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婷已经及笄,她与李敏寒的亲事定在十月,只是燕军军令下来,吕道正将在十日后前往边防。

    没有大战时,燕军的实职军官,一部分在边防,一部分在燕城,每隔三年换岗。

    按照时间,吕道正这一批军官应该在明年开春前往边防,谁知道突然间提前了。

    吕道正要参加吕婷的亲事,亲自把她送到李家。

    吕夫人愁道:“亲事提前这么多天,这个口怎么向亲家开?”

    吕胜高兴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爹、娘,快来看我骑骆驼,我骑的可稳了!”

    吕道正道:“你我这就去长平县一趟,给亲家直说。亲家跟我都是燕军人,他会体谅。”

    吕夫人要把吕胜也带去,小家伙非得骑着骆驼去。

    吕道正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性子急得很,大手一挥,道:“我们办大事,别带着他,让他在家里骑骆驼。”

    “我想见李家弟弟。”吕胜大急,骆驼也不骑了,乖乖跟着爹娘走。

    吕婷姐妹在家里呆着等待。

    吕慧问道:“姐,你说李家会不会同意?”

    “不知道。”吕婷也没有把握。

    吕慧劝道:“如今李叔的官职比爹大,燕王府很关照李家,李家若是不同意,爹娘也说不得什么。姐,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到了傍晚,吕道正夫妻、吕胜回来了。三人皆是笑眯眯。

    吕道正哈哈笑道:“李家同意了。”

    “你公公、婆婆真是极好。你真是有福。”吕夫人看着容貌清秀的吕婷,把她从那么一点点养大,马上要出嫁,真有些舍不得,好在,给她寻的这门亲事很好。

    在大周国,女人总归要嫁人,能嫁到一个好的大家庭去,就是有福气。

    “姐姐,我得了好多玩具,还看到了番邦大狼。”吕胜激动的把玩具一件件拿出来展示,然后比划着狼的大小。

    吕夫人道:“李家还得了一匹狼。我去瞧了,牙比狗的尖锐,眼睛盯着人看,怪渗的慌。”

    吕道正不以为然的道:“边防的狼多了去了,就是没亲家家里番邦狼的个头大。我看番邦狼定是吃羊肉吃多了,才长得这么大!”

    吕慧见吕婷欲言又止,笑眯眯问道:“爹、娘,可曾见到我姐夫?”

    吕道正大大咧咧的道:“当然见了他,他好着呢,我们走时,他还代问你们姐妹好。”

    吕慧轻轻推了吕婷的肩膀一下,“我看姐夫只是代问我姐好。”

    吕夫人看了吕慧几眼,心道:这个傻丫头。

    其实,吕道正与吕夫人还发愁一件事,吕慧的亲事。

    十三岁的吕慧没有定亲事,若是等三年后吕道正回来,她就已经十六岁。

    这不是因为吕族衰败了,吕族的女子亲事比以前得势时难说百倍。

    这些天来,吕道正夫妻一直没给吕慧找到合适的亲事。

    吕道正夫妻在李家还跟李山夫妻提了。

    李山在燕军呆的年头比吕道正短多了,并且很少去,认识的人不多,人脉不广。

    赵氏当了官夫人后,参加聚会的次数也不多,没有合适的少年。

    其实李家人脉最广的是李如意,不过她是个未及笄的女孩,不好张罗此事。

    一会儿,吕夫人等儿女不在场,道:“先把婷儿的亲事办了。你去边防三年后就回来,这中间要是有合适的人家,我这个当娘的就给慧儿做主定下了,要是没有,等你回来,我们夫妻一起决定。”

    吕道正正在吃茶,不知怎地,双手像抽筋一样抖了一下,茶杯掉地摔碎了。

    马上嫁女摔茶杯,可不吉利。吕夫人连忙往地上啐了一口,念念有词,“岁岁(碎碎)平安。”

    燕城郊外。崔府的后花园。

    开满五颜六色菊花的花园,香气怡人,园中的六角红亭坐着穿着华服的几位夫人、小孩子。

 535高价收糖

    崔夫人语气带着自豪,“几个月前,我们家老爷给燕城作坊与番邦商人牵了线,这次大买卖做成,燕城作坊的江公子感谢我们老爷,派总管事送来两头又高又大的番邦骆驼。”

    “原来那笔大买卖就是你家老爷一手促成的。”

    “你家老家能在燕城作坊说上话,这可真是了不起。”

    “我们家亲戚府里也养了骆驼,不过那是花了六十多两银子从番邦人手里买的。”

    几位夫人都是商人的妻子,望向崔夫人的目光充满羡慕。

    一个圆脸肌肤粉白看着挺有富相夫人是崔夫人的表妹,最是会说话,笑盈盈道:“全燕城的人都知道燕城作坊是县公爷开的,那江公子是县公爷的表叔,也是他的合伙人。江公子给你家送两头骆驼,肯定也是县公爷的意思。”

    “你们崔家能跟县公爷攀上,以后必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咦,以前番邦人一直找冷四做买卖,怎么找上你家老爷了?”

    崔夫人的表妹道:“这事我知道,冷四太阴出黑招,把番邦人惹恼了,不跟冷四做买卖,转而跟我表姐夫做买卖。”

    “别看番邦人听不懂我们大周的话,做起买卖可精着呢。”

    “听说冷府的生意每况愈下,已经偷偷卖商铺了。”

    “冷家的几代祖宗苦苦经营下来的那么大的买卖,那么多的家业,估计是要毁在冷四的手里。”

    一个梳着包子头的小童扬起双手,叫道:“我要看骆驼。”

    另一个生得很清秀的女童也叫道:“我也看骆驼。”

    一会儿,两头骆驼就被奴仆牵至。

    这两头骆驼都是已经成年,正好是雌雄一对,此时嘴巴不停的咀嚼,也不知道吃啥,两双眼睛看什么都很和善,没有半点攻击性。

    “骆驼的性子很温和。小公子、小姐可要骑一下?”奴仆话毕,就拍了雄骆驼的背。

    雄骆驼温顺的四肢坐地。

    “我要骑!”

    几个小孩子欢喜的轮流坐上去骑骆驼。

    奴仆等小孩子坐稳了,牵着骆驼在后花园转圈。

    几位妇人听着孩子天真的笑声,心里想着家里是不是也买头骆驼,不过,买的哪有送的好,再说,还是燕城作坊的送的,特别有面子。回去得跟当家的说,以后得跟燕城作坊搞好关系。

    此时,崔府的男主人崔佩正在燕城的一座酒楼包间宴请十几个朋友。

    这些人就是北方的大商贩、豪商。老百姓用的穿的甚至是吃的许多是由他们从南方运到北方。

    其中一人是燕城富原粮铺的掌柜,此人是崔佩的堂兄,在赴宴之前已经知道崔佩宴请的目的。

    崔佩起身一本正经的道:“大周战火已起,楚王的大军要一路攻打至国都,从南方通往北方的官道断了,我们需要的粮食、茶叶、丝绸等等货物都运不过来。

    今日我召集各位是为了如何把南方的货物运到洛河以北?”

    “南方秋收之后,我们富原粮铺跟南方的商贩定了许多的粮食,至今还在路上。那可是十几万担大米。这该死的内战,不知何时结束。”

    “我的铺子丝绸都开始卖压库存的货,再不进新货,就得关门。”

    “我们可以重金雇绿林好汉运输货物。那些好汉不怕死,对官道熟悉的很。”

    “什么绿林好汉,明明是一群朝廷的逃犯恶徒,你让他们运货,那就好比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愚蠢!”

    “大军压制,你们还想走官道,不怕大军把你们的货劫了?”

    “官道,想都不能想!”

    “我看,走不了官道可以走水道。我们可以找水匪,让水匪帮我们运。”

    “水匪没有信誉可言,他们会吞掉我们的货。”

    “这你就不懂了,水匪跟绿林好汉可不同。水匪有帮派,歃血为盟,推举最厉害的人为大哥,所有人都听大哥的话,讲江湖道义,拿人钱财,替人运货,当然也替人在水人杀人。”

    “那就找信誉好的水匪。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就不信,有钱还没有人干活?”

    “我正是打算通过水匪运货。只是苦于没有人引见。”

    “那些水匪需要熟人引见才接买卖。水匪就怕水兵冒充商贩设下圈套抓他们。”

    “谁认识水匪?”

    “都什么时候了,还捏着藏着不说真话。我要认识水匪就说出来。”

    众人各抒己见,商议许久,决定通过可信的水匪运货,然后由一个胖胖的丝绸商人负责联络水匪。

    此事定下之后,崔佩方道:“燕城三大作坊的总管事让我给各位带句话,从即日起双倍价格收购糖,有多少收多少。”

    闻言,众人对崔佩刮目相看。

    燕城三大作坊的总管事那可是北方炙手可热的人物,谁想大量的买雪花糖、黄面酱等非常走俏的调料吃食,只能通过总管事。

    总管事出自燕王府,平素所见的人不是王爷就是世子爷、县公爷,最次的也是北方的官员,规格可比他们这些大商贩高的多。

    如今崔佩成为总管事的传话人,说明崔佩跟燕城三大作坊的关系亲密,多少跟燕王府沾点关系。

    “燕城糖作坊不是通过慕容仪买糖吗?”

    “慕容仪那个小子可不得了,南方各大城府的糖作坊都只认他,只把糖卖给他的人。我们从哪里买大量的糖?”

    “难道燕城糖作坊与慕容仪关系崩了?”

    众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

    “我说你们的脑子都生着草吗?”富原粮铺的掌柜指着众人,点了一圈,冷笑道:“慕容家族在国都,楚军要攻打国都,这个要命的节骨眼,慕容仪不去保卫家族,还到处收糖做买卖,他是疯子还是傻子?”

    崔佩见众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高声道:“我再重复一遍,燕城三大作坊的总管事让我给各位带句话,从即日起双倍价格收购糖,有多少收多少!”

    富原粮铺的掌柜夹了一块香喷喷的猪肘花放进大嘴吃,含糊不清的道:“我不管你们这些傻子呆子,反正我们富原粮铺要从南方运糖卖给燕城糖作坊。”

 536万人书与落泪

    “不就是糖吗,又不是盐,我有路子,我能弄来糖!”

    “只要慕容仪不出手阻拦,我也能弄来南方的糖。”

    有一个干瘦的老头指着崔佩、富原粮铺的掌柜,大声问道:“你们是不是已经派人去南方收购糖?”

    “这个您老就无需知晓了。”崔佩得意的扬眉,“我只负责带话。”

    “近水楼台先得月。你若先得了消息,肯定也早早派人去南方收购糖。”

    “不错。崔兄能告诉我们一声就已不错了。”

    “崔老弟,哥哥谢了。这杯敬你。”

    众人纷纷向崔佩敬酒,话里话外隐隐以他为首。

    若是大商贩冷四在场,定会气的吐血。以前番邦商贩只认冷家,只跟冷家做买卖,北方的商贩都以冷四为首,自从番邦商贩跟冷家断了买卖,冷家买卖每况愈下之后,北方的商贩不再追随他,改成追随崔佩。

    当日,崔佩等酒气散的差不多,去了一趟燕城作坊,面见江青云。

    原来,让崔佩带话给众人的不是总管事,而是江青云。

    江青云仍在守孝,不想张扬,便让崔佩对外说是总管事。

    “江公子,话已传出去,各位豪商也都表态想尽办法从南方运糖。”

    “辛苦。”

    “这是应该的。多谢江公子对我们这些人的信任。”

    “你们的家族在北方多年营商,人脉广路子多口碑好,我当然要找你们。”

    崔佩自信的道:“那就请江公子静候佳音。”

    福伯等崔佩离去后,夸赞道:“老爷英明。这般,糖作坊雪花糖制作所需的原材料糖要没货的问题就解决了。”

    “他们只是应下此事,结果如何还不知晓。”

    江青云想到督查司传来的消息,楚军已经攻下两座城池,听说守城的将领早就对天子不满,没等楚军总攻没费什么力气就投降大开城门。

    照这样的速度,楚军年底就能与守护国都大门的洪家军碰面。

    洪家军彪悍,楚军顽强。两军相战,那会是无比的惨烈。

    大周国的两支军队就要这么自相残杀!

    只希望战火不要蔓延至洛河以北,不要影响到北方的百姓,让周冰辖下的城府在内战中休生养息慢慢的发展。

    深秋的午后,燕城北城门外的一栏告示前站满了人。

    告示上贴着两道明黄色的圣旨,有几个官府的人站在告示前给百姓解释。

    “天子下旨举国哀悼太子,取消明年开春的科考。圣旨上不曾写科考何时恢复。”

    “楚王率大军攻打国都谋反,天子下旨将楚王及他的几个儿子逐出皇族贬为庶人,令各路军队剿杀叛军。”

    这两道圣旨的日期相隔半个月。取消科考的圣旨比楚王叛乱早。

    围观的人多数是老百姓,对于楚王叛乱的事很是震惊,然后是深深的恐惧,生怕战火祸及北方。

    几个官府的人便一遍遍的大声告诉老百姓,安抚他们。

    “我们王爷早就发话,只要他活着,燕军会一直守护北方的子民。大家莫要担心害怕!”

    “燕王的辖区在洛河以北百里,叛军过不了洛河,就算过来了,有燕军镇守,定能打的叛军屁滚尿流!”

    “目前,燕王不会大量征兵。”

    有些人正好带着文房四宝,就把两道圣旨抄了带走转告更多的人。

    燕山书院的人都是官家子弟,已在昨日知道了此事。他们苦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天子却为了太子过世的事取消了他们科考的机会,这让他们无法理解,也十分愤怒。

    要知道之前天子派大量的护龙卫刺杀燕王、楚王、晋王的儿子,天子就像条疯狗一样,祸害大周国与他儿子同龄的青少年。

    北山书院的师生知道圣旨后,许多人当场痛哭流涕,这里面就有李家的四位少年。

    这时,从北华书院传来消息,那里的几名师长及一群学子联名上书让燕王为了北方的学子单独开设考场。

    甚至提出利用这次内战,燕王把洛河以北的地方全部占领,自封为帝,明年开春开科考以天子之名义钦点状元广收门生!

    “北华书院的师长曾在朝中为官的极少,不知道上位者的忌讳,他们当中竟然有人这般糊涂做下如此糊涂之事。”

    “那些冲在前面的师长想当名士想疯了,连学生也利用起来。”

    “燕王英明无比,才不会冒天下大不违谋反。”

    “北华书院的学子常与我们书院的学子开诗会,他们会不会……”

    “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郎!”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敬畏之心,真是什么都敢说!”

    “我们的学生不能像他们这样!”

    北山书院的院长、师长立即把学生召集起来,下令他们不得效仿北华书院的学子。

    偏偏有学子心里愤愤不平,不听嘱咐,特意提前溜出书院,然后被守在门口的北华书院的人拉去在联名书上签名按了手印。

    李家少年等人散学出来时,十几个北华书院的学子蜂拥而上拦住。

    “我们北华书院已有百名师生在万人书上签名,你们北山书院担心什么,怎么不在上面签名?”

    “这是关系到我们所有读书人命运的大事,只要我们的万人书送至燕王府,燕王看到后反了朝廷自立为帝,到时,燕城便是国都,重开科考,我们在燕城就能参加科考,于我们百利无一弊。”

    “连签名都躲,读书人怎么一点血性骨气都没有?”

    李家少年练武,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能够拉动的,便是如此,也被这阵势吓了一跳。

    李英华不悦的叫道:“你们怎能强拉人在万人书上签名!”

    李健安见这些人当中没有熟悉的身影,不过仍担忧的自语道:“不知金海、志高有没有签名?”

    李福康也是担心的很,跺脚道:“大哥,你、我回家跟爹娘说一声就去找金海、志高。”

    李敏寒道:“你们这就去。我与三哥回去跟爹娘说。”

    李英华、李敏寒回到家里,面色恹恹将此事告诉李山夫妻与李如意。

 537两条人命

    赵氏似哭非哭,有气无力的自语道:“怎么就取消科考了呢?”

    李如意直摇头,“陛下年事已高,老年丧子,心情悲痛,怕是精神失常,下了这么一道失人心的圣旨。”

    李山不知如何安慰妻儿。这就好比突然间不让他种地一样。唉,这皇帝也太不顾读书人死活了。

    王燕问道:“你们大哥也哭了?”

    李英华点头。

    今日不止是北山书院的学子,还有众位师长、院长均是满脸是泪,悲伤不已。

    王燕目光黯淡,又问道:“只是明年取消了,再过几年仍会让考吧?”

    李敏寒飞快的抹一把眼泪,十分消沉的道:“打内战,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科考。”

    一家人没心情吃晚饭,到了晚上,李健安、李福康红着眼睛回来了。

    “北华书院有个老学子,考了五回没考中,立誓明年科考定要考中,家里人凑了银子供他读书,就等着明年他考出来,谁知科考取消,他悲愤之下跳井死了。”

    “还有一个中年学子,已经不惑之龄,受不了不能科考的刺激,在书院树林上吊死了。”

    “一连出了两条人命,北华书院的几位老师气愤难平,带头写了万人书,众位学子在上面签名。”

    “金海与中年学子是同窗,去叫中年学子的家人来收尸,没来得及在万人书上签名。”

    “志高昨晚着凉,半夜腹泻,早上起来虚弱没力气,白天就在学舍呆着没去上课。那些人把他忘记了,没让他在万人书上面签名。”

    王燕一听急眼了,道:“我弟弟现在人呢?”

    李健安道:“我把他送回你娘家,还让三狗子给他瞧了瞧,说是已经止泄,缓两日就好了。”

    李如意道:“嫂子,志高回到家里是最安全的。你不用担心。”

    李福康跟家人道:“我逼着金海回家,让他赶紧沐浴去尸气。他说明日就要去签万人书,我让张爷爷拘着他,别让他去。”

    “张金海亲眼目睹同窗的尸体,心情沉痛,觉得不签万人书就对不起死去的同窗。”李如意板着脸道:“不过,他怎么没想到,以一个小小学子的身份胆敢煽动燕王谋反,就算朝廷不追查,光是燕王府追查就足矣令他丢掉性命。”

    万人书可以向朝廷提建议,但绝对不能辱骂诋毁朝廷,更不能骟动亲王谋反。

    小小的北华书院竟敢公开的骟动亲王谋反,这是任何上位者不能承受的事。

    瞧瞧北山书院的师长一听此事,立即非常冷静的叮嘱学生不得参与此事。

    这就是北山书院与北华书院的区别。

    李福康道:“妹妹,我得再去一趟张家,我得给金海说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不然,以他的性子,肯定会偷偷跑出去签万人书。”

    “让他不要再去北华书院。”李如意又道:“大哥,你跟志高说,他也不要再去北华书院。”

    赵氏担忧的道:“大晚上的,你们路上千万小心。把大牛、二牛叫上一起去。”

    大牛、二牛能够剑刃天子护龙卫,有他们保护李健安、李福康,那就安全多了。

    李英华待大哥、二哥走后,狐疑道:“北华书院的那几个师长为何要教唆学生联名上万人书呢?”

    李如意摇摇头,“不知道。”

    李敏寒道:“我们去问问江哥哥,他一定知道什么。”

    李如意道:“前些天他一直在燕王府住宿,今晚正好回了江府,你们可去向他请教此事。”

    可以想象的出,两个哥哥见到江青云会痛哭出声。

    虽然之前江青云透露消息关于科考的事,但说的是延迟,不是圣旨上面说的取消。

    她不会跟过去,就让江青云好好安慰两个哥哥。

    赵氏感觉头脑,就去歇息了。

    李山蹙眉道:“如意,你娘有些不对头。”

    李如意轻叹一声,“科考取消,其实娘比哥哥更难受。让娘缓一缓,过了今晚,明日我再劝劝她。”

    这一晚,无数人因为科考取消的事难免,说不定还有读书人心理承受不了自尽。

    希望赵氏的心理承受力强大到快点把这件事想开。

    深夜。卧房。

    “素梅,你要是难受就哭出来。”

    “山哥,我心里难受。十几年前,我的三个哥哥已经是童生,离秀才只差一步就被一场瘟疫害得丢掉性命。现在,我的四个儿子马上参加科考,一道圣旨取消科考。天灾人祸都被我遇上。我怎么这般命苦?”赵氏泣不成声。

    “唉,天灾人祸躲不过。你莫多想。”李山伸出胳膊搂住赵氏,“你得这么想,健安兄弟都活得好好的,可比我那三个大舅子强百倍。”

    “钱力物力耗费那么多,到头来竟是取消科考。竹篮打水一场空。镜花水月。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太难,真的太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