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如意柔声道:“我们的吃食买卖要天天去县里镇里卖,还得看天气好不好,不像你做绣活在家里坐着安安静静的绣花,没有什么风险,也不怕刮风下雨,一个月只去一趟镇里的布铺就行了。”

    赵氏点了点头,“那倒是。”

    李家四兄弟听李如意说的很有道理,心里更是佩服她聪慧。

    李敏寒去厨房洗碗刷锅,李福康跟着去端热水让长兄与三弟擦洗。

    李如意从李健安手里得了钱袋之后,特意拿出三十个铜钱交给赵氏,“娘,以后我们只要出摊,都给你一些银钱攒着。眼下买卖刚做几天,买面调料处处要用钱。这些你别嫌少。”

    赵氏欢喜的收下了,丝毫没有嫌少的意思。

    外面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闪电劈下来时,把整个礼村都照亮了。

    王海家的灯都熄灭了。李家的灯还在亮着。

    赵氏已经去睡了。

    堂屋里面李健安忧心忡忡的跟李如意道:“妹妹,昨个我脑子笨,卖回肥肠就急匆匆回家,都没有四处瞧瞧。今个我们去卖饼,发现有个男的也在卖饼。我听主顾说这个男的每隔两天到县城卖饼,已经卖了好几年。”

    李英华缓缓道:“这男的卖的饼比我们家的大。不过,我们的主顾说这个男的家里的饼不放盐、葱,也不用菜籽油烙的,没有咱们家的饼好吃。我们卖完饼,这个男的的饼还没有卖完。”

    “他卖的是纯面饼,跟咱们的葱花饼不一样。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做各的生意,各卖各的饼。”李如意早就想到了会有竞争对手,不过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不怕竞争对手。

    再说了,她会做各式各样的饼及几十种的面食。绝对不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卖葱花饼。

    李健安比划了一下,“我们家的饼要不要烙的跟这个男的家的饼一样大?”

    李如意摇了摇头,“不要。你们今天不是很快就把饼都卖完了吗,这说明咱们家的饼好吃并不小,价钱公道。”

    李福康、李敏寒收拾完了进了堂屋,院子外的大雨下的哗啦啦,带着雨丝的风吹了进来,一下子就把微弱的油灯吹灭。

    油灯再次点燃,照亮了五张清瘦的脸。

    李福康担忧的问道:“妹妹,明早要是还下雨怎么办?”

    “休息。”李如意语气平静,停顿一下,又道:“不过你与大哥今个答应给人送饼,明早得专门为他跑一趟金鸡镇。”

 14再遇张屠夫

    李健安一本正经的道:“大丈夫一言即出,驷马难追。我们肯定明早要去给贺爷爷送饼。”

    李如意环视四个哥哥,嘱咐道:“做买卖的就得讲究信誉,咱们家现在刚起步遵守承诺,以后也得如此。”

    四少年不约而同的应下。

    李健安待李如意走后,特意给三个弟弟道:“财不外露,以后可不许在外面说家里买卖的事。我们做的买卖,身上都带着钱,万一有歹人听说来拦路抢劫,怎么办?”

    今个晚上李健安怀揣着近三分银子,一路上都是迈大步赶路,有个风吹草动都提心吊胆。

    燕城的治安很好,可是万一有坏人呢。

    李福康羞愧低头。李英华、李敏寒深以为然。

    四人这就回屋去睡了。

    李福康特意道:“大哥,我错了。”

    “妹妹给我说,章家的王花、刘家的张氏妒忌咱们家,话里话外都是讥讽,好在娘根本不跟她们一般见识。”屋里子黑呼呼的,李健安也瞧不清李福康的表情,声音压低道:“等刘想回村,她要问你咱们家的买卖,你怎么说?”

    张氏已给刘宝生下四男两女。刘想是他们的三女儿,今年十三岁,现在在镇里给大户人家当奴婢。

    刘想小时候在村里常跟李福康说话。

    有一次,刘宝借着醉酒还跟李山开玩笑,要把刘想许配给李福康。自此刘想就认为会当李福康的媳妇,对李福康跟别的少年不同。

    李福康急忙道:“我当然不跟她说。”脱衣裤躺下后,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件事,“大哥,其实我对刘想没什么。我……不喜欢她。”

    李健安倒是没笑话李福康,低声道:“你都是十三的男子汉了,既然不喜欢人家,就别跟她说话。”

    李福康轻声道:“每次都是她主动跟我说话。”

    “你不会装作听不见?”李健安用极低的声音道:“章春跟我说话,你看我搭理过她吗?”

    章家章老头与丁婆子有三个儿子十个孙子孙女。

    章春是大儿子章大山与大儿媳丁氏的长女,今年十三岁,如今也在镇里给大户人家当奴婢。

    “嗯。”李福康心里下了个决定,学学大哥把心狠下来脸板起来,不理不喜欢的小女子,“大哥,你说明早还会下雨吗?”

    李健安已经打起小呼噜。这两天他走了一百多里路,比李福康还多走三十里路。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李福康翻过身闭上眼,很快就进入梦香。

    次日一早,天公不做美,雨还下着,且还不小。

    李如意在昨晚就想好今个休息,倒没什么,四个哥哥都是一脸沮丧。

    李健安、李福康吃过早饭。一个穿上家里唯一的蓑衣,一个打上油伞,拿着十张饼带上李如意给的银钱就出发了。

    土路十分泥泞,两人怕摔跤慢慢走,等到了镇口,差不多就是贺东风约好的时辰。

    他们竟然看到黑痣老头的馄饨摊子支着呢。

    三张很大的油伞把摊子的上空罩住不让雨水落下来,几个镇民坐在伞下吃着馄饨,有两个镇民手里都拿着一张饼。

    他们清楚的记得昨天馄饨摊不卖饼,今个黑痣老头就卖上饼了,顿时心里升起浓浓的危机感。

    黑痣老头的注意力都在摊子上面,没有看到李健安兄弟走过,要是看到了,只会给他心里添堵。

    原来,黑痣老头为了把李家兄弟赶出金鸡镇,哪怕今天下雨,也在一大早烙好了八十张葱花饼。

    谁知,他从家里到镇里这一路十几里,装东西的推车进水了,葱花饼进了雨水被泡了。

    好家伙,摆在最上面五张葱花饼都泡烂了,下面的饼多多少少沾了雨水也泡软了。

    他的葱花饼没有放盐,又不是用菜籽油烙出来的,味道很一般,再加上这么一泡,味道就难吃了。

    他不得不便宜卖,刚开始一个铜钱两张葱花饼卖不动,只有降到一个铜钱三张葱花饼。

    就这样老主顾都不说好吃,个个拿他的饼与昨天吃的李家葱花饼对比,把他气的差点掀摊子走人。

    李福康拍了拍大门,“请问是贺爷爷家吗?我们是礼村卖葱花饼的李家兄弟。”

    门里传来贺东风喜悦的声音,“这么大的雨,你们还来给我送饼,真是好娃娃。”

    门打开了,李健安把蓑衣脱掉,将背在身后篓子放下来,从里面取出葱花饼交给贺东风。

    两人一手交饼一手交货。

    李福康怕把贺东风淋着,给他打着油伞。

    贺东风见葱花饼一张都没淋着雨水,一高兴要给二十个铜钱。

    “我们家的葱花饼买九赠一。我们只能收九个铜钱。”李健安拿了应得的九个铜钱,朝贺东风鞠躬就与李福康走了。

    贺东风把饼放在了宽敞明亮堂屋的柳木制的八仙桌上,跟女儿女婿夸道:“礼村李家的两个娃娃可真是能干厚道。”

    女儿女婿昨晚来的,今早起得有些晚,这会子还没吃早饭,正好就吃被贺东风夸成一朵花似的葱花饼,吃了之后都觉得好吃,夸贺东风会买东西。

    李健安、李福康买了白面、鸡蛋等东西之后,听到有人叫他们,扭头一看竟是熟人张屠夫。

    这要是没有张屠夫的一大竹篮猪下水,哪来的本钱,哪来的买卖。

    两少年不约而同的高声笑道:“张伯好!”

    张屠夫穿着黑衣,打着赤脚,站在自家肉铺前,没想到李家两兄弟没有嫌弃他送的谢礼还这么热情的跟他打招呼,一时有些激动,大声道:“我听说你们昨天来镇里卖饼,怎么不到我家来坐坐吃口水?”

    李健安语气诚恳,“昨个我们着急回家,就没有打扰你。”

    张屠夫待两个少年走至,表情有些扭捏的问道:“那些猪下水,你们吃着可还好?”

    两少年又是不约而同的答道:“好。很好。”

    张屠夫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大手摸摸脑袋。

    他的老爹去燕城他妹妹家休养,临走时让他带着半扇猪去谢李如意,可是他家扣门的母老虎死活不干,愣是把半扇猪全部扣下,让他送臭烘烘的猪下水没人要的猪蹄。

    他觉得太失礼怕被李家人骂出门去,使了个小心计,拿着一个大竹篮把猪下水、猪蹄装上,然后篮子里面垫上树叶,不让腥臭的血水流到地上,上面盖上一层黑布让人瞧不出是啥东西。

    他在李家一口水没喝,放下大篮子磕了一个头就走,也是心虚。

    李福康问道:“张伯,这几天你的生意可好?”

 15降低成本

    “好。昨个驿站来了贵人,今个从我这里买走了一整头猪。”张屠夫今早一下子赚了五分银钱,笑得嘴都合不拢,见两少年要走了,指着随意放在摊子地上的猪下水,“这里有一幅猪下水还有一根猪尾巴,你们都拿走。”

    李如意并没有让李健安兄弟买猪下水。

    李健安兄弟自是摇头要拒绝。

    张屠夫忙道:“这是我家送你们家小神医的。你们快拿走,不然下雨天我还得跑一趟礼村。”

    一幅猪下水加上一根猪尾巴都不如一斤猪肉的价钱贵。

    张屠夫这么做也是为了良心上过得去。

    两个少年推脱不过,只有收了。

    张屠夫看着五大三粗,却是心细,在李家的篓子里用树叶垫了三层,才把猪下水放进去,这样血水不会湛出来弄脏两个少年的衣服。

    李健安兄弟满心欢喜道谢之后回家。

    这一路雨仍是下着,李健安兄弟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看样子今个一整天都不会放晴,县城的买卖做不了,家里少赚二百多个铜钱。

    李英华、李敏寒在家里做了活,就在堂屋里坐着歇息,同样不时的瞧看屋外的天。

    赵氏就坐在他们旁边绣花,光线很暗,也不舍得点油灯。

    李如意从杂房里制药出来,浑身散发淡淡的药香,站在屋檐下眺望前方。

    细而密的雨水呈线状落下,比早上下得还要大,整个礼村笼罩在雨气之中朦朦胧胧,高低不等的房子散落在村路两旁,都是茅草建成。

    礼村的地势高,挨着一条河,这么多年也从未涨过洪水。

    礼村在燕城的东北边,这里四季分明,村民种的粮食除了麦子还有玉米、小米。

    生产力低下,又没有化肥,农作物产量非常低,一亩良田在丰收年最多产二百多斤麦子,打成面粉也就二百斤,这还是黑面,要是白面,只有一百多斤。

    李家共有十亩良田三亩劣田。良田种麦子。劣田种菜、玉米。

    今年风调雨顺,十亩良田收了二千六百多斤麦子,一半打成黑面交了朝廷及自家吃,一半打成白面卖掉。

    镇里粮铺的白面一斤卖三个铜钱,农民要是把白面卖给粮铺,一斤只有两个铜钱。李家的一千三百斤的麦子打出一千斤出头的白面,也就卖出二两多银钱。

    李如意思索片刻,心里有了主意,进了堂屋,给赵氏点了油灯,“娘,我们家以后每个月要用许多白面,去镇里买一斤三个铜钱,不如跟村里人收购白面,这样一斤能省下将近一个铜钱。您看行吗?”

    李英华、李敏寒均是眼睛一亮,纷纷望向赵氏。

    “行。”赵氏往油灯眼前凑了凑,“村里家家都有白面。你打算怎么个收法?”

    李如意刚才都已经想好了,侃侃而谈道:“我们家买白面的量没有镇里粮铺的大,价钱不能压的太低,我打算两斤白面给五个铜钱,比镇里高一些。我想第一次就从里正家里收白面,后面就从与咱们家关系好的人家收。”

    礼村的里正王海兼王族的族长,今年五十三岁,性格直爽,正直公正,在村里威望很高。

    他的原配曲氏多年前去世,留下两个儿子,后来再娶的继室是十五年前跟赵氏等人一起从外地逃难的丰氏。

    丰氏今年三十三岁,比王海小了整整二十岁,比王海的长子王立冬小了一岁,比王海的二子王春分只大一岁。

    丰氏给王海生了一儿一女,已经在王家站稳了跟脚。她说的话王海大能听进去。

    丰氏跟赵氏的关系不错。

    “娘,妹妹的主意好。这样我们家能省不少银钱。”李敏寒觉得能省银钱就很好。

    李英华眼珠转了几转,望着赵氏激动的道:“今个大哥、二哥去镇里买三十斤白面,花了九十个铜钱,这要是在村里买,只需七十五个铜钱,能省下十五个铜钱。我们家是外来的,要是能常收里正家的白面,常打交道,关系弄好了,里正对我们家也能关照些。”

    赵氏又不是傻子,这样的好事自是会支持,放下针线活,兴冲冲道:“我这就去跟丰氏说说收白面的事。”

    李如意连忙道:“娘,今个下雨路滑,等天晴您再去。”

    “十五个铜钱呢。早知道我昨个就去了。”赵氏心道:一天就能省十五个铜钱,一个月至少能省四百个铜钱,这些钱我得绣两个多月的花。

    “娘,我陪你去。”李英华激动的起身去拿雨具。

    李如意便道:“要去也是我去。”

    “你三哥陪着我就行了。你别去了。”赵氏特意拍了拍李如意瘦的能摸到骨头的肩膀,摇了摇头。

    李英华与赵氏换上草鞋打上油伞去了王海家。

    王海家在村子的中间,有三进的院子,也都是茅草屋。

    王海夫妻及丰氏所生的王燕、王志高住在第一进。王冬至、王春分两家人住在第二、三进。

    王海家跟村里许多人家一样,没有分家,吃饭都在一起吃,干活也在一起干。

    人多事多矛盾多。丰氏又是继室,家里的矛盾就更加多。

    赵氏母子来之前,丰氏刚在堂屋关门骂过王冬至、王春分的媳妇。

    丰氏再是继室也是长辈,用辈分就能压住两个儿媳妇,且这次又占着理,把她们骂得狗血喷头。

    不过,家丑不可外扬。丰氏绝不会在外人跟前说此事,脸色温和,请着赵氏坐下,微笑道:“今个下雨你终于不绣花,舍得来我这里坐坐啦?”

    丰氏穿着六分新深蓝的麻布制的长裙,浓密的头发随意盘着圆髻,戴着一根蝉头锡钗。

    她身材矮瘦,生着一张长脸,细长眼睛,塌鼻梁薄唇大嘴,皮肤微黑没有光泽,容貌可以说有点丑,再加上右脚有点跛,就是个丑女。

    可是她的眼睛有神,笑容有几分真挚,看上去很精神,是个聪明人。

    “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是有事来跟你商量。”赵氏开门见山的把事情说了,当然把要求也提了,例如白面的品质。

    白面的品质也分几个档次,越精细就越贵。

    李家要收的白面档次跟金鸡镇卖的白面一样。

    亲们收藏留言给好评满分哦。

 16双赢买卖

    丰氏眉开眼笑,上下打量赵氏,真想不到李家竟有这等魄力,开始从村里收购白面做买卖,“你有好事头一个想着我,来跟我商量,谢谢你。你说的这事我不用跟我家老头就能做主。”

    李家收白面,本钱少了。王家卖白面,收入增多。这是双赢的事。

    赵氏问道:“不知你家能卖给我们家多少白面?”

    夏收之后,村里每家每户都去镇里卖了白面,只留了极少的部分用来年节吃。王海家的地多,听说光是给镇里就卖了三千斤的白面。

    丰氏伸出干瘦能看得到青筋的右手,自豪的道:“五百斤。”

    “这么多。”赵氏目光有些震惊,真没想到王海家留了这么多的白面,竟是自家的五十倍。

    丰氏试探的问道:“你家都能买了?”

    赵氏微笑道:“要是买卖好的活,每天买三十斤,一个多月就能买完。”

    这下轮到丰氏震惊了,忍不住道:“你家的买卖真好。”

    “那从明个起,只要我家需要白面,我就让儿子来你家买。两斤五个铜钱。”赵氏再次重申价钱。

    李英华笑呵呵道:“丰姨,到时我们兄弟就得打扰你们家了。”

    “我巴不得你们天天来打扰。”谁还会跟银钱过不去。李家买的白面越多,王家的收入就增多。

    赵氏要回家,外面的雨下大了,丰氏又想从赵氏的嘴里打听李家做的什么买卖,热情挽留。

    赵氏母子在王家待了近一个时辰才离开,回到家时,还在院子的篱笆外面嗅到了浓郁的肉香。

    赵氏忍不住埋怨道:“你妹妹真是不会过,竟是让你大哥、二哥买肉。”

    李英华心里还纳闷,今早妹妹明明没有让大哥、二哥买肉,大哥、二哥那么节省,怎会买肉?

    李福康从厨房蹿了出来,站在屋檐下恨不得冲进雨里,兴奋的叫道:“娘、三弟,你们终于回来了。”

    赵氏腼着肚子脸色不悦的走进厨房,见锅里炕着肥肠,灶边的桌子上摆着洗净的猪心、肝、腰子、肚,得知张屠夫又给宝贝女儿送了一套猪下水还有一根猪尾巴,这下惊喜笑道:“这个张屠夫真是懂得报恩。”

    李敏寒捧着装满焦黄色一块块肥肠的碗,送到赵氏眼前让她吃,“妹妹往里面放了盐,特别香特别好吃。我们刚才都吃了。娘,你快吃。”

    赵氏咽了一下口水,接过李健安递过来的筷子,一筷子夹了三块肥肠往嘴里塞,满口的肉,油滋滋的,一点都不觉得腻。

    李如意问道:“娘,你跟王家谈得如何?”

    “娘出马自是谈成了。”李英华开口说话,口水差点溢出来,赶紧去拿筷子夹猪肠吃。

    “这雨竟还下着。”赵氏肚子有娃,胃口大又很馋,一口气吃了半碗,突然间想到十个肥肠卖一个铜钱,这一下子就吃进去几个铜钱,连忙停下,扭头去瞧看厨房外的天色,仍是阴沉沉,看样子这雨得下到夜里才会停,蹙眉问道:“如意,明个天晴了,家里能卖炒肥肠吗?”

    李如意不容置疑的道:“娘,天气热,肉食不能隔夜卖。”

    赵氏指着一大木盆的猪下水,问道:“这么多的肉不卖掉,难道咱们家都吃掉?”

    “对。咱们家都吃到肚子里。”李如意打定主意夏天不卖肉食。

    赵氏摇了摇头,“这太奢侈了。我看明个你们都拿到镇里去卖掉。”

    “明个天晴,我们还卖饼,不卖卤下水。”李如意给李健安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把赵氏劝着离开厨房。

    李英华都顾不着吃炒肥肠,放下筷子就跟了去堂屋,“娘,我们兄弟听了妹妹的,这才几天就赚了这么多银钱。刚才妹妹又想出法子从买白面省了银钱,还跟王家的搞好了关系。你就听妹妹的安排。”

    赵氏坐在板凳上,缓缓道:“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我们家老这么吃肉,吃习惯了,以后没有肉吃,如何是好?”

    李健安劝道:“猪下水是张伯送的。张伯已送我们家两次了,下次就不会送了。我们以后不会再有不要银钱的猪下水吃。”

    赵氏轻叹一声,“这么多的肉明明可以明个卖掉,为何要全部吃掉。我们家的日子不能这么过。”

    李英华缓缓道:“妹妹说了,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娘,你别学爹那样事事拦着妹妹,到时妹妹一生气,什么法子都不想了,我们兄弟一个铜钱都赚不到。”

    赵氏眼帘低垂,嘀咕道:“下雨天,我们不用做活还吃的这么好,你们爹与你们二叔修建城墙十分辛苦,还不知道吃什么呢?”

    李福康端着一碗热水走进堂屋放在赵氏面前的桌上请她喝水,笑道:“原来娘是想爹了。”

    赵氏抬头见儿子个个脸上笑开花,嗔怪道:“我是担心他。”

    李如意将所有的肥肠都炼出油了盛出来,往锅里的油放了颜色深黄的糖,然后把猪心、肝、肚、猪尾巴都放进去上色。

    这里的糖模样类似前世的红糖,但是不够精纯,甜度也低。

    做卤肉要放酱油、糖。别说县城、镇里没有酱油可卖,整个大周国都没有酱油。只有放糖。

    李如意就多放糖给卤肉上色。

    猪心、肝、肚、猪尾巴都上了色之后,放入从金鸡铺药铺买回来的八角茴香、香叶,还有黄酒、盐。

    酒香扑鼻,接着加入水用大火煮半个时辰,让调料的味道都进入肉里。

    上次把猪腰子都卤了。这次猪腰子留着晚上与葱蒜爆炒着吃。

    到了中午,李家人就吃上了香喷喷非常美味的卤肉。

    赵氏不再说什么,饭后就去午休。

    十几里外刘村的一户人家,长脸农民刘柱正与家人收拾从县城里面买回来臭烘烘的两套猪下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