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公主之道[金榜]-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长宁应了一声。
这个过道小园子里显出冬日的萧条,不见绿树。
两人走到一边的檐下去,慕昭站在上风处,用身体挡住吹向长宁的风,他幽黑的眼眸一直看着长宁,好半天才问道:“你近来可好,本是想给你写信,但未立功封侯,实在不知写什么好。”
他憋出这句话后,又有些不好意思,长宁身上披着披风,但站在檐下还是冷,但她看慕昭,慕昭穿得更少,身上的校尉军服也不知道保不保暖,她不由伸手碰了慕昭的手一下,这倒把慕昭吓了一条,手一缩,但他看长宁一愣,就觉得自己做错了,于是在长宁将手收回去的时候,他反而伸手一把将长宁的手握住了。
慕昭的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茧子,握住长宁的手,长宁只觉得像是被磨砂纸碰到。
而慕昭感受到长宁手掌的柔软细嫩,也马上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有些赧然,又觉得自己这样强行拉住公主的手,显得太不庄重礼貌,只得又要缩回手,嘴里还低声道:“抱歉……”
长宁却伸出了另一只手,两只手抓住了他的右手,拿到眼前来看,慕昭的手很大很有力,只是好几根手指上都长了冻疮,手掌上又是厚茧,她用手指轻轻触碰,不由心酸又心疼,抬头看着慕昭,问:“疼不疼?”
慕昭大约没想过公主会问这个问题,愣了一下才答道:“不疼。再说,男儿大丈夫,这不算事。”
长宁摇了摇头,深吸了口气,强压下心疼所带起来的酸楚,“未立功封侯,也可以给我写信呀。我回京之后,你可以让人将信带给姑母,她会转交给我,我也会给你写回信。”
长宁这话让慕昭高兴得咧嘴笑了,他笑起来,一如既往,带上了孩子气的纯真,眼睛明亮异常,非常好看,长宁也笑了,说道:“一定要给我写信。不过,要是太累了,就不要写。”
慕昭赶紧点头,长宁一直握着他的手,以至于让他心跳加速,甚至整个右半边身体都麻掉了一样,一动也不敢动,生怕他一动,长宁就会将他的手放开。
慕昭又问:“你为何会随驾在陛下身边,为何没有待在京中,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若是受伤,可怎么办?”
他的语气里带着浓浓的担忧,长宁轻轻拍他的手:“我随在父皇身边,怎么会有事。再说,我跟在这里,是有要事,非在这里不可。”
慕昭出口便问:“是什么事,我可以替你做了吗?”
长宁笑了一下,对着他摇了摇头。
慕昭看她不答,不好再多问,但心里却有些失落,无法帮长宁的忙,他会觉得自己没用。
长宁见他一副愧疚的模样,就不得不安慰了一句:“别往心里去,是父皇身体不好,我必得在他身边侍疾,别人,我不放心。”
慕昭虽然在长宁面前一向表现单纯,单纯到有些犯傻的程度,但他并不会真傻。
长宁这样一说,他其实就已经明白了。
长宁作为公主,在皇帝身体不好的时候,随在身边伺候他,当然是孝心一片,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皇帝身体状况不好,要是在军中出事,简王随在军中,到时候按住皇帝驾崩的消息不发,而打其他主意,太子远在京中,性格一向又被认为忠厚仁善,到时候说不得就会吃大亏。
慕昭表示理解地说:“陛下身体要紧,但你也要注意自己。”
长宁一向是把慕昭看成需要自己看顾的人,听他这样关心自己,一面觉得欢喜一面又有点怪怪的,但是,她很快就习惯了。
长宁这时候才看到了慕昭额头上的那个疤痕,不由抬手轻轻拂了拂慕昭额头上的刘海,手指就碰到了那个疤痕。
慕昭不禁不自在地侧了一下脑袋,刚才被如意看到疤痕之后,他就特意用头发掩了掩,没想到还是被长宁发现了,他声音有点不稳:“不是什么大伤,只是被擦伤了而已,等完全好了,想来不会留下什么印记。”
脸上破相,对于前线将士这种粗人来说,也是一件需要在意的事情,再说慕昭还没有娶妻呢。
他有点怕公主会在意。
长宁又用手指摸了摸,慕昭已经十七岁,这一年来,长得尤其快,虽然长宁依然也长高了,但却还是被他甩了一大截,所以想摸他的额头,不得不微微踮了脚尖。
慕昭其实不想长宁过分在意自己额头上的疤痕,但看她非要摸,就只得微微躬了身子,让长宁能够摸得顺手一点。
长宁仔细看了,发现疤痕处的伤的确已经好了,而且长出了新鲜的嫩肉,粉色嫩肉和慕昭被晒黑的皮肤一对比,就显得非常明显,不过再过一阵,这嫩肉应该也被晒黑了,那样大约就看不出来了。
长宁看慕昭弓着身子让自己摸,就笑了起来,放下手后说道:“好了,我看到了,的确是没事了。不过,你得好好注意自己。”
慕昭赶紧点头。
长宁又叹了一声,说:“我在父皇跟前,数次听人赞扬你勇猛善战,还说你用兵机敏。父皇听后很高兴,说等这一战完后,会论功行赏。”
慕昭被长宁赞得有些脸红,说:“只是北齐猛将不少,这次虽然没有让北齐攻下濠州,但我们也不是大胜,恐怕皇上并不是很满意。”
长宁道:“现下北齐同大周兵力相当,北齐长于骑兵,只是淮南多山,所以摆布不开,想要在大周长驱直入却是不易,不过,因此大周想要攻入北齐,也不容易,易被北齐骑兵冲散阵型,故而难以取胜,之前带兵前往攻击颍州的顾长智将军,便是因此失利,不仅攻不下颍州,反而被斩杀了八千兵马,父皇得知此事,扼腕长叹,心情郁结。两国想要打破这个局面,怕必得想另外的办法。”
长宁知道北齐是在等她的父皇老病而死,到时候新皇登基,一时之间无法控制局面,不能弹压下面的将领,就正是北齐大举南下之时。
而大周现在也想让北齐君臣出现罅隙,到时候便也有机可乘。
慕昭一向知道公主聪慧,不过没想过她对两国战事也很有见地,他说道:“正如宁宁你所言,现下两国要打破僵局,怕是不易。不过北齐萧祐十分骄狂,这种人,即使不自取灭亡,也不会长久。”
长宁和慕昭在这一点认知上达成了一致意见,长宁笑着说:“我也这般认为。”
说到了萧祐,慕昭看着长宁的目光便闪了闪,长宁不由问他:“怎么了?”
慕昭不自在起来,被长宁用询问的眼神看着,他不得不说道:“我听闻萧祐有派皇甫昇去西都求亲。”
长宁说:“的确有这事,虽然朝中有些大臣希望两国和亲,不过,父皇是不会答应的。”
看慕昭有些局促,她又笑了,打趣他道:“听闻此事时,有没有担心我会嫁到北齐去?”
慕昭被她问得一僵,虽然知道长宁是在开玩笑,他还是答道:“刚听说时,我就知道皇上没有答应了。”
长宁像是失望地说:“那你就没担心了?”
慕昭不知道怎么才能讨得公主殿下的欢心,僵了僵之后才说:“没有担心。不过,要是你不愿意嫁给他,我会将你抢回来的。”
慕昭说得非常认真,长宁愣了一下后就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不由对他眨了一下眼睛,“那要是我愿意,你就任由我嫁过去了?我听说那萧祐虽然好美色成性,但也是一个威武俊伟的人呢。”
慕昭苦了脸,大约是要向长宁告饶的意思,求她不要再开这种玩笑了。
长宁还是第一次在慕昭脸上看到这种表情,不由觉得非常有意思,笑着看他,又伸手拉住了他的两只手,说:“放心吧,我喜欢的是你。”
长宁这句直白的表白,让慕昭一下子眼睛都瞪大了,黑脸上都能看出红晕来,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在一阵欢喜激动地慌乱无措之后,伸手将长宁拥抱住了,长宁愣了一下,感受到慕昭几乎要勒痛她身体的力度,并没有推开他。
慕昭在心里说,以性命立誓,永不辜负她。
第45章
第二十三章
两人依依惜别之后;长宁又回到了正屋里去伺候皇帝;虽然尽量表现得波澜不惊,但眉梢眼角却有掩不住的喜色;慕昭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皇帝在之后接见了慕昭,还有另外几个将领;皇帝毫不吝啬地赞扬了慕昭,并且将他升为了游击将军,依然在符左将军手下。
慕昭没能在寿州多待;第二天,他就要离开。
长宁只来得及为他准备了一些伤药,还有可以打牙祭的肉干;然后还有一件穿在里面的软甲;擦手上冻疮的膏脂;袜子靴子衣裳等等,这些都准备好了,她想了想,将自己的手巾印了唇印上去,将手巾用荷包装好,命如意给慕昭送了去。
如意看着在军中完全不化妆的公主殿下在唇上抹了带了胭脂色的唇脂,然后把唇印在了绣着兰花的手巾上。
看到公主做的事情后,如意就顿悟她是要把这个手巾送去给慕昭。
如意年纪不算小了,因是宫中宫女,只得终生不嫁,不过对于该知道的事情,她几乎都知道,还曾听姜嬷嬷说过一些卖笑女子的事情,她当即就惊愕地看着长宁。
虽然用唇脂印在手巾上送情郎也算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真正做出这种事情的女子,或者是已经嫁人的新妇,或者是非常不守规矩的闺秀,再者就是那些倚栏卖笑之人了。
公主殿下做这种事情,实在有些不妥。
如意在犹豫了之后不得不提醒公主:“公主,您这般做,似有不妥。”
长宁反而一愣,看了看手巾上的唇印,就将手巾叠了起来,说道:“是显得太过放荡了吗?”
公主问得这么直白,倒让如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但她还是默默点了头。
长宁看着如意那苦恼的神色,摇着头笑了,说:“无事的,慕昭不会多想。”
于是这一句话就把如意打发了。
长宁因这么一张手帕不好送,就让如意去找了一个简单朴素的荷包,将手巾装了,让如意拿着,同别的东西一起送去给慕昭。
慕昭住在城中营帐里,因为没有皇帝召见,已经不能来大将军府,而长宁作为公主,也不能出将军府,所以两人想见面也不能。
如意带着一个老成持重的宫女,在两个士兵的护卫和带领下去见了慕昭。
那些给慕昭的东西装了两个很大的包袱,可以挂在马鞍上,而那放着手巾的荷包则在她的身上放着。
军营中全是男人,而且大周军不许有营妓,所以那些粗鲁的士兵看到女人,就像饿狼看到肉。
如意并没有进军营,在外面等了慕昭。
慕昭快步走出军营,看到如意,便心情欢愉。
如意先让送她前来的士兵将他拿着的包袱给慕昭,又让他们退远些,操小声同慕昭说道:“这是公主殿下熬夜专程为将军你准备的。”
慕昭已经升为了游击将军,是从五品的武将了,称呼一声将军也是应该,这比叫公子显得气派多了。
慕昭自己拿着那包袱,眼睛里闪着欢喜的光彩,说道:“多谢公主。不过也请她保重身体。”
如意点点头,将那个荷包取出来递给了慕昭,慕昭接过后,她怕他此时就拿出来看,便说:“将军还请在无人时再看。”
慕昭赶紧应了,知道里面可能是私密的东西。
如意不好和慕昭多说,但要走前还是小声提醒:“公主十分看重将军您,还请将军保重,战场之上,不要过于鲁莽不顾安危。公主说皇上很看好您,不出意外,等公主及笄,公主就能求着皇上赐婚了。”
如意知道说这些不好,但是她跟着到这边关重镇来后,时常听到哪里又死了多少将士,也看到不少受伤的士兵,顿觉战场之上,命由天不由人,便希望将公主的那份思念和担忧传达给他。
慕昭很感动地说:“请转告公主,慕昭定然不负所望。”
如意回去公主面前复命,将同慕昭的对话对公主说了,公主听后,就皱眉叹道:“你呀,何必和他说那些。”
如意道:“我怕不说那些话,他次次为先锋,要是出事,公主您就有得伤心了。他最好知道公主您的心意,多多保重自己。”
长宁说:“他根本不是遇事往后缩的人,你越那般说,他恐怕越会想着杀敌立功。”
如意“啊”了一声,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天气越发寒冷,但两国都没有罢兵的意思。
这个年,又会在战场上过了。
也许士兵因过年已经有些反战情绪,北齐萧祐可能便正看到这一点,在十二月二十七这一日,调动了十万兵马,分三路攻打寿州,其中骑兵便有四万。
寿州早有准备,派兵迎击。
大战在寿州城外二十里的地方打起来,在寿州城内,长宁似乎远远地也听到了交战之声。
皇帝让人扶着他,他坐在了椅子上,不愿意再待在床上。
跟来的太医,都觉得皇帝的身体不好,他应该尽快回京将养才好,不过皇帝十分固执,不愿意回京。
长宁十分忧心,她现在很怕皇帝死,皇帝要是死了,太子固然可以登基,但是要太子登基便能弹压住大周的这些将军,怕是不易的。
长宁会跟着皇帝来战场之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尽孝照顾皇帝,但是其次,就是怕出现秦始皇死在外面,消息被随侍大臣封锁的情况,更何况老七简王被皇帝点名随驾了。
她现在跟在皇帝身边,皇帝有什么事,她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甚至可以有办法控制。
他们在寿州城中,寿州城由慕靖老将军经营多年,慕靖知道她会嫁给慕昭的事,而且听闻他对慕昭挺疼爱,那么,无论如何,他会考虑一下自己和慕家的关系,他会帮助老七上位的可能性就不大。
再说,这些天,她也见过了不少前线将领,虽说搭上关系的不多,但是,她却和慕老将军有所结交,看慕老将军的意思,对她是有所好感和认同的,她也有意旁敲侧击过他对太子的态度,慕老将军的意思是自己是为皇帝卖命,那要是太子登基,慕家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再说,有静安长公主在,慕家应该也不至于在皇帝没了之后走上拥兵自重的道路。
寿州之战打了六七天,各有死伤,但是又是相持不下,随即,北齐大军撤回了淮河以北,大周想要追击,但因忌惮北齐大军骑兵威力,只得作罢。
北齐退兵之后,大周将领便也劝导皇帝回京。
皇帝一直在生病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而北齐萧祐会退兵,大约也是看皇帝一直无事,大周调兵遣将十分有序,让他们无缝可钻,不想继续纠缠,只好退兵。
要是皇帝病卧在床的消息传出,恐怕北齐兵反而会卷土重来,直接冲杀寿州城,到时候将皇帝一激,病情加重,一命呜呼,那么,北齐也就得逞了。
随着身体上的病痛加重,皇帝一边很悲观,一边又脾气暴躁,他的身边,除了公主殿下能够安抚他,其他人,很少有不被他的暴躁脾气波及的。
慕老将军亲自对长宁说:“还请公主殿下劝皇上先回京好好养病,这北地天气严寒,不利于他的身体。”
公主说:“我也是这个意思,但要父皇听劝告,便是一件难事,不过我会尽力。”
公主要进屋的时候,简王正好在里间觐见皇帝,他躬身站在皇帝的病床前,皇帝骂他道:“……贪生怕死之辈,朕生出的怎么总是这种儿子!”
简王道:“父皇,北齐已经撤兵,我们度过黄河追击北齐兵,反而容易被他们引得深入,到时候北齐骑兵反攻过来,于我们不利。这仗,现在已经没法再打,父皇,您还是启程回京吧。回到京中,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于你身体也有好处。”
皇帝怒道:“次次都拿北齐没办法,吾生之年无法拿下北齐,以后就更不可能了。你和太子一样,都是这般懦弱。”
简王不得不反驳道:“父皇,儿臣这不是懦弱!”
皇帝气得扔了东西,想来是扔到了桌子上,把茶碗砸到了,茶碗落到了地上,发出了声音。
长宁不得不在帘子外道:“父皇!药好了!”
皇帝这次连长宁的话也安抚不住脾气了,他吼道:“这些太医,也都是庸医,朕一直吃药,也并不见好,朕不吃了!”
长宁知道皇帝的脾气,并没有管他这句话,已经端着药碗进了屋,她对着简王行了一礼,就把托着药碗的托盘放在了桌子上,走过去在皇帝的床沿上坐下了,柔声说道:“爹爹,别气了,北齐萧祐骄纵,又好色成性,这不是能够创下大业的国君的模样,再说,他北有鞑靼骚扰,大周和西梁却是交好。要是我们过早攻下北齐,鞑靼直接南下东进,便会侵扰我大周,所以对北齐徐徐图之,可见不是坏事。”
长宁一番温言软语,又语调清楚明晰,说在皇帝心坎上,皇帝的神色果真好了很多,抚着长宁的手说:“还是宁宁懂朕。”
简王眼里透出一丝厌恨之色,告退先出去了。
☆、第46章
第二十四章
皇帝虽是不愿意;但也只得先回京。
此时已经是正月,回京也赶不上过春节了。
而军中的春节,便简单得同平常相差不大。
随驾的日子是辛苦的,在寿州城时还稍好些,回京途中;便更是很多不方便。
不过长宁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反而是从小就在宫中随侍的如意更不习惯,因为想将公主伺候得同在京中时一般舒服,那是不可能的。
北地寒冷;回京的路上,路边的积雪甚至还没有融化。
坐在马车中;只见前后都是蜿蜒的军队人马;而远望出去,山野上点缀着雪白的积雪,天地苍茫,这蜿蜒的见不到尽头的军队人马在它之中也显得渺小。
长宁心中有所感概,又坐回了马车里。
皇帝在前线打仗,太子在京中便也不可能闲着,因皇帝身体越发不好,他要是忌惮皇帝认为他有篡权心思而完全不去结交军政大臣,之后皇帝真的突然驾崩了,他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但是,要是趁着皇帝在前线打仗,他在后面结交军政大臣发展自己的势力,等皇帝回京来,有人在皇帝跟前胡说一气,本来就不太喜欢他的皇帝,还不知道要怎么想。
所以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不过太子还是选择了前者。
他并没有做出什么明显的事,却让自己身边跟随多年值得信任的属臣和幕僚去暗地里和某些大臣或者其家人结交。
现在朝廷里的这些军政大臣,除了被杨家笼络的,其他的都知道将来的大周属于太子,所以现在太子伸出橄榄枝,怎么可能将它往外推。
不过也有人是从前本就和太子有罅隙的,心中自是另有算盘。
皇帝因在生病,所以车驾行得很慢。
这一日,太子还睡在被窝里,外面又黑又冷,便有伺候的太监进了他的寝室,站在床帐外面将他叫醒了,“殿下,太子殿下,有要事禀报。”
太子一向睡得轻,被一叫就醒了。
寝室里烧着暖炉,但冷湿之气依然很重,房间屋檐高耸,面积宽阔,反而不容易热,只在靠近屏风的地方,燃着两盏光线被挑得暗下去的宫灯,让房间里稍显明亮,但光线又被厚厚的床帐给隔绝了,床里的光线依然昏暗。
太子妃也醒了,低声唤了太子一句:“殿下。”
太子轻轻按下她要起身的身体,说:“你睡吧。”
太子问那太监:“是何事?此时什么时辰了?”
那太监说:“卯正刚过,是公主殿下给您送了信来,怕敲东宫前门引起注意,却是从后面清早送菜的门进来的,找到咱家,说要亲自将信交给您。”
长宁在太子东宫里住过几个月,她又对吃的很是在意,是以她的身边有人知道东宫里厨院情况,并且知道送菜的侧门,并不为奇。
便是这并不为奇,让太子明白,那应该是长宁派了身边人专门跑回来向他传信,是什么信这么重要,其他人都不能相信,非要她身边人来传才行。
太子想到此,已经翻身起身,一边下床一边说:“快让进来。”
太子让太子妃继续睡,太子妃哪里还睡得早,也赶紧起身了,伺候太子穿上衣裳。
太子才刚披着厚一点的大氅,那太监已经带着人进来了。
来人看到太子和太子妃,上前便跪,急切道:“奴婢如意拜见太子,太子妃。”
她穿着一身男人衣裳,戴着帽子,脸上又有所修饰,看起来是个稍显落魄的少年,只这样出声,才显出是女人来。
听闻是如意,太子和太子妃更是惊讶。
太子已经让那太监出去了,虽然那太监是太子身边极为信任的人,但太子也没有让他留下。
如意抬起头来,太子急忙问道:“宁宁现下在哪里,为何会派你回来送信。”
如意膝行几步,从怀里拿出一封用荷包装着的信,太子已经迎过来,将信接了过去,如意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