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伙蛮子的速度倒是不慢!
  卢象升呵呵冷笑一声,扫视了众文官一眼,然后才吩咐道:“各自回去准备,张知府和镇南卫众将随本督往城头上一观!”


第722章 有如关云之长
  镇南卫占地极广,修建的模式跟大明本土的卫所驻地也是大有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跟其他海外诸卫一样,在卫所的外围筑有一道围墙,上面一应的防御措施俱全,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小型的城池。
  登上城墙之后,卢象升扫了一眼面对的叛军阵型,便又将目光转向了张书勤:“张知府如何看?”
  张书勤顿时蛋疼万分。
  怎么看?用眼看呗!明明咱们才是一伙儿的,怎么问的跟本府成了叛军一伙儿似的?
  知道是之前想要实施怀柔政策惹得自己顶头上司不满了,张书勤连忙补救道:“下官并不太懂军伍之事,然则城位叛军阵型杂乱无章,旗帜混乱无比,像暴民更多过叛军。”
  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生涯,为了挽救自己在顶头上司那里的印象,张书勤干脆将城外的乱民指成了暴民,顺便扣上了叛军的帽子。
  乱民跟暴民不同,暴民与叛军更是不同,一层层的算下来,几乎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卢象升点了点头之后,才吩咐道:“倘若叛军发动进攻,便直接炮击叛军后营,镇南卫万万不容有失!”
  镇南卫指挥使康安国道:“卢总督放心,卑职在此,定然不会放一个叛军进城!”
  卢象升这才嗯了一声,又端起望远镜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卫所之外的叛军领头之人,便是之前的叛军头目阮庆平,因为第一个冲进了社学,也是第一个冲进县衙,第一个冲进府衙和总督衙门,阮庆平已经积功升到了奋威将军的高位,手下也统领着一万大军。
  连续几次的积功升职,让原本还有些提心吊胆的阮庆平彻底放下了以来——明国?不过如此!
  那些文官连守城的勇气都没有,一旦出了事情就只知道跑到卫所里面藏起来,一个个都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至于明军的卫所士卒,那就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升龙城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都不知道出来平乱,只是龟缩在卫所里面,也没比那些文官强到哪儿去!
  这么看来,自己攻打升龙卫的任务很容易便能完成,自己家的黎王也很快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安南国主,让这些明国人滚蛋!
  骑在一匹被搜刮来的驽马上向前行了几步,约摸着在弓箭射程之外,阮庆平便停下了下来,高声道:“升龙卫里面的人听着!狗官无道,致使我安南百姓活不下去,尔等何必助纣为虐?不如交出那些害民的狗官,等候我安南国主与大明天子的发落!”
  对于明国人改称的镇南府,黎旭等人一概不认,再次改成了升龙府,阮庆平更是将镇南卫称呼为升龙卫,连崇祯皇帝都放在了安南国主之后。
  问题在于,安南现在的官方身份是交趾布政使司,而不是藩属国,什么国主一类的就更是扯蛋了。
  本就有意立威的卢象升在听完了阮庆平的喊话之后,也不跟阮庆平废话,将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扔给亲兵,再从另一个亲兵的手里接过三石弓,搭箭之后便向着阮庆平射去。
  阮庆平估计的弓箭射程,是按照书中记载的明军两石强弓射程来计算的,但是卢象升用的却是三石强弓,射程与力道较之两石强弓又超出了许多。
  箭去如流星在这一刻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切实发生的事情——卢象升手中的弓弦还在震动,羽箭就已经插到了阮庆平的肩窝上。
  不止如此,由于是三石强弓射出来的羽箭,余势直接将阮庆平从马上带了下来,阮庆平一直骑着的驽马受惊之下人立而起,险些踏在阮庆平的头上。
  看着城墙下的略显混乱的叛军,卢象升抚须哈哈大笑道:“若是有胆子,便来攻城,若是没有那份胆识,便滚!”
  卢象升原本便生得雄壮,将弓箭扔回亲兵手中,接回了青龙偃月刀,铁塔一般的身躯穿着一身盔甲,站在城头上有如威风凛凛的神将一般。
  城下的叛军望着卢象升,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三个字——关云长!
  安南也有人看过《三国演义》,很多人就算是没看过,大概也是听过里面的故事的,对于千里走单骑的关二爷,自然是印象极深。
  眼前之人一手箭术超群倒也罢了,偏偏打扮和气度又像样了温酒斩华雄的关二爷,安南人的胆子顿时便破了,一窝蜂的向后退去,更别说攻城什么的了。
  康安国笑道:“总督大人此时有如关羽再世,那些土鸡瓦狗一般的叛军,又哪里有胆子攻城?”
  康安国的话音落下,城头上的其他人顿时哄然大笑起来。
  原本还想着那些安南的叛军会攻城,然后还要打上一仗才行,谁知道卢总督一箭射过去,安南人就这么退兵了。
  退兵了……
  肩膀上被插了一支羽箭,阮庆平再不复刚才的嚣张,被几个亲兵抬着便匆匆忙忙的跑路了。
  用手试着拽了拽肩膀上的羽箭,却发现卢象升此人当真是阴险至极,箭头两端都是长着倒刺,不拽还好,一拽之下,直接扯着肉钻心的疼。
  但是不处置又不行……箭头已经将另一侧的肉都穿透了一点儿,开了血槽的箭头自带放血效果,再不拔了箭头止血,只怕光是流血都能流死了。
  涂了大堆的金创药又强行用布捂住了伤口,算是勉强止住了血,强撑着回到升龙之后,阮庆平便吩咐亲兵去寻找大夫。
  阮庆平的亲兵也算是给力,连着在城中找来十几个大夫,最后都惊动了阮子文帮忙找了几个大夫过来。
  但是对面着阮庆平的箭伤,所有人都感觉棘手——想要拽出来,势必会拽出血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势,然而放任不管的话,就等于看着阮庆平去死。
  这下子,不光是阮庆平,包括阮子文在内的许多人,都开始怀念起城中的那个刚刚来到安南不久的汉人大夫了。
  只是随着城中汉人的撤出,这个汉人大夫也一起撤进了升龙卫里面,再想要寻他治病,哪里还能指望得上?
  阮庆平倒也是个狠茬子,毕竟是打算在战场上搏个出身的,命人准备了一块白帕之后,便对旁边的一个大夫道:“前断箭尾,从另一面穿过来!”
  说完之后,便死死的咬住了帕子,勉强侧起身子,等着大夫拔箭。
  然而旁边的大夫却迟疑了:“将军所说的法子,老朽倒也考虑过,只是看这箭头入肉的宽度,多半是属于宽刃箭,一旦强行从后面穿过来,只怕会让伤势更严重?”
  阮庆平没有吱声,只是死死的咬住了帕子,又摆了摆另一只手,示意大夫拔箭。
  阮子文见状,便开口道:“只管替他拔了罢,哪怕是废掉一只胳膊,也总比现在这样儿等死要强的多。”
  大夫心里也明白只有这一个法子了,便接过了剪刀,将箭尾剪断,又顺势向前一拍,几乎没有感觉到任何的阻力,只听得一声闷哼之后,箭头便直接连着箭杆,带着大量的鲜血从阮庆平肩膀的另一面露了出来。
  伸出手握住箭头后面的箭杆,用力一拽,剩余的箭杆便脱离了阮庆平的身体,大夫又赶忙敷上了一堆的金创药,这才起身去洗手。
  等到亲兵扶着阮庆平慢慢躺好,阮子文上下打量了一番后才开口问道:“怎么弄成了这般样子?”
  已经痛得满头冷汗的阮庆平咬牙道:“明军早有准备,整个卫所的城头上已经布置了好多的火炮,看起来跟他们舰队的火炮是一样的。至于明国的那个总督,更是有如关云长复生,离着远远的便在城头上射了卑职一箭,被这支箭带着从马上摔下来之后,卑职便没有命人攻城,而是先行撤了回来。”
  阮子文叹了一声后,才开口道:“你做的对,保住大军不失就已经是大军一件了,至于你擅自退兵的事情,老夫替你担下了。只不过你要记住,事情可一不可再,哪怕是你是老夫的族侄,老夫也不可能一直保你,一切还要看你自己。”
  阮庆平咬牙道:“是,多谢族叔教诲,卑职记下了。”
  阮子文又接着道:“先略微的养上一两天,然后便带兵去将升龙卫给围起来,也不需要你攻打升龙卫了,只要困住他们便是大功一件,你可明白了?”
  阮庆平道:“是,卑职记下了,明日便带兵围了升龙卫,定然不让那些明军踏出升龙卫半步!”
  阮子文这才点了点头,带着一众随从前往“安南王宫”而去。
  等见到了黎旭之后,阮子文便将大致的情况向黎旭说了一遍,然后便躬身道:“事情便是这般,还请王上示下?”
  黎胜笑道:“没什么好示下的,你处置的很对。现在只要明军不从卫所里面出来,便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局面了。既然现在明军没有出来的打算,而阮庆平明天又会带兵去围困,那留给咱们操作的空间便大了无数分。”
  命人找来了胡书杰后,黎旭便直接问道:“檄文都发出去了?”
  胡书杰躬身道:“启奏王上,檄文已经发出,想必各地的百姓都会景从义师,安南全境可复。”
  黎旭点了点头后,开口道:“这一次找二位爱卿过来,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与二位爱卿商议。”
  见胡书杰与阮子文都是一副躬身听从吩咐的模样,黎旭心中对二人的态度自然是大为满意,笑道:“说起来,便是这国库空虚一事。如今我安南初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然则国库之中却是空空如也,所有财物已经被那些明国的狗官运走。倘若是未立国之前,依靠二位爱卿和众多义士们的支援,倒也勉强能支应一阵子,然则现在已经立国,便不可再这般胡来了,不知二位爱卿有何看法?”
  胡书杰低头瞄了阮子文一眼,便躬身道:“王上,此前入城之时,大将军曾经纵兵劫掠,便是现在朝廷想要收取赋税,民间也是无力支应。”
  阮子文躬身道:“启奏王上,大军入城,纵兵大掠原本便是应有之意。一则是为了刺激军心,二则便是为了充实库房。微臣已经命人把将士们劫掠来的银两分做了两部分,一部分充入国库,另一部分分发给将士们以为军饷,想必充入国库的那部分到下午便可以运到了。”
  黎旭这才笑道:“好,本王有二位爱卿,何愁大事不成?只是纵兵大掠也只有这一次,以后该当如何?还需要丞相拿出个主意。”
  胡书杰躬身道:“是,王上放心,微臣一定与诸位同僚尽快制定赋税等事。”
  ……
  安南人反叛的消息,只是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已经传到了南京军府,接着又向京城的五军都督府传去。
  徐弘基望了望正在沙盘之上比比划划的张之极与沐天波二人,感觉有些头疼。
  这两个家伙现在已经疯了,各种缺德带冒烟的主意不断从两人的口中冒出来,其狠辣程度,让徐弘基这个自认为已经见识过无数风浪的狠人都为之胆寒。
  又是半个时辰的时间过去,张之极才率先从沙盘边上直起了腰来,一边捶打着后腰一边开口笑道:“如此看来,那些安南人也折腾不出来什么新花样儿了,只要咱们快速推进到镇南府,再一路向前推进便可以了。”
  沐天波也直起了身子,一边捶腰一边笑道:“不错,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了,不管是哪一支舰队能抽出身来,安南全境便可以在半个月内平复。”
  徐弘基闻言,扬了扬手中的一张纸之后开口道:“舰队之事不用担心,五军都督府已经发文过来,将会调动东海舰队配合作战还有嗯,劳工的转运之事。”
  哪怕是跟张之极和沐天波两人讨论了近月余的时间,眼看着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徐弘基依然没有适应劳工这个称呼——明明就是卖猪仔……
  沐天波却没有理会徐弘基的别扭,而是大笑道:“若如此,只怕用不了三个月了。”


第723章 暹罗的反应
  整个安南都显得有些诡异,所有的明军和大明百姓都龟缩到了卫所里面,连带着那些死心塌地要给大明当狗的安南人也进入了明军的卫所。
  这样儿一来,整个安南的街面上就恢复了以往,甚至于比崇祯皇帝来安南之前更为神奇的状况——除了安南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人。
  安南人难得的陷入了狂欢之中,甚至于在一刹那间产生了某种错觉,认为大明也不过如此。
  狗胆包天了安南人在稍微冷静下来之后,便将目光盯向了铁路。
  就像是之前阮子文和胡书杰在起事之前商议过的那般,安南面临的第一威胁就是卫所,第二威胁就是铁路,因为大明本土的士卒可以直接通过铁路到达安南。
  第一威胁的卫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集体龟缩回卫所之后就不再出来,哪怕是被安南人的大军围困也毫不在意,只要安南人不主动攻击卫所,卫所里面的人就该干什么的还干什么,颇有些八风吹不动,我自歌舞升平的意味。
  在连续几次作死性的进攻都被卫所按在地上狠揍之后,安南人也学的乖了。
  反正从一开始就是打着反狗官不反皇帝的旗号,只要这些士卒老老实实的待在卫所里面不出来,安南人就自己闹腾自己的,权当没有看到卫所的士卒们。
  至于第二威胁的铁路,安南人很快就开始了拆除行动,甚至于各个卫所都没有管他们如何拆除——铁路原本就没修建多少,就算是让安南叛军全部破坏掉也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更搞笑的则是安南人自己,想要拆铁路居然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就算是强行拆毁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把那些铁轨的用处最大化,更多的还是融做了刀剑和铁锅一类的东西。
  令人伤心的是,那些融出来的刀剑和铁锅,质量实在是堪忧,往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报废——大明制造刀剑用的钢铁,跟铁轨用的钢铁根本就不是一个炉子里面出来的东西!
  安南人动作频频,一应的情报传回到南京军府又传到京城,最终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拿着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各自呈上来的情报互相印证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顿时对魏国公徐弘基和英国公张之极佩服的五体投地。
  提前几百年就玩出了钓鱼执法,大明的国公们威武!
  唯有洪承畴很不高兴。
  虽然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也没能修成多少铁路,但是好歹修了一点儿不是?还有那些铁轨和枕木等等材料,可是没少运过去,现在全进了蛮子的手里了!
  先不说以前干的活基本上算是白干了,需要重新返工,就连以后干活的速度都得受到影响,需要重新调派运送物资过去才行。
  望着老脸阴沉的洪承畴,崇祯皇帝忍不住笑道:“洪爱卿何必如此?眼看着就有大量的劳工,此乃好事多磨,且放宽心便是。”
  洪承畴躬身应了,心里却是疼的滴血。
  那么多材料全部进了安南人的狗肚子,铁道部不还是花银子买回来了——而户部的郭老抠每次批条时的那副死人脸,自己实在是不想看。
  崇祯皇帝又接着道:“现在铁路通往镇南卫的那一段还没被破坏,把剩下的那些先修下去,用战时标准临时修起来,等到彻底平复了交趾再重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洪承畴斟酌了一番后,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以战时标准临时修建,在不惜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半年之内修建一条贯通交趾的铁路。只是战时标准只要求能用即可,无论是使用寿命还是运载量都不如正式铺设的铁路,因此在战后还需要重新铺设。”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那便先临时铺设,等到战后开始迁移百姓了再正式铺设,左右不过是浪费几个月的时间罢了。”
  崇祯皇帝嘴里的几个月时间,却让很多人都坐卧不安,其原因不一,或因即将到手的军功而激动,或因担惊受怕而食不甘味。
  激动的是徐弘基和张惟贤,还有沐天波。
  尤其是沐天波,上一次准备怼莫卧儿的时候就已经激动的不行,结果到了缅甸缅甸之后就被派出去寻找皇长子朱慈燝,后来跟莫卧儿那边也没什么大仗可以打,整个就是一出武装游行,太没劲了。
  现在按照整个作战计划,自己是可以带兵进入安南,然后要一路平推,把所有安南猴子都变成劳工,这就很让人激动了。
  至于张惟贤就有些无所谓了,自己陪着崇祯皇帝一起带兵操刀子砍人的次数是最多的,根本不会像沐天波这个小菜鸟一样激动。
  食不甘味寝难安眠的是黎旭和胡书杰,还有阮子文。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当整个安南都加入了这场反狗官不反皇帝的狂欢过后,三人的心里便越发感觉到不安。
  实在是太奇怪了,足足一个多月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整个安南的街面上已经再度恢复到崇祯皇帝来安南之前的样子,甚至于还不如之前。
  崇祯皇帝来安南之前,安南的街面上还有大明的商人,不管是汉人还是朝鲜人,总归都是大明人。
  崇祯皇帝来安南之后,安南街面上的大明百姓就更多了,尤其是后来移民过来的那十几万百姓,虽然分布到整个安南不算太多,可总归是又多了十余万人。
  然而现在,所有的街面上都看不到任何一个大明的百姓,不管是商人还是平民,都消息的无影无踪。
  奇怪的是,大明方面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的动静传来,不管是自己这些人占据官衙还是拆毁铁路,大明都没有任何的反应,似乎完全忘记了安南一样。
  更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则是所有派过去的探子就没有一个回来的,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回来,似乎完全消失了一样。
  既然探子指望不上了,那是不是可以派使臣进京圣呢?
  这个想法刚刚从黎旭的脑子里面冒出来就被掐死了——在大明还没有承认安南是藩属国的时候就派使节过去,最大的可能就是彻底的激怒大明,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召集了胡书杰和阮子文反复商量了好几回之后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黎旭的心里也越来越慌:“如今形势一片大好,而明国方面却没有任何的反应,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实在是奇哉,怪哉。”
  阮子文道:“如今所差的,便只剩下那些卫所了,然而围了卫所倒也没什么,一旦进攻卫所,只怕事情会变得不可收拾。”
  阮子文很清楚黎旭的意思,现在大明没有任何的反应,黎旭也不会认为大明真的是出了什么问题,反而是将主意打到了那些卫所的身上——傻子都知道,卫所里面好东西多的是,除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外,还有大军的军械和火器。
  粮食无所谓,大明缺粮的时候都是找安南购买的,自己就更不可能缺了粮食了。
  关键在于那些军械和火器。
  拆毁的铁路融了重新打造为兵器之后,质量实在是烂的要命,比之安南人自己打造出来的兵器都没有强到哪儿去,比之前从明国购买的就差的更远了。
  尤其是火器,这玩意的样子可打造,可是光有样子而不能用于实际作战,那这玩意儿还有什么用?连烧火棍都不如!
  但是,这些并不是黎旭能将主意打到卫所身上的理由……
  就像之前已经商定过的那样儿,卫所可以围困,但是绝对不能攻打,否则的话,刚刚死掉不久的阮庆平前车之鉴不远,谁愿意带兵去攻打卫所?
  就算是有人愿意去,能打得下来吗?到时候卫所如果反攻回来,安南能不能扛的住?大好的局面因此而崩坏,谁能担的起这个责任?
  斟酌了一番之后,阮子文躬身道:“王上,明国本身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都不重要,眼下最为重要的便是这些卫所。依照明国皇帝的性子,他必然不可能放任这些卫所和藏在卫所里面的百姓流落在外,极有可能会派舰队来接,或者让他们自行回明。臣以为,王上不妨先去见一见明国的总督卢大人,先表达出我安南的善意,哪怕是礼送他们归明也无妨。”
  胡书杰哼了一声道:“礼送他们归明?这便是我安南国大将军的高见?只怕将这些明军和明国人都礼送回了大明之后,明国的大军也该过来了!相反的是,只要这些人一日在我安南,一日被围困在卫所之中,便相当于让我安南多了一道护身符,明国人未必敢轻举妄动。”
  阮子文被胡书杰一番话气的险些破口大骂——围困?
  说是围困,也不过是说说而已,明军真的从卫所里面冲出来想要回到大明去,安南有那个实力拦下来?
  有时候喊喊口号糊弄下面人和普通百姓也就算了,堂堂的安南国丞相居然自己都相信了这番屁话,这不是在开玩笑么?
  幸好,胡书杰自己把自己给骗了,黎旭好歹没有傻到胡书杰那个份上。
  尽管对于胡书杰的表现失望不已,但是想到自己的王位还要多靠胡书杰和阮子文背后家族的支撑,黎旭还是将这份不满强忍了下来。
  将目光投向了阮子文之后,黎旭开口道:“若是如此,倒也不是不行,毕竟我等乃是反的狗官,不是皇帝,不是大明。若是那些卫所的士卒们答应老老实实的回到明国去,本王自然也愿意投桃报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