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憨福-旱地鱼-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县有饭店,大多也只能入口,味道和花样,比葛家饭店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本县养羊的家户很少,养羊也是为了羊肉,织羊线衣这种事,根本没人想过。
  本县没有胶泥场,葛家不仅有胶泥场,制作的胶泥像比别的地方精致许多。
  本县虽大多为山陵,却不产木耳,葛家山上不但产木耳,听说摘的还很频繁。
  葛家庄有怎么多种本县没有的,随便拿出一样做为本县特色,都能为县库增加收入,为他的官职带来好处。
  夏呈祥本想利用职权直接令葛家贡献一项产业,是县丞提醒他,先查查葛家背景好一些。
  原本对县丞的话,夏呈祥不以为然,谁知这一查,葛家还真不是他随便惹得起的。
  不止京城里的吴将军是葛大夫人的亲哥哥,光面前坐的这位冷脸老人,他就惹不起,更听说还有一位身份神秘的年轻人,面冷心狠,只和葛家关系亲密,其他人任谁都不放在眼里。
  思来想去,夏呈祥想到一个主意:将灾民安置在葛家庄周围,改葛家庄为葛家镇,任命葛天俞为镇长。

☆、第0269章 戏耍

  要安抚灾民,必得拿出可以让灾民安心的产业,现在已经深秋,开荒种田肯定是来不及,灾民等着吃饭,葛天俞为了应急,只能拿出家里的产业,教会灾民制作,这样银钱来得快些。
  至于再往后的事情,将葛家庄产业发展成为本县特色,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于是,夏呈祥匆忙写了报告,申请撤销葛伯嗣弃绝书,并得到府丞的口头回复,说是批文很快就到。
  他冒功心切,等不及批文下来,先下了任命书给葛天俞,并亲自送来任命书,以示他对葛天俞的重视,却没想到这位葛老太爷非要看到批文。
  刘妈从里间出来,在葛天俞耳边低估了几个字,葛天俞微笑点头。
  葛天俞跟葛仲嗣的想法一样,有长辈在此,他自然先听长辈的。
  叔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还下了逐客令,这位县令还不走,叔父冷着脸也不再理会县令,葛天俞只得出声问:“请问大人,是不是遇到了啥难事?”
  只要你拿出自家产业,我就没了难事,这话只能在夏呈祥心里说,嘴里吐出的话却是:“我母亲瘫痪多年,听说自行寺住持法力高强,医术高超,不知住持是否肯下山。”
  葛天俞内心好笑,只要有勾得出老和尚馋虫的美食,住持自然肯下山。
  不过他不能这么说,说另外一个实情:“住持一天最多只接诊五个病人,还得是疑难病人才行,大人要请住持还需尽快,不过,要是五个名额已排满。其他和尚也有医术高超的。”
  夏呈祥原本只是拖延时间,看机会要葛天俞拿出一两项产业,这会儿不敢再犹豫,匆匆告辞赶往山上,希望住持的五个名额还没满,他还来得及给母亲排一个。
  到了山上,老和尚不但今天的五个名额排满。连明后天的名额也已排满。夏呈祥问起那些排队的人,非富即贵,都是他惹不起的。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孤陋寡闻。
  夏呈祥一走,葛仲肆问葛天俞:“老和尚什么时候定的规矩,一天只接诊五个病人,我怎么不知道。”
  “哈哈。今天定的规矩,”隔帘掀开。葛凯琳从里间笑嘻嘻跑出来,后面跟着好笑摇头的吴丽梅。
  葛仲嗣这下明白了:“小人精,原来是你在捣鬼,快说给二祖父听。到底是咋回事。”
  葛凯琳抱住葛天俞胳膊,竖起大拇指:“嘻嘻,是爹爹聪明。我只让刘妈给爹爹讲了老和尚三个字,本意是不管县令大人到底什么目的。也要将话题引到老和尚身上去。
  “老和尚的话从来故弄玄虚,模棱两可,只要县令大人和老和尚见了面,老和尚自会稳住县令大人,哈哈,也真是凑巧,县令大人还真要找老和尚,这可真是想睡觉有人给送枕头。”
  刘妈在葛天俞耳边嘀咕,这个葛仲嗣倒是看见了,可他还是不解:“这跟老和尚一天只接诊五个病人有啥关系?”
  葛天俞笑道:“我信口胡说的而已,没想到县令大人竟然信了。”
  “哈哈哈哈,这下老和尚可有得玩了。”葛仲嗣幸灾乐祸。
  这里几人幸灾乐祸,自行寺里,接到暗卫消息的老和尚,却是哭笑不得。
  他虽然喜欢热闹,却不喜欢虚套,现在葛家把哄骗县令的任务交给他,很明显,是葛凯琳对他的报复,谁让他明明知道人家沾不得辣椒,为了看笑话,还掩盖了菜里的辣味。
  结果葛凯琳只吃了一口,就在饭桌上睡着了。
  所谓的这几天接诊的人数已排满,求诊的非富即贵,根本是老和尚做了手脚。
  他给夏呈祥看的近几天准备接诊的名单,上面的名字确有其人,也是他的病人,不过大多都是曾经接诊过的,有他来葛家庄定居后接诊过的,也有云游时接诊过的。
  他谅夏呈祥也不敢去找人家求证。
  夏呈祥请求老和尚给他母亲尽早排个日次,老和尚道:“等诊完这名单上的施主,正好是老衲一年一度闭关的时间,虔心拜佛祖的日子,耽误不得。
  “否则,不止自行寺,就是葛家庄上下几百口人也会有祸患,甚至有可能会牵连到和葛家相关的人物,比如,已安置在葛家庄周遭的难民,再比如,站在本寺的县令大人您。”
  “怎么会这样?”夏呈祥大惊:“我只是来求医而已,怎么会算是和葛家庄有关的人。何况这是寺院,不是葛家祠堂,大师要是误了时辰,怎么会只关碍和葛家相关之人。”
  “阿弥陀佛,大人难道不晓得,这山是葛家的,这寺也是葛家建的,自行寺所有和尚,都由葛家供养?”
  老和尚一番话,夏呈祥后背发凉,很后悔算计葛家。
  这么大有名气的寺院,只是葛家的家庙而已,这么厉害的高僧,只是葛家的家养和尚,而只要是经老和尚诊治过的病人,都算是和葛相关的人,贵人们为了富贵平安,自然会庇护葛家,他就更动不得葛家。
  夏呈祥的母亲瘫痪,他已不记得给母亲请过多少大夫,都是药石罔效,如今好不容易遇到老和尚,他怎么会轻易放弃,询问老和尚什么时候出关。
  老和尚说最少闭关一个月,夏呈祥请求老和尚,出关后第一个为他母亲排期治病。
  老和尚沉吟片刻,道:“大人大可不必等老衲出关,葛家庄当家人的婶娘,葛老太爷的夫人谭氏,医术比老衲还要高些,尤其擅长妇科,你母亲瘫痪多年,先不说能不能治好,就是能够治好,恢复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谭氏比起老衲,对你母亲来说更方便些。”
  这下夏呈祥是真懵了。
  他只知道葛仲嗣曾为六品护卫,虽官阶只比他高了那么一点点,却因葛仲嗣多是和高官打交道。他惹不起,却不知道葛仲嗣的夫人竟也曾是护卫,医术比高僧还高。
  夏呈祥有种想撞墙的感觉,也想仰天长啸,他到底是幸运呢,还是不幸,本想利用葛家。没想到母亲的病如今却是寄希望于葛家。
  望着正下山的夏呈祥。自行老和尚露出得逞的笑意,身旁一个中年和尚问他:“您把县令又推回葛家,您不怕六小姐找您算账。我听说,六小姐跟着孙夫子又学会一种毒药的用法。”
  老和尚嘿嘿笑:“那咱这就云游去,让那帮家伙对外就说,情况紧急。提前闭关。”
  心里大骂孙夫子,好好的孩子给他教坏了。
  同时也纳罕。怎么正经药品葛凯琳分不清,偏偏那些歪门邪道的毒药,她倒认得蛮快。
  哦,还有。自己虽然贪玩了点,喜欢捉弄她了点,可也不用老拿自己来做试验吧。
  等葛凯琳由葛凯武陪着来到自行寺。老和尚已经“闭关”了,葛凯琳气得直哼哼。
  葛凯武好笑:“妹妹别气。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庙就在咱家山上,还怕报复不了老和尚,除非他再也不回来。”
  这倒也是,葛凯琳笑起来,告诉临时住持:“我和绪大小姐正研究新式素菜,等试做成功,就给寺里添新菜,不过,最先品尝新菜的,得是寺里最受人尊崇的,不在寺里的人就算了。”
  这话一听就是说给老和尚的,和尚们各个心知肚明,临时住持莞尔。
  和自行老和尚这个老顽童相处时间长了,和尚们多少都沾染了一些玩心,想象着老和尚回到寺里后,因没能最先品尝新菜,那脸上的表情,和那抓狂的动作,和尚们很是期待。
  一番望闻问切,谭柳儿告诉夏呈祥,他的母亲有恢复走路的希望,得经过长时间的针灸、按摩、服用汤药,再加外贴膏药,过程漫长,好转后可能也不会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有希望”三个字,已让夏呈祥欣喜若狂,哪里还在意漫长的恢复过程,以往他请的大夫可是都断言治不好了。
  夏呈祥当即给谭柳儿行大礼:“只要母亲好转,我必有重谢。”
  谭柳儿已见惯这种情形,县令大人给她行礼,她也只是淡淡地点头。
  夏呈祥的母亲李氏这病有点怪,她生了五个孩子,夏呈祥是老大,每次怀孩子,月份稍大点她都会腿痛腰痛,快临盆时瘫痪,等孩子出生,就又行动自如,只是状况一次不如一次。
  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就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个孩子也因难产死了。
  怀孕时腿痛腰痛,很多孕妇都会这样,是由于增大的子宫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导致神经牵拉压迫所致,并非增大子宫的直接压迫,孩子生出后,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要是孕妇腰椎本身有问题,情况会更为严重,胎儿月份很大时,会导致孕妇瘫痪,就像李氏这样,生一个她就瘫一回,到最后腰椎受损严重,再也不能恢复。
  李氏这种病症,谭柳儿以前诊治过,患者后来能够走路,不过得借助外物。
  谭柳儿和李氏年龄相差不大,都到了惜命之年,两个老人最喜聊的就是往事。
  其中葛天俞被弃绝的事,谭柳儿说得最是愤愤不平,葛伯嗣被她骂得一无是处,董氏被她批得够狗屁不如。
  这一天,谭柳儿给李氏施完针,正教授丫头今天要改换的按摩手法,李氏紧盯着她,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谭柳儿疑惑:“有事?”
  李氏嗫嚅:“二夫人,你真认不出我是谁?”
  李若香,五岁时被买来伺候葛伯嗣,人长得不是很出众,却很耐看,葛伯嗣十四岁时,李若香十六岁,葛伯嗣将李若香收房。
  后来葛伯嗣娶妻董氏,由葛伯嗣的母亲做主,将李若香由通房丫头升为侍妾。
  葛伯嗣和李若香自小一块长大,董氏进门后,葛伯嗣对李若香宠爱更甚,对董氏这个正妻倒是不太理睬。
  董氏用规矩压制李若香,每次都被葛伯嗣袒护过去,董氏无奈,找公婆为她主持公道,又因嘴拙不会说话而得罪公婆,董氏过得更不如意。
  李若香被董氏恨了个彻底,董氏巴不得李若香去死,几次下手,都被李若香躲了过去。
  葛伯嗣虽很少去董氏房里,成亲第二年,董氏还是怀孕了。
  董氏本以为自己怀了嫡长子,丈夫会对她另眼相看,却没想到葛伯嗣对李若香反而更好,以董氏有身孕不宜伺候为由,每晚都宿在李若香那里,为李若香寻医问药,希望李若香能早点怀上孩子。
  这下董氏彻底爆发,因葛伯嗣看护李若香太紧,董氏很难找到机会除掉李若香。
  利用葛伯嗣凡事喜欢算上一卦这个习惯,董氏找到算命先生,拿出本就不算多的陪嫁首饰,让算命先生告诉葛伯嗣,李若香和她肚子里的孩子相克,只有卖掉李若香才能破解。
  身为长子,葛伯嗣自然看重子嗣后代,可又实在不忍卖掉李若香,就问算命先生有没有别法破解,算命先生煞有介事地说,只要李若香在尼姑庵为董氏肚里的孩子祈福,直到孩子出生,就会没事。
  葛伯嗣欣喜不已,算命先生又得了一份谢礼。
  为能让李若香早点怀上孩子,葛伯嗣更殷勤地去见李若香,他倒是对佛祖尊敬,每次都是将从庵里接走李若香,在旅店行房,并盘桓数日。
  葛伯嗣读书,李若香相陪,日子过得比正头夫妻还甜蜜。
  其实,葛伯嗣眼里,李若香已是他的妻,董氏只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董氏本以为送走李若香,丈夫就会对她多看几眼,谁知到头来更少见丈夫的面。
  她怀有身孕,确实不能尽身为妻子的责任,董氏找不到拴住丈夫的理由,心里恨不得喝了李若香的血以解恨。
  雪上加霜的事还在后面,葛伯嗣从外面回来,告诉董氏,李若香已怀有葛家子嗣,不能再呆在庵里,让她将李若香的屋子重新收拾一下,也好让孕妇能舒适一些。
  自己做为正头妻子,怀着葛家嫡长子,丈夫对自己不闻不问,反而让自己这个正妻为贱妾收拾屋子,董氏差点没气晕过去,
  为了能让丈夫能对她另眼相看,董氏强忍着才没有爆发,答应给李若香收拾屋子,心里却在想着找机会除掉李若香肚子里的孩子。
  机会很快送到了董氏面前。

☆、第0270章 因果

  有同学约葛伯嗣一块去盛城,参加那年的乡试。
  葛伯嗣原本觉着自己功课还有欠缺,准备下一次再参加考试,李若香怀了孩子,他想着试一下也没事,说不准真就考过了呢,他要是有了功名,也能让李若香和孩子过得更好。
  同学催得急,葛伯嗣来不及跟李若香说一声,只让董氏尽快接回李若香,就匆忙上路。
  考完试,葛伯嗣等不及结果公布,急急赶回家,给父母请安后,先去李若香屋里,没看见李若香,这才进了妻子的房里房中,询问李若香的行踪。
  董氏告诉葛伯嗣,在葛伯嗣去盛城的第二天,她就去庵里接李若香,却没找到李若香,庵里的尼姑说是李若香被一男人接走了,可见李若香是和人私奔了。
  葛伯嗣自然不信董氏,而且董氏做事不知道掩盖,葛伯嗣去庵内一问就知道怎么回事,内心气苦,却又不能把董氏怎么样,因董氏即将临盆。
  自葛伯嗣回家,父母就着人守护董氏,怕大儿子一时气急,再把董氏弄出个三长两短。
  董氏生下葛天俞后,葛伯嗣看都没看一眼,整天躲在李若香屋内,时哭时笑,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父母也拿他无可奈何。
  生了嫡长子,依然栓不住丈夫的心,董氏心灰意冷。
  忽然觉得这个孩子来的不是时候,要不是她早早怀孕,也不至于给丈夫和李若香更多独处机会,李若香也不会怀孕,丈夫也不会对李若香更加怜爱,自己也不会完全失去丈夫。
  脑子不是很好使的董氏。越来越觉着有道理,就将一切罪过都归于襁褓中的孩子。
  要不是因祖父母疼爱孙子,祖母一天几次来看孙子,葛天俞差点就被董氏饿死。
  葛天俞的祖父母也怕葛伯嗣夫妻斗气,再伤着宝贝长孙,干脆将孙子抱到身边自己喂养。
  丈夫不理自己,公婆嫌弃自己。就连可以用来撒气的儿子都被婆婆抱走。董氏更加苦闷。
  恰逢谭柳儿怀孕,不止葛仲嗣对妻子呵护有加,公婆对二儿媳也是嘘寒问暖。和对待董氏怀孕时简直是千差万别,董氏嫉妒,每天以长嫂的身份找谭柳儿的不是。
  谭柳儿出身大豪商家,又是独生女。自幼练武学医,嫁给葛仲嗣前曾是护卫。身上沾有男儿豪气,哪里会把小家子气的董氏看在眼里。
  因谭柳儿的性子正合了公婆的喜好,公婆偏爱谭柳儿,董氏因嫉妒不时挑衅。谭柳儿平时懒得理会,怀孕了的谭柳儿脾气变得暴躁,一言不对就和董氏闹起来。甚至差点动了鞭子。
  大儿子变得痴颠,大儿媳不让人省心。两个老人心生厌烦,一气之下干脆分家,带着大孙子跟了二儿子一家过活。
  同学捎来消息,葛伯嗣乡试没过,加之李若香连同肚子里的孩子被卖,父母偏向二弟,葛伯嗣从那时起变得阴狠,虽和董氏同房,却没把董氏当作妻子,而是一个发泄对象。
  董氏生的儿子葛伯嗣一概不关心,只有葛天笙长得和他最像,他才稍有心动,他连年考试不过,四十岁时干脆放弃,将希望寄托在葛天笙身上。
  对几个女儿,葛伯嗣倒很是在意,却不会管教,才养得葛丽屏自大而跋扈。
  也多亏有吴丽梅,葛丽娥才没被他教养坏。
  葛天俞一家在父母那里遭受的待遇,就讲得通了。
  李若香是被一个鳏夫买去,倒也诚心对李若香好,待夏呈祥也视如己出。
  “唉——,李若香虽也可怜,可大郎遭大哥临终弃绝,和李若香却脱不了干系,反倒是夏呈祥,大郎没有过的父母疼爱,他一样不缺,大郎一家因大哥的绝情,不得不举家搬迁,还搬到了夏呈祥的管辖地,要真让夏呈祥认回葛家,大郎怎么受得了。”
  “唉——,作孽哟——”
  葛仲嗣和谭柳儿,以往不管遇到什么为难事,都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地处置,如今这事,竟把两个人难住了。
  李若香已提出要和葛家相认,虽暂时答应不会告诉夏呈祥往事,可这事早晚要解决,无论什么时候解决,葛天俞都要再次受伤害,而且这次的伤害,不会比葛仲嗣临终弃绝那次差。
  夏呈祥的长相,和李氏年轻时很像,和葛伯嗣倒一点也不像,这一点,在李氏说了当年的事后,只有谭柳儿和葛仲嗣意识到了。
  而葛天俞的长相,倒和葛仲嗣有几分相似,很难找到葛伯嗣的影子,所以葛天俞虽和夏呈祥是兄弟,要是没人刻意挑明,两人根本不会知道真相。
  葛仲嗣和谭柳儿就想由这个做借口,能拖多久是多久,希望李若香一辈子不要说出真相。
  夏呈祥是不是要认祖归宗,他夫妻并不在意。
  再说夏呈祥,纵使天生愚笨,也晓得知恩图报。
  李若香和谭柳儿平时的聊天内容,李若香也会说给儿子听。
  夏呈祥原来只是想利用葛天俞,听了母亲提起谭柳儿说的话,知道了葛天俞被弃绝的真相,再加上对谭柳儿的感恩,他主动着手调查当年葛天俞被弃绝的事。
  正如葛仲嗣所料,良平镇已是一片汪洋,当年案卷被淹,葛天俞被弃绝的事已无处可查。
  夏呈祥人虽不是很聪明,可他既然能走上仕途,也是有一股韧劲的,凭着这股韧劲,费劲心思和周折,还真给他找着几个知情人,证实了谭柳儿的话不是编的。
  夏呈祥却不明白,做为亲生父亲,葛伯嗣怎么能这么心狠,这个问题没人为他解答。
  葛天俞没有接受任命书,倒也一直在帮忙安置难民。
  葛仲嗣和葛天凌,在和葛天俞一起忙活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清理自家买的那块荒地。
  良平镇是回不去了。干脆就在那块荒地安家。
  葛天彪也没闲着,反正有难民,只要管饭,便宜劳力多的是。
  很快,难民安置地就分为两个极端。
  难民里也有些富户,有那逃难过程中身上的钱没被抢的,趁机大量购置荒地。
  大部分难民身无分文。只能给富户做工。暂时饱肚子,等富户的荒地开垦好再来租种。
  朝廷说是无论租地还是买地,对难民都便宜很多。可是难民逃出来,能活命已是万幸,哪有钱买地或租地,就是前几年免费种地。这规定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形同虚设。
  一来是开荒要工具,要安置的难民太多。朝廷一时拨不来那么多工具,靠难民自力更生,或当地官府自筹,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再来就是。新开的荒地,前几年本来就收成低,说不准一年下来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等收成稍高时,朝廷又要开始收取赋税。一年下来还是不够吃。
  反正是租地,租朝廷的,还不如租大户的,租大户的地,大户在开荒时最起码给做工的人饭吃,多少还会有点工钱,租朝廷的地,得自己开荒,花用也是自己的,难民承担不起。
  谭柳儿和葛天彪一家,也趁机扩充地盘。
  葛天俞没再趁机多买荒地,嘴多贪不烂这个道理他懂。
  何况,福地葛家庄已很出风头,若是他的地盘太大,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倒是绪欣毓,全部积蓄都买了地,现在的荒地,可比她花那三百两银子买地时便宜得多。
  入冬后,生活在临时安置棚里的难民,本就因逃难拖垮的身子,更是雪上加霜,每天都有生病和冻死的,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情况越来越严重。
  朝廷拨来的物资根本不够用,为活命,难民开始了新一轮逃难,抢劫偷盗的事不时发生。
  夏呈祥拿着盖有官印的撤销弃绝书的批文,还有任命书来到葛家庄时,难民已少了大半,能走的大多都走了,留下的差不多都是老弱病残,很多人已经奄奄一息。
  拿着取消弃绝书的批文,葛天俞不是不激动,儿女的前程不再受影响,他也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人,不用再顾及别人的猜忌和耻笑。
  听夏呈祥读完任命书,葛天俞却没伸手去接。
  临危受命,在战场上或可一搏,可这是安置难民,关系到性命的事。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很多,气温还在下降,葛天俞宁肯捐钱捐物,也拒不受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