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长嫂富甲天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不忙的时候也可以。”钟叔觉得劳动力是一个大问题,得解决才行。

    “还有我”

    “还有我”

    陆陆续续站出来好几位。

    这下总可以将全村人的红薯都买回去了吧。

    “要不我先统计一下问题有多少?”这是要大干的趋势啊,邱秋觉得不能再矜持,乡亲们是不能得罪的。

    东家三百斤,西家五百斤,钟家山有二十八家要卖,加上自己家的总共近两万斤红薯。

    堆起来都是一座山了。

    “我买不了那么多。”邱秋摇头:“而且,这么多红薯做成苕干哪怕是拿到县城去卖也卖不完的。”

    消费能力有限,供大于求物价很低,到时候干得闹热吃得造孽,赔本赚吆喝。

    邱秋才不干这种生意呢。

    一百斤红薯就是五百文钱,这还昌去年邱秋给钟叔家的价格。原本想着家里那一堆红薯就要变成银子了,却被邱秋一句话将梦幻打破。

    集体沉默气氛尴尬。

    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县城不好卖,你可以去府城,去京城卖啊。”罗筐看着邱秋想着这个胖女人连青楼的生意都敢做,估计就没有她不敢去的地方了。

    对啊,是啊!

    很多人随声附和。

    真不愧是跟着自己混过两次县城的人,居然知道业务延伸。

    “如果大家相信我,我可以像卖玉米棒一样操作。”家家都出力人人参与福祸同担:“卖的钱按斤两分摊。当然,这次的活儿很多,做事的也就要多一些。”

    搭伙求财就怕分摊不均,三五百斤一家人,到时候分钱时有多有少,干活的时候又要纠结谁多谁少,这样就容易闹矛盾。

    “我的意思是,每家五百斤红薯,要两个人。”邱秋想了想出了一个方案:“统一由钟叔指挥安排,大家都要听钟叔的。”

    “我不行,我不知道该怎么干。”虽然是村长,但是做营生他还是陌生的,什么也不会他不敢去指手画脚:“吴风家的,这事儿大家伙儿还是要看你的。”

    “钟叔,您帮着看管人;我负责技术上的活。”虽然这会儿说得好好的,但是到时候自己一个女人怎么可能喊得动那些大佬爷儿们呢。将调度人员的差事交给村长犹其合适。

 第三十七章篼底

    “我家总共不到五百斤怎么办?”三奶奶很焦心。早知道就多种一点地了,石头也是不太听话,自己年老也种不了多少。

    “不用担心,三奶奶您可以花钱给别人家买一些凑成五百斤啊。”按需要配是行不通,平均主义还是可以试一试。同工同酬没有闲话。

    其实真正担心的是邱秋自己。

    地里的需要挖回来;种下的红薯要变成钱。

    她自己规定的五百斤就是限制了自己的钱财。

    “地里的我们帮你挖,你家愿意做多少都可以,因为是你带着大家做事。”钟叔最后拍板决定:“每家出两个人,由我统一安排,你们听我的,我听吴风家的,就这样决定。”

    洗红薯、削薯皮、烧火焖、切块、打条……

    人多力量大,热热闹闹干了起来。

    这场面倒像是一个小作坊了。

    数量大,小锅小灶烘烤都很难。

    邱秋让钟叔安排人砌了两个大土灶,现编了竹遮拦烘烤。

    “难怪我做的要生霉,我不知道要烘烤。”许嫂子后悔不已,她离成功就只差了烘烤这一个程序。不仅挨了骂还让狗子吃了中毒吃药。

    “你不是说你年年都要做一点吗?”钟婶子可不容她边说边变:“你现在学了回去又可以做了!”

    “不会的,我家那口子说再做害人就要打死我了。”许嫂子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再说了,这儿的活儿这么多,我哪来那时间啊。”

    看人做事总觉得很轻松,真正干起来才发现好麻烦。

    亏得去年吴风家的姑嫂三人不知道都做了多久啊。

    第一批苕干出来邱秋过称后有一百多斤,预计刚好够县城的消费量。

    “做苕干大家都会了吧?”既然是大家干邱秋也就没有隐瞒了,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不管怎么说自己家这次也算占了大头了,她拿了一千两红薯出来做,余下几百斤当粮吃。这天喊了钟婶子许嫂子四五个妇人和吴霜道:“你们掌握着好好干,我准备去县城里一趟。“

    这是要变成银子了。

    罗筐和许大他们是路熟也知道情况,自然是同行的。

    到了县城,邱秋打探到离府城的路程还有四百多里路。

    就算是现代四个轮子的汽车也得开大半天,同样是四轮马车就得走两三天了。

    为了一点苕干去一趟府城,好像有点不值得。

    货物总是有来有往,邱秋最后找了一家粮行。

    “我是卖粮的,不买你那什么苕干。“段掌柜五十开外听小二说有人找以为是大买家,结果是个胖女人来推荐她的货物。

    “不知段掌柜这些油粮从何而来?”这才是邱秋想要问的关键“是从府城运来还是就地取材。”

    “二者兼有。”本着和气生财段掌柜没有撵她,忍不心里的不爽回答。

    “这么说来段掌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府城进一次货了?”邱秋也是会看脸色的人,有包袱赶紧抖出来:“我寻思着您进城的时候可以捎带一些苕干去卖给那边的掌柜,物以稀为贵,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格。”

    生意人无利不起早,听闻这样也可以段掌柜愣了一下,这次甩了个正脸给邱秋。

    “掌柜觉得意下如何?“心动就有希望:”这样吧,好不好的也不是我说了算,您先偿一偿。“

    邱秋大方的将一小布袋苕干递上:“又香又脆,我卖得也不贵,六十文钱斤,这东西要是送到府城卖给那些大户一两百文一斤肯定没有问题。“

    中间的价差这么大。

    “省城有钱人家多,大家都讲究摆场,人来客往桌上摆些糖果苕干喜气又大方。“邱秋说到这儿超级怀念现代的干果类食品。见段掌柜偿了一根苕干后期待的眼神就望着他。

    “万一卖不掉呢?”做生意肯定要寻好退路更何况更行如隔山。

    “段掌柜是商场上的老人了,别说这一百多斤苕干了,哪怕再来三五百斤您也一定会推出去的。”开什么玩笑,卖给谁都告诉你了看在钱的份上也会努力推销吧。

    “我说是万一,你总得让我心里有个底。”段掌柜一边嚼着苕干一边盯着邱秋,精明的眼睛里盯着算计。

    “这样吧,段掌柜,若是卖不掉,只要你好好保管没有潮,还是原汁原味的苕干有多少我原价回收多少。”咬咬牙,老狐狸自己是玩不过她。

    也罢,给他篼个底吧。

    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还是邱秋看他又伸手取第二根苕干了。

    这么好吃的东西府城都卖不掉她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自己天生就不是生意人。

    段掌柜要找退路,自己当初在钟家小院议事的时候居然一点儿也没想到这一点,

    傻不拉叽的拉着乡邻就上船,这要是陷在河中间了怎么办?

    连退票都没有买。

    蠢啊,傻啊,自己坑自己啊!

    邱秋肠子都悔青了。

    “一共有多少数量?”段掌柜要的就是这句话,卖掉了赚的钱是他的;卖不掉退的货是邱秋的。虽然说做生意会有一点风险,但是能不担就别担:“量少了我懒得跑。”

    张大海口准备要多少。

    “五百斤。”段掌柜粗粗算了一下,一斤少说也得赚五十文钱,五百斤一来一去运货的开支费用啥都出来了。用邱秋的话说,进货顺带赚点差价何乐而不为呢。

    “十天后我就送来。”邱秋默默算了一下正合适:“段掌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好,十天后我正好要去府城进货了。“段掌柜对眼前的胖女人有了几分兴趣,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位说话做事头头是道,初见反感再看好看,说几句话办些事却有做大事的范!

 第三十八章蹊跷

    罗筐和许大听说邱秋将未出炉的苕干都卖了,两人张大嘴巴惊讶不已。

    “你们也别乐观。”凭什么自己给段掌柜篼底,乡邻们却不给自己一点安慰呢:“段掌柜说过,如果卖不掉要悉数退给我。我也没办法,如果有退货的话,少不得又家家户户平摊了。“

    那这货是卖掉了还是没卖掉呢?

    别干了等于白干!

    邱秋与段掌柜约定了包退货时间为两个月。

    因为担心退货,收回的银子也没敢分,就放在村长钟叔手上。

    “几十两银子放在我家,我这心底还真有点慌。”钟叔有心不管吧,但身为村长人人都信他,反正不放在他家就放在邱秋手上:“万一要是掉了什么的怎么办?而且你家有点玉米棒都被人惦记上了。”

    “要不然一家分一点”拿一半的银子分了,余下一半数量不大也就没那么显眼,责任就轻一些了。

    有钱分了!

    虽然不多但相对于去看看着邱秋独赚大家都很高兴了。

    只是心里祈祷那个什么掌柜别退货才好。

    “退货也不怕,别人都是花钱买来吃,咱就自己受点累吃也吃得下。”钟婶子开导着三奶奶:“能卖点钱也是托了吴风家的福,要在以往还不是只有喂猪或吃掉又或者是烂光。”

    “是这个理。”三奶奶拿到钱先将买别人家的红薯本钱付了,手上还余有一两二钱:“我今年跟着吴风媳妇都赚了二两多银子了,棺材本也够了。”

    “他三奶奶,石头还小呢,你得好好活,这钱顶多是给他娶媳妇的,以后还要盖房子抱重孙子,好日子在后面咱跟着吴风媳妇好好赚,慢慢赚,您老可不能撒手不管。”钟婶子笑道:“您看看罗筐就知道,家里没个老人张罗哪怕是有钱媳妇也不好找。”

    “说起筐筐,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回事。”三奶奶点了点头承认确实是这样:“前几天有人给他谈郑家湾一个姑娘十五岁,他嫌人小。”

    “上个月我回娘家看邻居侄女守寡回娘家,人长得漂亮又能干配他绰绰有余吧。”钟婶子气笑了:“三奶奶,你猜怎么着?”

    “还能怎么着,嫌人是二婚嫂呗。”三奶奶摇头失笑:“高不成矮不就的,我看他啊哪是在挑,是根本就不愿意找。”

    “对啊,就是这个理儿!”钟婶子总觉得哪儿不对,经三奶奶一提醒总算明白过来:“还真是不愿意找。”

    “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挨饿,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三奶奶叹息一声:“爹娘去得早没人管就是这样放敞。”

    边说边走了,回去还要给石头洗衣裳。

    一个单身小伙子,血气方刚身强力壮却不愿意找女人,这本身就不正常。

    有钱还不找女人,这就有点不对了。

    除非他看上了谁,只是机缘不对。

    没钱的时候就说没钱,今年他跟着吴风家的卖玉米棒卖苕干少说也赚了四五两银子了。

    吴风家的!

    噢,对了,原来症结在这个地方。

    “别瞎说,吴风家的对咱不薄。“晚上睡觉的时候钟叔听了女人的话后皱眉道:”她一个妇道人家是容易招惹是非,听到这样的闲话你得帮帮她。你居然也说起这样的闲话了。“

    “不是我说,是真的。“钟婶子倚在床头扳着手指数道:”开荒、种红薯、挑玉米棒、捉贼。对,特别是捉贼这事,现在越想越蹊跷,怎么就这么巧了呢,半夜起来撒尿就看见小偷撬吴家的门了。嗯,有问题,这小子搞不好还经常在吴家房前屋后转悠呢。“

    “闲吃萝卜淡操心,连人半夜起床撒尿你都要管了。“真正有本事的男人是听不得闲话的,钟叔也不喜欢自己家的女人嚼舌根:”我可给你说了,吴风家的不容易,你别添乱毁了她名声。“

    虽然做了好事,但好人不一并有好办。

    关于自己的种种,邱秋多多少少是知道的。

    特别是最近两三个月罗筐一反常态不帮吴家做事更是惹得很多人都在谈。

    各种言论都有,有说两人已经搅在一起了;还有说看他们在玉米地里睡觉的,反正有板有眼只是没当着邱秋的面说罢了。

    每每看见邱秋出现时妇人们的呵呵笑声就很响亮,说东家的鸡西家的鸭牛头不对马嘴胡乱插嘴接话。

    邱秋也知道她们背后在说自己坏话,但是嘴长在她们身上啊,又没有指名点姓的说给自己听,就只能全当放屁了。

    做女人难;做一个守活寡的女人更难。

    邱秋躺在大床上回味着上辈子的鸡汤。

    长着女人的身体进出女厕所象征着她是女性;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出来的从容是自己的情绪主人;是男人的港湾是孩子的殿堂那叫女人;连女人都欣赏的女人,外在美丽内在魅力男人女人看了都想拥有那叫女神。

    自己首先是一个女性,却没有男人为自己遮风挡雨,所以有男人靠近自己就会被怀疑。世俗的人都认为只有找到男人才何以依靠。

    而邱秋,那是来自现代的灵魂,有着清醒的头脑过人的智慧和包天的胆识,她缺的只是一点美貌一点机会,离志为女神差了那么一点点的距离。

    在凡人成堆的这个古代,邱秋的目标就是成为女神。

    只有女神才可以做到呼风唤雨,才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成为女神的必经前提就是不在乎俗人的闲言碎语。

    当然,如果有解决的办法肯定还是有必要解决的。

 第三十九章识字

    “我娶不娶媳妇干你何事?”路过吴家门罗筐没料到邱秋会喊住他说话,张口就问为什么不娶媳妇。

    罗筐的脸红了白白了青,受伤的心鲜血淋漓。

    明明知道为什么却还要问,这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我是你师傅啊,徒弟的亲事我自然要过问。“尼玛,让你娶个媳妇都那么难吗?又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你是绯闻男主角,找一个女人自己也就能摘掉桃花嫌疑呀。于自己没半点好处的事邱秋才不会干:”看看你,和你同龄的人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不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吴风和我是同年的,我只是比他大月份,他倒是成了亲那你们的孩子呢?“罗筐被逼急了红着脸反问。

    被人反问邱秋惭愧,已所不欲物施于人。

    她也是犯了一个凡人多管闲事的毛病。

    “大嫂,我们那个陷阱简直就是摆设。”吴雪这天想起离姐妹俩上次去看依然没有野物很是伤心:“除了那两只兔子陷阱就是白挖的。”

    说起陷阱邱秋想起了板栗该熟了。

    所谓树大招风邱秋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人瞩目,毫不夸张的说,她只要一走出吴家的门村上百分之九十的人眼睛都是盯着她的。

    今年想要悄悄背回两三百斤板栗是不可能了,邱秋想要吃独食就得另寻他人。

    罗筐也关注着吴家,甚至还养成了半夜起床朝着吴家的方向撒尿。

    这是那次捉贼后的强迫症,总会担心有人撬她的门。

    明明知道邱秋看不上自己,罗筐还是不想随便娶媳妇儿。

    睡不着的时候就在检讨,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勤快。

    也对,钱没有她多,房子比吴家的还要小几间也没那么牢固、开的荒也比吴家的少。

    与其天天盯着她,不如好好干胜过她。

    说干就干,罗筐准备先修几间房。

    后山有的是树,拿了砍刀随便砍。

    结果看见吴雨来找自己。

    “罗大哥,大嫂要给你指一个挣钱的事,但是你得分我们一些。”吴雨成了小小的传话筒,一字一句都还是在屋里排练过的。

    只要是邱秋说能挣钱肯定就能赚的。

    罗筐根据吴雨指的方向找到了板栗树。

    想起去年姑嫂几人干得热火朝天的,今年就将这棘手的玩意儿丢给了自己。

    也好,只要能挣钱他是不怕苦不怕累的。

    砍树的事往后拖了,还砸板栗吧。

    砸了好几天后感慨还是人多力量大,亏得去年她们折腾出来这么多。

    邱秋去县城,说是要看段掌柜有没有卖掉苕干。

    乡邻们都祈祷着等她回来就可以分钱。

    只有吴霜知道,大嫂又去找板栗的销路了。

    “姑娘,你那个苕干有多少我要多少。”段掌柜看见肥胖的邱秋来了就好象看见了财神爷。

    带了五百斤苕干去府城,也学了邱秋先让人偿,那掌柜偿后就去找东家。

    原本想卖一百二十文一斤的苕干大胆喊到了一百五十文,结果一口气全要了。

    人挣钱挣得累,钱挣钱轻松多了。

    就顺路的事就赚了几十两银子,这让段掌柜喜出望外。

    “苕干是没有了,主要是制作时间太长。掌柜若是想要我们可以先签个约,我制作的就不零卖全都给您送来。”今年在镇上卖得少,在县里也零零散散的卖掉一些,如果能签下大单她就做批发了。

    “好,写一个,马上就写。”段掌柜立即吩咐人取来了笔墨纸砚,略一沉思写下了两行字递给邱秋:“你看一下,行就按个手指印。”

    看也不过是场面话,像这样的农家女是不可能识字的。

    他也没想过要欺他,只不过还是写了要篼底的条约在里面。

    “段掌柜!”邱秋接过瞄了两眼,这字写得中规中矩倒也认得,繁体字笔画多让她写有点恼火,但是不防碍她看清上面的条约:“段掌柜,恕我直言做生意总会有点风险。三五百斤可以退货这个我能理解也能处理,但是你真正要的是量大了还让我回收处理那就难了。“

    “姑娘识字?“段掌柜瞪大眼睛盯着邱秋看。

    废话,不仅是咱老祖宗的方块字,就是弯弯绕绕的洋文那也是识得的。若不然你写的卖身契自己是不是也给签了呢。

    “略识几个,还是为了着卖苕干特意请人教的。”邱秋露出淡淡的笑容:“段掌柜,你看这条款……”

    保了他保不了自己,邱秋可不干。

    “是有一些风险,不过数量太大我怕血本无归。”段掌柜想要高枕无忧的算盘落了空一时之间他还没想到应对的话来说。

    “这样说吧,段掌柜,如果我和你签了这张大单,我肯定会在明年春种红薯的时候就和邻居们打招呼让她们多种红薯。而成千上万斤的苕干出来我是没办法篼底回购的。”邱秋将契约还给段掌柜道:“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要签就签,不签拉倒。

    邱秋也是无意之中知道府城他卖了高价,而且,这还只是批发价格,零售少说也得两百文钱一斤了。

    真正赚钱的绝对不是农户和工厂。

    那是中间的批发商和营销店家。

    左手倒腾到右手翻了一个大跟头,转瞬之间物价就翻倍涨。

    钟家山与府城之间不就是跟着一座座山几百里路吗,有了之前的甜头她稍微动员一下相信跟随者还是众多的。

 第四十章比较

    不仅脑子清醒还识字,说话条理也清,前前后后考虑问题范围也广。

    这样的人不做生意真是可惜了。

    可是,遇上这样一个对手也很棘手。

    “对了,此次前来,还有一样东西想给段掌柜看看。”邱秋说着就掏出了随身带的板栗:“这是我们家老人种的果树,生熟都可以吃,可当零食可入菜,不知掌柜有没有兴趣。”

    “有多少?”不用问,又是生意找上了门。

    苕干那个敲门砖很给力,板栗还没有入口段掌柜就问数量和价格。

    “这果子数量不多,两三百斤。”邱秋笑道:“板栗树五年左右才可以结果。刚开始结果的时候,每棵树结的板栗果实也不多,所以价格稍微要贵一点。”

    邱秋要价一百五十文一斤。

    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要价多少,段掌柜都会翻一倍出手。

    当然,货物总会有它相应的价值的,价太高就会滞销。

    让人意外的是,段掌柜这次价格也没有讲就让送来。

    自然也不好意思让邱秋给他篼底了。

    山上的野果子也能发一笔横财,一人一半罗筐分了十八两银子。

    对他来说这是巨款,果然跟着这个女人能挣钱。

    而且,这次是闷声发大财。

    “小雨,给你大嫂说,以后有里有什么事都来喊罗大哥。”罗筐原以为只是帮邱秋的忙,谁知道将钱送去后又让吴雨给自己送来了一半。

    “嗯,我大嫂说了上山打鸟见者有份,东西是我们看见的,活却是你干的,所以一人一半。”吴雨迅速的看了一下四周见没人她还小声说道:“罗大哥,你可千万别让人知道了,否则人人都要分了。”

    “放心,你罗大哥我聪明着呢。”罗筐的笑声特别响亮。

    他又有钱了。

    有钱就得花。

    罗筐原先想着将再修几间屋,这次想法却不一样。

    罗筐要推倒了重干。

    和村长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