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赵氏趴在李山的怀里痛哭流涕的时候,他们的长子与儿媳也在床上躺着流泪。

    王燕哽咽道:“我娘就指着我弟弟参加科举考上秀才光宗耀祖。我爹从未想过把族长之位传给我弟弟,那是因为在他心里,认定我弟弟聪慧好学能考上秀才。”

    当初王家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为了供王志高读书,丰氏勒紧了裤腰带省吃俭用,王燕把所有绣活卖得银子全部交给家里,王海到处找活干。

    王志高自己也特别努力,给书铺抄写书籍赚钱买纸用。

    后来富裕了,丰氏为了给王志高攒够上书院的钱,每天一瘸一拐的带着未出嫁的王燕去卖豆腐,风雨无阻。

    王海已是知天命的人,带着族人在外面干活,看顾主的脸色,经常几天不回来。外面的饭食、床铺哪有自家的好。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坚持不懈,供王志高科考。

    现在科考取消,目标没了,以前都白白付出了吗?

    “娘教我识字给我启蒙,妹妹为了供我读书,那般辛苦,爹、二叔都已是军官,还在豆腐房干活。我却不能实现他们的心愿参加科考考取功名。”李健安眼泪流到枕边却不自知。

 538以武传家

    次日清早,除了李山父女、李如意,全家人的眼睛都是红的。

    昨晚李英华、李敏寒从江府回来,李如意已睡。

    “江哥哥对你们说了什么,怎么你们还没想通?”

    李英华蹙眉答道:“我们到的时候,江哥哥正在处理事务,

    我们等了许久,他事务没处理完,中途出来见我们,问了一个问题,还想不想读书?”

    赵氏环视四个儿子,“你们如何回答?”

    李敏寒摇了摇头,道:“他不让我们回答,让我们三天后再答复。”

    李如意问道:“那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李敏寒目光坦然,轻声道:“我想读书,我喜欢读书。”

    昨晚他与李英华睡在一起,说了半夜的话,也哭到半夜。

    李英华低声道:“我不想读书。”

    赵氏望着最聪明的三儿子,失声道:“你不想读书。你怎会不想读书……”

    幼年时就被爹和三个哥哥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哪怕娘家人全部死于瘟疫,她流落到乡村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泥腿子,也仍然认为读书是最荣耀最应做的事。

    现在她的三儿子竟然不想读书,简直让她无法接受。

    “娘,我的学业成绩在兄弟当中最差,既然取消科考,我不读了,我可以跟着妹妹做买卖,帮着爹、二叔做豆腐。”李英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也不知为何,眼泪忍不住落下。

    李健安与李福康相视对望,看看他们的三弟,为了帮家里做事已经不想读书,而他们却仍想读书。

    这一时刻,李家长子与二子为自己的自私感到深深的耻辱。

    “三哥,你要是真不想读书,说这些话时为何流泪。”李如意心里很难受,劝道:“你不要管家里的事,家里真不缺银子,供你们包括弟弟读一辈子书都够用。”

    “好妹妹……”不止是李英华,李健安三兄弟、王燕也感激动容的落泪。

    李山这个当爹的开口道:“内战已打起来。你们读书习武好好活着,别的不要多想。”

    作为一家之主,更关注的是大周国的内战。他担心战争蔓延至北方,燕军要参战,更怕燕城大乱。

    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四个儿子读不读书,而是怎么活下来,储好粮食,换足够的黄金,以备战乱。

    “妹妹让我们习武。”李福康高声道:“爹,昨天书院的院长也让我们习武。”

    “我们家武功最高的是大牛、二牛,让他们教你们练武。”李如意望了赵氏一眼,见她没有反对,又道:“两个弟弟也跟着学。”

    王燕问道:“我能跟着学吗?”

    她可是听丰氏多次说过当年逃难时,很多体弱的女人死在路上。

    “当然能。”李如意又望了赵氏一眼,“我会让周双、周英教家里女眷武功。娘,你想不想学?”

    赵氏精神恍惚,摇了摇头。

    李山劝道:“素梅,学武能强身,你跟我们一起学武。”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李石,身上一股豆腥味,一脸诚恳的道:“嫂子,我会武功,我保护你。”

    李家四个少年不约而同的高声道:“娘,我们保护你!”

    赵氏却是笑不出来。

    “娘,您得往好的方面想。条条大道通国都,不是只有参加科考考取功名就能出人头地。您看我爹、二叔都是军官,每月拿着俸禄,谁敢小瞧他们。”李如意把昨晚想好的话都说出来,“我的哥哥弟弟习武从军,在军队立功当军官,一样是朝廷官员,跟文官平起平坐。”

    “是。”李山一个劲的点头,还跟四个儿子道:“你们妹妹说的很有道理!”

    李如意握住赵氏的双手,道:“娘,我们家可以像童家、丁家那样以武传家,几十年几百年后发展成为军队世家。”

    李石见赵氏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地上发呆,很是担心她想魔障了,道:“闺女,让你娘慢慢想。”

    王燕听完李如意的话,茅塞顿开,眼睛一下子亮了,道:“妹妹说的对,太对了。妹妹跟燕王府能搭上话,只要健安兄弟好好习武,去了军队,不愁没有前途。”

    她甚至想到了娘家弟弟王志高,也可以练武去军队。

    不过,军队当军官就那么容易吗?

    李如意柔声道:“嫂子,你扶我娘去外面走走。”等赵氏婆媳离开后,问道:“如果有机会,你们想不想进军营?”

    她想让四个哥哥有希望有事做,也想按照刚才说的实施,一步一步把李家变成以武传家的大家族。

    李福康平素最是心急,但是却没有开口。这几次他在书院

    考试排名都在前五名,几位师长都认为只要在科考发挥正常,最次能考中童生,若是好一些便能考中秀才。

    他心里相比较起来,更愿意参加科考考中秀才、举人、进士。

    李敏寒问道:“我们若去军队,得从底层的小兵当起,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熬成军官?”

    李山板着脸道:“我与你二叔是沾你妹妹的光。你们想当军官得靠自己。”

    李如意心里赞同李山的话。耐心的答道:“北方的军队,包括燕军在内,低层识字的军官不多。你们上过书院都识字还会写文章,去了军营先当一、两年新兵考验心性,再提为亲兵、文书、传令兵,等时间久了,自然会提为军官,当然,如果这期间没有立下军功,军官的品级会很低。”

    李健安有些激动的道:“妹妹,你知道的可真多。”

    李如意道:“作坊的燕城守军贺将军常跟我和江哥哥谈天,他甚至提过,让我把你们送到守军他的麾下。”

    不止贺将军,燕军的几位将军及周景望、周莫玄都提过李家兄弟进军队报效国家的事。

    周景望是燕王世子,在燕军任将军,李家兄弟只要进了军队吃苦好好干几年,当军官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只是赵氏一心要让六个儿子都从文,哪怕李山做军官一年多,李家因此改变门庭,也从未改变主意,李如意便没跟家人提。

    李山见四个儿子犹豫不决,便道:“你们好好想想再说。青云给你们三日,你妹妹也给你们三日。”

 539抑郁生病

    次日早晨,李家四少年仍去书院读书。赵氏没有起床,病了身上发热,躺在床上做噩梦开始说胡话。

    “哥哥,你们已经是童生,只差一步就是秀才。”

    “我和娘去寺里求佛祖保佑哥哥科考考中秀才。”

    “不,我的儿子怎能不读书?”

    “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读书怎么能出人投地?”

    ……

    李山一脸担忧的坐在床边,跟李如意道:“你娘昨晚又失眠,夜里起了几回着凉,寒气入体,浑身发热,你快给她开药去热。”

    赵氏心里对命运十分不甘,然而现实残酷,圣旨取消科考,再加上打起内战,天时地理人和都对读书人非常不利。

    她心思重,又回忆起故去的娘家亲人,内部急火攻心,外部受寒着凉,得了伤寒,体温高热。

    “高热半天就能退下,只是我娘的心病需要我们开解。”李如意心里着急,却没流露出来。

    沉稳的让李山把赵氏唤醒吃点清淡的早饭。空腹不能吃药。待赵氏吃饱饭后,给她服下汤药。

    李山怕赵氏的病气过给李跃飞、李腾高,让王燕、张嫂带着他们,离赵氏远点。

    下午,赵氏烧退了些,但仍是有点热,胃口也不好,整个人无精打采,目光黯淡,没有精气神。

    “娘,我爹一直陪着您,连豆腐房都不去了。”李如意特意熬了预防感冒发热的汤药,自己喝了一碗,给李山送来一碗。

    李山咕嘟两口喝完,“素梅,你快些好起来,我带你去燕城转转。”

    他还想多买粮食,虽然家里收了不少麦子,但是谁知道内战打多少年,战火会不会蔓延到燕城?

    赵氏不是柔弱的女子,只是昨晚一时没想开,今天躺了半日,夫君、女儿一直劝她,儿媳因为要带小弟弟就隔着窗子安慰她好久。

    两道圣旨,内战比取消科举大的多,换个思维方式,内战打起来,楚军所过之地血流成河,国都巨大危机,还开什么科考?内战时,那些读书人去国都就是送死。

    没有什么事比活下来更重要!

    她是一家之母,不能再胡思乱想,要与夫君一起带着儿女度过内战时期。

    她这般想通之后,等李如意再次端着汤药进来时,开口问道:“燕城的情况如何?”

    李如意一直在家里呆着,没听说什么消息,不过,今日来李家买松花皮蛋、风鸡的商贩少了一半,坦言答道:“燕城有燕军、守军驻守,一切太平。不过,内战的消息传开,来我们家买货的商贩少了一半。”

    李山面色倏变,从早晨起他的心思就都放在妻子身上,没去豆腐房,不知道买卖起了变化,担忧的问道:“我们家养了那么多猪、鸡,要是没有人买,怎么办?”

    赵氏也是一脸担忧,“不止我们家,还有江家、张家、礼村的人,都养了很多的猪鸡……”

    “没事。你们不用担心。”李如意缓缓道:“我们家去年的风鸡、香肠都卖给北方的商贩,买卖不受影响。”

    目前,李家的买卖受内战的影响的是松花皮蛋。

    至于风鸡、香肠,内战估计在年前打不到北方,销售人群又是有钱人,受得影响不大,但是明年就不好说了。

    赵氏从床上坐起来,有气无力的问道:“闺女,要不我们家现在就把猪、鸡都杀了做成风鸡、香肠卖出去?”

    “再过些天。无妨。”李如意给赵氏披了一件外衣,柔声道:“娘,我就怕您在取消科举的事上钻牛角尖,您现在能花心思想别的事,我就放心了。”

    赵氏喝了温热的汤药,道:“你才一点点大,每天那么操心为家里谋划赚银子,我这个当娘的,要是再想不开,还让你花心思担心我,我还有脸吗?”

    除去女儿,还有夫君、儿子、儿媳,这都是她最重要的人,在内战降临时,只要大家都好好活着就行。

    “娘,您别这么说。”李如意接过空碗,突然间微笑道:“快点好起来,过几天我四哥要娶四嫂。”

    赵氏想到四儿子与吕婷大婚的日子就在五天后,家里又要添人口,这可是大喜事,脸上立刻挂满笑容,心道:我得赶紧好起来。

    黄昏,李家四少年再次从书院带回来不好的消息。

    “今日下午,燕城守军的官兵持燕城刺史大人的手令把北华书院封了,还抓走十二名师生,罪名是妖言惑众,扰乱民心!”

    “听说,那十二名师生都是联名上书力建燕王谋反的牵头人。”

    “北华书院已经没人,全吓跑了。”

    “北华书院有几个学子的家在百里外的外地,他们跟我们书院的几个学子是亲戚,匆匆忙忙跑来借宿。他们说北华书院有燕王的眼线,万人书还没有呈给燕王,燕城刺史就派军队来封书院抓人。”

    “被抓的师长当中功名最高的是位进士,还跟燕城守军叫嚷说他是进士,曾任过县令,那也不行,仍是被带走。”

    “我们书院院长让我们不得在外面议论此事,还说明日照常上课。”

    “我弟弟幸亏今日没在书院。”王燕后怕的差点哭出来,“健安,昨晚多谢你去知会我弟,让他在家里呆着不要去书院。不然就算不抓他,也会把他吓坏。”

    李山一脸震惊,半晌,方跟长子、二子道:“你们昨晚去知会志高、金海,极对。”

    李如意令奴仆退下,蹙眉低声道:“燕王爷一直没有谋反的心思,北华书院那几个师长,利用两名学子自尽的时机,在没得到燕王府的授意就骟动书院的学子联名签下万人书,让百姓以为燕王爷要称帝,闹得人心惶惶。燕王爷没下令郑刺史把他们当众斩首就算仁慈。”

    李健安感慨道:“是。就是这样。”

    “燕王爷若有那意思,授意也是燕城书院,那里的学子都是官员子弟,轮不到北华书院。”李英华摇了摇头。

    李福康绷着脸问道:“妹妹,你看燕王爷会不会赐死十二名师生?”

 540突发火灾

    李如意目光幽幽,轻声道:“燕王爷应该不会赐死学生,那几名师长就不好说。”

    为了北方的稳定,燕王极有可能杀几个愚蠢之极还上蹿下跳的进士、举人。

    李敏寒喃喃道:“真可怕。”

    李如意温声道:“哥哥,明日,你们照旧去读书。”

    李山指着李健安、李福康,“晚饭后你们随我去趟礼村、金鸡镇。

    赵氏面色苍白,跟李山嘱咐道:“你去一趟,好好跟志高、金海说,特别是金海,让他们千万别冲动,北华书院没解封前别再去。”

    “娘,您的气色很差,怎么回事?”

    “娘穿的很厚,怎么会着凉了?”

    四个少年上前把坐在太师椅浑身无力的赵氏团团围住,嘘寒问暖。

    李如意解释道:“娘起夜着凉,今早发热,下午退了热,现在还虚得很。她原是不打算出屋子,得知你们回来,非出来看看你们。”

    李敏寒望向李山,道:“娘病了,明日我们在家里陪着娘?”

    李山板着脸道:“家里人多,你娘不用你们陪。你们需听院长的话去书院读书。”

    赵氏朝四个儿子柔声道:“我的病都快好了,你们莫担心。”

    “娘回屋歇息,吃多点,这样好的快。”李如意搀扶着赵氏回去,然后娘俩就在卧房的八仙桌吃的晚饭。

    李如意让厨房弄了两个清淡的素菜及蒸花卷,熬了老母鸡汤,给赵氏喝了增加抵抗力。

    赵氏吃完饭,问道:“作坊的买卖可是会受到影响?”

    “多少会受到些。”

    “连我们家的豆腐房都受到影响,你与县公爷、青云合开的燕城作坊受到的影响会更大。”赵氏目不转睛看着爱女,不错过她脸上的任何表情,缓缓道:“明日你不用陪着我,你去作坊处理事情。”

    不等李如意去作坊,当晚江青云就来了,一幅严肃的模样,令李家人心里忐忑,不知又发生什么事。

    “我见如意今日未来作坊,想必是家里有事,特意过来探望,原来是赵姨病了。”

    李如意道:“我哥哥不能参加科考,我娘心里郁结,好在她经历的事多,只一天便想通了。你匆匆过来,作坊可是出事了?”

    “倒没有大事。”江青云停顿一下,“一夜之间,南方的商贩都像消失般不见。”

    “噢,这跟我预料的一样。南方内战,那些商贩就算铤而走险做买卖,也没有人买。”李如意缓缓道:“今日我们家的豆腐房来的商贩也少了,少的就是南方商贩。”

    李福康忍不住问道:“江哥哥,您可知道燕王爷如何处置北华书院的那些被抓的师生?”

    江青云冷声道:“牵头的那个进士,姓贾,为了成名引起我表哥的注意,肆意揣测我表哥的心思,写下大逆不道的万人书,骟动学生、百姓签名按手印,此人可恨的是进了燕城衙门还不肯认罪,我表哥盛怒之下,下令将他斩首,没收家产,家人充了军奴,其余的师长因认罪及时,只夺取功名,把他们与那些学生一并关进地牢。”

    李福康失声道:“贾进士,听说他是北华书院的副院长,十年前就到了北华书院教书。”这些是他昨天在张家听张金海所说。

    江青云目光不屑,“此人生前因贪污罪被免职,无奈之下去了北华书院。”

    众人惊呼,“这样的人,怎么能在北华书院任师长?”

    “他一人死,还拖累全家人贬为军奴。”

    “那些师长的功名都被夺下,日后只是庶人,不能再在书院教书,名声尽毁,丢了前途。”

    “燕王爷杀一人,夺取几人的功名,即表态没有谋反之心,又震慑读书人。”

    江青云环视四个少年,“三日之期未到,你们再好好想想。”

    四个少年不约而同的道:“是。”

    江青云望向李山,一本正经的道:“还有一事,内战期间,一切婚事从简,敏寒的亲事不可大办。”

    “青云,谢谢你的提醒。”李山指了指李如意,“今日闺女就跟我和她娘说过此事,我们夫妻寻思,国难当头,我们家娶媳妇就不要高调,我打算明日去跟吕家那边打个招呼,只希望吕家能同意。”

    江青云肃容道:“吕家不同意也得同意,否则被人弹劾必摘乌纱。”

    李山连忙道:“我晓得了。”

    次日一早,李山父女见赵氏好的差不多,精神也不错,便离了家,一个去了吕家,一个去了燕城作坊。

    吕道正夫妻得知李山来意,倒没拒绝,只是对于吕婷嫁的仓促一切又从简有些烦闷。

    好不容易养大的女儿,就这么提前出嫁,大婚还得低调的不能大摆喜宴,换成谁都不会高兴。

    倒是吕婷深明大义,反而安慰吕道正夫妻及李山。李山回到家里跟赵氏说此事,两人均认为四儿子娶了个好儿媳。

    再说李如意到了作坊大门,总管事正好站在大门口跟几个商贩谈事,见到她立即迎上前。

    二人走进作坊,总管事才一脸后怕的道:“小神医,您可来了,昨天下午糖作坊走水,好在当时是白天,火很快就被扑灭。”

    李如意心道:原来昨日糖作坊着火,难怪昨晚江哥哥到我家时神情不对劲。问道:“可有人伤亡?”

    “有两人被木头砸伤,倒是不重,药铺已经给他们包扎好。”总管事压低声音道:“只是这火起的有点蹊跷,江公子正在派人查。”

    李如意直接去了糖作坊查看现场。

    此时,现场已被江青云命人用绳子围一圈封起来。不远处就是制作雪花糖的地方。

    很快,李如意见到了正在思索糖作坊着火一事的江青云。

    李如意狐疑问道:“糖作坊没有可燃物品,长工进作坊严禁带引火的东西,这场火是怎么着的?”

    “我正在想此事。”江青云请李如意坐下,还亲自给她倒了杯放有冰糖的菊花茶,“糖作坊着火,对谁有利?”

    李如意答道:“我们的雪花糖天下独一无二,没有竞争者,糖作坊若是着火,没有商家会因此得到益处。”

    “既然没有商家得益,那再往别的方面想。”

 541奇葩的放火理由

    李如意问道:“难道有人看不得我们的粮作坊工蒸蒸日上?”

    江青云低声道:“你说的差不多。我的人已查出眉目。”

    李如意冷哼一声,“能够进糖作坊的只有我们的长工!”

    江青云摇了摇头,“不,你忘记了,还有人可以进入。”

    李如意心里咯噔一下,失声问道:“难道是他们?”

    江青云盯着紧闭的门,用极低的声音道:“他们中的人……”

    “火灾那可是能要人命的!”李如意义愤填膺,差点拍桌子,怒道:“我们对他们不薄,他们当中竟然还有人如此歹毒之极的对付我们。”

    江青云凤眼微眯,道:“是。我也不愿意相信。你莫气,待我查出真相再说。”

    李如意担忧的问道:“今日能否出结果?”

    江青云缓缓道:“不好说。”又道:“你放心,不会再出事故。”

    “眼下多事之秋,作坊可不能出乱子。”

    “那是。我正要跟你说几件事。”

    二人商议作坊生产、安全等事,一说便是许久,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点,李如意本来是回家里陪赵氏用饭,这样就不回去了,直接在作坊吃。

    食堂的一个大高个没了两根手指的厨子提着食盒来了,必恭必敬的将饭菜取出摆置八仙桌。

    木耳炒鸡蛋、蒜沫炒茄丝、海带烧豆腐、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