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牛子家已经债务累累,只能选择便宜的雇奶妈,然后希望二牛子的媳妇在奶妈走后能有奶水。

    李如意在附近官道两边的草地及树林采好草药回到二牛子家,用陶罐把草药熬了,等汤药好了晾温,把汤药用芦苇管吸入,小心翼翼的挤进小栓子的屁眼里面。

    汤药的药效类似前世的西药开塞露,不过副作用小的多。

    小栓子是个小婴孩,不能药性副作用太大的药,只能用中药。

    瘦老婆子带着邻村的一个黑胖的奶妈回来时,小栓子已经醒了正在拉屎。

    这是小栓子出生后的第一泡屎,前面都是黑绿色的胎便,臭气熏天,后面是像羊粪蛋一样很硬的黑屎,说明喝面汤不消化。

    二牛子端着小栓子拉完屎,李如意要求用热水给小栓子清洗小身体。

    二牛子的妹妹现在已经视李如意为神医了,连忙去厨房把热水端来。

    李如意嘱咐道:“以后每天给小栓子洗个热水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碰到脐带。冬天就在中午阳光最热的时候洗。”

    小栓子洗完澡就开始吃奶妈的奶水,饿得太狠了,生存的本能让他咬住奶子就猛吸不再松嘴。

    奶妈痛的尖叫,大声说小栓子像个小狼崽比她半岁的娃都能吃,根本不像有病刚出生几天的婴孩。

    小栓子美餐一顿之后打了两个奶膈,小嘴巴还叼着奶妈的奶子就睡觉了。

    奶妈把奶子从小栓子的嘴里扯出来,低头一瞅都有出血了,又气又急的道:“你家娃太能吃了,五天七十个铜钱可不行,至少八十个铜钱。”

    李如意跟二牛子的妹妹道:“你摸小柱子的后颈还烫不烫?”

 54八百斤黄豆

    “不烫了,已经退烧了。”二牛子的妹妹喜极而泣,激动的跑出屋跟站在院子里焦急等待的两个男人道:“爹、二哥,小栓子什么药都没吃,只是拉了泡屎吃了奶水就退烧。”

    全家人都如释重负,望向李家兄弟的眼神充满感激。

    好事做到底,李如意等二牛子媳妇醒来给她把了脉,问道:“大婶产前可是受到惊吓?”

    二牛子热泪盈眶,沉声道:“是。邻居家的牛发疯见人就顶,村里人喊叫,别人都跑了,她耳背听不见,差点顶了她的背,她回家后吓得当晚难产。”

    “郎中开了的药有安神的吗?”

    “有。这几天她睡的很沉。”

    “清宫的药开了吗?”

    “清宫是啥?”

    “子宫里有淤血,要清出来。药方里面有没有益母草?”

    “没有。”

    “我刚才正好采了益母草,你们熬成汤给她喝。”

    “好。”这要是去请郎中给媳妇、儿子瞧病开药,至少一两银子。二牛子搓着双手,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李如意。

    “大婶的身体虚的很,药治标不治本,还是食补的好。之前我给你说的猪蹄炖黄豆要吃,还要每天吃生花生米、干枣、鸡蛋。”

    猪肝补铁,但是哺乳期的妇人吃了猪肝就会回奶没有奶水了。

    鸡汤是大补的吃食,可是二牛子债务很高吃不起鸡。

    猪蹄比鸡便宜的多。李如意特意推荐猪蹄。

    二牛子妹妹跟二牛子媳妇大声道:“嫂子,小神医救了小栓子的命。”

    “谢谢小神医。”二牛子媳妇生着一双大眼睛,目光温柔,一看就是个善良的人,要下床给李如意磕头。

    李如意连忙拦下了,也怕二牛子媳妇听不见,吼道:“等你出了月子去我家,我给你开药治治你的耳疾。”

    二牛子满眼感激的跟着李如意出了卧房后,就去杂房把驴车取了出来给公驴套上。

    驴车大概七成新,车是木头制成的,两只轮子也是木头制成,还带着木头顶棚,顶棚糊着厚厚的几层油纸防水,里面的空间不小,能坐三、四个人。

    难怪瘦老婆子不乐意,原来驴车不是板车,是真正的有窗有顶棚的车。

    这样的驴车如果是新的得八百个铜钱,七成新也得四、五百个铜钱。

    李如意对于驴、驴车都非常满意,当即让二牛子去邻居家借纸笔写契约,签了契约之后,掏出银票,“这是十两银票。你家要没有一两银子,用粮食、黄豆,用来抵也行。”

    刚才在路上二牛子曾跟李家兄妹说过家里有种着许多黄豆,猪蹄炖黄豆用的黄豆要多少有多少。

    北地的农民都在劣地里种玉米、黄豆,多少能收点到了冬天当粮食吃。

    黄豆在集市上零售每斤一个铜钱,要是批量卖到镇里的粮铺,十斤才七个铜钱。

    二牛子一家没想到李家兄妹就能做主,还带着银票,为了心里踏实,要见见李家的大人赵氏。

    “我娘天天都在家。”李如意也想让二牛子在路上教三个哥哥赶驴车。

    二牛子把八百斤黄豆及一百斤黑面装上驴车,就跟着李家兄妹赶着两头驴去礼村。

    李家兄妹离开时,黑脸老头朝李如意双手做揖,感激道:“小神医,等我家小栓子长大了,我带他去你家给你磕头。”

    瘦老婆子也跟着做揖,一脸的愧疚,“小神医,家里实在是太穷,一顿饭都没留你们吃……”

    李家兄妹走后没多久,刘村的刘大富骑着驴来到了二牛子家,下了驴问道:“方老哥,你家的驴卖了?”

    “卖了。”

    “卖给谁了?”

    “礼村李家兄妹。”

    “哦。我就是为了李家小后生来的,昨个李家小后生来我家请教买驴子,我当时没想起你家卖驴的事,刚才我才想起来,就赶紧来到你家,谁知你家已经把驴卖给他家了。你们两家可真是有缘分。”

    黑脸老头把刘大富请进院子里,“李家把我家的两头驴都买了。李家的小神医还救了我家的小栓子。”

    两人是通过养驴认识结交多年的朋友,经常走动,无话不谈。

    刘大富在得知李如意是个杏林高手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患的顽疾,“我认识李家的小后生,那是个好的,过几天我去李家找小后生,托他问问小神医,能不能瞧瞧我的顽疾?”

    后来刘大富的顽疾也让李如意治好了,这是后话。

    且说,李家兄妹带着两头驴回到礼村,竟是引起全村轰动。

    “李家买了一对驴!”

    “李家真的发达了,这回竟是买回两头驴,还有驴车!”

    男女老少都去李家瞧看两头驴,跟李家关系好的村人还伸手去摸驴,目光无不震惊羡慕。

    二牛子见到赵氏之后,见她同意买驴,向她深深鞠躬感谢李如意救了小栓子,这就回家去了。

    李家兄弟把黄豆、黑面卸了放在后院三间房中的粮房,两头驴被安置在最大的一间房。

    赵氏等聚在家里的村人都走光之后,嗔怪道:“你们买驴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买还是两头,竟是花了那么多银钱。”

    “娘,这事我知道。我们是想给您一个惊喜。”李健安把责任都揽了过来。

    “我看是惊吓还差不多。”赵氏埋怨是埋怨,浑身上下都是喜气,掩饰不住的高兴激动。

    李如意搂着赵氏的肩膀,笑道:“娘,以后每天哥哥去卖饼赶着公驴去,来回拉人也能赚几个铜钱。”

    她在路上见过有人赶牛车拉客赚银钱,自家的公驴有驴车,也可以拉客赚银钱。

    再说了,四个哥哥一天要走六十里路,长久下去,关节磨损太厉害,轻则得关节病,重则股骨头坏死。

    李家四兄弟眼睛一亮,心里暗道:妹妹心疼我们,让我们以后去金鸡、县城都赶着驴车去。

    “那就按你说的做。只一点,以后可别瞒着我。”赵氏伸手指戳了戳宝贝女儿的额头,目光宠溺。宝贝女儿手里的银钱不少,这么多天了,愣是没给她自己买过一根线一根纱,全部花在给家里置办东西。

    “娘,五妹今个救了二牛子大叔的小儿子小栓子。”李福康性子最急,不等赵氏问赶紧把在二牛子家发生的事说了。

    赵氏听得一愣一愣的,高兴又激动的笑道:“我的女,我生了你们五个都没有你懂的多。”

    李如意轻声道:“不知何故。我做了梦,然后一夜之间就懂了。”

    赵氏嘱咐道:“对外就说我从我娘家的医书里看来的,然后教给你。”小心谨慎总没错。

    院子外传来一个底气十足的老头声音,“李家小后生在家吗?”

 55四个大烤炉

    李如意跟赵氏笑道:“刘村的刘铁匠,半个月前我让哥哥找他做了四个烤炉。”

    礼村没有铁匠,金鸡镇的铁匠要价很贵,李家兄弟弟就找了刘村的刘铁匠做烤炉。

    赵氏问道:“烤炉是什么东西?””

    “烤炉就是能烤吃食的炉子。”

    “你要用烤炉做干什么吃食?”

    李如意表情有些神秘的道:“娘,容我卖个关子,过两天您就知道了。我敢打包票的是您肯定会喜欢吃我用烤炉做出来的新吃食。”

    李健安、李英华已经迎了出去。

    刘铁匠父子推着两辆板车,每辆板车上面放着两个外面是铁皮里面是泥巴的简易的烤炉。

    烤炉每个有半人高,坛子形状,上面小中间大下面小,中间最大的地方直径达到四尺,坛子下面开了一个口,那是用来塞柴。

    有几个村人跟在刘铁匠父子后面用好奇的目光看着烤炉,又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李家兄弟。

    “把烤炉都放在后院。”李健安带着刘铁匠父子去了后院的一间茅草房,村人不好意思跟进去就散了。

    李如意亲自去验收烤炉,特意取来柴棍放进烤炉里面烧火。

    红通通的火焰很快就将烤炉烤热,达到李如意的要求。

    她看着薄而均匀的铁皮,心里赞叹刘铁匠父子打铁手艺高超。

    之前,李家兄弟已给刘铁匠父子付了六十个铜钱的定金,现在收到货支付余款三百四十个铜钱。

    没错,一个烤炉一百个铜钱,贵就贵在外面的铁皮上面。

    大周国的金属制品都很贵。一把菜刀三十个铜钱,一把柴刀三十五个铜钱。

    刘铁匠刚才在前院看到了摇井,在后院放烤炉的时候看到了两头驴子,没想到李家兄弟穿戴很差,家里竟这么有银钱,真是深藏不露,笑眯眯跟李健安道:“你家以后打什么东西,找人带个口信,我们到你家谈事。”

    李如意心里暗笑:这就是对大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李家兄弟待刘铁匠父子走后,问道:“五妹,你要用烤炉做什么吃食?”

    李如意眨了眨眼睛,“还差一样东西,现在还不能做,得再等等。”烤炉能做很多的吃食,为了能够一鸣惊人,第一次用烤炉做出来的吃食要独一无二,在短时期内没有人能够模仿。

    李英华最是聪明反应快,立刻问道:“你说的是胡麻油吗?”

    “对。等镇里粮铺的胡麻油到了,我就能做这道吃食,然后咱们家将在仲秋节的前几天开始出售。”

    胡麻油比菜子油贵,且当地不生产,只能从外地购买。金鸡镇的粮铺是燕城大粮铺的分店,掌柜需让人从大粮铺里进胡麻油。

    前世的农历八月十五在古代叫做仲秋节,今生的大周国也叫做仲秋节。

    “真是好奇五妹做什么新鲜吃食。”

    赵氏站在堂屋门口,望了望前院挂满黄澄澄梨子的梨树,再望向燕城方向,有些感慨道:“一晃眼,梨子成熟,都要到仲秋节了,你爹、二叔还没回来。”

    李如意连忙道:“肚子好饿,我去做午饭吃。”

    李健安快步走向厨房,“你们辛苦了,我去做饭。”

    “大哥,你把后院空着的葱地都翻了也没闲。我来做饭。”李英华跟着就进了厨房。

    李福康去后院的菜地,边走边问:“五妹,午饭吃啥?”

    李如意高声道:“昨个有剩的馒头热一热,再做个炒茄子、黄瓜炒鸡蛋、疙瘩汤。”现在家里每顿吃啥都按她说的菜谱。

    李敏寒喂完驴,搬着梯子到前院把完全熟了的梨子摘下来这次共摘了八个,全部洗了用木盆盛着放在堂屋让全家人吃。

    往年李家的梨子舍不得吃,全部卖掉,今年听李如意的安排不卖了吃到肚子里。不仅如此,李家准备把自家的梨子吃完了向村里人购买。

    李家兄弟个个都勤快,家务、做饭、收拾菜地样样都抢着干,看着很多活,很快就干完了吃午饭。

    下午,李健安惦记着胡麻油,特意去了一趟金鸡镇粮铺,没想到来对了,胡麻油今个中午刚到了,心里暗喜,“我家定了二十斤胡麻油,今个都拿走。”

    粮铺掌柜身材瘦高,下巴留着一小撮胡子,眼睛有神,看着很精明,看似随意的问道:“胡麻油炒菜香得很。”

    小二把装着二十斤胡麻油的坛子端至,打开坛盖,香气飘散出来。

    李健安闻着胡麻油的味道,就觉得香的很,比菜子油的香味浓郁特殊,这样的油炒菜不好吃才怪,再看油的颜色呈淡黄,跟李如意说的一样,随口答道:“香。”

    掌柜故意用很是羡慕的语气道:“你家的日子过得真好,卖饼赚的银钱可真多。”

    李健安谦虚的道:“我家是小买卖,白面、葱都需要银钱,镇里的人买的量小,挣不了多少。”

    掌柜见问不出什么,便直言问道:“你家以后还买不买胡麻油?”

    李健安目光诚恳,“这个不好说,要是再买,肯定到你的铺子。”

    金鸡镇的物价比长平县便宜。

    胡麻油要是在长平县粮铺买得七十个铜钱一斤,金鸡镇粮铺六十八个铜钱,一斤就便宜两个铜钱,二十斤就便宜了四十个铜钱。

    掌柜目光热切,低声道:“小兄弟,不瞒你说,我的铺子里这次多进了胡麻油,你家购买的量大,要是再来买,我一斤再给你便宜两个铜钱。”

    原来,掌柜的向燕城总店要求进三十斤胡麻油,除去卖给李家的,还剩下十斤,这不快到仲秋节了,说不定镇里有人购买。

    谁知,燕城总店一次给发来二百斤胡麻油,比掌柜要的量足足多出一百七十斤。

    这么贵的胡麻油,掌柜怕卖不掉,就决定降价卖给李家。

    “好。”李健安付了碎银,又买了三斤生的黑芝麻,然后把油坛放入背篓里面回家,刚刚走出镇口,远远的就瞧见两个非常熟悉的人。

 56李家混糖月饼

    李福康、李英华并排坐着赶着驴车。

    李福康兴高采烈的叫道:“大哥,五妹让我们赶驴车来接你。”

    “没多远的路,怎么还来接我?”李健安说是说,脸上挂着灿烂笑容。

    驴车在李健安旁边停稳了,李英华跳下地,把驴车帘子掀开,里面竟是坐着四个妇人小孩。

    “你家的驴车好快,就是巅的很。”黑胖的妇人眉开眼笑抱着两个不到五岁的小孩子下了驴车,给了李英华一个铜钱。

    李英华笑眯眯望向两个小孩子,问道:“小虎子、小山子坐得高兴吗?”

    “高兴。”

    “好高兴。我还想坐你家的驴车。”

    两个小孩子满脸欢喜,走之前还伸手摸了摸驴子的肚皮。

    李福康急道:“千万别站在驴屁股后面。”

    两个小孩子仰着脑袋,好奇的问道:“为啥?”

    “驴以为你们偷袭,它会尥蹶子踢伤你们。”李福康把两个小孩子牵到一旁去。

    最后下车的人是个六十多岁牙掉了一半的老婆子,慢悠悠挪动屁股从驴车里面挪到边上,由李英华搀扶着下了地,又把放在驴车里的一个半人高的大包袱拿下来,有些不情愿的塞给李英华一个铜钱,憋着嘴嘀咕道:“快是快,就是好贵。”

    李英华微笑道:“你的包袱可是占了一个人的位置。”

    闻言,老婆子生怕李家再向她要一个铜钱,连忙背着包袱头也不回的跑了。

    李福康有些得意的道:“我们来接你,没想到,刚走到村口遇见小虎子母子三人,她们要坐驴车,我就跟小虎子娘要了一个铜钱,走出村子,就碰到背着包袱的奶奶,问她要不要做驴车,她听到大包袱不收银钱就坐了。”

    李英华摊开手掌,里面放着两个铜钱,喜滋滋的道:“大哥,你看,两个铜钱轻松到手了。”

    “我今个买到了胡麻油。掌柜还说以后我们家再买胡麻油,一斤便宜两个铜钱。走。我们回家。”李健安着急把好消息告诉李如意。

    “大哥,我教你赶驴车。三弟,你去车里坐。”李福康把李英华指使进了驴车。

    不一会儿,李健安就学会了赶驴车,欣喜道:“没想到赶驴车这么简单。”

    “驴温顺,驴车好赶。”李福康扬起鞭子啪的打在公驴的屁股上面,喝道:“驾!”

    驴车的速度一下子提起来,两只木轮在官道上面扬起灰尘,将路人远远的甩在后面。

    李健安惊喜道:“坐驴车比咱们走路快多了。”

    李福康笑道:“那当然。以后咱们去镇里、县城就坐驴车去,快去快回。”

    李健安嘱咐道:“娘要是坐上来,咱们可得赶慢点,不能把娘和未出世的小弟弟颠着。”

    驴车快进礼村时,李福康就把速度放慢,站在村口玩的一群小孩子跟昨天一样跟在驴车后面疯跑,边跑边叫,“驴子!”“驾!”“驴子跑得比马慢!”

    李英华趴在驴车的车窗前,见比自己只小一岁的几个少年也跟着驴车跑,心里暗道:要是我家没有买驴车,别人家买了,我也会跟他们一样追着驴车跑吗?

    驴车上了坡,就到了李家,李家兄弟把油坛、芝麻卸下来,把驴车牵到后院去。

    “五妹,快来瞧,这是不是你要的胡麻油?”

    李如意正在制药,把药材收拾好了,这就去了堂屋,见家人都围着油坛闻油香,也狠狠的嗅了两下油香,“这香味是胡麻油,没错。”

    胡麻生长在寒冷干旱的北地,产量很低。

    燕城地属北地,土地、气候达不到种植胡麻的标准,没有农民种植胡麻。燕城再往北去才有农民种植胡麻。

    胡麻制成的胡麻油,也叫亚麻籽油、汪油等,内含大量的亚麻酸,这是植物油中最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深海鱼油”。

    常吃胡麻油可以防止人体老化、降血脂、抗癌等。(以上两段摘自网络)

    在前世胡麻油的价格比菜子油贵很多,今世也是如此。

    金鸡镇粮铺的菜子油一斤三十个铜钱。胡麻油六十八个铜钱,是菜子油的两倍多。

    赵氏一个月卖绣活才挣二十几个铜钱,需要三个月才能购买一斤胡麻油。忍不住问道:“这么香这么贵的胡麻油,你要用它做什么吃食?”

    李如意嘴唇轻启,说了四个字,“混糖月饼。”

    混糖月饼是前世北方中西部各民族智慧结晶的月饼小吃,也是每年八月十五受欢迎的地方特色月饼,它的存在更是由于当地的人文水土,气候环境,比起广式月饼,上海月饼,更有传承的意义和文化脉络的延续。

    其制作方法符合北方人豪爽,豪放,粗犷的性格,成为中国北方中西部受欢迎最普遍的中秋月饼。(以上两段摘自网络)

    今世礼村的地理位置在大周国的北边,李如意相信这里人会喜欢吃混糖月饼。

    赵氏与李家四兄弟不约而同的念道:“混糖月饼。”

    李如意杏眼目光自信,高声道:“对。马上仲秋节,我要做出李家混糖月饼到县、镇售卖。”

    李健安激动的道:“李家混糖月饼。五妹给月饼冠上我们家的姓氏了。”

    李敏寒一蹦三尺,“太好了。我们一定要把李家混糖月饼全部卖光。”

    李英华却是有些担忧,问道:“五妹,金鸡镇、县城里的点心铺子仲秋节也做月饼,我们家的李家混糖月饼用胡麻油做成,成本太高要价就高,能卖的过他们吗?”

    “等你吃了我做的李家混糖月饼就知道了。”李如意记忆当中金鸡镇、县城的月饼就是在死面饼里面放了红枣、花生、核桃烤熟,味道单一,没有特点,还不如她做的发面馅饼好吃,更是远远不如混糖月饼。

    赵氏一脸期待的朝宝贝女儿挥挥手道:“那你快去做,好让我们见识一下李家混糖月饼到底有多么好吃。”

    “你们都得站在一旁瞧看,等学会了,你们都得帮忙做月饼。”李如意一声令下,连赵氏都放下针钱活,跟着来到厨房。

 57商量定价

    在前世,混糖月饼分为红糖、冰糖两种,今生只有红糖一种,且糖的品质不高。

    不过,前世的美食数不胜数,人们的嘴都吃叼了,对食物要求很高。

    今生的大周国美食远不如前世,目前连发面都没有问世,家家户户蒸的馒头都是酸的,像包子这样的经典面食,哪怕燕城的酒楼做的,都用的是死面不是发面。

    这样,混糖月饼里面的糖不纯也没关系。

    混糖月饼用的食材除了糖,就是胡麻油、面粉、芝麻。

    李如意考虑胡麻油的价格太昂贵,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