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人正是李穆川,只见他衣衫散乱、头发胡须上面都是尘土,隐隐还能见到些血迹。
李家人见他的样子,都下了一跳。
肖氏见到丈夫身上有血迹,慌忙赶上去,摸摸他的肩膀:“官人,你哪里受伤了?”
李穆川见家里人着急,忙解释道:“都莫急,这不是我的血。”
李姝忙给李穆川上了杯温水,李穆川仰头喝净了。放下杯子,他只说了一句话:“四皇子作乱,在昨夜的中秋宴上毒杀了太子,又被皇后身边的内侍刺死。”
李家人顿时惊得不得了,好在李穆川平安归来,大家也都放心了。
李穆川看了眼肖氏,“劳烦娘子给我做些吃食来。”肖氏忙带着豆娘去了厨房。
李穆川又接着说道:“昨夜宫宴,一二品的大员门都到宫里赴宴去了,宫外的五城兵马司也跟着作乱,劫持了六部衙门的其余一众当值官员,不愿意投降的,当场杀了。好在庞统领见机行事,带了2万人马来平叛,绞杀了叛军。昨儿投降的,今儿也被抓起来了。我们京兆衙门也有人叛乱,杀了很多人。京兆尹刘大人不愿受叛军统领,被杀了。我当时随方大人一起,方大人正经从八品,不愿将衙门文件交给叛军,当场被杀。我本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谁料叛军急着收服有品级的官员,对我这样没有品级的没时间过问,且庞统领的兵马来的及时,我侥幸留得一命。”
陈氏红着眼问李穆川:“李大哥,我家官人呢?”
李穆川一脸歉意的看着陈氏:“弟妹,我与杨兄弟不在一个衙门,暂时还不知他的情况。”
陈氏忽地坐起来:“大郎,咱们先回去,再去衙门寻你阿爹。”
李穆川站起来,“弟妹容我片刻,我换过衣服带着镇哥儿去,衙门里闹哄哄的,弟妹还是不要去了,留在这里。”
李穆川就着丽娘端来的热水洗了把脸,肖氏帮他把头发重新梳好,又回房间换了干净衣服,随意吃了两口肖氏做的汤面,带着杨镇和李承业就出门了。
到了大理寺,李穆川让两个孩子在外等候。李穆川日常与大理寺衙门有公文往来,因此也认得这里几个人。他在门口问了看门的兵丁,问了半天终于找到个熟悉的。待那人出来,他急忙问:“杨运达杨捕头可在?”
那人立刻一脸可惜道:“杨捕头昨儿为救人,与叛军抵抗,当场被捅死了。可怜哩,肠子都流出来了。”
李穆川立刻说不出话了,他呆了半晌,又问:“不知尸首在何处?”
那人道:“正在一一整理呢,昨儿死了十好几个。李兄弟可先回去通知家属,很快就可以来认领了。”
李穆川朝那人拱手道:“多谢兄台!”
李穆川双脚如同灌了铅一样一步步往外挪,杨捕头死了,他要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婿和亲家母?杨捕头一死,女婿未成年,一家妇孺要如何生活?
不管李穆川走得如何慢,还是到了门口。杨镇急忙跑过来,见岳父脸色不好,忙问他:“岳父,我阿爹如何了?”
李穆川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看着杨镇:“镇哥儿,不管如何,你都是我的女婿,我李家和你杨家,就是一家人。”
杨镇的心一直往下坠,“岳父,阿爹他还好吗?”
李穆川闭了闭眼睛,“镇哥儿,你阿爹忠于职守,为国捐躯了。”
杨镇的眼眶瞬间红了。
李穆川按住他的肩膀,“镇哥儿,你爹没了,你是家里长子,你阿娘和你妹妹,以后都要靠你了。你要挺住,别怕,还有我呢,你是我女婿,和二郎三郎他们一样,都是我的孩子。”
杨镇一边掉眼泪一边说:“多谢岳父,我会挺住的。”
爷儿三个垂头丧气回来了,杨镇一路走一路掉眼泪,又想着自己不能软弱,不敢大声哭。李穆川想着他还是个孩子呢,就没有阻拦他哭泣。
到了李家大门口,李穆川犹豫了半晌才叫门。
开门的是陈氏,她一看到三人的神情,顿时如坠冰窟。
她问杨镇:“大郎,你阿爹呢?”
杨镇终于忍不住哭了,他搂住了陈氏:“阿娘,你还有我和妹妹呢。”
陈氏一下子委顿到地上,捂着脸大声地哭嚎,“官人官人,你怎能弃我而去,你怎能弃我而去!大郎未成家,芙娘还小,没有你,我一个人要怎么活啊!”
陈氏哭的肝肠寸断,芙娘听到了,也在一边哭的直打嗝。
杨镇一手搂着阿娘,一手搂着妹妹,母子三个抱头痛哭,好不凄惨。
张氏见了,心里受不住这种人间惨剧,她忍不住直拍桌子:“天杀的贼子,好好的日子不过,作什么乱!”
李泗新等陈氏母子哭了半晌后,吩咐豆娘:“给你婶子和妹妹打水洗洗脸。”又吩咐儿子媳妇:“老大媳妇、老二媳妇,稍候你们扶亲家太太回去。老二,大郎二郎,你们都过去,帮着把灵堂设起来,该置办的东西马上置办,亲家是为国捐躯,衙门里后头定然也有表彰。京城突遭变故,棺木定不好置办。这样,把我的棺木给镇哥儿他爹用,我且还硬朗着呢,暂时用不着。”
他吸了口烟,继续道:“杨家现在只剩妇孺,你们去了,好好帮衬着把后事办的体面些,咱们是实在亲戚,这个时候不帮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李家众人都应了,郑氏妯娌给陈氏擦了把脸,豆娘给芙娘整理了衣服头发,又给她擦了脸,顺道递了条浸透热水的帕子给杨镇。
陈氏已经面无表情,只是不时有眼泪无声无息的往下流,芙娘抽抽搭搭的,挨着她娘。杨镇接过帕子,擦了把脸,又把帕子还给豆娘。然后,他起身到李泗新身边,一鞠躬到底,“多谢李阿爷仗义伸手。”
李泗新摆摆手,“好孩子,不要说这些。”
杨镇又走到李穆川等人面前,再鞠躬:“阿爹的后事,还要劳烦岳父岳母及大娘操心。”
李穆川夫妇忙扶起他,“镇哥儿,咱们都是一家人,不要说两家话。”
一行人扶着陈氏母子三人去了杨家,走前肖氏特意带了好些银两。家里只剩丽娘和李姝,姐妹二人留下照顾李泗新夫妇。
等到了杨家,李穆川立即打发杨镇把亲朋故旧家的住址写下来,着李承祖一一去报丧,又着李承业去请几个帮佣,不论价钱,要能干的男女各三四名。郑氏自请去买一些香烛白布,肖氏去买柴米,各处吊丧的人很快就来了,家里灵堂要尽快布置下来。
等大家都各忙各的去,李穆川对陈氏道:“弟妹在家稍候,我带着镇哥儿去衙门里请杨兄弟回来。”
李穆川带着李承业再次去了大理寺。
到来了大理寺,再看里面已经井井有条。李穆川报上家属姓名,里面立刻有人出来领路。
领路人是个普通衙役,看到李穆川身后的小儿郎,心里顿觉可怜。
三人很快到了停尸的地方,门口有个穿着官服的人带着几个从属,李穆川一看,认出最大的是个六品,忙向前见礼。
对方听说是杨捕头的儿子来认领,朝二人说了些节哀的话,打发几个人抬着人出来了。
尸首用白布盖着,杨镇看到后,眼圈又红了,想去揭开看看,李穆川一把拉住了他。
“镇哥儿,先带你阿爹回去。”
杨镇点头应了。
待一行人到了杨家,各路人马都回来了。
李承业请的帮佣到了,杨家的近亲都来了。杨运达年幼时母亲去世,父亲娶的后娘又生了一儿一女,亲爹死后,两兄弟就分家了。弟弟妹妹听说噩耗后,立即赶来了。连他后娘,也一并来了。
陈氏见到担架上白布盖着的尸首,大哭着扑向前,要揭开来看,郑氏肖氏拦住了她。
杨捕头的后娘黄氏也哭道:“大郎啊,你怎么走到我前头去了啊,我怎么跟你阿爹交代啊。”
陈氏听到后,抬起头恨恨地盯着黄氏。
李穆川着几名帮佣,把李泗新的寿材抬过来。刚开始几名帮佣见要抬棺材,不太乐意。李穆川出了高价,又说杨捕头为国捐躯的事,众人才一起去抬了。
寿材抬过来后,李穆川与杨家家人道,“杨兄弟为国捐躯,是义勇。贼子狠毒,伤了杨兄弟的身体,怕弟妹难过,还是不让弟妹和孩子们看了。”
黄氏忙道:“大郎媳妇定是伤心坏了,让她先下去歇着吧。二郎,你大哥没了,你做兄弟的,要赶紧把后事安排起来,岂能一直劳烦李大人。”
杨老二立即起身,先向李穆川致谢,“多谢李大人仁义。”
杨家二媳妇汪氏也起身走向肖氏:“多谢亲家太太,下剩的就让我来吧。”说罢,就要来接肖氏手里的钱袋子。
肖氏觉得这妇人好生失礼,在汪氏手还没碰到钱袋子之前,把钱袋子揣回袖子里,“二太太客气了,我家与杨家是儿女亲家,岂有袖手旁观之礼。”
李穆川拱手:“都是实在亲戚,不说两家话。”
李穆川并杨老二及几个杨家族人一起一起,揭开了白布。只见杨运达脸上已被收拾干净,腹部衣服都破了,胸口盖了块白布。杨老二揭开胸口白布,只见整个胸腹有很多缝合的伤口,可见死前惨状。
李穆川不敢告诉杨家人杨运达死前肠子都流出来了,忙打岔道:“大理寺的人道杨兄弟受了伤,为使他走的体面些,把伤口处理了一下。”
众人一起动手,给杨运达净身、换衣、梳头,把他处理的体体面面的。
陈氏在外面喊杨镇,杨镇忙去看,陈氏给了杨镇一把小匕首,“这是你阿爹喜欢的小玩意儿,给他带上吧。”杨镇接过匕首,送去给岳父。
众人忙忙碌碌的,把灵堂搭了起来,其余亲朋家吊丧的人,也纷纷来了。
第21章 分银子杨镇护母
来吊丧的客人都在杨家帮忙处理丧事,孤儿寡母的,看着让人心疼。杨运达正值壮年,忽然去世,留下才三十岁的杨氏和一双儿女。
人多了,未免心思就杂。
杨运达的差事是继承他爹的,原黄氏为这差事就没少和杨运达起龌龊。好在杨老头死的时候
杨老二年纪小,不够当差的年龄,故杨运达得了差事。
黄氏和汪氏看着大房这处于内城的房子和家里的摆设,心里火花四溅。这些,原本合该都是她们二房的。如今杨运达死了,杨镇个毛头小子能顶什么事?这差事和家私,早晚还是要落到二房头上。
陈氏正年轻,把她嫁出去,两个孩子还不是由着祖母和叔父说了算。
两家除了过年过节有走动,平日来往不多。黄氏来了之后,立即想把家里的事情掌起来。陈氏伤心丈夫去世,无心理事。黄氏婆媳愈发得意。
李姝中途来过一趟,给杨运达磕了个几个头,烧了柱香。
李姝坐了一会就发现,黄氏婆媳手越伸越长。一时香烛少了,从账上拿钱;一时菜蔬不够,又要钱。连杨捕头的同僚们来了,也把杨镇按在灵堂,由杨老二出面接待。陈氏娘家不是京城人,隔了几百里路,连信都没送过去。
李姝找到了杨芙娘,她正陪着陈氏在房里发呆。两只眼泡肿的吓人,不时还有眼泪往下流,娘儿两个凄惨的模样好不可怜。
李姝给陈氏行过礼,“婶子。”多的字,李姝也说不出来了。
陈氏看了看她,面无表情点点头。
李姝拉了拉杨芙娘的手,给她理了理头发,“姐姐,外面的主事的老太太是谁?”
芙娘拿肿胀的小眼看了看她,“是我阿奶、阿叔和婶子。”
李姝看陈氏心如死灰的样子,只能仗着自己年幼说些无知的话:“刚才我见你阿叔从账上拿钱,不知做甚去了。杨二婶买东西回来报账,买的柴火和米粮,比我家的贵出好些子。”
陈氏听到后,转过头来,她什么都没说,眼泪又先流出来了,她一边哭一边说:“官人呐,你尸骨未寒,这些豺狼就打上门要吃我们孤儿寡母的肉了。”
杨芙娘也哭,“阿娘,阿爹不在了,阿奶会不会把我们家占了?”
陈氏止住了哭声,“她敢!”
杨芙娘拿眼睛瞥了一眼李姝,怯怯说道:“姝妹妹的大爷没了,差事就是她阿爹得了。我阿爹没了,差事会不会也会给了阿叔。”
陈氏顿时顾不得哭了,儿子还没成亲,将将13岁,杨老二若相争,我儿岂不吃亏!
陈氏看向李姝道:“姝娘,你去把你阿娘叫来,我有事情和她商议。”
李姝忙出去找肖氏,谎称陈氏哭得厉害,让她去安慰安慰。
汪氏也想跟来,肖氏知道这婆媳二人不安好心,忙阻拦她道:“他婶子,我想起来还差好些纸扎没买呢,我们毕竟是亲戚,还是要劳烦你了。”
汪氏夫妇这两天把采买的活儿全揽过来,没少搂钱,听到后两眼放光:“亲家母客气了,这是我该做的。”说罢,忙去领钱买东西去了。
肖氏到了陈氏房里,陈氏一把拉住她就要下跪,肖氏吓得一把搀住她:“弟妹,这是怎么了,咱们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
陈氏又开始哭:“嫂子,如今官人没了,官人身上的差事不知要落到谁头上。不是我说诛心的话,嫂子和李大哥仁义,得了先李大哥的差事,待郑大嫂子母子二人从未有片刻疏忽。我们两房人本就面和心不和,若是杨老二得了差事,他们豺狼之心,岂会容我母子有立锥之地。镇哥儿年小,读书科举没个十年二十年都不够,这期间,若是杨老二成心害我母子,我们岂能活命。镇哥儿是你女婿,求嫂子救他!”
肖氏也慎重起来,劝陈氏道:“弟妹莫急,我去问问我家官人。衙门还没有定论,还有回旋的余地。”
李穆川向衙门请了假,帮忙处理亲家的丧事。肖氏抽空与李穆川商量了此事。
李穆川道:“此事我早已向大理寺打听过,杨兄弟为救大理寺莫少卿而死。明儿我再去一趟,想办法把杨家实情相告,求莫大人能把杨兄弟身上的差事留给镇哥儿。镇哥儿虽说要读书,但科举岂是容易的,若科举无望,好歹有个衙门里的饭碗。”
肖氏把原话传给陈氏,陈氏再三道谢。
第二日,还没等李穆川去大理寺,大理寺先派人来了,来人是一名书吏,带着两名衙役。
黄氏急忙让杨老二接待,并再三交代杨镇,“好好守着你阿爹。”
陈氏见状,气得直发抖。
书吏先给杨运达鞠了个躬,又点了三炷香供上。转身问:“主事的是谁?”
杨老二忙上前,“给大人请安,小人是杨捕头的弟弟。”
书吏让旁边的衙役送上一个包裹,道:“杨捕头与叛军抗争,英勇就义,这是抚恤银200两。”
杨老二就要接下银子,只听陈氏一声大喊:“且慢。”
黄氏呵斥她,“老大媳妇,外面的事,你一个妇道人家多什么嘴!”
陈氏看都不看一眼黄氏,黄氏气的骂她:“老大才死,你就这样不敬婆母!”
陈氏对书吏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亲婆母早死了,这是后娘。官人死了,留下我母子三人,倘抚恤银子不能到我们手里,以后如何度日?”
黄氏见陈氏开口就说她是后娘,立刻哭道:“你这贱人,这样挑拨我们母子关系,定是想带着银子家私去嫁人!”
书吏一时很为难,他只是个传话的,谁知道这杨家内里这样乱。
李穆川忙上前道:“这位大人,某乃京兆衙门刑狱书吏李穆川。”
书吏忙拱手,“李大人好,某乃大理寺书吏姚正方。”
李穆川道:“在下与杨捕头乃儿女亲家,也是多少年的街坊邻居。杨捕头夫妇恩爱,有目共睹。杨捕头与其弟早已分家多年,老太爷过世时,差事归大房,房子家产都归二房,老太太一直随亲生子生活。我这亲家母因丈夫去世,悲痛欲绝,改嫁之说,绝无此事!”
姚正方道:“既已分家,自不能给二房。”
黄氏急道:“两个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老大媳妇妇道人家,又年轻,早晚要改嫁,银子给了她,以后岂不是别人家的。”
李穆川道:“姚大人,杨捕头唯有一子,已13虽,平日读书上进、孝顺父母,这是街坊们有目共睹的。亲家老太太既已随亲子,如何定要插手大房之事。”
汪氏插嘴道:“李大人,这是我杨家之事,李大人未免管的太多了。”
同来的一名衙役平日与杨运达关系好,也听说过这黄氏以前想抢差事的事儿,忍不住打抱不平:“杨老太太,人家爹用命换来的钱,不给亲儿子,难道给一个后娘生的弟弟不成?”
众街坊邻居与杨捕头相熟,也开始窃窃私语。
“是啊,杨捕头才死,就赶杨太太嫁人,未免太刻薄了些。”
“后娘哪有好心的啊,都是恨不得把前面生的弄死。现成的不就有个豆娘。”
正争论不休时,杨镇出来了。
他带着满身重孝,向姚方正行礼,“姚大人好!”
姚方正忙道:“贤侄节哀!”
杨镇道:“多谢各位亲朋街坊来送我阿爹。这200两银子,小子有个想法,说出来,请诸位长辈斟酌。”
众人忙让他说。
杨镇仔细说道:“阿爹虽不是阿奶亲生的,但礼法不可废,我们总要赡养阿奶。阿娘与阿爹夫妻恩爱这么多年,阿爹去了,岂能让阿娘没有着落。妹妹年幼,以后出阁岂能没有嫁妆傍身。小子私下忖度,不若把这银子分了,阿奶一份,阿娘一份,妹妹一份。”
姚方正立刻抚掌,“杨捕头养了个好儿子!”
李穆川也赞叹道:“镇哥儿仁义。”
郑氏想着肖氏是岳母,不好为女婿争取,她敲了个边鼓:“镇哥儿,你分的很好。不过,你少分了一份,你是大房正紧继承人,岂能没有你的一份。”
肖氏向郑氏投去感激的目光。
姚方正也道:“很是,贤侄虽仁义,也不能不顾自己。贤侄是杨家大房继承人,理应多分。这样,银子就分四份。贤侄分80两,余下120两,老太太、杨太太和小娘子,一人分40两。各位可有异议?”
李穆川带头抚掌,“姚大人公正无私!”
陈氏知道不让黄氏沾一点是无法善了的,好在自家占了大头,也点头同意。杨镇兄妹见阿娘同意,也表示同意。
打抱不平的衙役从袋子里掏出40两官银给杨老二,给银子的时候还朝他翻了个白眼。剩下的,衙役一起交到杨镇手里。银子颇为沉,杨镇双手抱着才没掉地上。
黄氏又道:“镇哥儿芙娘年幼,不若我替你们保管着吧。”
杨镇朝黄氏鞠躬:“阿爹去了,我们本该替阿爹孝顺阿奶,岂能再让阿奶为我兄妹二人操心。阿奶放心,孙儿虽不成器,定能看好阿爹留给我的家当。”
黄氏噎了一下,看杨镇态度坚决,又有李穆川一家人在场,不敢强行把银子收过来。
第22章 探遗孀李家升官
杨镇挺身而出,护住寡母陈氏免遭后婆母欺凌。小小年级,颇有担当,赢得了众人一片赞叹。只黄氏三人恨极,死了个杨运达,又来个杨镇。
吵吵嚷嚷了几天,终于把杨运达安葬了。一众亲朋皆回去了,只有黄氏母子二人赖着不走了。黄氏的理由是,老大死了,家里无人主事,她老婆子要帮忙看着。杨老二身上无差事,整日靠着给人帮闲度日,干一天有一天,不干也无所谓,便要留下照顾侄儿侄女,巴望着能再从大房刮两层皮。
但二房家中两儿一女,且大儿子杨超也要上学,学堂离这里又远,只得让汪氏带着孩子们回了家。
陈氏见这母子二人无耻,怕子女受欺负,强打起精神,将家中事理起来。杨运达新丧,陈氏等人要守孝,故此每日清汤寡水。
黄氏年纪大了,受不住寡淡的茶饭,待要走,舍不得大房的家资,只能每日在家挑拣陈氏,骂骂咧咧。杨老二受不住,自己偷偷跑到外面,走远一些,买些肉食吃。陈氏一概不理,黄氏越骂,她做的饭食越简单。
杨镇每日劝黄氏:“阿奶是长辈,岂有为阿爹吃素的道理。不若暂去二叔家,阿爹给阿奶留下40两银子,尽够阿奶过几年好日子了。”
黄氏不好说银子要留给亲儿孙,只含糊道不放心他们兄妹。
陈氏见儿女年幼,整日陪着吃些粗茶淡饭,心有不忍。她让杨芙娘把李姝叫来了。
李姝见到陈氏后,依规矩行了礼,“婶子叫我有何吩咐?”
陈氏掏出一些银子,分成两份,吩咐她:“好孩子,我现下不好出去走动。你把这个给你阿娘。左边的是你阿叔丧礼上你们家买东西垫付的银钱,右边的。”
她瞥了一眼女儿,“你哥哥姐姐们整日陪着我吃素,虽说要守孝,但他们还小呢,有那个心意就行,岂能熬坏了身子。我家里乱糟糟的,我也无心做。况且,做好了,那起子小人更赖着不走了。劳烦你阿娘做些好吃的,我每隔两天让他们兄妹去你们家,让你阿娘代我照看照看。”
杨镇兄妹都道:“我们怎能抛下阿娘自己去享福,我们也要为阿爹守孝。”
陈氏哭道:“你们阿爹没了,你们就是我的命根子,你们若不好,我还如何活。你们听我的,就是孝顺了。”
李姝也认为让未成年的小孩长期吃素很不人道,她把银子收进怀里,“婶子放心,这事儿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