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后世网上的段子终究只是段子,靠不得数,装逼一时爽,打脸会更爽,崇祯这句话一开口,不待别人出班反驳,向来唯唯诺诺的礼部尚书孟绍虞先行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所谓扒灰者,乃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指偷媳之事。”
  只是孟绍虞的脸色怎么看,都怎么透着一股子的古怪:“故宋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子‘引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以及‘家妇不夫而孕’,并其余不忠、贪腐等事。”
  看着孟绍虞的脸色如此古怪,崇祯心下也生起了一股子警惕——难道说老子又让世的那些键盘侯给忽悠瘸了?
  果不其然,就听孟绍虞接着道:“朱子在给故宋宁宗皇帝的辩罪折子中,对于纳尼为妾一事,并未否认,然则对于‘扒灰’一事,并未自承其罪,想来是必有隐情。”
  这意思很明显,就是您老人家不学无术,今个儿就让咱礼部尚书来教教您这个皇帝:“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故而朱子要求存天下,绝人欲,乃是顺应天道,杜绝私欲,不可为一己私欲,而损君子德行。”
  不待孟绍虞再接着说出其他的理论,施凤来却是出班奏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孟大人所言有误。”
  崇祯嗯了一声,问道:“理越辩越明之,话越说越透。这数百年的疑案,终究是要盖棺论定的。”
  施凤来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朱子提倡了存天理,然则自己则纳二尼为妾,此非君子之行。其‘家妇无夫而孕’一事,虽然未见于朱子自承其过的折子之中,然则朱子并未否认,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若无其事,则故宋御史大夫沈继祖之事实属诬告,其罪大矣。然则最终是朱子遭流放,可见必有其事。”
  孟绍虞眼见施凤来如此不要脸的直接甩锅,当下便辩驳道:“启奏陛下,朱子便是连纳了两位尼姑为妾之事都敢自承其过,若真有扒灰一事,又如何不敢承认?想来是以讹传讹罢了。”
  对于理学并不怎么了解的崇祯实际上所知道的,都是后世的键盘侠的那一套甚么绝人欲存天理之类的,向来便没把朱熹这事儿放在心上。如今听到施凤来和孟绍虞的一番辩驳,崇祯心下却是大呼涨见识了,古人真他娘的会玩敢玩。把尼姑纳回家当小妾,你这不是跟如来佛祖抢妹子?不怕要下十八层地狱?
  施凤来却反对道:“以讹传讹?只怕孟大人说传的以讹传讹,指的是东坡先生与半山先生之事吧?”
  尼玛,这事儿还扯上了苏东坡?半山先生又是谁?看样子应该是前宋的吧?历史小白的崇祯现在很想搬个小马扎,再准备点儿花生瓜子矿泉水看戏!
  施凤来不管孟绍虞的脸色不太好看,只自顾自地说道:“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
  哟哟哟,这小词儿写的,真鸡儿骚。这苏东坡还有这么风流的往事呢?
  施凤来却道:“东坡先生中年丧妻,其妻自然便是王氏,让东坡先生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然其子苏迈苏维康,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于传言之中的东坡先生的傻儿子又如何沾得上边儿?”
  孟绍虞道:“不错,下官要说的,正是此事。便是半山先生之传言,亦是与东坡先生之事如此一辙,想来便是以讹传讹之故。”
  施凤来却是嘿然一笑,说道:“东坡先生与半山先生之事,自然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只是朱子这事儿么,却未必是以讹传讹之论了。”
  “扒灰者,所犯乃是人伦大防,纵然朱子是故宋宁宗皇帝的先生,又如何敢在自辩折子中自承其罪?若是认了,可不是理学被打为伪学那么简单的事儿了。再者,朱子所上的自辩折子中是怎么说的?深省昨非,细寻今是。”
  “如此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之语出现于自辩折子中,本身便已经很是说明了问题,如此,还不够么?”
  孟绍虞却是一时哑口无言,这他娘的事儿就在那儿摆着,想要洗白,还真不是那么好洗。羞恼之下,有意抡着王八拳去教施凤来这老东西做人,可是想想上一次朝臣们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的后果,再想想那个被杖毙的御史,孟绍虞最终还是没敢动手。
  崇祯却是大失所望,原本以为这些理学弟子会搬出来甚么证据去怼施凤来呢,结果这样儿就哑了?没电了?掉链子啊。
  崇祯失望不已,正想开口,施凤来却是抢先道:“启奏陛下,《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朱子学问虽够,然则不修其身,不修其身,便不足正其德,不正其德,便不足治其国。便是朱子本人的自辩折子中,亦直承其过,自认理学为伪学,臣以为,朱子德行不修,不足以为万世师。”
  草恁娘!你施凤来这是要断名教的根啊!朝臣心中无不大骂,只是不等有人出来反驳,却又听施凤来接着道:“圣人之学,原本为治国之学,朱子之学,乃是修身之学,不足以为治国之本。且自身德行不修,如何以德服天下人?”
  早就有意拉偏架怼朱熹的崇祯自然是高兴的很,儒学是个好东西,可是总抗不住有些混账念歪经啊,早就看着理学不爽的崇祯当下开口道:“今日之事,却是让朕想起了衍圣公之事。”
  卧槽!崇祯的话一出口,朝臣的心里又是齐齐的卧槽了一声,今儿个这事儿没好!
  “衍圣公乃圣人之后,却是曲解圣人之意,罔顾圣人遗泽,非人子之所谓。便是朱子,倡导了绝人欲,然则自己却又纳了两位尼姑。由此可见,人无完人。”
  “圣人之言,原本微言大义,可是千百年来,又出现了春秋注我,与我注春秋之别,任谁读了圣人学说,都会有一番自己的理解,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坏的。”
  “朕欲重注五经四书,以为正本,刊行天下。”


第160章 约架城南外
  朝堂上的大佬们已经被崇祯这种极度不要脸的精神给折服了!可以说,从底层一步步地考举,再到官方上一步步在历练,再到高居庙堂,这些朝臣们什么样儿的人没见过?可还真就没见过像崇祯皇帝这么不要脸的人物!别说整个大明朝了,便是再往前推上几百几千年,除了那个亭长出身的老流氓,就再没有一个皇帝像崇祯这样儿的!
  然而朝臣们的感受,崇祯表示完全不在乎,只要不是弄的全体朝臣集体罢工或者立即就搞的天下大乱,他就可以完全无视这些人的感受——反正老子不要脸!
  作为末代衍圣公孔贞运上表尊为“儒学大宗师”的崇祯,完全就有这个资格来搞甚么四书五经的注解,毕竟末代衍圣公虽然已经没了,可是在人家受封的时候可是已经上过表了。朝臣们能怎么办?他们也很绝望啊。
  不过,绝望的也不光是朝堂的文官大臣们,京营里边儿的小扛把子张之极也很绝望。
  当初自己的老爹被皇帝派来整顿京营,自己也跟着过来了。不甘心就这么混吃等死一辈子的张之极觉得自己终于有希望亲自带个兵打个仗,再现自己祖上首代英国公张辅的荣光。
  然而现实这个小娘们儿太不友好了,啪的一耳光就乎在了小公爷张之极的脸上。自己带的兵,居然他娘的被一群蛮子给揍了!
  小公爷这下子可就不爽了,他娘的,老子的兵,老子自己怎么揍都行,让蛮子给揍了算什么事儿?不过,即便是快气疯了,小公爷还是维持了一定的理智,知道带兵冲击友军大营是个什么样儿的罪过。
  所以在把那几个挨了揍的混账东西又暴揍了一顿之后,小公爷张之极便想着怎么找回这个场子——爷们儿的脑袋掉了都不带喊疼的,但是就是不能丢了份儿!要不然这满京城的老少爷们儿可怎么看英国公一系?爷们儿丢不起这个人!
  当然,自己的兵是个什么操行,小公爷心里还是有数的,若是论到马上功夫,多半是打不过那些蛮子的——作为一路从辽东护送嫔妃娘娘进京的陪嫁护卫,多半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小公爷想了想,干脆拉上了刘兴祚——这家伙在建奴那边儿混的时候也是个带兵的,对于骑兵方面肯定要比自己强一些,这家伙带回来的那些人,换身衣服可不就是老子京营的人了?左右这家伙从京营中拉了不少的人,算是欠着自己家的一份人情。
  刘兴祚却是好气又好笑。这他娘的,几个大头兵在放假的时候逛逛京城是很正常的事儿,毕竟都说是在拱卫天子,可是天子的面是不太可能见到的,但是远远地看看天子住的地方,好好地逛一逛京城,不是很正常的事儿么?再说了,这么大的破军营里边儿,要乐子是没有的,休沐的时候总该有个逛街放风的机会才是。
  可是这一逛不要紧,可就跟刚来到京师不久,算是婉妃娘娘的陪嫁嫁妆一样的那十几个锡伯族骑兵正面刚上了。
  其实要说起来,这事儿真不怪人家婉妃娘娘的陪嫁骑兵,人家也是好不容易在休沐的日子出来逛个街,看看新鲜,这算是老老实实没招谁没惹谁吧?
  可是小公爷手下的兵呢?一些京营的老兵油子可就没那么老实了。眼看着这十几个休沐出来的锡伯族族骑兵就跟那从乡下进城的土包子一样,看啥都新鲜,一个嘴臭的当场就笑道:“嘿!哥儿几个瞧瞧,这哪儿来的土包子进了城了嘿。”
  这十几个锡伯族骑兵听了可就不愿意了。他娘的,老子们可是从辽东一送护送婉妃娘娘进京的,爷们儿也是护卫天子的亲卫,跟你们说的那甚么锦衣卫差不多儿吧?你们还敢笑话老子?
  带头的完颜成本来也是不是甚么好脾气,只是往日里的好基友熊森那家伙回家陪老婆娃子去了,这回没在身边,摸不清楚对面那几个明显也是大明士兵的家伙们到底是个什么来路的情况下,完颜成觉得还是少招惹是非为妙。
  本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指导思想,完颜成当即走上前对那嘴臭的京营士卒道:“嘿,朋友,俺们可不是蛮子。俺们是锡伯族的,护送婉妃娘娘进京,可也是来护卫天子的。”
  本来吧,若是两边儿都好好说话,这事儿也没什么,搞不好还能不打不相识,两边儿都是护卫天子的,都算是亲军,兴许还能成为好基友呢。
  可是这事儿坏就坏在一张嘴上了,嘴臭的京营士卒却是故意掩着鼻子退了两步,闷声道:“嘿,丫的离爷们儿远点儿,几天没洗了这是?”
  完颜成闻言却是气炸了,好嘛,老子跟你好好说话,你他娘的还来笑话老子,真当没有人敢治你了?今儿个这事儿,便是闹到天子面前,俺也有理!
  觉得受了气的完颜成当即大喝一声:“找打!”,说完,挥着拳头就打了过去。
  刚才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锡伯族骑兵们眼看老大不再忍让,那还有甚么说的?打就是了!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京营的一帮老兵油子一看锡伯族的都冲上来了,当即都是发一声喊,也齐齐的冲了上去。
  一时之间,拳头与大脚齐飞,惨叫共呻吟一处,可算是让京城大街上的京城百姓们开了眼了。
  由于两伙人都是默契地避开了百姓,因此上围观的百姓倒也不怕,用后世的话说,看事儿的不怕事儿大,这些围观的京城百姓,此刻都恨不得找地儿去搬个小马扎过来坐着看戏了!
  百姓们看戏看的热闹,打架的这两伙人心里可就不尽相同的滋味了。
  锡伯族的骑兵们本来就都是些暴脾气——脾气好了,在辽东那个人吃人的破地儿也混不开。本来来到明朝的京师之后,便都是老老实实的,毕竟作为外来者,轻易还是不要惹麻烦的好,因此上都是个个憋的难受。如今既然开打了,干脆就放开手脚打一场,好好痛快痛快。
  可是京营的老兵油子们感觉可就没那么好了,本来自己这伙人加一起足足有二十五六号人手,比对面的蛮子们多出来一半儿还多,可是就算是占着人数的优势,依然让对面儿的蛮子给揍了!
  京营的老兵油子们不爽,顺天府府尹的心里则是早就开始骂娘了。你说这些巡街的衙役好好的巡街就得了,看着丘八们打架,你们远远的躲开不就完了?非他娘的跑回来回报本府干什么?你想让老爷怎么办?
  一边儿差人去五城兵马司报信儿,一边儿带着当值的衙役去了殴斗现场,也就是德胜门附近。不知道这两伙人是抽了什么疯,怎么齐齐的跑的这么个鬼地方打上了一架。
  所幸的是,五城兵马司的人到场时间比他这个顺天府府尹还要早一些,本着能推就推的原则,府尹老爷干脆利落地向五城兵马司通报了一番情况后就先跑路了。
  五城兵马司之中的西城兵马司指挥使则是更头疼。人家府尹老爷说的对,这他娘的是大头兵们自己的事儿,该着自己来处理,人家文官管不着——他娘的,这事儿要是放在陛下登基前,甚至于是在陛下亲自带兵追击建奴之前,你府尹老爷要是不命人把这些大头兵们当场拿下问罪才是见了鬼!
  但是不管自己心中怎么暗骂这顺天府尹不是个东西,这事儿终归是落在了自己的头上。可是把这打架的两伙人给带回了西城兵马司之后,指挥使大人就更头疼了。
  一方,是英国公家的小公爷张之极的手下,另一方,那可是婉妃娘娘的陪嫁护卫,从辽东千里迢迢护送婉妃娘进京,而且据说与锦衣卫中的锦衣卫——熊森那伙子人交好。
  这么一来,两方便都不好处置了,不管是哪一方轻了重了,少不得以后都会有人找自己麻烦。自己也算是个带兵的,这丘八们护短的尿性还能不知道?
  若是报给兵部上官,少不得上面一个无能的印象就留下了。若是不处置,待那些疯狗一般的御史老爷们得了风声,自己少不得要挨上一参,到时候陛下那里印象也是会烂。
  既然不得不处置,还得留下个公平公道的好名声,西城指挥使大人干脆利落地决定:京营的人嘴臭,挑事儿在先;锡伯族的骑兵率先动手打人,结论是两方都有错,干脆各打五十大板,再命人向他们的上官通报就是了。
  挨完揍的两伙人一瘸一拐的出了兵马司,互相冷哼一声各自散去不提,得到了消息的几方人里面,反应却是各异。
  小公爷张之极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别管怎么说,反正自己的人打输了这是事实,这得揍,但是场子也得找回来!
  至于锡伯族的骑兵这边儿,挨板子是自己这边儿先动手才挨的,而且那些嘴臭的家伙们已经被教训的够惨——都是护卫天子的亲军,所以互相下手的时候都是照着脸面来的,倒是没有人抄家伙,也没有人使出撩阴腿锁喉扣一类的绝学。
  熊森却是觉得无所谓,小公爷的兵咋了,打的又不是小公爷,这些锡伯族的骑兵可是宝贝,老子还要把他们忽悠进锦衣卫里面当教头呢,跟京营的老兵油子打一架算个屁大的事儿!
  至于最后才得到消息的崇祯皇帝,却是拿着手中的奏折哭笑不得:“两伙人打一架就算了,张之极这家伙还跟人家再约架!”
  若是换了个人,少不得要被崇祯给下旨斥责一番,严重点儿后果那就不知道了,丢官罢职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张之极这个家伙,崇祯却是舍不得就此给罢了职,甚至于崇祯皇帝连下旨斥责这事儿都没有想过。
  来自于后世论坛贴吧一类的资料告诉崇祯皇帝的是,英国公一脉基本上是这时候最能靠得住的勋贵了——在别的勋贵们争先投降李自成那个叛逆的时候,唯有那个不知道叫啥名字的末代英国公带着大军跟李自成死磕。
  虽然末代英国公也是个掉链子的,连其祖上张玉、张辅一半儿的能耐也没有,但是人家就是跟张玉一样忠心耿耿,最后被李自成给砍死了。
  就冲着这一点儿,崇祯觉得打一架就打一架吧,反正军营的事儿自己不懂,但是自己可以引导他们转向良性的竞争啊,比如以砍建奴的首级去计算输赢。后世不是说了么,四大铁里边儿可就是有一起扛过枪这么一说的。
  只是想到了锡伯族的那些骑兵后,崇祯又是一阵头疼。这些家伙是完颜玉卓那小娘皮的陪嫁护卫,虽然在理论上来说,这些人已经算是自己家的人了,可是明摆着的,人家心里向着的,肯定是完颜玉卓,或者说是完颜宏的锡伯族。
  不过,老话不是说的好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作为受过后世起点穿越者培训基地培训的程序猿,崇祯皇帝当时就想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至于此时的城南外,张之极和刘兴祚则是带着一个小旗部——十名挑选出来算是比较精锐的大头兵,跟刘兴祚一起,面对着对面儿的完颜成大眼瞪小眼儿的较上劲了:“嘿,怎么着,丫这是怕打不过,拉上锦衣卫来压阵?”
  完颜成还没有说话,熊森却是将牛眼一瞪,闷声道:“小公爷,这话可不能乱说。俺老熊只是来看看热闹。要打或者不打,那是你们的事儿,俺老熊只看,不说话。”
  张之极却是嘿然一笑,说道:“那便好。小爷虽然不怕你锦衣卫,但是也不愿意招惹你们,咱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样儿最好,最好。”
  说完,也不再理会熊森,张之极冷笑着对完颜成道:“今儿个咱们就把这事儿了了先!你是客军,便由你划下道儿来,皱皱眉头的,便算小爷输!”
  只是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张之极等人抬眼忘去,脸色都齐齐变得难看不已。


第161章 收买人心和禁闭
  小公爷张之极突然间便觉得自己的屁股在隐隐做痛,那些小时候被自己家老爹吊起来痛打的回忆所引动的痛痒,让张小公爷恨不得伸手去挠几下。
  恨恨地瞪了一眼对面仿佛没事儿人一样的熊森一眼,肯定就是这家伙告的密,要不然远处奔腾而来的几匹快上的那几位,根本就办法解释是怎么得到消息直接奔着此地而来的——别说是恰好路过,大家谁也不是小孩子!
  熊森却是咧嘴一笑,你能把老子的鸟儿咬了去?你小公爷是牛逼,关键是咱上边儿有人!皇帝!再说了,你爹马上就要来了,自求多福吧你。
  心思龌蹉的熊森一边儿咧嘴笑,一边儿不怀好意地瞄了一眼张之极的屁股,嘿然道:“小公爷,不知道您今儿个要挨几鞭子了嘿。”
  张之极闻言,瞪着熊森怒道:“今日之恩,小爷可是记住了,你丫别落小爷手里!”
  熊森却是用手抠了抠鼻子,轻轻一甩,笑道:“小公爷,还是先保住你的屁股要紧!哈!”
  张之极正待再说甚么,远处的几匹快马却是已经近了眼前,不得以,在场的近三十号人都是滚鞍下马,拜伏在地,齐齐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远处策马奔来的,正是崇祯皇帝几人。待到了张之极等人的跟前后,崇祯却是一勒马缰,阴沉着脸道:“万什么岁?嗯?!”
  听着崇祯皇帝没有让自己这些人起身,反而语气不善,张之极、刘兴祚和完颜成等人都是心中暗暗叫苦,除了熊森浑然像个没事儿人一般,剩下的不管是带头的张之极、刘兴祚和完颜成,还是被带过来的那些新军、京营的士卒,以及锡伯族的那些骑兵,都是心中忐忑不已。
  张之极自忖皇帝应该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儿,大不了挨顿骂,撑死了不过挨顿揍而已,可是跟在崇祯身后的那个正牌英国公,可不正是自己的爹——从记事起就不知道被吊起来打了多少回的惨痛记忆记张之极的脸色开始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只是眼睛乱转之间,却发现了锡伯族的那些蛮子的表情更是古怪。完颜成一伙人此时也是在心里暗骂熊森忒不是东西,本来打上一架算个球大的事儿,可是这家伙把事儿捅给了皇帝,皇帝带来的自家的小主儿完颜玉卓,可就让人头疼了……
  果不其然,不待崇祯继续说些甚么,骑马狂奔一路竟不见丝毫疲色,一张俏脸儿反而被气的煞白的完颜玉卓就先是一提马缰越众而出,到了完颜成等人跟前,跳下马来后森然冷笑道:“都长出息了啊?他们都是我夫君的兵,你们就敢打?好奴才,你们可真给姑奶奶长脸!”
  骂完之后,却是提起马鞭,劈头盖脸地就向着完颜成等人抽了过去,一边儿抽一边儿喝骂:“今儿个姑奶奶就抽死你们这些混账,免得给姑奶奶丢人现眼!”
  依着渔猎部落和游牧民族那差不多的民族习性,这些陪嫁过来的骑士,就是她完颜玉卓的私人嫁妆财产,哪怕是通通打死,也是由得她自己开心便好。
  且不说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