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不要说建奴的人头还远不止五两银子那么简单——还有的是为了军功等等,所以建奴的人头现在已经形成了黑市,价格每天波动都不一样。
  对于很多有钱但是没本事或者没胆子自己亲自操刀子砍人的家伙来说,花上个几十两银子买几个人头然后去换军功,简直是太划算了——光是一年省下的税都不知道能买多少建奴的人头了。
  军功不能免税,但是有优惠政策,所以现在大明的商人们觉得军功真是个好东西。
  可是军功再好,也得有实打实的人头在手里才行。
  明着收购建奴人头,那是对于厂卫的挑衅,很容易就会被教做人。
  但是暗中收购人头然后再换取军功,基本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儿,只要干的不是太过分,厂卫也懒得去管。
  这么多势力聚集在山海关等着去砍建奴的人头,本身没有自己先闹出来大乱子,没有出现几起当街仇杀的事儿,就已经足够孙承宗骄傲了——这些操刀子砍人的家伙没有谁是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的,更不要说别人的命了。
  但是看着山海关每天群魔乱舞的样子,孙承宗说不上火那纯属扯蛋。
  毕竟当街仇杀的事儿没有,当街斗殴的事儿可从来没少过,哪天要是没有十个八个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家伙满大街的找大夫,这一天都得算是不正常的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山海关现在做的是跌打损伤还有刀剑伤一类的生意,只要是会上那么一两手治伤的本事,在山海关这个神奇的地方绝对饿不死。
  然后孙承宗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崇祯五年的时候,这事儿是由那十来个狗胆包天的家伙们挑起来的头,后来者多半都是跟风,然后并没有什么组织,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或者以地域抱团。
  崇祯六年的时候,一切都他娘的变了,这些混账东西们在回到大明老老实实的过年的这几个月里,根本就没消停过。
  虽然说在乡里依然老实的半天憋不出个屁来,区区一个衙役照样能吊打他们,可是在这些混账东西跑来山海关之后,孙承宗就知道这些货哪怕是在大明过年的时候也没有消停过。
  崇祯五年,这些混账东西大部分都是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人一伙,明显就是以乡里为单位,然后再抱成大团。
  崇祯六年,这些混账东西除了没有装备要从山海关买,组织上也没有正规军那么严密,更没有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之外,剩下的已经开始有了军队的雏形了。
  然后孙承宗开始头疼了。
  虽然这些人加一起,算上已经来了的还有没来的那些都算上,也不过是区区几万人而已,撑死了一两万出头,还得算上勋贵家的家丁。
  可是这一两万人全是刀头舔血的家伙们,操刀子砍人可是一点儿不含糊的。
  万一要搞出个大新闻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跟着倒霉,然后人头落地。
  孙承宗的奏章里,写的很清楚,详细的说明了山海关这些个杀才们的情况,也说明白了自己的担心,这事儿该怎么处置,已经不是孙承宗自己能决定的了。
  连张惟贤也不知道这事儿到底是该怎么解决才好——操刀子砍人,砍的还是建奴,时不时连建奴的军队都敢伏击一下的杀才,人数一两万。
  这一两万人放在除了大明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哪怕是建奴。
  建奴,八旗,一旗还不到一万人呢,就这一两万的杀才,搁建奴那妥妥的两三个旗的人数了。
  如果放在倭国或者其他的南洋那边的小国,这一两万杀才只要装备和后勤跟的上,那都已经算是一股可以灭国的力量了。
  最操蛋的是这些杀才根本就不是正规军,没有监军,没有人管着他们。
  张惟贤敢用自己英国公的爵位打赌,如果不是活着的建奴比死了的值钱,这些个混账东西根本就不会去抓什么建奴,而是全部砍了人头。
  毕竟用人头计功的方式比较省事儿,比弄个活人回来要强的多。
  没错,现在死了的建奴人头一个五两银子,活着的建奴已经从原来的五两涨到了十两。
  甚至于不管是不是建奴,只要不是大明的老百姓,剩下的是不是建奴都不重要。
  林丹汗手下和奥巴台吉手下一样值这个数儿。
  一起递交到崇祯皇帝手里的,不光是孙承宗的奏章,还有另一份扈国公完颜宏的奏章。
  完颜宏的要求很简单,要么内附,要么派人过去教授大明的文字礼仪什么的,自己和自己的部族要求全面汉化,再也不当蛮子了。
  太他娘的吓人了,那些个红着眼睛的混账东西横行辽东,尤其是山东的响马,那马儿跑起来,铃儿响叮当,然后就会有人人头落地,或者人被抓走。
  促使完颜宏上这份奏章的原因就是山东响马联合了四川的袍哥还有陕西的老秦人,联手洗劫了一个依附于奥巴台吉科尔沁部的小部落。
  这个部落不大,总共也就几百人,整个部落活下来的,都是属于能干的了活的青壮,剩下的全死光了,一个没留下。
  至于整个部落里面那点儿钱财,响马大爷们自然是笑纳了。
  完颜宏觉得草原上实在是太他娘的危险了,尤其是锡伯八部跟奥巴台吉的科尔沁部那些家伙们根本就是傻傻分不清楚——不管是相貌还是生活习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虽然说自己现在离着大明军队比较近,就在海州卫不远的地方,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误伤的可能。
  可是这事儿吓人!吓人!
  看着这两份奏章,崇祯皇帝也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的意思。
  完颜宏的奏章好办,直接照批就是了。
  想要内附是不可能的,跑关内来,以后谁给朕的长子,未来的辽王殿下去打江山卖命?
  你这个当姥爷的,还是留在关外,以后随着辽王朱慈燝去打江山去吧。
  所以么,崇祯皇帝的意思就是,随便找些喜欢宣扬儒家教化的家伙们扔到完颜宏的部落里面,让他们接受儒家的思想,好好的替自己卖命。
  最好是卖完自己卖儿子,卖完儿子卖孙子,卖儿卖女卖大米的替大明卖命才好。
  至于说孙承宗递上来的奏章,崇祯皇帝其实也不太当回事儿。
  这些家伙们在外面凶成了藏獒又有毛用,回家不还是跪搓衣板的命,撑死了算是个大黄一样的存在,用不着担心他们会造反什么的。
  除非自己把他们逼的活不下去了,这些家伙们才会进化,要不然的话还是会老老实实的交赋纳税,送女儿给自己。
  但是这人数太多了,也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未来的大明还有几十年的苦日子要熬,真要是把这些砍人砍习惯的家伙给逼反,那乐子就大了。
  对于这些家伙,还有其他的士卒们来说,遇到了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把问题当成钉子,把自己当成锤子,砸就是了,一下不够就再来一下。
  然后崇祯皇帝就觉得后世的法国外籍雇佣兵团这玩意是个好东西,然后翻了翻史书,又发现府兵才是个好东西。
  看看现在在辽东活跃的这些个杀才们,论到操刀子杀人,那个顶个的是把好手,而且没有自己的直属上官,都是乡里组织而成。
  装备,跟大明的正规军很接近,除了火铳火炮以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有。
  最关键的是,这些家伙都是自带干粮的。
  这么好的兵源,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不喜欢?
  想了想,崇祯皇帝就把张惟贤给喊了过来,然后两个就商量着,是不是给这些家伙一个固定的身份?
  比如说府兵?比如说临时兵团?
  大明不管他们的装备,也不管他们的后勤,但是要买的话,也没有问题。
  同样,也不对他们设什么监军一类的,也不管他们的军饷。
  唯一的条件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协从大明的正规军作战,当然,是有报酬可以拿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个杀才必须要在五军都督府报备,认同自己是大明军队预备役的身份才行。


第441章 一切以大明百姓为重
  没错,就是预备役这么个神奇的存在。
  崇祯皇帝所知道的那个预备役,在后世的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战时能够迅速成建制地转化为现役部队的存在。
  大明原先并没有这个说法,从上古时期开始,中原也好,一直跟中原比比划划的草原也好,兵役都是终身性质的。
  但是从魏晋以至隋唐,府兵这种存在就已经出现了预备役的雏形,只是更接近到现役一些。
  然后崇祯皇帝就合计着把这一两万由响马,袍哥,老秦人,狼兵等等成份组成的杂牌中的杂牌,称之为强盗更合适一些的家伙们收归到预备役里面。
  等于是在大明的农垦军团之外又弄出来一支预备役,而且还不花一分钱的那种。
  不花钱好啊,大明后边还有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小冰河时期要苦熬过去,有钱也得省着花才行。
  第一步就是先让这些个杀才们承认自己的身份,然后再慢慢的渗透。
  至于渗透的内容,无非就是应该忠于伟大的崇祯皇帝陛下,我们就是陛下的忠犬,陛下让我们咬谁就得咬谁。
  然后还有就是大明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必须得好好对待才行,啥时候也不能把操刀子砍人那一套在大明百姓面前使出来。
  至于蛮子,管他们去死。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儿,眼下还是得先让这些人承认自己是大明军队预备役这个身份比较重要。
  至于说像是自己穿越之前在穿越者培训中心看过的那些小说里面写的那样儿,弄成什么佣兵公会一类的,崇祯皇帝表示呵呵哒。
  佣兵这玩意是拿钱办事儿的,要是弄成佣兵之后黄台吉给的钱多,他们是不是会回过头来咬朕一口?
  所以还是弄成预备役,让这些外面藏獒家里大黄的家伙们继续当大黄就行了。
  然后崇祯皇帝又告诉张惟贤,各地的卫所,农垦军团们也不能光种地,也不能光操练,要把种地和操练结合起来,要随时都能打出去砍人抢地盘才行。
  在张惟贤对于崇祯皇帝的要求表示了赞同之后,崇祯皇帝又表示最近大明各地的地龙翻身什么的挺多,这些农垦军团必须承担起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去给朕救灾。
  地龙翻身了,农垦军团上;发大水了,农垦军团上,农垦军团顶不住了,正规的卫所士卒也要往上顶。
  总之就是一句话,大明的军人,来自于大明的百姓,什么时候都必须把百姓放在心上。
  至于说以黄台吉为首的建奴,怼死他们其实就是分分钟的事儿,现在只要他们不跳出来捣乱就行了。
  一切以大明百姓为重。
  从老歪脖子树危机中脱离出来的崇祯皇帝现在难得的松了口气。
  对于建奴,虽然说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怼死他们,可是在怼死他们之前,还是得先看看大明自己的情况是怎么样儿。
  别到时候建奴死了,大明自己内部也烽烟四起了,就跟杨二陛下一样,怼了高句丽三回就把自己给怼死了。
  所以崇祯皇帝现在就很想给黄台吉致个电,告诉他:老黄啊,你个狗奴才只要消停一些,朕现在就先不怼死你。
  等自己手里的底牌更硬一些之后再去怼就行了。
  随着崇祯皇帝和张惟贤商议结果的慢慢实施,黄台吉惊喜万分的发现原先还嚣张的一批的明军开始有计划的停止了进攻,将目前的防线稳住之后就不再向着沈阳推进,连那些个没事儿就跑来抓人的流寇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然后黄台吉又发现一个让自己很恼火的情况。
  林丹汗那个狗东西居然不知好歹的跑来招惹自己。
  自打林丹汗知道了抓建奴有银子赚之后,林丹汗和自己的儿子额哲就开始研究了起来。
  随着有一部分依附自己的小部落有人被抓了之后,林丹汗一方面对面着宣府卢象升还有山海关孙承宗回复的误伤这种屁话冷笑,一边合计着自己是不是也要捞上一票。
  心动不如行动,机会难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在给卢象升和孙承宗回复了书信之后,林丹汗就把自己的儿子额哲给派了出去。
  去辽东,那里有建奴,有银子。
  只是林丹汗的消息比起厂卫满布天下,连草原和建奴那边儿都遍地眼线的崇祯皇帝来说实在是少了一些,所以知道的消息也就不是那么及时。
  当额哲带队出发的时候,辽东的建奴能抓的已经被抓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跑到了城里居住。
  当额哲带队到了辽东之后,大明的那些个预备役士卒还有倭国以德川家光为首的武士团已经北上奴尔干都司了。
  但是这种情况又让建奴误以为大明开始放弃了抓人的行动,所以又开始出城活动。
  然后正好就撞到了额哲的手里。
  当额哲带着被自己抓来的一些建奴从孙承宗的手里换到了真金白银之后,额哲就觉得干脆往大了搞算了。
  一次抓一些然后去换银子,实在是太麻烦了一些,路上来回的时间就够恶心人的。
  倒不如先多抓一些,死了的拿人头去换银子,活着的就带去换更多的银子,多好的事儿不是?
  然后黄台吉就知道了,原来还有林丹汗那条老狗想要从本汗的身上咬两块肉下去!
  派了原本的大金国第一勇士,现在的缺了一只手的残疾双花红棍鳌拜鳌少保带着镶黄旗的士卒去怼额哲之后,黄台吉就把自己家的几个兄弟给召进了宫里。
  黄台吉的几个兄弟一听林丹汗那个渣渣都敢跑来辽东打草谷,这事儿绝逼不能忍。
  怼不过明朝的狗皇帝就算了,难道还怼不死你林丹汗这条老狗?
  而且,打仗是有好处可以捞的。
  不管是代善还是莽古尔泰,或者是阿敏还有多尔衮,都觉得应该自己带兵去怼死林丹汗。
  至于黄台吉嘛,身为大金国的大汗,应该留守盛京才对——毕竟前几次这傻逼自己带兵去怼明国结果却被人怼的跟死狗一样,这次还是别让他去了。
  黄台吉自己也乐得不去。
  如果说没有海兰珠的话,哪怕是布木布泰刚刚给自己生下个儿子,那也没有什么鸟用,自己身为大金国的大汗,不带兵去怼人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有了海兰珠,而且海兰珠的肚子也鼓了起来,眼看着过几个月就该生产了,黄台吉顿时就没有了带兵去怼人的欲望。
  除非是现在带兵去怼死那明国的狗皇帝。
  可是黄台吉自己也知道,如今的大金国并不像以前那么牛逼,明国在那狗皇帝的手里也不像以前那么弱逼,想要怼死那狗皇帝基本上也就是想想就行的事儿。
  所以黄台吉干脆表示林丹汗那个渣渣,让代善大哥带头,阿敏和多尔衮跟着去怼一波就行了,本汗自己就不去了。
  至于莽古尔泰和济尔哈朗,还需要留在盛京城,与本汗一起坐阵,防着明国的蛮子再来搞事情。
  大喜过望的代善和阿敏还有多尔衮回去整军准备出发去怼死林丹汗,莽古尔泰心里可就更恨黄台吉了。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出兵打仗,尤其是打林丹汗这种战五渣,死的基本上都是底层的小兵,像莽古尔泰这种身份的,只要打赢了,那好处可是大大的有。
  但是现在黄台吉这个狗东西太不讲究了。
  上一次,这孙子给自己泼脏水,说自己杀母以邀宠,这一次,这孙子干脆就让自己留在盛京,反而让代善那个王八蛋带兵去怼林丹汗。
  代善又是什么好东西?一个在自己亲爹活着时就能睡了亲爹小老婆,想要给自己兄弟当小爹的家伙能是什么好鸟?
  这黄台吉肯定就是故意恶心自己的!
  莽古尔泰越想越觉得事情的真相一定就是这样儿,心中的恨意也就越发的深了。
  倒是阿敏还够意气,讲究的多,临行之前还特意请了莽古尔泰一起饮酒。
  然后阿敏告诉莽古尔泰,不能在辽东这么颓废下去,一定要振作起来,未来的大明忽儿海都指挥使,怎么可以因为这点儿小事儿就沉沦了?
  莽古尔泰觉得阿敏说的话很有道理,就问阿敏是从哪儿学的。
  阿敏美滋滋的饮了一口酒之后才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阿敏告诉莽古尔泰,自己现在就在不断的学习汉人的文化,你莽古尔泰也应该多学习,尤其是孔孟之道还有四书五经,那更是学习的重点。
  毕竟咱们两个以后是大明的都指挥使,那是要开府建衙的,不能跟黄台吉那些蛮子一样不学无术。到现在万一大明皇帝要诏见自己两个,岂不是丢人现眼?
  要知道,身为现在就已经投诚的都指挥使,以后受到大明皇帝诏见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
  莽古尔泰也觉得阿敏说的有道理,回去之后也开始认真学习了起来,并且派人散布说自己要学习明人的学问好以后对付明人。
  然而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直到两人被崇祯皇帝弄死也没出现两人想象之中的场景。
  代善和阿敏还有多尔衮带兵去怼林丹汗,济尔哈朗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务——带着手下去怼林丹汗他儿子,额哲那个傻逼,争取直接把他留在辽东。
  然后莽古尔泰心中就更恨黄台吉。
  额哲这回玩的有点儿大,等抓的建奴都有好几百了还没有收手,只是扔在一个山谷里,给些吃喝就算逑,打算凑够了一千之数后再去找孙承宗换钱。
  然后就被济尔哈朗给盯上了。
  济尔哈朗一开始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等着额哲带着手下把人都捆了之后才突然率军杀出,直奔着额哲就去了。
  额哲觉得自己不是个傻子,跟建奴在马上玩对砍,把自己家的老祖宗给复活过来,让铁木真带着他的手下来还差不多。
  自己就算了,还有自己的手下,实在是砍不过建奴,要不然的话这块地盘也轮不到建奴的手上了。
  高喊一声风紧扯呼之后,额哲就带着自己手下的小弟开始了跑路。
  直接向着自己的老家跑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向着海州卫跑就没有问题了。
  只要跑到了辽阳以前,自己基本上就安全了,虽然离家远了些,可是绕道回去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被自己扔在某个小山谷里的建奴,改天再说吧,还活着就卖活的,死了就卖人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就很骨感。
  海州卫现在的守将正是何可纲,也算是从副职提升成了正职,以奖励这家伙在大凌河城死守的忠诚。
  当然,这家伙本身的能力也是够的,否则谁也不敢把他放在海州卫这么重要的地方。
  毕竟想要奖励一个人,办法实在是太多了,海州卫这种挨着建奴的关口,没点儿本事儿却要把人安放上去,那属于典型的作死。
  然后何可纲表示额哲?你谁啊?本将与你很熟?万一你是来赚开本将城门的怎么办?
  反正一句话,想要跑,往南有的是地方让你跑,进海州卫,不可能。
  额哲很头疼,但是又不得不接着跑。
  然后额哲觉得南四卫之地自己跑去了也没有球用,倒不如调个头,向三海关的方向跑——草原那么大,济尔哈朗能追的上自己?
  额哲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直奔青台峪然后绕过连山关后,额哲又带着自己的手下直奔东胜堡去了。
  从这个方向,可以直接奔往库伦部所在的位置,到了草原上,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让建奴跟在自己的身上吃屁。
  至于前几天到手的那些建奴,去他娘的吧,不要了,再多的银子也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等着额哲甩开了济尔哈朗之后,顺手又从路上抓了些建奴,这回也不想着抓活的多换钱了,直接换成人头好带着,然后就直奔三海关的方向而去。
  一路十多天的路程,路上被额哲祸害的可不止有建奴,连同为蒙古族的一些小部落,只要不是跟着林丹汗混的,也都被这家伙给祸害了。
  等到了山海关,还没有来得及把人头换成银子,额哲就听孙承宗说了一个让自己很头疼的消息。


第442章 给自己找个主人
  额哲得到的消息很简单,就在自己带着自家小弟在辽东收割人头的同时,代善,阿敏,多尔衮,多铎,这四个混账王八蛋带着各自的小弟跑去了察哈尔去找自己老爹的麻烦了。
  自己家什么样儿的实力,额哲心理还是有点儿数的。
  如果说是自己家老祖宗铁木真还活着的时候,建奴?估计能把建奴虐成死狗。
  哪怕是被大明从中原赶回漠北的时候也能把建奴当成玩具来玩。
  现在不行了,家业已经败了,黄金家庭更多的只是存在着象征意义,实际上的蒙古已经再也不是那个纵横于世的蒙古了。
  现在的蒙古能被建奴虐成狗,要不然的话,奥巴台吉那个蒙古人的叛徒为什么会倒向建奴,给黄台吉当狗?
  额哲现在也顾不得再回头去抓什么建奴了,当即就先孙承宗表示自己要回察哈尔去支援自己的父亲。
  而孙承宗身为大明天启皇帝的帝师,在离京之前又跟崇祯皇帝有过深入的交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