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宠后多娇:昏君养成守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婉容瞥了眼彻哥儿霎时间被吓得惨白的小脸儿,顿了下,继续道:
    “若是少爷下次再这般不服管教,直接将他锁在房内便是,也省得扰了别院清宁,何时他把大人布置的课业温习好了,何时再将他放出来。”
    彻哥儿和苏婉容同出四房,自幼没了娘亲。除了政务缠身的爹爹,后院之中,几乎算无所依靠。
    再加上太傅府老祖宗看重庶嫡之别,那是根深蒂固扎在骨子里的,姐弟俩这几年自然讨不了好。
    彻哥儿年纪小,却是个人精儿。知道无论外面如何,也有个四姐惯着自己。怎想,今日他就这么张嘴嚷了几嗓子,阿姐便要将他锁进屋中,饭也不给他吃了?爹爹可都从没这般对待过他啊!
    当下便是怕了,眸子里泛红,眼泪珠子在眼眶打着转儿,好生委屈的模样。
    苏婉容见彻哥儿扁着小嘴,可怜巴巴,一叠声地唤着自己的名字,却是不作理会的。
    她淡淡给了身边侯着的周嬷嬷一个眼神示意。
    周嬷嬷愣了一下,当即意会,忙招呼来几个年轻力壮的小厮,帮着小丫鬟们一道把彻哥儿直接带下去了。
    西苑内归了清静,于是周嬷嬷扶着苏婉容回屋。
    回屋路上,周嬷嬷还在径自皱眉琢磨,方才她猜到姑娘出来少不了说那彻哥儿两句。却不曾料到姑娘竟真能对彻哥儿硬下心肠。
    少用几顿膳,这样的惩罚其实算是轻的,但那彻哥儿到底还小,又是个极贪吃的……
    周嬷嬷这个时候愈发察觉,姑娘这一觉醒来,莫不是真的转了性子不成?
    

第007章  四妹这钗子,倒是好看

  西厢苑的下人实在不多,周嬷嬷除了身为奶娘,白间伺候苏婉容之外。苑内大事小事也是她一人兼顾,然后派分给下面的人去做的。
    周嬷嬷自后厨领了配给四房的早膳,仔细布好了一切。这才退下,忙其他差事去了。
    太傅府的早膳十分丰盛,有牛乳杏仁羹,翠玉豆糕,水晶饼及荞麦窝头几样。
    苏婉容小时候最爱吃的便是这水晶饼。这是陕西渭南那边的特色名点,入口起皮掉酥,凉舌渗齿,咸香纯厚。
    而这荞麦窝头,她便不喜欢吃了。
    从前总觉得这窝头,硬邦一个,怎么尝都是寡淡无味。
    但如今的苏婉容早就不是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深闺小姐了。她在王府蹉跎了半辈子,而后被赶去街头,深知那些穷苦百姓整日忍饥挨饿是何等痛苦。
    莫说这窝头了,便是无馅的干馊馒头,对于他们来说,那都是极好的。
    于是这一顿,苏婉容不仅把几样小点吃得津津有味,就连那两颗窝头也一点不剩下地尽数吃光了。
    待到后来,周嬷嬷收拾碗碟时还大吃了一惊,心里想着这姑娘不但性子变了,一觉醒来,连胃口都能同那贪吃的彻哥儿媲美了?
    而那苏婉容用完早膳,满足地眯眼以绢帕擦拭起自己的细嫩玉指。
    这番大快朵颐,吃饱喝足之后,倒是泛起了食困。左右现下也无事可做,苏婉容便打算回榻上小寐片刻。
    然就在此时,一身着藕荷色褥面褙子的丫鬟火急火燎地从西苑外绕了进来,入门后,见苏婉容竟还躺在榻上呢,当下便愈发急了:
    “姑娘怎的还未起呢?姑娘莫不是忘了,今日可是要入宫见淑妃娘娘的,别房的姑娘都已在堂屋侯着了!”
    说话的丫鬟,鹅蛋脸面,十二、三上下,却是苏婉容的近身丫鬟探春了。
    苏婉容听了这句,微微眯起眸,略微沉思了半晌,才有了些印象。
    毕竟时隔十几载,她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记个周全。
    却也隐约记得,也就是这两年间,太傅府的嫡长女被建和帝封了淑妃。
    这淑妃娘娘,肚子倒也是个争气的,册封还未满三月,便怀上了龙胎。
    赶上爹爹滨州当差,几个少爷白日里又要去学堂。淑妃听闻老祖宗总是抱怨儿孙不在身边,恰巧赶上今年宫中的赏月宴,便邀了娘家女眷一道儿前往。
    思及此,苏婉容这才坐起身,自榻边趿了绣鞋,故作淡然地道:“这样大的事,姑娘我自是记得。只是方才身子乏累,稍微合衣歇了一阵罢了。”
    说完这个,苏婉容便吩咐探春伺候着更换衣裳了。
    到底是入宫赴宴,整个长安城的权贵门阀约莫都会出席。穿着扮相上若是不上心,怕是会丢了太傅府的颜面。
    苏婉容原本看中一件蜜合色烟纱散花裙。探春看了一会儿,却是挑剔地直摇头,
    “太素净了,方才奴婢在外厅匆匆瞧了一眼,别房姑娘穿得怎生的鲜亮体面,花骨朵儿似的。咱姑娘这般的长相,自然也不能输了她们。”
    这是赴宴,又不是入宫选秀,打扮的那般扎眼又是做甚?
    被这小丫鬟不知从何而来的好胜心思逗乐,苏婉容也便由着她又翻出一件烟霞色金丝软烟罗。
    这般鲜艳的颜色还嫌不够一般,探春替苏婉容梳了个双缨髻,妆奁中挑来选去,最后挑了一白玉嵌红珊瑚珠鎏金发钗,给她插上。
    这发钗,苏婉容是记得的。
    这是去年生辰时,爹爹送的。她觉得戴这发钗未免太过隆重张扬,原本想取下,可外面小厮已在催了,便只好直接这么去了前厅。
    **
    苏家原本也就是一普通书香门第,太傅当年以科举入了仕途,前后不过二十几年。再加上太傅为官清正廉洁,从不受贿,故而苏家家底其实并不能算作多么富庶殷实。
    可这老祖宗素来是一好面子的,即便缩减其他地方的开支,也要把太傅府门面装饰得至少外人瞧上去大气华贵。
    出了西苑,沿着曲折游廊一路下去,穿过三间垂花门楼,再往前走,堂屋便到了。
    还没入门呢,就听见里面一阵少女轻轻柔柔的谈笑声。
    苏婉容循声望去,正说话的那是长房嫡出的二姑娘。瓜子脸,柳叶眉,穿一席石榴红繁花云纹裙。
    二姑娘苏适雯其实不比苏婉容年长多少,她如今也差半年才得及笄。
    而此时的二姑娘年纪尚小,虽则与苏婉容前世见过一面的,那个雍容高贵的贵妃娘娘还是相差甚远。但一言一行倒也端庄得体,不失大家闺秀应有的雅致气质。
    站另一侧的五姑娘苏瑾萱上月刚满十二,娘家那边小家小户的出生,眼皮子短浅,小时候就喜欢黏在最受宠的二姑娘屁股后面,长大了也是个攀权附势的性子。
    一见苏婉容来了,五姑娘注意力先是放在了她不同往日的精致扮相上,心中不屑。撅了撅嘴,小声嘟囔了句:
    “赴宴罢了,打扮得这般花枝招展,活脱儿个开屏孔雀似的,人家也不会多瞧看一眼。”
    苏适雯这个时候也望向苏婉容,她朝苏婉容温温一笑,却是嗓音亲切柔和地道:
    “四妹妹来了啊。方才我和五妹在这儿,还说到你呢。”
    这一声四妹妹,叫得倒是亲昵。
    可苏婉容此时望着苏适雯那一双水凌凌的盈盈眼儿,脑海里想着的却是当日那个居高临下,好生埋汰奚落她的贵妃娘娘。
    她不由得弯了弯唇角。
    若非自己重活了这一遭,经历过那些可预见的未来,也许现在这个时候,仍和所有人一样,被二姑娘这一抹温润无害的笑容蒙蔽着呢吧。
    如此想着,苏婉容面上却并无二样。她先是规矩地见了个礼,浅浅笑下,声音轻柔地回:
    “今早起晚了些,倒是让姐姐妹妹在这等了。”
    然苏婉容这么一垂首,却是让苏适雯瞧见了她发髻上那一支玉珊瑚发钗。
    样式精巧别致,又有鎏金浅粉流珠其间点缀,色泽透亮,衬得四姑娘本就幼嫩如雪的绝美面庞,更是剔透莹润了几分。
    苏适雯目光不禁多停驻了一会儿,淡笑着道:
    “四妹妹这钗子,倒是好看。”
    听二姑娘这么说起,五姑娘也下意识将目光落去苏婉容发髻佩戴的金钗上。
    就是五姑娘再没见识,也瞧出这金钗质地不凡,一看就是名贵货色,比起房中大太太赏给她母亲的那些,似乎还要精细许多呢。
    女孩子家哪个不喜欢亮晶晶的饰物,五姑娘自然眼馋,一双眼挪不开地盯着那金钗瞧。
    可一想与她同是庶出的四房,竟能有这样精贵的饰物,心中不平衡,口里就酸溜溜地道:
    “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入趟宫得意成什么个模样,可不是把屋里撑台面的东西全搁身上套着了。”
    

第008章 二姑娘的妒意

  “五妹,不可这样对你四姐姐说话。”
    苏适雯佯装不快地低斥,可嗓音轻轻柔柔的,听上去也不像是真的生气了。
    五姑娘不以为意地撇嘴,丝毫不放在心上。
    苏适雯回眸再度看向苏婉容的时候,唇角噙笑,嗓音带了几分歉意,
    “五妹不懂事,素来口直心快的,四妹妹莫要放在心上了。”
    说到这儿稍顿,苏适雯状似无意地又瞧了眼四姑娘盘得整齐精致的发髻,口中柔声笑道:
    “不过四妹妹这个年纪,花容月貌的,素素净净的就很好看。学着宫里那些贵妇人穿金戴银的,反倒是显得俗气了些。”
    听到此处,苏婉容不动声色地抬眸,瞥了眼苏适雯自己头上戴着的那垂珠牡丹花钿,虽不如金钗名贵,却也是精雕细琢的。
    回味着苏适雯方才的话,苏婉容挽唇笑了下。
    她和这二姑娘前后也不过错了几个月份,二姑娘自己又能比她大上多少?
    自己不过一支钗子,便是俗气。
    莫非只有二姑娘自己穿金戴银,珠光宝气的模样,才配称得上富贵气派吗?
    苏婉容低叹,当年的自己也当真被淤泥遮了眼睛,怎生会总以为这二姑娘是一仁慈心善之人,处处为她们这几个偏房妹妹们着想呢。
    不过此时,苏婉容却是故作不知,她绽唇又是一笑,
    “二姐说得极是,婉容原本年纪小,自然不如二姐懂得多。今后这如何穿戴,还有其他许多事情,都得多多跟二姐请教才是。”
    这话说得规规矩矩,让人揪不出错处。
    可那苏适雯闻言却是莫名一怔,总觉得今日这四姑娘似乎话中有话。她抬眸望去,又见苏婉容笑得真诚可人,并无端倪。
    这才狐疑地收回视线,心道大概是自己想多了。
    几个姑娘说话间,门口的小丫鬟掀起珠帘,老祖宗已在大夫人的搀扶下,拄着梨木云纹鸠杖颤颤巍巍入了堂屋。
    苏家这老祖宗,体态偏胖,天庭饱满,虽年过六旬,身子骨倒还硬朗,一看就是有福之人。
    落座后,一如往日,老祖宗眼角风都没瞥向四姑娘或是五姑娘,直接朝二姑娘伸出手,慈爱地笑道:
    “瞧瞧我这小心肝儿,稍微拾掇拾掇,今日入了宫,那些郡主公主什么的可都是不输的。”
    二姑娘苏适雯是个会来事儿的,嘴也甜,又是长房嫡出,自然讨老祖宗欢心。
    听了老祖宗这句,苏适雯盈盈笑着就快步朝老祖宗走去,嗓音娇软地唤了声“老祖宗”,好不开心的模样。
    她靠在老祖宗身边,热络地握住老祖宗的手。
    “老祖宗夸得过了,适雯不过蒲柳之姿,哪里比得上宫中那些千娇万贵的公主郡主们呢。”
    老祖宗看自家姑娘,总归是越看越顺眼的。听苏适雯说了这句,老眸中满是不以为意,
    “你这姑娘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些。别说宫中那些公主了,就是放眼长安城,又有几个贵女小姐的能比得上我家这雯姐儿?”
    立在一侧的徐姨娘,牵着五姑娘的手,听了老祖宗在众人面前这样大肆夸奖长房的姑娘,内心是又羡慕又嫉妒。
    但被夸的苏适雯面上在笑,心里其实并没有那样高兴。
    这真不是她在谦虚,她自己有几斤几两重自己又怎会不清楚呢?
    她确实颇有姿色,但若是与满城的贵女美人相比,那也不过是中上之游。说起姿容秀美的,那四房庶出的婉姐儿听说竟是时常被外人夸奖。
    苏适雯压下心头那股子莫名不适的滋味儿,目光便似有若无地朝苏婉容的方向扫。
    而就在此时,一直站在老祖宗身后,帮着按捏着肩背的年轻妇人忽然开口笑着道:
    “咱老祖宗可真是个有福的,老爷在朝中如日中天,两个少爷这回童生试中了彩头。还有这善姐儿啊,被皇上册妃,如今还怀上龙种,可不都是沾了老祖宗的福气。”
    说话的妇人,穿着镜花银丝熨金对襟褙子,下面一条娟纱金丝如意纹褶裙。略施薄妆,端庄而不失长房大气风范。却是大夫人李氏。
    大夫人夸人有水准,戳中老祖宗心事,老祖宗自然高兴。
    更何况长房大孙女儿册封了淑妃又诞下皇儿,那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这几日老祖宗心中正得意着,现下被人提起,面上端着不显,口中佯装气定神闲地道:
    “没个准呢!这也得看那善姐儿肚子争不争气,若是生下个带把儿的,兴许能封上个小王。若是个丫头片子啊……”
    “丫头片子那也还不是个金枝玉叶的小公主嘛!”
    大夫人适时打断,眼眸一转,盈盈笑道:“就是善姐儿这次诞下小公主那也无妨,善姐儿在宫中颇受龙宠,以后有得是机会呢。再者说了……”
    语音一顿,大夫人将视线落在自己长房的次女身上,“雯姐儿明年也及笄了,到时候若是选作秀女被太子或是其他皇子瞧中,那也是怎生的风光啊。老祖宗就等着享清福吧!”
    待字闺中的女孩儿公然被谈起自己的婚事,苏适雯总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当下那脸儿就红了,她垂头扭捏地抓着自己的袖摆,羞答答的说不上话来。
    而另一侧,从头至尾,苏婉容都事不关己地一人远远地站着看戏一般。
    孰料那苏适雯这个时候却猝不及防抬起了头,不知怎的就朝老祖宗道了句,
    “快及笄的其实也不止适雯一人,四妹妹明年年底不也及笄了么。四妹妹的亲事老祖宗也得一并关照着啊。”
    苏适雯这话落下,前厅所有的目光似乎一下子都聚集在了那个最不起眼的四房姑娘身上。
    老祖宗眸光也跟着微微一侧,像是现在才发现角落里还站着一位默不吭声的姑娘。
    “你的四妹婉姐儿啊……”
    老祖宗微微眯起了混浊老眸,似乎正仔细打量着苏婉容。半晌儿,老祖宗别有深意地笑了笑,口中道:
    “四房姑娘虽是个庶出的,恐怕选不中秀女。但到底也是我苏家血脉,到时候自然也会给她寻得一户好人家的。”
    苏婉容听了这话,却是立在原地浅笑不语。
    老祖宗瞧不中她庶出的身份,总觉得被选入宫是怎生体面风光的事情。
    可是又有谁会知晓,经了上一世,她压根不想再与什么皇亲国戚沾上半点关系。更莫要提被选作秀女,当什么太子妃了。
    说话间入宫的软轿便已经备好了。
    软轿并不大,一顶也就能容纳两人,分别由四个身体强壮些的粗使丫鬟抬着。
    太傅府原本有长房,加上四个姨娘,一共五房。因了二姨娘身体欠安,三姨娘得留下来照顾刚过周岁的三房少爷。这次与老祖宗同行入宫的也就五人。
    长媳妇从旁伺候着老祖宗,与老祖宗共乘一轿。五姑娘年纪小,嚷着想跟着自己的母亲一道儿,但那徐姨娘却暗地里催着五姑娘去陪在二姑娘身边,多少套套近乎。
    

第009章  入宫赴宴

  而那苏婉容单独一人被剩下来,自然也只能同徐姨娘一轿了。
    苏婉容与这徐姨娘并不熟稔,却也知道那五姑娘年龄小,势力的性子大抵也是从生母身上学来的。
    从前有外人在时,恰巧府里碰上面,这徐姨娘许还会同她客套两句装个样子。
    但现下轿中无人,苏婉容这么一个庶出姑娘,连个娘亲都没有。同她攀谈,徐姨娘捞不到半点好处,自然是半句话都懒得开口去说的。
    徐姨娘不理会她,苏婉容反倒是落得清净。
    她半倚着轿壁,透过卷帘,悠闲自在地欣赏轿外街景。
    太傅府离皇宫不算远,几条官道的路程,这便到了正门。
    今日的宴席,大多是朝中大臣携家中女眷一道儿前来。社稷坛前这个时候已经停靠了一长排的马车轿辇,
    宫门外身着靛蓝色长袍的公公已经等候多时了,一见太傅府的车轿,立马上前,先是帮着扶持老祖宗下轿,而后领着太傅府浩浩荡荡一行人朝御花园走去。
    因了上一世齐王妃的身份,入目这一片,朱墙黄瓦,楼阁宫殿,金碧辉煌的模样,苏婉容其实并不陌生。
    但五姑娘,周姨娘,甚至二姑娘苏适雯在内,那都是第一次入宫,难免有一些局促紧张,可又忍不住好奇地四下打量张望。
    既是赏月宴,自然是要一直延续到晚上的。恰巧这个时节御花园的桂花开得正盛,于是今年皇帝就决定在这里设下赏月宴。
    此次的宴席倒是十分隆重,不止是皇帝,三品以上嫔妃,甚至连太子,四皇子,以及刚从徐州归来的六皇子都在场。
    一时席中尚未婚配的闺阁少女面上都泛着红。
    皇后吕氏欲要为几个皇子挑选出一批秀女的事儿,那都已经放出话来了。
    大家心知肚明,不过几十来个秀女的名额,也许就是从今日参加赏月宴的贵女之中挑选吧。
    **
    约莫半柱香的功夫,宴会开始了。
    建和帝坐最上首,皇后吕氏坐于其右。淑妃的位置稍低一些,另一侧是太子及其他几位皇子。
    丝竹管弦奏起。
    席位里侧,乐声悠扬,身姿袅娜的舞姬荡漾起柳枝般的纤腰,挥舞水袖,衣衽纷飞。
    随后一排排侍女鱼贯而入,白玉镶金的托盘内盛放了各色食物,飘香四溢。
    宫中宴席上的吃食自然是奢华至极,光是前菜点心前后便有二十几样,配了新酿的桂花酒作辅。
    主菜更是讲究,有绣球乾贝,炒珍珠鸡,奶汁鱼片,蒜蓉闸蟹及其他七样。
    这大闸蟹,盛产于阳澄湖畔,于京中并不常见。许多久居于长安城的在座宾客,那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乍一瞧见这样一坚硬异常的事物,都不知该从何处下口为好。
    苏婉容上辈子曾在王府中尝过一次,知道此物偏寒,而她自己体质又是虚寒,不宜多食。
    太傅府上其他几个姑娘,胆子都小,从没见过这个,不敢动筷。
    唯独那好面子的老祖宗,虽然也不曾见识过这蒜蓉闸蟹,却更不想让别的高门权贵瞧了笑话。故而面上端着的是不动声色,实则偷偷打量着旁的人都是如何处理这蟹肉的,然后暗自跟着模仿。
    宴会还未过半,领事公公忽然上前不知说了什么,建和帝神色凝重,匆匆离席而去。
    受邀的宾客心下不解之余,却又是觉得这下倒是少了拘束,谈笑更欢,更有人直接下座走动,四下攀谈。
    而那淑妃也趁了这个空子,走来娘家这一桌,给老祖宗还有生母李氏见礼。
    苏婉容对这个长房出的淑妃娘娘,倒是没什么喜恶。
    前世建和帝驾崩之后,淑妃只留下一文珍公主于宫中,自己削发为尼,昄依佛门。
    淑妃见了老祖宗,先是问询了一番老祖宗身子可还安好,又谈到宫中近日发生的大事小事。然后便听那老祖宗这样说道:
    “你这善姐儿如今做了娘娘,也为苏家又长了次脸面。你这下半辈子,老婆子我还有你娘,可是不必操心了。再过几年你爹老了,咱太傅府怕是还得靠着你呢。”
    淑妃听了这一句,却是摇头叹道:
    “老祖宗说的哪得话,外面的人都觉得在这宫中享着荣华富贵,是何等的安逸风光。其实啊,宫中近日也不安稳呢。”
    老祖宗皱了眉,等着淑妃继续说下去。
    那淑妃又叹了口气,道:“如今这世道流匪横行,前些时日陛下那养心殿,听说竟是闯进了几名带刀刺客,闹出了不小动静呢。”
    “竟有此事?!”
    老祖宗一听这侍卫重重把守的皇宫内院竟是进了刺客,当即惊得扬了嗓音。
    一旁的大夫人也被招来,面色马上就变了,不禁一脸担忧地抓着自己这大姑娘的手,让她将此事细细道来。
    而那苏婉容坐在一边,原本听着老祖宗同淑妃说话,这时又觉得有些无趣。
    抬眸不经意一扫,却是瞧见不远处,刚离席不久的二姑娘正同一长身玉立的俊秀男子私下攀谈。
    苏婉容眯起眸子,定睛一望,微微愣了下。
    即便从前只有一面之缘,她还是看出苏适雯正在攀谈的男子,竟是那太子无疑。
    苏适雯正对着自己,于是苏婉容清楚瞧见她举止扭捏,面上挂着的是小女子羞涩的酡红。
    当下什么都懂了……
    想想也是。
    那是建和帝亲立的太子,一国的储君。
    二姑娘不去巴结着他,还能巴结着谁呢。
    可这太子殿下,虽则还未有立妃。但原本与右相嫡长女公孙氏两小无猜,早已是私下订过终生,只是如今尚未公开罢了。
    更何况这在场的,谁又能想得到呢?
    最后继承大典的,不是太子殿下,更不是什么四皇子,六皇子。而是一个不知忽然从哪冒出来的,建和帝遗失在外多年的那个二皇子。
    瞧着面前这未来会成为贵妃的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