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碧曦[快穿]-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一个拥有了一切的大汉天子来说,一味地顺从,绝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
  如若不是自己的爱人这世成了刘彻,苏碧曦根本不会多看一眼这位声名赫赫的汉武帝一眼。
  无他,一个唯我独尊,到处留情,三宫六院的种马败家子,看一眼都觉得伤了眼睛。
  刘彻放下手中的竹简,语气肃然道:“女郎,可已出了汉宫?”
  黑衣人答道:“回陛下,属下亲见女郎出了汉宫。”
  刘彻缓缓站了起来,在案前走了几步,迟疑地道:“她,可有话对朕说?”
  “回陛下,女郎当时并未有话留下。”
  烛光下,宣室殿窗旁的小几上,一白色的插屏里立着一支浅紫色的牡丹,在明亮的光芒下,点缀着庄严肃穆的天子寝殿。
  刘彻心中叹息,真的是处处都有了她的痕迹。
  她喜欢牡丹,他便吩咐黄明奇在寝殿每日都插了牡丹,唯恐她有一日愿意来到他的寝殿,瞧见这花儿,心中会感到欣喜。
  现下他每日吃的,喝的,都是她送进汉宫里的茶叶食材,写下的食谱方子,调教出来的厨子。
  那厨子脾气古怪得很,每日做了晚食,便要出宫回到卓府,到女郎那里习得新的方子。
  按理这样的厨子,地位低贱,哪里有他说话的份。偏偏这厨子仍是平民出身,并未卖身,苏碧曦跟他亦是时常讨论厨艺。顾及着苏碧曦,刘彻根本奈何不得他。
  自太皇太后病重以来,他身为窦氏嫡亲孙子,已经许久不曾留宿宫妃。
  其一便是为了孝道。大母重病,随时可能薨逝,刘彻若是此时弄出了个子嗣出来,岂不是要成为忤逆不孝,天下人的笑柄?
  其二便是,如今他已经打算要跟窦氏缓和关系,首先便是要给陈皇后脸面。在太皇太后重病,陈皇后日日在长信殿服侍汤药之时,他若是还流连后宫,岂不是把陈皇后的脸放在脚下踩?
  然后便是,苏碧曦所说的,关于卫青,卫氏一门。
  刘彻抬举卫氏一门,虽说有看重卫子夫,看重卫青的意思,但其用意远远不只是抬举卫氏那么简单。但是,如果卫青真得如苏碧曦所说的,乃是不世之将星,那么对于卫子夫,对于卫氏,他就必须重新衡量了。
  刘彻膝下如今只有两个帝姬,皆是卫子夫所出,陈阿娇,馆陶大长公主对此早有怨言。
  卫氏如今一身荣辱全系于刘彻一人,没有半分根基实权。但假如卫青真得立下了极大的功勋,到了无物可赏的地步,再加上宫中有一个属于卫氏女的皇长子,乃至皇太子,那就不是刘彻所希望看到的了。
  自古以来,后族强大,外戚专权,就是为君者之大忌。
  届时,外有手握兵权,军中极有威信之卫青,内有皇后卫子夫,作为皇太子,难道还会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的君父,没有半点违逆之心?
  本朝自吕后之乱以来,太后专权者,数不胜数。即便到时太子年幼,只要刘彻一朝驾崩,卫子夫便可以太子生母的身份,临朝听政,重蹈吕氏窦氏的覆辙,刘氏江山将岌岌可危。
  退一万步说,当初先帝之所以选他为继任者,未尝不曾有王氏势弱,不会有外戚之祸的缘故。
  如今的汉室,北有匈奴百年为患,南有百越自专,东有朝鲜不平,内有诸侯国势大,可谓是内忧外患,无一日之安宁,正是求贤若渴,将帅出世,平定天下之时。
  可是,若是真得平定了天下,却又造就了新的权臣氏族,成为心头之患,绝不是刘彻愿意看到的局面。
  沉思良久,刘彻回身对殿下那人说:“你去卓府,跟服侍女郎的人说,今夜女郎着了风,定要盯着她喝了姜汤,在热汤里泡足一刻钟,用了补身的汤药才可。退下吧。”
  一道熟悉的女声从刘彻身后响起,“可是陛下,女郎今夜并不在卓府,该如何是好?”
  刘彻倏地回头,只见黑衣人已经把身上的披风面巾除去,露出一张蕴满笑意的芙蓉面,俏生生地站在那里。
  巨大的惊喜从心底传来,刘彻紧紧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一把走了过去,把那个牵动着自己心神的女郎搂在怀里。
  这一刻,他忘记了方才的焦灼不安,忘记了朝廷是非争权,更忘记了她之前的桀骜不驯,宛如年少慕艾的少年郎君一般,满心满眼地只有她。
  她是那么契合着他的怀抱,就如同天生便是属于这里的。
  明明只有几日未曾见到她,便如同分离了许久一样,被如丝般烦乱的相思缠绕在心头,只有她才能解得开来。
  刘彻轻柔地抚着苏碧曦已经放下来的发丝,只觉得手中的发丝比最顺滑的绸缎还要光滑,让他怎么抚摸亲吻,都嫌不够。
  苏碧曦笑盈盈地在刘彻身上胡乱摸了一通,感受了一下劲腰绝佳的手感,再在他胸膛前蹭了蹭,“阿彻,女郎还没有喝姜汤用点心了,你是不是要服侍女郎,嗯?”
  “好”刘彻的语气柔和得不像话,“女郎肯垂幸宣室殿,我服侍女郎,本是应该。”
  苏碧曦抬起头,在眼前俊朗伟岸男子眼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两人相视一笑。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
  情深意真,芙蓉帐暖,鸳鸯锦枕,粉融玉颜,敛眉含笑,共尽今欢。


第133章 
  夏日的长安,阳光普照,万里晴空。
  蜀中卓氏,今日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喜事。
  汉宫中传旨官员,一整队的羽林卫,全套的宣旨仪仗,今日上午驾临了卓府。
  卓文华在巨大的震惊中,跟苏碧曦一起,带着卓府满门,跪在正厅之上,接到了当今天子的旨意。
  “建元六年五月……将蜀峨蕊茶定为贡上之物,敕封蜀中卓氏为皇商,监理茶事……各地襄助……”
  “卓氏文君鸾书光赉,彰淑范以扬徽,象服增崇,端内则以持身。载稽令典,用涣恩纶。奉太皇太后旨意,敕封卓氏文君为文锦翁主……赐府邸及汤沐邑……”
  他们蜀中卓氏竟然成了大汉的皇商!
  他的妹妹,一介商女,成了大汉的翁主!
  先不说大汉现下根本没有过皇商,但是仅仅是这么一个贡品的名头,加上各地襄助的旨意,蜀中卓氏飞黄腾达的日子就在明日。
  在汉室,只有诸侯王的女儿可得翁主的封号,也称为王主。翁主在汉室之中,只比公主低一个等级,乃是大汉宗室女的品级,更别说还有一个盐场作为汤沐邑。
  这是再得宠的诸侯王翁主都没有的厚赐,连许多庶出的公主都不曾有汤沐邑,嫡出的公主都要看其受宠与否。
  当今天子的亲生姐姐,也就只有平阳长公主有一个这样的汤沐邑。
  更何况,随着旨意同来的还有翁主品秩的四季衣裳,首饰珠宝,服侍翁主的使女奴婢,甚至还有五十人的随扈。
  而下赐的翁主府邸,就在长安权贵氏族聚集的东市,不仅占地极广,更是之前一位被除国的诸侯王的府邸。这位诸侯王的府邸是当初请了名家,花了大手笔建造的。里面亭台楼阁,曲水岛渚,回廊曲桥,假山、湖泊,湖光山色,雅致精巧,是诸多朝臣都极为艳羡的一处府邸,如今竟然给了他妹妹。
  卓文华恭恭敬敬送走传旨官后,回来见了苏碧曦,便想起她昨晚让自己不要出门,今日留在家中,恐怕是对此早有预料的,心中的疑窦实在是拦也拦不住,忙拉了自己妹妹去到小厅,仔细探问。
  苏碧曦本就有话要对卓文华说,自是一番详谈。
  卓家的这两个旨意,不仅对于卓文华和卓府众人是意外,对于长安其他氏族大家,权贵宗室,也不吝于一道晴天霹雳。不到几天的功夫,蜀中卓氏以及太皇太后新此封的那位翁主,底细便被打听得一清二楚。
  这蜀中卓氏虽然是富商,但除了一个文锦楼出了一个文锦居士以外,并无甚出奇之处,何以独得圣意,得了皇商,以及监理茶事的名头?
  茶,及峨蕊茶,是何物?
  他们竟然闻所未闻。
  大汉从未有过皇商,众人也对茶事所知甚少,对于此事还持观望,不与急着跟卓府打探。
  但是这个卓氏女,就是一个有名的女郎了。
  卓文君才貌出众,先是嫁了一个官宦人家,后守寡归家,跟名士司马相如中夜相从,后又跟司马相如和离,一首《白头吟》长安城人尽皆知。
  时人风气开放,女郎地位不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从还被传为佳话,一时奉为美谈。二人结局如此,世人颇多唏嘘。
  现下卓文君被封为翁主,皇室待之甚厚,却已与司马相如和离。司马相如此刻,可不是得悔青了肚肠。
  许多家中有子嗣尚未婚配的氏族官宦,都已经在打听卓文君的人品样貌,看是否能娶进家门了。
  一个被皇室垂爱的翁主,又有自己的府邸汤沐邑,但是并非纯正的宗室,没有尚主的规矩要求,没有宗室女的气性,虽然嫁过人,也是极好的嫡次子或者幼子媳妇人选啊。
  君不见开国功臣,大汉丞相陈平之妻,曾经五嫁而夫辙死,后来嫁给陈平。
  当今天子外祖母先嫁给王仲,后嫁给长陵田氏。
  平阳长公主先嫁给平阳侯曹寿,因为曹寿有恶疾而和离,仍是打算再嫁。
  女郎夫死,与夫家不睦,和离者甚众,并未有什么稀奇的,只有刻薄迂腐的尊长才会嫌弃寡妇与再嫁女。
  太皇太后敕封的翁主,天子都未曾发语,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宗室身份尊贵,他们也只有敬着的份。
  可是长安的权贵们不能上赶着为难新敕封的文锦翁主,汉宫中的陈皇后陈氏阿娇可就未必了。
  馆陶大长公主位比诸侯王,但是阿娇当年都未曾获封翁主,更别说得到汤沐邑。尽管如今她已经成了皇后,区区的翁主和汤沐邑,她根本不放在眼里,却看着卓文君哪里都不顺心。在她得知卓文君竟然嫁了两次人之后,心中被卓文君比下去的莫名妒忌,更是窜满了整个神智。
  于是,在苏碧曦穿着翁主品秩的衣裳,带着赏赐下来的侍女,来到长信殿谢恩时,伏地叩拜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发话让她起身时,陈阿娇出言道:“慢!大母,我观这卓氏女郎叩拜的姿态甚为好看,可否容我再瞧瞧’鸾书光赉,彰淑范以扬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窦氏虽然按着文锦居士的话,封了卓氏女为翁主,却并不把卓氏女放在心上。她看重的是文锦居士,对于这个商女,只是顺带罢了。陈阿娇的那点不满,卓氏女一个商女,受着也就罢了。
  另则,她也需要从这个商女身上,得到文锦居士的讯息,看看二人究竟有什么关联。窦漪房已经预备了一个法子来试探苏碧曦,却不想陈阿娇先说了话,便也打算在一旁看着。
  陪侍一旁的馆陶大长公主也是知晓陈阿娇的脾气。虽然她并不清楚阿母为何要封一个商女,不过一个商女获封的翁主,她女儿身为皇后,说几句话,跪个一时片刻,她却是丝毫不担忧的。
  长信殿中几人各怀心思,馆陶大长公主和陈阿娇仿佛忘了殿中还跪着人,陪着太皇太后说起近来的趣事。
  苏碧曦默然跪在地上,垂首看着铺着毡子的地面,不发一语。


第134章 
  馆陶大长公主和陈阿娇几乎每日都来陪伴窦氏,窦氏心底也是最为疼爱她们。
  刘嫖凑着趣,含笑说道:“阿母,你可知那东方朔又做了什么?我初时听闻,笑得肚子都疼了起来。”
  太皇太后坐在榻上,身子微微前倾,抓着刘嫖的手,问道:“他又做了什么逗趣的事呢?这个东方朔,成天给长安城添了不少谈资啊。”
  “可不是”刘嫖还没说,自己就笑了起来,“阿母,前几日不是朝堂上分肉。夏日到了,天气热得很,那位分肉的官员不知何故,迟迟未到,臣子们都热得发堵。这时候,东方朔从人堆里走了出来,往那分肉的桌子走去,拿起刀就朝着最好的地方切了一大块,把身上衣服一脱,把肉一包,往怀里一塞,就朝着殿外走了。他一边走,一边还说,今儿太热了,辰光也不早了,我就不等你们了,你们慢慢等切肉的人吧。”
  陈阿娇也是头回听见这事,惊得睁大了眼睛,“阿母,那东方朔就这么走了?也没人管管,阿彻也不罚他?”
  太皇太后也把视线看向刘嫖的方向,眼角微微上挑,也是颇有兴趣的姿态。
  刘嫖见二人都觉得有趣,越发有了说下去的兴致,“第二日,就有朝官告了这东方朔一状,陛下就传召了他。陛下就说,你擅自切肉,这本是小事,我也不预备重罚,只是众怒难平。你就自己在殿上,给众人赔礼道歉。若是众人都接受了,你就无罪。若是众人不接受,那你就得挨罚。”
  陈阿娇扑到刘嫖怀里,扯着刘嫖衣袖,娇娇软软地问,“后来了,后来了?”
  刘嫖自小最疼爱自己唯一的女儿,见阿娇这个样子,心中怎么爱都爱不够,搂着她,一边亲手给太皇太后奉上热汤,“然后东方朔就在朝堂上赔礼了,他说道,东方朔啊东方朔,你这个无礼的竖子,竟然擅自把百官的肉给切了,还切了一块那么小的,也不知道切大块一些。你这么廉洁也就算了,把肉带回家去,自己不吃,都留给了自己的妻子,当真是古今第一的顾家典范,疼爱妻子的贤良郎君啊!”
  “哈哈哈哈哈……”陈阿娇在刘嫖怀里笑得腰都直不起来,笑得花枝乱颤,整个长信殿都回荡着她的笑声。刘嫖宠溺地给她揉着肚子,怕她叉过了气。
  太皇太后也是摇摇头,满脸笑意,“这个促狭人,也就拿着妻子来打趣,才逃过了一劫。”
  “那自然是”刘嫖捂着嘴直笑,“咱们陛下也是个爱妻念旧之人,所以才会饶过东方朔这一回。这东方朔,也是讨了巧了。”
  刘彻近来屡屡驾幸椒房殿,对待窦氏陈氏一族宽厚无比,冷落汉宫一众美人。刘嫖自觉刘彻这是转性,察觉到陈阿娇的好了,心中也是替自己女儿高兴的。
  她一边不断给陈阿娇寻医问药,想让陈阿娇尽快有妊,一边也对刘彻投桃报李,不住在窦氏面前褒扬刘彻。
  刘嫖很清楚,她对于刘彻的一个用处,就是缓和刘彻和太皇太后之间的关系。
  她并不在意被刘彻利用。
  对于皇室中人来说,没有用处才是最大的危机。有用,特别是对于天子来说有用,才是他应该高兴的地方。
  她现在最担心的,是窦氏若薨逝,她仅有的几个用处,也没有了……
  陈阿娇笑够了,从刘嫖怀里爬起来,先喝了一些水,便像是才想起来旁边的苏碧曦,走到仍然跪着的苏碧曦面前,懒懒地笑着,“我倒是忘了卓娘子还在这儿了。阿母,你看这卓娘子,跪在这里听我们玩笑了许久,仍然不忘秉持礼仪,可见是行止有度,甚是得宜。”
  刘嫖见陈阿娇问起,微微扫过苏碧曦一眼,淡道:“还看得过去吧。”
  她作为汉室的大长公主,当今天子的嫡亲姑母,寻常小娘子能得她一句夸奖,可是上好的闺阁名声,将来议亲的好筹码。
  只是她的女儿,她自是知道,绝不是这种为毫无瓜葛的女郎做嫁的脾气。思及此,刘嫖看向静静跪在那里的苏碧曦,仿佛要从她身上看出什么似的。
  苏碧曦自这祖孙三人说笑开始,便不动如山地跪在那里,一根头发丝都未曾动过一下。现今任由刘嫖如同打量一个物件一般,在自己身上一寸寸扫过。
  “诗美秾华,爰思浚哲之朝,已重肃雍之德,不愧是大母亲封的翁主。阿母,你看卓娘子这般品貌,与我长兄可否般配得紧?”陈阿娇语气慵懒,用轻慢的口吻说着夸奖的话,不经意间就定下了苏碧曦的终身,仿佛苏碧曦就是一个可以随便她处置的物件。
  陈阿娇长兄为陈须,乃是馆陶大长公主与堂邑夷侯陈午的嫡长子。
  陈须并不得馆陶大长公主宠爱,刘嫖更喜欢的是小儿子陈蟜。陈蟜在年岁不大的时候,就以长公主子的身份被封为隆虑侯,封国近五千户。之后,刘嫖更是为陈蟜求去了先帝之女,刘彻亲姐隆虑公主。
  对比起来,长子陈须嫡妻已经去世一载有余,刘嫖作为其母亲,却从来没想过要为长子续弦。
  知道此事的人,皆私下议论,刘嫖似母,偏爱小儿至此,嫡长子就如同不是自个儿生的一般。
  陈阿娇自小受尽刘嫖与父亲的宠爱,乃是几个孩子之中最为无忧无虑之人。长兄虽然不受宠,但是对于她这个唯一的妹妹还是不错的。陈阿娇也不是无情之人,也会在刘嫖面前为长兄筹谋一二。
  之前刘彻借着祓禊,去文锦楼跟这个卓氏女待了好长的时候。尽管刘彻并没有纳了这个卓氏女,近来也颇为宠爱她。可是每当陈阿娇看着苏碧曦这章温婉柔美的脸,心中就像是扎了一根刺。
  先是舞姬出身的卫子夫,再是二嫁的卓文君,刘彻这是要多抬举这些身份低贱的女郎。
  陈阿娇在年幼之时,便得了刘彻金屋藏娇的佳话,自小便跟刘彻定亲,从来都把刘彻当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自己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东西。
  她百般筹谋,仍然没有把卫子夫除去,如今又来了一个卓文君,她又如何能忍得下来。
  且不说大母无缘无故封了卓文君一个翁主,她心有不甘。单凭刘彻特意跟卓文君私下相见,辰光不短,刘彻还特意赐给了卓文君汤沐邑和府邸,便足以让陈阿娇把卓文君当成是挡路石,是一定要除去的。
  而把卓文君赐给她的长兄,那卓文君就成了馆陶大长公主的儿媳,堂邑夷侯的宗妇,刘彻的表嫂,更是他亲姐姐隆虑公主的妯娌。
  这个卓氏女虽然是翁主,但是出身卑贱,又在朝中毫无根基,还是二嫁之身。虽然大母对于文锦居士多有忌惮,但是赐给卓文君如此一样亲事,实在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她的长兄乃是堂邑夷侯与当朝大长公主嫡长子,将来定是要袭爵的世族郎君,即便是续娶,娶这样一个小娘子,实在是低娶了。
  若不是看在馆陶大长公主对于长兄的不喜,以及卓氏女还有用处,这般好的亲事,也轮不上她。
  这样的身份,又足够让刘彻对于卓文君疏远,又不费吹灰之力便除去了一个劲敌,对于陈阿娇来说,实在是再好也没有了。


第135章 
  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对于一个知晓历史的后来者,苏碧曦十分清楚,她的爱人成了刘彻,她势必会跟这位历史上著名的陈皇后对上,以及那个以舞姬之身,荣宠几十年的卫子夫。
  陈阿娇真得蠢吗?
  的确很蠢。
  她蠢就蠢在,在男儿皆是负心薄幸,三妻四妾的世风下,仍然指望着一个帝王能够如同年少时候一般,对她始终如一,绝无二心。而这对于刘彻这位可以轻易拥有无数女子的帝王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阿娇婚姻早期的幸福,得益于少年刘彻的单纯弱小,得益于跟刘彻自小一起长大的感情,得益于自己母亲馆陶公主和窦太后,得益于刘彻对于她支持他获封太子和登基的感激,未必是没有得到过刘彻的真心的。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
  几千年来,男子因为在整个社会地位上的主宰地位,很多都视女子为玩物,妻子如同摆设。陈阿娇作为汉室公主的女儿,即便是身份尊贵,相对于出身更高的刘彻来说,仍然是弱者。
  她把刘彻当成了一生最重,期盼着能够跟刘彻白头偕老,就如同卓文君期盼着自己选择的司马相如,能是她的良人一样。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陈阿娇即便是跟司马相如千金买赋,也不过得了刘彻一句辞藻甚佳的评语,唤不回刘彻的心。
  不同的是,卓文君写了一首《白头吟》,当真挽回了司马相如。
  相似的际遇,并没有相同的结局。
  陈阿娇作为公主之女养大,绝不会是一个真正愚蠢的人。
  她懂得要有一个子嗣,才能够保住自己和陈氏的地位;她懂得在卫子夫得宠时,尽管内心被嫉妒啃噬,却没有对卫子夫做超出刘彻忍耐的事情;她懂得在失宠后,去寻刘彻颇为欣赏的名士司马相如写赋,用千金相换,试图挽回刘彻;她懂得完全失去刘彻,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被刘彻杀了自己的两个兄长,平静地在长门宫渡过了余生,得到善终,死后以县主的规格,跟自己的母亲外祖母安葬在一起。
  陈阿娇是有记载的,刘彻唯一得到善终的宫妃。
  卫子夫尽管做了三十八年的皇后,最后被刘彻几乎是亲手逼得自尽而亡。
  李夫人一代倾国美人,在死前遮挡住自己的面容,不让刘彻看见自己的憔悴衰败,以便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刘彻。她正是看透了自己以色侍人的地位,看透了刘彻刻薄寡恩的脾性,在芳龄因病逝去,早死以得刘彻长思。
  盛宠一时的钩弋夫人,因刘彻害怕外戚专权,竟开“立子杀母”先河,冤杀钩弋夫人于云阳宫,就地下葬。
  相对于这几位刘彻册封过的皇后,陈阿娇诚然是得了善终。只不过这样的人生,也是一个无可置疑的悲剧。
  纵观刘彻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