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什么结亲,这是要毁掉我们家。”李山差点把筷子给咬断。这帮人真是看他家过得太好,就想出这么个损招来搅和,真是气死他了。

    赵氏没有从李山眼睛里到惊慌愧疚,心里也是相信他,不然早就问他了,便是如此,气势不能弱了,语气不由得提高,“你怎么不跟我说?”

    李山放下碗筷,目光坦然,柔声道:“你马上要生产了,我是怕气着你。”

    赵氏语气带着一分委屈,肃容道:“你瞒着我,最后我从别人嘴里听到这事,我心里更气,还不如你直接告诉我。”

    前天,村里的一个王族的妇人在县城小集市卖鸡蛋,亲眼看到有人带着女儿来找李山相看,要把女儿送给李山当妾。

    妇人感激李如意教给王族人砌炕,不想让李如意多一个姨娘。她怕李山瞒着赵氏在外面纳妾,好心告诉了赵氏。

    赵氏见家里这两天事情太多,压着心里没问,等到现在李山也不主动交待,这让她有些生气。

    李山跟赵氏这么多年夫妻,自是看出赵氏这会子心里是真有气,连忙道:“我全都告诉你。这些天先后有四个人要把家里的女眷送给我当妾,有两个把人也给领来了。我懒得搭理他们,让他们都走,再也不想见到他们。”

    一想到有两个老头竟是把女儿带到县城小集市去让他相看,闹得好多主顾都瞧见了,当时,有的主顾起哄,有的劝他别这样干别伤了家人的心。他心里那个恶心腻歪。

    看来,下次再有此事,不能柔和的拒绝,得狠狠的骂,再不行就打,打的这些人怕了才行。

    不然传到赵氏耳里,把赵氏气出好歹来,他心痛后悔都来不及。

    赵氏轻哼道:“原来不止一个人。”语气里透着几分酸意。她性格温柔,但不是那种有什么事憋在心里,然后你猜我猜胡思乱想弄出一堆误会的人,有什么事说在明面上。

    李山怕赵氏胡思乱想,索性全部告诉她。

 104夫妻齐心

    由家人领着到县城小集市让他相看有两个女子。

    一个是二十岁出头的寡妇,还带着两个孩子,说是生活过不下去十分可怜,让李山收留。

    还有一个是十八、九岁的黄花大闺女,不过这个女子是石女。

    石女就是及笄后仍不来月事,不能生育的女人。

    石女家里的兄弟成亲生孩子了,房子不够住,要把石女打发出去。这家给李山说,不要一个铜钱,把石女领走管口饭就行。

    赵氏一边听一边心道:这寡妇真是好不要脸,她可怜就要到我们家当妾,那我呢,我把所有的嫁妆给了李山,辛苦给李山养堂弟,还给李生生了五个儿女,肚子里还有两个儿子,李山刚有两个钱就纳妾,我就不可怜了。还有那个石女,天下那么多男人,为何要嫁给已经有家室儿女的李山,不就是冲着李山有了钱吗?真是无耻之极。

    李山板着脸道:“他们当我是傻子,分明是看上我们家的豆腐方子,把女眷弄家我们家当妾偷方子。我要是上当才怪。”

    赵氏蹙眉问道:“还有两家呢?”

    “那两家,一家是县城酒馆掌柜,一家是银牛镇面馆的掌柜,他们要把侄女、外甥女送给我当妾。”

    “你怎么想的?”

    李山摇了摇头,“以前我在燕城修城墙,在县里做苦工,怎么没有人上赶着把家眷送给我当妾,这就是看着我豆腐买卖太好了,想要骗走我们家的豆腐方子。我好歹跟着你识了字,也逃过难经历过事,怎能被他们哄了。”

    赵氏见李山条理清楚说的明明白白,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气也消了不少,“你心里有数就行,我就放心了。”

    李山望着妻子粉白的脸颊,若不是那场疫病,这样的好女人岂能落魄嫁给他,他珍惜都来不及,不由自主的温声道:“素梅,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两兄弟今天,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作对不起你的事。”

    赵氏眼帘低垂,表情十分温柔,轻声道:“以后这样的事你得给我说。我不是不信任你,只是不想最后一个才知道。”

    “好。我以后都给你说。”难得家里只有夫妻俩,李山情到深处,抓住赵氏的手放在胸口,“我能娶到你三生有幸。你不嫌弃我粗鲁呆笨就好。”

    “呸。我看你一点都不笨也不呆。”要是又笨又呆,怎么做买卖,怎么这般通透一眼看穿给他送女人的都不安好心。

    李山搂着媳妇,手摸着媳妇鼓的极大肚子,这两个小子快出世了,用不了几个月,他就可以跟媳妇亲热吃荤了。

    赵氏手指戳李山的脑门,“我瞧你笑得古怪,你胡思乱想什么呢?”

    李山柔声道:“家里日子好了,你也不用受苦,我这心里才好过些。”

    “以前的日子是苦,但不是我一个人苦,你不是陪着我一起苦吗?”赵氏想到李山为了能多赚点银钱,在家里在外面都拼了命的干活,春夏秋冬除了过年那几天,都在做事。好在老天开眼,李家苦尽甘来,靠着做吃食买卖赚了银钱,这样的好日子可得好好守着好好珍惜。

    “你过得比我苦。我从小家里贫穷,一直苦就不觉得。你不是,你在娘家的日子过得好,由甜到苦那才是苦。你跟我这么多年,你委屈了。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我不能让你再受委屈。”

    赵氏靠在李山的肩膀上,莫明的有些感动,热泪盈眶。

    “我去把水打了。”李山想着多干点活,这样弟弟、儿女就能少干点活。

    赵氏柔声道:“山哥,你去烧两锅水,如意、石头回来好洗个热水澡。”

    李如意骑着驴,李石牵着一头母羊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几个村里的小孩子。

    母羊咩咩的叫了几声,几个小孩子大着胆子摸它的毛。

    李山正在院子里打井水,瞅到两只耳朵竖起来皮毛褐色的大驴子,惊诧道:“这不是咱们家的驴。”

    家里的两头驴烧成灰他都认得,刚才还去后院看过驴,都好好的在吃草呢,那这头驴是哪里来的?

    李如意就知道自家爹会是这个惊讶的表情,笑嘻嘻的大声道:“是咱们家的驴,它是今个我在小集市里买的。”

    上次五兄妹买驴,没有大人跟着去,驴的主人二牛子不放心还来李家问赵氏。这次她带上李石,驴的主人自是放心,一手交银一手交驴,直接把驴子给她了。

    李石无比激动高声道:“哥、嫂,我们买了一头母驴一只母羊!”

    “又花银子了。”李山这个心痛啊,眉毛都要拧成一团。买一头母驴、一只母羊的银子够买一亩多良田了。

    “爹,能花才能赚。”

    “你花的也太快了。”今个刚赚到的银子这就花出去不少,家里还添了两张嘴。

    李如意见赵氏从卧房里走来,朝她招手,“娘,你看这头母羊怎么样?”

    “我瞧瞧。”赵氏视力不好瞧不清,笑眯眯走至,看到母羊几个奶下坠,正是产奶期,这可真是好事,不用为母乳少发愁了,“这羊不错。你会挤羊奶吗?”

    “卖羊的人教了,我会,我二叔也会。我们这就挤羊奶给您喝。”李如意见李山只是抱怨两句并没有大发雷霆,不由得心情更加愉快。

    李山蹙眉问道:“素梅,你知道如意买驴买羊?”

    “知道。今个如意出门时跟我说了。”赵氏瞟了李山一样,“怎么,就许你瞒着我,不许我瞒着你?”

    李如意听出赵氏话里有话,忙道:“娘,爹瞒着你什么了?”

    李山干咳两声,表情局促,这事要是让爱女知道,就爱女那张嘴,指不定怎么取笑他这个当爹的,“素梅,我扶你去后院走走。”

    “如意,你爹烧了热水,你去沐浴。”赵氏朝李如意使了个眼色,便跟李山去后院安置新来的母驴。

    李如意是很高兴,却真是很累,好想跳进一个大温泉池里泡泡,再美美的睡一大觉,“二叔,羊奶挤好了放在厨房,我一会煮羊奶给你们喝,我煮出来的羊奶没有膻味,你们喝了肯定说好。”

    燕王府。一行人骑着马带着两马车东西从侧门浩浩荡荡而出,为首的中年男子正是二总管赵义,夹在众人中间的紫衣少年是最近几日在军营大出风头却惹得周冰生了几次气的县公周莫玄。

 105十个护卫

    不到半个时辰,一行人来到了一座大宅子正门前,守门的见是周莫玄等人,哪里敢怠慢,直接大开正门把他们迎了进去。

    江青云正在书房看书,听得表侄又来了,到大厅去见他。

    “表叔,我奶奶让我给你送来十个护卫及一些吃食。”周莫玄见到肤色苍白身材十分清瘦容貌无双的江青云,连忙鞠躬行礼,上回江青云说的话十分刺耳,还害他呕吐丢了脸面,心里有气,回去后找燕军的老兵打听,果然如此,才知道忠言逆耳,江青云是一心一意为了他好,他不是傻子,气消了更加尊敬江青云这个小表叔。

    江青云双手扶起周莫玄,目光关切,问道:“姨母身子骨可好?”

    “好。你呢?”

    “我也好。”江青云请周莫玄上座,后者自是不肯还很随意的坐在了下首。

    周莫玄见江青云穿的厚实,这才深秋还没到冬天就穿的这么厚,到了腊月可怎么过,便道“燕城冬天太冷,我听郝通说县城有人会砌火炕,冬天烧火炕,屋里很暖和还不干燥,我让他找人来给你这宅子砌上火炕,可好?”

    “我听说过这个火炕。”江青云微笑,“村里就有人家砌了火炕,府里管家去瞧看过说是没有烧炭那么脏,还很暖和,只是要把床搬走,在墙上砌上土床,看着很是土气。我听着有些好奇,也去瞧看了,确实如此。”

    “表叔可愿意砌火炕?”周莫玄给家人说过火炕,家人嫌弃睡土床不吉利不同意。

    “我是愿意,只是烧火炕的人给府里管家说,他们的活特别多,已经排到了明年开春。”

    “这点小事侄儿给你办了。”

    江青云笑意更浓,“好,让我沾你的光,赶紧把府里砌上火炕。”

    周莫玄嘱咐道:“赵叔,你把表叔府里砌火炕这事给我办好。”

    赵义满口答应,还特意道:“江公子,这回我们府里的太妃给您带的吃食里面有长平县的李家豆腐。李家豆腐与李家混糖月饼都是礼村的李家人做的。这李家豆腐是个新鲜吃食,今个太妃中午刚吃上,心里惦记着你,就让县公爷给你送些来尝尝。”

    豆腐是素的。

    秦太妃听说豆腐营养好补这补那,想着江青云十分瘦弱,守孝期间又不能吃肉,特意让周莫玄给江府送来。

    江青云温声道:“我知道李家豆腐,长平县城小集市有个中年汉子在卖,听说李家豆腐天下独一无二,能做菜还能做汤。府里的下人买了一回,厨房给我做了,甚是美味,我很喜欢吃,再次派下人去竟是没有买到。姨母这么有心给我送来,今晚我有口福了。”

    “表叔,我带你瞧瞧护卫。”周莫玄请江青云出了大厅,手指着站在院子里的十个黑衣青年汉子,“他们出自燕军,都是王府的亲兵。”

    曾经的江府有自家的护卫,每个护卫都是十里挑一,不过眼前的燕王府的护卫就是百里挑一,每人身上带着凶悍戾气,那是经过战场洗礼杀过人的。

    十人跪下齐声道:“拜见老爷。”

    “都起来。”江青云再次对燕王府心生感激,特意跟周莫玄道:“日后我会当面谢谢表哥。”

    周莫玄朝江青云挥手告别,上马骑出几丈回头,果然江青云还在大门前伫立目送他,露出一个爽朗的微笑,“表叔,回头侄儿再来看你。”

    江青云直到看不到周莫玄的身影方轻声道:“我们回去。”

    “是。”管家福伯是江家的家生子老奴,今年四十七岁,中等身材,黑脸象眼,眼角都是褶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

    江家遭遇横祸时,福伯正好跟着江青云在外地,躲过一劫,可是他的妻儿老小全部都没了。

    他与江青云都成了孤家寡人。

    江府的厨子走至,毕恭毕敬的问道:“管家,今晚菜式能不能增加豆腐?”

    “能。豆腐是太妃娘娘送的,又是老爷爱吃的,自是要增加。以后类似的事不用问我。”福伯挥挥手让厨子退下。

    整个江府只有福伯出自江家,其余的人都是出自燕王府。

    拥有几百年历史历经几代皇朝在蜀地声名显赫的江族如今只剩下江青云一个人,江族的老奴也是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说起江族的老奴,除了福伯还有一对老夫妻,前几天,她们来信说不日就带着江族现有的所有财产到燕城。

    福伯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这对老夫妻,相信表面上不动声色的江青云也是如此。

    江青云回到书房,嗅着空气里淡淡檀香,心神渐宁,抛开杂念读书。

    半个时辰后,福伯进来将手里的两张纸呈上,“老爷,您瞧瞧单子,这是王府这次送来的礼物。”

    江青云很自然的放下书,拿起单子瞧看,跟上次一样除有字画古董还有一箱金锭、一箱银锭,这么多礼物合起来价值万两白银,可刚才周莫玄只提几个铜钱一斤的豆腐,丝毫不让他觉得尴尬,这份心意真是体贴入微。

    福伯感激道:“王府前后给我们府里送来三十名亲兵,太妃、王爷对我们府真是不薄。”

    江青云把单子原自还给福伯,心里暗道:此生若有能力有机会定当报答姨母、表哥的恩情。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礼村家家户户就着昏暗的光亮在屋里吃晚饭。

    这个时节天冷了,刚出锅的饭菜摆在外面,很快就凉了,人吃了冷饭冷菜易生病,就不能在院子里吃,只能在屋里。

    王立冬家大厅的八仙桌上摆着一盘炒鸡蛋、一盘炒花生米、一盆黑面馒头、一个黑陶瓷酒坛,桌边除了王立冬夫妻还有一个生着马脸的中年汉子。

    家里有男客在,王立冬的四女儿王四妞不能上桌,在厨房里就着白水啃着黑面馒头,一想到那么多的炒鸡蛋、炒花生米,王立冬夫妻一口都不给她吃,不仅这回,以前回回都是这样。

    曲红的尖嗓子在外面响起,“四妞,死丫头,滚过来收拾。”

    王四妞低着脑袋进了大厅一边收拾吃的连个渣都不剩的碗盘,中年汉子满身酒气,借着酒劲,目光肆无忌惮的打量王四妞,还跟王立冬调笑道:“你这女儿倒是生的标致。”

    曲红嘴角一撇,“生的标致有个屁用,赔钱货。”

    王四妞头更加低了,揣着碗筷飞快的离开,听到中年汉子道:“这事就说定了,事成之后重谢。”

 106违背誓言

    王立冬送走中年汉子,回到大厅眉飞色舞的跟曲红说话,“我的好媳妇,还是你精明聪明,想出这个挣钱的法子。”

    立秋以来,两口子光从王三妞的聘礼上面就得了五两银子,王三妞被逐出家族,嫁妆及五百个铜钱也省下了。

    这回的事情已经得了一两银子,要是成了还能得七两银子。王立冬想想差点兴奋的手舞足蹈。

    “老娘这就去办事。”曲红也是兴奋的脸通红,出了门就直奔王清明的家。

    王清明是王夏至的哥哥,也是大柱子、王花花的爹。这些天王清明跟着王海在外面砌火炕,有时夜里不回家。

    王清明的老娘、媳妇及儿女都在家,已经吃过晚饭了。曲红拍了大门一声直接走进去。

    刘氏跟曲红的关系很一般,以前很少走动,王三妞的事情之后就不走动了,站在大厅门口都不让曲红进去,目光都带着几分不屑,“今个吹得什么风,怎么把你吹到我家?”

    曲红心里暗气,为了挣钱只能细声细语,“燕城那边的风把我吹来了。”

    刘氏轻哼一声不再接话。

    曲红心里暗骂刘氏势利眼,直接跟刘氏把话挑明,“燕城的有钱人看上了清明兄弟的砌炕手艺,只是不认得清明兄弟,这就托我们家来当了中间人来给清明兄弟带话,去燕城砌火炕,每个月开十两银还包吃喝住宿。”

    刘氏惊诧道:“十两银子?”好家伙这可是一笔巨款,都够给女儿王花花办嫁妆给儿子大柱子娶媳妇了,可是这样的好事怎么听着有些不对劲。

    曲红就知道刘氏会是这幅表情,挑眉道:“可不是吗,就是十两银子。”

    刘氏感慨道:“燕城的有钱人可真有钱。”

    曲红见刘氏还不让自己进去说话,一气之下,淡淡道:“我跟你说,族里会砌火炕的可不止清明兄弟,我在家里等清明兄弟的话,他要是不同意,我就找别人。”

    刘氏还在想着十两银子,眼睁睁瞅着曲红走了。

    王清明的娘走至,混浊的老眼盯着刘氏,问道:“曲红说的十两银子是怎么回事?”

    刘氏就把曲红的话复述一遍。

    王清明的娘眯着眼睛,只是想了想,便道:“曲红这人连亲生女儿都不管,心肠都坏透了,这样的人说的话十句有九句是假,你不要信她也不要理她,就当她放了臭屁。”

    刘氏是打算明天去长平县城一趟把这件事告诉王清明,看看他什么意思,听了婆婆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可是毕竟十两银子太诱惑人心,万一是真的呢?

    这一夜,刘氏想着十两银子彻夜难眠,次日一看到婆婆便道:“娘,我做了个噩梦,梦到娘家的房塌了,我回趟娘家。”

    王清明的娘信以为真,就让刘氏回娘家去,还给亲家带了十个鸡蛋、两斤白面、半斤糖。

    这在以前王清明家没有这些好东西,如今王清明跟着王海砌火炕,往家里拿的钱多了,王清明的娘对亲家也大方些。

    刘氏拿着东西直接去了长平县,在县城里找到了正在给一户商户人家砌火炕的王清明。

    满身是土的王清明见媳妇来了,有些惊喜,“你怎么来瞧我了,我正准备今晚就回家。”

    “嫂子想你想的不行来瞧看你了。”王族的人跟王清明夫妻开着玩笑。

    刘氏把王清明拉到远处无人的地方,神神秘秘的把曲红说的话复述一遍,而后眼巴巴的瞅着王清明,“你去不去?”

    “不去。”王清明大手一挥,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半点的犹豫。

    刘氏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银子赚不到了。问道:“那可是十两银子。你怎么不去?”

    “不去。如今一条人命才值多少钱,我去燕城砌一个月火炕就能挣十两银子?不可能!这事肯定有诈,我才不会上当。”

    刘氏急道:“你们加上王叔一共十一个人,人人都会砌火炕。你不去,别人就去了。”

    “曲氏在说谎,谁信她的话谁就是傻子。”王清明早就看透曲红夫妻,这种人有多远躲多远。不是说他怕他们,而是难得理会他们。

    刘氏一脸失望的走了,出了县城去了娘家。

    曲红没能说动王清明,就去找别家,一连几天问了好几家,终于有一家同意了,这家的男人叫王福至,是王海的堂弟。

    王福至今年四十三岁,高个子大手大脚,身子骨壮得跟牛一样,偏生福薄,不到三十岁就死了三任媳妇,留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现任的第四任媳妇是个改嫁的寡妇。

    寡妇姓章,今年三十九岁,跟前夫生的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嫁给王福至,只能跟着继子过。

    继子、继儿媳看在王福至的面子上对章氏还算恭敬。

    章氏没有丰氏聪明,又眼皮子浅,非常小气,不过容貌生得不错又爱笑,颇得王福至的喜爱,她说的话王福至都听。

    脱离家族的砌火炕队伍独自去燕城砌火炕一事,王福至并不同意,这事一旦被家族知道轻则被家族鞭打罚银,重则驱逐出族。

    可是章氏满心同意,觉得王福至有了砌火炕的手艺,去哪里都能赚到银钱,要是因为去燕城砌火炕的事被家族赶出礼村,正合她心意。

    王福至听章氏的话听习惯了,这回心里不同意,可拗不过章氏,最后只能同意,跟王海就说不在族里干活,去外地做活。

    曲红把砌火炕队的人找遍了,早就有人跟王海说了此事。

    王海盯着王福至,冷声道:“你少编谎,我都知道了,你要单干。”

    “对。我要多赚银子。”

    “这些天砌火炕你赚了不少银钱,再说这话良心上过应的去吗!”

    “单干赚的银子更多。”

    “你忘记当初在李家立的誓言,就不怕遭到报应?哼,你未经李家允许,也未经我们家族同意,就要带着砌火炕的手艺私自去干活,你以后别再叫我哥,家里出了事别找族里!”王海没说一句好听的话。

    “我是克妻的命,前头死了三个媳妇,我只要这个媳妇好好活着过好日子。”王福至还是选择听从章氏的话。

 107毒计夺方子

    王立冬带着王福至去了燕城,把王福至送给中年汉子的家里,得了六两银子吃过午饭就美滋滋的回家。

    岂料,出城走了二十几里路累了,坐下歇息,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