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国有神女-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有此意。”韩然见荀子已经知道他召他前来的用意,索性也不再遮遮掩掩。
“恕难从命。”荀子的怪脾气在诸侯国之间是出了名的,在韩然之前也有其他王上召见,想要拜他为官或者拜他为师,几乎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听闻不久前吕不韦带了重金去赵国寻他,也被他一口回绝了。
韩然正欲开口却看见一旁的韩非对着他微微摇了摇头,便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既是如此,先生好不容易来韩国一趟,这几日便在王宫好好歇息吧。”
“多谢王上。”荀子闻言站起身来一拜,接着便被宫人带去休息了。
等到荀子一走,韩非便坐了下来。
“这个荀子,本王都如此低声下气求他了,居然丝毫不为所动。”韩然语气中不乏有些不满,毕竟作为王上几时受过这种气。
“父王勿要动怒,再怎么说荀子老师也是赵国人,之前上党一事不少人已经看出我们的用意,他定然不会不知道。作为赵国人,如今赵国大不如前,他心中定然焦虑,只要给他时间,让他明白我们韩国对赵国并无恶意,他便会同意的。”韩非这么说着,嘴角微微扬起,似是已经想到了主意。
“说来简单,可之前上党一事使得赵国损失四十余万将士,如今赵国不单痛恨秦国,更将责任怪在韩国的头上。”
“无论是韩国或是赵国,我们不过都是秦国的受害者罢了,若是能够联合起来,比起单一对抗秦国便会有效的多。这个道理,我相信荀子老师定然会明白的。”
******
荀子在韩国的王城中待了几日,这些日子韩王果然如答应他的一样,并未再前来求他收徒一事,他也乐得轻松。
这日,他闲来无事便走到宫中池塘边的亭里休息。
刚坐了没一会儿,身后便传来了脚步声,他转头望去,竟是韩非。
“荀子老师真是好雅兴。”韩非一作揖招呼道,又吩咐身后的宫人备些茶点过来,随即才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公子不也一样?”荀子瞥了他一眼,随即便转头去看亭外的池塘。
“学生有一问题想问,希望老师能够解答。”韩非又说道,话音未落便见荀子抬起手来,摇着头道:“哎,不要老师学生的称呼,我可受不起。”
“不知道对于如今诸侯国之间的形式,荀子老师如何看呢?”
荀子想不到他会如此直接,有些惊讶的瞥了他一眼,还未开口便听见韩非道:“如今群雄割据,诸侯争霸,之前楚、赵两国勉强可以和强秦抗衡,可秦楚和谈,楚国站于秦国一面,赵国又在长平落败,士气大跌。”
他说着顿了顿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荀子,又继续道:“反观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定然不会就此罢手,以秦国的个性定然会趁势而上,继续攻打赵国。”
说话间,宫人已经将茶点端了上来。
荀子端起面前的茶杯,轻啜了口茶,终于开始认真审视面前这位年轻的韩国公子。
他穿着华贵的衣衫,头发束着,俊眉星目,最多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可他谈起诸侯之争却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通透。
“你叫韩非?”荀子放下茶杯,缓缓开口问道。
“是。”
“若我收你为徒,你能保证以后得了王位绝不动赵国半分吗?”荀子又问道。
“自然。”韩非回的迅速,似是想起什么他又道:“不单如此,若是得到老师教诲,学生还愿奔走秦国,为七国和平尽一份力。”
“好。”荀子终于笑了起来。
“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
韩非拜荀子为师的事情很快便在各个诸侯国之间传遍,秦国的李斯之前也是荀子的学生,之前他费心费力跟前跟后好不容易才拜了荀子为师,习得帝王之术,为的便是日后能够在秦国为官。
荀子当时便要求他,若是日后在秦国做了官,一定要尽力保住赵国,他答应了。
只是如今韩赵关系因为上党一事十分紧张,赵国怨恨韩国故意献上党给赵国惹怒秦国,韩国怨赵国临阵换将使得上党百姓和赵军一同遭殃。
在这种情况之下,荀子居然能够同意韩国公子韩非拜入他的门下,只能说这个韩非不容小觑。
李斯这么想着,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他倒是有点儿想见见他这位师弟了呢。
而此时正在赵国的吕不韦听说了这个消息,想起了之前荀子对他所说的话,这才有些恍然大悟的摇了摇头。
难怪荀子之前见到他便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来他早便知道他想要给秦国卖命,而荀子却希望能够发展诸侯各国来牵制秦国,他们所选择的路是完全相反的。
楚国郢都城中,景差和唐勒看看对面但笑不语的宋玉,无奈的竖起了大拇指:“你赢了。”
“好说好说。”宋玉之前便猜到荀子会收韩非为徒,所以当消息传来时,他倒是没有太吃惊。
只是拜入荀子门下的韩非,下次若是见到,怕要变成一个更可怕而强大的对手了吧。
这么想着,宋玉的唇角微微扬起。
林清婉就坐在宋玉的身边,来到郢都之后,因为宋玉的缘故,她和景差、唐勒也都渐渐熟识了。
他们偶尔上街游玩之时,也会叫上她一起。
“对了,过几日我要去找老师。”宋玉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林清婉的思绪,她抬眼看他,见他正转头望向她:“婉儿,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找老师。”
“可以吗?”林清婉当然很想见见传说中的屈原,可是毕竟她是被楚王召见到郢都的,这么贸然离开恐怕不妥。
“放心吧,王上过几日要和秦王外出打猎,少则十日多则半月有余。”似是看出了她的顾虑,宋玉开口解释道。
如果不是这次楚王和秦王约好一同围猎,他也不能如此明目张胆去找老师。
“子渊,你都不问问我们想不想去吗?”景差一撇嘴佯怒道,一旁的唐勒也跟着附和:“是啊,我们也想去见屈原老师。”
“你们……”宋玉无奈的叹了口气,还未来得及开口说话,便听到景差笑道:“逗你呢,我们在郢都城给你观望着,要是王上提前回来也好及时通知你。”
“多谢。”宋玉感激的看了他们一眼。
“我们之间还谈什么谢不谢。”被他这么一谢,反而是景差和唐勒有些不好意思了。
“王上不在宫中的这些日子,能够安排莫愁和王镶歌见面吗?”之前莫愁和王镶歌见面都是在宴席之上匆匆一瞥,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机会,林清婉便想着问问看,能不能给他们安排见面。
“虽然有些困难,但也不是全无可能。”宋玉知道林清婉是想帮莫愁,便出声说道。
林清婉听了宋玉的话,才恍然想起莫愁如今是歌舞姬,是王上的女人,而王镶歌是将军,是王上的属下。
如果这两个人私自见面,宫中那么多双眼睛不是喘气的,要是被王上知道了,只怕他们两人都要死。
这么想着,林清婉的眼睛黯淡下来。
说起来,或许日后她的命运也和莫愁一样。
虽说之前在宋玉的帮助下,王上同意了暂时不纳妃,可那只是一时而已。
若是王上改变了主意,她又当如何?
同唐勒和景差分别之后,宋玉便送林清婉回驿馆。
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
到了驿馆之后,宋玉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跟着林清婉走了进去,到了后院。
“婉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林清婉抬眼看向面前的宋玉,想起之前他曾经所说过的话“相信我,你不会有入宫为妃的一天”,当时他眼中满是坚定,就仿佛他知道结果一般。
她该相信他吗?
“宋玉。”这么想着,林清婉还是开口了。
宋玉闻言朝她走近了几步,见她直直望着他说:“我能相信你吗?”
宋玉似是没想到她会忽然这么问,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能。”
作者有话要说: 宋玉:媳妇居然不相信子渊,子渊好委屈~~
林清婉:。。。。。。
唐勒:戏精!
景差:戏精!!
韩非:这章我出来装逼你也要抢戏,戏精!!!
第21章
经过几日的精心准备,楚顷襄王熊横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出了王宫,去往和秦昭襄王嬴稷约定的狩猎之地。
虽说这次秦王和楚王狩猎是私下之约,可消息很快还是传遍了各个诸侯国。
不少百姓纷纷猜测秦国此举无非就是做给韩国和赵国看,毕竟秦军攻打韩赵还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一转眼秦王却和楚王开开心心的狩猎去了。
邯郸王城内,赵丹得了消息正恨得牙痒痒。
“好个嬴稷,他就是故意在气本王。”
赵丹在大殿之上来回踱步,看向殿下的大臣们,忽然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去,去给我把秦国质子异人找来。”
嬴异人被带到了殿下,赵丹本就对秦国有恨,见到他的瞬间怒意更重,直直冲到了殿下来。
“你你你!”赵丹看着面前年轻的质子,他穿着一袭朴素的衣衫,可眉眼之间却清明无比,仿佛有一种看破世事的淡然。他越是这么泰然自若,他便越是生气。“你们秦国做的好事,整整四十万啊!活生生的人啊!就这么被活埋了!”
“你说说要你有什么用,天天吃我们赵国的,喝我们赵国的,到头来秦国打赵国的时候,你却不能帮上一点儿忙。”赵丹说着瞪向面前的嬴异人,仿佛透过他看见了嬴稷那副得意的嘴脸。
“来人,把质子带下去挂在王城外,本王要全邯郸城的百姓都能看到。”
看着侍卫将嬴异人带走了,赵丹这才算稍稍解了一口恶气。
殿下的群臣没有一人敢开口说话,虽说之前长平之战是决策错误,可赵丹作为王上,即便犯了错也是不能说的。
退朝之后,群臣都散了。吕不韦跟在众人身后出了王城,之前他来到邯郸城,花了重金买了个官做,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够出人投地。
只是,如今的赵国早已不是长久的依靠。
这么想着他转身仰头望去,嬴异人就被悬挂在王城外的城墙之上,风吹起他的衣角,他倔强的抿着嘴承受着城外围观百姓的指指点点。
“主子?”吕不韦的仆从见吕不韦忽然停住了脚步,一直盯着一个方向看,便好奇的出声喊他。
“找到了。”吕不韦收回目光,唇角勾起一抹笑。
“什么?”仆从被他忽然的话语搞得一头雾水。
“传世的宝物。”吕不韦说罢一拂衣袖,大步往街上走去。
“宝物?”仆从不解的挠了挠头:“难道我们府上的宝物还不够多吗?”
******
秦军大败赵军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燕国都城蓟,燕惠王姬哲听说秦军用了反间计挑拨赵王对廉颇的信任,使得赵王临阵换将派了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前去长平,才会使得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将士被秦将白起坑杀。
说起反间计,姬哲不无感慨。
之前齐国派将领田单攻打燕国,他派乐毅前去迎战。
姬哲做太子的时候,和乐毅有过节,因而心中对他有些不满。这消息被齐国的人知道了,便在燕国散步谣言说:“齐国没有攻下的那两座城池,是因为乐毅和燕国即位的新君有些不和,乐毅故意拖延时间就是想要自己称王,齐国害怕的是燕国派别的将领来。”
当时姬哲本就猜忌不满乐毅,听了谣言便派了骑劫前去替代乐毅,召乐毅回都城。
乐毅心中知道他找人代替,定然不怀好意,害怕回了燕国都城会被杀,便向西投奔了赵国。
同年,田单与骑劫交战,以火牛阵大败燕军。
这么想着,姬哲无奈的叹了口气。
燕国丞相慕容青知道姬哲是因为赵国受了秦国反间计兵败一事深有感慨,想到了之前的自己,便站出来顺着他的心意道:“王上,如今燕国国小兵弱,乐毅将军又投奔了赵国,若是此时其他国来攻打燕,只怕燕无力抵挡。”
“爱卿所言极是,只是之前乐将军因本王猜忌投靠了赵国,本王该如何召他回来?”
“王上,臣有认识的人在赵国,不如你亲自修书一封送往赵国,乐将军见了定然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的。”
赵国都城邯郸的酒馆内,乐毅正在喝酒。
身边却忽然立了一道人影,来人恭敬一拜将一封信递给他低声道:“乐将军,这是燕王写给你的信。”
乐毅闻言挑了挑眉,随即拆开了信笺粗略的看了一遍。
之前赵国败于秦国的反间计时,他便料到燕王定会后悔派人来寻他,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信上如是说:“先王临终之时将整个燕国委托给了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仇,天下没有不尊重的,本王又怎么会忘记将军所立下的功劳呢?之前齐燕再次交战,正逢先王离世,本王又刚刚继位,大事小情也不全是本王说了算,是左右有人耽误了本王的决定。至于本王派骑劫代替将军,实在是因为看不过将军常年在外风餐露宿,想要召你回朝休息些时日,顺便同本王商议国事罢了,谁知将军却听信谣言,以为本王要害你,就这么抛弃了燕国投靠了赵国。将军这么做,本王也无话可说,只是如此将军要怎么做到所说的报答先王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知道姬哲是怕燕国被攻打之时,燕国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他信上虽然表达了歉意,但更多的却是质问,这或许就是身为王上的自尊吧。
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乐毅看向来人:“请稍等片刻,我这便给王上回信。”
等到来人拿着乐毅的回信离开之后,乐毅身旁的随从才忍不住问道:“将军,你当真要回燕国去吗?”
乐毅喝了一口酒,唇角微微扬起:“燕王亲自写信来请我回去,于情于理我都要回信,不过是彼此各退一步罢了。”
******
郢都城内,宋玉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同景差和唐勒道别之后,又去驿馆接上林清婉,这才离开了郢都。
因为只是离开几日,他准备的包袱十分简单,除了一卷书外,便是几件换洗衣服。
兰儿经过这些日子和宋玉的相处,对他的芥蒂也算是放下了。不但如此,听说林清婉要和宋玉去见屈原,兰儿还特意给她多塞了些银两,说什么女子出门在外,理当多带些钱。
林清婉只要一想到兰儿说这话时候的表情,就不禁想到鄢城的父亲林昊。
记得刚来郢都的时候不过阳春三月,如今马上已是九月了,一晃眼竟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
马车之上,宋玉就坐在她正对面,他温柔低沉的声音响起飘入了林清婉的耳中:“婉儿可是想家了?”
林清婉并不是凡事都写在脸上的人,被宋玉戳穿了心思难免有些惊讶,不过也只是那么一瞬。
好像在宋玉面前,她的心思总是很快便会被看穿。
“嗯,我想父亲了。”林清婉如实说道,见宋玉脸色一暗,很快恢复如常。“等见过老师之后,若是有空便回鄢城一趟就是。”
“真的吗?”林清婉有些期待的看向宋玉,宋玉被她逗得一笑,随即点了点头。
马车往东南方行进了几日,终于到了陵阳。
将马车放在驿站之后,林清婉便跟在宋玉身后一同上了街。
陵阳城虽然不及郢都大,甚至比不上鄢城繁华,街上人也十分稀少,可不知为何却让人有一种心安的感觉。
宋玉在郢都的时候收到老师屈原所写的信,知道他如今就在陵阳城内。这次来见他,也是想着能够给老师一个惊喜。
他们沿着街道走了一会儿,在街角一处停了下来。
林清婉抬眼望去,破旧的牌匾已经看不清上面的字迹,木制的大门也很破旧,门是虚掩的,透过缝隙能够隐约看见院中的花草。
宋玉走上前去推开了门,林清婉也跟在他身后走了进去。
院子不大,一眼便能看见尽头处的正厅。
似是听见了有人进来,院子拐角处突然冒出来两个仆从,冲到了他们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你们是谁啊?来这里做什么?”
宋玉闻言恭敬一拜:“这里可是屈原老师的府上?”
“是啊。”仆从有些疑惑的瞥了他一眼,还是回道。
“在下宋玉,是屈原老师的学生。”
他话音刚落,正厅便传来了笑声,紧接着林清婉便看见从正厅走出一位穿着青衫的中年男子,他渐渐走近,笑容清朗:“子渊,你怎么会来。”
“老师,好久不见,你身体可好?”宋玉先是恭敬一拜,随即关切的问道。
屈原闻言笑意更浓:“如你所见,活的还算不错。”
站在宋玉身后的林清婉有些好奇的望着面前的男子,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屈原,如果不是有这位伟人的存在,或许还没有端午这个节日呢。
注意到了林清婉的目光,屈原先是一怔,随即望向宋玉的目光中似是带着一丝揶揄:“这位姑娘是?”
“她叫林清婉,是我在鄢城的邻居。”不等林清婉开口,宋玉便介绍道。
“哦,原来她就是那篇赋里的东邻女啊。”屈原说着特意强调了下‘那篇赋’几个字,他说着看林清婉有些不自在便又道:“林姑娘,我这个学生我还是知道的,他写这篇赋应该没什么恶意,你别放在心上。”
林清婉闻言点点头,之前她本怀疑过宋玉的用意,可是到了郢都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她已经愿意去相信,他并没有抱着恶意去写那篇赋。
相反地,她倒是隐隐觉得宋玉写这篇赋是出于一片善意。至于善意在哪里,她暂时还说不上来。
屈原看着面前正望着林清婉的宋玉,他目光中的温柔是骗不了人的。
他可以算是从小看着宋玉长大的,以他对宋玉的了解,他是无心儿女私情之人,更不会特意去写一篇赋宣扬自己。可偏偏他这么做了,当时这篇赋传到陵阳的时候,屈原还觉得疑惑,如今见到宋玉带着林清婉前来,才隐约觉得,或许他的学生已经长大了。
他早已不再是印象中的小孩子了,如今他也有红颜知己了,只是却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 蓟这个字读“JI”,四声。
第22章
燕惠王姬哲收到乐毅的回信已经是几日后的事情,他早便猜到乐毅不会再回到燕国,读完乐毅的回信之后更加印证了他的想法。
慕容青被召见的时候便知道燕惠王是询问他乐毅将军一事,听他将乐毅的回信内容粗略说过之后,他便提议道:“王上,虽然如今乐将军信上已经隐晦表示不会再回燕国,但毕竟他属于燕国子民,他的家人也在燕国,何不重用他的儿子表明你的诚意,然后让乐将军做我们燕国的客卿便是。”
“爱卿说得有理。”姬哲闻言赞同的点了点头,乐毅投靠赵国,不了解内幕的人全都在指责乐毅,可乐毅却并没有辩解什么,也算是给他留了面子,如今作为燕国王上他若是赏赐他尚在燕国的家人,彼此各退一步,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不久后,乐毅的儿子乐间受封昌国君,燕惠王还亲自设宴招待他,在群臣面前赏赐他黄金百两,一时间传遍整个都城。
乐间回了府上便给乐毅写信,乐毅收到来信之后,知道燕惠王有意改过,便重新和燕国通好,往来于燕、赵两国之间,做了燕国的客卿。
一时间,燕惠王贤明惜才的名声传遍诸侯国之间,不少名人义士也纷纷往燕国都城蓟而去。
******
楚顷襄王熊横的队伍和秦昭襄王嬴稷会和已经是在三日之后的事情。
之前他们便约好在秦赵边境的林中围猎,队伍到达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空中飘着零星小雨。
侍卫们很快便支好了营帐,嬴稷和熊横便先入了里面休息。
临近九月,夜晚有些微凉,宫人们热了酒很快便端到了两位王上的桌前。
等宫人们倒好酒出来之后,熊横便拿着酒杯笑望着嬴稷:“对了、秦王,之前还未来得及恭喜秦国拿下上党十七座城池。”
嬴稷闻言一笑,举杯和他碰了碰:“上党本就属于我秦国,你知道我们秦国一向都是属于我们的分毫必争。”
他说着喝了一口酒,唇边笑意更浓:“楚王你大可放心,作为秦国的友国,若是有其他诸侯国打楚国的主意,秦国定然也不会放过他的。”
“那我就在此先谢过秦王了。”
熊横看了眼有些得意的嬴稷,心中虽有些不满,面上却未显露出分毫。
******
赵孝成王赵丹正在后殿休息,突然有宫人来报说吕不韦求见。
“让他进来。”他话音刚落,吕不韦便走了进来,恭敬拜道:“参见王上。”
“吕不韦你忽然来找本王所谓何事?”
“王上,臣是为了秦国质子异人而来。”吕不韦这么说着见赵丹脸上已经愠怒,还是不急不慢的解释道:“王上,臣并非是为质子求情,而是为赵国考虑啊。”
“王上将秦国质子异人挂于王城之外已经足足两日,在这两日都未曾给他吃喝。质子本就体弱,被这么一折腾若是病了到时候受累的还是赵国。”
“邯郸城的百姓已经围观了两日,邯郸城内本就遍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