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安全的。
  更何况在海外建国,占了地盘也得有百姓才行不是?
  除了百姓之外,大明的读书人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大明的官府还好一些,各路藩王那简直就真疯了一样的拿着真金白银去联络这些读书人,为的就是出海以后能有人帮自己治理江山。
  同时被盯上的,还有那些个现在正在奴尔干都司大肆捕奴的各路英雄好汉。
  勋贵家的就不用想了,估计这些个王八蛋们在辽东也在勾搭那些个好汉。
  可是平民家里的,还没有被勾搭走的那些个好汉,就成了藩王们的目标——这时候敢自己操刀子出去砍人的都是狠角色,海外建国正是需要这般虎贲之士的时候。
  然后崇祯皇帝就发现,如果目前已经开始行动的藩王们每个人带走五十万百姓,大明的人口立即就能减少接近一千万,甚至于更多。
  有着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以前所风干的鲸肉,再加上从南洋各国买回来的粮食,大明五年就算是整个大明都颗粒无收,估计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各地的常平仓里还有些应急的粮食,整个大明也不可能真的颗粒无收。
  而且还有另一件事儿让崇祯皇帝十分感动。
  身为大明的孝子,朝鲜的绫阳君在得知大明受灾如此严重之后,不仅号召朝鲜百姓省吃俭用的省下粮食支援大明,还上表给崇祯皇帝,表示自己要独力支撑起东江毛文龙处的一应供需,不需要大明花一文钱。
  跟朝鲜王一样的还有琉球的尚丰王。
  尚丰表示大明爸爸对自己真是太好了,不光替自己把奄美诸岛从倭寇的手里拿了回来,为了保护自己,还在上面驻军,这种亲儿子才能有的待遇,当真是天恩高厚。
  琉球身为大明的乖儿子,怎么可以让朝鲜那些棒子专美于前?
  所以尚丰同样给崇祯皇帝上了表章,不光把自己国内能节余出来的粮食全部送给大明,还要求独自承担起奄美岛驻军的一应军费。
  大明爸爸如果不是看不起自己,就必须得答应自己,否则自己就没脸苟活于世了!
  崇祯皇帝都感动了。
  什么叫孝子?什么叫天下诸番之表率?
  他妈的,你们这么孝顺,让爹以后怎么下手吞并你们?
  要不然直接就给你们个一等公民的待遇?


第437章 相看两相厌
  大明,那是天下诸蕃国共同的爸爸,属于慈父,属于太阳,属于人生的引路人。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天朝爸爸有过无数个马甲,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如今终于用到了明这个马甲。
  很可能这是最后一个马甲了,崇祯皇帝这个马甲挺好,不打算换了。
  而在大明爸爸使用马甲的岁月里,也没有忘记用他那无尽的光辉为周边那些个谜路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不管什么时候,中原的天朝爸爸都会张开怀抱迎接他们回家。
  当然,一样米养百样人,还有种说法叫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在过去的马甲岁月中,天朝爸爸的儿子们太多了些,有孝顺的,也就有不孝顺的。
  一个家族太大的话,出现一个两个的不孝子是很正常的事儿好吗?
  比如东夷,西蛮,南戎,北狄;比如匈奴这个混账孩子,明明是天朝爸爸马甲夏的儿子,却跟马甲汉干了起来,被怼的远走西域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再比如突厥,比如高句丽,比如吐蕃,比如吐谷浑,比如等等等等。
  马甲太多,儿子的小号也就太多,不孝顺不听话的也就显的多了一些。
  但是同样的,听话孝顺的也很多。
  比如朝鲜,比如琉球。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朝鲜拿着自己当成高句丽的继承者,认为自己是东海一霸而跟着蒙元混,可是当发现蒙元不是天朝爸爸的马甲,反而被天朝爸爸的马甲大明给怼死了之后,朝鲜立即就弃暗投明了。
  等到在大明的另一个逆子中的典型倭国怼上了朝鲜之后,朝鲜才真切的意识到,只有大明爸爸才是世界的灯塔,是封建主义社会的明灯,是人生的指路人。
  从此以后,朝鲜就死死的认定了大明爸爸,再也没打算过换个爸爸。
  哪怕是建州女真说自己也算是一个大号了,朝鲜你不用跟着你那个废物爹了,跟着哥混比跟着那个废物爹要强的多的时候,朝鲜也没打算换个阵营跟着建奴混。
  哪怕是朝鲜的光海君觉得朝鲜身为小国,事大为上,所以想要骑墙,绫阳君和朝鲜的士林人士都能齐心协力的把光海君烧瞎了眼睛流放。
  然后亲近大明爸爸的绫阳君就登上了王座。
  再然后,直到大明朝这个中原天朝爸爸的马甲彻底凉了,朝鲜不得不跟着建奴混了,国内所使用的纪元也依然是崇祯XX年。
  直到分裂为南棒北棒,然后各种又找到了个新爹之后才算是结束。
  就算是这样儿,北棒也是紧紧的抱住了中原爸爸的大腿。
  唯一不太好的是,后来的北棒跟着南棒学坏了,总是有事儿没事儿的瞎嚎叽两嗓子,好让中原爸爸关注自己。
  至于大明的另一个孝子琉球,其实跟朝鲜差不多,只是比朝鲜要倒霉的多。
  大明爸爸年轻力壮的时候,琉球算是被大明爸爸给啪服气的,所以臣服的也比较彻底,直到大明爸爸凉了才转投了建奴的怀抱。
  当然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倒是能表示理解——小国嘛,夹在大国中间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然是卖,卖惨卖萌卖笑卖哭卖身卖资源卖节操。
  反正能卖的就得卖,不卖也得卖,不论是现在的琉球还是后世的棒子,甚至于可以说除了五大流氓外的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如此。
  有句话说的好,小国跟五大流氓闹矛盾,联合国出面,小国没有了。
  大国跟五大流氓闹矛盾,联合国出现,矛盾没有了,大国吃点儿亏,五大流氓没啥感觉。
  五大流氓闹矛盾,联合国出面,联合国没有了。
  大明嘛,就是现在世界上的五常集合体,就是联合国,就是真理,就是明灯,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小国倒是理解的很。
  但是问题在于,理解小国,不代表就得站在小国的立场上面去看问题。
  毕竟自己是大明的皇帝,不是那些小国的蕃王。
  是谁给自己交纳赋税,让自己有吃有喝有住?是大明百姓!
  是谁把自己的漂亮女儿送进宫里供自己嘿嘿嘿?是大明百姓!
  是谁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崇祯皇帝送到战场上,马革裹尸只是为了替崇祯皇帝打下更多的地盘收更多的银子和美女?是大明百姓!
  是谁在大明凉了以后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又是谁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还是大明百姓!
  所以崇祯皇帝的理论很简单,你们是蕃国,就不算是大明的百姓,不能和大明的百姓享受朕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大明的百姓,除了那些个想要挖这个国家墙角的,想要把这个民族送进地狱的混账东西之外,看看朕对他们怎么样儿?
  哪怕是辽东跟着建奴混的那些家伙,待遇也要比被抓来的蛮子们强的多吧?
  虽然说一样儿会被强制干活,可是有谁敢真的往死里用他们?
  光是修建京城到天津的这一段铁路上面已经死了多少外族蛮子?
  但是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洪承畴都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一句,没有一个大明百姓是死在工地上的!
  所以在崇祯皇帝的心里,这天下人嘛,很自然的就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从温体仁为首的文官体系到以张惟贤为首的武将勋贵体系,都开始认同这一观点。
  第一等的不用说,自然就是有着大明户籍的大明百姓。
  只要是拿着大明的户籍册,上面写着是汉,够证明你是大明的百姓就行了。
  至于跟你发生冲突的,别管有理没理,官府肯定是向着你的。
  比如泉州的百姓打死了个红毛夷人然后被人告到了官府,通常的处置方式就是叫到官府骂上几句,然后塞些银子算赏赐,然后再把人撵回家去。
  至于说官老爷们中间切了那么一个小银角,那还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大明的官兵杀的红毛夷人多了去了,什么时候说过不许大明百姓杀了?
  没这个理儿。
  至于说像建奴一样偏向洋大爷,那是不可能的事儿——厂卫那些个鹰犬一旦发现了这种事儿能笑死。
  当然,如果户籍册上写的是色目人,那就另当别论了——官老爷们可是执法不阿的,陛下说过,要有法必依嘛。
  所以现在崇祯皇帝想的就是,要不要哪天把朝鲜和琉球给弄到手里以后,直接就给他们个一等公民的身份?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凭什么?
  如果说这两个小国一吞并了就给了一等公民的身份,那以后其他吞并进来的怎么办?
  更不用说原本就已经有了大明户籍,上面却不是汉而是其他族的那些百姓了。
  现在想要把上面的民族一栏改成汉都快想疯了——崇祯皇帝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就要求天下官府重制户籍民册,加上了这一条。
  至于说当时就使了银子或者其他的方法蒙混过去而改成了汉的,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同时也暗示底下的官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语四六级考试不是说说玩的,这玩意已经准备在崇祯六年的时候正式开始考举了,而且一年两次,春秋各一次。
  而应试的人群就是那些户籍民册上面民族那一栏不是汉的,或者说想要取得大明户籍的人。
  通过了四级的人,可以申请加入大明的户籍。
  已经有大明户籍并且通过了六级的人,可以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
  四级的要求很简单,能读通顺四书五经,能够熟知大明律,背下大诰,基本上就能过关了。
  至于六级,那必须得能写八股文章,别管好坏,至于其他的文体,也都得能写才行。
  至于说考试的时候会出些什么样儿的题目,出些什么样的文体来测试,那就只能看当年的主考官心情了。
  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就让崇祯皇帝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真有朝一日,朝鲜和琉球献土来归,那就给他们个四级免试,发个大明户籍册子完事儿。
  至于想要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过了六级再说。
  然后温体仁和孟绍虞表示老大您真是太英明了,就应该这么干,不能让那些个蛮子们轻易的混进大明,更不能让他们轻易的把民族那一栏改成汉。
  至于说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中原皇帝的根基是这万万汉人,不是其他的。
  再说了,又不是没给你改成汉的机会,随时欢迎来改。
  然后,崇祯皇帝的目光就投向了福建那边。
  澎湖啊,澎湖湾啊,外婆的澎湖湾啊,现在让西边的那些个半兽人给占了,还筑上城了,这算怎么回事儿?
  没说的,必须得怼死他们,现在就看郑芝龙他们的了。
  崇祯皇帝很想来个御驾亲征什么的,可是想了想海上作战的不确定性,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毕竟在海上作战跟在陆地作战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不仅仅是拼谁的船大炮粗,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而崇祯皇帝最近暗骂老天爷的时候比较多,估计给面子的可能性不太大。
  至于说陆地上面作战,别管是步卒还是骑兵,也别管是拼刀剑还是玩火铳火炮,崇祯皇帝完全有资本看着现在地球上的任何一支军队或者任何一个国家说,朕不是针对谁,而是说你们统统都是辣鸡。
  没错,崇祯皇帝就是这么有底气。
  毕竟拼骑兵,大明朝当年也是北驱蒙元入朔漠的狠茬子。
  拼步卒,有着火铳火炮支援,有着铁路支援的大明不管是武器产量还是人口数量上都是当今世界的扛把子,说别人是辣鸡怎么了?
  有没有谁是不服的?站出来一个?
  很好,崇祯皇帝很满意,没有人敢站出来表示自己不是辣鸡。
  然后时间就拖到了崇祯五年的十月。
  郑芝龙带着一票归顺了大明的海盗,诸如李吖子之流,直接就怼上了占据着澎湖的红夷。
  然后吧,通译就告诉郑芝龙他们说,占据了澎湖的这些红夷自称是荷南人。
  然后郑芝龙就问李吖子:“你们队伍里边儿有没有河南的?”
  李吖子说有,他们就是大明的百姓,跟咱们长的没有什么区别,再说了,大明百姓什么时候据岛造反了?
  然后郑芝龙大怒,觉得自己让这些蛮子们给玩了——你他娘的说自己河南人,那老子这土生土长的大明人算什么?河北人?
  反正郑芝龙觉得这伙儿红毛夷人没什么好东西,都是西边来的蛮子,想要到中原来发财,还敢欺骗老子,统统都该死!
  心中不爽至极的郑芝龙懒得再让通译去告诉那些个红毛夷人投降了,干脆直接挥兵攻岛。
  然后等到大军一开始接近澎湖岛的时候,更让郑芝龙闹心的事儿出现了。
  他妈的,刘香佬这个王八蛋什么时候跟红毛夷人勾搭到一起去了?
  自从接受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之之后,郑芝龙就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海盗了,而是大明的正式官兵,华夷大防这种事儿必须要注意一些。
  可是刘香佬这个王八蛋这是干什么?来恶心自己的是吧?给红毛夷人当狗?
  妈了个巴子的,你刘香佬也不是什么无名无姓的鼠辈,想当年那也是老子“十八芝”里面的代表性人物好吗?跟老子混,老子也能给你个小官当当,有肉不吃非吃屎,贱胚子!
  刘香不这么觉得。
  你郑芝龙不要脸投了官军,老子就是不投官军,就是要自己混,怎么了?不行啊?冚家铲!
  凭什么你投了官军之后老子要在你手下混?军纪这种东西,老子又不是没有听说过,哪儿有当海盗来的逍遥自在?
  至于说红夷这玩意,现在先让他们在澎湖筑城怎么了?筑完了老子不就把他们弄死了?
  这澎湖是老子的,别管是你郑芝龙还是朝廷,都别想拿走,更别提那些个红毛夷人了!
  然后看着刘香佬不顺眼的郑芝龙决定先把那些红毛夷人扔一边儿,让李吖子他们看着就行,然后自己先怼死刘香佬这个混账东西。


第438章 你被人扔海里了
  想当兵当不上,崇祯皇帝穿越之前亲眼见过这种事儿,那是拿着钱也排不上号。
  但是穿越之后,崇祯皇帝发现什么踊跃从军,都他娘的扯犊子。
  别指望老百姓的觉悟有多高,打仗这事儿是要死人的。
  而且不光是打伏,光是路上行军的水土不服就能折腾死一批,等直到了战场之上又会砍死一大批——有的是被敌军给砍死的,有的是犯了军法被自己人给砍的。
  还有的是莫名其妙就被砍死的,总之从军这事儿的风险很高。
  连唐朝时期很闲,到了后世就很忙的杜甫都专门写诗说过这事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只要是能大概识得几个字的,基本上就能在脑海里勾勒出那么一副凄惨的景象出来。
  然后吧,当上了兵,出了征,十万人上去,估计能有两三万去真正的操刀子砍人捞军功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如果是一百万大军一次性的压下去之后铺开,估计能有个十来万人有机会砍到人。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命,跟着去,再跟着回来,然后可能一不小心就死在路上。
  步卒如此,其实水师的士卒也没有强到哪儿去——海上一阵风过来,可能一整船的人就全喂鱼了。
  毕竟在古代打仗这种事儿不像是后来玩红色警戒那种游戏,框一下自己的小弟然后就集体A过去,然后就把对方给平堆了。
  但是崇祯皇帝觉得得给自己家的小弟增加几分保命的底气或者说是胜算才行——只有小弟多了才能抢更多的地盘,收更多的税,玩更多的美女。
  然后崇祯皇帝发现自己不是工科狗,自己造不出来飞机,也造不出来航母,而且自己手下虽然说已经有了徐光启和墨铧这种工科大牛,但是对于战船的改造也没办法太指望这些人。
  既然没办法直接上航母潜艇直升机,那就从另一个方面给自己家的小弟做武力值加强。
  首先一艘福船上的炮要多,在保证安全和一切正常的情况下能装多少门火炮就装多少门,弹药带的足足的。
  老子不让自己家的小弟跟你们玩近战,就离的远了打你,就问你怕不怕?
  不怕?
  没关系,小弟们手中还有火铳,还有刀,身上还有各种护具,基本上就是武装到了牙齿的水平,你怕不怕?
  如果说有人还敢表示自己不怕的话,那崇祯皇帝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自己家小弟直接A过去教对方做人。
  郑芝龙现在就是如此。
  仗着自己这一边的船够大,炮够多,郑芝龙一开始打算的并不是彻底怼死刘香佬,撑死了算是要给他点儿教训,让他刘香佬知道这海上到底是谁的天下。
  原本吧,郑芝龙觉得自己跟刘香佬那个王八蛋怎么着也算是结义一场,就算是分道扬镳了,那也是有一份香火情在的。
  可是刘香佬这王八蛋实在是混账了一些,趁着自己往新明岛兼职客货运业务的时候,这孙子竟然率众攻打海澄,乘夜抵浮宫,海澄知县梁兆阳遣把总吴兆燫、袁德带兵抵御。
  然后刘香佬仗着自己舰船高大,象座城堞,官军难攻,自夜至天亮,准备跟官军好好掰掰腕子。
  要不是南海舰队留守的水师赶去增援,再加上大明朝现在各处的海防还算是得了,说不定还真能让这孙子搞出点儿动静来。
  哪怕是这样儿,郑芝龙也依旧没想着要彻底怼死刘香佬那个混账东西,只想着自己啥时候把西方的红夷蛮子给处理掉之后再约见一次刘香佬,把这家伙赶到别的地方去混就算球了。
  南洋那么大,你非得在大明的边上死磕个什么劲啊!
  可是郑芝龙一番想法很好,可是还没有来得及跟刘香佬沟通沟通,就先迎来了刘香佬那边船上的炮弹。
  然后郑芝龙觉得自己一片好心却换来了刘香佬的驴肝肺,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极为严重的伤害。
  感情上受了伤的郑芝龙顿时就发狂了,仗着自己家老大崇祯皇帝给舰队的装备足够好足够多也足够硬,直接就向着刘香佬那边齐射了回去。
  你个王八蛋背盟也就算了,居然还想要炸死老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肚子里边墨水有限的郑芝龙觉得自己没办法忍下这口气,要想念头通达,就必须得先怼死刘香佬才行。
  然后刘香就悲剧了。
  刘香原本以为就凭着自己的实力还有那些个西夷的大船,就算是怼不死郑芝龙,好歹也不会吃太大的亏。
  结果是刘香发现事情跟自己想像中的不太一样。
  郑芝龙那边的福船实在是太他娘的凶残了,每一艘福船上面好像都有一二十门火炮在轮流开火,一炮接一炮,好像炮弹不需要钱一样。
  让刘香感到绝望的是这么牛逼的福船居然不是只有一艘做旗舰,而是足足有十二艘。
  有这实力,你郑一官是得多大的脑袋才会跑去给朝廷当狗?随便找个地方自己称王称霸都够了啊混蛋!
  等到郑芝龙方面的炮声停下来以后,刘香才很悲剧的发现自己这边的火炮齐射才刚刚打出去两轮,根本就没有伤到郑芝龙的舰队——郑芝龙舰队的火炮射程比自己这边的火炮要远!
  更悲剧的,则是原本说好了一起迎战明军的荷南人,已经把受伤无法航行的战船扔下不管,自己先跑回澎湖岛上去了,打算借着岛上的工事死守。
  好巧不巧的,刘香所在的这艘船就属于比较倒霉的那一伙儿,虽然不至于立即就沉没,也不至于一点儿航行的能力都没有,可是要说能比福船跑的还快,刘香自己都不抱这个希望。
  刘香想哭,郑芝龙可就想笑了。
  刘香佬这个混账东西,老子要活捉了他,然后问问他究竟是谁敢他的勇气敢向老子开炮?
  既然要活捉刘香佬,那就得接船跳帮然后砍人才行。
  收到了自己家大哥的示意,匪气难平的郑芝虎大为高兴,调转了船头就向着刘香佬所在的那艘船而去。
  至于说船上的副手提醒自己身为一个将军,不应该带头跳帮,否则就是违反军纪的事儿,郑芝虎表示不在乎,大不了挨些军棍就是了,先把刘香佬那个混账东西抓起来才是正经事儿。
  身上披了些简单防护的郑芝虎直接口含钢刀,手持藤牌,通过缆绳跳到了刘香的船上,哈哈笑道:“你家虎爷来了,刘香佬还不束手就擒?!”
  说话的功夫,并没有耽误郑芝虎砍人,两刻钟的时间都没用了,敢冲过来的刘香手下就已经被郑芝虎砍杀殆尽。
  刘香在剩余的手下围护下,已经开始了逐步后退,见郑芝龙越走越近,便苦笑道:“当初结义一声,现如今连一条生路都不给我?”
  郑芝虎哈哈大笑道:“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