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定良缘(凤亦)-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慈宁宫,远远瞧见周昭仪、冯昭媛俏生生站在殿门外,见太后驾到,即双双俯身下拜。
太后忙命宫女将她们扶起来,嗔怪道:“哀家早跟你们说过,怀了龙种,千金之体,仔细着些,不可动不动就下跪,恐伤龙胎,下次再不许如此,所有礼数,尽免!都记住了么?”
“谢太后娘娘体恤,臣妾记住了!”
周昭仪、冯昭媛敛衽道过谢,笑吟吟走来扶着太后走进宫室,太后慈爱地轻轻拍一拍周昭仪丰腴白晰的手儿,左右端详着花朵儿般娇嫩的年轻美人,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一旁的黄嬷嬷也微微松口气,这么多年来,太后心中郁积总算是消散去一半了!
周冰雁扶不上墙,蒙玉屏不成器,太后一度失望消沉,整日以泪洗面,兴旺了几百年的名门望族、诗礼之家就这样断送掉,她贵为国太,竟然使不上一分力气拉兄弟们一把,她不甘心,死也不能冥目啊!
太后像沉在水底的老龟,闭气静养,楞是不再冒一个泡儿,祈求上天再给她一个时机,也是她心诚所至,机会终于来到了!
德妃重得皇帝宠幸,几年如一日,皇帝独爱德妃的德润宫,恩宠不尽,后宫事务更是交由德妃全权打理。太后清楚得很,宫里的女人们,任是谁处在德妃这样的境地,不用人提醒就会心生妄念,想着登上皇后宝座,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好了啊!可若想真正成事,也还须费些周章,不然此前的淑妃怎肯那样讨好太后?太后一直在等着德妃开口,偏德妃天性敦厚,像个傻子一样不懂抓住机遇!
好在她生了个精明的儿子,仁王有野心,想做嫡子,还想有更大的作为!
太后总算笃定下来,祖孙俩一拍既合,密谋完成第一件事。
仁王自知母妃禀性,她是不会争取的,若想皇帝自愿给她皇后名份,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而他有雄心壮志,需要母妃身份提升给他助力,越早越好!
能促成此事的人,只有慈宁宫里的太后娘娘!
而太后给仁王开出的条件是:一,选美时做下手脚,为周家亲属女子大开方便之门,让她们进宫服侍皇帝。二,将来仁王事成,为周家脱去贱民户籍,恢复周家名门望族位份!
仁王从善如流,全部接受。
之后不久,德妃就住进了坤宁宫内的绮春宫。
第三百零二章 贪念
太后在凤榻上一坐定,便给周昭仪、冯昭媛赐座,命宫女多拿两只软垫放在椅上,小心侍候二人落坐。
接着就让端出各种各样新鲜美味的小吃,一一罗列摆在周昭仪、冯昭媛面前,笑着对二人道:“这些可都是慈宁宫最好的东西,皇上和孙儿们平日孝敬的,哀家吃着好,就都收起来,等你们过来也教你们尝尝——有了身子的人嘴儿馋,又爱新鲜。快吃吃看,瞧着喜欢哪一样,待会回去再包些走,哀家这里常有好吃的,想吃什么说一声,都给你们送去!哀家老了,最稀罕的就是小孙孙,你们给哀家好好养着,等生下来,不管是皇孙还是孙女儿,哀家一律有重赏!”
周昭仪、冯昭媛谢了恩,吃着香甜的各色美味果品,笑容愈发甜蜜动人。
周昭仪将一颗葡萄干送进口内,笑道:“这葡萄干儿又大颗又甜,带点儿酸味,真是好吃!”
太后看着她,满脸慈爱:“这是去年深秋西边小国进贡来的上品葡萄干,那时你们还未入宫。哀家却不爱那点儿微酸,都分给别的宫里,公主们来了又送给她们一些,剩下不多,你们既是爱吃,一会都给你们两人分去,回宫慢慢吃!”
周昭仪欢喜地和冯昭媛对视一眼,冯昭媛笑着说:“太后娘娘最是疼爱我们俩,可惜刘姐姐不肯多走路,没一同过来给太后请安,她可最爱这一口儿!”
周昭仪撇了撇嘴:“妹妹忘了?皇上常去宜瑞宫,刘姐姐那儿好东西多着呢。她未必稀罕这些……”
“周姐姐……”
二人越说越小声,上边太后却听进耳里了,微笑着对一旁的黄嬷嬷道:“前儿仁王刚送来六匹江南流云坊新出的绢绸,最适合做夏日家居衣裳。江南流云坊的绢绸天下名品,穿在身上轻软柔滑,透气又凉爽。哀家瞧看了一下,其中四匹花色清新绮丽,却不是哀家这样年纪好穿,周昭仪和冯昭媛年轻娇美,肤色水灵鲜艳,若穿起来定会娇娇嫩嫩更惹人喜爱,取出来。赏给她们每人两匹!还有红木柜里那几盒子首饰,样式太精巧华丽,年轻人戴着才好看,也分给她们吧。这俩孩子乖巧温柔,时时记得到哀家跟前尽孝。怪招人疼的,哀家的好东西,就只给这样的好孩子!”
周昭仪和冯昭媛听了,心里俱都突突一跳:太后娘娘戴过的首饰,赏赐下来,虽然品阶尚低,但过了明路,她们就可以在公众场合穿戴,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也是极好的兆头啊!
赶紧要起身行礼谢恩,太后命宫女扶住,佯嗔道:
“又不记得哀家的话了?你们两个进了慈宁宫,一概免礼!看你们小小年纪,倒比哀家还要容易忘事不成?”
一句话逗得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周昭仪和冯昭媛闲得无聊,结伴来慈宁宫问安陪侍太后娘娘。不期然满载而归,暗自欢喜不尽,因刘昭容得到皇帝特别宠爱而生出的那一点忌恨被抛到了脑后。
黄嬷嬷将人送走,复回到太后跟前,太后将身边太监宫女尽数遣退,脸上慈爱的笑容消散,眼中带着一丝厉色,看住黄嬷嬷:
“周昭仪来自南边,冯昭媛是平原人,这两名女子看来都不是良善之辈,特别是周昭仪,如今就对刘昭容现出妒意,须得看紧了,不允她们太靠近刘昭容,以防万一!”
黄嬷嬷躬身:“太后请放心,老奴都做了防备,明里暗里护着刘昭容的人不下二十个!”
太后面色微缓,颔首道:“她是哀家大哥的孙女儿,虽为庶出,却也是我周家的血脉!她几岁时因体弱多病需要换个方向居住才能养活,她父亲便将她送去给一位远亲家里,寄姓刘。虽是寄养于人,但她生母得宠,周家未曾亏待她,当时随同而去的奶娘、嬷嬷、奴仆不下二十人,财物不计其数,不然小家小户,如何养育出如此出色的女子?看看她,十六七岁年纪,姿容绝佳,光采照人,比她嫡出的姐姐冰雁还要胜十分!”
黄嬷嬷笑着说:“可不是!老奴初初见到刘昭容,险些吓了一跳——那姿容艳而不妖,气度风华端庄高雅,特别是脸上那抹若有若无的微笑,最是迷人!这一派风度与太后您年轻时太像了,真真是分毫不差的!”
太后笑了:“不然如何说一脉相承?这才真正是我周家的女子!禀持国母之仪!”
黄嬷嬷眨了眨眼:“太后不是答应了仁王殿下……”
“没错,哀家是答应了。而且哀家尽力为之,德妃当上了皇后又能如何?那也不过是暂时的!仁王想当太子,让他们去闹腾吧,闹得越厉害,哀家越喜欢!你要知道,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儿子们吵着闹着想争他这个宝座,疼爱是一回事,但凡触及他的逆鳞,不论是谁,都得死!先帝活了七十六岁,当年若不是晋王逼急了他,他还不会死得那么快。当今皇帝才五十四岁,身强体壮,他是先帝亲生儿子,会比他老子寿命短么?他当皇帝才几年?会乐意看到儿子们这个时候就为他的皇位起争执么?哀家愿意帮助德妃当上皇后,就等着看这些长大成人的皇子们龙争虎斗,十几年后,他们自然会一个一个消失,在此期间咱们只要好好守护着刘昭容,助她得帝宠,多生皇子皇女,凭她的姿色才智和哀家的助力,到最后赢的一定是她!”
“十几年后?是不是太久了?周大学士他们在底下吃苦呢,只怕……”
“那能有什么办法?哀家在宫里也难得很,哥哥们是知道的,他们能体谅哀家!好在如今有仁王与哀家共谋,他为了要哀家帮忙,使德妃能尽早登上皇后宝座,肯帮哀家的忙,暗中使力接济照顾周家人,哥哥们如今衣食无忧,免受饥冻之苦,哀家安心些!只要最后仍将周家扶持上来,恢复原来望族门楣地位,就该满足了,其它的,由后辈们去操心吧!”
太后不无幽怨地接着道:“周家大族历经几百年,扶佐几代帝王,一共出了三位皇后,数位妃嫔,所生龙子凤孙无数,对得起皇家宗室!而今为了一点错,就被贬得如此不堪,实在有失公道!哀家就算碎了这颗心,也要平下这个冤屈,以慰藉周家祖宗在天之灵!你切记,咱们慈宁宫明里最疼最看重的是周昭仪和冯昭媛,对刘昭容则不冷不热,免教人生疑——皇帝不喜周家人,此次刘昭容是得了仁王的遮掩才顺利进宫,须严防她的身世被人探知,尤其是太子那边!”
“这个老奴知晓!”
黄嬷嬷说:“两日后御花园赏花,外、内命妇都会齐聚一堂,刘昭容不宜出面了吧?”
“这三位怀有龙胎的都留在各自宫里将养,不必出来与人拥挤。”
太后淡然道:“无须太认真,第一批美人经皇帝的眼,刘昭容已得着头筹。此次除了另两名周家亲属女子,另外只选些容貌平常的女子陪衬进宫,若有长相艳丽的,要尽快将她们引入僻静处,稳住了,花宴甫一结束即早早送出宫去,谨防让皇帝看到!”
“老奴明白!”
天色渐晚,暮色如纱似雾轻罩着宜瑞宫,刘昭容寝宫内一盏六角玲珑宫灯散发出粉红色微光,照见绡金芙蓉帐里两人相互依偎着躺靠在枕上,卿卿我我,喁喁私语,不舍得下床。
皇帝点着刘昭容的鼻尖笑道:“你这个小东西,一个午觉睡到天黑也无事,朕老了,陪你躺这许久,腰都痛了,夜晚可怎么入睡?”
刘昭容在皇帝怀里撒娇道:“臣妾不许皇上说老,皇上可一点儿也不老!臣妾初见皇上,就惊讶不已:皇上竟然比臣妾的大哥还年轻,又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臣妾的大哥也生得一副好容貌,时常受人夸赞,可与皇上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这世上最俊雅最美好的男子当属皇上!臣妾心爱皇上,有幸得陪侍皇上,是三生修来的福份,臣妾愿与皇上心心相印,携手共老!”
皇帝龙心大悦:“后宫这么多美人儿,就数你最合朕心意!说吧,你要什么,朕都给!”
“谢皇上圣恩!臣妾只求每天都能看见皇上,与皇上相亲相爱,其余什么都不要!”
“好!朕只要政务不忙,一回后宫先来看你!你大哥几岁了?家里还有几个哥哥?想做什么官尽管报来,朕都准他!”
刘昭容微顿了一下,想起太后交待过刘家人此时还不宜露面,便乖巧地说道:“臣妾的大哥今年三十二岁,臣妾的父亲年轻时做过官,如今已致仕,臣妾是父母老来子,父母多生女儿,只得这一位大哥,父母垂垂老矣,大哥至孝,虽读过书得着秀才功名,却为奉养父母,不肯离家往上考功名,想来也是不肯出仕的!”
皇帝频频点头:“到底是做过官的人,你父亲教导有方,你没有贪念,你大哥孝心可嘉!如此朕多赐他田产金银,待你父母百年之后,他若愿意入仕不难!”
刘昭容满脸欢喜:“臣妾谢过皇上!”
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
御花园赏花过后,又有百余名妙龄女子选进宫,这些女子有的是官家小姐,有的出身名门望族,在家娇生惯养,满心以为进了宫便有机会得到皇帝青眼,根本没想到她们仅仅是做为几名周家亲属女子的陪衬和掩护,带着诸多美好愿望踏入深宫,等待她们的却是极其凄凉可悲的境地——此时后宫充盈,皇帝不缺暖床的美人,又被刘昭容所迷惑,每日与之卿卿我我,谈情说爱,生活上自有德妃细致体贴照顾,日子过得无比滋润,优哉游哉,对第二批进宫的宫人并无多大期望,一听太后说这次选的宫女大不如前,只除了年轻,相貌姿色都太过平常,便失去了亲自巡看新宫女的心情,任由太后处置。
太后即以皇帝名义,将那几名周家亲属女子分赐才人、选侍等名号,让黄嬷嬷在皇帝惯常走动的地段选定几处精致宽敞的宫院,分别把她们安置好。
其余的新宫人则交给手下女官,一层层分派下去,这些女子算是沉入深海,这辈子要有见着皇帝颜面的机会,那也是幸运得不能再幸运了。
初夏多雨,至仲夏更是雷声不断,不时有闪电刺目,惊雷从天际滚滚驰过,野外被雷击倒地的参天大树不计其数,这本是每年夏天雷雨季节都会出现的状况,今年却因雷击树倒,相伴衍生出几种令人惶惑的说法,流传于民间。
一说倒地的大树中现出大蛇尸体,不到半天时辰即灰飞烟灭,想是蛇妖现世,被天兵天将击杀!
一说那日响声震耳欲聋的炸雷,并非击倒树木,而是击中山岭中奔逃的百足蜈蚣,足有一头牛那么大!在山民亲眼看见之后,也烟消云散了。
……
街头巷尾民议不容忽视,照例有查探民情的御史拿到朝堂上来禀明。这种事自然要去问钦天监,钦天监监正经过推算,当堂就是一番长篇大论,关于国运民风说上老半天。听得朝官们表情各异,皇帝也是直皱眉头,立即便有大臣冒着被太子目光刺伤的危险,附和钦天监监正之言论向皇帝进谏:天示异像,警喻中宫空虚多年,皇帝至尊,身后不能没有皇后相扶持。长期形单影只,有损国体。为国运着想,请皇上向后宫选一贤良淑德的皇妃,立为皇后。
太后也频频劝告皇帝: “皇上年华正盛,底下尚有稚子幼女,无嫡母护佑训导实为不妥,中宫空虚多年,原是为思念前皇后之故。皇上对先皇后的深情朝臣百姓都已明白,对皇上自会愈加敬崇。但总这般下去,于国于家不利。也不合规矩啊!这几年德妃以妃位掌管后宫,哀家瞧她极是公正细致,且与皇上自少年时相持至此,德行品貌俱好,堪当皇后重任!皇上可细细思量一番!”
皇帝听了朝臣的谏言和太后的劝告,未置可否,沉默了好些天,不去临幸后宫新晋美人,也不去看刘昭容,每日只宿在绮春宫与德妃相对。安享德妃的温柔体贴,却半句不提关于立后之事,众人揣摩不着帝心,不免忐忑难安。
且不论后宫各人怎么想,仁王心里却是且喜且忧,酸涩难言。
他知道重新立后对皇帝来说算是件难事。毕竟从小到大亲眼所见,皇帝对先皇后的宠爱和敬重不是做做样子而已,每次从外边走进府门,一眼瞧见高氏,便绝不会再去看旁人,两人含情相顾,眼中只有彼此!
是以他不惜花费大力气,利用群臣和舆论向父皇施压。
他之喜,是眼见父皇有了心事便自然而然地住进绮春宫,倚赖母妃相伴,以此足见父皇与母妃之间的夫妻情份是怎样地深厚!没有先皇后,母妃照样可以抚慰父皇,父皇与母妃相濡以沫,不痛快之时只会想到母妃,在母妃处方得心安,可以肯定,此时父皇心里最重要的不是先皇后,也不是后宫那些聊解闲闷的昭容、昭仪,而是德妃娘娘!
所忧者,是母妃手里白白抓着好机会,她不会争取!
她认为那是越了本份,不许仁王再提。
除非是父皇亲口提出来,母妃才会接受。
但要想让父皇亲自提出来,如今看来好像还是有点难度——父皇注视着母妃的目光中明明有疼惜和歉疚,可他就是不肯轻易说出那句关键的话语!
仁王咬着牙,内心攒着一股劲,他仍需要加大力度,努力争取!
太后不遗余力相助,若能得到母妃共识就好了,只消母妃在皇帝面前流几滴眼泪,诉几句苦,这件事情或许就能成!
仁王与太子争锋,皇帝面临重新立后的问题,后宫新贵们争相向皇帝献媚邀宠,凡此种种,欢喜或烦恼,都属于京城,丝毫影响不到万里之外的淮南端王府。
端王夫妻带着一双小儿女,在南方生活得快乐充实,世人所谓的神仙眷属,莫过于他们一家子这般了。
赵瑜人在南方,却掌控军机要务,京城所有动静尽得知悉,端王府智囊一分为二,一半在京城,一半随同他去往淮南,明里暗里、密探、信使、鹰隼,水陆空全部被占用,一时间竟于南北之间联结成一张无形的信息网。
这情形让小乔想起上辈子的互联网,不比不觉得什么,一比较就忍不住笑个不停,可叹赵瑜不明白就里。
收到太子的密信,赵瑜很快回信,很短的几句话:南方事务未了,尚不能返京,但请太子放心,赵瑜在,诸事安定。
其实淮南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务绊住他,一个月的路程即到淮南,巡看灾区,鼓励安抚百姓,与民同庆丰收年,不过半个月就完事了,按说过完年就可以回京城的,是小乔不肯回去。
这小女人又呈现了她没良心的一面,先前夜里睡觉都会因想念儿子哭醒,赵瑜把一只训练得最好的隼交给她专用,每两三天便能与京城互通消息,她心里放开些,有闲情和赵瑜四处去游玩了,每天赏看淮南名胜古迹,秀美河山,竟然乐不思蜀,也不担心儿子赵炫了,笑眯眯拖着赵瑜在淮南王府安心住着。
赵瑜此次南下除了遵圣谕,另有一些军务上之事需要办,小乔极少主动问及他的公务,他也不想让小乔乱操心。那些公事他自会安排,随机处置。更大的心愿和目的是携同小乔好好畅游一番,这也是他曾答应过小乔的,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抓住?夫妻俩只管带着孩子们游山玩水,尽情享乐,至于京城中乱成什么样不关他们一家的事,只要不超越他所容许的限度,就不必去管。
前年淮河沿岸突发水患,因赈济及时,灾后有银子大力扶助,整治淮河,重建灾区,不过一年时间,灾区百姓就重获丰收,过上了衣食无忧安定的日子,这是小乔喜闻乐见的,在淮南灾区巡视期间,民众欢声载道,呈献的食物和果品被婉言拒谢,男女老幼便簇拥着王驾,跟了一程又一程,一声声千岁此起彼伏,不停不歇。人们的热情既让小乔感动,也把她吓到了,只跟着赵瑜在外头巡游三天,便不愿意再出门,不管赵瑜怎么哄也不去,只领了一双小儿女躲在端王府,品尝当地新鲜果品,变着法子把淮南各种土特产弄成美味佳肴。
淮南丰美的食物将一家人滋养得太好,小乔某天惊惧地发现一家四口身上都增长了一层肉,两个小孩儿的脸圆溜溜的,往他们身上一抓就能握住一把肉,赵瑜皮厚,虽不至于抓到肉,但他的肚子微微鼓起来,再摸摸自己的腰,好像粗了些,貌似也能抓住一把肉,赵瑜笑着戏言胖女人他也喜欢,小乔却不肯再吃,并做了个决定,过完年即向赵瑜提出要求:往江南去走走,探望那边的故人,大家旅途中顺便消减些脂肪。
赵瑜自然顺于从她,开春天气晴暖,便领着全家往江南去,船行江中,沿路顺便巡看淮南乡间热火朝天闹春耕,水陌交错、平坦的田野上人来人往,红日当头,映照着水田青翠的禾苗,水车吱吱运水,牛车缓缓而行,倒映在水中,浓郁的乡土气息,秀美的水乡春日景致把行人都陶醉其中。
小乔却发觉不大对劲,她身体一向很好,从不晕船的,这回在船上两天,躺着倒没事,一起来走出船舱看外边景色就头晕目眩,恶心想吐,她暗道不妙,赵瑜忙召了随行太医来诊脉,果然不出所料,竟然怀孕了!
身边环侍的嬷嬷、侍女们纷纷道喜,小乔只有强笑着叫青梅给众人打赏。
船舱里只剩下夫妻俩,赵瑜不等小乔发飚就赶紧赔罪:
“小乔别恼,都怪我不好!想是前些日子我早出晚归,总在外边奔走,极少得闲空在家用熏香,却不知道那药效过得如此快……”
小乔皱着脸:“当然是你不好!我要吃药你不让,又不记得用熏香,深更半夜回来还非要我等你……呜呜呜,我又要痛得死去活来!”
赵瑜搂紧她,满怀歉意柔声抚慰:“小乔乖,有了只好养着,咱们此去江南,也顺道寻访探望冯老,就在江南生下他……以后不会再有了,我一定记着用药!”
第三百零四章 招惹
怀孕招致晕船,小乔不思饮食,干呕难受,到淮扬下船,在陆地上走着却又没事人一般,赵瑜便和小乔商量,决定在扬州指挥使官邸住下来,等过了最初三个月孕期再说。
小乔有些无奈,和至亲至爱的家人故地重游,尽情游览江南胜景,打算顺长江绕一圈儿探望过旧时故友就赶紧回京,儿子赵炫还在眼巴巴等着父母和弟弟妹妹早日回家团聚,却忽然怀孕,不得不在江南耽搁下来,计划就此被打乱,看来肚子里这个孩儿也是个调皮捣蛋贪玩的,挑这个时候来凑热闹。
还好不算折腾人,不坐车船安稳居家,便没有了各种不适,身体状况跟平日并无二致。
安定下来,赵瑜每日仍有他要忙的事,稍得闲空就陪着小乔和一双儿女。扬州城繁华热闹,游人日夜不息,此处没有宵禁之说,赵瑜和小乔常常扮做一般富贵人家夫妻携手出游。怕小乔身体禁受不了,太远的地方不去,只在城内漫步,游逛夜市,观赏梦幻般的灯河画舫,有时坐着马车,带上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