对妻子问话道。
  李瑞安; 就是朱琳琅嫡子的名字。这位郡马府的小少爷; 对于李壤而言,又何尝不是寄托了太多的东西呢?
  李壤明白的。
  他的岳父燕王一旦登基,别看他当了驸马爷。那又如何呢?
  在大周朝; 驸马是挺尴尬的存在。至少,实权是不可能有了。但是,他的儿子不一样。他的儿子李瑞安是岳父的亲外孙,是下一任皇帝的亲外甥。
  儿子李瑞安的身上,流着皇家的血脉。
  在这两代人里,至少儿子的前程就是无可限量的。
  至少,皇帝这个外祖父,未来的皇帝舅舅,都会信任了他的儿子李瑞安。
  李壤对于李氏一族的崛起,那把希望就是放在了儿子的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对儿子严厉要求了。
  若不严厉些,岂不是养成了废物吗?
  “嗯,睡下了。”
  朱琳琅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
  李壤听出来了,妻子的语气里有怨气。不过,李壤能理解。他的心底对亲妹妹同样有恼意。这可是妹妹嫡亲侄儿,妹妹针对了妻子时,李壤还能宽仁了妹妹一二分。
  毕竟,那也是想让妹妹发一发怨气,好歹发泄出来了,也是心能平,气能和,可以听一听他的教诲了。
  如今嘛,看这等情况,李壤在琢磨了,他是不是太宽仁了?
  以致于他的亲妹妹已经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对等大嫂不恭敬,对待侄儿不爱护,这等亲妹妹他好心喝护着,将来莫不成养一个白眼狼儿出来?
  “我准备把二弟送去稷下学宫寄宿读书,一年也不常回府几次。”
  “至于妹妹嘛,她不是喜好佛义吗?且去清潭寺里小住三年,为爹娘守孝,敬了为人女的孝心。”
  李壤平淡的开口,说了他的交待。
  这话从郡马的嘴里吐出来,朱琳琅就是听懂了,她的夫君给她交待了。当然,也是给了儿子李瑞安的交待。
  这一回,不光是把小姑子弄出府了,连小叔子一起也给弄出府了。
  “这样好吗?”
  朱琳琅是巴不得,不过,她还是迟疑着问了一句。好歹也得给夫君留点体面的。
  “就这么办吧。”
  “你放心,一切我来安排。”
  李壤直接做了决定。
  做为一个雷利风行的人,李壤的决定下了,马上吩咐了心腹去办妥这事情。
  稷下学宫的山长二舅子朱高晸的泰山大人。这塞个人进去,真是容易事情。不过,李二爷知道了亲哥要对他扫地出门时,他还是愣神了一下的。
  当然,这结果想一想后,李二爷就能想明白了。
  肯定是妹妹做出来的事情,拖累了他。
  不过,想着稷下学宫是士子云集的地方,李二爷也不是那排斥。去读书,说出去别人只会认为大哥仁义,是为他的将来考虑。
  李二爷不反抗,老实的收拾收拾,准备过几日搬到稷下学宫去寄宿读书了。
  李大姑娘却是闹腾了。
  本来嘛,李大姑娘害得侄儿落水了,还是心慌慌的。在奶嬷嬷面前,也是害怕了。李大姑娘也清楚,对于她大哥而言,小侄儿何等重要?
  她肯定清楚的。
  只是,她认为,她就是失手了。
  而且小侄儿不是救起来了,也没什么大事吗?
  “大姑娘,您还是听郡马爷的话吧。”奶嬷嬷劝了李大姑娘老实下来,当个听话的妹妹。奶嬷嬷说道:“大姑娘,您将来就是出嫁了,也还要郡马爷这位亲兄长给您撑腰呢。你何尝在得罪了郡主娘娘后,连郡马爷也得罪了?”
  “去寺里住些年月,也是好事儿。好歹能让郡主和小少爷也是心头出口气。等你归来时,跟郡主娘娘认个错,郡马爷对您这个亲妹子,肯定会宽容的。”
  奶嬷嬷劝得这等话,让李大姑娘委屈着流了泪。
  打从爹娘去逝了。
  李大姑娘就觉得她像是没人宠爱的孩子。
  是的,在大哥的府上,她是多余的。
  这郡马府上的宝贝蛋儿是小侄儿李瑞安,府上所有人都是讨好了小侄儿。可李大姑娘对小侄儿就是有一种恨意。
  当然,这是一种恨乌及屋的感觉。
  那源头就是大嫂朱琳琅。
  “大姑娘。”
  奶嬷嬷还想再劝的话,见着大姑娘又哭成了泪人儿。到底没法子再劝了。
  奶嬷嬷也是觉得头疼啊。
  从老太爷、老夫人过逝后,大姑娘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那敏感的性子让奶嬷嬷也是不敢劝重了,或是劝轻了。
  只不过,奶嬷嬷的劝话,很快便不需要了。
  因为,李壤亲自来了妹妹的院子。
  见着亲哥时,李大姑娘哭得更利害了。
  李壤却是皱了眉头。他这等铁石心肠的人,对于女人的眼泪,是没什么心软的。毕竟,他这等人认得是利益。
  对于妹妹的偏疼,那完全是看在了爹娘的遇难事情上,才会多倾斜了一点感情。如今在亲儿子李瑞安遭了一回罪后,一切就是变了。李壤心中的天平,是偏移了方向。
  要知道,李瑞安那是李壤寄于了厚望的嫡长子。
  特别是眼见为实。
  见着亲妹妹那哭得好像受了天委屈的样子,那等作秀的态度,李壤心头很不爽的。他觉得,这个妹妹不识大体。
  而且,也是太娇纵了。
  李壤在心头觉得,也许妹妹身边的下人们不够好。他有必要把妹妹身边的人全换了,特别是教养嬷嬷得请了宫里的来。
  这亲妹妹的性子,得好好的扭一扭。
  若不然,将来就是嫁了妹妹,嫁到了亲家的府里,那不是结亲,是结仇。
  “去清潭寺好好静养,也算是给爹娘进孝。”
  “你年纪不小了,等你孝期过了。我会叮嘱了你嫂子,给你选一门好亲事,由得你风风光光的出嫁。也算是让爹娘在地底能安心瞑目。”
  李壤的心头,就是觉得给妹妹寻一门他认为的好亲事。
  他的哥哥义务就尽到了。
  至于将来,这个妹妹会活得如何?
  他管不了太多。
  他能管的,就是在出嫁前,让妹妹的性子好好的扭一扭。
  李壤决定了,把妹妹送到了清潭寺之前,把她身边的人全换了。教养嬷嬷得请两个,让郡主去求了岳母燕王妃。
  那等教养嬷嬷啊,想是燕王妃这位岳母的身边定然有好人选的。
  打定主意后,李壤不管了妹妹的哭泣。
  他直接走人了。
  李大姑娘望着大哥的决断态度,再瞧瞧大哥说走就走,没给了半分的体面。她是在奶嬷嬷面前,又狠狠的哭了一场。
  李壤不担搁事情。
  从妹妹李大姑娘这里离开,他就去寻了妻子朱琳琅。
  从郡马嘴里,知道了李壤的意思后。朱琳琅一口答应了。
  对于宫里的嬷嬷,朱琳琅非常了解的。就李大姑娘的性子,身边没了熟悉的人。再是换了亲哥给的人手,而且,在寺里待了三年……
  光想想,朱琳琅觉得心头快意。
  她可清楚着,李大姑娘往后的三年,不好熬啊。
  清灯古佛,不沾荤腥。
  好好的一个姑娘,不知道会不会弄成了姑子?
  朱琳琅心头想笑话,不过,想着这一回夫君的处置,也是快速的,而且,够果决。至少,朱琳琅觉得为她和儿子瑞安都同了一口恶气。
  这不,给夫君的回话时,朱琳琅没了异议,满口就答应了。
  次日。
  朱琳琅去了燕王府。
  因为朱琳琅的早早回蓟城,府上出了事。
  到底燕王府的诸人在见识了蕃薯后,也没多停留了。当天傍晚,也是回了蓟城的燕王府。
  这也是为什么?
  朱琳琅想求见了嫡母,没往庄子上赶的原因。
  燕王妃对庶女淡淡的。不过,也没驳了庶女的体面。这事情燕王妃答应了。还是指派了两个端正性子的嬷嬷,让朱琳琅回郡马府时,领回去便是。
  “这两位嬷嬷也是好性儿的人。我落了话儿在这里。她们是借予你府上调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