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香在剩余的手下围护下,已经开始了逐步后退,见郑芝龙越走越近,便苦笑道:“当初结义一声,现如今连一条生路都不给我?”
  郑芝虎哈哈大笑道:“给不给你生路,你家虎爷说了不算,须得问过大哥才行。不过,念在结义一场的份上,我也不为难你。只要你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等着,待会儿等见到了大哥,我自然会替你求情,如何?”
  刘香脸上神色更苦:“那你就是一定要逼我去死?”
  郑芝虎大步向着刘香的方向走去,笑道:“怎么这么说?毕竟结义一起,大哥又怎么会过分为难你?不过,你要是再不投降,呆会可就别怪我刀下无情了?”
  见郑芝虎越走越近,刘香脸上的苦色隐去,冷笑道:“既然如此,那也休怪我无情!”
  郑芝虎闻言,心中顿时激灵一下,疾步就要往后退去。只是身形还没有动,就觉得自己的后背触碰到了一渔网。
  郑芝虎心中暗自叫苦,心道我命休矣!
  在海上被渔网缠住,基本上也就意味着自己成了待宰的羔羊,至于说是清蒸还是红烧,那就得看刘香的心情了。
  见郑芝虎被渔网缠住之后并不如何挣扎,刘香便笑道:“今天我很可能死在这里,不过有你郑韬远陪着,倒也不算是太亏。”
  郑芝虎不理,连挣扎都懒得挣扎——被渔网缠住,越挣扎捆的就越紧,待会儿更没办法逃脱。
  见郑芝虎不理会自己,也不挣扎,刘香便向自己的手下使了个眼色,然后笑道:“结义一场,先送韬远一程罢!”
  刘香的话音网落,就有人抬起了郑芝虎,紧了紧捆着郑芝虎的渔网之后便直接扔向了海中。
  随着噗通的落水声响起,再加上耳朵鼻子都在向着脑袋里面灌水的感觉,郑芝虎这下子才感觉到自己是真的栽了——娘的,老子横行一世,却栽到了刘香佬这个王八蛋的手里!
  刘香见郑芝虎被扔下了海,正欲命人准备迎接接下来的厮杀时,却又感觉船身一震,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连想都不用想,这种震动只有船被其他的船钩住的时候才会产生。
  不待刘香多想,耳边就传来一阵声音:“去几个人下去捞鱼,剩下的砍死他们这些投靠蛮子的混账东西!”
  声音很好听,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很让人反感,而且这个声音的主人,刘香也算是认识——李吖子那小娘皮!
  疾步退了几步之后,刘香才望向了李吖子,冷笑道:“想不到你独来独往惯了的李吖子也有给朝廷当狗的一天!”
  李吖子神色不变,视手下与刘香手下的厮杀如无物,只是冷冷的道:“你是打算降?还是死?”
  刘香道:“有死的刘香佬,没有投降的刘香佬!”
  李吖子点点头,便欲抽刀上前砍死刘香。
  刘香却喝道:“慢着!”
  李吖子道:“怎么着?还有什么遗言要交待?”
  刘香神色坦然,仿佛眼前不是来杀自己的李吖子,而是一个老朋友叙旧一般,淡笑道:“不劳烦你李吖子动手,刘香佬自己来!”
  说完之后,也不等李吖子再说话,刘香便倒转了手中的横刀,向着脖子抹去。
  随着空气的迅速涌入血管,以及身体没办法再通过正常的呼吸获取到新鲜空气,刘香感觉自己的力量在迅速的流失。
  再也支撑不住的身体向后跌在甲板上,口中则是不断的喷涌出一股股的血水,眼中的光彩也迅速变的无光起来。
  刘香既死,剩下的那些手下也是或死或降。
  对于海上的争斗,死了的很简单,直接往海里扔就是了,会有鲨鱼清理掉一切,至于降了的,则是倒捆了双手之后,等待着大军的处置。
  李吖子正命人打扫甲板的时候,就听着船侧呼啦一声水响,李吖子这才想起来,刚才郑芝虎那个蠢货被刘香佬的手下给扔到了海里。
  李吖子奔到船边之后,就见自己的几个手下还有几个潜夫正托着一个人状的渔网在那里换气。
  等到把被捆在渔网里的郑芝虎给弄到了甲板上割开渔网之后,郑芝虎基本上已经一动不动了。
  溺水急救,无外呼就是挤压出胸腹里的水,然后再按压胸腹以促使呼吸功能的恢复。
  至于说人工呼吸神马的,大明的这些海盗和官军表示没兴趣,自己宁肯死了也不能让个糙汉子对着自己非礼。
  不过万幸的是郑芝虎刚刚落水就有人去救,虽然说废了些时间,却也算是命大,连续咳了半晌之后,郑芝虎才慢慢的缓过神来。
  “李吖子?”
  声若幼虎的郑芝虎这时候显得很是虚弱,再也看不出平日里那般嚣张模样。
  “正是姑奶奶。你刚才被刘香的人给扔海里去了。”
  李吖子很漂亮,声音也很好听,可是说出来的话却是让人听了会感觉那么的不舒服,就像现在的郑芝虎一般。
  老子被人扔海里去了自己还不知道?呛死老子了!
  不过郑芝虎心中再怎么不爽,可是这救命之恩却是实打实的,当下便点点头示意道:“多谢救命之恩,以后旦有所命,无所不从!”
  李吖子的脸蛋很漂亮,同样很漂亮的嘴巴却在不停的喷吐着毒液伤害郑芝虎:“下次小心些吧,再被人扔海里去,可不是每次都这么命大!”


第439章 崇祯六年的异象
  针对于郑芝虎执行郑芝龙的命令结果差点儿被人扔海里的事儿,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研究了一下,最终的处理结果很快就通知到了南海舰队。
  郑芝龙命令下达不清楚,险些害死郑芝虎,杖五十;郑芝虎身为游击将军却操刀子砍人,违背了大明军事管理条令,杖八十。
  至于说怼死刘香的功劳,漂没。把澎湖的蛮子们给怼死的功劳照样写入功劳簿,该赏的一样赏。
  兄弟两个一起被揍的呲牙咧嘴却傻笑不止,然后把倒霉的郑芝凤抓过来一起参谋该怎么写战报与总结——这他娘的以前没有写过这东西,没经验啊。
  再然后就是整个大明的军事系统全都知道了这两个逗逼的光辉事迹,顺便知道了原来身为军事主官,带头操刀子砍人是要挨揍的。
  同时也知道了在海上面对着蛮子和海盗该怎么处理。
  郑芝龙和郑芝虎身上的伤好了些之后,先去祭奠了当初的结义兄弟刘香,然后继续苦逼的向着新明岛上继续运人,运装备,同时把新明岛上的煤和产出来的粮食运回大明。
  再然后就是京城的崇祯皇帝看着自己快空了的内帑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
  快到年底了,国库空了,内帑也快见底了,如果年底前卖福寿膏和盐的钱运不回来,那崇祯皇帝就面临着没办法给朝廷文武大臣和皇帝学院还有厂卫一众龙腿子发年终奖的境地。
  然后崇祯皇帝一拍脑袋,告诉工部的人还有户部的人,继续给朕挖坑,这回不埋人也不打井,这回挖坑堆雪进去蓄水。
  崇祯五年都这个德性,谁知道崇祯六年会是个什么鸟样儿?
  薛凤翔和郭允厚感觉崇祯皇帝可能得了被迫害妄想症——这他娘的从天启年间就没完没了的天灾,现在都崇祯五年的年底了,也该消停了哈?
  崇祯皇帝表示别管丫的消停不消停,反正多做准备就是了——朕在梦里接到了老天爷的警示,说是大明的混账官员还是太多,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太消停就是了。
  至于冬天的时候土层太硬不好挖,崇祯皇帝表示可以让蛮子们去挖个小坑,然后再用炸药去炸,炸出来个大点儿的坑之后再接着挖。
  蛮子嘛,给口吃的喝的就好,不用给钱,死了也不用给什么烧埋钱,省事儿。
  坑开始挖了,然后另一件事儿就摆在了崇祯皇帝的案头——老天爷不给面子,不下雪!
  崇祯五年的黄河已经决了一回堤,就在孟津口,横浸数百里,遭了灾的百姓不少。
  按说这样儿的话,崇祯六年怎么看也不像是缺水的死样儿,可是实际上呢?
  崇祯五年的冬天开始到已近小年的这么长时间里,这雪还真就一场没下。
  心中大怒的崇祯皇帝很是无奈——要说这历代皇帝里面,自己也算是对老百姓不错的了,说一声勤政爱民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但是你老天爷不下雪是几个意思?瞧着朕不顺眼是不是?
  崇祯皇帝在穿越者培训中心学习的是跟周公的女儿多约了几回,上课的时候也没好好学习,不会玩什么人工降雪一类的,但是,这不代表崇祯皇帝就是一无所知的小白。
  不下雪意味着什么?大旱之后可能还会接着大旱,但是更操蛋的是会发生蝗灾。
  新莽始建国三年夏天,飞蝗蔽日,自东方来,至长安,草木食尽。
  唐朝永淳元年,关中大旱,蝗虫成灾,死者无数。
  唐德宗年间,东自海,西尽河陇,蝗虫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后晋天福七年四月,关中诸州皆蝗,人死者十有七八。
  伪元至正十九年,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人马不能行。
  然后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后翻书翻的比较勤奋,发现了一个让自己很蛋疼的事儿——秦汉蝗灾平均八年一次,两宋为四年,伪元为两年。
  按照这个规律来计算的话,大明是不是该一年一次了?
  不过很快,崇祯皇帝又暗自松了口气。
  毕竟从自己穿越过来当上这个皇帝到崇祯五年的年尾,这眼看着都快要足足六年的时间了,蝗虫闹事儿不是没有过,可是好歹没闹腾的太大。
  不止是崇祯皇帝为了蝗灾的事儿上火,温体仁和郭允厚同样也上火。
  其他的几部尚书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温体仁身为内阁首辅,郭允厚身为户部尚书,这事儿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搁在老刘家那时候,相当于丞相的温体仁应该自杀谢罪,郭允厚也是一样。
  当然,自从宋真宗那个逗逼面对蝗虫选择了不闻不问的冷处理方式之后,蝗灾就已经成了真·蝗神之怒,丞相首辅和户部尚书是不需要为此而背锅甚至于自杀谢罪的。
  可是皇帝就得为自己失德以致于上天震怒降下蝗灾而下个罪己诏甚么的,表示自己知道错了,肯定会改,请老天爷息怒。
  但是问题在于,那是别人家的皇帝,不是崇祯皇帝这位爷。
  这位爷最擅长的是什么套路?
  老天爷发怒了?那肯定不是因为朕的原因啊。
  你们想,朕是天子,老天爷的儿子,这个没毛病吧?
  朕也不是什么昏君暴君,说一声爱民如子也没毛病吧?
  既然如此,老天爷会因为朕而降下蝗灾?
  可是老天爷还是降下了蝗灾,那是因为什么呢?
  肯定是因为大臣之中有混账啊,他们在挖大明的墙角,在虐待老百姓,在给朕挖坑想要埋了朕。
  所以,老天爷才降下了各种各样的灾祸来提醒朕和百姓,一定要注意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要擦亮眼睛,揪出那一小撮想要给大明敲丧钟的不法之辈。
  嗯,您老人家说的真有道理,俺们都无言以对了。
  温体仁和郭允厚头疼的原因也在这里。
  虽然说崇祯皇帝再怎么发火,再怎么抓那些意图对抗天威的官员们来杀着玩也轮不到他们两人头上,可是最后跟着吃瓜落却是肯定的。
  甚至于温体仁和郭允厚都想过致仕回家算了,然后再花点儿银子运作一番,去新明岛上买块地玩,挺好。
  可是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就得了,真要是谁敢在这个时候这么干,锦衣卫的诏狱会表示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然后在面对着温体仁和郭允厚提出的要预防蝗灾的意见,崇祯皇帝表示很好,就应该这样儿做。
  然后让温体仁和郭允厚想办法。
  温体仁和郭允厚表示应该的,应该的,然后照样没什么好办法。
  看着温体仁和郭允厚两个战五渣,崇祯皇帝表示自己有办法:“命天下各地官府明示百姓,发现蝗虫就捉了来,煮熟后晒干,十文钱一斤,有多少收多少,内帑出银子。”
  蝗虫啊,高蛋白,有营养,一串蝗虫只有四个,卖五块钱,合着一块多钱一个。
  真他娘的黑了心了!
  但是没办法,一旦跟味道不错还有营养价值高这两个关键点挂上沟,这玩意都已经被吃到需要人工养殖的地步了!
  至于说老百姓们捉的太多,崇祯皇帝表示没关系。
  著名历史参考资料《唐砖》里边说了,楚国公云烨把晒干的蝗虫碾成了粉,然后卖给大唐的军队吃,然后大唐的军队还表示这玩意真香。
  自己用得着跟李二那个蠢货一样去生吃蝗虫?还说什么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嗯,还有鸡鸭什么的,这玩意只能劝着民间去养,没办法强制,很蛋疼。
  不过没关系,官府嘛,劝课农桑本来就是他们该干的活,把农桑换成鸡鸭也没毛病。
  然后大明的官员们就接到了让人蛋疼不已的通知——由内阁和司礼监一起发下来的公文,要求各地官员现在就要投入到劝课鸡鸭的行动中去。
  至于原因,就显得很搞笑——粮食不够,鸡鸭来凑,这些小东西都赶到野外去吃小虫子神马的,不用浪费粮食。
  温体仁觉得连这么不靠谱的事儿都干出来了,就不在乎干点儿更没谱的事儿了。
  于是温体仁转手就把顺天府和应天府都给卖了——祈雪。
  崇祯皇帝觉得没毛病,反正都是这些个混账东西引的老天爷生气才搞出来的小冰河气候,那么要祈求老天爷的原谅自然也应该由他们去干。
  所以在崇祯五年的十二月份,顺天府和应天府又多了本职工作外的另外一份工作——祈雪。
  然后道士们就成了香饽饽——毕竟这事儿得找天上的神仙商量,得让道士们做场法事,把大家的意思转达给天下的神仙才行。
  至于秃驴就算了,他们的老大在西边呢,离着中原太远了,指望不上。
  然后崇祯皇帝发现祈雪真他娘的起作用了。
  就在顺天府和应天府祈雪的事儿过去没几天,已经到了崇祯六年的正月,刚刚过完了一个没有雪的年,接着这雪就下来了。
  只是这雪下的有点儿大,比崇祯五年的时候那场雪还要大——深二丈余。
  崇祯五年的那场大雪才多深?四五尺而已。
  崇祯六年的这场大雪直接把数值打着滚的翻倍,直接干到了六七米的厚度。
  换个说法吧,崇祯皇帝他家是没问题,毕竟够高,而且扫雪的小太监什么的也不敢让雪堆那么厚。
  但是除了崇祯皇帝家里,京城都快被大雪给埋上了。
  幸好温体仁和郭允厚在发现了雪深四五尺还没有停的时候就已经寻了张惟贤,一起向崇祯皇帝请命,由京营和新军的士卒先行清理一遍积雪,否则怕会闹出大乱子来。
  崇祯皇帝当即就拍板表示可以,让士卒们去替百姓干活是应该的——从百姓中而来的士卒们,最后还是要服务于百姓嘛。
  当然,这个雪不能弄到城外就算完事儿了,京城不是有坑好的蓄水的坑么?
  把雪都给朕弄进去,然后压实喽,越结实越好,最好是化成水然后再冻成冰,这样儿就再好不过了。
  万一崇祯六年的时候大旱了,这些蓄起来的水好歹也能起点儿作用吧?
  反正用来烧锅化雪用的煤炭是从新明岛上运过来的,这玩意不心疼,随便烧。
  所以在崇祯六年的正月刚刚开始没几天,就再次上演了崇祯五年的扫雪行动,也让大明朝的百姓们觉得这皇帝真好。
  然后感动了的大明百姓们就想着怎么着才能把自己家的娃子给送进京营或者新军里边从军呢?
  毕竟跟着这么一位爱民如子的皇帝陛下混,肯定错不了。
  收到锦衣卫汇报上来的消息,崇祯皇帝表示很好,百姓们有这种反应,朕很开心,你们越这样儿,朕就越愿意对你们更好一些。
  然后就在京营和新军的士卒们玩命清理积雪的时候,太阳长出来了两个耳朵。
  钦天监的监正快要哭了。
  当今陛下登基那天,登基大典还没有结束,他老人家就因为思念先帝而昏了过去,所以对于后面发生的事儿并不清楚。
  可是钦天监确实是知道这事儿的——皇帝刚刚被送回宫休息,乌云就在瞬息之间覆盖了晴空,紧接而来的就是乌云中的金鼓隆隆之声。
  天鼓鸣,主兵戈,这他娘的就是天下大乱的征诏好吗?
  问题是,谁敢去跟崇祯皇帝他老人家说老大,大明要亡了!?
  不过好在,皇帝昏谜了嘛,等他醒了这事儿都过去了,大明不提也就是了。
  可是现在太阳生出来两个耳朵是什么意思?
  钦天监正觉得自己这位置要糟,万一陛下问起来该怎么解释?
  难道自己直接说,日食,阴侵阳也,乃上天不满于陛下之治,故而示警?
  钦天监正觉得自己这样儿解释完的惟一后果就是会丢官罢职,然后在某一天莫名其妙的消失——厂卫那些鹰犬不会允许有人这么说他们心中伟大的皇帝陛下的。
  不过万幸的是,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登基之时的金戈铁马,也更没把日食当回事儿——日食这玩意后世不是经常有的?一年好几回都正常的事儿还要大惊小怪?


第440章 大明临时军团
  蛮子中的代表性人物建奴奴酋黄台吉最近终于让自己松了口气。
  辽东的破天气嘛,一直那德性,一到冬天就能冻死狗,不太能适应辽东环境的那些大明杀才终于消停了。
  这意味着大金国终于能喘口气了,不至于被折磨的欲生欲死。
  整个天聪六年,大金国连自己的满族族人带着汉人泥堪,一共损失了差不多接近两万之数——不算上战死的士卒。
  再这么干下去,大金国还能剩下多少人?没有了人,自己还玩个屁?
  沈阳城中的杨七七等人同样十分开心——随着建奴将势力向各地的城池里面收缩,人口就变得集中了起来。
  人口一集中,这福寿膏的销量就又一次迎来了小高峰。
  一切都很美好。
  崇祯皇帝不这么觉得。
  虽然说杨七七他们卖福寿膏的钱通过各种途径到了自己的内帑,连卖盐的钱也是,可是崇祯皇帝仍然觉得不够用的。
  原因很简单,崇祯六年的商税还没收上来春税,这就意味着国库的银子得先从内帑借。
  崇祯皇帝很想说一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可是没鸟用,整个大明都是自己家的地,这天下间就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地主了,有没有余粮的,这大明的百姓自己也得管着。
  然后内帑的借就借给了国库三千万两,再支给皇家学院那边一千万两之后,崇祯皇帝发现自己手里居然就只剩下了一千万两多那么一点儿的银子。
  幸好自己不要脸,在朱聿键他们卖袋鼠肉的买卖里横插了一杠子,这钱又在慢慢的多了起来。
  然后崇祯皇帝在随后的崇祯六年二月里发现自己先往山海关修铁路的决定是辣么的明智,辣么的有先见之明。
  大明的崇祯六年正月是一个很让人蛋疼的月份,先是济南舜庙大火,然后镇江地龙翻身,地裂数丈。
  济南嘛,舜他老人家躬耕之地,有庙祭祀是很正常的事儿。
  可是不知道是哪儿惹得他老人家不高兴了,一把火把自己的庙给烧了。
  可能是舜跟祝融两个人有什么龌龊,所以祝融不高兴,一把火就把舜的庙给烧了?
  然后就在大明各处都干旱缺水的时候,山海关永平,这个原本的历史上被阿敏给屠城现在却屁事儿没有的地方,来了一场大雨。
  如果说单纯的只是下雨,那也就算了,可是坏就坏在这雨下的有点儿太大了,按照永平方面报上来的消息,那就是“水坏城郭、田舍、人畜亡算。”
  不过好在永平毕竟是依着山海关的,而山海关最不缺的就是人和各种各样儿的物资。
  没说的,救灾就是了。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真他娘的倒霉,同时也越发的佩服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倒霉蛋了。
  自从自己登基到了现在,没有哪一个没灾没祸的,而且哪一年的也都不小。
  现在这才崇祯六年,自己都已经想要发疯砍人了,真不知道历史上原本的那个崇祯皇帝是怎么硬挺了十七年的。
  尤其是在各种资源尽握于东林党之手,自己手里的最大底牌厂卫还被自己给亲手废了的情况下,原本的崇祯皇帝还能硬撑过十七年。
  不容易啊。
  当然,感慨归感慨,想归想,这事儿还是得办,该救的灾得救,该砍的人还得砍。
  山海关现在的老大,相当于大明帝国集团山海关办事处主管的孙承宗也很头疼。
  眼看着崇祯六年的二月了,没多长时间就到了草长莺飞的好时光了。
  然后大明的百姓们,又有很大一部分自带着战马干粮还有去年就买下的刀剑,跑来了山海关这边。
  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只要一开春,建奴那边开始耕种,大家伙儿发财收人头的机会就来了。
  一个人头,官方价格五两银子,看着不多,可是已经足够一个普通的家庭能撑一年的小日子。
  更不要说建奴的人头还远不止五两银子那么简单——还有的是为了军功等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