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妙拾回春-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华剥了核桃放在碟子里;连同盛着蜂蜜的小碟子一起放到他跟前;“你不告诉我究竟怎么回事;我心里总是没底;回头五嫂要是说些什么;我都不知怎么应对!平白得罪人。三嫂四嫂不喜欢我,要是五嫂也和我生分了,还不定会传出什么话呢。”

    颜恕不吭声,捏块核桃仁沾了点儿蜜送进嘴里,温华继续道,“五嫂是个懦弱性子,便是一时糊涂了,总是一家人呢,有什么可瞒的?”

    “我知道你看谁都是好的,可你不知道,”颜恕苦笑,挥手叫屋里其他的人都出去,这才低声道,“哪里是一时糊涂,根本就是个……你以为她借钱是为了什么?她娘家哥哥有个妾,说是有了五哥的骨肉,要挟着要五哥拿五千两银子去赎人呢。”

    温华小嘴微张,“天哪,疯了吧?阚家……”

    颜恕冷笑,“阚家那个古板老头儿竟也能养出这么个玩意!若不是国孝里头惹出来的,若不是关系到五哥的前程,谁搭理他?好在,如今事儿已经了了。”

    温华低声问,“怎么了的?”

    颜恕皱眉,显然很不想提起,“这事儿腌臜,你不要问了。”

    温华暗暗琢磨,没想到看上去老实巴交的颜家老五也能有这样的事儿,真是……

    因颜恕不吭声,她坐在一旁,也觉得没什么意思,闷闷道,“好歹我也花了一千两银子呢,还不能让我买个教训?”

    见她这幅模样,颜恕只好道,“我就是不想你为这事生气。她不光找了你借钱,大嫂二嫂也都借了,偏五哥还不认这事,大哥险些动了鞭子,五哥才说了实话,说是陪五嫂回娘家的时候被灌了酒……后来那浪荡子找五哥要了几回钱,数目越来越大,直到这一回,说只要五哥拿出五千两银子来,他就连人带身契一并转给五哥。嘁!五哥也真是糊涂,他不动动脑子,要真是把人弄来了,那才是实打实的证据!我们就直接去了阚家,阚家的老爷子还算个明白人,当即就把那浪荡子给关了起来,那个妾连同身契也都一并交了出来。”

    温华听得目瞪口呆,“不是说那妾……是证据?”

    “所以才不能带回来,一出阚家,大哥就直接让人把她送到庄子上了。”

    “然后呢?要怎么安排她?”

    “那就和咱们没关系了,”见温华蹙眉,他心下一软,安慰她,“总不会打杀了。五嫂若是懂事,这一两天就会把银子退回来,若是没动静,以后咱们和他少来往就是了。”

    温华摇摇头,“一直以为五嫂只是脾气软,没想到她竟这样傻……”娘家婆家两边都不落好。

    对于阚家人,颜恕现在提也不想提,便换了话题,“明天回去,你找机会问问平羽的婚事,岳母那里是个什么意思?”

    温华诧异,心里一动,“有人看中他?是什么样的人家?”

    颜恕靠着炕桌,打了个哈欠,“是三婶婶认识的,听说那家常年在外做官,又不愿意把女儿嫁到当地,就不免被耽搁了,说要么在老家,要么在京城,不拘什么门第,只要是肯上进的良善人家,情愿多陪送些嫁妆。哎,好像也是晋州的?或是冀州的?记不清了。”

    温华就有些迟疑,“怎么想起我三哥来了?他现在不过是个举人,邓家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颜恕接连打了几个哈欠,起身披衣,“听说那家的姑娘年纪不小了,再拖就拖成老姑娘了,要不然也不至于说什么不拘门第的话了。我过去了,你也早些休息吧。”

    咦?那也就是说,对方年纪少说也有十八九岁了?比三哥大了一两岁……倒也不是不行。

    温华起来送他,“那我明儿就问问,婶婶那边儿,对方具体什么情形,还得你多探问探问。”

    第二天,温华和颜恕早早的起身,梳洗整齐后就打算出门,院子里来了个眼生的小丫鬟,自称是五奶奶派来的。

    小丫鬟伶牙俐齿,微微有些婴儿肥,一边脸颊有个浅浅的酒窝,看上去很讨喜,“给奶奶请安!我们奶奶让我来跟奶奶说,她一会儿就过来,耽误不了奶奶太多时间,请奶奶稍等一会儿!”

    温华点点头,笑了,“你叫什么?”

    “奴婢叫榛儿。”

    “那好,你去跟你们奶奶说,若不是急事,不妨等我回来再说。雁竹,你和她一起去,把今年咱们庄子上送来的水仙挑两盆送过去。”

    邓家的车马已经到了,总不能因为五奶奶派了个小丫鬟来,就让她娘家的车在门外干等着。

    兴冲冲的回了永宁坊,才知道大哥邓知信一早就去了都督府,温华掩下些许失望,和嫂嫂们说笑了一会儿,悄悄跟颜恕使了个眼色。

    颜恕便借口研究学问,拖着平羽去了书房。

    温华悄悄将颜恕说的事儿跟宋氏说了,宋氏倒是很上心,“……官大官小都没什么,就是人要本分,能踏踏实实的和你三哥过日子!”

    “您说的是!”温华笑道,“三哥将来是要出仕的,要是能在这上面不给我三哥拖后腿的话,就更好了。”意思就是希望对方不仅能入得厨房,也能出得厅堂。

    想了想,她又道,“将来白家的那一位即便不能成,也不至于耽误了三哥。”

    说起平羽心里的那个人,宋氏不免忧虑,“他还惦记着白家的那个?”

    温华笑道,“我三哥啊,别的都好,就是在这事上,忒让人操心了些。”

    宋氏叹道,“我就怕他耽搁了自个儿。”

    温华道,“香鸾的事,他已知道错了。看看,如今虽知道香鸾给他生了个闺女,为了不惹您生气,不也还是在您面前一句都不敢提?不瞒您,他也找我问过两回,知道她们母女安好,就没再多提,只拜托我时常照看着,我说把孩子抱回来养在您跟前,他还不愿意呢,说怕累着您。”

    提起这桩事,宋氏又是一阵愁烦,“你说把孩子抱来,让她离开亲娘,我是真不忍心,可一想到那个香鸾,把我愁的……不怕她待孩子不好,却怕孩子被她教得心术不正,将来……唉……”

    温华捋着宋氏的背,“您又心软了,既知道香鸾是个不好的,还舍得您孙女在她那儿受苦?当初香鸾跟了三哥,便知她不是个守本分的,她想往上爬,想着做姨奶奶,说实在的,这样的心思在丫鬟们里边不算独一份儿,可她胆大包天,明知道家里的规矩,还是不珍重自己,这样的人能养出什么好孩子来?”见宋氏仍然犹豫,就又加了把火,“说实话,在那庄子上,虽说吃不愁穿不愁的,可跟家里到底不一样,现在看着只是差在银钱用度上,等将来那孩子大了,该说亲了,才真是要吃亏呢!别人一打听,知道是外边儿养大的,还能寻着什么好人家?”

    “你说的我何尝不明白?”宋氏拍拍她的手背,“我也是女人,当初有你大哥二哥,心里存着盼头,尚且吃了许多的苦,香鸾那丫头,我虽然不待见,可是一想到她的将来……也可怜她。”

    温华知道自己老娘又心软了,只好道,“我原给了她两条路,要么,回来安安分分的,孩子养在您这儿,等将来三嫂进了门,由三嫂抬举她,或者,就这么由着她带着孩子住在庄子上,每月按时拨给她银钱。”其实若真是为了三哥着想的话,这两条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宋氏很不赞同,“都不妥当。”

    “娘,我知道——前一条肯定对不起三嫂,会让她跟咱家离了心,后一条更是对不起我三哥,人家会骂他无德,自己的孩子竟然当做奴仆一样养在庄子里,那三哥以后还想不想做官了?——我也不是真要那么做,就是想看看她心里到底有没有我三哥罢了,如今过了都快一个月了,她还是不松口。原先还有些可怜她,可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宋氏没有说话。

    温华挨着她坐了,“如今既然您觉得不忍心,干脆这样,趁着孩子还小,不记事,把孩子抱回来,我把她和她哥嫂打发回福州去,再送她一份厚厚的嫁妆,叫她以后衣食无忧,让那边儿的管事帮忙寻个妥帖的人家把她嫁了,也算是管她到底了。”

    温华看看宋氏,“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最直接的办法,还是把白家的那位娶来。三哥的心思不在她身上,香鸾便也闹腾不起来了。”

    宋氏叹口气,“望门寡这事儿,虽不大好听,可也不是没有先例的,只是白家的人难缠着呢,真是……这个孽障,怎么偏偏瞧上白家的那个?”

    温华就劝她,“依着咱们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若是打定主意娶个小门小户的也不是不行,只是这里是京城,不是在咱们老家,想要打探清楚对方的品性,不是那么方便,咱家跟那些世代为官的人家还是不能比的,再说了,高门大户的姑娘,您乐意,咱们还怕娶进来让您受气呢!当初答应三哥,一是怕他心思重,分心影响了学业,二来……那白家的姑娘跟咱们也相处了些时日,品性还是不错的,只可惜时运不济,我想着,三哥这上不上、下不下的,若真是找不到太合适的,不如就求娶了来,别人嫌她,咱们家又不在意这些。只是那时候时机不对,她又新寡,白家好面子,肯定不乐意。如今时候却是差不多了,我想着写信叫人去打探打探,娘您让二哥给老家递信的时候也问一问。还有一条,如今颜恕他婶婶说的这家,还不知道怎么样,我倒觉得不如两边都派人悄悄打探着,毕竟娶妻娶贤,白家的那位固然很好,可三哥的婚事也不能老拖着。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先成了家,立业才安稳。”

 第214章 犯愁的亲事

    三太太翟氏似乎对这门婚事很上心;自从知道邓家于此事并不反对后,就时常把温华叫到她那里说话;聊些家长里短;从不同的侧面打听邓家的事;喝杯茶,看看彼此的绣品,好在温华在女红上是下过苦功的,并不怕拿出去会丢人。

    三太太多方探寻;差不多将她娘家的事打探了个底儿掉;倒激起了温华的好奇心;对方和三太太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竟然令得三太太如此上心?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温华索性直接问了出来。

    三太太只是略微有些诧异,随即笑道,“我呀是父母的老来子,上面的兄姐最小的也比我大了十多岁,侄儿侄女们年龄有的比我还大,那时候父亲公务繁忙,母亲又身体不好……她是我娘家世交的女儿,虽说家境差些,难得我们能合得来,差不多是一起长大的,后来又在同一年嫁了人,这些年一直没断了信件往来,前些日子她拜托我给她家女儿留意留意。外面那些不知根底的,到底不如自家孩子让人放心,偏偏你弟弟他们年纪还小,那回你三哥来家里,虽说只是见了一面,到底是你兄长,我看着就觉得挺好,说不定两人合适呢,听说他还没定亲,这才动了心思。”三太太指指桌上的一座扇面大小的绣屏,“这是她家女儿绣的,你看如何?”

    温华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扇屏风摹的一副有名的前朝仕女,整个画面只用了不同深浅的灰色和黑色丝线,画上人物神态闲适,衣裳褶皱线条流畅,柳枝风摇欲动……

    温华身子微微前倾,仔细看了一会儿,赞道,“好,绣工好,立意更好……若是咱们家的姑娘,澜妹妹就有伴儿了。”

    她口里的澜妹妹是三房的女儿,精通女红,性格有些软懦,喜欢看书,偏又是个伤春悲秋的性子,温华平日里和她见得少,又不喜她的性子,因此只是面子情罢了。

    她说这话,只是想知道对方家里的姑娘是个什么样的性格,若是像三房澜妹妹那般的,趁早婉拒的好。

    三太太笑了,摇摇头,“哎,要是澜儿能有她的一半,我还愁什么?”

    这话有意思了,既然女儿这么好,怎么在选婿的事上如此放不开?

    “这么好的人,她家里也必是有所期待的,恐怕我三哥入不了人家的眼呢。”温华眨眨眼,带着些疑惑看着三太太。

    “谁家不是如此?可她家姑娘总不能留到二十岁吧,那就真留成老姑娘了。”三太太隐约明白了温华的顾虑,想了想,“你也不是外人,我跟你说句实话吧,之所以把她留到现在还未嫁人,不是没有缘故的,却不是为着别的,只是她娘老子的一片爱子之心。原先她家里倒也替她相中过一家,已经要下定了,可那家后来出了点事故,险些把姑娘给耽搁了,她父母怕她名声受损,就送她到老家住了一段时日,只说要在老家那边儿侍奉祖父母。你是知道的,我不是个爱打诳语的,你且放心,姑娘的人品是一等一的好,从小跟在她母亲身边,也是见识过世面的,”说着说着,忍不住又赞了一句,“她也在鸿泉女书院读过几年书呢——这绣屏就是那时候绣给我的,这孩子德容言功没有不好的,错过了可就再难找着更好的了。”

    “婶婶的话我明白了,既然是婶婶也夸赞的人,想来是极好的了。”顿了顿,又问道,“不知她姓什么叫什么?若是也在书院读过书,没准儿我也听说过呢。”

    三太太道,“她姓白,表字元槐。”

    话一出口,就见对面温华突然面露异色。

    “哟,还真认识呀?”三太太笑了笑,忽然想起这位侄儿媳妇也在那家书院读过几年书,暗恼自个儿真是老了,怎么把这一点给忘了?既然同是一家书院,未必没听说过白家的消息。

    温华深吸了一口气,“她父亲是不是在长沙任过知州?她兄弟在鸿泉书院读书?”

    三太太面上便带出几分尴尬,“这可真是巧了……”——罢了,咬紧牙关罢,这事儿若是不成,也不能让人议论那孩子的闲话!

    温华打起精神,笑了笑,“可不是么……”真是……弄了半天,还是那一个,什么未来得及定亲,明明就是……

    “看来您这媒人是当定了。”

    温华对于三太太有意隐瞒有些在意,虽然结果摆在那里,这时候再追究细枝末节也没有什么必要,但她心里就是有些不舒服。

    温华这样笃定,三太太微微有些意外,却不妨碍她高兴,“那感情好!”笑了一阵,三太太问她,“怎么认识的?你们差了四岁呢,先前也没听你提起过?”

    “这也是缘分,”温华就把两边的关系简单提了提,隐下了白元槐女扮男装冒充她弟弟进学的事儿,“她祖父家和我们家离得近,以前我哥哥和她兄弟还是跟着同一位先生读的书呢。”

    温华想散散心,从三太太那里出来没有直接回住处,转而去了花园。

    花园的中心是一处葫芦形的池塘,每年夏天都会盛放一池莲花,然而在这样的季节,就只能看到一片光秃秃的水面了。

    抬头看看假山上的凉亭,她打消了上去的念头——冬天的花园一片萧瑟,与其爬上去受冻,还不如找找看有什么冬天可赏的花木。

    “……办好了差事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嘛?”

    “你真是……你也不想想,这院子里的事儿,哪有那么简单?”

    “……”

    假山另一边的说话声小了许多,隐隐约约能听到一些,听声音有一个像是二奶奶杨氏屋里的丫鬟,那丫鬟的声音有些特别,很容易分辨出来,另一个就听不出来了,温华给身边的丫鬟们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噤声。

    凝神静气听了一会儿,直到那两个人离开了,池塘又恢复了宁静。

    “主子,她们——”

    “回去再说。”

    温华洗漱了换了衣裳,抱着手炉靠着炕橱发呆;日照斜西,屋里光线不足,她索性叫人点上灯,挂上了帘子。

    颜恕从外面回来,进屋时就看到这么一副场景,温华神色恹恹的,身上搭了件棉袍,腿上盖了条薄被,托着下巴坐在那里。

    “怎么了?累了?”

    她不愿意动弹,懒洋洋的给他倒了杯水,“嗯,婶婶找我去说话了。”

    颜恕瞧着她脸色不好看,知道必是有事,微微一笑,“事情成了?……遇上什么难处了?”

    她心里突然拱起一把火,“怎么不猜是事情没成?就认定这事儿一定能成了?”

    颜恕笑了笑。

    “哼。”她索性转过身不去瞧他,眼不见心不烦。

    颜恕拿出一个纸包打开,捏着粒白莹莹的糖果塞进她嘴里,哄她,“要是不能成,你提也不会提,说说看,是什么缘故?”

    “没什么……只是心里有点儿别扭罢了。”咦?这味道……她转身抢过纸包,纸包里躺着七八颗莲子大小的白色糖块,“这是哪儿来的?”

    “好吃吧?这奶味儿浓郁香甜,比那一味放糖的好吃多了,楚濂家铺子里新出的,你要喜欢,我派人再去拿。”

    她闭上眼,细细品着,“用的羊乳还是牛乳?这味道,一点儿也吃不出来。”

    “这个倒不知道,人家的秘方呢。”

    有好吃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也就顾不上摆脸色了。

    两人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坐着,一个吃着,一个看着。

    吃到了她最爱的却久已不吃的奶糖,心情无端好了许多,看看纸包里还剩下两颗,她看看颜恕,颜恕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提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是那种标准的能装一整斤糖果子的纸盒,“没事儿,还有呢。”

    有了很多很多奶糖的某人瞬间满足了,也有了笑脸儿,嗔了他一眼,“不早拿出来——”

    媳妇儿高兴了,颜恕悄悄松了口气,取来温华自用的糖盒,把奶糖都倒进去,“”

    温华不想他再问起之前的事,就道,“包糖怎么用这样的纸包?也太寒酸了些,”顿了顿,忽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总不会又撞上保元了吧?”

    楚濂家的果子店在京城还是有些名气的,上回他路过那里,瞧着出了新品,便给她买了两个高档些的攒盒,正撞上从娘家回来的大奶奶和他家保元,保元喜欢那家店里的点心,他不好意思和孩子争,就把买的让出去了,待去店里再买,可惜那攒盒是限量的,都卖完了,没奈何,只好称了些散装的回来,就是用的这种纸包装回来的。

    颜恕点点她的鼻子,“你就打趣我吧,这个还没正式卖呢,说让咱们尝尝,”说着,手指点点糖盒的盖子,“以后每天只准吃两颗。”

    温华搂着糖盒,“不要!”

    “糖是我买的。”

    “你已经给我了呀!”

    两人笑闹了一阵,颜恕搂着她,亲亲她的鬓角,“你这么心宽的人,还有心里别扭的时候?”

    温华白了他一眼,轻轻倚着他的臂膀,“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好不?……其实婶婶说的那人,我也认识。”

    “那人不好?”

    温华在心里做了个鬼脸,“那人是极好的,只是……婶婶瞒了些事情,我倒不是对婶婶有意见……只是突然心里不好受罢了。”

    颜恕明白了,轻轻揽着她的肩膀,“让你受委屈了。”

    温华眼睛一酸,骂道,“都是你!”

    “好好好——”颜恕掏出帕子给她拭泪,“都是我不好,娶了你又让你难过。”

    温热的气息让她有些羞涩,连忙换了个话题,“屋里的丫头们太多了,我想给她们换换差事,庄子上送来了些盆花,我想让她们去照顾。”

    “好,你说了算,想怎么派就怎么派。”

    想起今天下午在假山那儿听到的,她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就怕她们不服气呢,好歹是家里的世仆。”

    “不必多想,真有不好的,直接打发出去就是,谁敢说什么,你要是有为难的,就叫他们来找我。”

    第二天温华就把几个平时不太安分的都打发到隔壁书房那边,且不许她们进屋伺候,每天只准在院子里整理清扫假山花木,活儿不重,但她们却是甭想着再能亲近主子了。

 第215章 云开见月明

    日子过得飞快;腊八节喝了粥,没几天的工夫就到了腊月十六;温华及笄礼的日子。

    这阵子大奶奶忙得厉害;累着了;几日来便有些不舒坦,犯了旧症,大夫来看了,令其静养;大奶奶就将招待礼宾的摈者之责交给了二奶奶;自己只管提点温华礼仪规矩上的事。

    今日一早大奶奶就来到温华的居处;看着她穿戴打扮好了;陪着把及笄礼的流程重复了一遍;又着重讲了讲今天会面临的一些应对,温华暗暗记在心里反复演练。

    俞氏仍带着三分病容,虽然看上去心情不错,但还是不由让人担心,温华问她,“嫂子今天好些了没?”

    俞氏淡淡一笑,“老毛病了,回回都是这样,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酸,躺两天,喝几服药,就能好些。”

    温华就道,“在娘家的时候,我母亲也时常不舒坦,有时候就让人给她槌一槌捏一捏。”

    俞氏感同身受,“可不,难受的时候能松散松散是最舒坦的,我那儿的蔡嬷嬷就很有一手,这几日也多亏了她。”

    蔡嬷嬷是俞氏的心腹陪房,五十多岁的年纪,有些瘦削,其貌不扬。

    温华就有些诧异,“看蔡嬷嬷不像是个有气力的。”

    俞氏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