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定良缘(凤亦)-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皇对赵瑜纵容和宠溺从来不加掩饰,这一次做得太过份了,前朝历代,从未有过不是储君的王爷带着兵权返回自己的封地,赵瑜有心作乱的话,他这次就稳操胜券!
  如果不是内阁大臣提出,赵炫也不会留下来,太子完全相信,赵瑜日后回京,却把家眷留在淮南,父皇绝不会说他半点不是!
  他是做好一些布署的,一旦赵瑜入下兵权,西南边宁远侯和海防宁安侯即稍做点假动作,再由他和众臣在朝中把握皇上,慢慢将兵权转移,重新调兵遣将,全部换防,赵瑜手下都是能人,不见得他的人就不成才!
  赵瑜不肯听话,父皇听之任之,这些仅成为空想。
  心里的怨念无限膨胀,太子几乎把阁老陈德规的话丢到脑后,陈德规说:“端王忠孝,老臣敢保他不会有变故!无论如何,眼下还是同胞兄弟掌势,若是兵权收回到皇上手中,却又另有一层思虑——殿下莫忘了,皇上身边如今有敬王、庄王、仁王,而受宠之势仅次于端王的,是仁王!仁王有过不被责罚,前两天还得着皇上赐给城外西南边小皇庄……”
  “不必说了!”
  提起这事太子更加心烦,那小皇庄依山傍水,林木景色幽美迷人,赵瑜对这些山水景致不感兴趣,他闲时却最爱去那里,父皇不声不响地赐给了仁王!照着他和仁王的关系,以后只怕连看都没机会看到那座皇庄,更别提进去住几天,夏日避暑冬日赏雪!
  除非,这天下到了他手中!
  可是本来视为囊中物的东西,现在却似乎离自己渐渐远了。
  这感觉实在不好!
  和太子一样,仁王也因为赵瑜不肯放下兵权而满心不爽,他同样没表现出任何不愉快,相反游兴大发,此时正领着一群宗室子弟、公主驸马在皇帝刚赏赐给他的小皇庄里赏看秋景,满山红枫此起彼伏,犹如早春盛开的娇艳花朵,半山亭上翠楼精雅,酒宴正酣,丝竹歌舞伴着众人寻欢作乐,如醉如痴。
  仁王赵璎正搂着个冶艳歌姬灌酒,抬眼扫见一身着蓝色小团花锦袍瘦高个儿的男子走进来,即将歌姬推开,蓝袍男子附在仁王耳边说了几句话,仁王一脸迷惑:
  “两天都住在端王府瑞华院?他这是为何?好好的太子府不住,为什么住进端王府?若说单只为烨儿的身体,本王才不信!”
  他一边摇头一边欲起身,先前那歌姬却又挨近来撒娇撒痴将他轻按在软榻上,仁王指一指蓝袍男子:“你看他如何?他可是本王身边得力的人,你跟了他,有你的好!来来,沈忠,这美人儿赏你了!”
  歌姬大骇:她虽然只是仁王府一名歌姬,可已经被仁王宠幸半个多月,夜夜侍寝,人人都觉得她很快就能升为侍妾,怎么可以将她转手赏给侍卫?万一她肚子里已有龙嗣了呢?
  她急忙拖住仁王袍角,含泪哀求:“王爷……”
  仁王将龙袍下摆一拉一摔,负手昂然离去,他现在只想找幕僚解惑,哪顾得这点子无关紧要之事。
  女人,不管什么样的,几时想要没有?
  更何况这只是区区一名歌姬,本就为随时赏人而备下的,不过暖床之物,先拿来玩玩而已,至于自己的种子不可能留在歌姬贱婢肚子里,每天的参汤燕窝不是白白给她们吃的!
  为他生有儿女的侍妾出身都不低,只除了,那个抢来的王氏。
  她生得实在太美,众王妃里数端王妃最娇艳,这女人只除了气质欠点优雅从容,相貌绝不输给端王妃!且她性情是他从未见过的活泼明朗,笑容犹如五月阳光,可是她不肯屈服,他心里发毛,一不做二不休,就让她看看他的本事,仁王想要的,非得到手不可!
  他得到了,却也因此大丢脸面,此事若不是太子多事,他完全可以自行处置得当,太子蓄意要踩他一脚,让他在宗室子弟中好一阵子抬不起头来,众兄弟好心为他辩解也无济于事,可恨的是连母妃低声下气求情,太子也不肯给半点面子!
  就算是嫡子,母妃也还是长辈!
  百善孝为先,他该在母妃面前恭敬谦和,行儿臣之礼!
  从小到大,看见母妃在王妃和几个嫡子女面前小意温良,话都不敢多说一句,母妃也教导他们兄弟俩要谦逊谨慎,切记要听大公子的话,绝不能有半点违逆!
  他和哥哥赵珞都做到了,那时他们什么都不懂,可现在,凭什么?
  同是父皇的儿子,龙子龙孙,一点点区别是他早生几年做了长子因而成为太子,这个又不是不能改变的,统观历代前朝,皇储几经变换的事还少吗?
  嫡子没错,可皇后已经去世了,现在被父皇宠爱珍惜的,是他的母妃,温柔贤惠的德妃娘娘!
  父皇年华未老,母妃保养得当姿容不变,更难得是母妃已经完全掌管了父皇的日常起居,没有母妃在旁,父皇就觉得凡事不顺意,即便宠幸后宫年轻妃嫔,也不肯留宿,总要回到德润宫来才安心!
  照这种情形下去,母妃坐上中宫宝座不是没有可能,母妃成为皇后,自己也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可以与太子一比高下!
  他不用防庄王,那是个酸儒书呆,给他十个胆他也不敢争抢。
  但是他敢,他有这个胆量,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眼前这个小皇庄听说是太子喜爱的,这么多年来太子没拿到手,而他轻而易举,一句话就得到了,这说明了什么?
  父皇心里母妃的地位牢不可破,节节攀升,俗话说子凭母贵,这是第一件;第二件,父皇对他的宠爱如此深厚,也靠他自己努力得来!
  他偶然发现父皇其实有一颗少年人的心,寻欢作乐的劲头不亚于做儿子的,他投其所好,陪着父皇疯玩,告知并教习时下年轻人热衷喜爱的各种玩法,野外或庭院相宜的游戏都有,甚至房内秘术……当然这个不能是他亲自来教,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将人引荐上去!
  这一切,都做得极其隐蔽,父子俩心照不宣。

    第三百章 美人

  多次试探过父皇,有意无意将手下查到的太子暗增势力、利用协助父皇打理朝政之便结交外臣并频繁接触的消息透露给父皇耳目,还有太子以前做过的那些明显不会经过父皇同意的事情也让父皇知道,父皇虽然没有当堂发作,但父皇的表现足以让仁王满意,他心里明白,能干的太子就像临近天亮的萤火虫,在父皇眼里逐渐失去了光彩。
  仁王真正顾忌的是端王。
  端王像是父皇的逆鳞,触碰不得,就算仁王讨得父皇欢心之际装作不经心地提及端王府的各种不是,父皇也会皱起眉,斥道:“你四哥小小年纪就跟着朕上阵杀敌,哪是你们这些小儿能及的?他多年镇边误了婚配,如今好不容易成家,年近而立才生得这三个小儿女,又管着军机国防,每日为国事奔波操劳,如何还能顾得了别的?你这个御史需要查访的事多得很,端王府不用你挂心,瑜儿沉闷不爱惹事,皇孙炫儿还小不会惹事,朕就是想看端王府热闹些都难!”
  仁王不甘心不服气:“父皇!您不知道,端王府……任人唯亲,他们卖官!”
  皇帝扬眉:“他又不缺银子,卖什么官?不就是荐了几个官位么,瑜儿做事自有道理,朕准他!”
  仁王泄气了,明白短时期内难以撼动端王在父皇心中的地位。
  想让父皇同时憎厌太子和端王,双管齐下看来不行,退开一步。听幕僚们的谋划,一面借着皇帝宠爱,天天随侍在君侧的机会,尽量阻拦减少皇帝召见太子的次数。不停地给太子找麻烦,皇帝对太子责怪得越多,越能抵消磨损太子的锐气。一面寻机挑拔起太子和端王之间的嫌隙,同胞兄弟若能先相互踩踏一番那是再好不过,他可以坐等收取渔人之利。
  不能不说仁王有此野心并非不自量力、毫无根据,他的聪明机智不亚于太子和端王两兄弟,只不过母妃胆儿小不争取,他没有机会在父皇面前表现出来罢了。
  奉父皇之命协助太子打理朝政,兼御史之职。他并不像太子那样一本正经完全埋头于政务,他张弛有度,理政玩乐两不误,明明玩得很疯,接下的差事照样完成得极好。无可挑剔,且皇帝的意图和话意他从来没有听偏或理解有误,活像皇帝肚子里的蛔虫般,这一点,精明如太子都不能做到,更不要说赵瑜了。
  这样的情形下,朝堂上没有端王赵瑜站在太子身边,仁王与太子两相对抗,势均力敌。仁王胜在可以暗中使手段,太子吃了几次暗亏,对仁王恨之入骨,看着沉默不语却坚定地站在仁王身边的庄王,他心里愈加想念弟弟端王,古来如此啊。同胞兄弟才是最亲的!
  太子给端王发了密信,希望他尽快回京,京中风云变化之快,令他措手不及,有点招架不住了。
  仁王嘴甜会说话,太后也喜欢他,帮着在皇帝面前夸赞德妃贤能淑良,谦恭孝顺,每日打理后宫,劳心劳力,还兼顾青阳等小孩儿。太后劝皇帝另给德妃指一处大些的宫院,因德妃身边的孩子实在太多,青阳公主、赵焕、赵霁,偶尔赵烨和赵炫也过来一同用午膳,庄王夫妻、仁王夫妻,还有其他王爷王妃宗室夫人时常进宫问安,德润宫太小,满院济济一堂,瞧着不好看。
  皇帝深以为然,和太后商量之后下了一道旨意,德妃迁入绮春宫——绮春宫属于坤宁宫,是中宫后续建起来的一个景致优美的大宫院!
  都住进坤宁宫了,封后还会远吗?
  所有人都在暗中猜想皇帝的意图,太子却牢牢记着父皇曾经说过:朕只有一位皇后!
  太子抬眼看到仁王傲慢淡定的笑容,心里还是禁不住微颤了一下。
  父皇现在对德妃母子的宠爱,与当初对母后和他们姐弟是相同的,像一家人一样共同生活,日常相聚、用膳、闲话,父母询问儿女们的生活和功课,那时候父皇有什么决定或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母亲,并不避着他们,由着他们在一旁听去。
  仁王如今就天天陪在父皇身边,是不是听到了什么?
  秦澄传来的消息也令太子忧心不已:仁王给皇帝荐了精擅房中秘术的异人,皇帝初时并不以为意,只是觉得好奇,谁知试过几次,如今竟越来越勤于巡幸后宫,除了原有的妃嫔,新晋妙龄美人不少,秦澄也不能时时刻刻跟在皇帝身后,一时间料理不及,稍有疏忽,竟已有三位美人刚被诊出喜脉!
  太子顿感不妙:母后有先见之明,知道她自己寿命不长,早几年就开始控制妃嫔,不允再诞下皇帝子嗣,去世前将控制后宫的亲信脉络尽数交付给他,太子一直做得战战兢兢,多年来后宫妃嫔受宠幸次数不多,没有子嗣也算正常,该死的仁王献媚讨宠哄着父皇偏向女色,后宫增添许多美女,父皇随意宠幸,秦澄他们自然手忙脚乱,顾不了许多,那静妃生下青阳是父皇在慈宁宫酒醉宠幸所致,淑妃专宠这么多年无子,而今忽然间有多名宫女怀孕,父皇他会不会有所怀疑?
  思虑不下,便让秦澄暂时不要有动静,后宫任其自然。
  老来得子乃人生一大乐事,皇帝未免于俗,欢喜之余,立即下旨将三位怀上龙种的美人晋为昭容、昭仪、昭媛,各有赏赐无数。
  长春宫内,刚晋位的刘昭容、周昭仪、冯昭媛齐齐向德妃娘娘跪拜谢恩。
  德妃一一将她们扶起,笑吟吟道:“妹妹们不必如此,这原是皇上对妹妹们的宠爱,本宫只是代为颁赏——恭喜三位妹妹了!”
  三位娇滴滴的美人都是十六七岁年纪,青春靓丽,姿态端雅,一个赛一个鲜妍出众。
  正说着话,宫门外报称皇上驾到,德妃赶紧领着昭容们起身走出厅堂,至宫院内跪接圣驾。
  皇帝笑容满面,心情极好,扶起德妃,对三位美人道:“平身!”
  跟随在皇帝身后一起进来的庄王、仁王和赵烨、赵炫依次向德妃行礼问安,并与新晋昭容见过礼。
  大伙儿走进厅内,皇帝携德妃落坐,含笑赐座,底下的这些人便各自按身份顺序坐下,赵烨规规矩矩坐着,赵炫不太老实,坐了一下下即滑下椅子溜出门,不一会儿,就见青阳公主和赵霁拉着仁王刚会走路的女儿,一起走进来。
  青阳公主看见皇帝,高兴地喊了声:“父皇!”
  忽然放开手里牵的小女孩就朝皇帝跑去,后边跟随的宫女和嬷嬷们接应不及,赵霁力气又小,小女孩叭一下摔倒,哇哇大哭。
  这边青阳也好不了,厅堂里人多,她记着德妃训导:小孩儿不好从大人面前跑过,那样有欠礼数。便很聪明地拐往侧边,结果被不知哪位昭容拖在地上的披帛绊了一跤,也跌了个狗趴,楞怔一瞬,觉得痛了,也嘤嘤地哭起来。
  近旁的刘昭容急忙起身来扶,那边赵烨与青阳自小一起长大,姑侄情谊颇深,见青阳跌倒,着急了,早冲过来,人小力气不大,冲力却大,从刘昭容身边擦撞过去,刘昭容便又跌坐回椅上,捂着肚子皱起秀眉。
  皇帝和德妃都变了脸色,德妃急道:“快快!殷嬷嬷快看看刘昭容……裘公公,立即召请太医!”
  厅里人影穿梭,顿时乱成一团。
  仁王责斥宫女几句,抱着女儿把她哄好了复交给奶娘,青阳自有嬷嬷扶起送到皇帝和德妃身边安抚,赵烨有点担心地站在刘昭容身边看太医为她诊脉,直听到太医说无妨,这才松了口气。
  他倒没想太多,只觉得这女子是他推倒在椅子上的,若是身体因此不好了,自然与他有关系。
  稍稍安定下来,赵炫从皇帝身后露出头,小声道:“皇祖父,炫儿饿了!”
  这小子,饿了该去找奶娘!找祖父做什么?
  皇帝还没坐稳就看着这一阵乱,茶也没喝上一口,青阳膝盖摔青了,哭得他心里发毛,再听到赵炫的话,刚要发作,转念一想孙子这是问对人了啊,皇祖父带了他们来此不就是为了用膳?皇帝不入席,谁敢先吃饭?
  他脸上阴晴不定,对德妃道:“让人带炫儿他们下去用午膳!”
  内侍和宫女领着孩子们下去,赵炫边走边回头望,心想皇祖父几乎每天都等他和赵烨哥哥一起同席用午膳,今天他有什么事了吧?
  皇帝没什么特别的事,他只是想好言抚慰一下被皇长孙赵烨推撞的刘昭容。
  眼前三个新宠的美人,姿容端雅,各具美态,肚子里都怀有他的龙种,自是同等关心,但刘昭容更多得皇帝高看一眼,
  刘昭容性情最是温柔,善解人意,气度婉约娴雅,娇美的面容自然而然地带着微笑,犹如三月桃花,清丽宜人。
  更难得的是这女子极有才华,能说会道,他喜欢和她交谈。

    第三百零一章 合谋

  皇帝待孩子们离开,松了口气道:“吵吵闹闹,朕头都疼了!”
  德妃惶恐地低下头:“是臣妾的错,没教导好孩子们!”
  心里暗想:皇上不是一直都喜欢这样吗?疼爱孙子们,鼓励王爷们把孩儿放进宫里来养,说孩子越多越好,这样才够热闹,才像个家!
  平日孩子们又不是没这么闹过,他看得乐呵呵的,从不责怪,还挺有耐心地和她一起伺弄孩子,今天却是怎么啦?
  耳边听见皇帝细细询问太医,太医小心回禀说刘昭容、周昭仪、冯昭媛身体都很好,但仍需比平常时多注意保养,因月份尚小,不宜过于劳累,慎勿再像刚才那样磕磕碰碰,每日最好能睡个午觉,躺着歇会,对母体和胎儿都有好处云云。
  皇帝看了看刘昭容,当即吩咐摆驾,要亲自护送她们三个回宫院。
  临走交待德妃:“刘昭容、周昭仪、冯昭媛每日要过来请安,都是有身子的人,须防再被孩儿们不小心冲撞了,即日将青阳和几个小孩儿移往绮春宫东面的宜春宫,无事不得随意往绮春宫来!”
  德妃忙答应一声,领着两个儿子恭送皇驾。
  皇帝去了许久没转回绮春宫,德妃着小太监打探消息,不一会小太监回来禀报:周昭仪、冯昭媛在半路上就由各人内侍宫女陪送回宫院,皇上则进了刘昭容的宜瑞宫,在那边传御膳、歇着了。
  德妃面色平静地点了点头,吩咐摆饭。自和庄王、仁王一同用膳。
  没有了孩子们的喧闹声和皇帝的笑声,似乎整个世界都寂静下来,母子三人默默吃着饭,仁王几次偷眼看母妃。母妃那过份平淡的脸色令他有些不安,想开口说点什么,看看身后环侍的一群宫女嬷嬷。终是没有说出来。
  用过午膳,德妃神情疲倦,说忙了半天,下午还要打理孩子们搬迁之事,身上累,要趁时歇一会,让庄王和仁王先回府去。
  兄弟俩行礼告退。一出得宫门,庄王便不满地埋怨仁王:
  “看看你做下的好事!母妃多年孤零,独守冷宫,好不容易盼得父皇回心转意,恩宠珍爱。眼看着他们夫妻情愈加厚重,母妃再不必受冷遇之苦,你我兄弟该得的也得到了,你想要的,父皇每一件都答应,你却为何要多此一举?不与母妃商量,却找皇祖母私议,挑唆怂恿后宫填充美女,父皇这回真上心了!听说近期后宫美人受临幸者无数。有了如花似玉的新人,他还会看重咱们的母妃吗?你是不是嫌母妃日子过得太好?母妃现在已不能生子,那三位新人正当妙龄,她们若是生出像烨儿、炫儿那样招人疼爱的龙子,到时父皇只怕看都不会多看你一眼,更别提再去母妃的宫院!”
  “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认为。眼光如此短浅,如何能成大事?”
  仁王冷笑道:“我们兄弟从小循规蹈矩,勤学苦读,积攒得一肚子才学,有用吗?你知道赵琮学的是什么?他也读书,但人家可不像我们只死读那几篇圣贤文章,人家多学御人之术!赵瑜自小更研习兵法,请得多名高人传授武艺、有专人教他诡术……同为父皇的儿子,所学却有区别,那是因为他们命好投生在高氏肚子里!高氏目光长远,一早就为他们规划好前景,铺好了路!而我们的母妃呢?胆小懦弱,除了能把我们教得更傻,什么也没有为我们做到!”
  庄王斥责:“你太过份,不许这样说母妃!”
  “放心吧,也就是我们兄弟面前说说闲话而已,母妃生我养我,我岂不懂亲情厚重?对母妃是绝对尊敬孝顺的!你怪我坏了母妃的好日子,母妃应也是这般认为,你们怎不想想,后宫除了母妃,还有别的妃嫔,若论旧情,梅妃还在那冷宫里好好养着呢!父皇对死去的二哥、三哥念念不忘,又怎会忘掉梅妃?他能重新宠幸母妃,难保哪天不会去探看梅妃,梅妃色艺双绝,当年父皇那般惧怕高氏,仍对梅妃十分宠爱,他二人一旦相见,你想父皇会放过吗?有了梅妃,母妃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如今不趁势加以巩固,更待如何?这两年没有我在父皇面前小意奉承,投巧卖乖,父皇会越来越看重德润宫?对你我兄弟恩宠有加,把咱们的儿女与赵烨、赵炫等同视之?我不与太后合谋,请她老人家背后推一把,母妃能住进坤宁宫内的绮春宫?你瞧着吧,有太后相助,过不了多久,我将会为母妃挣来一顶光华灿烂的皇后珠冠!到时候你们可悠着点,别高兴得昏过去!”
  仁王得意洋洋,庄王不禁四处观望一下,宫门外地处空旷,没什么人,兄弟俩的随从都离得较远,听不到他们的谈话。
  “你!你怎敢这般忘形,仔细教人听去,要论罪的!”
  仁王瞧看四周,不以为然:“怕什么?如今这宫里算是咱们的地盘,从内侍总管到宫门侍卫,谁不认得本王?”
  他笑着拍拍庄王肩背:“弟弟所谋,有的可以与哥哥说,有的不说你领会到就行了。不必担忧,耐心等待,母妃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咱们兄弟二人的尊贵不会比赵琮、赵瑜差半分!至于那些后宫新晋美人,不值什么,不过是障眼、分心之物,父皇贪新鲜,却不会对她们长情,这不正好?你只当她们都是浮云,肚子里的龙种嘛,要怀胎十月呢,好长一段日子,但愿她们保胎得法!生下来算是咱们的兄弟,可也太小了,不知父皇能否支撑到他们长大成人?”
  宫门外庄王、仁王兄弟低声谈论,渐行渐远。
  而慈宁宫里,太后午睡起来,梳妆打扮好,精神十足,扶着宫娥的手,在一大群太监、嬷嬷们的簇拥下,缓步往御花园察看各色鲜花盛开的状况,巡视一圈,她满意地点着头,对黄嬷嬷道:
  “三月天气多雨水,放晴了这几日,花儿们更显靓丽多彩,哀家看选的这个日子刚好合适,传哀家旨意:两日后开放御花园,遍请京中四品以上命妇,引领贵女名媛进宫赏花!”
  黄嬷嬷答应一声,即刻将太后懿旨传下去。
  皇帝不知为何忽然开窍,肯听从太后劝说,拟选年轻宫女充盈后宫,此事由内务府去办,太后不过是从旁相看几眼,入冬时已选进一批美女,但到底太过于匆促,唯恐遗漏下更好的,而今春暖花开,京中更有进京述职的官员,有带了女眷,太后想着开放御花园,请各路官家女子进宫赏花,顺便再瞧看一番,皇帝并未阻拦,太后便当他是答应了。
  回到慈宁宫,远远瞧见周昭仪、冯昭媛俏生生站在殿门外,见太后驾到,即双双俯身下拜。
  太后忙命宫女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