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91章 还不如骡子
  在崇祯皇帝的印象里,自己可是有一段时间没有来过皇家学院了——虽然距离上一次来皇家学院的时间过去了还不到三个月。
  由于早朝上朝的时间早一些,散朝的时间自然也早一些,所以崇祯皇帝很任性的选择了在宫外随便找一家酒楼吃饭。
  当然,这家酒楼暗中也是锦衣卫所控制,只是表面上没显出任何特别的地方罢了。
  崇祯皇帝跟王承恩还有方正化在一张桌子,其他的锦衣卫和内厂番子分散在周围的桌子,确保只要有情况,众人都能及时的围在崇祯皇帝的身边,替他挡掉一切危险。
  两个小炒加上两个炖菜外加一碗米饭,这就是崇祯皇帝的中午饭。
  只是比较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来的时间说不上太早也说不上正好,喜闻乐见的报纸讲读这一环节没能赶上,只能侧耳听着附近在吃饭的百姓们高谈阔论。
  得益于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所定下的规矩,还有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又一再强调,所以民间对于朝堂上的事儿议论起来那是毫不在乎——除了骂崇祯皇帝是脑残还有后宫之事,剩下的随便议论。
  而自古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就以议论政事为乐,要不然后世怎么出来那么多键盘治国,嘴炮开疆的键盘侯的?
  如果仅仅是这样儿也就算了,关键是总有些键盘侯是脑袋里边能养鱼,僵尸都对他们的脑容量感觉失望——天天跪舔跪的习惯了,丫的直不起腰来了!
  这种人,可能只有屎壳郎对他们脑袋里的东西很感兴趣。
  至于说议论国事这种爱好上面,其他的地方随便挑随便选,大概也没有哪个地方的能比京城的老百姓玩的更溜。
  就像是后世的出租车司机,别处的不说,只要是京城的,你跟丫提一嘴国家大事中美关系什么的,丫的就能从出发地点给你侃到目的地,而且还不带重样儿的。
  别管什么有的没的真的假的,总之都能给你侃的一愣一愣的,让你直感觉此人不去治国,当真是可惜了人才了,顺便再感慨一番高人在民间云云。
  这大概是身处于天子脚下,消息更灵通一些的好处。
  大明朝的百姓们也是如此。
  尤其是崇祯皇帝还不要脸,一边暗中派人在大明朝散布自己是如何勤政爱民,又一边大量的宣传自己如何带兵亲征,把外族杀的人头滚滚。
  这样儿一来,大明京师的百姓们可就更乐呵了。
  君不见,大汉孝武皇帝刘彻为什么被人传颂了千年?
  还不是因为这家伙把匈奴给打残废了,为了两匹马就派大军万里征伐——汉人的基因深处就好这一口儿。
  从炎黄之时就已经种下的基因,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哪怕只是被深藏了起来。
  至于说刘彻同学后来治国不行,把大汉朝搞的有点儿民不聊生的意思,但是下了个轮台罪己诏之后,大汉朝的百姓就选择了原谅他。
  更进一步说,文景之治这个词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有多少人清楚孝文皇帝和孝景皇帝的功绩和生平的?
  这两位治国一流的皇帝,谁也比不过孝武皇帝远征匈奴和西域带来的名气更大一些。
  由此可见,汉人骨子里好征伐的基因就是怎么样儿也抹不去的。
  崇祯皇帝觉得这样儿就挺好,没有自己斗个什么劲,看看人家大汉朝,哪怕自己都要唱凉凉了,照样吊打外族,这才是真正的牛逼。
  中国还有一句话是流传了几千年的。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或者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有着崇祯皇帝这么一位扛把子,大明朝这个耕种堂口上上下下又开始想着多弄点儿土地了。
  距离崇祯皇帝不远的一张桌子围坐了五六个大汉,个个看起来都是膀大腰圆之辈,浑不似平常百姓。再离的远一些,还坐着一个飞鱼服打扮的锦衣卫。
  整个酒楼的人都没有把锦衣卫之人当回事儿——只要不骂皇帝,他们根本就不出声管百姓们谈论些什么,哪怕是破口大骂当朝首辅,他们也只当听个乐子。
  旁边桌上的为首之人端起酒杯呷了一口,开口道:“我估摸着新军那边儿应该快开始募兵了,咱们兄弟几个总不能一直杀猪吧,得试试去。”
  旁边一个汉子笑道:“赵二哥,你这番心思还是息了吧。那新军是那么好进的?听说不光要体格好,还要认字儿呢。据说还发媳妇呢。当然,这个我也是听来的,不知道真假。”
  赵二却嗤笑道:“你懂个屁,那是进了新军之后有先生教你认字儿,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你认字儿。至于媳妇儿,你做梦去罢。”
  说完却又挠头道:“那些曲里拐弯的东西俺也不认识啊,真让俺去学,能学会?”
  另外一个汉子看着赵二挠头的样子,笑道:“这个倒是不好说,万一你是文曲星君下凡呢?”
  赵二也被逗乐了,笑道:“你们就他娘的编排我吧,有杀猪为生的文曲星君?”
  笑完之后,赵二又颇有些担忧地说道:“还别说,这新军真不是那么好进的,除了身家清白的良家子,但凡有点儿污迹的都不要。咱们哥几个身家倒是清白了,但是他们要的人也少。”
  刚才还说赵二是文曲星君的汉子也是一脸忧色地说道:“要我说啊,这事儿还是皇帝陛下糊涂,多招些人不就是了?”
  正所谓祸从口出,离着他们不远的锦衣卫校尉正好听到了此人这一番话,当下便冷笑一声,之过去后拎起绣春刀便劈头盖脸的砸了下去。
  被砸的那汉子也不反抗,只是拿手抱着头喊道:“军爷!军爷!小人马尿喝多了胡柴,小人该死!定然是朝中有奸佞蛊惑陛下!”
  那锦衣卫校尉打了好大一会儿,看着其他人想拉又不敢动的样子,冷笑道:“下次都他娘的注意点儿。一个个的二两马尿下肚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若不是天子心善,老子这就把你们弄进诏狱里边好好招待招待。”
  几人连声应是,见锦衣卫校尉没有动真格的,便借机将被打的汉子扶到了一边。
  那锦衣卫校尉这才冷哼一声后又坐了回去。
  一伙人之中的兄弟挨了揍,也没有了再喝下去的兴致,当下便喊小二过来会了账走人。
  崇祯皇帝也是一笑。
  这些家伙们喝点儿酒就口无遮拦,这顿揍挨的不冤——若是换了读书人,这会儿已经下了大狱了。
  不过对于现在已经有人想要进新军当兵这种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还是很高兴滴。
  当兵的人多了,就意味着自己堂口的马仔多,马仔多就能抢地盘,地盘多了收的保护费就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这几个混账要是不骂自己糊涂就更好了。
  比如其他桌子上的百姓,明显也是几个有些闲钱的,此时就在夸赞崇祯皇帝英明无比。
  比如上追尧舜,下配汉武唐太宗一类的,总之崇祯皇帝就是英明神武滴,打的林丹汗跟傻缺一样还能要回来赔偿——这一伙是宣府过来的。
  宣府那边不少人在上次林丹汗入侵的时候倒了霉,但是在崇祯皇帝北征林丹汗之后,又发放了补偿给他们——从林丹汗那里论回来的东西,崇祯皇帝自己没留着,全分给了百姓了。
  一段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崇祯皇帝吃饭的兴致,反而让他比平时多吃了一些。
  到了皇家学院之后,崇祯皇帝就被眼前那台傻大黑粗的家伙给惊呆了。
  自己告诉徐光启七千西书已经在运来的路上了,老徐很开心。
  可是老徐让自己看到的这玩意,崇祯皇帝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
  这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样。
  在崇祯皇帝的印象之中,老式的蒸汽机车前边跟个放倒的圆筒子一样,上边再加上一个直立着的烟囱,后边跟着一个驾驶舱,驾驶仓的前部是燃烧室,一锹锹的煤被铲进去之后燃烧,再往后是煤仓啥的。
  下头的下面跟着一个个的车轮,贼大,还有一堆各种连杆,后边跟着一节节的车厢,里面或者拉货或者拉人。
  可是眼前这个大家伙是什么鬼?
  前面应该是蒸汽机结构的部分不像是崇祯皇帝所见过的一般,反而是分成了两层。
  下面一层明显是蒸汽机,往上面一层明显就是煤仓了。
  这不科学啊,这么一整,到时候过个隧道啥的怎么过?是不是还得把隧道挖的高高大大的?
  但是这不重要。
  崇祯皇帝也不在意,反正能用好用就行了,至于徐光启把这种车头搞成什么样子,随老徐开心就好。
  但是当蒸汽机机车真的开动起来之后,崇祯皇帝发现自己还是高看了这台傻大黑粗的大家伙。
  在皇家学院不远的地方,铺着两条长长的轨道,上面就坐落着这台傻大黑粗的车头。
  当收到崇祯皇帝的示意,车头开动起来后,崇祯皇帝也就在离着不远的地方缓步跟着车头一起往前走去。
  从车头开始走一直到停下,这辆所谓的火车的速度都没有超过崇祯皇帝!
  如果一定要说是有什么优点,大概就是这玩意不会累,只要煤和水都足够,就能一直跑下去。
  但是目前来说,这玩意也就是摆着样子看看罢了。
  就这种空车头跑起来的速度都没能超过崇祯皇帝走路的速度,一旦挂上车厢运人或者运货,那速度……
  画面太美,崇祯皇帝不敢想。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对着站在一旁的徐光启道:“徐爱卿,这车头的速度可还能再提升一些?”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这车头的速度目前来看,也就是这般了,毕竟蒸汽机的效率目前来看,确实不高。但是微臣也在跟其他的同僚们一起商议如何提升车头的速度。”
  崇祯后嗯了一声,接着道:“慢慢来罢,只要能达到与奔马相近的速度便可以了。”
  徐光启闻言便苦笑不已,只得躬身应是。
  奔马的速度,让这台笨重的大家伙达到那个速度,自己活着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
  但是徐光启也明白,崇祯皇帝要求的不只是车头能达到奔马的速度,而是在拉着车厢在载重的情况下达到奔马的速度。
  可是现在,别说是战马了,就是比之骡子也快不到哪儿去,或许还不如毛驴。
  越想越头疼的徐光启叹道:“若是墨家传人还在就好了。”
  崇祯皇帝笑道:“甚么墨家不墨家的,徐爱卿比之传说中的墨家钜子还要强得多。最起码,墨家可造不出来这蒸汽机。”
  徐光启躬身道:“陛下恕罪,臣一时有感而发。”
  崇祯皇帝倒是知道老徐请的什么罪。
  身为看过《我要做皇帝》这本著名历史教科书的崇祯皇帝,可是大概知道一些墨家的事儿。
  墨子凉凉了之后,墨家就分裂成了三派。
  第一派就是继承了墨子尚武精神的尚武派,讲究轻生薄死,殉身赴义,重视士为知己者死这种理念,慷慨赴死之风更甚于春秋之时。
  韩非子所说的“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之中的侠,指的就是墨家的这些侠客儿。
  到了老刘家的江山,著名的游侠儿就是那些崇尚墨家轻生薄死的粉丝们形成的。
  第二派就是继承了墨子思想的辩论派。
  论辩派确实是在名辩思潮中为了坚持墨子关于物体存在与人的感觉,物体结构与属性,宇宙的无限与有限,物体的运动与时空等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唯物论观点,和公孙龙、惠施两派名家围绕着坚白石离,同异是非,有穷无穷,火不热,目不见,飞鸟之影,白马非马,一尺之捶,物莫非指等具体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
  而且这伙人不光是在哲学和超前的宇宙学术上搞研究,而且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于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第三派就是玩起了技术的务实派。
  第三派觉得前两派都是扯犊子,一天天的不是玩命就是玩嘴炮,这一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


第29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但是,哪怕是分裂成了三派,墨子的道统到了大明崇祯年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凉凉了。
  或者说,在大汉还没有凉凉的时候,各种学说虽然表面上凉凉了,但是实际上照样嗨皮的很。
  比如法家,根本就是披了层儒家的皮继续活跃着。
  比如小说家,各种形形色色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这些家伙弄出来的,尤其是那些不可描述的话本,深宫故事一类的,传承到大明,便出现了以段小荣为代表的一些专门写话本小说的家伙。
  再比如兵家,这个到什么时候都没有凉凉过,只是秘不示人而已。
  纵横派更是活跃到了螨清凉凉之后,其中的代表人物王率策就更不用提了,那是单骑灭一国的大佬。
  唯有杨朱学派和墨家是真正的唱了凉凉。
  杨朱学派的思想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说白了,杨朱学派就是别管其他的死不死的,老子自己先爽了再说,至于天下什么的,跟老子没啥关系。
  与之对比明显的就是墨家学派。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之中就是这么评价墨家的。
  但是别以为亚圣这是夸奖墨家。
  《孟子·滕文公下》抨击“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家怎么就在亚圣的嘴里成了禽兽,这个已经没地方去研究了。
  但是连亚圣都说这两种学派是禽兽也,那他们不是禽兽也得是禽兽了。
  尤其是这两种学派的思想,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替当政者考虑的。
  舍小家为大家要不要讲?舍己为人要不要讲?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不要讲?五讲四美要不要讲?八荣八耻要不要讲?
  但是这两家的学说,哪一派都跟以上的几点没什么关系。
  尤其是杨朱学派。对于统治者来说,你丫什么事儿都想着自己,不想着国家,或者说不想着替皇帝效命,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所以,杨朱学派早早的就凉凉了。
  至于墨家,虽然大汉朝的时候游侠儿们还牛的一批,传出了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
  还有剧孟之流,在吴楚叛乱时,周亚夫都认为剧孟的能力可顶一个侯国。
  至于随着李陵出塞的五千游侠儿,以步兵之势,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硬怼了匈奴三万骑兵而且还斩首万余,基本上也就是游侠一系最后的绝响了。
  像这种五千硬怼三万的游侠儿,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当权者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万一这些货不去怼外敌而把自己这个皇帝给怼了……
  所以墨家任侠一系也倒了大霉,慢慢的也凉凉了。
  等到武力支持的任侠一系凉凉了之后,失去了保镖系统的墨家辨论派和务实派,也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依着崇祯皇帝所看过的资料来看,除了前唐之时还有过墨家活动的踪迹,后来基本上就没有了。
  而在前唐之时活动的墨家一支也不是什么好鸟。
  自号田襄子的那家伙引诱了朱桀去吃人以求长生登仙之道。
  好好的经愣是被这些家伙们给歪成了歪经。
  等到朱桀在大唐武德四年兵败遭擒,被李二在洛阳给宰了之后,墨家的踪迹就再也难寻了。
  如今崇祯皇帝就很头疼。
  你说好好的务实就务实呗,研究科学技术就研究呗,没事儿搞他娘的什么兼爱非攻啊。
  愿意攻就让他们攻去,反正是谁受谁倒霉,你说你们一帮子科学家非得操这个心干嘛。
  到了现在,朕想给你们个好的待遇都找不到。
  蛋疼无比的崇祯皇帝也不管徐光启请罪的事儿了,开口道:“墨家早就没有了影子,现在眼看着是指望不上了,否则的话,朕倒是想把他们都找出来,什么高官厚禄的都无所谓。”
  徐光启却是躬身道:“启奏陛下,墨家倒也不是没了影子,只是已经避世不出而已。”
  崇祯皇帝却是很好奇的道:“避世不出?那他们以何为生?徐爱卿还认识墨家传人?”
  徐光启干笑了两声。
  这事儿严格说起来属于卖队友的行为。
  但是有句话不是说的好么,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再说了,如今崇祯皇帝明显是重视这些在传统文人们看来颇有些奇技淫巧的道道,岂不正是合了墨家务实派的理念?
  这么一想,也算是自己为他们好,又怎么能说是卖?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说是卖呢?
  将心理压力卸去的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墨家传人如今尚在,只是分了两派,两者虽然理念不同,却也都是为大明效力的。”
  崇祯皇帝好奇的道:“徐爱卿说说看。”
  徐光启应了一声,接着道:“务实一派,倒也没甚么好说的,他们搞出来的许多东西,都是慢慢的传入民间的。至于任侠的一派,倒是让微臣佩服的很。”
  崇祯皇帝心道文人就是文人,嘴上各种鄙视那些玩刀子的,实际上也是玩了命的打压武人,但是实际上,心里却是对任侠随性的游侠儿羡慕的紧。
  虽然身体和嘴上都是拒绝的,但是心理上却是很老实嘛。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的脸上似笑非笑的笑容,知道自己的那种任侠情怀被看穿,老脸当下便是一红。
  轻咳了一声,徐光启便接着道:“陛下,臣心中向往着那种游侠儿的生活不假,可是这墨家的任侠一派,倒是真的为我大明出了力的。远了不说,便是戚大帅治倭之前,墨门的游侠儿便已经活跃在抗倭的战场上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埋骨东南地。后来戚大帅将倭人治理服帖了之后,墨门任侠一派的钜子觉得不能任由倭奴在我中原大地上任来任往,又派了一批游侠儿去往倭国报复。只是据微臣所知,派去的游侠儿都已经战场在倭国,没有一人逃回大明。”
  徐光启的话说话,崇祯皇帝心中也是肃然起敬。
  这墨门钜子很合自己的胃口!
  寇可往,我亦可往!
  凭什么倭奴就能来中原,中原却不能报复回去?
  仁义?道德?
  狗屁!
  崇祯皇帝想起了前世一个叫仇圣的家伙。
  知道仇圣是何许人也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这句诗,知道的就多了。
  除了这首男儿行,仇圣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大中华民族复仇主义宣言》,也叫做《血洗小日本》,只是除了某一段时间内曾经广为流传过,后来已经很少有人看过了。
  但是崇祯皇帝还记得男儿行中的另外一句“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若说是这首诗有什么内涵,崇祯皇帝自认满脑子1和0的自己找不出来。
  但是崇祯皇帝却无比认同仇圣的观点——没有一个日本人是无辜的,对于日本东京,应当屠杀血洗以进行报复。
  冷哼了一声,崇祯皇帝开口说道:“寇可往,我亦可往,墨门钜子干的好。朕正有意血洗日本,只是一时腾不出手来罢了。”
  徐光启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崇祯皇帝了。
  依着崇祯皇帝能下旨不许饿死一个百姓的德性来看,怎么着也不是这种嗜杀无度的狂人。
  哪怕是在漠北草原上连筑十余座京观,也远远称不上血洗草原。
  如今却是赤裸裸的说出了血洗日本这种话,鬼知道日本到底是怎么招惹到这位爷的。
  徐光启躬身道:“陛下慎言,若是传了出去,恐于陛下圣誉有碍。”
  崇祯皇帝却是嗤的一笑,开口道:“狗屁的圣誉!看破千年仁义名,杀人百万心不惩。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不血洗日本,朕心不安。大明现在腾不出手来,等大明腾出手来,这日本诸岛,朕定然要其寸草不生。徐爱卿记住了,宁要大明的草,不要敌国的苗!”
  定了定神,崇祯皇帝又低声吩咐道:“今儿个这番话,不许传出去。若是让日本有了防备,小心尔等的脑袋。”
  跟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和方正化心中皆是一凛,一起躬身应是。
  徐光启也躬身道:“陛下放心,此间之事,定然不会有一个字传出去。”
  崇祯皇帝这才嗯了一声,接着道:“那墨家传人都藏在哪儿了?朕派人去把他们找来。”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墨家传人此时应该在山东泰安州,泰山与方山、隔马山之间。”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徐爱卿放心,只要有了地点,就跑不了他们。”
  被崇祯皇帝一句跑不了他们给弄的半晌无言,徐光启定定神后躬身道:“陛下,臣只担心陛下传诏,墨家传人未必肯来。到时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
  崇祯皇帝呵呵一笑,开口道:“朕又不是那嗜杀无度的昏君,对于这些务实之人,还有一心为国为民之人,朕向来宽容的紧。正所谓侠之大者,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