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红楼当丫鬟-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穆将军和诸位将军才高兴,穆将军才说姜宛茵居功甚伟。
“我也不过是动动脑子动动嘴罢了,辛苦的是你和肃城的将士们,这功劳应该是属于你们的。”
她一个内宅妇人要这军功有何用。再则她的身份,姜宛茵到底心有顾忌并不想太过宣扬。此次的计谋姜宛茵也是推以穆将军身上,让穆将军说是他自己想到的,让穆将军不要提起她。
所以这事只有他们夫妻俩人知道,并无第三人知道。
两人结为夫妻之前已经互相坦白过,穆将军也知道姜宛茵担心的事,知道姜宛茵的顾忌。
“夫人的功劳为夫心里记着。”
“咱们夫妻一体,何为分你我。再说夫贵妻荣,夫君你荣耀为妻的身份地位才能水涨船高不是。”
“夫人说的是。”
穆将军闻言非常高兴。
“今天喝了不少,我已经吩咐下人准备了热水,你赶紧去洗洗。”
此次大捷,数千匈奴人被俘,肃城的百姓和边境的百姓们终于可以安心过这个冬天了。
因为此次大捷,肃城的将士们都立了大功,穆将军等人决定进京献俘,封功领赏。
穆将军和杨将军率兵押解俘虏进京,柳将军留在边关镇守。
即使大雪天也阻挡不了将士进京献俘封功领赏的决心。
穆将军临进京之前还见了薛家父子,至于他们说了什么姜宛茵不管。穆将军进京之后,姜宛茵开始给留下的薛衍解毒。因为给薛衍解毒的过程漫长而艰难,长达半个月的解毒过程,原本丰神朗月的薛衍瘦得只剩皮包骨,身子也十分虚弱。
所以在解毒之后薛家父子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留在肃城让薛衍继续调养身子。也因为薛衍的身份父子俩不得不留在肃城过年,直到过了年了正月底父子俩才启程回金陵。
二月,穆将军等人终于从京城回到肃城。
此次封功领赏,原本已经是镇北将军的穆将军因军功直接封了定北侯,杨将军也被封正三品的镇北将军。没有回京留守肃城的柳将军也被封为正一品的将军。其他将士都各有封赏。
定北侯也就是穆将军穆彦青还给姜宛茵请封了诰命,虽然姜宛茵是再嫁,可是姜宛茵在肃城救死扶伤救治过不少肃城将士,定北侯请封时将士们也跪请,姜宛茵终于是了正一品的夫人诰命,以后就是名正言顺的定北侯夫人了。
此次封赏之后姜宛茵和柳将军却不得不分离了,随定北侯一起回来的还有朝廷的调令。柳将军被调回京城,杨将军被调去肃城相邻的北幽城镇守,还有其他几封赏加官的将军也都被调走,只有定北侯依旧奉旨镇守肃城。
在几位将军被调直之后,又从其他城池调来了新的将军。
柳将军回京了,柳承平却被柳将军留在了定北侯府,毕竟柳承平还太小,柳将军还是防着柳陈氏,担心柳承平回府后会遭柳陈氏毒手。
杨将军被调走,杨夫人和宛蓉也随着杨将军一起走了,在肃城姜宛茵就没有了其他亲人,所以柳将军将柳承平留下姜宛茵很高兴。
而且柳承平和鸿飞舅甥俩感情好也不愿意分开,姜宛茵也愿意舅甥俩有个伴。
这古代交通不便,与柳将军分离姜宛茵心里已经有准备他们父女怕是要多年不能相见了。好在宛蓉就在邻城,一年至少也能见上个一回两回。
在定北侯从京城回来后不久,姜宛茵生下了一对龙凤胎,此后十年间姜宛茵又生了两儿一女。再加柳鸿飞,姜宛茵和定北侯穆彦青便有了四儿两女六个孩子。
就是姜宛茵也没想到他们一定在肃城一呆就是十几年,就连杨将军一家都回京了,姜宛茵一家还留在肃城。
姜宛茵不知道,这都是定北侯为了她才留在肃城的。因为知道姜宛茵对王家的忌讳,京城是姜宛茵的伤心之地,定北侯不愿看她伤心。
而且这十几年间京城也十分不安定,动荡不安。
先是太子和年长的大皇子三皇子被废,随后又是诸皇子夺嫡,定北侯手握数十万兵权,实在是不愿意回京趟这趟浑水。
但这一次却是不得不回去了。
去年年初太上皇退位,新帝登基,定北侯独自回京参加登基大典,庆贺新帝登基。
今年西北大旱,姜宛茵不忍丈夫愁苦,拿出了她从未拿出来过的土豆,解决了西北军队和百姓的粮食问题。定北侯再立一大功,恩泽天下,新皇皇恩浩荡,亲自下旨加封定北侯为定国公。
但也因为这份功劳,穆彦青不能再继续镇守肃城,被新皇一旨调令调回京城。
穆彦青在外忙着与新来的将军和原来的属下交接军务,姜宛茵在府里指挥下人打包行礼。
正忙着柳鸿飞小夫妻俩来找姜宛茵。
十多年过去,柳鸿飞已经二十来岁了,十八岁时就在肃城娶亲成家了,如今都已经有一儿一女了。柳鸿飞的妻子是穆彦青手下将领的嫡女何氏。
柳鸿飞十六岁随穆彦青上战场,立下大小不少军功,之前已经五品小将军了。此次因土豆立功,也有他一部份功劳,朝廷封功论赏被封为正四品的将军。
自柳鸿飞当上五品将军之后就搬出穆府,住到了自己府上。
此次姜宛茵夫妻回就,姜宛茵自然是想一家子都回去的,可柳鸿飞却是有另一番心思。
“你们怎么来了?东西可都是收拾好了?我和你爹已经定上了启程的日子,就在两日后初八早上。”
姜宛茵边吩咐下人边抽空和儿子说话,说完又继续叮嘱下人。
小夫妻俩你看我,我看你,两人都想让对方开口。
姜宛茵吩咐完下人才想起儿子媳妇来了,见两人都不说问疑惑问。
“怎么啦?怎么不说话,究竟是何事?”
何氏手肘捅了柳鸿飞让他说,何氏可是将门虎女,可不是京城那些娇滴滴的大家闺秀,这一捅力道可不小。
柳鸿飞疼得呲牙抽气,姜宛茵见小夫妻俩小官司也没在意只是盯着儿子看。柳鸿飞只能硬着头皮说。
“娘,儿子不想回京。”
姜宛茵闻言愕然。
“为什么?”
她们一定都要回京了,她儿子为什么不想回京。
他们一家都回京了,只留她儿子一家在肃城狐独无亲,姜宛茵怎么可能愿意。
一年前穆产青进京庆贺新皇登基的时候将柳承平带了回去。柳承平虽是出身武将世家,也生长在定北侯府,可他偏偏是个喜文不喜武的。读了十几年的书他决定下场子,再加上他与柳将军父子俩多年未见,柳将军年轻时常年征战受不过少伤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穆彦青就将他带回京城了。
“娘,儿子还年轻,儿子想留在边关建功立业。以儿子的资历回京只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儿子不用想回京。”
柳鸿飞看了何氏一眼又道:
“再则云儿和珍儿还都还小,这回京中途遥远儿子也担心他们身体受不住。”
柳振云和柳明珍是柳鸿飞和何氏的一双儿女。这个理由姜宛茵可不接受。
“有娘在呢,云儿和珍儿自有娘照顾,你们不用担心他们的身体。”她虽然对外声称不再行医,但没说不给自家人看病。
“可是娘,儿子是真想留在肃城建功立业的。娘,您就答应儿子。”
293
这天下真心疼爱孩子的父母就没有能拗得过孩子的。
最终姜宛茵还是拗不过长子; 柳鸿飞夫妻俩和两个孩子都留在肃城。
终于到了离开肃城这一天,马上就要离开呆了二十余年的地方,姜宛茵心里还是很是不舍。在肃城的日子虽没少为丈夫和儿子担心受怕,可是在肃城这二十年是她这一世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姜宛茵夫妻俩; 一个在肃城镇守二十多年; 保护无数肃城边境百姓;一个在肃城行医二十余年; 救死扶伤无数;夫妻俩在肃城十分得百姓们敬重爱戴。为了不惊扰肃城的百姓,姜宛茵一家趁天未亮悄悄出城离开。
柳鸿飞骑马亲自送父母及弟/弟妹妹们离开。
“飞儿; 此次我和你娘回京怕是没有机会再来肃城了; 你也是有妻有子的人了,以后你自己可要多加小心,特别是在战场上……你要好好保护自己; 别让我和你娘担心……你娘这辈子不易,你可不能让她伤心……”
穆彦青不放心再三叮嘱柳鸿飞。
“爹,儿子都记下了; 您放心,儿子一这好好保护自己; 等儿子建功立业了; 儿子回京孝顺您和娘。”
不等穆彦青说完; 姜宛茵挤开他拉着儿子的手叮嘱。
“飞儿,不论有什么事都一定要写信告诉娘和你爹; 万事有我和你爹在呢……还有要好好照顾我的孙儿孙女,不能忽略孩子,得多陪陪孩子们……”
“娘; 儿子知道。儿子都听您的。”
为了让姜宛茵放心柳鸿飞赶紧保证。
“娘,你们到了京城可要尽快给儿子来信。”
“知道啦了。”
“二弟,大哥不在爹娘身边,你们可要替大哥好好孝顺爹娘。”
“大哥,你就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孝顺爹娘。”他哪敢不孝顺爹娘,他可不想挨大哥揍。
看天色已经朦胧亮了,穆彦青终于发话了。
“天快亮了,咱们该走了,晚了该惊动百姓们了。”
“知道了,走。”
马车缓缓启动行驶,柳鸿飞不由的策马慢慢跟着,直到马车越走越快,渐渐走远。
姜宛茵夫妻不愿惊动百姓们,可百姓们知道他们要离开,还是有不少百姓天未亮就赶来送行,正好看到马车离开。
“国公爷,夫人/姜大夫……”
不少百姓跪下送行。
“一路平安啊……”
“国公爷和夫人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我还给夫人准备了鸡蛋和油条呢,想让夫人和国公爷吃了朝食再走的……”
“我还熬了粥呢,我和当家半夜起来杀鸡熬了粥,原本让想国公爷和夫人吃些热乎的再走,谁想没赶上……”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自己准备送给姜宛茵夫妻的东西,又怨自己没赶上。
柳鸿飞听百姓们的话,怕百姓们会围住自己,趁着百姓们还没回过神来赶紧策马离开。
回京这一路,姜宛茵等人并不着急着赶路,一路慢行看风景品美食,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到京城。
穆彦青被封国公之后新皇赐下了国公府,到京后姜宛茵带着四个孩子进城直接回国公府,穆彦青则留在驿馆等圣人召见才能进京。
这是朝廷律法规定,外任官员不论文武进京都得在驿馆等圣人召见或是吏部公文才能进京。圣人召见的自然是官职品级高的官员,至于小官员自然是有吏部公文就行。
穆彦青功因功封爵,是现在大景朝最年轻的国公,虽然他已经年过五旬了。穆彦青战功赫赫,就是圣人也不会无怠慢他;所以在姜宛茵等人回府后不久,穆彦青也得圣人召见进宫了。
穆彦青离开肃城时手中的兵权已经交出了一部份,此次进宫之后穆彦青也很识趣的主动交了兵权。
不过新皇才登基一年,太上皇还在,新皇的那一群弟弟们也都不安分,特别是太上皇的宠妃甄贵太妃的两个儿子下可没少给新皇找麻烦。
因为姜宛茵知道四皇子康亲王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穆彦青虽没有明着投了还是康亲王时的新皇,但暗中也给了康亲王不少帮助,可以说是穆家也算是新皇的人,所以新皇并没有收缴穆彦青的兵权,依旧让他掌权以视信重。
这一世因为姜宛茵的关系,支持新皇的官员增加了不少,特别是武官。
因为姜宛茵柳将军没有战死沙场,在理国公老国公夫妻俩去世之后,理国公府分了家,柳将军搬到自己的将军府住。柳将军也因为姜宛茵的关系暗中投了康亲王。
还有杨将军,也是康亲王的人。
杨将军和宛蓉夫妻俩回京后,姜尚昀见到宛蓉认出是他姐姐。姐弟俩相认之后,因为姜尚昀是康亲王的人,所以杨将军也因为宛蓉的关系和姜宛茵及柳将军的原因暗中投了康亲王。
如今柳将军和杨将军还有穆彦青都是新皇的人,也正是因此柳将军一家和杨将军一家才得以在新皇登基后保全全家。
柳将军的大哥在袭爵之后就是因为战错了队,虽没被抄家,但也被降爵最后只留一个三等将军,还不如柳将军。
说到姜宛蓉和姜尚昀姐弟俩,姜宛茵没想以她与两人还真是有血缘关系。
宛蓉与姜尚昀提起姜宛茵与她面容相似,姜尚昀在新皇登基之后暗中调查才知道,姜宛茵的生母和姜宛蓉姜尚昀的生母还是亲姐妹,姜宛茵的生母芳儿是年幼时被人拐卖流落到陈家的。
最后绕来绕去,姜宛茵姓姜还真是随了母姓。
也因为这一层关系,姜宛茵和姜宛蓉姐弟更加亲近。
还有就是薛家,原本姜宛茵没想拉拢薛家,哪想王家因为甄贵妃的关系对薛家步步相逼,薛家求到姜宛茵那。只是姜宛茵在西北,薛家在江南,这远水救不了近火,姜宛茵最终给薛家指了条路让他们投了康亲王。
康亲王暗中保了薛家,而薛家也在新皇登基后地位水涨船高,隐有江南第一皇商的威。薛衍也因为姜宛茵给解了毒调理了身子,这一世他与王秀瑶竟有三子一女皆是嫡出四个孩子。
终是没像书中那样落得家财散尽,家破人亡的下场。
薛家也算是因姜宛茵而得了福了。
说来穆彦青也是因为被姜宛茵救了才没死的。原本穆彦青应该在死姜宛蓉第一次救他的时候。正因为他死了,柳将军被调往肃城接替了他,后来柳将军也战死。杨将军因为没有了穆彦青的扶持最终到死都是只是个小将军。
说来这一世这些人都是因为姜宛茵的存在才改变了原本的命运,只是姜宛茵自己开始并不知道。直到穆彦青被朝廷封为定国公时,姜宛茵才想起前几世好像没有定国公这一号人物,才猜测可能。
这一世康亲王要财有薛家,有兵权的穆柳杨三家,康亲王这一世的夺嫡之路比书中要顺利得多。
只可惜,甄贵太妃母子是重要配角,是打不死的小强,夺嫡失败之后母子三人依旧靠着太上皇对母子三人的眷宠屹立不倒,在前朝后宫兴风作浪,搅风搅雨。
新皇召见穆彦青的第二天,皇后也召见了姜宛茵。
姜宛茵是独自进宫的拜见皇后的。
“臣妇拜见皇后娘娘。”
姜宛茵到坤懿宫拜见皇后。
再次踏入坤懿宫,依旧让姜宛茵不由想起几世前在后宫为妃为后的往事,身为林家薛家夫人诰命进宫拜见时的情景。
“定国公夫人快快请,来人给定国公人赐坐。”
“谢皇后娘娘。”
姜宛茵恭敬行礼拜谢之后起身坐下,皇后高坐凤座居高临下的打量姜宛茵。
这是皇后第一次见姜宛茵,不过在之前她早就听说过姜宛茵的美名。
这十几年见肃城有不少将领被调回令,他们的夫人回京后亦有提起过姜宛茵,关于姜宛茵的美貌和医术。姜宛茵在当肃城行医救人无数,活菩萨的美名更是远传京城。
一直到新皇登基之后,姜宛茵才借口重病坏了辩药之能,此后不再行医。
这也是因为姜宛茵知道穆家迟早会回京城,京城可不是肃城,她在这身医术在肃城能救人活命,可在京城就可能害了自己和穆家。如今她不能再医术的名声已经传出,回京之后想必也不会再有人逼她行医了。
皇后打量姜宛茵,姜宛茵也任由她打量。对皇后姜宛茵也算是熟人了,所以她没想去打量皇后。
皇后看姜宛茵心里暗暗心惊:早闻定国公夫人美貌,竟不知她竟如此美貌,如此这般年纪观其轮廓便可知道其年轻时是何等美貌。这般女子若是在太上皇后宫那还有甄贵太妃什么事。也亏得这样女子年纪比圣人还要大,不是圣人后宫嫔妃,否则定然是宠冠六宫,令六宫失颜的了。
亏得她是在肃城那西北边城,若是其年轻时在京中,还不知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波。
皇后心中暗幸不已。
姜宛茵如今已经年近五旬,但因为保养得好了并不见老,至少看起来比四十出头的皇后要年轻得多。这还是因为姜宛茵特地打扮得老些的缘故。
姜宛茵的美貌并没有因为她年纪大了而消损多少,只是年纪大了整个也圆润了许多,不像年轻时那般窈窕;更重要的是她的气质反而因她的年纪和多年的行医而更加柔和温婉,可亲慈和。
姜宛茵并不知道皇后的心思,也没去猜测,她没感觉到皇后的恶意,所以不在意。
“夫人在边城行医活人无数,活菩萨美名本宫也早有耳闻,夫人仁慈,救我大景百姓,本宫替边城的百姓感激夫人。”
“娘娘言重了,臣妇不过医者本分,依心而行罢了。臣妇只求问心无愧,不求赞颂嘉奖。”
她在边城行医本就不是为了美名。
“夫人高义,本宫甚是佩服……”
两人说着客套官话,皇后又问姜宛茵不少边城的事,姜宛茵也谨慎一一作答。
皇后也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竟将话转到姜宛茵的两个女儿身上,让姜宛茵不禁大为警惕。
“本宫听说夫人膝下有两位千金,今日未得一见可真是可惜了。”
294
“劳皇后娘娘惦记; 只是臣妇的两个儿女自幼生长在边关,性子野惯了,还未曾学习京中大家规矩,臣妇担心她们失仪冒犯了娘娘您; 所以不敢带她们进宫,还望皇后娘娘见谅。”
她姜宛茵的女儿怎么可能规矩不好; 这些不过是姜宛茵推托之辞罢了。
姜宛茵的两个女儿,姜宛茵自小就教导她们规矩; 该教该学的却一点都没少。两个孩子虽生长在边关,有边关女子的爽朗率真; 但气质仪态也绝不输京中任何大家闺秀。
姜宛茵不想带女儿进宫盖因为皇宫这种地方是非多; 姜宛茵怕带女儿进宫让人瞧见徒生麻烦。
姜宛茵夫妻俩,不说姜宛茵容貌极美; 就是穆彦青被伤脸毁容之前那也是极英俊的男子; 姜宛茵和穆彦青的五个儿女都容貌都随了夫妻俩,儿子俊美女儿美貌。
小女儿最小的,如今不过才五岁; 倒不用姜宛茵太担心。
让姜宛茵担心的是已经十五岁的大女儿穆怀馨。穆怀馨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 因为之前在边关想着可能要回京所以才没在边关订亲。穆怀馨容貌七分随了姜宛茵三分随了穆彦青; 容貌自然是一等一的。
虽然在肃城穆彦青官职最高; 可姜宛茵也担心阻挡不了别有用心不怀好意之人。毕竟只有千日做贼的; 哪有千日防贼的。
所以在肃城时姜宛茵担心女儿容貌被觊觎招来麻烦,自女儿十岁之后外出时都让她带着面纱。穆怀馨十岁之后姜宛茵就不再带她出门做客。
若非姜宛茵夫妻将女儿藏着掖着只怕肃城那早就传出边关第一美人的名声了。若是传到京中,只怕他们的女儿就保不住了。姜宛茵夫妻俩都不想让女儿嫁入皇家更不想让女儿进宫; 穆怀馨自己也不愿意,所以才宁愿藏着掖着。
不过在回京的路上姜宛茵夫妻俩已经商议定了,在穆怀馨没有成亲之前是绝对不让她出来见外人,也不会带她出门做客的。京中可不比肃城,依仗当时定北侯在肃城之威,穆怀馨可带着面纱和兄弟俩一起肆意策马奔腾。
虽是姜宛茵的推托之辞但皇后却是相信了,也没了要见人心思。
“也罢,这时长日久,总会见到的。”
两人又你来我往客套说着官话,皇后还时不时想套姜宛茵的话,都被姜宛茵给委婉挡回去了。
随后姜宛茵又随皇后去拜见了太上皇后,从太上皇后宫里出来时还撞见路过的甄贵太妃。坐在凤辇上甄贵太妃,虽然儿子夺嫡失败,她却依旧仗着太上皇后的宠爱在后宫张扬跋扈。
遇到皇后的凤驾竟然不让路也不下辇行礼,得知姜宛茵是定国公夫人时还让姜宛茵当着皇后的面给她下跪请安。因为身份姜宛茵给甄贵太妃下跪行礼倒是没什么,但是当着皇后的面,甄贵太妃显然是想皇后的脸。
可是新皇皇位不稳,甄贵太妃又仗着太上皇的宠爱肆无忌惮,就是皇后也只能忍让。
只是皇后能忍,姜宛茵可不能忍。
甄贵太妃与王甄氏是一会的,甄家可是她今世的仇人。
而且姜宛茵也不想皇后因此而迁怒于她,所以在皇后的凤驾与甄贵太妃的凤辇擦肩而过时,姜宛茵从储物间中摸出一粒豆子朝甄贵太妃的肩辇弹去,肩辇底部应声而裂开,尖叫声传来。
依姜宛茵算计好的,甄贵太妃压坏了肩辇的座子,整个人向前扑摔到地上,整个脸都磕到了地上。
那张保养得像个三十多岁半老徐娘的脸被磕得血肉模糊,甄贵太妃被宫女嬷嬷扶起时张嘴还吐出几个颗牙齿。姜宛茵看到甄贵太妃血肉模糊的脸,还有磕掉的牙齿,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