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风华农女的盛世庄园-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云儿谢过了牛大叔,赵德喜就赶车买了点面粉条和家里吃的菜这些回去,还没出镇子就遇到了赵德才,赵德才迎面走来,手里还拿着个馒头边走边吃。
赵德才也看见了他们,快步走过来喊了声“二哥”,赵德喜问到“怎的这会出来买馒头吃?还没吃早饭?”
赵德才回道“这不早上起来做了会木活,老板是管住不管吃,这会饿了出来买两个馒头吃。”说着递了一个馒头给赵云儿吃,赵云儿谢过三叔说是吃过早饭了,赵德才这才拿着吃了。
边吃便说“二哥我听说你们在镇子上开了一家面摊?”
赵德喜说是,跟赵德才说了具体位置,又说租了铺子明天开业,让他过来凑凑热闹。赵德才说明天一定过去。
中午回去,刘氏和张氏在家擀面条,两个人一遍做活一边说笑着。看到他们回来就停了手准备做午饭。
张氏也回去吃饭了,刘氏留了多少回让张氏在这吃饭,张氏都不肯,后来就由她去了。
中午吃过饭,赵云儿就开始烀猪头,用热水笊了,撇去浮沫,放入姜花椒八角糖盐酱油,盖上盖子在锅里煮着。
许木匠已经坐好了一个简易的木门,赵德喜又跟着许木匠去镇里把木门给装好。
张氏吃过饭过来就帮着剁肉糜,准备红豆馅和南瓜面。张氏干活利索也干净,到黄昏的时候所有明天要用的材料就准备停当了。
晚上一家人商量了一下这些东西的价格,又找里正写在纸上了这才睡了。
第二天因为是开张,赵冰儿也跟着去凑热闹了,刘氏因为要等着收肉还要准备明天要用的材料,就没有去。三个人坐着牛车到镇里的时候,天都还没亮,但是卫氏已经在收拾等着了。赵云儿熬骨头汤,赵德喜焖面,冰儿则擦桌椅板凳。等都弄好了就开始做肉饼、煎南瓜饼,卫氏看了两次就会了,接手了赵德喜的工作,赵德喜则是赶着牛车去铁匠铺拿锅去了,煎饼用平时炒菜用的锅实在是不好用。昨天叮嘱过的铁匠铺今天会早点开门等着的。
赵德喜拿回来锅洗干净就放了油滋滋的煎着饼了,等天大亮的时候赵德才过来了,帮着赵德喜把牌匾挂上了。
赵德喜点着了早就买好的鞭炮,鞭炮这么一响就算是正式开张了。周围有人陆陆续续的过来看热闹,一看是卖面的这一对父女,又听着赵云儿说有新鲜的吃食还不贵,就三三两两的有人进来了,赵云儿昨天就买了一大张红纸上头写了菜名和价格,今天早上贴在了墙上。
酸辣粉四文钱,南瓜饼两文钱一个,肉饼6文钱,肉饼的价钱是比照着郑家包子铺的肉包子定的赵云儿觉得自己的肉饼馅料足又大,卖6文钱是不贵的,一盘猪头肉的价格是10文,把昨天卤好的猪头切片放着,有人点就放糖盐醋酱油花椒面和红油拌着吃,口感非常好。
进店的人几乎都点了酸辣粉,因为是新鲜吃食又便宜,吃过了都直呼过瘾,好吃。有些稍微宽裕点的就加一个肉饼,吃的眉眼带笑。有小孩来的赵云儿就适当的少放了点辣椒油。赵云儿也让赵德才入座,给他端了一碗粉一个肉饼一个南瓜饼,赵德才吃的是嘴角流油,心满意足的走了去上工了。
赵云儿端碗端的手都酸了,想着等会人少了休息一下,谁知道那些吃过的人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一上午生意火爆的程度让人咋舌,到午饭时间,除了焖面和拌猪头肉,剩下的都卖完了。
到了午饭的时候,前来尝鲜的人都没吃着酸辣粉和饼,都点了拌猪头肉要了一份面聊以解馋,过了午饭时间就卖的什么也不剩了,卫氏在自家厨房炒了两个菜热了馒头,这才吃了午饭。
小山子似乎是知道大家都在忙,一上午就拿着赵云儿给他的两个饼,自己在院子里边吃边玩,及其懂事。
吃过饭,赵德喜说明天拿要多准备点,今天这些都不够卖。被赵云儿给否了。明天放出话去,每天每样东西就准备100份,卖完了就收摊,古代还没有饥饿营销,那么她就来先试试看效果。
等收拾完了下午回家的时候,牛车刚出了青山镇,天空就开始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赵云儿前世是出生在北方,只是大学在南方读的,大学毕业就就近就业了,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老家,回老家最大的期许就是能痛痛快快的看一场雪。所以雪会让她有归属感,她对雪也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执念。
赵云儿想着就张开双臂去接着雪花,赵冰儿看姐姐激动的模样鄙视的看了她一眼,跟赵德喜说到“爹,你看前边我说姐姐脑子坏了,你还不信,这雪年年都会下,你看姐姐像傻子一样,激动的都快哭了。”
赵德喜在前边赶着牛车,转头看了一眼两个玩闹的女儿,笑着道“你姐姐从小就喜欢下雪,你是不知道,你姐姐出生的那天,下了好大的雪,前来贺喜的人都说你姐是个有福气的”
一家三口在纷扬的雪花中赶着牛车慢慢的往家走着,幸福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小圆点。
第四十三章 冬至
晚上吃过饭,一家人坐在温暖的火炕上数钱,这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一家人围成一圈个个脸上都挂着喜色,数完钱刨去成本,一天差不多挣了2两银子,刘氏有点不敢相信,连着数了两遍,又用手在赵德喜的大腿了掐了一把,掐的赵德喜直喊疼,这才确定自己不是做梦。
第二天,雪停了,路上积了不少雪,还好通往镇上的路还比较平坦,但是雪天路滑赵德喜和赵云儿晚了半个时辰才到了镇里。
赵德喜开门就照着赵云儿的话宣布了,每天每样吃食就只有一百份想吃的赶早。早上来的人就更多了,很多人吃一份还不够还要打包一份回去,还没到正午就已经全卖完了,赵云儿有点哭笑不得的,还有点自豪。
就这么过了半个多月,每天去镇上只卖上午就能卖完,下午就回来帮刘氏干干家务。张氏还是每天来上工,王二柱砍了一个月的柴火就够用一冬的了,就没再砍柴了。干满一个月的时候刘氏给张氏他们结了工钱,给了一共给了一两半银子,多出来的那几百文说是生意好的分成,这是赵云儿教刘氏说的。
张氏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是这两口子报恩呢,当初他们最落魄的帮了把。要不镇上的这么多活计,没听说生意好给分成的。
赵德喜把当时赵德才给救急的二两银子也还上了。这个家就再没欠的钱了。
第二天是冬至,也就是说从明天就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了,这的风俗跟前世的北方是一样的,冬至要吃饺子,有个顺口溜是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赵云儿早就买好了羊肉,冬天吃点羊肉身上暖和,赵云儿叮嘱刘氏明天上午羊肉剁好馅,一定要烧一点花椒水浇里边,这样可以去除羊膻味,再挖两个胡萝卜出来一起做饺子馅。
下午帮着张氏和刘氏准备完了食材,张氏回去了,赵云儿就跟刘氏和赵德喜商量说自家买一辆牛车,不然一直用张氏家的不是那么回事,万一人家要有个用啥的,不方便。
赵德喜一听就激动了,村里有牛车的人家很少,想不到自己家也要有牛车了,就点头答应了。赵德喜激动的心情赵云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才哪到哪,她的目标是二十岁退休,还有9年挣够这辈子下辈子都够花的银子,想着想着赵云儿就笑出了声。刘氏和赵德喜见怪不怪了,这孩子总是一个人乐,也不知道乐什么,赵冰儿看到姐姐又自己在那笑,一巴掌就拍到赵云儿的脑门上,嘴里还念念有词“老天爷,快让我姐姐回魂吧。”
刘氏把存钱的匣子拿了出来数了数,有三十两的存银了。一辆牛车买下来也就十一二两,因为怕不够,刘氏就拿了15两出来给了赵德喜让他装好。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明天赶一辆牛车去镇里,回来的时候要赶两辆,买牛的不会提供送牛车服务的,因为送来了他要回镇上的时候就没法回去了,而早上的二柱叔家的牛车也不能不用,那么多东西他们可背不到镇上去。最后还是赵德喜去了二柱家一趟,让二柱明天早上跟着他们一起去,等买了牛车一起赶回来。
晚上赵云儿跟刘氏说,明天冬至多做点饺子,让张氏把杏花和张诚都喊来,等中午的时候两家人一起吃顿饭,刘氏笑着答应了,说她小小年纪就是个操心的命,也不知道像谁。
第二天一大早,王二柱就来了,三个人装了东西就往镇里去了,像往常一样,大早上的生意就很火爆,二柱也没闲着,帮着端盘子收碗。
只是半上午的时候来了个特殊的客人,是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剑眉星目,头发束起,一丝不乱,身上穿一件月白色的丝绸长褂,上边绣着翠竹,自是有一番风流才子的韵味。
赵德喜见这位公子进来,忙过去招呼“郑公子,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赵德喜以前在镇上做工,也在郑家的酒楼里打过杂,自然是认得这个郑老爷的嫡子的,这个郑老爷的嫡子名叫郑玥,据说为人很是宽和,郑老爷年纪渐渐大了,很多产业都是这个郑玥来打理。
那郑公子微微一笑,道“听说你们这有些新鲜的吃食,我来尝尝。”
“那郑公子您坐这边,您想吃什么?”赵德喜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让郑玥坐下,就问到。
赵云儿觉得赵德喜还是有点木讷,人家说来尝尝新鲜吃食当然是一样来一份咯。赵云儿现在是手比脑子来得快,烫了一份粉,多加了辣椒油,其他的一样拿了一份就端到了郑玥的前边。在郑玥跟赵德喜说完,一样来一份的时候,赵云儿就已经把吃食放到了郑玥前边的桌上。
郑玥看向眼前的这个小丫头,稀疏的发黄的头发,那眼睛里还有一抹促狭,像是要捉弄谁,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他吃了两口酸辣粉,就辣的猛喝汤,再看看其他桌的酸辣粉明显比自己这碗里的红油要少的多。
赵云儿正在边喝水边偷偷瞧着他,等着他出丑,正看的洋洋得意,谁知道郑玥一眼就看过来,幸灾乐祸的样子被逮了个正着,一下子没稳住,嘴里喝的水就喷了出来,喷了赵德喜一身。赵云儿赶忙就去擦,谁知道自己拿的是擦锅台油的抹布,结果不但没把水擦干净,有把赵德喜的衣服擦出了大片的油渍,赵德喜忙制止住了她,赵云儿瞧见郑玥正看着他们这边,隐隐的带着笑意,整个人都不好了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本想看别人出糗,谁知道挖个坑自己跳下去,还把自己埋了。
一番折腾下来,郑玥已经吃好了过来结账。赵云儿看向那边桌子除了剩了半碗面条,其他的都吃完了,吃完了?那么多辣椒,可是为什么这个郑玥还是跟进来的时候一样,没有被辣的很狼狈?只是白皙的脸上有点泛红,更显得面若桃花,啊呸,面若桃花可是形容姑娘的。赵云儿在心里默默鄙视了一遍郑玥“死妖孽”。
郑玥结完帐走出来吹了吹冷风才觉得清醒了点,那碗酸辣粉辣的他头晕,长这么大第一次体会到头晕是什么滋味。不过味道确实是好。难怪最近自己家早餐包子的生意一路下滑,还有那个拌猪头肉,口感非常好,要是再配点小酒就更好了。
快到中午,东西就卖完了。赵云儿帮着赵德喜把该洗的收拾的都收拾好了,三个人赶着牛车去了东边的牲口市场,排的密密麻麻的有牛有马,赵德喜和二柱同时看中了一头牛,二柱看了牛的牙齿说这牛约四岁左右的样子,正是能干活的时候。
这时牛旁边一个老汉走出来跟他们说到“这牛我一手养大的,今年快四岁了,正是能干活的时候,只是家里小孙子病了,要用钱,要不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卖的,你们买这个牛不是要杀了吃肉吧,要是那样我可不卖。”
赵德喜赶忙说到“不是的老叔,我们做点小生意,指着他拉车也不是啥重活。”
那老汉吧嗒了一口旱烟袋说到“要是这样,你给九两银子牵走吧,还有这牛车也一并给你们了,这牛车也是我自己做的,看着不好看可是结实耐用的很”
赵德喜看了看后边的板车,虽说是有点旧了,但是看起来木头细密很结实。就塞给了老头十两银子,我看的出来这老汉是真心疼这牛,想着要少点钱以后主家能对这牛好点,这样的牛车在市上的价格都在十一二两的样子。
那老汉看赵德喜给了两个五两的银子,局促的接过了钱说到“大兄弟,我这也没零钱给你找,你在这等一下,我去前头买点东西把这银子破开。”
赵德喜忙说不用找钱,让拿那钱给孩子看病。那老汉听了千恩万谢的,赵德喜脸色发红,他实在是不习惯别人对他这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忙赶着牛车逃也似的走了。
第四十四章 赵翠
赵德喜赶着自家的牛车一路高高兴兴的就回到了柳树村,走的是穿过村子中心的大路,到了二柱家的时候,二柱开了院门把自家的牛车送了回去,赵德喜和云儿在外边停下来等他,就看到赵家老宅门口停了一辆马车,有点破旧,屋子里还隐隐传来说话的声音,那马车停在路中间,两边都过不去牛车了,等二柱出来,赵德喜就赶着牛车掉头回去,从村北绕了回去。
还没进院就听见厨房的说笑声,赵德喜赶着牛车进了院就看到王诚在那边修整牛棚,当时赵德喜借来牛车的时候就靠墙简单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只是不怎么结实,王诚把各个地方都固定住了看着结实多了。
刘氏也听到了院子里的声音,忙出来查看,看到赵德喜赶的牛车问到“这是今天买的牛车?花了多少钱?”
赵云儿就道“本来人家要九两银子,我爹非得给人家十两银子”说完揶揄的看了一眼赵德喜。
赵德喜有点尴尬的站那,二柱见了忙说“德喜是看人家一个老汉在那买牛给孙子看病不容易,这才多给了一两银子,不过说起来还是我们沾光了,这么壮实的牛在别的地方十两银子可买不到。”
赵德喜忙点头称是,张氏也说是这头牛值这个价。评头论足了一番,赵德喜就把牛牵去牛棚拴着,倒了点草料给它吃。大冬天的没有青草,一般就弄点干草和麦秸切碎了拌点麸皮给它吃。
去到厨房的时候看到已经包好了几百个饺子了,像小元宝,白白胖胖的惹人爱。除了煮饺子,刘氏还准备了几个菜炖鸡、家常豆腐、拌猪头肉,还有个鱼收拾好了没做,刘氏是打算做个清炖鱼,赵云儿想了想这么冷的天,做个水煮鱼吧。
刘氏知道赵云儿厨艺好就没管她,想怎么做就由她去了。
趁赵云儿做鱼的空,刘氏捡了一大盖帘的羊肉胡萝卜饺子让赵德喜去给老宅送去,羊肉是个稀罕东西要40文一斤,一般村里也没人吃。老宅那边虽说不厚道,刘氏始终觉得那边是老人,不能计较太多。
赵德喜结果饺子,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五两碎银子,摸出来给了刘氏问到“素心,今天我去送饺子要不,把那一年一两的孝敬钱给送过去?”
刘氏一点磕巴都没打,就给了赵德喜一两银子,叮嘱他送过去赶紧回来,等着他吃饭呢。赵德喜答应着就出了家门,往老宅去了。
这边赵云儿做好了水煮鱼,刘氏张氏就张罗着下饺子。等饺子都煮好饭桌都摆好了,还不见赵德喜回来,刘氏就有点坐不住了,怕他在老宅那边又出什么事。
张氏一遍劝着,一边招呼着让王诚去看看,王诚还没出大门就撞见赵德喜回来了,脸色不怎么好看,身上的衣服也有拉扯得痕迹。
刘氏忙跑过去问“这是怎么了?”
赵德喜看了看张氏和二柱回道“没事,就是过去送东西的时候娘又说了几句不好听的。”
刘氏又四处检查了一下,身上没啥事这才放心。
两家人围在一起吃饭,今天张氏还特意让王诚去打了酒。羊肉馅的饺子特别鲜美,赵云儿吃的满满的幸福感,心想着这种绿色羊肉还真不是前世饲料喂养出来羊肉可以比的。她在这吃饺子吃的停不下来,桌上其他人可是吃鱼吃的停不下来,水煮鱼麻辣鲜香,立刻征服了大家的味蕾,几乎是抢着再吃。等赵云儿吃够了饺子想去尝尝鱼的时候就已经一块都没有了。赵云儿哭笑不得的去吃别的菜了。
都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德喜和二柱就这饺子喝了几杯,赵德喜的情绪很明显的好多了,可是也有点醉了,跟二柱在那谈天说地的乱扯一通。等两个人喝好了离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时辰以后了,诚哥儿扶着二柱,刘氏打包了一些没煮完的没煮完的饺子给张氏拿着,张氏今天的活也做完了,就跟着一起回去了。
送走了张氏,刘氏把喝多了的赵德喜扶到屋里,让他睡了,然后就去收拾洗碗。赵冰儿抱着小黄狗去村里找人玩去了。
杏花没有走,神神秘秘的把赵云儿拉到赵云儿住的屋子跟她说道“今天上午的时候,我看到你二姑姑回来了,还带着两个儿子金锁和银锁,拿了不少东西。你们回来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你们老宅门口停了一辆马车?那就是你二姑家的。”
二姑?赵云儿没印象,好像是嫁到镇里以后就很少回来,赵云儿也没见过。
杏花看赵云儿在发呆就说到“你二姑那个人,我听我娘说过,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别看你小姑成天咋呼,我娘说你十个小姑加起来也顶不了你二姑一人,你看你爹回来那样,八成跟你二姑来有关。你们得防着点”
赵云儿道“我知道了,杏花,有啥事你及时跟我说。”
杏花点点头,就跟赵云儿道别回去了。杏花走后,赵云儿跑到厨房去找刘氏,赵云儿刚跟她说了赵翠回来了,刘氏的肩膀就微不可见的震了一下,刷碗的动作也停下了。
赵云儿心想这个二姑可真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赵云儿轻轻拍了一下刘氏,刘氏才回过神来,问到“是你们回来的时候遇到了?”
赵云儿答道“我和爹回来的时候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老宅门口,刚才杏花跟我说的说是二姑来了还让我们防着点。”
“娘,你跟我说说这个二姑呗。”赵云儿看刘氏不说话接着问到。
刘氏叹了口气这才开口道“你也大了,有些事你得知道,该防着就得防着,免得吃亏。你二姑这个人,怎么说呢,看见谁都是笑眯眯的。我刚嫁过来那会你二姑已经出嫁了,不过那时候经常来家住,就怀着她那个大小子的时候来家住了好几个月,我成天的伺候她,她嘴也甜,整天二弟妹长二弟妹短的,那时候我以为她是个好的,就经常邀她来家里坐,一来二去,我嫁妆有些什么,你姥姥来了给我送了点什么,她都一清二楚的。每次给她看了我有点什么东西,第二天你奶都能知道,变着法的从我手中要走,我慢慢的也觉得不对了,就不在跟她亲近,后来听你小姑无意中提起我的那些个嫁妆大部分都落在你二姑手里了。”
刘氏说着就开始懊悔,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傻,一点东西都没给孩子留下,赵云儿看了看刘氏,示意他继续说。
刘氏就又开口道“后来你二姑感觉到了我对她的疏离,可是每次来的时候还是跟以前一样笑眯眯的拉着我的手说家常,只是你二姑每来一次你奶就给我甩回脸子,连着骂几天才罢休。反正你二姑那个人,得防着点。”
刘氏总结完了就不肯再说了。赵云儿心想这赵翠还真是个人物,当年把刘氏欺负成这样,有机会去会会她。
第四十五章 所图
人都是不经念叨的,赵云儿刚想着啥时候有空去会会,这人就登门了。赵云儿听见大门口有响动就出了厨房,看到门口站着一个30多岁的妇人,保养的挺好,穿一身宝石蓝绸缎长裙,头上插着一支镂花银簪,那模样像极了沈氏。这人一定是赵翠无疑了。
还不等赵云儿开口,赵翠就走了过来,亲热的拉着云儿的手道“云儿这是不认识二姑了?哎,你这孩子真是受苦了,前些日子家里忙,这不刚腾出空过来看看,才听说你落水那回事,我的小乖乖可受苦了”说着竟真的挤出了几滴眼泪,还拿出手帕擦了擦。
赵云儿想这老赵家都是人才啊,要是自己事先不知道她是个啥人,说不得这会还真能被她给唬住。赵翠看赵云儿一副呆呆的模样,不说话,还是和以前一样,哪里像爹娘说的那样机灵了。
刘氏在厨房门口看着赵翠,喊了声二姐。赵翠不再搭理赵云儿,看向刘氏,竟比以前看着年轻了些,心里暗恨却笑的格外温婉“二弟妹啊,走,我们回家去说说话。”说着就拉着刘氏往堂屋走,因着赵德喜喝多了在那边炕上睡觉,刘氏就把赵翠领到了赵云儿姐俩住的这个屋,坐在炕沿上说话,赵云儿也跟着进去了,她想看看这个二姑到底要出什么幺蛾子。
赵翠进了屋看这母女俩都没啥表情,有点尴尬。就率先开口道“二弟妹,你是不是怨我呢?怨我当初分家的时候没能来帮你们一把?”刘氏没接话,赵翠心里恨极了,但想了想这次来的目的,就又开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