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朱纯臣就盼着崇祯皇帝少拍一拍脑袋,千万别再跟北山那边的毛奴怼起来了。
那破地方实在是没什么意思,等到以后没事儿干了可以去怼一下,现在还是先不要怼了行不行?
幸好,崇祯皇帝虽然头铁又喜欢拍脑门子做决定,但是还歹不算太蠢,更没有蠢到现在就跟全世界宣战的地步——慈禧那个老娘们儿倒是敢这么干,后果可就很呵呵了。
实际上,大明现在跟全世界开战的话,不是不可以,而且赢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崇祯皇帝有时候都想是不是把全世界都给平推了算了。
但是实际上,站在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不是硬怼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首先就是人口,打仗是会死人的——战场是个很公平的地方,不公平的只有各自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死亡本身。
其次就是经济。
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战争上面,会对经济造成一种畸形的刺激,在战后再想要调转回来可就困难了。
比较操蛋的是,现在的整体环境,使得大明没办法像后世的鹰酱一样找到合适的背锅侠,也没有谁能背得起来,只能大明自己去背。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这几年在国内越发显得温和的原因——当然,温和也只是个假像而已,贪腐害民的官员几乎天天都在抓,也每天都在杀,只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像刚登基时那么激烈了。
原因就在于,刚刚登基时的崇祯皇帝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顾一切的硬刚,改变局面,要么等着十七年后往煤山一行。
现在没了建奴,没有了内乱,大明只需要一步步的稳住,把地球变成猪圈都是早晚的事儿,也就不必急于一时了。
所以,崇祯皇帝没有选择立即去怼毛子,反而又将目光转回到了安南和缅甸等地区:“安南布政使司现在如何了?”
早就习惯了崇祯皇帝那无比跳跃性的思维,温体仁在崇祯皇帝发问的时候就躬身道:“安南现在总体来说还比较平稳,尤其是上次的国子监名额事件之后,所有的安南人都比较老实。只是随着户部派员前往安南那边测量土地重造黄册,安南民间似乎又有不稳的迹象。”
呵呵冷笑一声后,崇祯皇帝便将目光转向了许显纯:“命人去将最近所有的锦衣卫和东厂关于安南的奏报取来。”
许显纯躬身应了,吩咐人去锦衣卫调取档案之后,自己又去寻了曹化淳,让曹化淳带着东厂的情报一起面对。
曹化淳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怀抱一摞文件,一边向着崇祯皇帝所在的宫殿去,曹化淳一边笑眯眯的道:“许指挥使可还记得当年查抄福王府时,曾经说过一句话?”
许显纯笑道:“自然记得。许某当初说那安南、缅甸等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却不属于我大明,可还有天理?那都应该是我大明的才对!多亏圣天子在位,如今那安南与缅甸尽属我大明,便是三五百年之内,我大明都不会再有缺粮之忧了。”
曹化淳摇了摇头道:“何止是三五百年?依咱家看来,便是千年之内,只怕我大明都不会缺粮了。许指挥使莫要忘了,皇家学院之中那位陈先生折腾出来了多少粮种?那些原本就高产的粮食种到安南和缅甸,不晓得会是个什么样子?”
许显纯点了点头,只是神色有些不太好看:“曹督主说的是,只不过,那些安南人,未必有些不识好歹了一些!”
曹化淳却似一丁点儿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们愿意找死,自然有人愿意成全他们,等到陛下龙颜大怒的时候,他们自然晓得什么叫做天恩如雨,天威如狱。”
曹化淳与许显纯一边聊着一边走,就好像两个相交多年的好友一样,哪里能看得出来锦衣卫跟东厂互相看不顺眼的模样……
等二人进到殿中的时候,崇祯皇帝正用手指比划着堪舆图问道:“云贵,两广,四川,这些地方能调动的兵力大概有多少?”
朱纯臣道:“云贵可调兵八万,两广可调兵十五万,四川最少也是十万之数,总计三十三万大军可在旬日之内完成集结,通过铁路直下安南。”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示意许显纯和曹化淳先等一等,又接着道:“弹药补给和粮草呢?”
朱纯臣斟酌了一番后才开口道:“粮草的话,云贵那边的常平仓足以支应,通过铁路运输更是便捷。至于药弹,因为南京那边并没有火器局,一应的火器弹药补给都需要从京城调拨,估计需要半个月左右,至多不会超过一个月。”
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随驾而来的洪承畴:“铁路方面呢?”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广西和云南共有两条线路通往安南,臣会提前准备好足够的火车组列。”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说话,命许显纯和曹化淳将情报放下之后才开口问道:“最近还有没有什么消息了?”
许显纯道:“锦衣卫目前还没有最新的消息传过来,如果先传信给安南再从安南回信,最快也要半月之久。”
曹化淳的东厂同样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东厂在安南的势力还不如锦衣卫呢。
见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崇祯皇帝便吩咐道:“锦衣卫和东厂回头让安南那边多注意一些,如果有最新的消息,直接加急送回来。”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回了朱纯臣身上:“五军都督府先做好准备,要做到安南一旦生变,大军可以立即平叛的准备。”
待朱纯臣躬身应了,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向了张之极:“张爱卿代朕前往孝陵祭祖,然后视察南京军务,与魏国公一起做好准备。对了,这次去孝陵,顺便将多尔衮那几个狗建奴的人头给太祖高皇帝带过去,让他老人家也高兴一番。”
张之极躬身道:“是,太祖高皇帝得知陛下平定辽东与奴尔干都司,定然是极高兴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朕也是这般认为,这几颗人头就在孝陵吧。对了,记得将黄台吉那几个狗奴才的人头送往德陵给皇兄,告诉他,朕已经将辽东平了。”
张之极再一次躬身应了——您是皇帝,您怎么说就怎么办,古往今来拿人头当供品的估计就您一位了!
等到朱纯臣和温体仁等一众马仔们退下之后,崇祯皇帝才望着留下来的许显纯道:“说罢,安南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刚才许显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虽然一闪而逝,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发现了,干脆让许显纯和曹化淳一起留了下来。
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锦衣卫在安南倒还算有些人手,只要稍加引导,安南便可立即生变。”
曹化淳也躬身道:“皇爷,奴婢以为安南人妆若禽兽,行事乖张,若是朝廷对他们好了,难免会生出些不该有的心思,倒不如?”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安南人人面兽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怕朕在安南时,这些人心里就已经盼着重演宣德旧事了,只是碍于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才引而不发。如今朕已回了大明,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也已经调离,安南人失了威胁,心中那些不该有的心思必然开始冒头,这不是区区几十个国子监名额能止住的。至于现在,且先不管他们,让户部去丈量土地,重造黄册,便是表明我大明将之收入掌中的决心。只要这些人按捺不住,必然会再裹胁安南百姓反叛,到时候一切的问题便都解决了。”
第719章 反官府不反皇帝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不是头铁,而是有自知之明。
自己在安南的时候,安南人虽然老实的跟小猫咪一样乖巧,但是崇祯皇帝并不认为安南人真的就心向大明,也不认为安南人真的是怕了自己这个皇帝。
自己凶名再甚,也不过是在文人和利益阶级里面,而自己爱民如子的名头传的再广,也不过是在大明百姓之中。
想必没有哪个外族脑子抽疯,以为自己会爱他们如子,自己更不会抽那种妖疯,不爱大明子民而爱外族。
之前安南人乖巧老实没造反的原因,不过是慑于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在海上的赫赫凶名而已——传言之中,这两支舰队喜欢炮击港口再抓人阉割……
这才是安南人真正老实的原因。
现在自己离开了安南,大军也调离了很多,留下来几个守卫着军事要地的卫所跟整个安南比起来,似乎有些不够看的?
再加上户部派员去安南丈量土地重造黄册,等于是动了安南原有利益阶级的蛋糕,他们想要搞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说底层的安南百姓,比二傻子也没强到哪儿去,士绅老爷们怎么说就怎么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不知道也不会相信,大明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既然未来的日子会更坏,倒不如先拼命一搏,保住现在的苦日子,起码不会更苦一些。
升龙府因为名字犯了忌讳,现在已经被改成了镇南府,驻扎了一个整编卫的兵力,户部派过来的丈量土地的官员们在来安南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指示——无论事情的进度如何,最要紧的是保住狗命,所以这些大小官员们也住在镇南卫里面,而没有住在城里。
望着外面影影绰绰的安南百姓,镇南卫指挥使康安国嘿嘿冷笑一声道:“这些人啊,总是不知道死活!”
户部郎中陈励学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哀叹道:“原本想着早些把地量完了好回京,想不到啊,居然遇上这么一档子事儿!”
康安国道:“且看看这些安南人能搞出什么鬼来。您今天还带人出去么?”
陈励学道:“当然出去,只要这些安南人一天没举旗造反,这土地的丈量就一天不能停下。至于他们举旗造反以后的事情,那就要看你们的了,与我等就没什么关系了。”
康安国斜了一眼陈励学:“你想掺和也没你的份儿!那可是军功,你想什么呢?”
陈励学哼了一声,却又将话题转到了镇南城里面:“你说,咱们这位卢总督到底是怎么想的?”
康安国道:“这个谁知道呢?据说,咱们这位卢总督是在天启七年就杀过建奴的猛人,区区安南国的猴子,在他老人家眼里估计也就是插标卖首之辈。”
陈励学顿时对那位城中的卢总督升起了无限的敬意。
几乎每个大明人都知道,大明在崇祯三年以前和崇祯三年以后,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至于崇祯元年以前,那几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据说,天启七年的时候,大明跟建奴比起来还处于弱势,军队被建奴的八旗兵压着打,只能靠人数来勉强维护住守势,直到崇祯三年以后,大明才是那个按着整个世界按摩的强大帝国。
能在天启七年就杀过建奴的,无一不是猛人中的猛人!
卢象升倒是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劳。毕竟天启七年那一波是自己捡了便宜,借着东厂提供的泄药才算是阴了建奴一波,换谁来都一样。
现在真正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安南猴子,一个个就差直接把准备造反这四个大字刻在脑门上了,但是一个个的又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这种引而不发的压抑才是最让人难受的,尤其是对于卢象升这种像武将多过于像文臣的好战分子来说。
如果不是自己一手调教的天雄军被调往了陕西,如果不是高千户跟吴公公那两个臭不要脸的也被调到了别的地方,卢象升觉得自己有一万种方法让这些安南人造反,然后再被天雄军镇压。
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什么鸟用了,大明现在整体的趋势就是兵将分离,兵是兵,将是将,任何一个将领调防云接手其他任何一支军队都一个鸟样,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天雄军也逃不开这个命运。
不过也无所谓,就算是没有了天雄军,光凭镇南城内的这一个千户所还有镇南府外的镇南卫,再加上周边的几个卫,卢象升有足够的把握镇住整个安南。
镇南府知府张书勤几次端起茶杯又放下,最后干脆放下茶杯不喝了:“总督大人,这安南现在暗流涌动,光是镇南府这几天抓起来的人数都有好几十了,您看?”
卢象升端起桌子上的茶水抿了一口:“慌什么?这安南不是还没反么?区区几十人而已,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流放的直接塞到铁道部那边,有什么好在意的?”
张书勤道:“可是再这么抓下去,人心浮动,就算是安南人不想反,也会被逼反?”
卢象升淡淡的道:“那就让他们反好了。现在安南是大明的,不再是黎氏的安南,一切就得按大明的规矩来办,再想跟以前一样,不可能。”
张书勤急道:“可是?”
卢象升放下了茶杯,脸色有些不好看:“可是什么?你是大明的知府,不是安南人的知府!你要记住,你这一身的荣华富贵是从何而来,更该记住圣人教诲,该当如何忠君、报国、爱民!你对安南人再好,他们也未必领你的情,你对大明百姓再坏,他们也不会记你的仇!”
张书勤脸色顿时大变:“总督大人何出此言?下官虽然不才,可是也未曾收受安南人一文钱的贿赂,心中想的也是如何忠君报国!下官担心的是这安南刚刚平定,若是再演宣德旧事,陛下震怒之下,只怕这安南会血流成河!”
卢象升不以为意的道:“那又如何?你当咱们这位陛下现在就不震怒了?只怕大军都已经准备妥当,就等安南人举旗造反了。不要慌,本官还在这镇南府,就算是有事,本官也会与你在一起,不会扔下你不管,你担心个什么劲?”
张书勤冷哼一声,干脆站了起来,躬身道:“下官告辞!”
气冲冲的张书勤干脆出了总督府,回知府衙门去了,省得看着卢象升碍眼——这位卢总督越来越不像是文官了,倒像是个莽夫!
知府衙门里面,提学官方继圣已经早早的在等着张书勤了,眼见张书勤脸色难看,方继圣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
张书勤哼了一声道:“总督大人的态度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化,你的事情就别想了。”
方继圣皱眉道:“眼下安南人心不稳,若是那些学子也被逼的反了,莫非真要将安南杀个血流成河?须知兵者不详,圣人不得已……”
啪的一声,张书勤狠狠的一拍桌子,怒道:“圣人!圣人有没有告诉你,陛下不在安南,这总督大人便是安南的天!?圣人有没有告诉你,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本官告诉你,安南反不反的,跟你我没什么关系,便是将安南上上下下都杀光了再移民过来,你这提学官还是提学官,本官这个知府还是知府?你要记住,你的官位和俸禄是天子和大明给的,不是安南人给的!”
气哼哼的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张书勤又淡淡的道:“方大人慢走,不送!”
方继圣一看张书勤这般模样,就知道张书勤必然是在总督府受了气的,估计是原模原样的将气撒到了自己的头上,当下也不再多言,只是躬身道:“下官告退。”
等方继圣离开了之后,张书勤才冷哼了一声,喊了一声道:“来人!”
看总督大人的意思是要来硬的了,自己这个知府再大也大不过总督大人去,该配合总督大人的还是得配合总督大人:“告诉下面的人,该清查丈量的土地一定要清查丈量,谁也别想着在这上面偷奸耍滑,否则,小心他们的皮!”
……
阮子安在屋子里面来来回·回的踱了好几个圈子,最终还是没能忍住:“诸位,咱们要干的是什么事儿,大家伙儿的心里也都清楚,一理事发,很可能……”
胡书杰道:“现在不就是到了最后的时刻了?到底要不要干,今天无论如何都得商量出个章程出来,可不能再跟以往一样了。根据下面商队提供上来的消息看,大明的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现在都在莫卧儿和奥斯曼那边,一时半会儿的根本就顾不上咱们这里。至于北海舰队,还在大明的奴尔干都司那边,等他们赶到,安南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院子安道:“那三支舰队且不去管他们,通过他们运送士卒和补给,再怎么快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足为虑。倒是那个升龙卫的家伙们,他们才是眼下最大的隐患,只有一鼓作气的拿下他们,事情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尘埃落定,造成既定的事情,逼迫明国皇帝承认我们安南的藩属地位。”
胡书杰摸着胡子,沉吟道:“若说是城外的那个升龙卫,他们的兵力现在只有四千六百人左右,还有一千余人在升龙城里,想要一网打尽,明显是不太可能的事儿。另外,明国的狗皇帝在我安南布置了足有四个卫所,也就是说,我等想要起事,最先要面对的便是这四个卫所的攻击。其次,大明的铁路那种东西,想必你们也是见识过的,一旦大明通过铁路向我安南增兵,后勤和兵力方面,都将无法对他们构成威胁。所以,我的意见就是,一旦我等起兵,第一时间就是围了那些卫所,然后将这些铁路全部拆毁!”
阮子安点了点头道:“拆起来容易建起来难,只要大明无法在第一时间向安南增兵,我们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到时候既定事实之下,就算是大明再不愿意,只怕也得捏着鼻子认下来。”
见话题越聊越偏,坐在屋子正中的黎旭咳了咳嗓子道:“正所谓师出有名,我等起兵乃是反抗狗管的压迫,非我等反大明皇帝,这一点要分清楚,否则的话……”
刚才还慷慨激昂的阮子安和胡书杰不禁缩了缩脖子。
虽然这个号称是黎朝王族的黎旭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来路,但是他提醒的这一句无疑是救了大家一命。
反皇帝跟反抗官府这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哪怕是拿到崇祯皇帝面前去,到时候也有得解释,甚至于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在面对这个理由时,都要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最起码,在面对着没有反对皇帝的安南人暴动时,舰队有胆子直接将那又黑又粗又长的炮筒子对准安南的港口和城市?
讪讪的一声,阮子文才道:“不错,我等并非是反对大明圣天子,实在是狗管昏庸,曲解圣意,逼迫安南百姓活不下去,我等才不得不反!”
重重的点了点头以表示自己的认可,胡书杰也道:“阮大人所言极是,我等乃是大大的忠臣,万分拥护圣天子,只是官府太于过逼迫百姓,以至于百姓无立锥之地,我等不得不举义旗而反官府,请圣天子为我等做主!”
在场的人虽然照比大明官场上的老油条差了许多,但是却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二傻子,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刚才还在慷慨激昂的打算举旗造反,这会儿就变成了反官府而不反皇帝。
普通的百姓怎么样,这些人不知道,但是崇祯皇帝是个什么性子,安南的高层几乎都知道——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诛人九族,造反就是诛九族的买卖!
但是反官府就不一样了,不管事情最后能不能成功,最起码不会引来明国那个狗皇帝最直接的怒火,就算是最后不能再次恢复藩属国的地位,也不会搞到最后全家九族上下死绝那么惨。
第720章 假道灭虢
沐天波望着面前的沐忠显和沐忠亮两兄弟,摸着下巴上为数不多的胡须,对焦氏道:“老大且不说了,忠亮也到了该开蒙的年纪,为夫带兵出征,家里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了。”
焦氏躬身拜道:“夫君安心便是,妾身在家中一定好好孝敬婆婆,照顾好两个孩子,让夫君可以安心征战。”
沐天波这才点了点头道:“不说了,区区一个安南而已,我大明也当真是给他脸了,居然让本公与英公国和魏国公共同带兵南下。”
焦氏点了点头道:“我沐氏与大明皇室向来是休戚与共,一家的荣华富贵皆是蒙皇室厚恩。如今夫君为国效力,带兵出征安南,陛下和朝廷理应不会亏待了夫君。只是妾身一个妇道人家对于战阵之事所知不多,更不懂什么朝廷大事,也不盼着什么人前显贵,只盼着夫君能够平安归来便可。”
沐天波嘿了一声道:“你懂什么?朝廷如何不重要,陛下怎么想才是头等的大事,再者说了,到了我沐家这个份上,实际上已经升无可升,赏无可赏了,除非是谋求一块海外的封地,否则便再难前进半步。只是话又说了回来,我沐家为什么要向前进?海外封地不封地的,与我沐家又有什么关系?我沐氏只要记得效忠于陛下,效忠于大明,便是万世不移之基!还有,你也不用替我担心,区区一个安南而已,本公也没什么机会亲上战阵,充其量不过是在阵后观战罢了,连流矢都未必能到为夫的身边。”
噌的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沐天波又接着道:“好了,不说了,你且记得照顾好家中便是。”
黔国公府外,一众士卒已经阵列整齐,见沐天波带着亲兵从正门出来,便一齐行礼道:“见过公爷!”
沐天波翻身上了战马,朗声道:“这回不肖本公爷跟你们多说,估计你们也知道了一些风声,没说的,本公爷带着你们去捞军功!”
“杀!杀!杀!”
齐齐的喊杀声响起,哪怕是夏日,都凭空添了几分肃杀之气,让远处探头探脑看着大军出征的百姓们不禁齐齐缩了缩脖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