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第三日开始朝中就流言纷纷,私下开始纷纷猜测,到底是这科都考得太好了皇帝难以决断,还是都考得太差,皇帝不知道该选谁?
这些窃窃私语在朝会上更进一步升级,朝臣们自然是不敢看皇帝的,于是那打量的目光就都有意无意地飘向了明珠。毕竟能站在乾清门下的人都知道,明珠的次子也参加了此番的殿试。
明珠大风大浪什么都见过,这一回依然不改老狐狸本色甚至还加码升级,在这几日努力地装个花瓶,而且是个温柔谦和没有脾气的花瓶。
谁的目光刚刚射向他,他便立刻端上亲切和善的笑容,主动问一句:“这位大人,是和明某人有话说吗?”
然后目光的主人立刻慌乱地回道:“不不不,没有没有,只是想问明相一向可好。”
“好好好,大人也可好?”
“好好好,多谢明相关心。”
这一来了五六次后,谁都不敢再看明珠。然后明珠就继续云淡风轻、笑而不语、满面春风,浑身散发着安邦和谐、天下太平的气息,就差在乾清宫前大声朗诵:“大清朝的天真好啊!”
那些被明珠“温柔”回敬过大臣们转念一想:明珠位极人臣,他儿子就算考不上进士那也已经是贡生了,比比自己家里得靠荫恩当官的儿子,自己哪有资本去关心他、说他的闲话。
手底下这些人各异的表情自然是一个不落地都落在了皇帝眼里,这日下了朝,皇帝一路回乾清宫的路上嘴角都挂着诡异的笑容。
顾问行瞧得心里头直哆嗦。他这位主子爷又在想什么折腾人的点子呢?
果然,没一会儿就听皇帝开口说:“去准备下,朕要去畅春园住几日,让太后和后宫娘娘们也一起去。”
顾问行忙出去传旨,沿着宫墙走的时候他心想,到底是万岁爷更魔高一丈,你们不都支着脖子等结果么,我就偏拖着不让你们知道。
作为皇帝近身的头等侍卫,鄂伦岱是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他一交往班就火速地奔向阿灵阿在后海的纸笔店,这家店最近一直都是他们三个好基友碰面的地方。
他把皇帝要动身去畅春园的事说完,干瞪着眼问:“咋办,你说皇上迟迟不做决定是为什么?”
揆叙倒是比他放松,拖了张凳子一坐,说:“管他呢,反正皇上也不可能拖上个一年半载的,今天不发,明天不发,再过个十天半载的也总会发的。”
鄂伦岱抬起手就往他后脑勺招呼了一下。
“你这臭小子,哥我这么急吼吼地跑出来不还都为了你,敢情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啊。”
阿灵阿问:“惠妃娘娘那可有递出来什么消息?”
揆叙道:“大堂姐说她已经差人去找顾问行探过口风,可惜什么都问不出来。”
鄂伦岱道:“咱们的乾清宫总管大人可是个锯嘴葫芦,皇上不想让他说出来的事,他是一个字都不会往外头蹦的,你们也不用再试了,我已经问过了。”
阿灵阿看了珍珍一眼,珍珍点点头道:“皇上出宫了到是桩好事,我同阿灵阿打算去园子里给我姐姐请安,若是遇着皇上刚好探探皇上的心意。”
撇开这个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珍珍于是差人往畅春园递了口信给德妃,德妃第二日就遣张玉柱来领两人去畅春园。德妃在畅春园的时候最常住的地方就是横岛,这地方三面环水只有一面同陆地相连甚为幽静。
珍珍同阿灵阿请过安,刚起身,五公主就迫不及待地扑了过来。
“小姨夫,今儿你又带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德妃赶紧抱住这小祖宗,说:“别闹,小姨他们是有事来的,乖,额娘让朴嬷嬷、霁云姐姐她们陪你去骑马。”
五公主性子活泼又好哄,虽然没得新玩具,但听着能放她去骑马也开心地笑了,德妃遂让朴氏牵着她下去。
珍珍不好意思地瞧着姐姐说:“倒是让姐姐替我们操心了。”
德妃笑笑道:“你的心思我哪里又不懂,你们且坐会儿,皇上一会儿就来了,一会儿你们先别开口,就当纯是为了瞧我来的。”
果然如德妃说的,到了午膳的点,皇帝御驾就到了德妃这儿,他一瞧见珍珍同阿灵阿,像是瞧见了什么稀罕玩意儿一样,说:“哟,咱们小七爷和福晋来了啊,这是知道德妃这儿的点心香,还是知道她新酿了桃花酒不肯拿出来喝?”
德妃横了皇帝一眼,要说这美人就是美人,就算这会儿眼角微带几分埋怨,眼波流转之间也皆是风情。
“臣妾的妹子和妹夫来瞧瞧臣妾,万岁爷这又是不让了?再说,皇上可给他们爵位俸禄,怎么还能贪两口吃的。”
皇帝一听,赶紧说:“让,让,你又冤枉朕,朕几时说不让了?”
德妃此时才展了笑颜:“珍珍他们难得来一次,臣妾想同妹妹一起吃顿饭,不知皇上可允?”
德妃都这样说了,皇帝还能如何?
他朝顾问行使了个眼色,顾问行忙出去招呼午膳。
“等等。”德妃在他身后喊住了他,“七福晋最喜欢吃素烧海参和清蒸时鱼,记得加这两道菜。”
作为一个抠门的金牛男,皇帝听得忍不住在心里打起了算盘:这两道菜得花他多少银子?阿灵阿从办婚事开始到底用了他多少银子了?
于是,这顿午膳就在一片诡异的气氛中进行,德妃和皇帝用一桌在上首,阿灵阿和珍珍用一桌在下手。
整顿饭只有德妃一个人是真心实意地高兴,她时不时让秋华把自己这里的菜赏给下面的两人。还吩咐他们再去拿好酒和燕窝让妹妹多吃一点,可她不知道,她每招呼一次,皇帝望着珍珍的眼神就冷了几分。
好不容易熬过了午膳,宫女们刚上茶,皇帝端着茶盅就发话了。
“七福晋,大格格也来了,朕看她甚是想你,你去太后那瞧瞧她吧。”
珍珍本想着酒饱饭足之际是个探探皇帝口气的好时候,没想皇帝一张口就直接要打发她走。她看看姐姐,德妃不着痕迹地冲她一点头,珍珍知道,她这回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是,奴才告退。”
等珍珍随霁云去了,德妃也起身冲皇帝一福。
“皇上,宝儿也该睡午觉了,臣妾瞧瞧去。”
皇帝冲她一笑,轻轻捏了下她的手。
“去吧。”
德妃离开后,皇帝脸上的笑容一下隐去,他默默地一抬手,顾问行会意地也招呼其他人退下。
阿灵阿一下子挺直了背脊,他知道,这一刻才是正戏。
作者有话要说: 王熙:我真的好难啊!
康熙:爱卿,朕不难嘛?
揆叙:万岁,我才难!
202:别吵了!赶紧定!急死个人了!
第89章
那一边,珍珍跟着太监穿过畅春园到了疏峰轩太后所住的院子。
当朝太后可谓是如今心气最平和、最幸福、最没有心事的贵妇了,宫里宫外都在为揆叙的事焦心,只有她丝毫未受影响。
太后斜靠在紫檀木的长榻上,攸宁端坐在一张圆杌上,手里捧着一本《三国演义》正念给她听。
珍珍屈膝一福,说:“臣妾给太后请安,大格格安。”
太后转过头对攸宁说:“行了,知道她是特特来瞧你的,去吧,你们两姐妹好好说会儿话去。”
攸宁把书交给宫女,牵着珍珍的手退了出去。
一到外头,刚才屋里那个端庄的皇家格格立马握着珍珍的手焦急地问:“怎么样,皇上那儿可松口说什么了?”
珍珍把她拉到屋里,关上门才道:“你先别急,皇上的嘴那能是一般的严吗?”
大格格一听重重地叹了口气,“我也不是急,我就是心里不上不下的,伸头一刀缩头一刀,不管结果如何,给个痛快也好啊。”
“呸,不吉利,快呸掉!”珍珍按着她的肩膀在炕上坐下说,“这事我同阿灵阿琢磨过,皇上迟迟不让放榜,那定是皇上难以下决心。”
大格格一开始眼神还有些迷茫,渐渐缓过神来后,她激动地一把抓住珍珍的手。
“你的意思是,揆叙他……”
珍珍微微一点头,“若我猜得不错,揆叙这回殿试应当是头名。”
被珍珍断言殿试头名的家伙,正百无聊赖地在家里享受每个考生放榜前都会有的悠闲时光,其中每隔一会儿就跑到文殊菩萨前跪着拜一拜。
而他的好基友阿灵阿正为了他站在康熙跟前,享受着康熙雷霆万钧目光的洗礼。
康熙爷那对三角眼扫了他半晌,连阿灵阿靴子头上粘的泥是畅春园那块地上沾来的都看看明白了后,才把目光收了回来。
接着他端起茶盅慢悠悠地说:“阿灵阿,你今儿怎么这么安静,不像你啊,刚这膳用的都是你媳妇在说话。”
阿灵阿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康熙爷这个狗皇帝可真是越来越能演了,明明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来的,还先说起了这种风凉话,这不是摆明要他先提揆叙吗?
不行不成不好。
阿灵阿在心底深思熟虑地酝酿了一番后,决定将大蒜装到底。他缩着肩膀用惊恐的口气说:“回皇上,奴才一直是个老实人,从来都不善言辞。”
康熙这一口上好的碧螺春茶在嘴里,听到这句差点没喷阿灵阿脸上。好不容易咽下去,又恨不得再喝一口真的喷到他脸上。
他把茶盅往炕桌上一甩,指着阿灵阿的鼻子骂道:“你阿玛、你姐,那都是极要脸面、端庄得体的人,你这没羞没躁的性子跟谁学的。”
跟您学的呗。
阿灵阿在心里腹诽了一句,顺势往地上一跪,他昂着脖子说:“皇上,反正在您眼里奴才就是个脸皮厚实的,奴才就斗胆问一问,皇上打算给揆叙点第几名?”
康熙脸一黑,“蹭”一下站了起来手一伸捏着阿灵阿的脸骂道:“朕说你胖,你还就给朕喘上了啊,你还真有胆子问啊!”
“皇上,哎,疼疼疼疼……”
阿灵阿的惨叫从东梢间飘了出来,西侧间里德妃正哄五公主睡午觉,五公主在她怀里揉着眼睛说:“额娘,小姨夫在嚷什么?”
德妃死死忍着将要冲出胸膛的闷笑,她轻拍了几下女儿的背,然后捂上她的耳朵说:“没什么,你皇阿玛在教他规矩呢。”
五公主把头往额娘怀里拱了拱,咕哝了一句:“那定是小姨夫犯了错皇阿玛才要教他规矩。”
然后又揉揉眼睛说:“皇阿玛老是教训人,昨天还骂我,说我欺负五哥。”
五公主宝儿是宫里的一个小霸王,平日里太后宠着在宫中横冲直撞没少被康熙叨叨以后要嫁不出去,所以她对皇阿玛教训的所有人都很有同情心。
“那是你不乖,现在乖,快睡了。”
五公主点点头,又靠着额娘沉沉睡去。
秋华伸头往东梢间瞧了眼,担忧地说:“主子,要不要过去看眼七少爷?”
德妃摆了摆手,“我这个妹夫可是比你想的要机敏,他应付得来。”
刚被德妃夸赞完的人,眼含热泪捂着红肿的脸站的炕边,康熙刺了他一眼,从炕桌下拿出一口黑漆的小箱子。
“你不是想知道吗?自己看看呗。”
阿灵阿把箱子打开,露出了里头垒成一打的试卷。他一下就明白了,这就是礼部呈请康熙勾阅的头十名。
殿试一共有八位阅卷官,每份试卷都经过过誊抄,誊抄后分辨不清本来的字迹后再由阅卷官一一看过。每位阅卷官看过后若是觉得极差就画个叉,若是觉得极佳就画个圈,最后挑选十份圈最多的呈康熙选阅。
被点为主考的大学士还有一份特权,若是他极喜欢或是极厌恶的试卷,他可以决定不放入或特拔入十份中。不过王熙这回端的姿态是一碗水端平,阅卷官通通看过后,对照上面的圈和叉直接启出原卷送给了康熙。
康熙悄悄数了数,王熙自己画过的圈叉都是所有阅卷官中最少的,真不愧是做了二十余年不倒的老油条。
康熙既然让他看,阿灵阿自然是不会客气,他于是一张张翻看了起来,待全部看完,他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无他,纳兰揆叙的卷子是这里头得圈最多的。
阿灵阿捧着揆叙的卷子问:“皇上,既已得贤才,为何不点状元?”
康熙拿起桌上的笔,用笔顶轻轻点中阿灵阿的额头。
“本朝祖制,满不点元,连一甲都不点,这个规矩你难道不懂吗?”
阿灵阿道:“奴才自然懂,可天下没有不能改变的规矩,三王守边疆也是祖制,皇上您既然连三藩都能撤,又缘何不能改区区一个满不点状元的规矩?”
“放肆!”
康熙把笔一放,怒道:“阿灵阿,这事又岂是你想的如此简单,为何满不点元,这个道理你难道不知道?”
阿灵阿道:“奴才自然知道,先帝和皇上为了拉拢汉人士子之心,这才立下了这样的规矩。可是皇上,天下大道以贤为上。过去皇上不点满人为状元,那也是因为满人里从未出过如此配得上状元之名的贤才,如今既有了堪配其位的揆叙,皇上何不就此点揆叙为状元,一来振我满洲士子之心,二来也显皇上满汉一家,同心同策。”
康熙听罢并没有生气,反倒是轻轻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你啊,文章不及揆叙一半,就是这张嘴能说。”
阿灵阿跪下道:“皇上,揆叙是奴才的兄弟,为了兄弟,就算是刀山火海,奴才也是要闯一闯。”
“刀山火海吗?”
康熙戏谑的眼神飘了过来,阿灵阿不知道为何,康熙刚才发怒的时候他不害怕,康熙现在这样对着他笑,他到心里抖了起来。
“行,你阿灵阿行。既然你那么想闯这刀山火海,那朕就成全你,随朕来吧。”
康熙一撩袍子推门出屋,阿灵阿把卷子放下,心里带着重重疑惑跟在康熙身后。
康熙腿长一路走得飞快,阿灵阿紧赶慢赶跟在后面,一溜太监小跑跟着,洋洋洒洒的一群人走到疏峰轩前阿灵阿才回过神——康熙这是带他来见太后了。
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才睡过午觉,此时精神正好召了人清唱那《宝剑记》,正唱到:“啼痕界破残妆面,德言分镜几时圆?”
她打着拍子突然唱腔都停了才睁开眼,惊讶地问: “皇上怎么这个点就来请安了?”
康熙平日若来请安,要么是在早膳前,要么是在晚膳后,若这两个点都不是,那便会派太监先来问一问太后是否有空。在这个点康熙突来乍到,两头不靠一声不问,太后觉得奇怪才有此问。
她又瞧见了跟着康熙进来的阿灵阿,心里顿时想起了刚刚被攸宁带走的珍珍。
太后看着朝她跪下请安的阿灵阿,打趣地说:“哟,这不是国公府的小七吗?怎么了?这是怕咱们大格格欺负媳妇,求了皇上带你来接媳妇早早回去?”
阿灵阿尴尬地一笑,康熙却睁着眼说起了瞎话:“可不是,这阿灵阿在朕跟前议事,说到一半眼睛都往西洋钟上飘,朕一问才知道是想福晋了。皇额娘赶紧去把大格格和珍格格都叫来吧。”
太后大笑,赶紧让身边的乌嬷嬷去喊人来。
珍珍和攸宁正在聚在屋里想对策,乌嬷嬷来了直接喊她们去太后那里,也不知这其中缘由,只当太后一时兴起要找她们说话。
一头雾水的两人进屋见到皮笑肉不笑的康熙和满是窘迫的阿灵阿,珍珍立即心中犯起了疑惑,她瞅了眼阿灵阿,用眼神朝康熙歪了一歪,又挤挤眼睛,意思是问:你怎么在这?康熙又怎么回事?
阿灵阿冲她摇摇头,全靠心灵感应向珍珍传达:我也不知道,怪康熙。
两人作为前生今世累计相处了几十年的“老夫老妻”,秒懂了对方的含义后,交流了一个“狗皇帝太可恶,我们要小心”的眼神。
就在两人是在用眼神核对情报时,太后看见了他两的眉来眼去。这明明是交换情报互相提示,落在太后眼底却成了眉目传情。
老太太乐得说:“你两想说什么就说呗,这么眉来眼去的我瞧着都累。”
阿灵阿和珍珍尴尬地肃了肃,才说了一个“不”字,康熙在旁冷飕飕地开口了:“皇额娘,是阿灵阿求朕领他来见太后的。”
阿灵阿“唰”的一个眼神投向了康熙。
我啥时候求过这事了?我怎么不知道?刚才在园子里明明是您老走在前面的!
康熙的演技早已经出神入化,心态更是稳如狗,他又哪里会受阿灵阿的眼神影响,他神色如常还,说:“阿灵阿说,他要代揆叙求太后恩典。”
我靠!哪有这样的!
阿灵阿和珍珍惊讶得差点没跳起来。攸宁更是紧张的一张小脸“唰”的一下就白了,她局促地揪着手里的帕子,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应该跳出来阻拦。
太后似是一点没发现屋子里的风云突变,她年岁大了喜欢做好事,一听“恩典”就立即兴致盎然地问:“哦?揆叙这是有什么事要求我啊?这孩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有什么事儿直接找我说就是了。”
康熙笑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他转过头,对着阿灵阿说:“是啊,阿灵阿,谁不知道皇太后是菩萨心肠,宫里宫外满蒙八旗从巴林到科尔沁,谁不是有点事过不去就找太后帮忙的,太后又哪有不允的。现在朕把你领到太后跟前,你还不赶紧替你的好兄弟揆叙求求太后?”
求?求什么?
康熙这是让他自己挖坑自己埋,他坐等在坑边看大戏。但他现在这个档口要是不说就是同时得罪了康熙和太后,那都不用等三十年后雍正鞭他的尸,一柱香后他就该被拖出去庭杖了。
而且,现在不求,下次还能在哪啊……
他转过头飞快地看了珍珍一眼,珍珍又瞧了瞧大格格。
事关大格格和揆叙的终身幸福,他不想没有经过大格格点头就代他两做决定。大格格眼睛闭了闭,手里的帕子揪得快要破了,珍珍站在她一边握住了她的手,然后她才敢睁开眼点点头。
阿灵阿深吸一口气,想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重重跪下磕头道:“太后,奴才求太后替揆叙指婚……”
第90章
阿灵阿还没有说完,太后脸色陡然一变,然后又迅速地恢复了常态。
她一拍手道:“对了,说起揆叙,上回在慈宁宫皇额娘和我说觉罗氏教子有方,明珠家的几个孩子都有出息,容若就不说了,揆叙也是个极其争气,说是今年也考上了贡生,还要参加殿试。我记得皇额娘那时还说呢,等回头名次出来了,她要看看是这明珠家的大少爷考得好还是二少爷考得好。”
这突然被打断的话茬,阿灵阿只能生生吞了下去。
传胪康熙要下圣旨,若当朝太后还在世亦要下懿旨,虽说本朝历届历科在宁寿宫那都是走过场的,但太后提起来问一句也属正常。
皇太后搬了老祖宗太皇太后打断这一切,康熙必须站出来接话,他轻飘飘的声音此时传了过来:“明珠这不又多了个有出息的儿子,这回殿试他答得极好,文采出众,朕问了王熙,王熙说揆叙的文章堪配状元。”
别的大学士皇太后一概不熟,但王熙这个人那皇太后是门儿清,顺治爷的遗诏和康熙的大名都是那年皇太后陪着太皇太后召了王熙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故皇太后对王熙的人品学识都极为佩服。
“这状元难考吗?揆叙如此有出息定是极好的一孩子吧?”
阿灵阿一听机会来了,忙说:“回禀太后,难,难如上青天。常人十年苦读才能中举,中举之后又需十年才能中进士,一届殿试三百人应试,得中进士的不到二百人,一甲又只有三人,状元只此一人。阿灵阿不才,考举人就舔居末尾,这不连会试都不敢去考。”
太后唏嘘道:“如此听来果真是难如上青天。”
她叹着气又问:“那咱们满人从前可出过状元?”
康熙细细于太后说:“满汉合科从皇阿玛到儿臣这,凡历十七科,历届状元都是汉人,从未有过满人。就算容若也只是点了二甲第七名。”
太后甚是欣慰,合掌笑说:“一门两进士,一位状元郎,觉罗氏真是养了两个好儿子。”
珍珍一听,立马把手绕到阿灵阿背后,重重地往他腰上掐了一把,阿灵阿双眼里及时蓄起了泪水,他吸吸鼻子,用手背抹了下眼睛。
太后见状问:“阿灵阿,揆叙这不是好事吗?你哭什么呀?”
“回禀太后,奴才听皇上说,皇上不打算点揆叙为状元。”
阿灵阿满脸委屈,好像说的不是揆叙的事,是他自己的事。
太后拉着康熙急急问:“王熙不都说了揆叙可点状元,皇上缘何不点?王熙我可是知道的,文采斐然,他都觉得行,那是一定行。”
康熙一脸无奈,“皇额娘,祖宗规矩,为了拉拢汉人士子,满人出身的进士不得点状元。”
太后从来就是最心软的人,尤其阿灵阿前头又把揆叙一路之不易说得天花乱坠,如今康熙说不能点他,太后这心就像听戏听到男女被棒打鸳鸯、劳燕飞分时一样难过。
但满汉一家四个字是自先帝至今本朝治国的纲要,太后只能勉强打起精神问:“那今科一甲,皇上打算点谁?”
康熙说:“状元和榜眼朕心里已经有人了,只是这探花……”
太后问:“探花怎么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