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疯了!”

    “愚蠢。冲动。以为自己当了督查司长,就有能力安置几千名灾民?”

    “燕王咽不下这口气,就让周莫玄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来安置灾民啊。”

    “派人去盯着,本老爷倒要看看周莫玄怎么安置几千灾民。”

    “那可是饿得半死不活病怏怏的灾民,一下子几千人,弄不好就会得疫病。我看周莫玄这会是要把他自己跟燕王府玩死!”

    众位家主都看把周莫玄看扁了,认为他无法办好此事,甚至还会把事情办糟糕,说不定引发疫病给燕城带来灾祸。

    总之,他们打死也想不到,周莫玄安置灾民的最终目是要建作坊。

    正月中旬初,周莫玄凭自己的力量安置三千多灾民的事成了燕城上至高官下至百姓议论的事。

    灾民被分成几批,安置进了周莫玄名下在燕城郊外几个庄子。

    灾民在进庄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吃上热饭了,黑面馒头、咸菜、玉米面糊糊,特别简单的一顿饭,吃的热泪盈眶。

    第一顿饭不能让灾民吃饱,怕他们肠胃受不了。

    灾民按照男女分配房间,清一色热呼呼的大炕,吃了饭正好上床睡。

    庄子里的粮食早就准备好了。衣物新旧的都备了,不过还差一些,陆续会补上。

    灾民这么住了两晚,有了些精神,不再是连路都走不动了,这下开始洗澡,洗掉头发上的虱子,把穿得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鞋子丢掉烧了。

    灾民之前在城门外漏风漏雪没吃没喝的大棚都能活下来了,何况现在遮风避雨的房子住着热炕睡着馒头咸菜面糊喝着,这么好的日子,当然要坚强的活着,活得好好的。

    人多事多,几千人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那些以前在村子里面是长舌妇、刺头的,现在可不敢惹事生非,怕被赶出庄子。

    周莫玄刚开始两天都要到几个庄子转一圈,询问十几个管事及一百多个护卫。

    “小神医带着几位军医给所有灾民把脉,若有那患病严重的就直接送出庄子送去药铺。”

    “江公子每天都来,带着护卫巡视,叫几个灾民问长问短,还去查看厨房、茅厕,吩咐一定要打扫干净。”

    十几个管家均夸赞江、李二人在安置灾民上面很是上心。

    第三日起,周莫玄就不来了,一心一意的在督查司办理公务。

    那些等着看笑话的各大世家派人在庄子外面盯着,甚至买通给庄子送粮食、衣物的人打听。

    遗憾的是压根没听到灾民死亡,更是没听到灾民被丢弃荒野的消息。

    那可是几千个大活人,一下子就被周莫玄安置好了,听说一些灾民脸上都有笑容了。

    这不对劲,没有按他们想象中的来。

    “周莫玄把灾民全部关在庄子里面,不让灾民做活,那些灾民过上不劳而获的日子,开春肯定不愿意离开燕城回家乡。”

    “到时,看周莫玄怎么办!”

 384美丽的女军奴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静悄悄的来了。没有几千苦难灾民的燕城城门热闹恢复如初。周边村镇的老百姓欢欢喜喜进燕城。

    正月起前所未有的繁华,车水马龙,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一辆装饰低调奢华的马车逆着人流而行,悄悄的出了城。

    马车里面坐着的父女正是李山、李如意。

    李山憨厚的声音传了出来,“去一趟军奴营。”

    “爹,这个时候去军奴营干什么?”

    半个时辰后,马车里面多了两位姿色不错的少女,她们穿着七成新的衣裙,收拾的还算利索,只是一脸的菜色,表情惊恐,缩着脖子像两只小鹌鹑。

    李山在前些天每天都要出王府,原来除了去燕军军营,还去了军奴营,瞒着李如意精挑细选买了两个少女军奴,要给李如意一个惊喜。

    天啊,真是难以置信,李山自掏腰包花了五两银子弄来两个女军奴送给她当贴身奴婢,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李如意的目光在两个少女及李山之间打转,如果两个少女生的普通也行,偏偏一脸菜色都挺好看。

    刚才军奴营的官员跟李山说话时一脸的坏笑,表情特别的猥琐,“李老弟,这两个姑娘可都是雏,还没开苞,今晚你可得好好疼惜她们。”

    两个少女长得漂亮,不得不让人怀疑李山的真实动机。

    这是给李如意一个惊吓好吧。心道:等回到家里,看爹爹怎么向娘交待。

    马车里多了两个人,父女说话不太方便。

    李山觉得安静的过头,突然发觉闺女在见到两个女军奴起就没有笑过!

    他扫了两个女军奴一眼,这可是花了五两银子买来的,五两银子在年底都能买二亩地了。

    银子花了,家里还要多两张嘴要吃粮食。

    两个女军奴竟然不会侍候人,没有让他的闺女高兴。

    他在想是不是被军奴营的官员给骗了,脸色不悦,道:“你们跟小姐说说话,别像木头杵在那里一动不动。”

    “是。”

    “小姐,您有什么事请吩咐奴婢去做吗?”

    两个女军奴说话细若蚊音,不竖起耳朵都听不见。

    李如意刚才看到人,就想退掉另选人,不过想到是老爹挑选几天选出来,就打消念头,算了,人已经上马车了,带回李家先看看,要是好用就留下,要是不好用或是有别的心思那就送回军奴营,反正有她盯着,两女就算想干坏事也翻不出花来。问道:“你们多少岁,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里?”

    李山在上马车前已经给李如意介绍过。李如意仍是想听两女亲口所说,看看她们是否诚实聪明。

    生着瓜子脸细长眼睛的少女,低声答道:“奴婢紫琳,今年十三岁,原是哈城长史府的家生子,大小姐的贴身奴婢。长史获罪,长史府被抄家,奴婢与府里的奴仆都被发到了军奴营。”

    哈城是一座城府,规模比燕城小,在尚县以北一百多里。哈城在北地算是大城府,长史的官职是从五品上。

    去年督查司办的几个官员当中就有哈城长史。此人是朝廷安置在北地的内线。

    哈城长史祖籍在南方,是地道的南方人。他府里的奴仆多是从南方老家带过来的。

    紫琳是长史府的家生子,爹娘兄弟都在长史府做事。

    这次全家受到长史的牵连,被发到军奴营,不到百日,爹娘都死了,兄弟被发到边防军奴营,生死未卜。

    另一个少女生着一张长脸,额头饱满,一双大眼睛,秀眉小嘴,看着就很温柔,等紫琳话毕就开口道:“回小姐的话,奴婢小芸,今年十五岁,在军奴营之前是齐城司马府里老夫人跟前的二等奴婢,去年司马府被抄家,奴婢被发配到此,幸而遇到您与老爷,您们的救命之恩,奴婢莫齿难忘。”

    小芸的情况跟紫琳相似。她原先的主人齐城司马也是朝廷安置在北地的内线,也是去年被抄家。

    不过她不是家生子,也没有亲人。

    她是孤儿,不知爹娘是谁,也不知是哪里人。她在很小的时候被人贩子卖了几回,兜兜转转进了齐城司马府当奴婢。

    她容貌生得好,嘴巴甜,又会察言观色,就这样入了司马大人生母—一位老夫人的眼,当了老夫人跟前的二等奴婢。

    这次她以为成了军奴,活不了多久就会被人糟蹋致死,没想到遇到李山父女。

    她刚才表达感激之情是真实想法。

    李如意借着车窗的光亮,观察两位少女的表情,淡淡道:“你们以前所跟的主子官职比我爹高很多。我爹去年刚被燕王封的从七品下的官职。我们家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家里至今都跟富贵不沾边。你们要是想过以前的日子,那是不可能。”

    两位少女在出军奴营之前,那里的官员就跟她们说了,李山是燕军的军官,品级不高。

    没想到李山是从七品下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李家的马车低调奢华,价值不菲,怎么李如意说家里跟富贵不沾边呢?

    不过,以前的日子虽好,结局却很悲惨,进了军奴营差点死了。

    她们心想,李家的日子再差,也比军奴营强。只要让她们离开军奴营,能活下来就知足。

    紫琳轻声道:“奴婢晓得。”

    小芸温顺的答道:“是。奴婢全凭老爷、小姐做主。”

    李如意见二女没有诋毁以前的主子,高看一眼,道:“你们能进我家,就算是跟我家有缘。日后好好做事就是。”

    二女十分恭敬应声答道:“是。”

    “我爹只有我娘一个妻子。我娘姓赵。我爹娘除去我,还有六个儿子。我大哥已经成亲,我大嫂姓王。我家住在长平县城城外。家里有三个奴婢,张嫂、曲三春、田红……”李如意跟两女说了说家里的人口及规矩,好让她们早日适应李家的生活。

    二女都饿的要命,仍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话,心里暗道:李家可真够简单的,老爷连个通房都没有,看来真是没钱。

    “我叫李如意,今年十一岁,略通医术,喜欢与性格直爽为人正派的人打交道。日后你们跟我说话,不需要婉转,任何事情直言就是。”

    “是。”

    “奴婢晓得。”

    李如意道:“先给你们说这么多,我看你们气色不好,除去饿还很虚弱,此处到我家还有一会子,就闭目养神歇息。”

    二女应了一声,却不敢闭目睡觉,都坐直了,微微眯眼,见李如意悠闲的吃东西,也没有央求给点吃的,就这么一直坚持到马车停下来。

 385回家真好

    “到家了。你们先随我去见我娘。”李如意话毕,推了推睡了一路一直在打呼噜的李山,“爹,醒醒,下车。”

    李山正做梦,梦见军奴营的官员还向他要银子,气得哇哇叫道:“五两银子能买两亩地,你还嫌少。你这是抢钱!”

    “爹,什么五两银子?”

    “没什么。”李山揉了揉眼睛,瞟了两个女军奴一眼,再次吩咐道:“你们好生侍候小姐。”

    赵氏亲自出来相迎,走到院子里,一把抱住了李如意,惊喜道:“我的儿,你终于回来了。”

    半个月不见,李如意长高了,皮肤更加白净,容貌很是清秀,气质温婉。赵氏上下打量,怎么都看不够。

    李山看到媳妇,立刻笑得嘴都合不拢,搓得大手,朗声道:“素梅。我们回来了。你在家里辛苦了。”

    “你们在王府才辛苦。”赵氏刚才就看过丈夫了,还跟以前一样的憨厚纯朴。

    她瞟到李如意身后的两个穿着旧衣的少女,心里狐疑,“她们是?”

    两位少女已经猜到赵氏的身份,这位可是李家的当家主母,连忙跪下磕头,口称:“紫琳(小芸)见过夫人。”

    李如意有些担忧李山被赵氏责备,便道:“娘,她们是我爹给我安排的奴婢。”没提银子,也没提军奴。

    “起来吧。”赵氏说了一句,向李山点头,表示对他给爱女买奴婢的做法很赞同,而后就拉着爱女的手去大厅,“饿了吧,我这就安排厨房给你和你爹做吃的。你大哥、嫂子早上去礼村了,二哥去金鸡镇,三哥、四哥去会同窗。他们中午都不回家,下午才回来。你六弟、七弟在睡觉,你要不要见他们?”

    李如意笑道:“他们睡着了,不要把他们弄醒。我一会儿去看他们。”

    赵氏肚子里有说不完的话,“家里按你说的,买卖从初十开始做了,昨日豆腐房一直忙到下午,今日过节歇息。我让你二叔与伍管家去给几家送节礼。”

    “我说怎么没见到二叔呢。”

    “我让他出去转转,别总呆在家里玩泥巴。”

    “二叔又玩泥巴了?”

    赵氏语气带着一分宠溺,“他捏泥人。捏得还挺像。”

    张嫂很是欢喜的道:“老爷、小姐好。今日早晨就听见喜鹊叫,原来是老爷、小姐回来了。”

    李如意扭头对两个女军奴道:“这是张嫂,最早来我们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可以的问她。”

    曲三春急匆匆赶至,见到李如意好像见到亲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小姐,你终于回来了。”

    “三春来了正好,把她们带去我那里安置。”李如意环视三奴婢,微笑道:“以后你们三人都在我院子。”

    曲三春看到两个女军奴生得挺漂亮,心里有些惊讶,然后领着两个惶恐不安的女军奴离开。

    赵氏的注意力压根没放在新来家的两个女军奴身上,对李山父女嘘寒问暖之后,就让他们去吃饭。

    “江哥哥要在王府陪秦太妃过节,明日才回来。我们走的匆忙。王府给我的赏赐应是由江哥哥明日带到。”李如意跟赵氏也有说不完的话,“我在王府结识了几个好友,还给一个好友的生母瞧病,嗯,燕军的童家,您可能没有听过,童家的老爷子比较低调,上次那群老头子里面没有他。”

    “你去王府不是给王爷未来的二儿媳妇瞧病吗?”

    “郑怀玉已经不是二儿媳妇了,二儿子被王爷逐出门去,郑怀玉成了王爷、王妃的干女儿。我给郑怀玉看眼疾,目前刚进行初步治疗,想要痊愈还得好一阵子。我是顺便给童家的大夫人瞧病。我与童家的童小姐是好友。”

    赵氏听得觉得有些复杂,等李如意吃完饭再细问。

    李如意吃着鲜美的鸡汤面条配开胃的泡菜,笑道:“王府的饭好吃,不过,没有我们家的香。”

    李山咧嘴笑道:“这次,我托闺女的福在王府吃到了尺长的大海虾,巴掌长的海参。”

    “你们不在,家里来了好些客人。”赵氏飞快瞟了李如意一眼,也没有避讳她年龄小,当着她的面把几家人向李英华、李敏寒提亲的事说了。

    李如意惊喜道:“没想到我三哥、四哥这么抢手。”

    之前她以为吕道正夫妻看不上李家,没想到主动提出联姻。

    吕道正夫妻说的是亲生女儿。刘大人说的是外甥女、侄女。相比之下,吕道正夫妻很看好李家,十分诚恳想要结为亲家。

    李山很高兴儿子有这么多好人家看上,道:“我前几天去燕军军营拒绝章老将军。他倒是没生气。”

    他特意去燕军军营打听过,章老将军家里的情况就是那样,七个庶孙女,没有嫁妆倒是次要,主要是家风不正,嫡庶争斗很厉害,人际关系太复杂。

    他只是七品小官,可是家里人际关系简单,不想与复杂的人家,哪怕是高官,也不想联姻。

    李如意面色不悦,道:“这个章老头,真是不安好心。我给他治了病,他反要来害我家!”

    赵氏微笑道:“他只是想把孙女嫁给你哥哥,没有想害我们家。”

    李如意道:“娶个不好的女人能毁三代。他这不是害是什么!”

    李山呵呵笑问:“有这么严重?”

    李如意有些激动的道:“您娶了我娘,我娘教您、我们兄妹识字,还帮您养大二叔。我们家教好,家风正,全家齐心协力,家里才能有今日。您看王立冬娶了曲红落得家破人亡,再看看王福至娶了章氏,王福至连命都没了。”

    赵氏收了笑容,点点头道:“那倒是。家里的妇人很重要。”

    “闺女说的对。”李山想了想,跟赵氏道:“英华、敏寒的亲事得谨慎。”

    “明年他们就要科考,我不想他们在亲事上面分心,不如早点把亲事定了。”赵氏早就有想法,当下道:“我已见过吕大从的两个女儿,都是好的,我问过敏寒,他也愿意。”

    李如意笑道:“我四哥不是嫌吕家人皮肤黑吗,还叫吕大人的小儿子黑娃娃。”

    赵氏噗嗤笑出声,“敏寒没有叫黑娃娃,那是英华叫的。”

 386灯会约人

    “哦。我都忘记了。确实是我三哥说的。”李如意狐疑问道:“我三哥是不是觉得吕家人黑,不愿意?”

    赵氏若有所思,然后开口道:“英华性子外向活泼,以前跟我有啥事说啥事,从不隐瞒,这次不知怎地,扭扭捏捏。倒是敏寒,这回说亲事上面爽快的很。”

    李如意眼珠子一转,问道“我三哥是不是有心上人了?”

    李山大大咧咧道:“英华这臭小子,回头我去问他。”

    正好,李飞跃、李腾高醒来了,张嫂一手抱一个,把他们抱过来。

    两个小家伙今年已经一岁多了,牙长了好几颗,不过还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啊、呀的声音。

    李如意看到两个戴着虎头帽子粉嘟嘟的小婴孩,欢喜的叫道:“六弟、七弟!”

    燕王府的周蔚很可爱很好看,但是哪有自己的亲弟弟让她心疼喜爱。

    两个小婴孩望着李山父女,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张开小手臂要求抱抱。

    赵氏惊喜道:“哟,我们飞跃、腾高认得爹爹跟姐姐。”

    李山抱着李飞跃高高扬起,哈哈大笑道:“我的宝贝儿子。”

    李如意抱着李腾高,掂了掂,笑道:“弟弟重了。这个年长胖了。”

    “他们吃了睡,睡了吃,外面冷又不能去玩,不胖才怪。”赵氏摸了摸自己的脸,道:“瞧,我都胖了。”

    李如意微笑道:“您还是太瘦。我这次见了几位夫人,她们都比您胖。”

    大周国的审美与前世现代人一样,都以瘦为美。当然,瘦也要瘦的有型,男人要有肌肉,女人要丰盈,不是瘦骨嶙峋就是美。

    一眨眼,三人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仍觉得好多话没说完,这时李石、伍余年回来了。

    “夫人、二老爷、少爷、大少夫人这些日子天天盼着您们回来。小的们也是期盼着。”伍余年很是惊喜。虽说燕王名声好,但是伴君如伴虎,燕王府到处都是贵人,谁都不能惹。这下人回来,心里踏实了。行礼之后,就去取账本。

    李石激动的抱着李山,哥哥长哥哥短的叫着,还兴奋的把李如意背起来在大厅里走了好几圈。

    李山看到弟弟,也很高兴,当场宣布,“今日我们家团圆过上元节。晚上去县城看灯会。”

    去年李家人去金鸡镇看灯会,今年升级到县城了。

    李如意接过账本粗略翻看一下,光昨天一天就卖出去三千多斤豆腐,这还不算别的豆制品、混糖月饼等。

    伍余年恭敬的道:“老爷,邻村的几个里正前些天来了,还是问开春能不能跟着我们家养猪。”

    “我与闺女商量过,这事听着容易,干起来却难。”李山板着脸道:“他们想养猪,那是因为想卖给我们家,我们家的收猪的价格高。我们家的银子又不是打水漂来的,收的猪那是有要求的,不是什么猪都收。他们倒是说的好听,肯定会按我们家的方法养,只是那么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都会遵守规定吗,再说了,到时猪得了瘟病赔钱算谁的?”

    李山原先是想帮村民一把,自从知道王春分用外面的猪充数的事,就打消了念头。

    不是每个村的里正都能像王海一样正直公正。

    李家要是同意邻村的村民都养猪,到年底的时候,要是有村民跟王春分一样,村子的里正能惩罚村民吗?

    再说,猪生了瘟病死了,村民肯定要埋怨李家。

    非亲非故,又跟李家没有交情,李家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帮这么多村民。

    伍余年深以为然,道:“是。”又低声道:“小的觉得,我们家跟领村的人都不熟,养猪这样的好事没必要带着他们。”

    李山点点头,道:“对。”

    赵氏轻笑一声,道:“你不在家,你是没听见,有一个里正想的可真美,他想把家里人弄进我们家做豆腐,说什么只管吃饭就行。他当我们家的人都是傻子。”

    窥视豆腐方子的人多了去了。明着暗着想要往豆腐房安排人进来偷豆腐手艺的人也多了去了。

    这个里正的智商真是不够高。

    李如意目光不屑,“什么人都有,能当里正的人不见得心术正。”

    伍余年问道:“老爷,我们家收了那些里正的礼物,您看?”

    赵氏道:“山哥,我想着当面不收不合适,打算送些礼物给他们算是还了人情。”

    李山道:“就依你说的做。”

    李如意摇头晃脑的道:“爹,您看我娘多贤慧聪慧,您不在家,家里的事都处理的很好。您可真是有福。”

    “那是。”李山喜滋滋哈哈大笑。

    李如意等了许久都不见赵氏问两个女军奴的事,这不对劲啊,直到看到赵氏的眼睛,恍然大悟,赵氏视力不好,怕是根本没看清楚两个女军奴的模样,所以就没有跟李山发作。

    看来视力不好也是有好处。

    下午,李健安四少年、王燕回来了,一家人相聚甚欢,晚上全家出动去长平县逛灯会。

    两个小婴孩里三层外三层裹成小熊跟着去了。李山与李石分别把他们放在肩膀上,让他们坐的高高的看灯会。

    两个小婴孩第一次到这么热闹的场地来玩,两双眼睛看不过来,无比的激动亢奋。

    长平县城的灯会比金鸡镇热闹,当然人也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