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宠金枝-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区区一个沈氏,凌家从方方面面着手,竟都没在刑部大牢打开缺口,也就没办法将之灭口。
  官员受贿是重罪,可行贿数额巨大的话,也是死路一条——是因此,他们相信,沈氏就算握有证据,也不敢示人,她在做的,不过是给发泄多年来的怨恨,要除掉大夫人而已。哪成想,她是真的不想活了。
  那个人,简直是个疯子,任谁能看得透?
  偌大的书房里,凌国公静坐许久,终于起身,找出爵位印信,进宫求见皇帝。
  皇帝正在与内阁议事,晾了他一阵才传见。
  当着六位阁老的面儿,凌国公老泪纵横,下跪请罪,请皇帝褫夺凌家爵位。
  皇帝喝茶,不言语。
  礼部尚书董阁老笑呵呵地道:“案子尚在审理之中,凌侍郎再三鸣冤,称自己是被污蔑。凡事都有正反两个结果,国公爷实在不需心急。”
  刑部尚书章阁老附议:“此言不假。”又对皇帝行礼,“还请皇上三思,莫要早做论断,寒了凌家一门的心。”
  想打人情牌,大事化小?那怎么成?凌府还是凉透了为好。
  皇帝思忖多时,笑道:“二位爱卿所言极是。凌国公,将心放下,回家静候结果吧。朕也相信,凌侍郎断不会行差踏错到那地步。朕还需要你们父子齐心协力的辅佐,等一等,定有还他清白之日。”
  凌国公还欲再言,皇帝已吩咐冯季常送他。
  凌国公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凌府。
  一直在院中等待的凌漠,看到祖父那个样子,便知大势已去,脸色越来越苍白,心底的寒意越来越重。
  僵立了许久,他紧紧地握了握拳,眼神阴寒地回了自己房里,唤来心腹。
  有些事,要早做安排了。
  凌府案件审理了大半个月,桩桩件件俱是人证物证俱在。三法司越审火气越大,仔仔细细地列出凌大老爷十一宗罪,附上满门抄斩的建议,呈给皇帝。
  皇帝斟酌之后,在朝堂上宣布决定:褫夺凌府爵位,抄没凌府财产、贬为庶民,男子流放千里。
  朝堂之上,诸多官员表示不满,认为罚的太轻,皇帝好一番安抚。他还不知道这些官员?这时嚷嚷的欢,等事情过去了,因着兔死狐悲,又会有人绕着弯儿地数落他有失仁厚。
  结果已经比预想的好,他便愿意将戏做足,给人们一个对凌府仁至义尽的印象。
  宫里的凌淑妃,这一阵出了几次错,惹恼了皇后,位分降为嫔,被拘在宫里,每日抄写佛经。
  这种事,几乎是必然的,没人觉得意外,也没人为凌嫔斡旋。
  。
  这一年的第一场雪,腊月初九才降临。
  翌日休沐。
  一大早,顾岩陌被无病吵醒了:小家伙坐在床榻板上,呼哧呼哧地看着他。
  他笑了,伸出手臂,揉了揉它的大头,“你是把晚渔当娘了,还是当弟兄了?”这么久了,还是每日黏着她。
  无病摇着尾巴,直起身来,大爪子搭在床沿上,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且开始哼哼。
  里面的晚渔笑了,在锦被下面穿上寝衣,随后撑着身形,对无病伸出手,“小子,要出去玩儿?”
  无病狂要尾巴,喜滋滋地把一直爪子交到她手里,还蹭来蹭去的。
  夫妻两个都笑了。
  “好,等着。”晚渔的语气里尽是宠溺,也没厚此薄彼,亲了亲身边人的俊脸,“你再睡会儿。”
  “晚点儿我去找你们。”
  “好。”
  晚渔麻利地洗漱穿戴梳妆,陪着无病吃完早饭,带它去了顾岩陌的练功场。这里地方开阔,可以让无病撒着欢儿地玩儿。
  谁都看得出,小家伙对银装素裹的景致喜欢得紧。
  走在练功场里,晚渔对无病扬了扬下巴,打了声呼哨。
  无病立刻撒着欢儿地跑出去老远。
  晚渔裹着小白狐皮斗篷,缓缓踱步。
  进入腊月,六部开始紧锣密鼓地合账,年节之前,便要将账目及结果交给六位阁老,再呈报皇帝。
  皇帝早就开始心里打鼓了:不知道今年又有多少亏空,若是亏空太多,晚渔主张的兴民先养民怕是难以促成。
  好几次,他皱着眉跟晚渔提及此事。
  晚渔少不得宽慰父亲,又劝他对内阁有耐心些,相信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出于好的目的,只要君王肯放下架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任谁也不好意思驳了他的情面。
  父亲苦笑着说,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一阵不就一直没脾气么?怕就怕,地方上又出是非,先乱了阁臣的心。
  这倒是实情。但是,不会的。如果有,岩陌就先一步获悉了。沈玄同手里的十数万漕帮子弟,可不是吃白饭的。
  只是,这些她不好告诉父亲,只是说朝廷也该转运了,不会再出乱子。
  。
  临近春节,六部盘账有了结果,依然亏空,但是比起去年,倒是少了两百万两左右。
  皇帝大悦,趁热打铁,将晚渔列出的兴民养民章程细细地告知阁臣,又放下架子,和几个人推心置腹。
  内阁颇有些受宠若惊,加之章程实在没得挑剔——会损伤到他们的利益,但是一碗水端平,大家都一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凡事都一样,只自己受损失的话,那一定是跳着脚地反对,可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接受起来便容易得多。
  如此几个来回下来,内阁也便统一了立场,表示赞同。
  皇帝长长地透了一口气,私下里再看女儿的兴民之策,又忍不住叹气:这小兔崽子,要是男孩子该多好?他还至于这么多年为立储之事头疼?她还至于满腹韬略却只有他知晓?
  但他很快就告诫自己,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得知足。
  顾家那边,外放的二老爷、三老爷携家眷回来团圆,在二老夫人的提点之下,见到三老爷、三夫人、岩陌和晚渔,倒也都是礼数周全。
  元宵节,朝臣和内外命妇一并进宫,陪同帝后饮宴、观看烟火。
  正月十六晚间,顾岩陌带晚渔、无病去了水上,让两个看的是水上烟火。
  挺难得的,先前因着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有些暴躁的无病,看到满天烟火时,竟是安安静静,且颇为欢喜的样子。
  正月十七,二老爷、三老爷携家眷辞行赴任。
  而经了凌家没落的事情之后,过完年,四皇子做出了选择:请旨去封地。
  从皇长子到他,都有封地,但谁都不肯去封地。因为依照本朝定制,皇子在封地,府兵不得过八百,不得拉拢地方官,不得招募幕僚谋士。
  去了封地,对于在京城自由自在惯了的皇子来说,形同囚/禁,只是那笼子大一些罢了。几个儿子抱团儿如此,皇帝又能怎样?只好由着他们。
  这一次,四皇子开了先例。
  皇帝将他的折子压了几日,准了。
  四皇子离京当日,辞行的时候,皇帝言语间给了他带上淑妃的余地。
  然而,四皇子却是恭恭敬敬地谢恩,说不用了,父皇身边嫔妃不多,母妃理当继续服侍您,我想见父皇、母妃,来日自会请旨进京。
  皇帝深凝着他,笑了,颔首说好。
  四皇子就此离京。
  。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晚渔的地位越来越重:皇帝已将暗卫交给她半数,命锦衣卫听凭她吩咐,有难事去问她,平日里有意无意的,并没隐瞒朝臣。
  朝臣一直对晚渔成了皇帝义女一事匪夷所思,到了当下,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不明明就是临颖公主在世时的情形么?
  思来想去,也找不到说服自己的切实的理由。
  但是,绝大多数在京官员都不会因此对晚渔心存敌意:皇帝认义女之前那个暴躁、懈怠朝政的样子,历历在目。
  比起帝王认个义女加以倚重,那魔怔的样子太可怕了。所以,这样也很好,横竖暗卫、锦衣卫本就是皇帝心腹,他想让谁掌领是他的事,要是存心隐瞒,谁也不会知道。
  找皇帝义女的麻烦,皇帝一生气,又开始思念临颖公主、旧状复发的话,太要命了——那种架势,可是有着暴君的苗头。
  所以,还是省省吧。
  想通这些,权衡过轻重,多数人自然是不会招惹晚渔,至于少数想动晚渔的人,则明确了一件事:要动她,就要一击毙命。
  顾岩陌过完年节,投身到了公务之中。皇帝见他当差尽心尽力,又分明游刃有余,便心安理得的交给他更多差事,常唤他到御书房议事。
  晚渔知晓他辛苦,便多了一份体贴。
  晚间,晚渔在灯下做针线,是近来给顾岩陌做的一件锦袍,就快做成了。
  二更天后,衣服做好了,晚渔收起针线,揉了揉眼睛。
  这时候,顾岩陌回来了,她展颜一笑,拿着锦袍到了他面前,“快试试合不合身。”
  “居然做好了?”顾岩陌的潜意思是,他以为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晚渔也就顺着他说,“是啊,我居然做好了,你要不要?”
  “不要不是太傻了?”他笑着褪下官服,换上锦袍。
  晚渔围着他转来转去,仔仔细细打量一番,“还好。”
  顾岩陌纠正道:“不是还好,是太好了。”
  晚渔帮他脱下来,“等明日洗过熨烫之后再穿。”
  她花在他身上的心思越来越多,越来越暖心。顾岩陌含笑吻了吻她,“我居然想到了贤惠二字。”
  “你正经夸我一句又怎么了?”晚渔不满地捏住他的鼻梁,“说你很高兴,很喜欢这衣服。不说我就再也不给你做衣服了。”
  这威胁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立竿见影——顾岩陌照说不误,且加了一句,“我也更喜欢我夫人了。”
  晚渔漾出毫无城府的璀璨笑容,又推着他去净房,“去沐浴吧。”
  顾岩陌逗她,“你陪我?”
  晚渔轻笑,“妾身不是陪着,是服侍三少爷沐浴。”
  顾岩陌莞尔。
  二月,三夫人请了一位太医到顾家,给晚渔诊平安脉。
  诊脉之后,太医给晚渔开了个温补的方子。
  晚渔将方子看了一遍,心里就有数了:婆婆想快些抱孙子。人之常情,这是应当的,她也就从善如流。
  自此,每日早晚一碗汤药。
  桃李争春的时节,顾岩陌针对皇后、皇长子在苗疆的安排奏效,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当地官员起了内讧,相互派人暗杀对方,如今已有两人丧命。
  苗疆近年来大小乱子不断,朝廷曾三次用兵镇压,刚消停了三二年,便又出事了。这次并无叛乱之事,可官员内讧的事情也不小,皇帝和内阁的看法一致,该派个钦差过去查明原委。
  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后听闻苗疆之事后,数日夜不安枕,苦思冥想对策。她根本不相信什么内讧的说辞,笃定是有心人蓄意为之——四皇子那一枝完了,轮到她和皇长子了。
  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将她在暗中培养势力的事告知那个有心人的?
  方涣么?
  不大可能。方涣的案子前一阵结了,因着知法犯法数罪并罚,人已在流放交趾的途中。他不能放弃眼前的活路,捅出那件事,将他自己也置于死地。
  那会是谁?是苗疆那边的人起了反心?
  她也得安排一两个人,前去苗疆探明情形。
  已到危及关头,不得不动用有分量的人了。
  反复斟酌之后,皇后寻由头传长公主进宫。
  长公主是皇帝的姐姐,虽非一母同胞,这些年却也有些手足情分。
  长公主嫁的是董阁老的父亲,夫君前些年病故。从那之后,长公主深居简出,寻常不与人走动,到寺庙里一住几个月的时候倒是不少。
  。
  顾岩陌和晚渔磨了皇帝好几日,总算是将去苗疆的差事揽到了手里。
  皇帝答应归答应,对晚渔还是没好气,“就没见过你这种孩子,长年累月想往外跑。”
  晚渔就笑,“岩陌去办差,我凑热闹,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罢了。”
  “你要是敢涉险,往后再也别想离京半步!”
  “不会的,您放心。”晚渔连声保证,随后说起六皇子的功课,“您每日抽出些时间教他吧,每日教什么,我都给您列出来了。”语毕,交给父亲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皇帝明显踌躇,“他怕我。”
  “哄两日就好了。”晚渔道,“您耐心些。”
  皇帝瞪了她一眼,“都怨你,不出门不就什么事都没有?”
  晚渔道:“我看到的听到的,应该最可信吧?”
  这还用说?皇帝拧巴着表情摆了摆手,“快滚回家打点行装吧。”
  晚渔笑着称是。
  她没想到的是,临行前,长公主进宫面圣,逗留多时,离开之际,为皇长子和自己的孙女董昕求了一道旨意:表兄妹两个代她去苗疆看望两位故人,借着顾岩陌前去办差之便,随队伍一起走。
  皇帝转头派人知会岩陌和晚渔:长公主来这么一出,必有所图,他们路上需得用心防范、留心观察。
  顾岩陌和晚渔都无所谓,横竖路上也是无趣,有人给解闷儿也不错。
  三夫人这边,虽然不愿意儿媳妇出远门,但那是皇帝发的话,不敢流露出不满,只是絮絮叮嘱了一番。
  晚渔一一点头应下。
  三夫人没忘记让她带上了一大堆药,路上也要按时服用,毕竟是补身体的。
  晚渔哭笑不得,却也只得照办。
  离京前夕,她和顾岩陌去见了李氏、傅仲霖。
  李氏反应与三夫人大同小异,傅仲霖则叮嘱他们多加小心,毕竟,苗疆那地方,擅长歪门邪道的不少。
  两人点头说一定会。
  傅仲霖问起无病,“它也去?”
  晚渔笑着点头,“不让它去,怕是会闹脾气。”
  傅仲霖失笑。
  离京当日,在城门口,顾岩陌和晚渔见到了皇长子和董昕。
  董昕十五六岁的样子,样貌娟秀,举止端方得体。
  寒暄几句,一行人启程,就此离开京城。
  路上,随着逐日相见、说笑几句,董昕与顾岩陌和晚渔渐渐熟稔起来。
  皇长子就不需说了,他本来就与顾岩陌是老熟人,与晚渔则是兄妹相称,路上主动忽略了先前的不快,态度很是爽朗。
  晚渔和随行的纤月、凝烟留心注意着,确定董昕不是习武之人。
  既然如此,身子娇贵的大小姐,怎么会勉为其难地走这一趟?她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日,傍晚行至驿馆,一行人遵循着驿馆的安排,进到自己的屋舍。
  顾岩陌去了外面,吩咐进之、裕之一些事情。
  晚渔坐在堂屋,和纤月凝烟说话。无病进进出出的,饶有兴致地看着里外情形。
  董昕带着几色果脯、干果来了,笑道:“都是京城才有的,带来让姐姐和将军尝尝。”
  晚渔笑着让人上茶。
  过了一阵子,纤月捧着药碗进门来,端到晚渔手边。
  一面等药晾凉,晚渔一面和董昕有一搭无一搭地说话。
  董昕视线落在了晚渔手边的药碗,深深呼吸。
  恰在此时,去了前院的顾岩陌折了回来。他手里拿着一个描金小匣子,目光温和。
  董昕却似没有发现顾岩陌进门一样,紧张兮兮地询问晚渔言言:“嫂嫂,这药是哪个居心叵测的人给你喝的?这药……分明是避子药啊……我没少见我大嫂赏给妾室、通房这种药,对这药味再熟悉不过。”之后抢步上前,要将药碗端走,“嫂嫂千万不能服用了!”
  晚渔听着这一番话的时候,在打量着顾岩陌的神色。
  顾岩陌不动声色。
  董昕的手碰到药碗之前,晚渔先一步端起了药碗,笑道:“董小姐似乎有什么误解。”
  顾岩陌将小匣子放到晚渔身边,“给你寻的一个物件儿,收好。”
  晚渔笑着嗯了一声。
  顾岩陌从容落座,这才望向董昕:“若是我请了大夫过来,证明你是无中生有,你要给我们一个怎样的交代?”小九要做什么,哪怕再伤人,也会及时告知他,绝不会将他蒙在鼓里。对此,他深信不疑。
  董昕神色僵住。没想到,顾岩陌对傅晚渔信任到了这个地步。她强扯出一抹笑,“那,应该是我出错了。对不住了。”语毕深施一礼,匆匆道辞离去。
  顾岩陌和晚渔相视一笑。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好事。
  。
  之后几日无话,一晚,在驿馆落脚之后,当地官员求见顾岩陌。因那官员清廉耿直,顾岩陌便应下来,让晚渔先行用饭。
  顾岩陌刚离开,董昕便带人将饭菜送到房里,亲自摆饭,特意将一碗燕窝莲子羹端到晚渔面前,殷勤劝道:“路上膳食比不得府中,一桌菜肴也只有这羹汤还能入口,嫂嫂快喝了吧。”
  语声刚落,进之在门外轻咳一声,恭声道:“郡主,小人有要事求见。”
  晚渔一面将碗接过一面道:“进来说话。”
  进之站在门边问道:“三少爷可曾说何时回来?”
  “没说,怎么也要用完饭。”晚渔问道,“有要事找他?”
  “是有点要紧的事,再等等看,实在不行,只好去打搅皇长子。”进之说完,退出门去。
  董昕不由抱怨:“这个人可真是,怎么什么事都要来问郡主?”
  晚渔笑了笑,指了指对面,又将手边汤碗递给董昕,“独自用饭也没胃口,你与我一起吧?”
  “好啊。”董昕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又给晚渔盛了一碗羹汤。
  这一餐饭,两女子吃了很长时间。
  **
  皇长子坐在游廊间的栏杆上独酌,看到要回房的顾岩陌,笑道:“董家妹妹和长宁用饭呢,你还是等等再回去吧。”
  顾岩陌闻言止步,现出些微不耐。
  皇长子笑意更浓,“长宁总算有了个投缘的人,你该高兴才是。”
  “才怪。”顾岩陌负手回往外面。
  “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皇长子追上去,“长宁难得有个投缘的人,你也不替她高兴——你这种人,根本就不该成家。”
  顾岩陌斜睇他一眼,“这也是你该说的话?”
  “我这可是为你好。”皇长子用“别不识好人心”的眼神回看。
  说到这里,两人听到了女子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口申吟声,不由神色一凛,因为声音是从晚渔所在的房间传出来的。
  两人疾步赶去。
  便在此时,董昕跌跌撞撞地走出来,手掩着口鼻,看到顾岩陌与皇长子,焦急地指向室内,“快!快!郡主她……”
  进之、裕之快步而来。
  董昕又尽量加快脚步奔向皇长子,“表哥……”语声透着说不尽的委屈。
  顾岩陌看了进之一眼,神色一缓,抬手指向董昕,“把她关起来!”
  皇长子闻言愣在了当场。
  顾岩陌疾步进到室内的时候,皇长子缓过神来,呛声责问:“把她关起来?!这叫什么道理?!顾岩陌你倒是给我说个明白!”又恨恨地看向进之、裕之,“你们动她一下试试!”
  董昕扯了扯皇长子的衣袖,道:“表哥,你快命人去请大夫。嫂嫂她中了毒,已经不省人事……”
  进之却冷笑一声,“全拜杜小姐所赐。”
  皇长子拧眉看着进之,“你怎能血口喷人?没看董家妹妹已是什么样子了么?”
  董昕用衣袖擦拭着唇角的鲜血,语声断断续续:“一定是哪道菜被人动了手脚……羹汤是我亲手准备的,不会有问题……”说到这里,露出恍然之色,“也不是菜被下了毒,是酒!一定是酒里被人下了毒……我酒量不好,只喝了一杯,就已是这样了……郡主连喝了几杯,才……”末了,满是懊悔地道,“早知如此,郡主说要喝酒的时候,我就该拦下的。”
  皇长子对进之裕之怒目而视,“听到没有?董小姐是被长宁连累了!她若是想害人,何必连自己一起搭进去!还不快去请大夫!”
  进之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随即强行将董昕从皇长子臂弯中拉开,迅速反剪了她手臂绑住,交给赶来的护卫,叮嘱一句:“看好她,别让她趁人不备服用解药。”
  “你们这帮混账!简直没有人性!”皇长子上前去抢董昕,“就算是为了你们郡主,也该尽快去请大夫,难道连轻重都分不清么?!”
  进之、裕之不接话。
  就在这时,晚渔悠悠然走出门来。
  董昕此时依然很是痛苦的样子,眼中却写满惊愕。
  晚渔微微一笑,“进之、裕之,照看好董小姐。”
  皇长子为之暴怒,目光如刀地看住晚渔,“你这个毒妇!一定是你要毒害董小姐!董小姐到底怎么得罪你了?你怎么能这么对她!”说着又看向室内,扬声唤顾岩陌,“你给我出来!”
  “急什么?气什么?”晚渔好笑地看着皇长子,“天色不早了,我让将军先歇息了。而你,等些时候,董小姐自然会跟你说清原委。”随后又对裕之道,“既然皇长子急着找大夫,你就去请几位过来。”
  裕之称是而去。
  晚渔走向皇长子的房间,“借你房间一用。进之,将董小姐带过去。”
  皇长子的怒火这才略有缓解。
  等大夫过来的时间,晚渔命人将席间喝过的酒取来,让皇长子过目。
  进之看罢,道:“这种毒应是出自于宫廷,寻常大夫怕是解不了的。”
  皇长子哪里看得出蹊跷,只是质问晚渔:“你为何无事?是不是事先喝了解药,只为算计董小姐?”
  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