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国有神女-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是告白?林清婉这么想着,又使劲摇摇头,怎么可能?!他明明在赋上说东邻女偷窥他三年,他都不为所动。
林清婉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一定是因为他没收到过亲手做的礼物,太感动了才会说那么奇怪的话,一定是的。
作者有话要说: 宋玉:撩一个直女真难。
林清婉:你说谁是直女?
宋玉:我没说话(捂嘴)。
第18章
邯郸城内,赵括正在酒馆里侃侃而谈。“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赵括将自己熟读的兵法背诵出来,引来一阵惊叹,他有些得意的看向台下,心中暗自窃喜。
“这位公子是谁啊?”
“你不认识吗?他不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吗?”
“就是他,他的父亲可是咱们赵国的马服君赵奢。”
“是啊,他父亲赵奢可是为咱们赵国立下不少功劳,看来他将自己熟知的兵法悉数教给了这个儿子,这么看来咱们赵国安定有望了。”
“听他兵法讲的这么熟练,想必上了战场也不会差吧。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咱们赵国又要有一个少将军了。”
“要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
“本来以为马服君死后,赵国只剩下廉颇一位大将,如今看来马服君后继有人,咱们赵国还是一样强大。”
“那可不吗?若是换成别的诸侯国,谁敢和秦国作对,收下韩国的十七座城池。”
“若是韩国十七座城池归入咱们赵国,那咱们赵国的疆土可又壮大了不少。”
“是啊,到时候各个诸侯国或许就要看咱们赵国的脸色了。”
。。。。。。。
赵括边讲着兵法,不时听着台下百姓的议论,心中满是得意。
四周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好的声音,围观的群众听得起劲,掌声雷动。
赵括骄傲的挑了挑眉,继续讲着熟读的各种兵法。
他的父亲赵奢在赵国是出了名的将军,和廉颇在赵国的地位几乎不相上下。
赵奢之前战绩赫赫,死后被王上封为了马服君,可以说是无上的光荣。
可是赵括心中却对父亲有些不满,从小他便熟读兵法,虽然只记书本,并无实践,也自认为‘天下莫能当’。
父亲却觉得他这样不行,还私下对母亲说:“兵法是死的,战场之上不是只会兵法就可以了,括儿却一直觉得打仗和熟读兵法一样很简单,若是日后赵国不以括儿为将还好,要是以他为将,只怕括儿会成为敌国破赵的漏洞。”
当时他便心有不服,一心想要找个机会证明给父亲看。
只可惜,如今父亲已经不在了。不过日后等他统帅三军大败秦军之日,他定然会在父亲坟前上香,告诉他,他看错了……
就好像今日他不过就是简单讲了一些自己熟读的兵法就把那些百姓唬得一愣一愣的,事实证明,他熟读的兵法是有用的。
这么想着,赵括看了眼台下,不少百姓的目光中满是崇拜和期待之情,他心中更是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收了上党十七座城池,还未来得及安顿城中百姓,秦军便派兵围住了上党。
赵胜赶忙命人给赵王送信,请求赵王发兵救援。
赵孝成王听了消息,赶忙派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救上党。
廉颇的军队刚到赵国的边境长平,上党便已经被秦军攻克,上党的百姓们纷纷逃往附近的长平。
于是,廉颇当机立断,在长平驻扎军队,接收来自上党的百姓们。
七月,赵军高筑围墙,坚壁不出。
秦军屡次挑唆,赵军按照廉颇指令坚守不出。
廉颇只守不攻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本就对上党之地丢失而恼怒不已,听说廉颇消极应战,心中更是恼火,只当他是倚老卖老。
可如今放眼赵国,能够领兵出征的将领除了廉颇,他又能派谁前去呢?
就在此时,有一则消息在赵国很快流传开来,邯郸城内流传最甚,很快便传到了赵丹的耳中。
“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来当将领,廉颇容易对付,他就快要投降了。”
赵丹本就恼怒廉颇只守不攻的态度,正想找个人代替他,这么多人都说马服君儿子赵括有率军之才,再加上马服君赵奢用兵如神和秦国白起也算是并列的人物,他便信以为真,真的召见了赵括准备派他率兵前去长平代替廉颇。
蔺相如本在病中,好不容病情有些好转,听说王上有意派赵括前去长平,便连忙入宫面见赵王,劝说道:“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丹听后恼怒:“蔺爱卿你和廉颇是旧识,为他说话本王能够理解。但此事关乎国之存亡,廉颇一直不和秦军交战,诸侯国已经在嘲笑我们赵国怕了秦国,都等着看热闹,这口气本王可咽不下。”
蔺相如知道多说无益,赵王根本听不进去,只得无奈的摇摇头,退了下去。
就在赵括要率军启程之际,赵括的母亲王青上书给赵丹:“求王上收回成命,不可让赵括为将。”
赵丹心下疑惑,便问道原因。
王青回道:“王上有所不知,当初老身侍奉括儿父亲时,他和军中将士亲如一家,王上赏赐的东西也都悉数分给了下属。可如今王上刚命括儿为将,他就面向东接受了朝见,军中没有一人敢抬眼看他,大王赏赐的金帛,他也全都放到家里藏了起来。他们父子二人心地完全不同,希望王上不要派他领兵。”
赵丹只当是妇人不舍儿子远行,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件事情本王已经决定,你便不要管了。”
王青知道赵丹心意已决,便又道:“王上执意要封括儿为将,老妇仅有一个请求,还望王上应允。”
“你说。”
“希望王上允诺若是日后括儿不称职使得赵国蒙羞,老身和家人能够不受牵连。”
“好,本王答应你。”
******
赵王派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前往长平替代廉颇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秦军的耳中,秦王赢稷早便下令白起为主将,王龁为副将,只是应对赵国之时王龁在前,没有泄露半点儿白起也在军中的消息。
赵括刚一接替廉颇的位置,便立时更改法令,调动将士全盘进攻秦军。
白起得到情报假装战败而逃,同时布置了两支队伍突袭赵军。
赵军乘胜追击到秦军营垒,可秦军营垒十分坚固,无法攻破。
就在这时秦军一支突袭部队两万五千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突袭部队则切入了赵军的营垒之间,阻断了赵军和营垒之间的联系。
赵军不得已只得就地构筑壁垒,顽强坚守。
如此断粮一月有余,赵军屡屡突围不得,最后赵括亲自率领精兵突围,被秦军射死,四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
白起将赵国降兵四十万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二百四十余人放回了赵国去给赵王报信。
八月的邯郸城飘着大雨,赵军大败的消息已经传遍各个诸侯国。
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军的消息更是让各个诸侯国不寒而栗,对于秦军的铁血手段是又敬又怕。
赵丹听到赵括战败,四十余万将士被活埋的消息之后,久久没能说出一句话。
退朝之后,他站在瓢泼大雨之中望着雾蒙蒙的王城,怒喊道:“赵括,你可把本王和赵国害惨了!”
诸侯国之间也议论纷纷:只怕如今的赵国再也不能和秦国相抗衡了。
******
此时郢都王城内,熊横听说了赵军大败的消息,坐在大殿之上正笑得正开怀。
“赵丹也有今日,这下子赵国要玩完了。”
“王上,唇亡齿寒。”春申君黄歇出声提醒道。
熊横止了笑,听见他又道:“王上,赵国之前国立鼎盛之时,就连秦军也畏惧几分,如今秦军坑杀赵国四十余万大军,赵国士气一蹶不振,如今能和秦国相抗衡的也就剩下楚国了。”
“难道不好吗?”熊横正是因为知道赵国会从此走上下坡路,所以才如此开心。
“王上,诸侯国之间本身就是互相牵制,才会和平至今。赵国没落对于楚国或是其他诸侯国并没有什么好处。”
熊横闻言一挑眉看向殿下站立在列的宋玉问道:“宋爱卿,你觉得呢?”
宋玉闻言站出身来,恭敬一拜:“回王上,臣不这么认为。”
“哦?你快说说。”熊横显然是来了兴致,瞬间坐直了身子期待的看向他。
“虽说之前赵国国力强大对于牵制秦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赵国也并未给其他诸侯国好脸色。”宋玉这么说着,熊横认可的点了点头附和道:“就是、就是,赵王那得瑟的脸,本王早就看烦了。”
“再说前不久王上从秦国迎娶了新妇,如今秦楚是和亲关系,相较于赵国,还是秦国强大对于楚国更为有利。”宋玉又接着说道,殿下不少大臣闻言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黄歇瞥了一眼站立在身旁的宋玉,见他神色自若便冷哼了一声站回了队列内。
“宋爱卿说得对,说起来本王好久没有设宴了,你去驿馆接林姑娘过来,本王要欣赏琴艺歌舞。”
“是。”
作者有话要说: 宋玉:最后的最后我来打了个酱油。
林清婉:你还知道打酱油?
宋玉:跟你学的啊。
第19章
八月中旬的郢都城天气愈发炎热,耀眼的阳光洒落在街道之上,街边的树上不时传来吵人的蝉鸣声,吵得人有些烦闷。
此时此刻,景差和唐勒两人正在街边小酒馆内喝酒。郢都城的酒馆都会在冬日天气寒冷之时在地窖存储一些冰块,等到夏日炎热之时再取出来用。
酒水加了冰块之后冰凉爽口,沁人心脾,一杯下肚之后顿时便让人感觉凉快了不少。
“景差,你有没有觉得自从清婉来了之后,子渊就变了。”唐勒喝了杯酒,看向对面望着街道发怔的景差忍不住开口说道。
景差闻言转眼看他,笑道:“与其说他是变了,倒不如说如今的他才更真实些吧。”
唐勒知道景差话语中的意思,忍不住也扬起了嘴角:“说的也是。”
之前他们虽然和宋玉关系交好,可他总是凡事小心翼翼,从来不轻易将情绪外露,即便是他们这些好友也看不懂他。
如今林清婉的出现,倒是让他们恍然发觉,原来宋玉也不过是个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郎罢了。
“你们听说了吗?”
“什么?”
“我听我韩国的朋友说韩王前不久召见了荀子,想要韩国公子拜他为师。”
“荀子?他不是在赵国吗?”
“韩国国土不大,心思倒是不小啊。”
“谁说不是呢?之前上党的事情不就是韩国搞出来的嘛。”
“要是韩国不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也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惨。”
“不过这一招也是够妙,看样子韩国还是有厉害人物的存在的。”
……
景差和唐勒正喝着酒便听见身后议论的声音,不禁也是一怔。毕竟荀子在诸侯国中也算是出了名的人物,他个性古怪,能够请动他是十分困难的。
“唐勒,你说这消息会有几分真?”景差低声问道唐勒,唐勒微微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能够传出来的消息,想必不会太假。”
“走吧,我们去找子渊。”
******
自从宋玉生辰之后,除了偶尔楚顷襄王的召见,宋玉便鲜少来到驿馆找林清婉了。
林清婉虽然身处驿馆之中,可消息也还算灵通。
之前赵国大败于秦国的消息早就在诸侯国之间传遍,楚顷襄王大喜还特意召见她入宫演奏。
她离宫前隐约听闻之前殿上楚顷襄王喜于赵国战败被春申君提醒,本有些不悦,后来宋玉顺着楚王的心意说秦楚是友国,熊横才大喜。
林清婉也说不上为什么,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虽说如今秦楚和亲是友国,可赵国没落不单对于楚国不利,对其他诸侯国都没有任何好处。
毕竟,赵国没落就意味着没有国家能够再牵制住秦国。
春申君提醒楚王不过是想让他居安思危罢了,若是当真为了楚国日后着想,这是正常臣子的行为。
可宋玉为什么却要说出那些话让楚王放松警惕,难道……
林清婉不敢继续再想下去。
“小姐?小姐?”兰儿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林清婉这才回过神来。
“怎么了?”
“宋府来人了,说宋大夫有事找你。”
林清婉站起身刚走出房门,便看见宋府的仆从正恭敬站在门外:“林姑娘,我家大人请你去府上一聚。”
去宋玉府上?林清婉一愣,上次去他府上已经是快两个月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是和唐勒、景差一起去的。
“马车已经在外面候着了,林姑娘请。”仆从这么说着便往驿馆外走去,林清婉赶忙跟了上去。
马车行进了没一会儿便停了下来,林清婉下了马车进了宋府,跟着仆从过了走廊,在凉亭处停了下来。
“劳烦姑娘在此稍后,我家大人马上便到。”仆从说着恭敬一拜,不等林清婉回应,很快便消失在了她的视线之中。
林清婉有些无奈的坐在了凉亭之中,天气虽热,但这凉亭设计四面通透,有风吹来带着一丝凉意,倒是不至于会闷。
过了不知多久,就在林清婉有些无聊的看着凉亭外的风景发愣时,不远处忽然传来了古琴的声音。
她有些惊讶的抬眼望去,看见宋玉正抱着古琴坐在离凉亭不远处的树下。
树影繁茂,斑驳的影子碎落在白衣少年的衣袖之上,泛起点点光影。
忽然有一阵风吹来,她看见少年修长的手指在古琴之间来回抚动,悠扬的乐曲随着风传入了耳中,她竟然有些听得痴了。
一曲弹罢,宋玉将古琴放下,朝她走了过来。
“婉儿,好听吗?”轻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林清婉这才回过神来。
“好听、好听。”她只觉得此刻的自己像个没有感情的复读机。
“那是因为我换上了之前你送我的琴弦。”宋玉说着笑了起来,那笑容有些像是得到糖果的孩童一般。“一直想要找个机会谢谢你的礼物,今日便找你来让你听听琴曲,你不会觉得很无趣吧?”
“不会啊。”林清婉回的迅速,头摇的仿佛拨浪鼓一般:“我本来就喜欢古琴,之前一直听说你琴艺精湛,还没听你完整演奏过一曲。还想着说能和你切磋下琴艺,这次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哦?”宋玉闻言挑了挑眉,重新走回树下将古琴拿了过来,放在了林清婉的面前。
“这是做什么?”林清婉有些不解的抬头看他,见他笑意盈盈的望着她:“既然婉儿说想切磋,那我们就切磋切磋,不然怎么算得偿所愿呢。”
林清婉清了清嗓子偷瞄了一眼坐在她身旁的宋玉,她刚才说了什么?现在撤回还来得及吗?
“婉儿?”宋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林清婉不敢抬眼看他,只是‘嗯’了一声,听他笑道:“专心点儿,这刚换上的琴弦要是一个不小心可是会受伤的。”
“……好。”林清婉闻言顿了顿神,她这是在做什么?宋玉不过就是长得好看了一点儿,说话温柔了一点儿,坐的离她近了一点儿,她怎么就受不了了,实在是太没用了。林清婉心中暗自提醒自己不过就是切磋琴艺,不要多想,努力克制自己望向身旁的冲动。可身边的人似乎靠她很近,她悄悄移开一点儿距离之后,不知道是错觉还是什么,总觉得他又靠了过来。
不再胡思乱想下去,手指抚上琴弦,林清婉深吸了口气开始弹奏。
“这里停一下。”演奏到中间一处的时候,宋玉忽然开口了。
林清婉停了下来,刚要转头看他,便感觉到身旁一股莫名的压迫感向她袭来。
宋玉抬手握住她的手将她的手指往下移了几分,随即若无其事一般的收回手道:“你现在再试一下。”
“哦,好。”看他那么坦然自若的模样,林清婉暗自感到羞愧,她在乱想什么?宋玉明明就是要教她琴艺啊。
下移了几分之后再弹果然轻松了许多,琴音也更清澈了。
“宋玉!”林清婉有些惊喜的转头去看宋玉,正撞上他温柔的目光。
一秒、两秒、三秒……
林清婉能清晰听见心跳的声音。
忽然,远处传来了脚步声。
“子渊!”唐勒和景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林清婉这才回过神来,赶忙收回了视线,脸上却泛起一抹红晕。
“子……”唐勒和景差到了院中,见到宋玉正要招呼,又瞥见他身边的林清婉,不禁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
看样子,他们来的并不是时候。
“是不是打扰到你们了?”唐勒这么问道,一旁的景差捂着嘴偷偷笑了起来。
“你们来做什么?”宋玉瞥了他们两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你们说呢’。
“刚才我们两个在酒馆喝酒听见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所以就赶来找你了。”唐勒这么说着,又小声低喃:“哪知道这么不凑巧,碰上你正在和清婉培养感情……”
“什么消息?”宋玉知道若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忽然造访,便开口问道。
“荀子去韩国了。”景差言简意赅的回道,他相信他这么说宋玉就明白了。
“韩国?”宋玉眉头一皱,之前他倒是听说吕不韦在赵国遇见荀子拜师被拒绝的事情,想不到这么快,他便去了韩国。
“是啊,听说韩桓惠王有意让公子拜入荀子门下。”唐勒说着看了宋玉一眼,“说起来你和韩国公子之前算是旧识,你觉得荀子会收他为徒吗?”
“韩非。”宋玉口中吐出两个字,林清婉一愣。韩非?!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人物啊……
“子渊,你知道吗?你和我很相似。”
“我是韩国公子,你是宋国公子。我的目标是富强韩国,而你的目标是搞垮楚国。”
“子渊,我该庆幸你我不是敌人,若是有朝一日必须兵戎相向到时候我定然不会手下留情。”
“我不久就要离开楚国回韩国去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相聚。在那之前,你可别死啊。”
……
“子渊?”景差和唐勒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凉亭内,见宋玉有些愣神,便伸手在他面前挥了挥。
宋玉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看向疑惑的望着他的三人,微微叹了口气:“看样子我们又多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你的意思是荀子会收韩非为徒?”景差很快便明白了宋玉话语中的意思,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怎么会?荀子一向性情古怪,对于王室贵族更是不屑,之前吕不韦重金请他都没用,如今就算是韩国王室,若是他不愿意,一样也会拒绝吧。”唐勒虽然没有见过荀子,但各国之间关于荀子的传言很多,他也多少知道一些。
荀子那么难说话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对方是王公贵族便改变主意的。
“不、他一定会收韩非为徒。”宋玉说着语气中满是坚定,“因为韩非懂他。”
林清婉看了眼宋玉,又看向对面有些疑惑的景差和唐勒,她知道宋玉说的没错。
虽然这个世界并非历史上的战国,可若是人物相似,韩非一样会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同时也是和李斯一样,成为荀子得意的学生。
第20章
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兵震惊世人,消息很快便传开,最先传入的便是临近的韩国。
韩桓惠王韩然坐于殿上,听着殿下人来报的消息,脸上情绪晴暗难明。
秦军之前在伊阙大败韩国,斩杀二十四万韩军,彼时没有一个诸侯国出手相助。
后来秦军包围了上党之地,他正犹豫着该不该献出上党十七座城池,殿下大臣却无人回应。
若不是韩非及时出了主意将上党献给赵国,只怕如今遭殃的会是韩国。
退朝之后,韩然到了后殿小憩。
约摸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有人来报说荀子到了。
“去把公子找来。”
“是。”
荀子被人带到了后殿,见到韩然只是微微作揖。
“先生快请坐。”韩然见到荀子便立刻招呼他坐下,荀子也不推脱坐了下来。
“本王招先生前来是久仰先生大名,希望先生能将学识传授韩国一二。”等到荀子入座,韩然便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
“王上,公子来了。”他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宫人的声音,紧接着韩非便走了进来。
“父王。”韩非恭敬一拜,接着便注意到坐着的荀子,也是礼貌的作揖。
“王上莫不是想让我教公子?”荀子毕竟也是游历各国之人,诸侯国的王上他几乎都有见过,他们安的什么心思,他不必猜便已经知道。
“正有此意。”韩然见荀子已经知道他召他前来的用意,索性也不再遮遮掩掩。
“恕难从命。”荀子的怪脾气在诸侯国之间是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