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喜儿和紫荆冲了进来。
看到冯妙莲身上的红斑,她们也吓傻了。
正在不知所措间,忽然听到外面喧闹声,欢笑声,爆竹声,声声入耳。原来,是冯熙带领着冯府上下老少,浩浩荡荡的到宗庙祭奠祖先来了。
常姨娘也来了。
她到西厢里来找冯妙莲,想让她到大堂,一起随了众人祭奠祖先,保佑在新一年时,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不想,刚进门,就看到冯妙莲不停地搔痒,身上一大片一大片斑驳陆离的红斑,笑容顿时没了,也是一阵慌乱。
她失声:“怎么会这样?难不成病又再复发?”她嘴唇哆嗦着,转头对紫荆说:“快,快去把高公子找来!快呀,还愣在这儿干什么?”
紫荆回过神来,赶紧撒腿跑了。
没一会儿,紫荆回来了:“回常姨娘,高公子不在。他的两个随从说,高公子一大早就进山采药去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有可能当天回,也有可能三五天,或半个月回,这说不准。”
常姨娘急了:“这怎么办呀?妙莲这病,也只有高公子才能够治好,别的大夫,根本就没这本事。”
想起了什么,常姨娘忽然就冲了出去。
很快,她拽了冯熙进来了,哭着说:“老爷你看,你快看,妙莲的病又复发了!我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吗,妙莲这病不容易好,得要有三五年光景慢慢调理。可大公子就是不理,说妙莲的病好得差不多了,让高公子长期住在我们家宗庙不好,别人闲话的!呸,我看闲话的人是大公子吧?他根本就不安什么好心,想把高公子赶走,让妙莲的病没人治,妙莲有什么三长两短,他才拍手称快!”
冯熙皱了皱眉:“你这是什么话?诞儿根本就没这个心。”
常姨娘哭着说:“老爷,你就知道护着大公子,在你眼中,只有大公子跟三小姐才是你的宝贝是不是?妙莲跟夙儿,他们在你眼中,是根贱命的草是不是?老爷,你就是不疼,也不应该这样冷血无情,往死里整!”
冯熙气得直是吹胡子瞪眼:“你胡说些什么?”
常姨娘不理他,又再继续哭:“我可怜的女儿呀,你病得这么重,你爹爹你大哥不给你进家门,往宗庙里赶,不闻不理倒罢,娘好不容易找来了高公子给你看病,如今你爹爹你大哥又要把高公子赶走!女儿啊,你真是可怜,谁让你投错胎,生在冯家?如今爹不疼,大哥不爱,娘也无能为力。女儿,如果你有什么事儿,三长两短什么的,娘……娘也不想活了,鸣鸣鸣……”
冯熙被她哭得不耐烦:“大年初一的,尽是说这些不吉利!好了好了,只要高公子能把妙莲的病治好,他在宗庙住多久都行,我不赶他就是了。”
说完后,便甩袖离去。
——
☆、第428章 :一出好戏2
冯府上下人祭奠了祖先,很快走了一干二净。
冯夙那小子倒是到西厢转了一圈,心里掂着要跟他的狐朋狗友吃喝玩乐,瞅了瞅冯妙莲两眼,也跑了。常姨娘放心不下,守在冯妙莲床前。
黄昏的时刻,高菩萨回来了。
他给冯妙莲把脉,笑着说:“不碍事。只因大小姐的病根还没有去掉,还的残余病毒留在血液里,偶尔发作一次,也是常事,只要及时服药就会没事。”他说:“加服一颗桃露丸,我另外再熬一剂药,喝完后大小姐身上的红斑会消退,且不会留痕迹。”
常姨娘对高菩萨极是信服。
她长长舒了一口气。
常姨娘离开后,高菩萨咧嘴,对冯妙莲说:“其实不过是你贪嘴,昨晚吃了两只鸡大腿——那是没阉割的公鸡。还喝了酒。因此生风化热,成为过敏原,诱发旧疾复发。还好你长期服用桃露丸,反应并不是很严重,还是过了几个时辰身体才瘙痒及灼热的。”
冯妙莲瞪了他:“那你当时为什么不说?”
高菩萨咧嘴一笑,狡狯地说:“大小姐,我在唱一出好戏呢,你不懂?”
冯妙莲巴眨着眼睛:“唱一出好戏?”忽然脑海里灵光一闪,她明白了:“是不是我爹爹跟大哥,计划让你搬出我们家宗庙这事,你早已知道了?然后你趁着这机会,让我‘旧疾复发’?你算准了,大年初一我爹爹跟大哥会到宗庙来祭奠了祖先,也算准了,我娘拉我爹爹来看我‘旧疾复发’的样子,让他眼证为实?而你,却借口上山采药,避开我爹爹跟大哥想要问你的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也想让他们认为,你是真心要把我的病治好?”
高菩萨一张丑帅丑帅的脸上闪烁着两只乐呵呵的眼睛,他夸她说:“大小姐不错嘛,挺聪明!”
他又再说:“不过你有一事儿说错了,我不是想让你爹爹跟你大哥认为,我是真心要把你的病治好。他们如何认为,我无所谓,我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想法。但我是发自内心,真心要把你的病治好!”
看到冯妙莲不说话,高菩萨问:“大小姐,难道你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他喜欢她?
冯妙莲可不敢自作多情。
想了想,她说:“因为我这病奇特,是不治之症。而你是学医的,且医术精湛,想必你最为骄傲的,不是自己的医术有多高,而是于医学上有所启发,创新。遇到我这种百年难遇千年难求的怪症,有如酒徒见佳酿,老饕闻肉香,又像像嗜武如命的武癖,一见到新奇招式,情难自禁,不肯放弃。”
高菩萨一听这些话,顿时把头一仰,粗鲁地放声大笑了起来。
笑声很放肆,很响亮,连房里都发出了回响。他边笑边边用讽刺而轻蔑和语气说:“这确实是我对外面的说法,外面的人也普遍这样认为。”
冯妙莲问:“难道不是?”
高菩萨摇头,冷不防朝冯妙莲走近了一步,略略地把他的身子俯过来,嘴巴靠近了她的耳朵,低声说:“真正原因,是我因为我喜欢你,不想你死去。”
冯妙莲瞪了他。
高菩萨咧嘴一笑:“大小姐,你还是不喜欢我?”
冯妙莲小心翼翼地说:“我不讨厌你。”
高菩萨站直了身子,竖起眉毛,又再粗鲁地放声大笑,毫不掩饰他放肆的态度。他的样子,仿佛冯妙莲的回答很有趣似的,他笑得双肩都微微抖动起来,一双黑黝黝的眼珠子里饱含着乐趣:“很好很好!好得很!”
他一边笑一边走了,留下干瞪着眼,紧紧咬着嘴唇的冯妙莲。
冯妙莲没有说谎。
她如今不讨厌高菩萨了,但还是没有喜欢他。
——
☆、第429章 :兴宁公主1
过了两日,看到屋里只有冯妙莲,紫荆忽然走到她跟前,跪了下来,一边磕头一边说:“主子,奴婢斗胆求你一事。”
冯妙莲连忙问:“什么事?”
紫荆嗫嚅:“主子,你答应了奴婢,奴婢才敢说。”
冯妙莲说:“我能帮的,我一定会帮。”
紫荆还没说有,就不禁痛哭失声。
她边哭边说起了她的身世。原来紫荆,不是北魏人,而是南朝刘宋人。她出身不凡,母亲是南朝宋明帝堂妹兴宁公主,嫁了南朝刘宋的名门世家子弟赵绪平。成亲后,兴宁公主随赵绪平到淮北地区。
兴宁公主怀紫荆那年,北魏的冯太后看到南方的刘宋王朝已行将朽木,气数将尽,认定正是攻打的绝佳时机,不顾大臣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坚持既定方针,遂颁布太后令,下令攻打刘宋王朝。
精锐的北魏铁骑一路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委会快夺取了丢失已久的淮北地区,再次扩大了疆土,稳定了北魏的南部边疆。
赵绪平在那场战争中被战死。
兴宁公主怀着紫荆才三个月,乔装打扮出逃的路上,被北魏军俘至北魏京都平城,然后被发配到北魏后宫为奴。
兴宁公主当年在南朝刘宋京城建康,美貌和才学是首屈一指,聪明机敏,博览群书,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娴雅,又不失豪放健朗,琴棋书画,骑马射箭,无所不能。
兴宁公主被北魏军俘后,发配到后宫的浣衣局。
为了生存,也为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兴宁公主不得不隐名埋姓,不得不抛弃她原先高贵的身份,不得不委身做地位低下的侍婢,也不得不去习惯对人唯命是从,孤独而寂寞,郁郁寡欢。
做宫女的,命运很悲惨。宫女的地位低下,毫无尊严可言,在那些所谓的“主子”眼中,连猪狗都不如。
兴宁公主忍辱偷生,莫不是因为紫荆。
为了紫荆能够得到好的照顾,兴宁公主甚至不惜委身,跟浣衣局的主管太监张公公搞“菜户”。
太监没了男人应该有的那个东东,但并不代表,对异性的不感兴趣。
在皇宫中,无论是宫女,或太监,春~心动荡的,遍地开花。宫女没丈夫,太监没妻子,由此而结成临时伴侣,以慰深宫之寂寞,这关系叫“菜户”。
还有一种叫“对食”。
“菜户”与“对食”之间的区别,就是“对食”,可以是小太监和小宫女之间,也可是是小太监对小太监,小宫女对小宫女,而且多数是临时性,可以随便更改,来个喜新厌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而“菜户”,则是比较固定,是小太监小宫女,像寻常人家的夫妇,成双成对,互相取暖,互慰孤寂。
张公公虽然是太监,却是个痴情汉。
他对兴宁公主极好,对紫荆也爱屋及乌,格外关照。
紫荆是在浣衣局长大的。这些年来,因为有张公公,倒没吃过什么苦,受兴宁公主熏陶和教育,也精通琴棋书画。
——
☆、第430章 :兴宁公主2
紫荆知道,她母亲兴宁公主过得并不快乐。
虽然她嘴里什么也没说,表面上伪装坚强和不在意,但很多个夜里,紫荆从梦中醒来,常常看到她母亲站在窗前,一动也不动地仰头望着天上有明月,眼里全是凄楚,那种失落与悲伤,凌乱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三年前,兴宁公主因病去世。
临终前,她望向南朝刘宋国的方向,那忧伤的眼神,空洞而飘渺,她呐呐地说:“我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魂回建康城。”
兴宁公主不知道,此时南朝刘宋已亡国。
如今的建康城,已不是过去的建康城了。刘宋皇室因为自相残杀,出现了权臣篡国,先是丧失了一大片土地,之后很快就走上了亡国之路。
紫荆握着兴宁公主骨瘦如柴的手,哭得死去活来。
兴宁公主的后半生,过得很无奈,很孤苦,很寂寞,只是行尸走肉,一具空壳而已。她年轻时候的梦,曾经有过的美好憧憬,到最后,成了一首没有和弦的忧伤乐曲,风抚摸着麦浪,翻涌着层层的悲伤,她的后半生,只能在这悲伤里,回味,品尝,纠缠,怨恨,然后,便过完了这一生。
谁说,岁月像一杯忘情水?谁说喝了它,便会忘掉前世旧事?
没有。至少,兴宁公主没有忘记。
兴宁公主临终前的那一刻,已没有意识,她的嘴角里,浮着一个迷人甜美的美容,隔着时间的海洋,隔着世事的变迁,也许兴宁公主在最后一刻,便看到了她曾经喜欢的,曾经迷恋的那个男子。
她留在世上最后一句话是:“苏公子,我找你来了。”
紫荆不知道苏公子是谁,但她知道,那不是她父亲。
宫中的规定,凡是宫女,无论是什么死亡,都不会赐墓,而是由几个太监用了一张席子,把尸体卷起来,然后火葬。火烧后骨灰填入枯井。
张公公暗中贿赂那几个卷尸体进行火葬的太监,因此兴宁公主有骨灰得以保存下来,交到紫荆手中。
张公公说:“紫荆,如有机会,你就把你娘带回建康城吧。”
机会终于来了。
冯妙莲得了病,被遣出皇宫——这消息,还是张公公打听到的,他马上通知了紫荆。于是紫荆赶到了缈云宫。
紫荆跪在冯妙莲跟前,一边磕头一边含着泪说:“还好主子愿意收留奴婢,这是奴婢的福气。奴婢出宫的时候,偷偷的把娘的骨灰也带了。前些日子主子病着,奴婢也不敢提出来,如今主子身体大好了,奴隶请求主子,让奴婢把娘的骨灰带回建康城安葬,了却娘的心愿,之后奴婢再回来伺候主子。”
冯妙莲有些担心:“这儿不是离建康城很远吗?你一个姑娘家,千里迢迢,路途上小心些,得注意安全。”
紫荆说:“奴婢勤练飞刀,就是想着去建康城的路上,如果遇到不怀好意的人,可以用来防身。”
冯妙莲想了想:“待会儿我让小喜儿包十块金锭子,二十块银锭子给你回去。如果不够,我还有——”
紫荆连忙说:“主子,不用了,银子奴婢有。”
冯妙莲说:“银子你又有多少?出门去,没有钱怎么行?路途上要用,找人安葬你娘的时候也要用。”顿一顿,她又再说:“到了建康城,如果找到亲人,或是你想留在那儿,也可以不回来。趁着年轻,找一个你喜欢的,他又喜欢你的男人嫁了,为他生儿育女,好好过日子。”
紫荆眼眶又再红了,哽咽着说:“主子,奴婢今生遇到你,真是奴婢的福分。”
——
☆、第431章 :看花灯1
冯妙莲虽然远离宫中,但关于拓跋宏的消息,偶尔还是能听到。
春节过后没多久,太后为年满二十岁的拓跋宏行了弱冠之礼——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这一仪式的完成,标志着已是一个成年人。
弱冠之礼后,拓跋宏穿戴冠冕,接见了来自天南海北的藩国使臣,万国来使都亲眼目睹了这位年轻聪慧丰神俊秀的北魏皇帝的风采。
但这些,都与冯妙莲无关了。
元宵节到来那一天,天色刚刚暗下来,高菩萨就捧了一碗刚刚熬好的药到西厢房里来。趁着冯妙莲喝药的当儿,他凑近冯妙莲,鬼鬼崇崇地问:“大小姐,待会儿要不要跟我到外面去看花灯?”
冯妙莲一听,手中的碗差点儿没抓牢,要掉到地上去。
她兴奋:“看花灯?好哇好哇,我去!我当然去。”
高菩萨把手指伸到唇边,“嘘”了一声,装了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大小姐,你小声点呀,给别人听到了,那可不好。”
冯妙莲不以为然:“听到就听到呗,那又怎么啦?我才不怕,脚长在我身上,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关别人屁事!”
高菩萨咧嘴一笑:“是不关别人屁事。问题是,如果你爹爹你娘亲知道是我把你带出去的,你说,他们会不会一怒之下,把我赶出冯家宗庙?”
冯妙莲想想也是。
她低压声音问:“我们什么时候去?”
高菩萨说:“我给你准备了一套男装,一会儿你乔装打扮了,我们就从正北处的小门出去。”
小喜儿听到了,顿时说:“高公子,我也去。”
高菩萨手一挥:“小喜儿,你别去凑这个热闹。你留在这儿守老营,如果万一你家老爷,或是常姨娘忽然来了,你得做挡箭牌,告诉他们说,你主子不舒服,早早睡了。”
小喜儿嘟囔:“老爷和常姨娘才不会晚上到宗庙来。”
高菩萨说:“我说万一呀,万一来了怎么办?”
小喜儿瞧瞧冯妙莲。
冯妙莲知道她想些什么,笑着说:“小喜儿你放心好了,人家高公子什么也不缺,而且最最最不缺的就是钱,他不会把我骗去卖的。”
高菩萨呲牙咧嘴地笑:“就是!要骗,也是骗你家主子嫁给我,而不是把她骗去卖,她值不了几个钱。”
冯妙莲没好气,白了他一眼。
高菩萨仰起头,“哈哈”大笑,笑声颇有几分猖狂的味道。。
冯妙莲穿了高菩萨给她找来的那套男装衣服。是崭新的玄色窄袖蟒袍,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外面是一件白色大麾,风帽上的雪白狐狸毛显了几分俏皮,冯妙莲穿在身上,倒有了几分意气风发。
高菩萨则是蓝色云翔符蝠纹装,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墨绿色的大麾,让他修长高人一等的身子板看上去英挺,潇洒,气度逼人。
两人坐了马车出去。
上元灯节之夜,一如既往的热闹。街道上挤满了人,有猜灯迷的,有买东西的,有看热闹的,人流如织,喧笑不绝。
各种造型图案各样工艺新颖的花灯,挂了满街都是,犹如星海看不到头。彩灯有人物,百花,鸟兽,虫鱼,情态各异,妙趣横生。
天空里,有漫天飞舞,绚丽多彩的烟花,远近响起一阵阵清脆的炮竹声。
表演的耍狮队,有童子彩衣击鼓,锣鼓喧天,有十来头人扮的狮子的样子,在前面持绣球的人逗引下,一会儿昂首奋鬣,摆头摇头,一会儿又左旋右转,蹲下起立,一会儿频频颔首,腾挪跳跃。
——
☆、第432章 :看花灯2
高菩萨说:“冯妙莲——”他不叫她“大小姐”了,而是连名带姓的叫她:“我们过去猜灯迷?”
冯妙莲说:“好。”
他们到了金光璀璨极为壮观的十五连枝灯前。那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错落有致,花灯焰火,金碧相射。
十五个灯盏,各有一个灯迷。前面三个灯迷,是打草药名的。冯妙莲把头仰起来,念上面的字:“踏花归来蝶绕膝——”
话音刚落,高菩萨便说:“香附。”
冯妙莲又再念第二个灯迷:“偷梁换柱——”
高菩萨说:“木贼。”
冯妙莲又再念第三个灯迷:“老谋深算——”
高菩萨说:“苍术。”
再接下来的三个灯迷,是打《史记》一句话。轮到高菩萨念上面的字:“齐楚燕赵皆降服——”
冯妙莲不加思索,顿时回答:“四国顺之。”
高菩萨又再念另外一个灯迷:“口道恒河沙复沙——”
冯妙莲说:“不可胜数。”
高菩萨又再念:“死而轻于鸿毛——”
冯妙莲说:“故无贵无贱。”
一旁的灯主,直听到瞠目结舌:“两位公子,真是博学多才,在下佩服!佩服!”
冯妙莲嘻嘻笑。其实她跟高菩萨并不是博学多才,而是碰巧而去。高菩萨是大夫,部到医学上的知识,自是难不倒他。而冯妙莲,不过是最近刚好看了《史记》而已。
忽然听到一个人说:“接下来的灯迷,由我来答。”
说话的,是一个穿了华丽锦服,十**岁的公子哥儿。
浅褐色的肤色,修长俊秀的身段,眉毛浓浓,鼻子极挺,嘴唇薄薄,一张线条冷硬轮廓清晰的脸庞,神情中透着一股狂傲。
他的身边,也是一个华丽锦服的公子哥儿。
十四五岁年龄,长得挺对得住观众,不但如花似玉,一枝花似的,还随时随地可以扮人妖,客串做女人。皮肤白皙细腻,眼睫毛长得可以当扇子,眼睛又大又亮,鼻子高高,嘴巴小小巧巧,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马车见了马车爆胎的美男儿。
冯妙莲看到他们,不禁脸上一僵。
这世界真是小,处处遇到熟人。
这两人,一个是是咸阳王拓跋禧,一个是北海王拓跋详。拓跋禧素喜猜谜,此时他只管抬头望向花灯上的灯迷,倒是拓跋详,注意到了冯妙莲,视线落到她脸上,目不转睛盯了她看,一脸的疑惑。
冯妙莲被他看得心慌,赶紧把头转到一边去,
拓跋详忍不住,又再跑到冯妙莲跟前盯着她看:“这位台兄,好生面熟,我像在那儿见到过。”
冯妙莲瞪了他一眼,粗声嘎气地说:“我没见过你这位兄台,想必你这位兄台是认错了人。”
拓跋详眨眨眼睛说:“你是不是姓冯?”
冯妙莲急中生智,赶紧说:“我姓马。”
高菩萨也聪明,顿时咧嘴,对拓跋详说:“这位兄台,你是认错人了。马兄弟刚到平城才几天,认识他的人没几个。”他转头,对冯妙莲说:“马兄弟,你不是说肚子饿么?我们也别再猜灯迷了,找东西填肚子去。”
——
☆、第433章 :看花灯3
冯妙莲说:“好。”
拉了高菩萨,赶紧鞋底抹油溜走。背后,听到拓跋禧说:“七弟,快来看这灯迷……咦?七弟,你看些什么?脖子伸得这么长。”
又再听拓跋详说:“二哥,你没觉得刚才那个人好面熟么?对了,他长得像大冯贵人,真的很像。”
拓跋禧说:“相貌相似,也不足为奇。对了,那大冯贵人,不是在冯家宗庙养病么?她那麻风病,听说好不了,无药可治,真是可惜了……”
冯妙莲跟着高菩萨,渐渐走远了。
走着走着,冯妙莲突然嗅到了一阵阵香味,连忙张望过去,原来附近有着许多小吃摊。摊子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小食。有胡麻羹,油炸桧,馍都夹腊汁肉,干扣面,扁豆糕,油炸馍,粉皮……等等,多不胜数。
冯妙莲的肚子,“叽哩咕噜”地响了起来。
她还真饿了。
高菩萨说:“冯妙莲,你喜欢吃些什么?我请你。”
冯妙莲说:“你是不是真的要请我?我吃得很多哦。”
高菩萨咧嘴一笑:“你吃得下多少我就请多少。”
冯妙莲说:“谢谢。”
他们先去吃雪山驼掌。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