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平县城的灯会比金鸡镇热闹,当然人也多。

    李家兄弟遇到好些老主顾,纷纷打招呼。

    “我听说你们兄弟进了书院,你们可真是好的。”

    “祝你们金榜题名。”

    “你们以前卖饼很辛苦,现在读书也很辛苦,不过,读书前途光明。好好读书。”

    老主顾对两对孪生少年记忆深刻,印象很好,均祝福他们。

    李健安在人群中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叫道:“四狗子、五狗子、六狗子!”

    李敏寒兴奋的道:“三哥、五妹,许家人也来县城看灯会了。”

    李英华满脸惊喜,挤进人群跟许家几兄妹汇合。

    李如意跟着走过去,环视四周,笑问:“三狗子呢?”

    五狗子激动的道:“如意!我姐姐跟大柱子他们去金鸡镇看灯会。”

    李如意摸了摸五狗子冻的冰冷的脸颊,嗔怪道:“你们来县城看灯会,倒是不怕远。”

    五狗子嘻嘻笑道:“你三哥叫我们来的。你三哥知道我想见你了,前几天就叫我们来县城看灯会。”

    李英华干咳两声,脸颊通红。

 387送兔子花灯

    李如意就着灯会的灯光,望向李英华,见他目光闪烁拉着四狗子往前走。

    李如意与李山从燕王府回家的时间并没有告诉李家。

    那么李英华几天前约许家兄妹来县城看灯会,根本不是为了让五狗子见李如意。

    “是啊。我也想见你。你个子好像长高了。”李如意握住了五狗子的还算暖和的手。

    以前许家很穷,一到冬天,五狗子兄妹没有冬衣穿,都不敢出门。

    如今许家都买大牲口了,许正夫妻给儿女做了冬衣穿。赵氏还送给许家布匹、棉花。五狗子兄妹每人两身的冬衣,穿得很暖和。

    “嗯。你也长个了,你还是比我高半个头。”五狗子好奇的问道:“听说你去了王府,有没有见到王爷、王妃?”

    “见了。”

    “王爷、王妃肯定夸你医术高明,对吗?”

    六狗子小脑袋凑了过来,笑眯眯自豪的道:“如意姐姐,我马上进学堂读书了。我五姐给的银子,是我五姐供我上学堂。”

    李如意早就知道五狗子有把弟弟送进学堂的心愿,五狗子在卖了几个月的茶水后,终于可以实现了。

    六狗子真是很幸运,有五狗子这样好的姐姐。

    当下嘱咐道:“你今年九岁,也懂事了,进学堂好好读书,别辜负你姐姐对你的期望。”

    六狗子点点头,道:“我会好好学,不会让五姐的银子白花了。”

    五狗子拍拍六狗子的小肩膀,微笑道:“别说好听的,到时用功读书。”

    李英华的声音从前面传来,“那有个馄饨摊子,我们去吃碗馄饨热热身子。”

    李如意高声道:“五狗子、六狗子,走,三哥请我们吃馄饨。我们得多吃点。”

    馄饨摊子买卖好的不得了,几人好不容易轮到一张桌子,一人来了一碗。

    卖馄饨的是胖胖的中年男子,长着一张笑脸,逢人就笑哈哈,和气生财说的就是这样。

    有人问道:“掌柜的,你家的馄饨怎么六个铜钱一碗这么贵?”

    中年男子笑呵呵道:“我们家祖宗三代都在县城卖馄饨,我们家的馄饨最是鲜美,就跟李将军家的饼一样好吃。六个铜钱一碗肉馄饨,这可是肉馄饨,不贵。”

    “得了吧,你别吹了,李家吃食那是天下独家,你这馄饨家家户户都会做。”

    “我家的馄饨李将军上次吃了都说不错。”

    “竟然如此?”

    “当然。李家的风鸡、混糖月饼、松花皮蛋样样都是极好吃的美食,李将军吃了那么多美食,还夸赞我家的馄饨好吃。”

    “那你这馄饨,我得尝尝。”

    李家兄妹面面相觑。原来中年男子说的李将军就是他们爹爹。

    李敏寒低声问道:“爹,你吃过这家的馄饨?”

    李山节俭的很,怎么会花六个铜钱吃馄饨,特意过去瞧清楚,摇头道:“没有。我不认得这个人。”

    “我去拆穿他。”

    李山道:“不用。做小买卖不容易。”

    “这个人的馄饨还没有金鸡镇的黑痣爷爷做的好吃。”

    李山仍是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边,李如意急道:“五狗子,你这是干什么,你别付钱,让我三哥付钱。我三哥说要请我们吃馄饨,就让他付钱。”

    灯光下,五狗子小脸笑容真诚,“我已经付过了,不用三哥付。”

    李如意道:“怎么能让你花钱呢。你还要供六狗子读书。”

    五狗子笑道:“我愿意给你们花钱。”

    这两年她们许家托李如意的福,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她,都有钱供六狗子读书。

    李家什么都不缺。她都不知道买什么谢谢李如意。这次终于有机会,吃馄饨抢先给中年男子付了几十个铜钱。

    李英华望了五狗子好几眼,这个画面落到了李如意的眼里,心下明了。

    “县城的灯会真大。”

    “听说燕城的灯会比县城的大好多。燕城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前都有灯会,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灯火辉煌,极为热闹。”

    “明年我们可以去燕城看灯会。”

    “要是去燕城看灯会,就得在城里住一晚。”

    “妹妹不是说要在燕城买宅子吗?”

    “嘘,人多嘴杂,莫在这里说此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过长平县城灯会的李家少年,开始畅想去燕城看灯会。

    李英华花了二十四个铜钱买了两盏一模一样的小兔子形状很漂亮的红灯笼,交给李如意与五狗子一人一只,“妹妹、五狗子,送给你们。”

    五狗子眉开眼笑,“谢谢英华哥。”

    李如意提着小兔子灯笼,瞟了容貌清秀的李英华一眼,心里暗笑:小小年龄会把妹了,知道给五狗子送灯笼。看在灯笼的份上就不拆穿你了。

    不远处,四狗子正在付钱,拿好小灯笼,转身看到五狗子与李如意手里的小兔子灯,再看看自己手上平淡无奇的小灯笼,呃,两盏灯六个铜钱,实在是送不出手,有些懊恼出门没多带钱,无意中看到李山兄弟抱着两个小婴孩,就走至把小灯笼送给了两个小婴孩。

    小婴孩不懂小灯笼,结果小灯笼成了李石的礼物。李石喜滋滋。

    一个时辰后,众人离开灯会返家。赵氏心疼五狗子,就把她带去李家歇息,明天再让她回许家。

    四狗子、六狗子两个男孩与几个村民结伴回礼村。

    “赵夫人对你家五狗子真好。”

    “赵夫人是不是想让五狗子当儿媳妇?”

    “我看李小姐跟五狗子情同姐妹,肯定愿意五狗子嫁给李家少爷。”

    几个村民刚才都看到两家人一起吃馄饨,李英华还给五狗子送兔子灯,再加上赵氏把五狗子单独留下带回李家,心里特别的八卦,路上就跟四狗子兄弟开起玩笑。

    为什么说是开玩笑,那是他们觉得李家今非昔比,不可能跟许家联姻。

    他们就是逗逗四狗子兄弟。

    “我们两家长辈以前是灾民,共患难。我姨一家人一直对我们兄妹很好。”四狗子压根没想过李英华与五狗子能成为夫妻的事,以前他在李英华面前老说五狗子的缺点,李英华要能看上五狗子,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388扩大生产

    六狗子小脸一吊,道:“你们可别乱说。我姨对我姐好,可没有想把我姐当儿媳妇的心思。”

    六狗子人小,却聪明的很。这样的闲话要是传到李家,李家为了避嫌就会远离许家。

    这几个村民真讨厌。

    上元节过后,江青云回府了,之前给李家四少年留了不少功课,一回来就检查。

    李家四少年过年的这些天,只在正月初一玩了一天,其余日子至少学习四个时辰,哪怕是上元节,也是学了两个时辰。

    他们不怕被江青云检查功课,只是怕做诗。

    李家以前是泥腿子,家里压根没有人做诗,所在的礼村连个秀才都没有,压根没有做诗的氛围。

    在学堂、书院读了一年多的书,刚接触做诗,还不知道什么是韵味,更别提意境。

    偏偏江青云就让他们做诗,明年就要科考,做诗是必考的一项,做诗这项弱,那就多做多练,熟能生巧,“你们从今日起,每日做两首诗,这是第一个月要做的诗的题目。”

    李家四少年一个个脑袋大,从江府出来时都成了霜打的茄子。

    正月下旬,天气依然十分寒冷,甚至有一晚下了一场大雪。整个长平县又是银装素裹。

    江青云曾在燕王制定的管理灾民的计划,至今已经实施了一些日子,初见效果。

    为了不让灾民吃闲饭变得懒惰,他特意向灾民安排了活计。

    灾民的身子骨还没有恢复过来,体力小干不了重活,他就让灾民搓麻绳、织布、做绣活等等,干力所能及的活。

    三千多的灾民每天光是吃饭都要花二十多两银子的粮食,还有烧炕用的柴,看病用的药材等等。

    每天都是支出,没有收入。

    好在这些天,只死了一个老人、夭折了两个小婴孩,人口保住了。这跟往年十之八九的灾民死亡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北地的家族都盯着几个庄子的动静,得知死亡人数,先是惊诧,然后就不怀好意的等着开春。

    那时,几千名灾民不返乡,周莫玄是一直这样自掏腰包养着几千名灾民,还是动用军队把几千名灾民赶走?

    两种结局都证明周莫玄的失败及愚蠢,如果是后者,燕王府在此次赈灾中得到了民心,会全部失去,甚至会让很多的百姓失望。

    上元节之后,李家的豆腐房买卖销量降低,其实不止是李家,燕城的商家都这样。

    人们在年后的购买力都下降了。

    这个时候,李如意又开始安排自家、江家进猪崽养猪。

    去年李家香肠大卖特卖,直到现在想买的大商贩络绎不绝。

    香肠将是李家的主卖的吃食之一。

    李家、江家的猪圈去年的小母猪现在已经长大了,可以交配下小猪了,不过这个过程得几个月,这期间李如意就让人从外面买猪崽。

    燕城的猪崽价格在这个时候也涨价了,每只要比去年多花

    几十个铜钱。

    伍余年与周伯都心疼买猪崽多花出去的银子。

    李如意微笑道:“这笔钱得花。过几个月我们家的母猪产猪崽,就不用从外面进猪崽。”

    伍余年问道:“张家、礼村的人问了小的几回了,什么时候可以进猪崽?”

    早在过年的时候,张家、礼村的人就又跟李家签了养猪的买卖契约。

    张老头、礼村的几个老汉现在跟伍余年的关系很好,时不时的走动交流一下。

    对了,张老头与张屠夫现在因为会骟猪,在燕城的养猪圈子成了名人,赚了银子还认识了不少人。

    李如意道:“这个时候青黄不接的,猪崽贵,他们要是不心疼银子,就现在买。”

    今年她准备在秋季、冬季售卖香肠,所以现在就得养猪,根据大商贩的需求量,养一万头猪都行,只是她不想把摊子铺的这么大,更不想让市场饱和了。

    这次,李家、江家合起来养的公猪也就一千头。

    张家、礼村的人顶多养一千头猪。

    “是。”伍余年又问道:“他们还想养鸡,您看?”

    生蛆及用蛆喂鸡的方子都传授礼村及张家。

    礼村及张家在去年是第一次养鸡,没敢多养,今年打算多养,不过,养太多,鸡、鸡蛋卖给别人价格低,只有李家收的价格高。

    他们就想听听李如意的意思。

    “可以养。不要养太多。亲兄弟明算账,我们还是跟他们签契约。”李如意在做买卖上面,从来都是先兵后礼,有什么丑话说在前面,一是一,二是二,这样才能做的长久。

    离春耕还有一个多月,李家、江家的佃农就开始忙碌起来。

    “小姐说了,鸡棚的鸡数量比去年增加一倍,猪的数量增加十倍。”

    “我家那口子早就跟我说,主家的活多,给的工钱也高,活干好了,还有奖赏,比在外面打杂工强十倍。这不过年那些天,他数着日子盼着主家给活干,好了,终于盼来了,不但他有活干,我们全家都有活干,人人都能拿一份工钱。”

    “今年养这么多头猪这么多只鸡,比去年更忙。”

    “忙碌好,忙碌才有钱赚,日子才有盼头。”

    大早晨的几个佃农汉子打扫鸡棚,你一句我一句,语气透着喜悦。

    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还没养鸡还没喂猪,过日子就是为了能吃上一口,只要活着就行了,今年不同了,过日子要吃饱穿暖,不止是活着了,要攒钱给成年的儿女寻亲事,要给老人买些好吃的补一补身子。

    江家的佃农同样忙碌起来,他们的人数比李家的佃农多,人多就热闹,活干得热火朝天。

    黄昏,江家的几个佃农吃过晚饭,相约去李家佃农那里坐坐,问问情况。

    江家的佃农都知道跟着李家干活,养的鸡,收的鸡蛋,养的猪,都得卖给李家。

    他们当中有灵活聪明的人,就常跟李家的佃农见面,搞好关系,早点掌握情况,心里也踏实。

    “去年你们主家收山货,今年还收不?”

    “这个就不知道了。回头我去问问伍管家。”

 389动真格的

    “马上开春,山里有蘑菇,有的地方还有笋,要是你们主家要,我就弄点。”

    “老哥不提,我还忘记春天出山货的事。

    两家的佃农在一起聊天,什么都说,从春天山货又说到了家里的儿女,有年龄相当的,就想凑成一对定亲事,还有的给亲戚说亲事,气势十分的融洽。

    两家的主子关系密切,奴仆及佃农也是如此。

    傍晚。燕王府。北风呼啸,春寒料峭,何况是冰寒的北地,这个时候人们仍是穿着棉袄,外面还得披着斗篷。

    富丽堂皇的偏厅,秦太妃正在让贴身的大奴婢数着盒子里的银票。

    “太妃,奴婢数过了,里面有三万两银票。”

    “拿出三千两。”秦太妃语气十分平静。

    几个大奴婢不知秦太妃要把银票用来干什么,面面相觑。

    不多时,穿着紫色官袍气宇轩昂的周莫玄带着一阵寒风进来了,极为英俊的脸上带着微笑,“孙子给奶奶请安,奶奶晚饭可吃的好?”

    “还好。你去府外了?”

    “好几天没去看灾民,今个去瞧了一眼。”周莫玄怕身上的凉气把秦太妃冻着,没往前凑。

    秦太妃示意大奴婢把银票送给周莫玄,目光慈爱,柔声道:“春耕将至,那些灾民该返乡了。你是个大手大脚的,又不好意思向你爹向银子,我给你准备了几张银票,你拿去换成碎银,给灾民每人分点,让他们返乡种地去。”

    周莫玄看都没看银票上面的数额,秦太妃这份心意,就让他十分感动,道:“我的好奶奶,您可真疼我。”

    安置几千灾民,这些天,多少人看他的笑话,说他不自量力,为了灾民会把自己的家当全部弄进去不说还会让燕王府的名声有损。

    “傻孙子,我不疼你疼谁。”秦太妃见周莫玄把银票放在桌上不收,疑惑问道:“你怎么不要,你不缺银子?”

    “奶奶,我实话告诉您,我与表叔、小神医联手开三个作坊,这些灾民就都安置进作坊里做工。这些天我很少去庄子看灾民,不是懒得去,而是有表叔管着呢,我放心的很。”

    “此事青云也掺和进来了?”

    “当初安置几千灾民的事就是表叔出的主意。您不要担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三人齐心协力,定能把此事办妥。”

    闻言,秦太妃暗道:难怪孙子一直没开口向儿子要银子,原来有外甥在背后支持孙子。

    她误以为江青云拿江府的银子支持周莫玄。

    “你表叔一个人要兴旺家族,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了。你不要用他的银子。”

    “孙子晓得。不会用表叔的银子。”

    “那你哪来的银子?”

    “我自己的,哦,也是您、我娘这么多年给我的银子。不行,我还有铺子呢。”

    秦太妃道:“别以为奶奶老了,你就能骗的了奶奶。你的银子都用在督查司上头了,哪有银子给灾民花?银票你拿走。”

    “奶奶,您把这些银子留着,以后给我的儿子也就是您的曾孙花。”周莫玄当上督查司长后,这才知道当家的难,更是知道银子得之不易,开销不如以前大了,也不好意思向长辈伸手要。

    他知道秦太妃年轻的时候吃了许多的苦,老了不应该再为晚辈的事操心。

    他要是收了秦太妃的银票,就说明没有能力安置灾民,会让秦太妃担心。

    “没羞没臊的小坏蛋,亲事都没定,就说起儿子了。我看你是不是想定亲事了?”

    周莫玄倔强的很,坚持不收银票,离开后倒让秦太妃感慨了好半天。

    “他不要我的银子,怕我担心他。”

    次日,秦太妃把二总管赵义叫来问话,得知几千灾民都被安置妥当,郊外的三座作坊已经动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震惊问道:“青云、莫玄这回是动真格的?”

    赵义恭敬的答道:“是。”又描述了一下作坊现在的情况,无非是占地多少顷,用什么材料建筑,准备何时完工。

    秦太妃问道:“作坊是用来做什么的?”

    赵义低声道:“这个下官不知。之前下官曾问过表老爷、县公爷,他们都非常神秘。”

    一个大奴婢在一旁轻声道:“太妃,昨个县公爷说是他与表老爷、小神医联合开作坊。奴婢以为是不是关于药材的作坊?”

    秦太妃摇头微笑道:“做药材那是药铺药堂,用什么作坊?”

    赵义是王府里的老人,周冰的心腹,在秦太妃面前有一分脸面,加上秦太妃比较随和,便道:“下官猜测是不是青菜作坊?”

    秦太妃忍俊不禁,反问道:“青菜?”

    赵义纳闷秦太妃为什么会笑,解释道:“表老爷的府里冬天种出了青菜。眼下开春了青菜就不稀罕了,放在冬天可是稀罕东西。三个作坊用来冬天种青菜,想必有一些收益。”

    秦太妃缓缓道:“青云用火炕种出青菜,这不是秘密,他说了今年那些有火炕的人家肯定学着在冬天种青菜,到时就不是稀罕物了。”

    赵义一怔,他能想到的,别人肯定也能想到,心里自叹不是做买卖的料,“太妃说的极是。下官还想着下令佃农冬天用火炕种青菜赚钱,看来这事行不通。”

    秦太妃温声道:“没关系。你让佃农种吧,到时卖到我们王府。”

    赵义赞叹道:“太妃真是仁慈。”

    秦太妃吩咐道:“善待跟随我们王府的人,包括那些佃农。”

    “是。”

    “作坊不是那么好开的,几千灾民不是那么好养的。”秦太妃抬了抬手,朝大奴婢示意,然后跟赵义低声道:“你将这些银票交给青云,就说是替莫玄给的。”

    “遵命。”赵义当然知道督查司的开销是由周莫玄个人承担,几千灾民安置是个大难事,更是知道许多人等着看周莫玄的笑话。

    对于处境艰难的周莫玄来说,三千两银票只能缓解一下。

    总管出府,需向王妃高绣报备。赵义顺便提了此事。

 390不得给王府丢脸

    高绣心情复杂,当下取了三千两银票交给赵义,让他以周莫玄的名义带给江青云。

    谁知,高绣派大奴婢取银票时,周琼蕊来了,得知周莫玄为了北地的事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如今江青云帮着垫钱,立即回院子取了三千两银票。

    赵义劝道:“县主,这是您的嫁妆银子,使不得。”

    周琼蕊便道:“我不是还没嫁吗,再说了,就算嫁了,当姐姐给弟弟几个钱花,有什么。”

    赵义怀揣一摞银票飞奔至江府,“表老爷,我们太妃、王妃、县主知道你在给县公爷垫银子,心里很过应不去,半个时辰凑了九千两银票。”

    江青云心里纳闷,问道:“谁说的我垫银子?”

    “您别不好意思承认。”赵义望着极为英俊的江青云,回想江青云前年到王府时瘦得都脱相,江府毁于一旦,哪怕现在江府的财富加在一起都抵不了王府的百分之一。

    江青云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出银子帮周莫玄。唉,真是令人敬佩,也令人感动。

    江青云一本正经的道:“我没有垫银子。”

    赵义见到这个时候,江青云还不承认,心里感动的一塌糊涂,道:“这些银票就当是我们县公爷给您的。您要是不收,我回府不好交差。”

    “你要放就放吧。”江青云不想赵义为难,等回头去王府把银票还过去就是。

    赵义返回王府后,跟大总管吃酒时忍不住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