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崇祯皇帝不像是别的皇帝一般,有事儿没事儿喷几句,喷了就完事儿,谁也不当真。
  这个皇帝是个较真的,喷的不清不楚的,尤其是那种类似黑锅的喷法,会把这位爷给激怒。
  后果很吓人——前边姓张的那个被撞死在金銮殿下可还没过去几年呢。
  但是崇祯五年的正月还没有过完,大明朝的职业喷子们就找到了喷皇帝的理由。
  都说千子之子不坐垂堂,您老人家动不动就微服出宫也就算了,平时俺们也忍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能一样吗?
  瞧瞧,那雪下的,按您老人家新制定的度量衡,那得有一米厚了吧?那路面上滑的就没办法站稳个人好吗?
  这种情况下您老人家还出去浪,是拿自个儿的命不当回事儿还是拿大明的江山社稷不当回事儿?
  没说的,这必须得喷,必须得让崇祯皇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不然的话这家伙总是这么冒险也太吓人了。
  洪承畴也跟着一起倒了霉。
  为什么下雪?
  京城啊,首善之地啊,下了这么大的雪,必须得有人背了这个锅才行。
  左瞧右看之后,御史大夫们乐了。
  就洪承畴自己是个没啥后台的,全靠着崇祯皇帝一时宠信才混了个铁道部尚书,再加上修铁路死的人又多了些,不喷他喷谁?
  所以在御史大人们仔细的研究了之后,发现这京城大雪就是因为洪承畴洪尚书拿着蛮子们的命不当回事儿,死的人太多了,所以才天降大雪示警的。
  洪承畴表示自己真是日了狗了,死的是什么?
  夷狄啊,夷者,半人也,狄者,犬马也——总之夷狄跟半兽人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死的是半兽人又不是大明的百姓,连他娘的辽西弄回来的那些个货都没死一个呢,你们这么激动干什么?
  同样是读书人出身的洪承畴觉得凭什么你们能喷,老子就不能喷?
  心里不爽的洪承畴很干脆的怼了回去——御史大人们怜悯夷狄而不恤大明百姓,其心可诛!
  洪承畴这么一怼,直接就把御史大夫们给怼懵逼了。
  本来嘛,这也就是因为京城大雪的事儿,所以随便先找个家伙背下锅而已,又不会真的怎么样。
  我们弹劾你就听着得了呗,还带你这样儿直接怼回来的了?
  洪承畴表示啥锅老子也不想背,除非是陛下他老人家甩过来的锅,本尚书不得不背之外,剩下的谁也不行,就是不惯你们这些臭毛病。
  崇祯皇帝高居龙椅之下看着洪承畴和御史大夫们开撕,心里美的就差命令王承畴去准备花生瓜子矿泉水了。
  拜穿越的福,前世老烟枪的崇祯皇帝现在对那玩意是一点儿的兴趣都没有。
  直到洪承畴跟御史大夫们吵出了火气,眼看着准备用拳头跟御史们讲道理的时候,崇祯皇帝才出来制止。
  毕竟洪承畴再怎么是个读书人,那也是带过兵的,在老秦人那些狠茬子的地盘上面待的久了,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一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性子。
  然后崇祯皇帝就不出所料的拉起了偏架——这场雪下的是有原因的。
  上天示警是真的,不是闲着没事儿干就下了这么一场雪让大明乐呵乐呵。
  但是上天示警的原因,跟各种想的都不一样。
  不是因为死的蛮子太多了,而是因为铁路修的太慢了,所以老天爷不高兴了,这才降下了这么一场大雪,催着洪承畴早点儿把铁路修完。
  至于说蛮子们死了太多的问题,那个其实不是问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爷是不会在乎有多少蛮子死了这种小问题的。
  哪位御史大夫要是不信,朕可以把他送到天上去问问?
  面对着崇祯皇帝举起来的刀子,御史大夫们表示俺们信了,您老人家说是因为铁路修的慢,那就是因为铁路修的慢。
  至于死了的蛮子,反正没有自己家的亲戚,死就死了吧,大不了再抓就是了。
  然后郭允厚不干了。
  蛮子死多少不是问题,问题是蛮子死了之后总得拿银子去买吧?
  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银子都是从国库支取的,都是民脂民膏,不能由着洪尚书这么玩了命的祸祸。
  洪承畴对于郭尚书的指责表示认可,自己对于工地的监管力度不到位,那些个矮矬子监工下手没有轻重,再加上这大明的地形又那么复杂,所以这蛮子们死的也太多了些。
  不过郭尚书可以放心,以后铁道部一定注意,尽量少死些蛮子,好为国库节省出一些银子来。
  郭允厚对于洪承畴的态度很是认可,表示只要蛮子死的不是那么离谱,那么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实在不行的话,也要是陛下的指示为主——铁路修建的进度才是第一位的。
  崇祯皇帝则表示,崇祯四年的一切都是很美好的,除了有六十来个州县因为地龙翻身而倒霉以外,剩下的都还不错,连建奴都被怼的欲仙欲死的。
  而崇祯五年的开局则让人不是那么开心。这场大雪给了大明足够的警示——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样儿的情况,大明的百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必须要确保大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于其他的,都无所谓的很。
  总之,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应急法案一定要彻底执行下去,哪个官员敢拿着这事儿当儿戏,朕就把他的脑袋当儿戏。
  至于铁路这个小事儿,质量和进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至于死了些蛮子,就像洪爱卿说的那样儿,半兽人,无所谓的很。
  崇祯五年的第一次全体大朝会的召开是很成功的。
  御史们过足了喷人的瘾,洪承畴怼人也怼了,然后还屁事儿没有,郭允厚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连崇祯帝皇都完美了装了逼。
  唯有温体仁等内阁成员,外加上张惟贤等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是满满的蛋疼。
  我们能理解你们想要装逼的心情,也誓死捍卫你们装逼的权力——可是在此之前,能不能让我们也装一下?
  当然,装逼装的多了总是容易出些问题,也就是传说中的装逼遭雷劈。
  在京城的雪灾过去之后,时间也就慢慢的到了开春时节,大明朝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家伙们又跑到了奴尔干都司,开始了新一轮的人头和奴隶收割行动。
  甚至于连某些挣钱不要命的商人们都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去奴尔干都司那边瞧瞧市场行情?
  再然后,时间就慢慢的到了崇祯五年的四月。
  四月份要是说起来吧,其实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是个正常的月份而已。
  可是崇祯五年的四月,他跟平常的四月还真就不一样。
  红夷千余人筑城澎湖,月末,丁酉夜,江宁地震,四川地震。
  南直隶不是没有过地震,毕竟在天启三年的时候扬州地震就已经波及到了江宁,崇祯四年的时候那场地震,南直隶的无为州跟着倒了霉,江宁也是有着震感的。
  没曾想刚刚震过去这才多长时间,江南自己就震了一次:“江宁府属地大震,水翻波斗,屋倾墙圮,人立俱仆。”
  四川也是一样,松潘卫地镇这才过去多久,又接着来了这么一出。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这一定是老天爷发现哪里不对劲了,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提醒呢。
  估计就跟红夷在澎湖筑城有关系——中胜神州岂是蛮夷可以染指的?
  然后崇祯皇帝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朕不想看到大明海疆还有人敢不听大明的话,更不希望看见任何蛮子以任何理由霸占朕的土地。
  中国虽大,却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然后正在往新明岛上运人的郑芝龙被紧急叫停,在送完最后一次人之后就告诉了以朱聿键和朱常浩为代表的那几个渣渣们一个消息。
  大明准备先把大琉球那边的西夷给怼死,没时间给你们运人了,先克服一下困难。
  等回到了大明之后,郑芝龙就把自己麾下的大小将领们给召集了起来,顺便把关系不错的,已经受了招安的海盗们也给召集到了一起。
  郑芝龙表示,那些人西方半兽人敢在澎湖筑城,那就是没把咱们大明的爷们儿放在眼里,这事儿不能忍。
  然后李吖子看向郑芝龙的眼神就有点儿不对劲儿——老娘什么时候成了爷们儿?
  不管李吖子怎么看郑芝龙,心里对于郑芝龙这种屁话是有多么不爽,怼死占据了澎湖的那些个红毛夷人算是确定了。
  正好,一千来个红毛夷人如果全都抓了活的,估计也能卖个万把两银子。
  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
  本着贼不走空的精神,大明的正规军和编外的海盗们算是把这事儿给定了下来,打算挑选个黄道吉日就去怼死那些红毛夷人。
  可是来来回·回的时间这么一拖,就拖到了八月份。
  京城下属的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在五月份的大雨之后又迎来了八月份的大雨,然后庆陵的宝顶被冲毁了。
  如果说是天寿山那边别的皇陵遭了灾也就算了,可是偏偏是庆陵——崇祯皇帝他那个便宜爹的陵墓。
  庆陵原为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朱祁钰监国后被立为皇帝,年号景泰。
  景泰八年,朱祁钰得了一场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软禁在西内,重新立英宗为帝。不久,景泰帝忧愤而死。
  英宗废朱祁钰为王,同时将景泰帝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陵寝废弃,把景泰帝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西山,没按皇帝的规格来埋。
  谁知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只当了29天的皇帝),加之国力空虚,神宗尚未下葬,更无暇来为自己建陵。
  于是,建陵的时候也来不及选吉壤、卜寿陵,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的寿陵陵址,把已经被废弃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明代宗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
  然后就在崇祯五年的时候被雨把宝顶给毁了。
  这事儿直接就乐呵了,必须得有人出来背这个锅,不光是御史,整个大明都需要有人出来背这个锅,包括崇祯皇帝——这个锅太大,崇祯皇帝表示自己背不动。
  正好赶上工部右侍郎高宏图跳出来搞事情——高侍郎觉得这大明的厂卫横行太过份,要求崇祯皇帝管一管。
  正愁不知道把这个锅甩给谁的崇祯皇帝一瞅正好有人跳了出来,连接挂着工部尚书衔,当年参与了庆陵营造的姚思仁,一块儿把脑袋给砍了。
  大明朝的官员,挨个砍头肯定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砍一个,就不知道会有多少漏网的。
  尤其是工部的官员,又有哪个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就像是高宏图一般,为什么会要求崇祯皇帝管管厂卫?还不是因为厂卫的存在让自己在收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时不敢放心大胆的来?
  换成原本的崇祯皇帝,大概这两个人也就是个丢官罢职的命——在当时众正盈朝的情况下,不知道多少人跳出来替两人求情。
  而当时刚刚重启了厂卫的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实力去硬怼了这些个正人君子们,无奈之下也就是罢官了事。
  但是现在的穿越者崇祯皇帝不一样啊。
  众正盈朝?看看朝堂上多少是被士林里边骂人奸贼称之为阉党的?
  怼死谁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所以姚思仁和高宏图两个倒霉蛋就一起背了锅,然后被人带到了菜市口走了一遭。
  姚思仁,要死人呐。


第436章 大明爸爸的两个孝子
  崇祯皇帝的便宜老爹,光宗朱常洛这个仅仅当了二十九天皇帝,跟穿越者崇祯皇帝甚至于本尊的崇祯皇帝都没有多少感情的短命天子,死了之后也不消停,反而给崇祯皇帝找了这么大的一个乐子。
  一般来说,普通的工程就没有哪个是终身责任制的,要不然的话等个几十年这工程出了问题,找人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人已经死了。
  但是有三大工程是例外的。
  一是皇城,二是皇陵,三是河堤。
  这三个工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终身责任制的,就算是直接责任人本人已经挂了,那么子子孙孙也是担着风险的。
  当然,要是不出问题,那么子子孙孙也是会受到各种照顾的。
  姚思仁这个破名起的不太好,仁者,人犯二也,谐音更坑,要死人。
  庆陵一出问题,姚思仁就真的死了,顺手还捎带上了一个工部右侍郎高宏图。
  这下子妥了,一个正二品的尚书,一个正三品的侍郎,再加上一起被揪出来的五品员外加上营膳司的郎中什么的,林林总总又是好几十号人一起被送到了菜市口。
  这回没有人再隐晦的跟崇祯皇帝提什么厂卫横行不行,要管管了,崇祯皇帝也顺势又抄了一笔钱回来补贴国库和内帑。
  不抄家不行啊,国库里边的商税隐隐约约有抗不住的趋势,至于内帑,那玩意就是崇祯皇帝最后的底牌,属于和王炸一个性质的。
  当然,内帑眼看着也要拿出来兜底了,要不然大明还真有崩盘的可能。
  除了地震和大雨之外,整个大明跟疯了一样,各地官员报上来的奏报里面就两个字:干旱。
  完犊子了,崇祯皇帝觉得这就是姚思仁那几个混账东西的原因,所以惹得老天爷大怒,这才给大明找了这么多的麻烦。
  但是不管怎么说,老天爷的脾气已经发了,自己身为这些个大明官员们的皇帝,就得替这些个混账东西们惹出来的天灾擦屁股平事儿。
  毕竟这是身为一个有担当,从来不把责任推给手下的皇帝陛下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崇祯五年,整个大明基本上普遍的大旱,连铁道部的修建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洪承畴也开始严格管控手底下的倭奴,要求这些家伙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打的那么狠,必须得保证那些劳工们死的少一些。
  现在铁路修建的工作还没有停,主要是还有大明的百姓们在干活,但是新送到大明的劳工们,则是开始了满大明挖坑的新活计。
  挖坑,就是打井,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工作。
  打井,不是没有危险,而是危险性极高的一个活计。
  首先要确定好井位,然后再挑选个黄道吉日开工——当然,这些事儿大明用不着犯愁,风水先生有的是,随便抓几个过来就行——工部的那些个家伙们不用指望了,光京师和附近的州县都能把他们忙成死狗。
  打出水了,风水先生们就有银子拿,打不出水来,脑袋就搬个家。
  为了早点儿弄出水来,大明各地的官府在朝堂和厂卫的高压下,迸发出了十二分的动力。
  风水先生们的事儿完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个苦力该干的活儿了。
  然后他们就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井崩,一个是井底毒气。
  这两个问题,不管哪个都是要命的。
  井崩,人直接就埋进去了,等挖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凉透了。
  至于井底毒气,其实倒还好一些,毕竟人下去之前可以先放个蜡烛或者金比雀一类的活物先试一下。
  可是在劳工们正在挖着的时候突然喷出来的毒气呢?这个可就没有任何的办法了。
  当然,不管遇上哪个,风水先生都会陪着他们一起上路,区别只是在于先后的问题。
  风险高,收益也高。
  大明的官府给这些一开始就加入进来的劳工承诺就是,等到满大明打井的工程完工了之后还活下来的,只需要再服劳役十年,就能转变成为大明的百姓。
  至于后面加入的,服劳役期限会相应延长到二十年,三十年。
  只是很可惜,劳工们死了一批又一批,也没见有谁能捞到一个大明百姓的身份。
  依据后世史书《崇祯本纪》上面的记载,已经被废弃了的无数口井里,是无数的劳工白骨。
  至于火车还在飞驰着的铁路,呜呜声就是那些根本无法统计数量的劳工们在喊冤。
  初步估计,崇祯五年的打井行动还有铁路修建工作,最起码起了足足有上百万的劳工。
  大部分是建奴,剩下的一部分是从奴尔干都司和草原上抓来的蛮子,还有少部分是昆仑奴和白奴。
  至于后世的大明百姓,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崇祯皇帝拿着人命不当回事儿——起码也得让这些劳工多活一段时间多干一些活儿才行。
  另一派则是认为死的都是些蛮子,又没有大明百姓,无所谓的事儿。
  然后就是昆仑奴和白奴的某些心怀不轨的遗种,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去抹黑崇祯皇帝所干过的一切。
  建奴?没有什么建奴遗种。
  草原上的百姓们表示自己是夏淳维之后,跟大明的汉人同血同种,只是生活习惯不同,那些蛮子的死活关自己屁事儿。
  尤其是那些白奴和昆仑奴有很多是草原上的家伙们从西边给运到大明的——从西方向东,经过草原再进入大明的那一条通道,被后来的某些心怀不轨的遗种们称之为“埋骨路”。
  然后崇祯皇帝发现买蛮子也是一大笔钱。
  虽然支出的这些银子大部分都到了大明百姓的手里,然后这些银子还会通过各种税收的形式再回到崇祯皇帝的手里,可是这毕竟是需要一个周围时间的。
  可能很短,几个月的时间,也可能很长,需要几年的时间。
  肉都是在锅里,可是看得见吃不着,来气不?
  崇祯皇帝就很不爽,这才刚刚崇祯五年,后面还有几十年,哪年的事儿少了?这银子不够花!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既然自己的银子不够花,那就得转嫁成本。
  比如说丝绸,对外的堪合价直接就从十五银银子一匹涨到了五十两银子一匹的价格。
  爱买买,不买滚,没人买了正好把地空出来种粮食。
  然后朱聿键等人弄过来的袋鼠肉,崇祯皇帝拿到的价格是五十文一斤,转手就是五两银子一斤。
  壮阳,补肾,一夜七次狼不是梦,爱买买,不买滚。
  不就是直接把价格后面加个零么,朕也会玩这一套。
  然后就是郑芝龙的舰队,还有刚刚实测不久,好好在诸蕃国面前装了逼,刚刚消停下来没多长时间的东海舰队,再加上大明的那些受招安的海盗,先去把澎湖的西夷们给怼死。
  然后下一步就是台湾岛上的西夷,然后郑芝龙继续向新明岛上运人,并且把新明岛上面开始产出的粮食运回大明。
  东海舰队则要确保大明在东海乃至于更北一些的海上利益。
  总之就是没有大明朝官方手续的,不管是谁家的,都当成海盗处置掉——货物归公,人抓回来当劳工。
  同时,还得继续郑芝龙干了一半就被迫放弃的捕鲸大业,继续把鲸肉弄回来腌制上。
  就像是大明的文盲在崇祯皇帝看来不算文盲一样,西夷在大明上下的眼里看来就只能算是半兽人。
  虽然这些半兽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学问,拿到大明后也能适用并且能促进大明的学问发展。
  可是依然改变不了他们只能算是半兽人的事实。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洋大人,澳门那边的随便一个县令就敢把洋大人们抓起来打板子——这要是放在螨清,少不得又该割地了。
  半兽人跟半兽人是不一样的。
  白奴跟昆仑奴比起来,聪明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干起活来的效率也比昆仑奴强上很多倍。
  搞到最后,各地官府纷纷上书给户部,强烈要求多来点儿白奴,那黑不溜秋的昆仑奴就算了,太他娘的蠢,吃的还多。
  当然,最好用的还是建奴,那些个劳工好歹能听懂人话,不像是白奴昆仑奴一般,说个话都费劲。
  可是建奴,现在真不太好抓了。
  倒是东南那边的白奴算是倒了大霉。
  官兵么,好歹有军纪的绝束,怎么着也得讲究几分脸面。
  可是那些个海盗还有各路好汉们谁在乎脸面?银子就是脸面!
  到了崇祯五年年底的时候,除了那些居住在城里的西方蛮子们还算是安全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消失了。
  然后在大明的各处工地上面能找到这些人,或者这些人的尸骨。
  如果要说崇祯五年全是闹心的事儿让崇祯皇帝不开心,虽然差不多却也不尽然。
  毕竟还有几件事儿值得让崇祯皇帝开心开心。
  首先就是大明的各路藩王人心思动,都打算去新明岛上面开藩建国,自己体验一把当土皇帝的瘾头。
  要建国,就必须得有百姓,大明的百姓成了抢手货。
  在崇祯皇帝的示意下,各路藩王开始变着花样的开始了赈灾秀。
  没粮食是吧?
  没关系,本王有银子,找南洋的那些蛮子们买,估计很快就能到货了,还有鲸肉,弄过来只要热一热就能吃了,这玩意要多少有多少。
  没地了?
  没关系,本王有的是地,划几亩地给你家种着就是了,至于耕牛农具种子什么的,本王这里不缺,要用就尽管开口。
  大明的王爷们当然没有哪个是脑残的,拿着真金白银的砸下去,不还是为了民心?
  有了民心,这些人跟着自己出海建国后,就是自己的最大保障,只要这些人还没有死光,自己的小命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更何况在海外建国,占了地盘也得有百姓才行不是?
  除了百姓之外,大明的读书人发现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