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之道[金榜]-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开始并无表示,之后便怀疑这些大臣是不是收受了皇甫昇什么好处,就有些恼怒,有几个大臣便被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这些事,长宁也有渠道知道。

    之后便到皇帝跟前劝说他:“此次皇甫昇前来西都,打着想要求娶公主的旗号,说不得是想离心父皇您和大臣,其心可诛,父皇您万万不要受他的激。”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要控制住脾气又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皇帝表面上不显,心里却是恼怒不已,所以身体又有些不好。

    所以之后皇帝再也没有召见过皇甫昇,而是受命太子去招待了皇甫昇两次,因皇甫昇前来便是要替北齐皇帝萧祐求娶长宁,所以他对皇甫昇也并没有任何好感,待他非常冷淡,只是尽了地主之谊罢了。

    在几天之后,太子就禀报皇帝,说要送走皇甫昇。

    皇帝道:“赶紧把他赶回去,派兵一路护送,莫要让他们在大周境内多逗留。”

    太子受命而行,就把皇甫昇送走了。

    皇甫昇回到北齐,便直接回了北齐国都东京,觐见了皇帝萧祐。

    萧祐年仅三十二岁,他二十多岁登上帝位,一直南征北战,虽不能说是每战必胜,但也是胜多败少,将一向骄狂的鞑靼也打得不敢南下了,所以,他自己也未免骄傲狂妄。

    皇甫昇将在西都的见闻和觐见大周皇帝的事情说了,道:“那位宫女,应当确为长宁公主所扮,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美人,但要说有倾国之色,也只是妄传罢了。大周皇帝一直身体不妥,依臣所见,的确是身有重病,只是不知何时归西。太子则是过分温润,稍显弱势了。而杨贵妃所生之子简王,倒是傲气十足,杨家也蠢蠢欲动,似有想扶持简王之意。只要大周皇帝一死,依臣看,大周便不足为虑,陛下尽可长驱直入,将大周纳入北齐。”

第42章

    第二十章

    启元三十八年;十月下旬。

    北齐借口大周拒婚之事;亲征大周,主力猛攻濠州,想从濠州打开口子,进而占领泗州和泰州;然后对寿州形成包围之势;将寿州拿下。

    驻守寿州的乃是大周的老将慕靖;慕老将军一生征战;攻守皆能,北齐的数位将军都在寿州吃过大亏;此次萧祐亲征,便是想拿下寿州。

    在他认为,只要拿下扼守南北的重镇寿州;击败慕家精兵,那要攻下大周便是指日可待。

    北齐大军进犯濠州,此事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京中。

    回京传信的士兵,被皇帝召到了崇政殿,他跪在大殿之中,将濠州的情况仔细讲了一遍。

    濠州的守将叫王崇华,其父王权本乃是一员十分有名的猛将,深受皇帝的重用和信任,不过他在数年前便病死了,其位便由其子王崇华接任,据说王崇华也精通用兵,但能不能比得上其父,便不好说了。

    濠州城内只有兵勇三万,王崇华面对北齐号称的四十万大军,根本无力招架,只得在城中坚守不出,然后马上派人进京上报军情,并向周围求援。

    长宁就站在帘子后面,将前线情况听得一清二楚。

    她没有上过战场,所以即使对此事有所看法,也只是纸上谈兵。

    她现在要看的是皇帝要怎么做。

    皇帝要大臣们各自发表意见。

    于是便有人说,萧祐善战,北齐骑兵十分厉害,一旦攻破濠州,度过淮河,一路南下,大周恐怕难以抵挡。

    既然萧祐想求娶公主,为何不将公主嫁过去,这样,保两国数十年安宁,便是天下苍生、大周百姓之福。

    皇帝是不服输的人,听到这种言论,当然十分不高兴。

    当年和西梁联姻,那是因为两国都不想打了,而且西梁国君没有什么野心,现在和北齐的事,很显然和西梁不可同日而语。

    站在长宁旁边的太监刘庆看了公主一眼,他以为公主定会震怒非常,没想到长宁一脸深沉平静,实在看不出她在想什么。

    刘庆不免为公主的这份镇定感到佩服,心想难怪皇帝会这般喜欢她。

    皇帝不高兴,便斥责道:“还未一较高下,便认定大周不是北齐对手?让朕拿女儿去求和?荒唐!只会出这般懦弱的主意,朕要你何用!”

    被骂的大臣不敢说话了,只得赶紧跪下。

    看皇帝是不可能同北齐求和的,另外的大臣当然不会继续触皇帝的霉头,于是便开始说应该派什么人去解濠州之围的事情。

    如此一番商讨,商量了一下午也没有一个定论。

    皇帝自己已经有了主意,说道:“既然北齐的萧祐亲征,朕遥在京城,不便指挥,朕决定亲征,和他一较高下。”

    皇帝此言一出,便有数人出来反对,说皇帝不便前去犯险,不仅如此,皇帝身体不好,亲征于他的身体不利。

    大臣越拿皇帝的身体说事,皇帝越是坚持己见,说道:“朕从四岁便举刀,一生征战,此时却不能亲自同那萧祐小儿对战了?”

    皇帝主意已定,谁也反对不了。

    从之前大臣举荐大将前往濠州驰援,皇帝都没有应,宁宁便知道皇帝是想亲征了。

    皇帝御驾亲征,太子京中监国,皇帝又点名了不少文武大臣随行。

    皇帝召集军队,有二十多万人,不过号称有六十万,往寿州而行。

    皇帝亲征,身边追随的人不少,还有不少宫女太监随行,只是没让后妃伴驾而已,在皇帝出发前,长宁便到皇帝跟前要求随行。

    皇帝最初并不愿意,不过长宁总有办法让他答应。

    便说,当初静安长公主,便曾上过战场,她又为何不可呢;再说,皇帝身体不好,身边需要人伺候,而且需要人为他读奏章和代他写字,自己跟在他的身边,便可以代劳很多事。

    皇帝还是不允,长宁只好说:“虽然北齐狼子野心,不过是借大周拒婚之名南下,但到底是借了大周拒婚之事,天下人认为我不愿嫁,故而才让北齐攻伐大周,污了我的名声,父皇,我是必要随行的,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周的公主,绝不是一个懦夫。”

    皇帝最后是被长宁缠得不行了,才答应了他伴驾随行。

    除了长宁伴驾,简王也被皇帝点名跟随了。

    皇帝手下干将不少,一路急行,在十一月中旬便到达了寿州。

    寿州和濠州相隔很近,在皇帝北上之时,濠州大将王崇华一直坚守濠州城,萧祐将濠州城围困数重,又派兵不断攻城,但效果不大,一直攻不下,而寿州守将慕靖,又出兵骚扰攻击北齐大军,数次击杀北齐军千人,而泗州城也派人骚扰北齐大军,每次都出奇兵,杀掉北齐军数百人。

    寿州和泗州兵力有限,又要坚守自己的城池,是以并不能解濠州之围,只待朝廷的驰援。

    皇帝亲征,让前线士兵士气大震。

    到寿州之后,皇帝便派了数员大将刘知元、慕成英等领八万兵马前去解濠州之围。

    又派兵从正阳过淮河,攻击北齐颍州。

    北方要比西都冷很多,此时已经十一月,淮河已经有结冰现象,长宁穿着裘衣依然觉得冷。

    皇帝的房中烧着暖炉,长宁在其中为他整理各军中的奏报。

    也许是受了冷,皇帝的旧疾又犯了,完全不能走路,只能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椅中由人抬着走。

    派往濠州的大军因为惧怕北齐的数十万大军,所以并没有同北齐大军直接交战,而是在外先筑了厚壁堡垒,将北齐大军阻在其中。

    在十一月下旬,两军才展开大规模的战斗。

    即使远在寿州,长宁也觉得似乎听到了厮杀的声音。

    两边皆是精兵良将,又是皇帝亲征,于是一时间又僵持不下。

    十二月。

    天气越发冷下来。

    淮河两岸已经下了几场雪了,不过因雪小,淮河上只是有浮冰形成,要河流冻结,却是不行,上一次淮河冻结,还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

    长宁在帘子处从宫女的手中接过了托着药碗的托盘,进了皇帝的卧室里来。

    皇帝靠坐在床头,身上盖着被子,慕老将军坐在椅子上和他说这场战争的形势。

    皇帝是有些沮丧的,说:“朕老了,你也老了,但萧谦生了一个好儿子,萧祐还年轻。朕的太子,不堪大用,不堪大用。”

    皇帝因为身体不好,这次带着数十万大军同北齐激战,但是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处,两军僵持不下,之前派去袭击颍州的军队,也一直久攻不下,只好撤退了。所以皇帝不免灰心。

    长宁很理解他的这种心情,大约是他觉得自己活不了太久了,但是却无法完成自己毕生的夙愿。

    慕靖老将军说道:“皇上,您应该相信太子。”

    皇帝却摇头。

    长宁这时候已经将药端到了床边去,将托盘放在一边的茶凳上,说道:“父皇,您该喝药了。”

    皇帝看了长宁一眼,点了点头。

    长宁将药碗端过去,皇帝伸手来接过去自己喝,但是手却抖得厉害,于是他就发火地将手在被子上狠狠地拍了几巴掌,打得啪啪地响。

    慕靖不得不劝他:“皇上!”

    长宁已经习惯皇帝这样闹脾气了,马上说道:“父皇,让女儿来就好。”

    皇帝不想要臣下看着自己甚至不能自己喝药,于是就让慕靖先退下了。

    长宁坐在床沿上,一手端着药碗,一手拿着调羹,一勺勺地喂给皇帝喝。

    皇帝还是气鼓鼓的,但长宁神色温柔,声音也非常软,让他的心情慢慢地平复下去了。

    长宁说道:“父皇。北齐萧祐为人骄狂,又好色成性,这种人,即使善战,也定然成不了大器。千古一帝可不是那般好当。反观太子哥哥,他虽然不善战,但为人严谨勤勉,又能任用人才,现在大周良将贤臣不少,如何不能敌国北齐呢。”

    皇帝叹了一声,说:“朕就怕朕没了,他镇不住这些兵将。”

    长宁说道:“父皇,您应该相信哥哥。”

    皇帝将药喝完了,长宁又端了漱口水给他漱口。

    之后,,长宁说:“父皇,这一统天下,也是时也命也,要攻破北齐,非要其君臣离心离德不可。据孩儿所见,以萧祐的骄狂暴躁,这一日,怕是不远的。”

    皇帝看了长宁一眼,说道:“你看,要如何办。”

    长宁说道:“孩儿听闻萧祐宠幸的几位夫人,其中有一位,曾是他的部将刘敏忠之妻,因其看上了这位夫人,便找罪名杀了刘敏忠,臣子之妻他尚且能用此法纳入后宫,他怎么可能与其他大将没有一点矛盾。从中入手,不怕不能破除北齐坚垒。”

    皇帝想了想后,道:“这倒是一个办法。”

    长宁出了皇帝卧室,让候在外面的慕靖老将军又进去,她对他行了一礼,说道:“老将军,您请。”

    慕老将军赶紧对她还了一礼,说道:“公主殿下,老夫不敢当。”

    慕老将军虽然身在军中,但也知道了长宁和慕昭的事情,应该是静安长公主给他写信说的。

    所以看长宁,自有些不同。

    长宁守在皇帝身边,沉稳从容,镇定持重,不若豆蔻年华的少女,倒如谋臣幕僚一般,让人敬服。

    长宁刚出正房,如意就从不远处走过来,小声和她说道:“慕昭公子前来了寿州城。”

第43章

    第二十一章

    慕昭在泗州大将符左手下做校尉。

    在北齐大军围困濠州之时,因北齐大军派其他几路军队四处骚扰;屠杀百姓;大肆掠夺。

    符左是一名求稳的将领;在一时并不知道北齐大军到底分了多少兵力攻打泗州城的情况下;只准备派出了骑兵前去探查情况;坚守泗州城;并不派兵出战。

    慕昭认为可以派出几队灵活骑兵出奇兵骚扰北齐兵,一是试探,二是可以打击北齐军的气焰。

    不过符左认为慕昭是个靠蒙荫被封的校尉,而且年纪尚小;并不认可他的战术。

    在慕昭数次进言之后;他便派慕昭带了数百骑兵出泗州城前去打探情况去了。

    慕昭派兵查清了北齐军往泗州而来的是魏姓将军魏正严;此人只领了五千兵马;一路屠杀大周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却只在泗州城周边行动,并不去骚扰泗州城。

    于是慕昭将这三百多骑兵分成数队,趁着魏正严的军队中一小队抢掠了村子满载而归之时,冲杀出去,将这一小队人马全都包围围杀。

    慕昭所带骑兵,乃是他在军中时训练的精兵,这些士兵又深恨北齐军队屠杀大周百姓劫掠钱粮,于是打起仗来异常勇猛,三百人对五百多人,也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无一人逃走。

    随即,慕昭命令士兵们换上北齐魏正严军的衣服,又举着北齐军的旗帜,趁着暮色,往魏正严军中而去。

    往魏正严军前去之时,他又拍了亲信赶紧回泗州城去向符左汇报情况,并让符左出另一队精兵前来接应。

    慕昭的骑兵在暮色深沉之时到了魏正严军队的行营之外,魏正严军这阵子四处烧杀抢掠,本是想逼泗州城中符左出兵,没想到符左一直做缩头乌龟,于是魏正严军便变得非常骄狂,此时也根本没有什么防备,看前来的兵马乃是自家的服装旗帜,就将人马放进了行营。

    慕昭的骑兵进入行营之后,便开始放火,骑兵四处冲杀呐喊,弓箭乱发,魏正严军此时刚要吃晚饭,正是懈怠之时,一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被杀死者数百,更多人则是准备逃跑,这时候,泗州城中符左总算愿意派兵,而且他亲自出城,率了三千兵马,同魏正严军交接,一时间,将魏正严军几乎斩杀殆尽,只有几十人逃脱。

    而魏正严也被慕昭亲手斩杀。

    自此,慕昭在符左手下立下了大功,符左对他也是刮目相看。

    之后慕昭要带骑兵去濠州打探北齐军的情况,符左也同意了,这次派了八百人马为他所用。

    慕昭借着地形优势,同寿州派出的军队通力合作,对北齐的军队进行骚扰,虽然并不能撼动北齐军的根本,但是也让北齐军烦不胜烦。

    北齐军大军南下,不知是否粮草有所不足,北齐军一直在派小队兵马四处劫掠大周百姓,之前寿州、泗州城中慑于北齐军人多,不敢派兵出战对抗,因慕昭带骑兵截杀魏正严军后,寿州、泗州城中兵士才被激起了信心和血性,有人愿意请战出城,开始游击截杀北齐的小股劫掠北齐兵。

    在大周皇帝亲征之后,刘知元和慕成英等带着大军,兵分四路,同北齐大军在濠州城外交战,但大周军队并没有讨到好处,死伤不少,而且还并没有解除濠州之围。

    刘知元是比较保守的将领,便让士兵迅速地垒筑起了壁垒,和北齐军相抗。

    因战争又相持不下,慕昭立了大大小小不少军功,便被泗州城北羽军都指挥使符左来了寿州城觐见皇帝,并请示之后的战法。

    不过皇帝因身体不好,并没有及时接见慕昭。

    仗打成这样,长宁觉得,在如此僵持之后,要是长时间没有一方有所突破,双方估计就只能如上半年一样又退兵了。

    长宁身边的人,只跟来了几个,如意便是其一。

    她认识慕昭,慕昭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她便认出来了。

    慕昭作为前线校尉,只知道简王随着皇帝前来了,因为简王被派在慕成英的军中,慕成英是慕靖的第四子,是位老成持重又勇猛的将领,他是慕昭的舅舅,慕昭已经在前线见过慕成英,故而知道简王在。

    但他不知道长宁公主居然也跟着皇帝来了前线。

    现在军中,知道长宁随驾皇帝身边的,只有大将军慕靖,和另外几位经常面见皇帝的都指挥使和将军。

    因长宁表现得十分稳重从容,完全没有少女的娇俏之态,故而这些将军们,也不敢将她小瞧,认为身为公主到前线来不妥。

    再说,皇帝的确需要人照顾和安抚。

    正因为有公主在,在和北齐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将领才少挨了皇帝不少骂。

    慕昭也认识如意,所以在皇帝所住的寿州城大将军府正院外看到如意时,他便十分惊讶,并且也马上想到了,是不是公主殿下跟着皇帝来了寿州。

    他看向如意,如意本来只是路过,便走到了一边去,对慕昭招了招手,慕昭便跟着如意过去了,到一个角落处,如意同慕昭说道:“公子,奴婢听闻你是在泗州,怎么到寿州城来了。”

    慕昭说:“我受上官之命前来觐见皇上。你在这里,是不是公主殿下也在?”

    如意点了点头,她看慕昭比起大半年前所见长高了一些了,而且人也壮了不少,还变黑了很多,额头上还有一抹疤痕,慕昭看她盯着自己额头上的疤痕看,便不由伸手摸了一把额头,说:“这是之前受的小伤,已经无碍。”

    又问:“公主殿下可好?为何会随着皇上来战场上,这里很危险,公主不该涉险。”

    如意因他的话叹息了一声,说道:“不知你可知北齐的皇帝萧祐派人进京向皇上求亲的事?”

    慕昭当然知道这件事,他当时才刚到北羽军中不久,因他年纪小,虽然有一个校尉之衔,可领数队人马,不过大家欺他年幼,并不听命于他,反而戏耍他。

    这种时候,说什么当然是没有用的,只能靠拳头说话。

    慕昭狠揍过几个兵油子之后,下面的人才稍稍服帖一些,他之后又按照自己的方法训练手下兵士,把下面的人训练得叫苦不迭,但又怕慕昭的拳头,不敢反抗,但是暗地里却想对慕昭使绊子,但慕昭是大将军慕靖的孙子,即使是这泗州城的老大——北羽军都指挥使符左,也要受慕靖的节制,自然要做慕昭的后盾,所以就替他压住了他手下那些人。

    在这时候,慕昭听闻北齐皇帝朝大周皇帝求亲,想娶长宁公主。

    北齐皇帝萧祐的勇猛好战是非常有名的,和勇猛好战齐名的就是好美色的名声,他想求娶长宁公主,一定是听人说了长宁公主有倾城之姿的名声。

    听闻他想娶长宁公主,慕昭又气又着急,但气无用,着急也无用。

    于是压不住脾气,下面的兵士,便被他揍得服帖了,大约是认为,大将军慕靖的孙子,能有这份能耐,便也足以统领他们。

    所幸之后传来消息,皇帝并没有答应北齐皇帝求亲的要求。

    而北齐皇帝是闲不住的,估计是刚得知自己被拒绝,就拉起了人马,来攻打大周。

    慕昭只是微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是不想多谈萧祐想求娶长宁的事的意思。

    如意又说:“就是因为此事。京中有些大臣不想打仗,便说这次打仗是因公主而起。公主便向皇上请命,随驾而来了。不过知道此事的人不多,还请公子也守住这个秘密。”

    慕昭应道:“这是自然。”

    他心里想念长宁,但是又觉得要求见她会很冒昧,他伸手摸了摸怀里放着的长宁送给他的荷包,不知道该怎么提起,好在如意善解人意,问道:“公子,你可想见公主一面?”

    慕昭赶紧颔首:“还请你帮忙。”

    于是如意让慕昭到一边园子的树下去等着,她便去找长宁过去。

    这里是大将军府,慕昭在前一年驻守寿州时,便经常来这里听外祖父慕靖的教导,对这大将军府是非常熟悉的。

    他此时站在那株高大的梨树下,梨树叶子已经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长宁送他的荷包,里面是一些香花的干花瓣,花瓣是用巾帕包了再放进去的。

    这种贴身的荷包,女孩子只会用来送情郎,慕昭脑袋再榆木疙瘩,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自然非常欢喜,之后发现带在身上会弄脏,便在外面又用一个荷包包住了,但不免那香花的香味越来越浅淡,现在几乎是已经闻不到了。

    如意将长宁带到了园子里来。

    这个园子非常小,是往后院去的一个通道小花园,长宁出现在月亮门口时,慕昭就看到了她,于是赶紧迎了上去。

    如意红娘的任务完成,就赶紧退到了月亮门外面去,守在那里不让别人进去。

第44章

    第二十二章

    不过是大半年不见;再次相见,已如过了数年一般。

    两人都变了不少;都长高了,慕昭的身上已经少了当初的稚嫩,而是被一种杀伐的决断所代替。

    唯有他眼中的真诚一如既往。

    长宁也变了不少,虽然她以前便很沉稳;现下身上却已经笼罩了一层说不出的沉重之感;不过走到慕昭的跟前,她的眼里便带上了笑意。

    静静凝视着慕昭,看他坚毅的面孔,还有他黑眸中宛若星光一般的光芒。

    慕昭被她看得脸颊发热,也盯着长宁不转眼;公主殿下已经不像个小女孩子了;而是带上了少女的风情。

    慕昭先说话:“宁……宁,这里风大,我们到一边去吧。”

    “好。”长宁应了一声。

    这个过道小园子里显出冬日的萧条,不见绿树。

    两人走到一边的檐下去,慕昭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