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第5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中将士不说多有连坐,便是眼见耳闻接踵连绵的权力杀戮,也必然是战心全失,虎狼之风安在哉!也就是说,作为历史上最为精锐强大的雄师,秦军是被自己朝廷的内乱风暴击溃的;其后期战败原因,并非后来贾谊说得“攻守之势异也”,或者说,攻守之势异也绝不是主要原因。灭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蒙恬蒙毅之死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蒙氏部族的溃散。因蒙氏太过显赫,胡亥赵高李斯均有很大顾忌,故此未能像后来诛杀其余功臣与皇族那样大肆连坐。纵然如此,蒙氏部族还是立即警觉到了巨大的劫难即将降临。蒙氏部族素来缜密智慧之才士辈出,一旦察觉如此巨大的冤情绝无可能洗刷,立即便有了一个秘密动议:举族秘密逃亡。遍及军旅的蒙氏精壮纷纷以各种理由离开防地出走,咸阳的蒙氏两座府邸也迅速地人去府空了。合理的推断,蒙氏逃亡不可能重返海疆,而是南下逃入南海郡的秦军,投奔岭南大军的蒙氏族人。唯其如此,后来的赵佗大军不再北上挽救昏乱暴虐的二世政权,方得有合理的解释。当然,始皇帝当年的秘密预谋也是理由。然在此时,更合乎军心的理由,只能是对二世政权的深恶痛绝……
蒙恬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突出标志。只有秦帝国的蒙恬大军,在长达千余年的对匈奴作战中真正做到了摧枯拉朽,真正做到了秋风扫落叶,真正做到了苍鹰扑群雀。西汉盐铁会议之文献《盐铁论?伐功》篇云:“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
列位看官留意,华夏外患自西周末年申侯联结西部戎狄攻入镐京,迫使周室东迁洛阳开始。自此,魔闸被打开,西北胡患在此后整个春秋战国秦的五百余年历史上,一直严重威胁着华夏文明的生存。秦赵燕西北三国因此而一直是两条战线作战:对内争霸,对外御胡。这一基本外患,直到秦始皇以蒙恬重兵痛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才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使华夏文明获得了稳定的强势生存屏障。显然,蒙恬长期经营北边而最终大驱匈奴,对于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肯定地说,若不是蒙恬大军夺取阴山南北的大战胜与万里长城的矗立,其后接踵而来的“楚汉”大乱时期,匈奴族群必将大举南下,华夏文明的生存将陷入无可预料的危境,其后有没有汉王朝有没有汉人,实在都是未知之数。蒙恬作为一代名将,文明屏障之功不可没也!
蒙恬自有其弱点,不若王翦王贲父子那般厚韧坚刚,未能扛鼎救难,诚为憾事也。然则,仅此而已,蒙恬依然不失为华夏文明之功臣。但是,蒙恬的功勋节操在后世的评判却是矛盾而混乱的,甚至可说是离奇的。西汉初中期的国家主流评价,对于蒙恬尚是高度肯定的,紧随汉武帝之后的盐铁会议对蒙恬的评价可谓典型。但是,《盐铁论》之前成书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却对蒙恬提出了不可思议的指责。《史记?蒙恬列传》之后的“太史公曰”,对蒙恬的说法是其最长的评论之一,也是最离奇的评论之一,其全文为: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的评论有四层意思:其一,凡蒙恬所筑北边工程,都是挥霍民力(轻百姓力)的不当作为工程;其二,秦灭诸侯之后,蒙恬该做的事是强谏始皇帝实行与民休息,而蒙恬没有做该做的事;其三,蒙恬做的事相反,奉承上意而大兴一己之功(阿意兴功);其四,所以,蒙恬兄弟被杀实在是该当的。最后,司马迁还意犹未尽地感喟了一句,死当其宜,蒙恬如何能怪罪地脉哉!
顺便言及,司马迁所记述的“地脉”之论,很不合简单的事实逻辑。战国与帝国时代,阴阳家学说相当盛行,地脉说作为理论,当然是存在的。我们要说的是这件事的乖谬矛盾处。显然,始皇帝君臣决断修长城,若信地脉之说,则必召堪舆家踏勘,若万里长城果然切断地脉,则必然会改道,最终以保持地脉完整为要。此等情形下,长城是否切断地脉以及如何应对等等,蒙恬作为主持工程的统帅,比任何人都早早地清楚了,何能等到死时才猛然想起?若始皇帝君臣不信地脉之说,则根本不会召堪舆家踏勘。此等情形下,天下便不会有长城断地脉之说出现,蒙恬则更不会空穴来风。毕竟,华夏民族的强势生存传统中自古便有“兴亡大事不问卜”的理念,武王伐纣而姜太公踩碎占卜龟甲,乃典型例证也。始皇帝君臣锐意创制,若事事堪舆问卜,大约也就一事无成了。蒙恬作为最与始皇帝同心的重臣之一,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会清楚地知道该不该有长城切断地脉一说,都不会在临死之时突兀地冒出一种想法,觉得自己切断了地脉所以该死。更有一则,阴阳学说流传至今,秦之后的阴阳家却没有一人提出长城断地脉以及断在何处之说,可见,即或就阴阳家理论本身而言,此说也是子虚乌有。太史公所以记载此事,完全可能是六国贵族因人成罪而编造的流言,传之西汉太史公轻信并大发感慨。此说乖谬过甚,不足凭也。
尝读《蒙恬列传》,每每对太史公如此评判史实大觉不可思议。作为历史家,亲临踏勘直道长城之千古工程,竟能毫不思其文明屏障之伟大功效,偏偏一言以蔽之而斥责其“固轻百姓力矣!”其目光之浅,胸襟之狭,令人咋舌。尤令人不可思议者,最终竟能评判蒙恬之死“遇诛不亦宜乎”,无异于说蒙恬该杀。
其用词冰冷离奇,使人毛骨悚然。
不能说司马迁是十足的儒家。然则,司马迁对蒙恬的评论却确实是十足的春秋笔法:维护一家之私道,无视天下之兴亡。当历史需要一个民族为创建并保卫伟大的文明而做出一定牺牲时,司马迁看到的,不是这种牺牲对民族文明的强势生存意义,而是仅仅站在哀怜牺牲的角度,轻飘飘挥洒自己的慈悲,冷冰冰颠倒文明的功罪。虽然,没有必要指责司马迁之论有拥戴秦二世杀戮之嫌疑。但是,司马迁这种心无民族生存大义而仅仅关注残酷牺牲的史论,却实在给中国人的历史观留下了阴暗的种子。这种苍白的仁慈,绝不等同于以承认壮烈牺牲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情怀。设若我们果真如司马迁之仁慈史论,将一切必要的牺牲都看做挥霍民力,都看做阿意兴功,而终止一切族群自强的追求,猝遇强敌整个民族安能不陷入灭顶之灾?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尤其在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上,我们这个民族卖国汉奸辈出,其规模之大令世界瞠目,而其说辞则无不是体恤生命减少牺牲等等共荣论。此等人永远看不见,或有意看不见强敌破国时种族灭绝式的杀戮与无辜牺牲,而只愿意看见自己的民族在自强自立中所付出的正当牺牲,专一地以否定这种正当牺牲为能事,专一地以斥责这种正当牺牲的决策者为能事。此等人的最终结局,则无一不是在大伪悲悯之下,或逃遁自安,或卖国求荣。这是被数千年历史反复证实了的一则古老的真理,近乎教条,然却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察其根源,无疑深植于历史之中。
谚云:站着说话不腰疼。信哉斯言!
战国与秦帝国时代的强势生存大仁不仁,司马迁等去之何远矣! 
第三章 杀戮风暴 三、杀戮骨肉
         巡狩归来,胡亥要尝试“牧人”之乐了。
在东巡的两个月里,赵高形影不离地跟着胡亥,除了种种必需做出的政事应对,两人经常说起的话题只有一个,如何能使一切怏怏不服者销声匿迹,如何可使胡亥能尽早地恣意享乐。胡亥这次显然是认真动了心思,竟归结出了三则隐忧:大臣不服,官吏尚强,诸公子必与我争。以此三忧,胡亥认真问计于灯下:“蒙氏虽去,三忧尚在,朕安得恣意为乐?郎中令且说,为之奈何?”赵高最知道胡亥,遂诚惶诚恐又万分忠诚道:“如此大局,老臣早早便想说了,只是不敢说。”胡亥惊讶,连问何故?赵高小心翼翼道:“国中大臣,皆累世贵胄,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赵高素来卑贱,蒙陛下简拔高职重爵以用事,大臣其实不服,不过貌似听臣用事罢了。如此情形,老臣安能轻言?”胡亥大为慨然,连连摆手高声道:“大臣诸公子对朕尚且不服,对老卿自不服也!老卿不必顾忌,只说如何处置。朕便学学你说的秦昭王,为那个甚?对,范雎!为范雎了结仇怨!”“陛下果能效法秦昭王,老臣甘效犬马之劳也!”赵高涕泪唏嘘,遂再次将“灭大臣而远骨肉”的三谋方略细细作了解说,以为目下正是实施三谋的最佳时机。胡亥又问为何。赵高认真地说出了两则理由:其一,当今之生灭兴亡,不师文而取决于武力,陛下有材士五万,只要敢杀人,不愁大臣不灭诸公子不除;其二,秦人奉公奉法已久,大臣与诸公子素无过从联结,来不及聚相与谋对抗诏令,只能听任宰割。末了,赵高又给胡亥以撩拨抚慰:“除去此等人之后,陛下只要收举其余臣子,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皆集为陛下犬马。此秉鞭牧人之术也,陛下安能不品其中之乐乎!”“牧人之术?好好好!”胡亥乐得哈哈大笑,“大臣公子是牲畜,我提着鞭子做牧主,想杀谁杀谁,真乃人间乐事也!早知皇帝有如此之乐,胡亥何愁皇帝难为也!”
那一夜,胡亥是真正地快乐了,赵高是真正地快乐了。
回到咸阳,赵高开始了杀戮谋划。赵高给胡亥提出的铺排是先内后外——先诛杀皇族诸公子以巩固帝位,再灭大臣以整肃朝局。胡亥对赵高既放心又佩服,立即欣然赞同。熟悉国政法令的赵高,之后立即开始了实施。
第一步是“更为法律”。简言之,便是更法,也就是更改法律。对于赵高的更法,《史记》有两种说法:其一,《秦始皇本纪》云:“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其二,《李斯列传》云:“二世然赵高之言,乃更为法律。”就事情本身而言,其意相同:为了达成灭大臣而诛骨肉的杀戮,以赵高变更法律为开端。这不是赵高奉法,而是精通秦政秦法的赵高很清楚不更法的后果:秦政奉法已成传统,若无法律依据而杀人,各种势力便会顺理成章地聚合反抗,反倒是引火烧身。同时赵高也很清楚,更法不是更改秦法本身,而是更改执法权力。用当代话说,不是更改实体法,而是更改类似程序法的阶段执法权。因为,实体法更改工程庞大,且极易引起争议与反抗,而阶段执法权的转移,则要容易得多。只要执法权在手,能够将对手打成罪犯,则秦法对罪犯刑罚处置之严厉已足够诛灭威胁者了。
赵高的做法是:正式以郎中令府名义上书皇帝,一连举发了三位皇子的罪行,请皇帝下诏宗正府依法处置;胡亥则依照预谋,在赵高奏章上批了一行字:“制日可。诸公子罪案特异且牵涉连坐,为免宗正府违法袒护皇族,着郎中令府依法勘审治狱。”此诏颁下,赵高的生杀大权便告成立。
列位看官留意,秦帝国之中央执法系统为五大机构:其一,廷尉府职司勘审定罪,几类后世法院;其二,御史大夫职司举发监察弹劾等,几类后世检察院;其三,法官署职司宣法,几类后世司法局;其四,内史府职司京师治安捕盗并缉拿罪犯,几类后世公安机构;其五,宗正府执掌对皇族之执法权,是执法机构中最为特异的一个。
据《初学记》引《宋百官春秋》云:所谓宗正,乃周王朝王族执法官,本意为“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秦帝国承袭周王朝王族独治之官制,将原本的驷车庶长改名宗正,执掌皇族司法。也就是说,皇族的两大事务分开:宗庙事务归奉常,管理、监察、执法事务归宗正。是故,宗正地位很高,位列九卿重臣。始皇帝之所以如此将皇族司法独立,其基本方面并非基于维护皇族特权传统,恰恰相反,始皇帝是要抑制嬴氏皇族而深恐其余官署执行不力。所谓抑制,当然主要是防止特权泛滥,而不是惧怕或有意贬黜皇族。秦人崛起,有一个很特殊也很实际的因素,这便是嬴氏部族的根基与轴心作用极为强大,远远超过山东六国的王族实力。事实上,嬴氏部族是秦人族群中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部族,是凝聚老秦族群的轴心力量。秦之雄强,泰半来自嬴氏部族的雄强血统。要抑制如此一个皇族,确实是一件很难着手的事情。
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秦法明确采取了取缔宗室特权的对策,主要有四策:一则,王族子弟不得承袭或自动拥有爵位,同样得与臣民一般从军任官挣自己的功劳;二则,王族园林土地以王室统领,各家族土地不能如同臣民私有;三则,王族功臣由王族土地封赏,不得拥有如同国府功臣那样的独宴虚领的郡县封地;四则,王族触法与臣民同罪,由王族执法机构处置。在此法度稳定执行六代之后,嬴氏皇族已经成功融入了与臣民国人一体的奋争潮流之中,英杰功臣辈出而无一动乱政变,也在整个秦人与天下臣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始皇帝建立帝国之时,嬴氏皇族的主体已经早早迁入并散居关中,其男性精壮则已经十之八九进入了军旅;关中皇族除了皇帝嫡系居于皇城,一两代近支旁系居于关中腹地,几乎已经没有了成规模聚居的皇族了。也就是说,嬴氏皇族如同整个老秦人一样,已经随着大军洪流分散到天南海北去了。此时,唯独陇西郡保留了一支为数不多的皇族在驻守根基之地,反倒成了最为集中的实力最强的一支皇族。
胡亥诏书批下的那一日,赵高亢奋得彻夜未眠。
召来赵成阎乐并几位亲信密商之后,赵高本欲小宴犒赏几位犬马大员,可心头躁热得无以安宁,遂吩咐犬马大员们分头行事,而后独自转悠到皇城胡杨林的池畔来了。对于阴狠冷静的赵高而言,血气如此奔涌心头如此躁动,实在是生平第一遭。胡亥的这道诏书,无异于打开了束缚赵高手脚的一切羁绊,也填平了横亘在赵高面前的巨大的权力鸿沟,使他拥有了对皇族与功臣的生杀大权。这是一架巨大的高耸的权力云车,登上这座权力云车将到何处,赵高心下非常清楚。被始皇帝遏制数十年的那颗连赵高自己也以为泯灭了的权力野心,此刻在赵高的心田轰然燃烧起来!杀尽了皇族公子,灭尽了三公九卿,大秦庙堂无疑便是赵高一人之天下!其时,纵然胡亥这个皇帝想匍匐在赵高脚下做一只温顺的猫狗,还得看赵高给不给他做猫狗的资格,毕竟,不杀胡亥这个空头皇帝,赵高便不会登上权力云车的最顶端,头顶上便会始终漂浮着一片乌云。赵高要撕碎这最后一片乌云,要飞上权力的苍穹,追上始皇帝向他大笑大喊:“陛下!你的嬴氏皇族没有了!你的大秦朝廷没有了!老夫赵高做皇帝了!”
初夏的月光下,赵高兀自绕着一棵棵粗大的胡杨树嘿嘿笑着,心头怦怦大跳着,梦游般地蹿着跳着。月亮渐渐升高了,赵高汗淋淋地靠上一棵大树,老泪第一次毫无节制地流淌出来,心头雷霆轰轰然作响。陛下啊陛下,当年的太后赵姬选中小高子做阉奴,割了小高子的人根,小高子认命了,小高子老老实实做了陛下数十年犬马,做得须发都白了。然则陛下可曾知道,小高子没了人根,也便没了人性。小高子终生没有了人性的乐趣,善念也便没有踪迹了。老荀子说,人性本恶。至少,小高子是这样的。冰冷的阉宦天地,浸泡出了小高子的恶欲。谁是好人,谁有浑全日月,谁是浑全男人,小高子都嫉妒得心痛。小高子只有一个心愿,祈盼天下人尽行灭绝,都做了小高子这个阉人的殉葬!今日,上天给了小高子如此良机,小高子岂能无动于衷?陛下啊陛下,小高子要断了你嬴氏人根,不要怪小高子,实在是你自家纰漏太多了。陛下跌宕多年不立太子,分明大病了几次,却又不及早安置身后之事;大巡狩中途发病,陛下还是不早早写好诏书。陛下啊陛下,你以为上天会永远给你机会?你错了!上天的机会都无休止地给陛下一个人,天下还有世事么?陛下啊陛下,这便是老荀子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啊!陛下再如何圣帝煌煌,老天也不能为陛下一个人存在,陛下你说是么?更有错处,陛下还给小高子留下了一个皇子,一个憨实无能的胡亥,让小高子做了胡亥的老师。陛下,小高子只能说,你知人于明,不知人于暗啊!你只知道明处的赵高,明处的李斯,明处的胡亥;你不知道暗处的小高子,不知道暗处的李斯,不知道暗处的胡亥啊!这个暗处,便是小高子的心头荒草,便是李斯的心头荒草,便是胡亥的心头荒草啊!陛下啊陛下,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你长于拓功而短于察奸啊。天生陛下事功至伟,拓文明荒漠成亘古绿洲,陛下之功业,小高子是顶礼膜拜的啊!然则,陛下不察奸,这煌煌功业便要如流水般去了。应该说,陛下最蔑视胡亥了。然则,陛下这个无能的儿子,在小高子这里却是稀世珍宝啊!陛下啊陛下,是你给小高子留下了机会,留下了空隙啊!你大巡狩发病时,非但不召蒙恬回咸阳坐镇,反而又派走了蒙毅,你是再三失误啊!最后时刻,陛下身边偏偏只有最靠不住的李斯了,只有没了人根没有了人性的小高子了。陛下信小高子不假,然小高子若因陛下信用小高子而不做恶事,小高子还是小高子么?陛下业已死了,小高子若不紧紧抓住这个时机,上天是会惩罚小高子的。小高子对陛下那个傻痴的儿子说了,‘时乎时乎,间不及谋!嬴粮跃马,唯恐后时!’你那个傻痴的儿子不知其中意味,陛下你却一定能体察小高子苦心的。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陛下啊陛下,等你明白你要殁了,明白你那口气再也挺不过来了,一切都晚了。陛下,你若够狠,像小高子摔死太后缪毒那两个私生子一样,早早杀了小高子,或临死时叫小高子殉葬了,甚事也便没了。可你尊奉法度,护持功臣,非但没叫小高子死,还在蒙毅要处死小高子时救下了小高子。陛下啊陛下,你将上天给你的杀死小高子的机会,至少白白错失了两次啊!天欲绝赵高,你却留下了赵高。然则,小高子纵然蒙陛下之恩不死,也不能向善啊,果真向善了,小高子还是小高子么……
几日之后,皇子公主及皇族子弟们人人接到了一件宗正府书令。
宗正书令云:“阿房宫开工之后,南山北麓之猎场将一体封围,只供材士营驻屯。为此,今岁秋狩改夏猎,凡我皇族子孙,俱各携本部人马,于四月二十卯时聚集南山北猎场较武行猎,论功行赏,以为二世皇帝大巡狩归来之庆典。”此时的宗正大臣,是灭韩的大将内史腾。内史腾者,内史郡郡守嬴腾也。皇族乃国姓,举凡诏书公文抑或国史,皆呼名不呼姓,是以但凡官职与名直接相连者,大体皆皇族也。此时的嬴腾,已经成为皇族最老迈的一个在国功臣,资望深重,实际上却已经几乎不能理事了。虽则如此,皇子公主们接到宗正府书令,还是纷纷亲往嬴腾府邸询问究竟。二世胡亥即位之后的蹊跷事情太多了,尤其是深孚众望的皇长子扶苏自裁,蒙恬蒙毅又先后被赐死,皇子公主们对这个原本丝毫没有继位迹象的少弟的突兀继位及其作为,一时大惑不解,然拘于国法,又不能无凭据地聚相猜测议论,更不能与大臣们私自会商探询,只有心下怏怏而已了。今逢此令,谁都觉得是一个探询解惑的好时机,于是不约而同地赶赴宗正府,要老宗正当面赐教。
“教府丞来,给后生们说个明白。”须发雪白的嬴腾只有一句话。
宗正丞是一个年逾四十的皇族干员,文武皆通,是老嬴腾特意为自己选定的副手。府丞匆匆走进正厅,瞄一眼满当当皇族子孙,要言不烦地说了夏猎令的由来:郎中令府得少府章邯公文知会,阿房宫至南山问的皇室猎场行将封围,遂请命于皇帝,询问要否另选猎场或中止今岁秋狩;皇帝批曰,今岁秋狩改夏猎,此后另选猎场;故此,郎中令行文宗正府,并一体转来皇帝诏书;宗正府据皇帝诏书而发夏猎令,并无他故。
“以往狩猎,只许十岁以上皇子入围,如何这次连公主都得去?”
“对也,还要携带本部护卫人马,岂非公然违制么?”
“南山猎物早被材士营射杀尽了,何来猎物,狩个甚猎?”
“建造甚个阿房宫!咸阳宫殿连绵,北阪六国宫还空空如也,不够住么?”
“对也!甚都乱改,改得大秦都没个头绪了!”
“只改还好说,还杀人……”
“都给老夫住口!”
眼见皇子公主们的议论疑问由夏猎而及国政,分明是怒气冲冲要收不住口了,老嬴腾不得不厉声喝止了。扶着竹杖站起,老嬴腾气喘吁吁道:“非朝会而私议国政,不知道是触法么?后生小子好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