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子妃的繁花田园-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城距离县衙有二三里路,乐轻悠又道:“等你们母亲回来了,还是跟着家里的大人一起去。”
王老太太和王瓦匠听到这话,心里都十分地熨帖,人家一个大小姐却能替他们小人物想得这般周全,真是让他们不知说什么才好。
于是等乐轻悠和方宴两人离开时,王老太太从厨房提了一罐醋姜非要送给乐轻悠,还坚持送他们到大门口,直到看着二人转过弯不见了身影,老太太才跟着儿子转身回到家中。
看着自家积攒了三四十年才有了如今的光景,王老太太对儿子感叹道:“老天爷开眼,给咱们靖和送来一位好太爷,就算三年后太爷会调走,有这段时间,咱们也能再攒一份儿家底了。”
王瓦匠点头,他知道母亲说的半点都不夸张,要知道以往每年,他每盖一间屋子都得向衙门里交一份税,若非如此,这么多年了,他们家都四代同堂了,怎么还可能一大家子挤在这么一个窄狭的院子里?
而这位县太爷,从刚才谈话就能看出,绝不是以往那种私设名目乱收税的官,他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外来的县太爷会被铁打的计县丞压制住。
在心里担心的王瓦匠根本不知道,计县丞却不是那种爱钱胜爱命、明知道抵不过还要拿鸡蛋碰石头的人。
放下这点担忧,王瓦匠拿起烟杆,便背着手出门去找那两位同行了。
……
又过了三天,来县衙报名服徭役的已经有二百六十多人,方宴看过这些人的籍贯,按段分任务,尽量让那些本地的修本地的路。
至于这些役夫们的吃食,乐轻悠已经拟好菜单,并让光伯从山庄带来的两个小厮春明、春田跟集市上的肉铺、米铺说好了每日需要的量。
方宴这边安排好每段的施工人物,乐轻悠这边就让春明、春田带着差役去采买,然后再给送到施工现场。
至于做饭时需要的青菜,则都让他们在乡村中采买。
另外,想着给乡下百姓增加一分收入,做饭打杂的人,方宴也都是让每段的工头从附近的乡村中找的。
而那些工头,都是方宴让赵书办亲自选的心善、有底线之人,倒不用怎么担心他们太过的拉亲帮友。
修路初期的几天,方宴处理公案之余,便特选了一天下午,带着乐轻悠出城去视察,并对她道:“你之前不是说想找几个老农教制肥之法吗?正好趁这个机会,我带你去刘捕头提上的那几家看看去。”
第255章
他们去的地方是距离县城只有十几公里的沙田镇,沙田镇由于距离县城近,到县城这一段路是其他村镇进城必走的,因此这段路无论从平整度还是宽度上来说,都是最好的,几乎不用怎么在修整。
要做的,也只是等小石子打好,混合黄沙在表面上铺一层了,方宴是让那些人从沙田镇那边开始修的,他们到时,是半下午,从沙田镇北到南的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的道路已经平整好,役夫们正热火朝天地平整沙田通向其他两个镇子的道路。
方宴没有到跟前去,只远远地观察了好一会儿。
那些被他选为领头者的几人并没有“拿着鸡毛当令箭”,而是比其他人干得更卖力,很好地起到了带头作用。
见此,方宴勾了勾唇,低声跟旁边的乐轻悠道:“看来我这个县令的威严树立的还是很好的。”
乐轻悠:“……”
又站了会儿,两人便携手离开了。
远处,好几个一直拿着铁锨平整路面凹凸不平处的人才稍稍松了口气,无不在想,幸亏自己没有偷工耍滑,否则给县太爷留下个不好的印象,这工钱只怕就不好拿了。
此时正是初秋时节,田中的玉米都已结穗,比起湖州那边来,这里的玉米竿矮了许多,穗棒子也更小些。
乐轻悠松开方宴的手,走到路边的玉米地旁,撕开一个穗棒子外的玉米袍看了看,转身对方宴道:“这里的田地很贫瘠,这一个棒子,至多结三十多个玉米粒,比起我们那里的六十多个,的确差了很多。”
她又蹲下身捻了捻田中的土壤,说道:“而且这里的人也不太会肥田。”
方宴蹲在乐轻悠面前,也看了看这一片长势最好的玉米地,对乐轻悠笑道:“所以才需要我的小丫头教他们啊。”
话音才刚落下,就玉米地里传来一声冷哼:“真是好大的口气。”
随着说话,一个头发花白,身穿裋褐,裤脚挽着的老头拨着玉米叶从玉米地深处走了出来。
乐轻悠和方宴都站了起来,礼貌地退到田地外的路边。
老头是在玉米地里拔草的,方宴其实刚才已经清晰地听到唰唰地拔草声,知道有人在田里忙碌,但并不觉得会对他们有什么威胁,便忽略了。
然而老头听见这两个年轻人说的话,却有些不服了,他弯着腰走到路上,将搭在肩头的烟杆拿下来,点了一兜烟,悠闲地吸了一口,才又看看方宴和乐轻悠,问道:“你们是哪儿来的年轻人?说我们这儿的玉米打的少就罢了,我们这儿地薄,跟其他好收成的地方没法比。怎么还说我们不会肥田?”
老头说着,指了指这一片好几亩田:“我家的这些地,每次播种前都会把粪犁进去,比起其他人家的,可肥多了。比不上你们那边的,也是我们这儿的土不好。”
见老头满脸不服,乐轻悠忍不住有些好笑,解释道:“老伯,你们只是施底肥,在庄稼生长时,并没有增施过肥料吧?”
老头倒疑惑起来:“那一车车大粪拉进来,还怎么锄草?你们那儿都是这么做的?”
乐轻悠听到大粪,也没什么不自然,前世写论文、做研究,那可真是什么都接触过,当然了那时是带着手套的,刚才她捻土壤,直接用手,回去得记得好好洗一洗手。
她这边正越想越远,就听方宴道:“老伯如果疑惑,明日巳时,便到县衙去一趟,到时我家这小丫头,自然会给你们详细讲解。”
听到这儿,老头拿着烟杆的手都有些颤抖了,磕磕巴巴问道:“您,您是,县太,太爷?”
“老伯知道?”方宴显得很是平易近人,“前几日,我差刘捕头到这附近找几个娴于农事的老农,您就是其一吧。怪不得这一片玉米长势如此之好。”
老头连称“不敢”,跟着就要跪下来磕头,方宴抬手一扶,“老伯不用如此。”
老头又忙着道谢,一辈子没近距离跟官老爷说过话,当下很有几分手足无措,又连连保证:“明日小老儿一定准时到县衙去。”
方宴笑了笑,说道“您忙”,然后便牵着乐轻悠的手远去了。
老头儿这才狠狠松一口气,有时间回想刚才县太爷都说了些什么,让那位小姐教他们怎么施肥?能行不啊?
走远了,乐轻悠看着方宴好笑道:“这些乡民都如此害怕你这个县太爷,到明日,你就没出面了。”
方宴见两旁没人,揽着她的肩膀在她额头吻了下,调笑道:“往后你想做什么不得哥哥在后支持,怎么这就想把哥哥踢到一边了?”
乐轻悠真没见过他这痞里痞气的样子,笑着把他往旁边一推,“你注意点,万一还有人在地里拔草呢。”
方宴笑了笑,又把乐轻悠拉到怀中,“放心吧,没其他人了。”
接下来,两人打听着走访了另外几个老农,一直到酉时才骑马回县城。
晚上,方宴在书房批公文,乐轻悠则在一旁整理她前几日便开始写的几种土化肥制作方法,其中一种土氮磷复合肥是需要用动物骨头加工成骨粉制作的,这时乐轻悠才想到一个问题。
在靖和这个贫穷的边缘小县中,每天整个县城也就消费两头猪,猪大骨也是很好的做汤材料,那么动物骨头的来源还真是个问题。
想到这儿,便又想到家猪养殖等问题,乐轻悠写写画画一个时辰,最终决定先把这个土化肥搁置起来,重点教那些人土氮水、土磷酸二氢钾等化肥的制作。
这些需要到的无非是些人畜尿水、草木灰等,还是很容易找的。
其实乐轻悠也知道高科技化肥的制作流程,只是设备是个大问题,所以还是土化肥比较适宜。
一个月后,土化肥的制作方法已经由那几个老农,传到了靖和县每个乡村中,在收秋时,乡民们也都不忘收集那些土肥的原材料,并按照那些老农所言封存起来,只等玉米都入仓后,翻田时施底肥。
西北这里冬天很冷,于是小麦都要等到开春解冻之后才种的,玉米入仓后,田地便都闲置在那里。
这天,再次在方宴空闲时,跟他一起出来视察乡村秋收状况的乐轻悠,看着一片片白地,心里很是可惜。
“怪不得这里比起南方要贫穷许多,天气太恶劣了,冬天连个青叶都看不见”,乐轻悠看着才八月上旬,路上就已落满的黄叶感叹说道,“难道一个冬天就只吃腌菜?”
方宴摸了摸她的脑袋,暗想小丫头还是太天真,不知道有些人家可能连腌菜都没得吃,却没把这些话跟她说,想了想道:“以前我们在家时发过豆芽,这不就是一道新鲜的菜肴了吗?”
这一个月来,方宴也做成了不少事情,不提轻轻松松断清的两件大案,光说水泥的研制成功,乡镇通往县城的那几条官道都铺成了水泥路,就足以整个靖和县对他这个县太爷感恩戴德了。
若是能在冬季给百姓们添两道新鲜菜肴,那他以后想在县里办个什么事,肯定要更容易的。
乐轻悠想起豆腐来,说道:“好像没见这边有豆腐卖,应该是本地人不会做,明天我教给崔大娘,再让崔大娘教给其他人。”
上次崔大娘教县里人做果胶布丁,已经收获了整个县城人民的好感,现在她上街买菜什么的,大家都把最好的留给她。
若不是乐轻悠再三跟她说不能要大家给的东西,崔大娘上街买菜连钱都不用了。
现在,即便是走在乡间,偶尔也能看见挑着担子专门售卖果胶布丁的小贩,人的手巧与否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学老半天学不会,有些人却一上手就能熬出好果胶,做出来的布丁也极为美味。
因此便催生出专门做果胶、专门做布丁这两个行业,果胶布丁也在短短时间内风靡了靖和县每一个乡村角落。
他们二人随意走进几个农家,方宴主问今年的收成,乐轻悠主问他们对土化肥制作的了解和准备。
这里的农人都很健谈,方宴和乐轻悠今日也特地穿了普通的棉布衣服,很轻松地便与他们拉起话题,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个多时辰后,方宴和乐轻悠才离开这个小村庄,回了县城。
秋收已经结束,因西北这边由秋到冬几乎没有过渡,按照往年例程,马上就该安排收秋税事宜了。
回到县衙,方宴就要叫来赵书办和前些日子新招的两个书办商议税收的安排,还是乐轻悠坚持把他拉到后院,看着他吃了些东西又喝一碗鱼汤才继续去忙公务。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方宴已经确定计县丞是个很会识时务之人,把具体工作安排跟三个书办说了,让他们下去后,又叫差役给计县丞传话,命他监管两天后的秋税入仓。
忙完了这些,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歇会儿,只听县衙外又响起咚咚擂鼓之声,方宴还是端起茶喝了,整整官服,戴上官帽,这便升堂去了。
正在后院教崔大娘和嫣红做豆腐的乐轻悠自然也听到了这擂鼓之声,想到这几日过来告状的人明显多了好些,不由好奇道:“近来县里不平静吗?”
她长跟三哥一起出去,自己也经常出去,也没发现县里有什么不平静啊。
第256章
崔大娘笑道:“不是有什么不平静,倒是大家都知道咱们县太爷明断如神又清正廉洁,遇到什么纠纷的,也都敢到县衙来敲一敲鼓了。”
乐轻悠还没怎么看过三哥在公堂上审案时的模样,闻言让崔大娘带着嫣红继续磨豆子,她则洗洗手往前衙去了。
公堂侧门处,正有一个年过半百的差役柱根水火棍在那儿守着,一面还伸着脖子往公堂那边看,听到有脚步声过来,一转头见是乐轻悠,忙见礼道:“小姐好,小姐可是要进去听一听?”
乐轻悠知道这差役姓鲁,据说已经在靖和县衙门当差了二十多年,是比刘捕头还有经验的老资历,心里对他存着几分尊敬,笑道:“是的,老鲁伯辛苦了。”
老鲁听到这个称呼,立即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连摆手道:“不辛苦不辛苦,小姐进去吧,这边有个小间,是大人审案暂歇处。”
乐轻悠没怎么来过前面这个公堂,并不了解这里的结构布局,听到说公堂旁边还有个休息处,想了想,跟老鲁说一声,又跑回后院,叫嫣红和她一起,端了些点心、茶水、煮茶的小炉子过来。
分了些点心给老鲁,她们便放轻脚步走了进去。
嫣红才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正是爱玩爱热闹的时候,一进这侧厅的休息处,就能很清晰地听到右手边公堂上传来的声音,只听一个妇人的声音在哀哀哭诉,说她女儿榴花是怎么被韦三明做套,从榴花现任主家手中转到一个乡下混子手中的,听着这些,嫣红就不想立刻回去了。
乐轻悠也没说她什么,一面升起小炉子煮开水,一面听着公堂上的审问,好一会儿才弄明白这个案子的具体经过。
原来是有人在告当初她和三哥进城时就听差役说过的三不可惹之一的韦三明,有个乡下混子相中了张府的婢女榴花,想娶回去,但是榴花一不是张家家生子,二来只跟张家签了五年的卖身契,今年年尾就能回家去了,张家自然不能做主人家的婚事。
再者说,便是张家能做主榴花的婚事,也不可能把家里的婢女许给一个乡下混子,那混子经常混在县城,知道韦三明门路多,混子家里也有十几亩肥田,卖了一半,就拿着钱求到了韦三明跟前。
韦三明做惯了这些事情,一个套儿就通过张家那少爷之手把榴花的卖身契弄到了手中,也不管卖身契马上就要到期,直接让那混子在县城跟榴花拜了堂。
虽然有强买强卖性质,但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已经跟那男人拜过了堂入了洞房,即便她娘家人把罪魁祸首告到了公堂上,她这一辈子也很难再与那个混子分开了。
方宴早就想把包揽诉讼、罔顾律法的韦三明处置了,于是案情一审明,便直接判了韦三明二十杖刑、一个月监禁,另外再罚银二十两补偿那个婢女。
韦三明跪在堂下,暗道倒霉,他这一个多月都没插手县里的事,却没想到一出手就碰到一家不怕他的,真给扯到了公堂上,当下一字不敢多说,老老实实由差役拉过去受刑。
因为此案是公开审理的,这时候公堂外聚集着不少百姓,一见那户乡下来的人家真把韦三明给告到了,当即有好些受过韦三明迫害的人站出来要告状。
在板子一下又一下落在大腿上的疼痛感中,韦三明闭了闭眼睛,没想到他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要被墙倒众人推了。
不过真的没想到吗?韦三明自嘲地笑了笑,自从这位方县令到任干脆利落地了了万家的案子,他就知道他以前做的那些事,早晚会被人掀出来。
于是本来很简单的一件案子,愣是让方宴审了一个下午。
乐轻悠都做好晚饭了,方宴才拿着官帽回来,一见面,他就伸手宝珠乐轻悠,下巴磕在她颈窝,声音里满是疲惫:“累了,让我靠会儿。”
乐轻悠便圈住他的腰,笑着嗯了声,又问:“最后怎么判的?”
“韦三明这个人很会给自己留后路,害得不少人家妻离子散,却一条人命没沾,依照律法,我判了他服苦役二十年。”方宴拉着乐轻悠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依旧靠在她颈窝,慢慢地说道,“等苦役服完了,这韦三明也没力气再做恶事了。至于他利用非法手段占的良田,金银,自然也要收回来,已经派刘捕头先去查封了。”
乐轻悠问:“吃过饭你也要去吗?”
方宴点点头。
乐轻悠便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又赖了会儿,看着他把桌子上的菜、肉都吃了些,又喝一碗粥,才让他出门继续办公。
乐轻悠吃过晚饭没继续等方宴,睡得迷迷糊糊时感觉有人在她额头上亲了亲,知道是方宴回来了,她也没睁眼,一翻身反而睡得更香甜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乐轻悠洗漱好去厨房想给三哥做几样元气早餐,还没到厨房门口,就听见崔大娘和嫣红正在感叹不已地说着从韦三明家搜出多少多少好东西。
乐轻悠心想,按照昨天她听到的,又是赌、又是跟青楼有来往的,韦三明手里的钱能少了才怪。
就听崔大娘说道:“以后韦家大夫人可要吃苦了,不仅要养四个孩子,还要伺候韦三明那个老娘。大人判了韦三明到二百里外的边城服苦役,离得这么近,她总不能不常去看看,以后真是不知道要怎么为难呢。”
乐轻悠进了厨房,打断了她们的话题:“崔大娘,豆腐怎么样了?”
人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三哥能管的,也只是那些不法事件。
崔大娘不知道刚才那话有没有让小姐听到,忙笑着回道:“老奴刚才看了看,都是白嫩嫩的,味道也好,说实话,要不是小姐,咱们一辈子都吃不到这么好的豆腐呢。”
“是啊”,嫣红没心没肺的,也跟着说道:“以前就听说其他地方的人冬天常吃豆腐菜,咱们这里却没人会做,有些能做出来的,那味又都是又苦又涩,根本没法儿吃。小姐,大人是青天大老爷,您是活菩萨,有你们在,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乐轻悠忍不住笑道:“你可真是会说话。”
没过一会儿,方宴也穿戴整齐地出来了,见乐轻悠在厨房,他也进来帮忙,刚才还你一言我一语很活跃的崔大娘和嫣红,马上就都很有眼色地到一旁做馒头去了。
虽然已经把监管收秋税的工作交给了计县丞,吃过早饭,方宴还是准备过去看一看,问乐轻悠要不要一起去,乐轻悠摇头道:“今天是我的妇女茶话会日子,等会儿我还得帮崔大娘把豆子和清水弄到中街的那块儿石磨边上,忙着呢。”
方宴听了,笑着在她额头上弹了弹,却是说道:“我让差役在几个城门口贴上发豆芽的方法便可以了,豆腐这个方法先留着,我看陈家和张家在之前修路时表现的不错,倒是可以把做豆腐的手艺教给他们。他们又都是有积蓄的商家,有能力建作坊,又都是支持我这个县太爷的,好处得给他们点。”
乐轻悠点头,还是三哥想得更长远,不过她对张家的印象很不好,张家老爷不愧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仁商,但他儿子就有点不够看了,前有坚持休弃发妻迎娶什么贡生家女儿一事,后有被韦三明做套输掉榴花卖身契害她终身一事,她真有些不想把豆腐方子交给他家。
她一个字没说,方宴还是看出来她心里所想,说道:“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至于哪家发展的更好,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不过啊轻轻,在一个县中,是很不能一家独大的。”
乐轻悠虽然不太喜欢张家,但这种扶植县中产业发展的事,她也不会参与进去指手画脚,便点头道:“我知道。”
方宴笑了笑,忍不住倾身,在她腮边吻了一下。
早饭后,乐轻悠跟崔大娘说了不用去中街教大家做豆腐之法,又叮嘱她不能把这方子泄露出去,便被方宴拉着一起去看收秋税了。
才是辰时初刻,在已经被寒气侵染的靖和县,这时太阳柔和温暖的光辉才刚抛洒在地面上,县衙西面的粮仓外,却已经聚集了不少挑着担子、赶着牛车过来交秋粮的农家人。
大周实行的是十税一的税收制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年粮价直接收等额的银子,但是当官的往往是粮贱收粮、粮贵收银,总能在合法之中多收些钱。
老百姓不太懂这些,上面让交什么,他们就带什么过来,此时同一个村庄、相近村庄的聚在一起,便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今天来交税粮的人越聚越多,粮仓外黑压压一片,又是挑担又是牛车骡车的,简直比集市还热闹。
刚才就过来的计县丞本来打算着到辰正再开始收,见此情景,考虑到这里距离县衙不远,担心这嘈乱声影响到方大人,便让差役打开粮仓旁的小门开始收粮。
第257章
“小伙子,是哪个村子的啊?”队伍末尾,一个拄着扁担的老翁向后面刚歇下担子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年轻人十八九岁年纪,皮肤黝黑,一说话便面带笑意,“小子是县城门口沙田镇的,老大爷是哪里的?”
“那你们离的近”,老翁带着几分羡慕,“老汉家在三十里外的老秦沟。”
“这么远啊,您到的挺早的”。
“正是离得远,村长一接到交税粮的时间咱们就组织村里人一起过来啦,不到五更便起来往县城来了。”老翁这么说道。
小伙子道:“咱们方大人清正廉明,给的交税时间也很宽裕,不用这么着急。不过,像我奶奶说的,早一天把税交上早轻松一天。”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老翁赞同地点头,这时,队伍前方起了一阵骚乱,老翁连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