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女当家-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是皇子,没有庆丰帝许可,也是进不了的。
她是打算观察个几年,看看谨彦的品性,栽培一番再说的。
本来嘛,藏书阁各类书籍,资料众多,她是觉得,没几年,谨彦也不可能收拾完整。
哪里知道,这孩子干起活来属牛的,完全属于任劳任怨的。
再加上,谨彦那性子虽说称不得完美,可自己不让她干的事,她确实也绝对不可能干。
好听点就听话,忠心,不好听呢,就是认死理,不会拐弯。
所以,她那时候就和庆丰帝说了,等她回来,到时候红馆就让谨彦来收整。
妙书的意思是很明确了,那就是庆丰帝给的莫清风,只能是后备,谨彦才是她的接班人。
庆丰帝虽说不喜欢谨彦,不过也知道,以工作能力来讲,谨彦确实让人无可挑剔。
庆丰帝的意思是让他考虑几天,反正谨彦那时候出宫,也要过些时日才回宫的。
哪知,就在那几天,红馆就出事了。
一出事,郭大人是在妙书的陪伴下进行勘察的。
而那时候妙书就感觉到红馆有些不对头。
原先是以为这儿发生了打斗,东西乱了。
可收拾完了才发现,少了三卷案卷。
红馆有多少的案卷总数她是知道的。
但是,少了哪几卷,她就不清楚了。
红馆的案卷资料太多,她一向只是点总数的。
毕竟有暗探守着,也不是人都能进红馆的。
可哪里知道……
周泊桐和谨彦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从彼此的眼神之中看出了,二人都觉得妙书有事隐瞒。
你想,既然知道少了案卷,那明显是知道是少哪几个的啊。
要不然,你哪里知道的?
“你这些日子来红馆看过哪些案卷,还记得吗?”
妙书看了下谨彦问道。
谨彦点了点头,道,“记得,谨彦看得不多,大概一百多份吧,妙书姐姐,我看过啥,都放回原位的,真的,你要相信我。”
谨彦说到后来,都有些哭丧着脸了。
她是知道自己一向被庆丰帝不喜的,倘若让庆丰帝知道,妈妈咪呀,自己还能有活路啊!!
“我信得过你,所以,我推测,这事儿,或许和杀害莫姑娘真正的凶手有关。”
“这……这杀害莫姑娘的凶手不是展姑娘,难道不是?”
大理寺不都是得出结论了吗?
而且目击者是杜姑娘,展姑娘呢,也不否认。
现在,妙书却说……
谨彦觉得,本来凌乱的思绪更加乱了。
相比较谨彦,周泊桐则想到一个问题。
那时候仵作有提到一点,那莫姑娘身上有两个伤口。
一个深,一个浅。
深的那个伤口直插心脏,一刀毙命。
至于浅的那个虽说会让莫姑娘流血,但是倘若没后面的那补刀,莫姑娘也不会死。
那时候周泊桐就有想过,这展姑娘可真够狠的啊,居然能眼都不眨的一刀下去。
那得有多大的冤,多大的仇啊!!
可现在听了妙书这么说,顿时觉得,之前所想不通的事,都有些想通了!!
莫姑娘致死的那一刀,是有人补的!!
那么,此人是谁?
第一百十六章 苦力活
当晚,谨彦被妙书留在了宫里。
妙书能记起的案卷大概有四分之三左右。
能记这么多,也是挺心疲力尽了。
因此,听到谨彦说大概有看过一百多卷,虽说量不多,但好歹也能查漏补缺一些。
第二天一早,藏书阁的那些女官来用早膳的时候便发现,除了妙书和杨玉冰,还有一个她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正低头扒拉着粥。
熟悉的是那只大海碗!!
那碗,在她们府里,那都是拿来盛汤的,俗称汤碗!!
而进了宫到了藏书阁的女官食堂她们才知道,原来那也可以拿来当私家粥碗,面碗!!
她们给妙书,杨玉冰和谨彦请了安问了好,然后便到了另两桌开始用起餐来。
大家都是名门出身,餐桌礼仪那叫一个优雅。
她们其实挺不明白,明明妙书的餐桌礼仪不逊于她们几个。
怎么就能容忍下那沈少卿的?
还有那七皇子妃杨玉冰,居然对那头埋在汤碗里的家伙,也是视若无睹,依旧姿态优雅的就着粥吃着馒头。
“桂枝姐姐,你做的腌菜和腌黄瓜好好吃哦,在家里的时候,我最想念你的腌菜和腌黄瓜了。”
谨彦一边扒拉着粥,一边不忘塞包子入嘴,一边还要和桂枝瞎唠叨。
妙书:这家伙的嘴也真是够忙碌的,不过,也很佩服她,这么一口接一口的吃,还一边说话,居然还能口齿清晰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会喷饭和唾沫!!
桂枝一听有人欣赏她的手艺,立即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你喜欢吃,下次你出宫,我让你捎上些。”
“嗯嗯,各要给我两坛哦,我到时候来你们府上拿!!你不知道,我和我们府上的薛妈妈说你腌的腌菜好吃,她居然不信。
我们必须得让她尝尝,谁的手艺更胜一筹!!”
谨彦一点也不客气的和桂枝说道,还强烈要求了数量!!
妙书倒是没说啥,反正她也早习惯了。
至于在一边竖着耳朵扳着馒头听八卦下饭的女官们则觉得,这桂枝怎么和平时待她们的不一样。
桂枝和春枝由于是妙书的亲信,她们也是极力讨好的。
相比较春枝的和善,桂枝就一板一眼了,基本没给她们笑容过。
她们一直觉得,这桂枝投胎的时候,阎王爷给她少带了一张笑脸。
可哪成想到,这桂枝居然是会笑的,还笑得很灿烂!!
所以,那桂枝只是不会对她们笑是吧??
杨玉冰对谨彦和桂枝的互动视若无睹,用完之后,朝妙书还有谨彦点了点头,然后便起身离开了。
妙书一起身,谨彦便抓了两包子也跟着走了。
而那七位竖着耳朵听八卦的女官在谨彦走了之后才发现,她们好像有些吃多了。
以前她们只喝几口粥,最多半碗。
可今天,居然喝了整碗,啊……肚子好撑啊有木有!!
杨玉冰回到自己的办公地点之后,一向服侍她的贴身丫头绿菊道,“小姐,那沈少卿回来得不声不响,那妙书大人对你又不冷不热,你看……”
“无妨,咱们只需把自己的差事做好便成。”
她和沈谨彦并无直接的利益冲突。
更何况,沈谨彦有妙书护着,自己针对她,岂不是送把柄给妙书。
有的时候,示弱未尝不是一种自保。
“今日能把你看过的案卷全部列出来吗?”
妙书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地点,才开口问谨彦道。
“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但操作起来,有些难度,肯定是越写越慢的。”
倒不是说谨彦敷衍妙书,而是确实如此。
本身她的记性就不算顶好的,而且就怕有遗漏啥的。
妙书听了,点点头,然后道,“那你尽快写完,到时候就去红馆收拾整理。”
谨彦一听,便知道,自己出宫有些无望了,便道,“妙书姐姐,我有些换洗的衣物还在家呢,你看,是不是先出宫一趟,收拾收拾?”
“我让桂枝帮你跑一趟吧,等她下次来,再帮你带进来便是。
别指望着偷懒!”
妙书敲了记谨彦的脑袋瓜子笑嗔道。
宫里的生活极致无趣,妙书也是昨天在红馆听到谨彦和周泊桐说笑的声音才发现,原来这些日子感觉日子难挨是因为谨彦这家伙不在啊!!
到了下午,谨彦一边托着下巴,一边想着还有几个案卷的编号和名字的时候,便听到雁儿说,靖南王世子来了。
周泊桐给谨彦带了两个包裹,一个是吃的,一个是换洗的衣裳。
昨儿个他一出宫就先奔沈府了。
临走的时候,还和杨氏说了,让人收拾些谨彦的衣裳,明儿个他进宫的时候帮着带进去,倘若有些话想说,也可以帮着带口信进去。
杨氏只是让周泊桐带了一句,放心家里,好好当差。
别的也就没了,不过,让薛妈妈连夜做了几十个干菜牛肉小烧饼给谨彦带进宫来。
“你在宫里可得小心些,既然妙书说那杀莫姑娘的真正凶手没有抓住,你也得自己注意些,特别是晚上的,别瞎跑出去。
记住,晚上来叫你出去的,都不是好人。”
万一这家伙有个什么事,你说就谨行那种爱妹控,还不知道要发哪样的疯呢!!
谨彦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周泊桐,心道,自己从来不晚上跑出去。
哪怕是兄长的院子也是极少极少。
每次去,还不是这家伙去了兄长哪儿,然后专程来唤自己的?
不过,她也知道,周泊桐是一片好意,因此,乖巧的点了点头。
“杜姑娘的那事儿,看来得你费心了,妙书姐姐让我回来后去红馆哪儿收整收整呢。
红馆卷宗多,而且全部得我自己来,不能假手于人,也不知道得收拾个几个月呢。
对了,你下次进宫的时候,叫我哥把我的那个药油给带进来,红馆哪儿的味儿,真心不好闻。”
本来周泊桐一开始听说谨彦去红馆办事儿,有些担心,刚想说,让她自己小心些。
最好多找几个人在外面候着。
万一有个啥事的,也能互相帮衬一把。
后来听见谨彦说嫌弃红馆的味儿,不由得心里一阵腻歪。
第一百十七章 谣言
周泊桐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和谨彦又见了几次面。
先是给谨彦带来了药油,后又是谨彦托周泊桐转达口信。
她听妙书说起,李大人身边的笔贴式名额给补齐了。
倒是首辅林大人身边的笔贴式空出了两个名额出来。
原先的两个笔贴式,经过林大人的举荐,都出去当官了。
妙书有问过谨彦,要不要帮她兄长去讨个名额来。
凭之前凶杀案,想来林大人是不介意卖她一个顺水人情的。
本来嘛,沈谨行的名字也早就在排队了。
谨彦考虑了一晚,觉得,还是算了。
庆丰帝想动林大人是大家伙都知道的事儿。
虽说林大人势力庞大,在近三五年内,庆丰帝是动不了林大人。
可是,贴上了林党标签,这一生也摘除不了了。
还不如在大理寺,跟在郭大人身边学习。
一来能学到些技术,将来出去做官,会断案,会判案,也是件好事。
二来,这周泊桐既然请旨去监管大理寺,也能对兄长多加照顾嘛。
干嘛好好的,非要来御书房呢?
虽说这儿前途是光明些。
不过,危险系数也大很多!!
你想啊,庆丰帝为毛瞧不上自己?
还不是谨沅的关系。
那同样的关系,会瞧不上兄长啊!!
虽说庆丰帝的厌恶一分为二,自己的压力或许会小些。
可万一庆丰帝到时候看见自己和兄长都往他身边窜,他一想歪,到时候打击面更加广,岂不是得不偿失。
因此,她便让周泊桐好好的和兄长做下思想工作。
不是自己不愿意兄长更上一层楼。
实在是宫里的危险系数太大。
周泊桐原先的想法就是让谨彦别做无用功。
他自幼长在庆丰帝膝下,和庆丰帝相处的时间并不比一些皇子少。
对庆丰帝的个性自然是了解的。
更何况,现在谨行对郭大人的崇拜之情正浓,哪里愿意离开的。
而他们二人来往得多了,藏书阁的人看在眼里,一些闲言闲语就出来了。
虽说每次周泊桐来的时候,二人都是光明正大,都是在妙书办公室对出去的凉亭,人来人往的。
可架不住周泊桐对那些女官从来不假词色,而他本人在京城又久负盛名。
虽说那些女官进宫来,都是冲着八九十三位皇子来的。
可是,在她们看来,倘若能在宫里和靖南王世子两情相悦。
到时候,凭她们的家世,再加上靖南王世子去皇帝或者太后哪儿求个情,指不定,就能成为世子妃。
成为皇子妃,将来虽说有可能可以成为皇后,或者贵妃。
可是,也有可能,一辈子都是皇子妃。
倘若运气不好些,和自己丈夫不和的皇子上了位,到时候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
周泊桐虽说只是靖南王世子,可人家是世袭罔替的,更何况,这一代的靖南王就这么一个儿子。
无论怎么看,和靖南王在一起,对自己或是对娘家来说,更为有利。
更何况,八九十三位皇子她们也有瞧过。
才情才华也就不说了,论长相和身段脾气,自然是靖南王世子更加接近她们心中最佳夫婿的。
现在,这么大一块肥猪肉,老围关沈谨彦那“饭桶”转,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一开始的时候,别说谨彦了,哪怕是妙书也是不知道的。
因为二人的谈话都是在妙书的眼皮子底下,她压根没感觉二人有啥问题的。
说的不是沈谨行在大理寺的事儿,就是谨彦家的三胞胎。
听是虽说不是很清楚,可凉亭离她那地儿也不是很多远。
只字片语的也会传过来的。
谨彦家的三胞胎,桂枝和春枝是常挂在嘴边的,说那三个胖小子可爱得不得了,巴啦巴啦的能说个一下午。
她其实挺不明白的,人家的儿子要她们这么上心干嘛!!
后来还是杨玉冰命绿菊和雁儿说,雁儿才和妙书说起来。
只不过,传言已经隐约飘出藏书阁,直指慈宁宫了。
妙书虽说在藏书阁已经严禁太监宫女还有那几个女官造谣生事。
不过,太后还是把妙书给传了出去。
太后对周泊桐的心不亚于几个皇子。
反正都不是她的亲孙子,谁陪在她身边时间多些,她自然是待谁亲近些。
她早年的时候,是想把娘家侄孙女指给周泊桐的。
哪知,庆丰帝说,周泊桐的婚事他有主张,还说,倘若太后真喜欢周泊桐,要么挑个庶出的侄孙女给周泊桐当侧妃也是可以的。
太后自然是不愿意自己娘家的姑娘给人当妾氏的。
靠着她的关系,哪怕是娘家庶出的姑娘,也能嫁入一般人家当正头妻子。
因此,太后也就不再过问周泊桐的婚事了。
而皇帝呢,也好像忘记周泊桐这个大龄青年的事了,只派差事,不指媳妇!!
现在,传出那沈谨彦和周泊桐私下授受的事,太后自然是不高兴了。
太后自然不会觉得周泊桐有什么不对,自己养的孩子自己知道,懂规矩,知礼仪。
最重要的是,这孩子长得俊俏,一般的姑娘家哪里抵抗得了啊!!
所以,肯定是那沈谨彦借公事为名,借故亲近周泊桐。
像沈谨彦这样品阶太低的,哪里配得太后的“亲自”教育啊!!
因此,太后便把妙书给召到了慈宁宫。
妙书一听说慈宁宫哪儿都传到了,便抢先一步,到了庆丰帝哪儿要了预防针。
庆丰帝自然是知道红馆失窃的事。
他也觉得,失窃的事和人命案肯定也有些关系。
要不然,哪里会这么凑巧的。
妙书和庆丰帝说,靖南王世子总共来过四次。
四次全是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的,二人的对话,她没有听得一清二楚。
可大概的还是知道,不是说大理寺的事,就是说人家家里的事。
说白了,靖南王世子就是当了个信鸽。
最后妙书还说了句,以靖南王世子这么聪明,断定不会找一个庆丰帝厌恶的姑娘为妻,所以,估计纯粹是朋友所托。
既然如此,那么,引起这场流言人的用心,就大有可疑了。
要知道,谨彦这次回宫里,妙书也传出了她每天待红馆收拾事。
还有,之前谨彦大破展姑娘“杀害”莫姑娘的事,也是流传了出去的。
那么,现在制造这个谣言的人,指不定,就和那失窃凶杀案有关。
或许就是那真正的杀人凶手!
第一百十八章 帮着说合说合
妙书既然在庆丰帝哪儿打了预防针,也得了庆丰帝的首肯。
但有些事儿,肯定不会和太后直言。
因此,妙书和太后说的便是,之前谨彦奉旨协助调查莫姑娘谋杀案。
调查之中,有好多机密的事,是除了郭大人之外,别人都不知道的。
而现在,因为红馆的事,突然把谨彦给调了回来。
谨彦并没有和大理寺的人做了衔接,所以,导致大理寺的一部分公务出现了延缓。
靖南王世子现在监管大理寺公务,所以,郭大人就麻烦世子来和谨彦做下对接工作。
二人之间的往来纯粹是公务,并无夹杂私下感情或者事情。
最后,妙书还表明,“太后,倘若你信不过沈少卿,难道还信不过臣和靖南王世子?
二人的对接工作,因为涉及大理寺最高机密,臣是远观,可二人并无任何不妥。
更何况靖南王世子是太后您一手带大,他会喜欢哪样的姑娘,瞧得上哪样的姑娘,太后你还会不知道?
当年什么京城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世子都不曾看在眼里呢,更何况是沈少卿了。”
太后一听,心道,对哦,当年,周泊桐之所以南下,还不是因为被那京城第一美女沈谨沅给吓得。
哪怕后来回了京城,只要有那沈谨沅会出现的地儿,他也是绕道走。
太后强烈怀疑正是因为那沈谨沅给周泊桐带的阴影太深了。
所以导致周泊桐这么多年来,也没和哪位姑娘接近些过。
至于喝花酒那种传言,更加不曾有过。
一想到这儿,太后不由得又开始忧心起来。
周泊桐这孩子不会是喜欢相公了吧?
京城里倒男风的王公贵族倒不也不少。
哪怕太后的娘家人也有几个。
可是,人家都是有儿有女了的,所以,长辈也好,妻子也好,也懒得去管了。
特别是一些妻子还会想,找相公总好过找窑姐儿吧?
男人又生不出蛋来和自己的孩子抢财产的。
一想到这儿,太后又不由得怪起沈谨彦来。
倘若她真有那个本事,让周泊桐喜欢了,她也就算了。
至少她知道,一向养在她身边的孩子是个正常的了。
可现在,瞧瞧,那是一个啥事儿!!
风么瞎传的,可根本p事儿也没有!!
同是双胞胎姐妹,怎么差这么远,瞧瞧人家姐姐,把老七攥在手心里,攥得死死的。
妙书最后又向太后保证,说到时候倘若周世子还有大理寺的公事要来询问沈少卿,就么就通过太后宫里的嬷嬷代转吧。
无论怎么说,沈少卿也是她们藏书阁的五品女官,这藏书阁因为人命案的事,已经牵涉到三家世家了。
现在,实在是再也禁不起折腾了。
妙书和太后说起此事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有怪责过庆丰帝的。
倘若没有庆丰帝的多事,非得搞这么多女官到藏书阁来,哪里来的人命案和现在的流言啊!!
不是她嫌弃,这些日子来,她不是在收拾烂摊子就是在收拾烂摊子的路上。
或者是想着,如何应对上头,别的正经事都没干过!!
妙书回到了自己的内屋,便看见谨彦七手八脚的刚从地洞里钻出来。
妙书一见不由得来气,“好好的,干嘛非得来回跑,不是叫你带上口粮,中午就在红馆哪儿解决吗?”
谨彦一听,再瞧妙书的脸色,便知道妙书在哪儿受气了,便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着上前给妙书倒了杯茶,然后乖乖在一边站着听她的教诲。
妙书也知道,压根和谨彦无关,因此,默默喝完了一杯茶,便叹了口气不出声。
“妙书姐姐,我做错事儿,你骂我,你罚我吧,生闷气不好,伤身体。”
谨彦在一边瞧着妙书的样子,便出口说道。
“我罚了你,骂了你,你不也不高兴了?”
妙书笑着说道。
“我屋子里有个大沙袋呢,我不高兴了,就捶那个大沙袋出出气。
一来出了气,二来也锻炼了身体。
更何况,妙书姐姐每次说我的,都是我不足的,做得不到位的。
倘若妙书姐姐没把我放心里,才懒得说我呢,对吧。”
妙书叹了口气,把自己去慈宁宫的事儿一说,然后道,“现在太后想必也明白了,你下次自己也聪明些。
我知道你哥和靖南王世子关系好,情同兄弟。
不过,私下关系好是一回事,在宫里,还是得小心些。”
谨彦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道,“妙书姐姐,那我还能继续每天回来陪你用午膳吗?”
“回来吧,你不怕麻烦的话。”
妙书也承认,有这家伙的陪伴,自己也能多吃些,最重要的,还是不注意的多吃。
这也是桂枝和春枝喜欢谨彦的缘故。
每次她们做的糕点吃食,谨彦都很捧场,由于谨彦带动,自己也能多吃些。
谁会不喜欢被人欣赏啊?
特别是自己的那两个忠仆。
用桂枝的原话就是,幸好几个小主子都是爱吃饭不挑食的,要不然,她们真想让谨彦去府里吃饭!!
过了会儿,妙书又道,“谨彦,你可有喜欢过靖南王世子。”
虽说二人的互动是没问题,可是,谁不曾爱幕过年轻男子啊。
想当年,她也有喜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