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试的时间是一天一夜,比县试长。

    这期间考生每个人一个隔段小间,在这个大概两、三平米的小间里面,进行考试、吃饭、出恭、睡觉。

    府试的考场纪律特别严格,作弊者一律取消终生考试资格,并杖打十棍下狱三日,大声喧哗禁止不听屡犯者,取消考试资格……

    其实相比三天三夜的院试,府试要轻松的多。

    只是这样都有考生坚持不下来,考到一半由于太过紧张腹泄不止晕厥,还有受不了考场臭气熏天呕吐不止,不得不退出考场,痛失机会。

 684成为童生和意料之中

    李家四少年练武几年,身子骨比普通人好的多,能够适应,再加上自幼贫寒吃过苦,能够忍受考场的恶劣环境,最终顺利的考完。

    府试张榜在三日后,江青云提议七个少年在这三日仍是复习,张榜之后再休息一日,然后备考再战院试。

    “科考就是万人过独木桥。一个分神一个不小心就从桥下跌落。”江青云一边提醒一边给众人鼓劲,朗声道:“童生试这才刚考过两场,还有一场,哪怕是过了童生试成了秀才,还有乡试、会试、殿试,这才到了哪里,你们必须保持着一股冲劲,一冲到底!”

    “是!我们要一冲到底,冲上榜!”

    “努力!”

    七个少年的声音响彻燕城李府。

    几十里外长平李家。

    赵氏本是要过来探望四个儿子,王燕、张银芳也想过来探望夫君与兄弟,被李如意拦住了,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不能分心,让她们等院试结束之后再去。

    娘、媳妇急也没有用,只能在家里数着日子过,竟是比七个考生还要累。

    李如意不但不让家人探望,也不让王家、张家去探望。她的话,王家、张家的人自是能听进去。

    就这样一晃三天过去,燕城的府试放榜,除去张铜江落榜,其余六名少年均是榜上有名。

    李福康考中第九名,在七人当中名次最高,仍是北山书院第一名。

    李健安考中第十九名,李英华第二十三名,李敏寒第十二名,张金海第五十七名,王志高第四十八名。

    大周国律法,府试考过者便是童生。

    童生的名字将记录在各大城府、县、镇。

    各大城府排名前十的童生可每季到官府领补助。

    补助就是三斗米、一丈棉布。虽然不多,但是这可是皇粮,象征着身份。

    可别小看童生,这些人已是正经的读书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望,连衙役都不敢招惹他们,地方的乡绅、流氓更是不能得罪他们。

    如今李家四少年、张金海、王志高的身份就是童生。

    李福康名列前茅,从下个季度开始能在官府领到补助。

    这回赵氏得到消息后,高兴的不得自己,喜极而泣,一个劲的自言自语,“我的三个哥哥就是童生。我的四个儿子终于成了童生。我的儿子终于有出息。我终于盼到这一天。”

    李如意怕赵氏激动过头魔障了,赶紧道:“娘,五日后还有院试,我哥哥能不能考中秀才就看院试了!”

    “哦,还有院试。”赵氏又哭又笑,有些失态,把李山吓坏了,把两个小儿子往她跟前推,“你们去给你娘抹泪。你们让你娘莫哭。”

    “我爹就是秀才。”赵氏泪水直流,“我的四个儿子要是能考中秀才,我就算现在死了都行。呜,爹爹在天之灵保佑,让我的四个儿子考中秀才。”

    赵氏平时温柔似水,心里也能藏住事,只是这些天担忧的不得了,耗神太多,今日太过激动,自己难以控制心神。

    李如意见赵氏竟有些胡言乱语,偷偷给茶水里放了安神药粉,给赵氏喝了,然后见赵氏困得睁不开眼,就让李山把赵氏去卧房睡觉。

    赵氏一下子从下午睡到第二天的早上,醒过来后却是忘记昨天的失态。

    李山父女自是不会跟赵氏说起此事。

    上午,王海夫妻、张家人都来了。他们也是激动不已。

    “昨日,我们夫妻去看榜,在那里看到志高。志高说书院功课比他好的几个同窗府试落榜,这次他能上榜,亏得江伯爷用心教导。”

    “我们家金海自从去年北华书院出事,一直心神不宁,这回科考前,我们怕他考不中,谁知竟是考过府试成了童生。”张老头满脸的欢喜感激,“多谢你们家请了江伯爷教导我们家金海。”

    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连童生都考不上。张家人高兴是有道理的。

    赵氏谦虚的道:“青云只是教导志高、金海几日而已,两个孩子能考这么好,是他们平日的努力。”

    李如意微笑道:“蜀地灵秀出人物。大周国科考,蜀地已出过四位状元。江哥哥就是在蜀地考中举人。他的学识比北地的进士都高。他的表达能力又很强,我哥哥经过他的精心教导,短短三年便能考中童生,我二哥更是考中了燕城府试的第三名。这其中固然有我哥哥的努力,但是绝对离不开江哥哥的用心教导。”

    “是。”张铜江最有发言资格,道:“江伯爷讲的策论题,我能听得懂,有两个题还能够举一反三。”

    这回他能过县试,也是亏了跟江青云学了几日,在策论题上面突然间开了窍。

    他的老师是金鸡镇的张秀才。比他早两年读书功课比他好的同窗连县试都没有过。

    张屠夫道:“健安兄弟比金海晚进书院几年,考的名次比金海高。”

    王海笑道:“名师出高徒!江伯爷教导健安兄弟三年。”

    李山哈哈大笑,“正是。”

    赵氏不好再谦虚,笑道:“对。青云就是名师。”

    张老头老眼目光真诚,道:“江伯爷是看在你们家的面子上才肯教导金海兄弟,我们全家对你们家非常感激。”

    张家没有那么大的脸去攀附江青云,那可是高高在上的长平伯,只能多谢李家这么帮忙。

    李山连忙道:“张伯,我们两家可是亲家,不用客气。”

    不一会儿,许山夫妻带着五狗子、六狗子来李家道喜。

    六狗子一见到张铜江,就激动的走至问长问短。

    两人都参加了童生试的县试,不同的是六狗子没有考过,张铜江考过了,有资格参加了府试。

    张铜江在六狗子面前说话还文绉绉,“你比我读书晚,没有考过县试是意料之中。”

    六狗子一脸羡慕的请教府试都考了什么。

    “你可会做策论?”

    六狗子摇摇头,“我在学堂还没学到做策论。”

    张铜江便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心道:难怪你连长平县的县试都没有考过呢。

    五狗子悄悄问道:“如意,我能不能去燕城看看英华哥?”

    “我连我娘都不让去,你就省省吧,等我三哥考过院试再去见他。”

    五狗子继续问道:“英华哥若是院试上榜就是秀才了吗?”

 685全部高中秀才

    “对。不过,院试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你看这么多年金鸡镇只出了两个秀才。”虽然江青云多次给李如意说过,只要李家四少年考场发挥正常,肯定能考上秀才,但是没到张榜的那天,一切皆有可能。

    五狗子一脸仰慕,“英华哥可真厉害。”

    “咦,你怎么突然间对我三哥这么感兴趣了?”李如意可是知道好友一直想着做买卖赚钱没开情窍。

    “这些天凡是见到我的人都夸英华哥……还夸我有门好亲事。”五狗子脸颊一下子通红,“有人叫我秀才夫人。”

    李如意咯咯娇笑,“秀才夫人,原来你是因为想当秀才夫人才对我三哥感兴趣。”

    五狗子抬起头,猛的叫道:“长平伯夫人。”

    这下轮到李如意害羞了,容貌极为清秀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偏偏嗔怪道:“你跟我三哥定了亲事,等我三哥考上秀才,你当得一声秀才夫人。我跟长平伯没有定亲,你不能这么叫我。”

    五狗子道:“如意,前些日子我见英华哥哥时,他跟我说,他一定要考中秀才,为了他自己,为了赵姨,也为了你。”

    “嗯。我哥哥认为江哥哥封了长平伯爵位,怕秦太妃看不上我们家。”

    五狗子见李如意仍是那般自信,再想想在长平县城里听到人们不看好李如意与江青云能成亲的谈论。唉,真希望李如意能够嫁给江青云,并且是唯一的妻子。便道:“健安哥、福康哥、英华哥、敏寒哥一定能考中秀才!”

    亲人的祈祷与祝福,在燕城李家苦读的李家四少年、张金海、王志高是听不见,他们只能听见江青云清朗的教导声音。

    时光飞逝,北地童生试的最终考试院试开始。

    院试考场地点就是上一次府试的地点。这里六名考生并不陌生。此次在院试的考场呆上整整三天三夜。

    除去时间、考试内容不同外,参加的人由燕城的考生变成了整个北地的考生,所以人数仍是达到两千多人。

    距离燕城最远的吉城,当地的一百多名考生在两日前匆匆赶到燕城,还没适应环境,就要进考场了。

    相比之下,燕城的考生占了地理的优势。

    科考时期,燕城的客栈价钱飙升,有钱的考生倒没什么,一些考生家境贫寒,不得已借住在寺庙、道观,条件差离得远。

    李家四少年、张金海、王志高住在燕城李家,离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考场很近,家里奴仆好吃好喝照顾,非常方便。

    院试比府试考场纪律更加严格,六名考生被军士一番非常严厉的搜查,就差脱光了给他们看,这才进入考场。

    李如意的病人慕容元鸣以童生身份参加院试。当军士看到他身上长有恶心的红癣,生怕被传染,随便检查了一下,便挥挥手让他进去。

    慕容元鸣比别的考生检查的时间短很多。他没想到患牛皮癣病还有这样的好处。

    随着燕城长史的考前讲话结束,三天三夜的地狱式院试考试开始,所有的考生进入顶级紧张状态。

    斗转星移,三天三夜终于过去,这期间有五十七人因为昏厥、突然间发疯、腹泄、心疾病发作等特殊状况被带离考场,李家四少年、张金海、王志高不在其中。

    不过,六名考生的状态也不太好,王志高平时锻炼的少,差点坚持不下来,最后出考场时混身无力虚脱,是由姐夫李健安背着。

    张金海做了噩梦,梦到了北华书院被抓走的师生,梦醒之后小声哭了一场,影响发挥,考得很不理想。

    李英华在策论题上破题有些偏了,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

    李健安的卷面不太工整,李敏寒的诗做的不太好,而书读的最好的李福康觉得时间不够,要是再多两个时辰就好了。

    六名考生在院试上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回到燕城李家,就见李家、张家、王家人全部在场。

    李健安顾不得跟家人说话,急道:“妹妹,你快来瞧瞧,志高虚脱了。”

    丰氏吓得快要晕厥过去,赵氏手快一下子抓住她的肩膀,安慰道:“没事。虚脱可能是饿的或是累的,没有事的。”

    当年,赵氏的三个哥哥从院试上下来就虚脱的躺了几天才缓过劲来,那次他们没有考上榜,止步于童生。

    “志高怎会这样?”王海一把年纪了,一听最有出息的小儿子虚脱了,也吓得脸色苍白。

    李如意赶紧给王志高把脉,检查一番之后,道:“耗神过多,需要静养七日,期间不能再看书。”然后让周英取来糖水、肉粥给王志高吃,吃完就让奴仆给王志高简单擦洗一下,让王志高去睡觉。

    赵氏对哭的满脸是泪的丰氏道:“你们家就在我家住几日,等志高好了再回去。”

    当晚,张家人把张金海接回金鸡镇,丰氏则留在李家陪着王志高。

    院试放榜的头一天,周莫玄以督查司巡视的名义进入考官区,而后打听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就离开,直接派周东去给江青云代话。

    当晚,李如意就知道了六名考生的考试结果,不过,并没有声张,只是婉转的给赵氏说了句,“明日我们家多备赏钱赏给衙门前来报喜的人。”

    李家四少年一夜未眠,次日一早就盼着衙门张出院试的榜单。

    午时,院试放榜,燕城衙门前人山人海,有的人哭,有的人笑,还有的人失望而归。

    同时,衙门报喜的衙役分成十六组向各处奔去。

    燕城李家离燕城衙门不远,衙役抢着去他家报喜。

    “请问是李健安家吗,恭喜他高中院试榜单第六十九名!”

    “请问这里可是李英华家,他中了院试榜单第九十九名!”

    “这里可是李敏寒少爷的家,小的恭喜李少爷高中院试第八十二名!”

    “恭喜李福康李少爷高中院试第十一名!小的给李少爷报喜,快请来人接喜报!”

    “我的儿子考中了秀才,我的四个儿子都考中秀才。”赵氏欢喜的语无伦次。

 686最后一名与押题

    李山咧着大嘴笑个不停。

    李飞跃、李腾高又蹦又跳,一个劲的叫道:“我哥哥是秀才啦!”

    “夫君,恭喜你高中!”王燕满脸喜意,心里暗道:不知我弟弟考的如何?

    “福康哥,你不但考中了秀才,还名列前茅。”张银芳高兴激动的差点动了胎气。

    “恭喜哥哥,祝贺哥哥。”早在昨日就知道结果的李如意仍是十分的欢喜自豪。

    别人都是寒窗苦读十年,她的哥哥只苦读了三年,便考上秀才。

    这说明李家兄弟在读书上面有一定的天赋。李家的未来会更好。

    李健安四兄弟激动的热泪盈眶,特别是李英华,本来以为发挥的不好会落榜,没想到考中了。

    三年前,他们只是礼村的穷小子,连学堂都没上过,压根不敢想有朝一日考上秀才。

    如果不是李如意说服赵氏而后带领他们做买卖赚到银子上学堂、书院,又凭着一身高超的医术结识江青云,让江青云教导他们,哪有他们今日。

    “妹妹,多谢你!”

    “妹妹,我终于考上秀才,以后你就是秀才的妹妹!”

    “好妹妹,没有你的支持,没有你赚银子送我上学堂去书院给我找江哥哥教导功课,就没有我今日。”

    “好妹妹,请受哥哥一拜!”

    在李健安的带领下,四位少年向李如意鞠躬感谢,而后又向李山夫妻跪下磕头谢生养之恩。

    赵氏欢喜的泣道:“我们家终于成了书香门第。”

    李山望着四个儿子,非常的自豪,“明日我们回长平的家拜祭列祖列宗。”

    外面传来鞭炮声,那是伍余年父子在大门前放鞭炮,也是告知街坊邻居,李家出了四个秀才。

    李如意见家人欢喜的不知道干什么好,提醒道:“爹,今日你带着哥哥弟弟去走访几位邻居。”

    之前,李家非常低调的住进来,都没跟邻居打招呼,这条街上有几位官员的官职比李山高,李山父子应当主动上门打声招呼。

    “那我们这就去。”李山也是激动坏了,都不派管家先去别人府上问一下就要直接过去。

    李如意笑道:“这个时候,官员都不在家,家里都是女眷。我们家可以派人去问一下,等官员在家的时候再去。”

    李福康自语道:“不知志高、金海考的如何?”

    现在李如意不怕泄露机密了,缓缓道:“我觉得金海够呛,志高要是运气好的话,应该榜上有名。”

    正在这时,李家两位奴仆进来禀报,“小的又去仔细看了榜,王家少爷在榜单的最后一名,没有看到张家少爷的名字。”

    “恭喜大少夫人,您的弟弟王少爷院试高中当了秀才!”

    两名奴仆第一次去看榜时看到自家少年都上榜了,激动不已,忘记看张金海、王志高的名字,然后就跑回家报喜。

    这是他们第二次去看榜,就是为了告知家里的两位少夫人。

    王燕欢喜的热泪盈眶,“我弟弟高中了,我弟弟竟然高中秀才!太好了!”

    哪怕是榜上的最后一名,那也是高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秀才。

    大周国律法,秀才见官不跪,每季能在衙门领粮十斗、棉布半匹,名下良田五十亩不用交农税……

    十斗换成斤,就是不到二百斤,换成银钱也就五百多个铜钱,但是在农村足够一家人活过冬天。

    一匹换成丈,大周国一匹是四至二十丈不等,半匹大约二丈至十丈。衙门发的棉布都是一匹十二丈,半匹棉布是六丈,够一家人做一身衣服。

    北地的农税今年降了,但是五十亩良田的税,那也是不少。

    另外,院试榜上排名靠前的秀才,官府将无偿推荐他们去国都的官办书院读书,并无偿资助一些银子当书院的学费。

    这些都是官方给的明摆着的好处。

    成为秀才之后可以办学堂,比如金鸡镇的两位秀才都办了学堂,收学生的束脩费用养家及供自己读书。

    秀才还可以进入县衙给县令当师爷,还能给富贵人家的孩子当启蒙老师……

    当然有些秀才不愿意办学堂,更不愿意去衙门做事,就喜欢在家或是在书院里面呆着读书,年复一年,这种人如果考不上举人,再加上家境很一般,时间久了就成了穷秀才、酸秀才。

    礼村,前来给王志高高中秀才报喜的燕城衙役深深感受到了礼村人的热情大方。

    王海给了二百个铜钱打赏钱,丰氏给了一大竹篮的吃食,什么花生、红枣、小米、鸡蛋、芝麻,不知道的以为这是送给做月子妇人的礼物,王族的人给了梨、桃、熟鸡蛋、豆腐、南瓜什么的。

    总之,最后还是王大虎赶着驴车把东西送到燕城衙役的家里。

    “老天开眼,祖宗保佑,我们家族、我们村终于出了秀才!”

    “志高真是太好了,一下子就考中了秀才!”

    “志高成了秀才老爷,以后大家得叫他王老爷。”

    “丰氏当上秀才娘,终于彻底熬出头!”

    “恭喜族长,有了一个秀才的儿子!”

    族人、村人把王海家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到处都是人。

    王春分嘴笑得都要抽筋了,竟是比王海还高兴,还跟人

    大声吹牛道:“我弟弟读书特别厉害,肯定能考中状元,我以后就是状元郎的哥!”

    王春分的媳妇曲花跟着沾光,村人一个劲的夸她命好,小叔子考中了秀才,以后小叔子还能考中状元当大官,小叔子会给她买房子首饰什么的,她能成为富贵人。

    王春分的四个儿子同样如此,一下子身价涨上去了,竟然有村民要把女儿嫁给他们。

    王志高的身体已经好多了,人逢喜事精神爽。

    他在饭后特意跟王海道:“爹,我这次能考中,多亏了最后那些天江伯爷的教导。江伯爷给我们押了题,他押的题考了。我们书院的院长师长也押了题,没有押中没有考。”

    各大书院历届科考都会根据时事政治押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其实王志高不知道的是,江青云押题考了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

 687参不参加乡试

    因为他的字写的很工整,卷面非常整洁,考官认为他会是一个做事严谨的人,就取了他为院试最后一名,而与他的成绩不相伯仲的那位考生则是名落孙山。

    说起来,王志高能够在那么紧张的状态下答出非常整洁的卷面字迹很工整,也是因为他给书铺抄了几年书。

    以前王家不富裕,王志高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苦练字给书铺抄书赚钱。

    书铺对于抄的字迹好书面整洁的书给的价格略高,王志高就严格要求自己,抄书时特别小心。

    他这一抄书就抄了几年,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已印到骨子里面。

    没想到,就因为这个被考官录取为院试最后一名,荣耀的成为秀才!

    这件事说明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

    王海是个外表粗放内在细致的人,一直觉得儿子才在书院读了两年书就考上秀才,特别的不真实,只到现在听了这番话,这才知道自家儿子高中的原因,心里非常震惊。

    不过细想一下,江青云随便进出燕王府,时常与北地的高官打交道,政事上面知道的比普通官员都要多,押中院试的题,也是情理之中。

    他老脸喝的紫红,大声笑道:“难怪你小子这回能考中。你可真是沾了你姐夫的光,大光!”

    “我比姐夫早读书几年,姐夫比我考的好的多。”

    丰氏笑道:“燕儿真是有福之人。”

    “我看是你有福,你带给我们家福气!”王海望着丑媳妇,虽丑可真是聪慧,一直认为赵氏识字与众不同,一直跟赵氏关系交好,王家能有今日,多亏李家帮扶。

    “是。娘嫁了一个好夫君,生了我和姐姐。”王志高不忘拍老爹的马屁。

    王海哈哈大笑,环视妻子儿子,再想想在李家当大少夫人的女儿,嗯,这才是幸福有盼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从小分家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