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松靠着李家在生意上赚了银子还得了人气,哪里肯要中人费,直接把五两银子交给李如意。

    一个时辰后,马松、胡二兄弟都走了,李家恢复宁静。

    李如意算了帐,“今日卖方子赚了八十五两银子,卖给马伯伯的豆腐赚了不到七两银子。爹,给您二两银子。”

    李山啥都没干,就白得了二两银子,自是喜滋滋,还打趣道:“闺女,你那方子可别卖光了,以后还得带到婆家傍身。”

    赵氏嗔怪道:“瞧瞧你这个当爹的说的什么话,竟是打趣女儿。”

    李山道:“我说的是真的,闺女把好处都给了我们,以后去了婆家,怕是被婆家人埋怨。”

    赵氏见爱女一脸无所谓,心里觉得爱女还是年龄太小,没有往这面想过,跟丈夫缓缓道:“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婆家不要也罢。”

    李如意道:“对。惦记我方子的可不是好人,不嫁也罢。”取了十两银子给了赵氏,余下的银子,她有个想法,若四个哥哥成了江青云的弟子,她就在长平县买房,这样方便哥哥去江府求学。

    之前她去长平县买下人时,曾经听中人报房价。

    县城非繁华地段的房子,一进院子正房偏房六间还带着水井比较好的房子要五十两银子。

    两进院子有十间房带着水井的要八十两银子。

    三进院子的就得一百二十两银子。

    如果是主街的房子,价钱更贵。

    她家人口多,几年之内四个哥哥要成亲,一进的院子不够住,至少五进的院子。

    她在琢磨在县城买房的事,李山在琢磨买地的事。

    李山手里已经攒了十几两银子了,四两白银一亩良田,够买好几亩的了。

    他原来是想在礼村买,也跟几个熟人打听了一下,觉得不好意思压价,不如去外村跟不认识的人买,一亩良田能便宜几百个铜钱呢,几亩就是几两银子。

    这两天家里在忙着给马松做几千斤豆腐,他没有想这事,现在有了时间,又得了银子,可以想好就实施。

    “素梅,我去外村转转。”李山跟赵氏打了声招呼,就步行走了。骑驴?哼,当然不能骑。要是被卖地的人知道他家有驴子,地都就卖的价钱高。

    李如意进来,见赵氏在给小弟弟喂奶,问道:“娘,我爹一个人干什么去了?”

    “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赵氏回想丈夫刚才出门前两眼放光兴奋的很,不像是出去转转那么简单,难道是,“今个你又给了他二两银子,他的银子攒的快二十两,你说他能干什么?”

    李如意故意神神秘的问道:“我爹不会是去那种地方吧?”

 164狼心狗肺

    “哪种地方?”赵氏目光有些迷茫,然后摇了摇头,笃定道:“你爹不至于买劣田,这个你放心。”

    “买田啊。我爹不是说年底价钱最低的时候再买吗?”李如意心里暗笑,自己暗示的是赌场。转念想到爹爹那个抠门样,怎么可能会去一掷千金的赌场呢。

    赵氏轻声道:“现在已是年底,又下了几场大雪,不知多少人家要冻死饿死,被逼的卖地。”

    一直沉默的张嫂幽幽道:“夫人说得是。这个时候一些人家活不下去,有卖田的,还有卖儿卖女卖老爹老娘的。”

    李如意蹙眉问道:“还有卖爹娘的?”

    张嫂低头道:“爹娘老了,要是死在家里还得出棺材埋葬,这是一笔银子,狠心的就把爹娘也卖了,这样爹娘死在主人家里,就由主人安葬。”

    赵氏到底活了三十几年,又经历了疫灾逃难,在这个世界的见识比李如意多,缓缓道:“这个世上什么事都有,只是我们去的地方少,没有见过听过罢了。”

    李如意见张嫂垂放于身下的双手在颤抖,问道:“张嫂,你是不是见过卖爹娘的?”

    张嫂仍是低着头,只是语气带着几分愤怒,“不瞒夫人、小姐说,当年奴婢的哥哥就把奴婢的爹娘卖了,还把奴婢也卖了。”

    赵氏目光怜悯。

    李如意问道:“你哥哥是活不下去了还是?”

    张嫂气道:“他在赌场赌输了,把奴婢家里的田、房子都卖了都不够还债,最后把奴婢及奴婢的爹娘都卖了。”

    闻言,赵氏却道:“你爹娘要是不同意,你哥哥卖不了他们,也卖不了你。”

    “奴婢的爹娘已经气得有些傻了,奴婢哥哥说留下他们,日后他们死了,还得要银子买棺材,不如把他们也卖了,好歹有主家安排后事。奴婢当时只有八岁,没有一点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张嫂说到伤心处,不由得落泪。

    这些话张嫂从未给主家的人说过,也是因为李家人心善人好,这是她头一次说。

    张嫂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只是倾诉,也是给李家人说说这个世界上什么狼心狗肺的人都有。

    赵氏劝道:“莫难过。万幸的是你没有被卖到那种脏地方。”

    “是。奴婢有时想不开就这么劝自己。”

    李如意冷声道:“你哥哥不会有好下场。”

    张嫂抬起头,带着泪光的眼睛瞪圆,道:“小姐说对了,奴婢被卖不到半年,奴婢哥哥因为还不起赌债就被赌场的人卖到南地挖矿。听说在南地挖矿,永不见天日,一日只能睡两个时辰,再健壮的人不到两年就累死了。”

    李如意道:“他有这样的下场很好。老天开眼。”

    赵氏问道:“你爹娘呢?”

    “不知道。奴婢被转手卖了几回,早就没有他们的消息,但愿他们还健在。”张嫂泪水夺眶而出。

    赵氏把吮吸着手指的小儿子放在张嫂手里,柔声道:“莫哭了。你还有丈夫、儿子。”

    张嫂抱着眉眼有些长开的李腾高,把眼泪收了回去,“嗯。奴婢也是这么想。”

    人心都是肉做的。张嫂用心思带李飞跃、李腾高,赵氏都看在眼里,对张嫂的好感逐渐增加,今日又得听了张嫂的心里话,觉得跟张嫂的关系近了一层。

    赵氏温声道:“张嫂,以后我每天教你写两个字,你学会了教你的丈夫、儿子。”

    “多谢夫人。”张嫂感激的热泪盈眶,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卑贱如泥的她以前打死都不会想到有认字的一天呢。

    赵氏待张嫂去解手,跟李如意道:“我们家的下人也得会识字。”

    “我支持您。”李如意能看出伍家人老实本分勤快,就冲这些,可以教他们识字。

    赵氏伸手摸了摸爱女的头发,柔声道:“这是我们家的第一批下人,你我好好调教,等你大了嫁人,就把他们带走。”

    李如意哭笑不得,“我的娘啊,你刚才还说爹说的什么话,您自己不也说的什么话吗?”

    “你以前不是说过,他们现在挂在你二叔的名下,等你及笄就挂在你名下。”

    “我那是怕爹心疼银子不想养他们,这才说的那些话,您还当真了。”

    “当真。我看他们一家人不错。我希望你嫁到婆家身边有可以信赖的帮手。”

    “信赖?”李如意低声道:“我觉得在未发生突发事情之前,还看不出他们一家人是否值得信赖。”

    赵氏自信看人比较准,轻声道:“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你就知道他们了。”

    且说李山出了礼村就去了邻村,连着打听了三个村子,是有村民出售便宜的良田,只是有附加条件,要李家雇佣他们当佃农。

    李山心道:我家里那么多人,就算多十亩地也能种,要什么佃农?

    他可不打算把家里的地租给别人种,哪怕租子很低也不行。

    就这样跑了一下午也没合适的地,见天色渐晚,只有回家。

    次日,李山忙完又出去了,这回往远一点的村子去了。

    他就想着良田的价钱低,没想到良田离家远,来回折腾浪费时间不说还浪费人力。

    这一天,李山买着合适的地了。

    卖主不是穷人,而是富人,因要迁居到外地,着急在年前走人,把几百亩良田都卖掉。

    可现在是年底,有些穷人在卖地,价钱还压得低,把这个富人弄得不得不把价钱也压低。

    一亩良田才三两银子二百个铜钱,比四两银子少了八百个铜钱。

    李山又跟富人家的管家一通砍价,最后每亩又便宜了二百个铜钱,以十八两白银买了六亩良田。

    “哈哈哈。”李山刚进自家院子就忍不住得意的哈哈,“我买地了。良田。六亩!”

    赵氏在暖烘烘的卧房里就听到丈夫的笑声,隔着窗户就高声问道:“你那些银子怎么买了这么多良田?”

    “素梅,你听我细细说。今个我真是走大运了,碰上着急卖地的人家,可惜我身上的银子不多。”李山说到这里,心道:我要是有几百两银子就好了,直接买了那家一百亩地,一下子就成小地主了。

 165终于放弃

    李家四少年被李山的大嗓门震的全从卧房里走出来相迎。

    李山被四个儿子围着问长问短,心里那个美,那个得意,一个劲的大笑,还道:“我只用了十八两银子就买了六亩地,还都是良田。”

    李福康激动的道:“这么便宜的良田,爹,你可真厉害。”

    李英华倒是冷静的很,心想:便宜没好货。这么便宜的良田肯定在很偏僻荒凉的地方。问道:“爹,良田在什么地方?”

    李山得意的道:“好地方。我买的六亩良田就在长平县城边上。”

    “县城边上的良田!”

    “这个价钱可真是贱。”

    “我记得春天时长平县城边上的良田还卖四两一钱银子。如今跌至三两了!”

    “县城边上可是好地方,比咱们村强多了。”

    李家四兄弟纷纷出言祝贺李山,也惊叹土地的价钱跌的太多。

    李如意却是道:“南方能种两、三季粮食。北方不像南方。北方只能种一季粮食,且经常旱灾、虫灾,亩产粮食少。北方的土地远远不如南方值钱保值。”

    她的话并未引起高兴的快要找不到北的李山的重视。

    赵氏来到大厅,特意问道:“山哥,你在县城那边买地,打算明年开春雇短工种地还是今年年底直接租给佃农?”

    李山兴致勃勃的道:“这么好的良田当然是我们家自己种。”

    李英华瞧了一眼特意李如意,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咱们家现在的良田、劣田共计二十四亩。”

    “这些地不够。回头我手里有银钱了还得买。”李山话毕望向赵氏、李如意,心道:要是她们能给我几百两银子就好了,我再去买一百亩地。

    赵氏不好打击李山的积极性,笑了笑道:“那你慢慢攒银子。”

    李如意也不管李山会不会生气,直言道:“爹,之前我跟您说了,您种地带上二叔,别带伍叔父子。”

    赵氏一直对种地不感兴趣,自是帮着爱女,帮腔道:“家里的买卖离不了人。你带着石头去种地。我与如意盯着买卖吧。”

    李石脸上写满了不情愿。他很想跟着侄女做吃食,不想去种地,不过从小到大都听哥哥的话不敢违背。

    “你们都不支持我种地?”李山环视家人,以前四个儿子还支持他,现在儿子也不吭声了,收了笑容语重心长的道:“我们家人口这么多,这么多张嘴要吃饭,没有地没有粮食怎么行?”

    李如意便道:“粮食可以用银子买。我们家现在每天日进几两银子,买得起粮食。”

    李石低着脑袋嘀咕道:“地窖里堆满了粮食。”

    “好了。这事你以前不是早就跟如意定好了吗,你种你的地,她做她的买卖。”

    李如意怕李山开春不让家里做买卖了,肃容道:“是啊。当初买人您是反对的,所以您种地就别用我买的人了。”

    “家里开销这么大,种地能养活吗?”赵氏望着李山摇了摇头,“连王族的人都决定开春仍是做砌火炕的活,田地都雇短工来种,我们家还自己种地?”

    这一晚,李山的心情时好时坏,夜里觉未睡好。

    黎明,赵氏醒来解手,没有听到熟悉的鼾声,凑过去,见枕边人李山睁着两眼望着房顶发呆呢,“山哥,你怎么没睡?”

    “我还是想种地。”

    “你靠着种地,房子能大修,能砌上火炕,能盖上新棉被?”

    “我只会种地。”

    赵氏去角落的木桶解手,带着些许怨气,声音不高不低,“家里买卖越做越大,你去种地不在家里,我与如意也能应付的来。”

    “你们都不想我去种地?”

    “是。我是不想你去种地。”赵氏原自上了床,盖上被子,坦然道:“我们家现在人口多开销大,四个儿子读书参加科考,要给女儿存嫁妆,还有两个小儿子以后也要读书。你带着石头去种地,二十几亩地,一年到头,就算是丰收年,顶多五两银子,还不如做买卖十天赚的多。”

    李山沉默了。

    “如果家里有银钱,如果我是个男子,如意也是个男子,你可以去种田,不用管家里,可是我们不是,我是个妇道人家,如意是个小女娃,你为了自己的喜好种地,把买卖甩给我们母女。我不想你去。”

    李山底气不足的道:“我可以一边种地一边管家里的买卖。”

    “你新买的地在长平县城,从我们家去县城来回几十里路,哪怕骑着驴子也得近一个时辰。”

    “我……”

    赵氏翻个个身,背对着李山,“大不了我让如意再买两个人使唤。”

    “别。我们家可别再买下人。我们家已经有十几张嘴,还买人?我种地也是为了收粮食不让我们家饿着。我是个农民,不种地,能干啥。我不会买卖,每次马掌柜他们过来,我都不知说什么话,我不是做买卖的料。”

    赵氏不想听李山说话,闭目装作睡着了。

    李山说了好半天,得不到回应,轻声问道:“素梅,你有没有后悔嫁给我?”

    赵氏心里暗自叹气。

    李山仍是得不到回应,心里很是沮丧,可是想想已经有七个儿女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双手从背后抱住了赵氏,“素梅,你不想让我种地,我就不种了。”

    “真的?”

    “真的。你该早告诉我。”

    “我从未后悔嫁给你。”当年赵氏孤苦伶仃,逃难异地,如果嫁给别人,只怕银子和命都没了,哪能像现在这样好好的活着,过得还很幸福安乐。

    过了两日,李山终于想通了,在吃早饭时跟家人宣布道:“我想过了,家里的买卖离不开人,我与石头开春不去种地,家里的地都租给佃农种,我们家象征性的收些租子。”

    李如意眉开眼笑,“哦。爹,你可真是英明。”

    “我不用种地,不用扛锄头晒毒太阳了!”李石欢喜的差点手舞足蹈。

    “石头,你啊。”李山没想到李石根本不喜欢种地,看来全家人就他自己热爱种地了。

    李如意等李山用过早饭,笑眯眯道:“爹,今天您与哥哥陪我去趟江府吧。”

    李山问道:“我们去江府干什么?”

    李家四少年异口同声的道:“妹妹要给两个患者复诊。”

 166霸气门匾与糖饼

    “复诊?”李山以为听错了,爱女行医以来从未给患者复诊,这还是第一次,且上次江青云等人走时,爱女也不曾提过复诊。

    “复诊是真。”李如意目光狡黠,“我顺便让哥哥向江举人请教学问。”

    她已经派人去江府周边打听了,那里的村民都知道江青云是个举人,还知道郝县令等官员时常给江府送东西,就连燕王府的人也不时的来江府看望江青云,至于江青云的学识,听说有过目不忘之能,能够出口成章,又在字画上面有一定的造诣,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

    江青云背后有很大的势力,然而没有仗势欺人,下令府里的人不得欺压百姓,还自掏腰包修了路。

    总而言之,江府在当地的口碑很好,江青云的名声也极好。

    江青云这样的人能够隐居至长平县城城外,还能认识李家,这也是李家的荣幸与运气。

    李如意想把握住这个机会,帮哥哥拜在江青云门下当弟子。

    赵氏大喜,望着爱女夸赞道:“我的儿,你真是聪慧。”

    李山出门前,特意换了崭新干净的衣服,戴上了黑色兔毛帽子。李家五兄妹穿着九成新的衣服。李如意还带了新做好还热呼的芝麻玫瑰糖饼。

    一行人坐着驴车去了长平县城,快到县城时向人打听江府,从官道下去,顺着一条宽两丈新修不久的青石路走一里,看到一大片树杆笔直树叶光秃秃的树林,江府就隐藏在树林的后面。

    不张扬的府门,门前有两只不大不小的石狮,新修的朱红色的大门,门槛不是很高,门前站着两个戴着黑帽穿着很厚实黑衣板着脸的护卫。

    李山下了驴车,朝两个走上来准备问话的护卫拱拱手,“两位好,我们是礼村李家人,这是来给府上江老爷、周伯复诊。”

    走在前面的大高个护卫眼睛一亮,语气带着几分激动与尊敬,问道:“请问可是礼村的小神医?”

    李山答道:“是。”

    大高个护卫瞟了一眼两辆驴车,心想那个神奇的小神医就在里面坐着呢,和颜悦色的道“请小神医在此等候,我这就去进去通报。”转身风一般的跑进府去。

    另一个护卫黑黑的脸上堆着笑,看着和蔼可亲,跟刚才守门时的态度截然不同,“小神医的医术真是神了,我们亲眼目睹周伯那啥里面有一堆石头。”

    李山问道:“周伯老人家现在身体怎么样?”

    黑脸护卫笑呵呵,露出两排大白牙,看着有几分憨厚,道:“好了。不疼了。早上也吃早饭了。他不敢不吃,怕胆里再生石头。”

    李健安从另一辆驴车上跳下来,仰视高门上面用金粉写着江府二字的门匾,这两个字写的真霸气,只是看着就让人心生敬意,这是门第的区别,还是自己心里本来就有的敬畏。

    黑脸护卫见李健安凝视门匾出神,并未取笑。

    原来这门匾是当今燕王周冰所写。周冰是武将,领兵几十万,铁血金戈,字写的十分霸气,谁来看这块门匾都会心生敬畏。

    李健安晃过神来,问道:“请问我们是不是得走偏门?”

    黑脸护卫云淡风轻的解释道:“我们老爷没有官身,来的客人不用走偏门。”

    “我家老爷、老周今日正好都在,小神医快里面请。”来迎李家的人是福伯,能让他出来相迎,说明李如意在江青云心里的重要性。

    李如意及三个哥哥这才都下了驴车。

    福伯刚才就听护卫说来了两辆驴车,现在看到李家竟是来了六个人,心里有点纳闷,怎么来这么多人复诊呢?

    李如意抬头看了一眼门匾,也是失了一会神,前世部队里有位老将军写的字跟门匾上的字有几分相似,看来这字是出自武将之手。

    李家人把驴子拴在大门前的树林,然后跟在福伯身后从大门进去。

    江青云、周伯夫妻已经在大厅里等候,见到李家人均是面露感激笑容。

    周伯脸上已有了血色,比上次去李家送礼道谢又好了些。

    江青云的变化不明显,只是望向李如意的目光带着一分敬意与两分好奇。

    刘婆很喜欢李如意,上下打量她,前两次她穿的都是鲜艳的衣服,今日穿的是灰衣黑裤,知道江府的主子正在守孝就穿的素服,头戴梅花白银短钗,显得重视尊敬,真是个懂礼数的好孩子,笑眯眯道:“小神医,几日不见,你的个子好像又高了些。”

    李如意最郁闷的就是身高。这具身体的底子太差,之前一直营养不良,现在好吃好喝还练军体拳锻炼身体几个月,长了点个子,但是还是很矮。笑道:“您好像瘦了一些。”

    刘婆的胖脸笑开花,整个人显得很可亲,“老婆子我就爱听这话。”

    李如意先给周伯复诊,就是给他把脉、看舌苔眼底等,又问了他十几个问题,最后道:“您胆里的石头差不多都排泄了,但是胆里还有些炎症,三个月少吃油腻、辛辣的吃食。”

    “好。我都听你的。”周伯心里暗喜,终于把石头排出去了,好家伙刚排出石头的那两天夜里总做噩梦。

    李如意给周伯瞧完,没有马上给江青云复诊,把篮子上用来保温的小棉被掀开,露出里面一个个小孩巴掌大精致的糖饼,“我带了糖饼,还是热得,你们尝尝。”

    芝麻、玫瑰、糖的香气飘漫大厅,这种香气跟点心的香气不同,不会让人觉得腻。

    福伯、周伯夫妻没想到李如意复诊还带来吃食,见江青云点头,便先谢过然后拿起糖饼品尝。

    江青云并不喜欢吃甜食,曾经的混糖月饼,是喜欢吃胡麻油的香味,并且混糖月饼的甜度不高。

    他观察三人表情之后,才拿了一个糖饼放入嘴里。

    饼的两面呈金黄色,饼皮很薄,饼馅芳香清甜,玫瑰花香从嘴里吐出来,明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