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之贵女-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知道她害羞,徐氏也没有多说,只是道:“这两年为了你的婚事可是操碎了心,现在可好,娘终于可以放心了。”陆珊的脸还是红通一片,不过,犹豫了片刻,她还是开口道:“娘,大长公主那边……”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徐氏已经变了脸色,她止住了陆珊继续说的话,郑重地道:“在大长公主面前,你可千万别提那事,那事你四妹并不知情,只有你祖母和大伯母知道,她们为了侯府名声自然不会把事情告诉大长公主,大长公主是不会知情的,你可千万别露出风声。”
  见徐氏说的肯定,陆珊也不由得放下心来,心思又转到自己的婚事上,想到太常寺卿夫人的允诺,她的心里万分期盼,自己未来的夫婿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20杂事

  第二十章杂事
  到了用午膳的时间,陆从泽带着陆珩回来了,大长公主知道今天大房不会留他们两吃饭,早早地便差厨房做了陆珩和陆钰元爱吃的菜,等三房的两个男主子回来的时候,正好是热菜出炉的时候。
  一家人便在膳厅一起用餐。
  陆从泽也有五年没有见到女儿了,现在看到陆钰元他自是十分高兴,这个女儿从小就是他和妻子手中的宝,若不是因为自己长期不能在母亲面前尽孝也不会舍得让女儿离开身边这么久。
  陆从泽对儿女的教养态度完全是“儿要苦养,女要娇养”,所以在陆钰元面前他完全没有对陆珩时的严厉,那绝对是一个完美的慈父形象,用膳的时候时不时示意下人把陆钰元喜欢吃的菜移过去,仿佛要将五年的空缺都补回来,他完全忘了其实自己和儿子也有五年没有见面了。
  若不是大长公主时不时记着关心一下儿子,陆珩都要以为自己是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不过,这种情况他也习惯了,家里的一对父母都是女控,一般是有了女儿不要儿子。陆珩忘了一点,他自己也是个完全的妹控。
  所以,陆钰元感受着父母兄长的关爱,整个人都是笑眯眯的,这样一家团聚的欢乐气氛,真好!
  一家人用过午膳,陆从泽也不能休息,他下午还的得入宫述职,虽然圣上特意允他先回家休息一天,但陆从泽知道这份体谅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他可不能蹬鼻子上脸,上午能够先回侯府拜见孟氏已经够好了,下午无论如何他也得入宫述职。
  所以用过午膳,陆从泽对大长公主交待了两句又对陆钰元说了两句便匆匆走了,剩下三个人从膳厅转到了花厅。
  大长公主也有那么多年没有见到儿子了,当时在侯府门口和寿安堂也不能好好看看儿子,现在有了时间她也不免细细问了陆珩这五年的生活,只是,她问的没有像对陆钰元那样仔细,在她看来,儿子已经长大了,一些历练是必要的,即使有什么事他也应该要有能力去解决。儿要苦养,女要娇养,这句话在三房是贯彻的很彻底的。
  只不过,在大长公主看来自己只是粗略问问,陆珩却有些不耐烦。他一向不爱记这些琐事,眼见母亲还要问下去,他连忙对妹妹使了个眼色,陆钰元心中偷笑,哥哥还是这样,最受不的母亲的念叨。
  心中笑是笑,陆钰元还是要帮着陆珩的。她故意凑到大长公主面前道:“母亲都不知道,哥哥总是欺负我。”陆珩连忙配合地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道:“你这丫头,我平时对你还不好吗?要这么揭我的短。”
  陆钰元咯咯地笑着,干脆靠在大长公主身上,对着大长公主道:“母亲你看,哥哥是心虚了。”大长公主被儿女这一唱一和也逗得笑了起来,她自然知道女儿是故意这么说的,就是为了给儿子解围。她还能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吗?要说儿子干了什么坏事她都有可能相信,但要说儿子欺负女儿,她是绝对不可能相信的。
  一时间,大长公主些无奈,儿子为了不听自己的唠叨都让女儿上场了,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瞪了儿子一眼,却没有再提这个话题。
  在长公主又开口时,陆珩松了一口气,他冲陆钰元挤挤眼便是感谢,陆钰元捂着嘴偷笑,却听见大长公主开口道:“想笑可以光明正大的笑,不必躲着偷笑。”陆钰元连忙放下手,却是吐了吐舌头,大长公主看她这样子又可气又好笑,“你们兄妹啊!听见我刚才说什么了吗?”
  陆珩和陆钰元皆是有些尴尬地摇头,大长公主瞪了两个人一眼,又道:“明日,你们都陪我入宫,特别是珩儿,可不许不去。”
  大长公主入京,必是要去拜见太后和皇帝的,她的身份不同,不必等太后下召就可以自行入宫,这么久没有见到母后,她自然也是万分思念的,而且,陆钰元入京不仅太后,皇后也多有照顾,于情于理,她都得进宫感谢一下。
  听到要入宫,陆钰元和陆珩都无所谓,陆珩虽然不喜欢入宫,但他平时也没有少入宫,这次又是由母亲带着他,躲肯定躲不过去,他也就没什么大的反应了。
  大长公主又嘱咐了陆珩几句,几个人说话的时间不长,但也到了平时陆钰元午休的时间,看陆钰元此时已经有些困乏,大长公主便放了陆珩回去,带着陆钰元自去休息不提。
  两个人午休后,大长公主在房里见那些早到京城里打理事务的管事和婆子,三房的仆役全都是大长公主从江南带来或者京城里各个庄子里选上来的,就连粗使的婆子都是,这些人都别大长公主调教得一个比一个听话,俱是忠心耿耿。
  大长公主处理事务,陆钰元就在旁边听着看着,大长公主也没有想过要避着她,这五年来颜氏也有教陆钰元管家之事,大长公主也存了要把一些事交给女儿管理的心思。所以,时不时的,大长公主会问一声陆钰元的意见,或者教导她两句,陆钰元也认真地听着,虽然她前世对于这些事都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但大长公主的一些意见还是让她受益匪浅,让她见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说起来,陆钰元的生活还是太安逸了。大长公主的心智、计谋、手段都是从皇宫里一步一步历练出来的,她虽然是太后的女儿,但当时的太后可不受宠,连带着她这个女儿也不好过,而皇兄那个时候已经出宫建府忙于挣位,对她虽然关心但是毕竟有照拂不及的地方,更何况那个时候先皇看好的继位者也不是她的皇兄,所以,大长公主是实实在在在宫里锻炼出来的。但陆钰元不同,她一出生便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经历的什么宅斗在大长公主看来就是小打小闹,嫁人以后赵清之也没有纳妾,那些所谓的极品亲戚在她的身份面前什么都不是,所以,陆钰元的心计和长公主比起来那简直是差太远了,大长公主不希望她学到自己的八分,但也不希望女儿太过天真。
  可惜,前世的陆钰元只学到了大长公主的两分不到。
  这一世,有了这个意识,陆钰元自然希望能够从大长公主身上学的更多,一时间,一个教的用心,一个学的细心,倒也是其乐融融。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的时间,有陆从泽的仆从回来禀报说陆从泽被圣上留在宫中用膳,同时有老夫人身边的丫鬟来请大长公主和陆钰元去寿安堂用膳,大长公主知道后,便带着陆钰元收拾了一下往寿安堂去。
  到了寿安堂,不只有孟氏一个,颜氏和徐氏也带着几个姑娘到了,见大长公主和陆钰元到了,颜氏和徐氏纷纷站起来福了一福,几个姑娘也都纷纷跟在后面行礼,这也是大长公主表示的,若是在家总是行大礼到是违背了当初太后让她在侯府定居的初衷,便让颜氏和徐氏以简礼代之。
  大长公主微微颔首,见众人都起来后孟氏便道:“今儿几个爷们都不在,就让我们内宅的几个妇人带着小辈一起吃餐饭,算是庆祝一家团聚。”说完,众人便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颜氏对着身后的丫鬟示意了一下,丫鬟走出去一会后,就有仆役端着菜上来。
  一顿饭下来,除了孟氏和颜氏偶尔示意丫鬟把几道菜换一下位置以外就没有人再说话,尤其是几个姑娘,在大长公主面前她们都有些紧张,一举一动都想着是不是合乎礼仪,生怕被这个三伯母挑刺。其实,大长公主看都没有看她们一眼。
  只是,饭后,待粒米咽尽,有丫鬟端茶上来后,大长公主微微呡了一口便放下,端坐着含笑对徐氏道:“我上京时听闻太常寺卿夫人欲聘大姑娘为宗妇,可是真的?若是真的,便要恭喜二嫂一声了。”
  这句话一出来徐氏的脸色就有些僵硬,二房和太常寺卿的议亲她尚未说出来,谁能想到大长公主的消息这么灵敏?不过,她看了一眼颜氏和孟氏惊讶的声色微微安下心来,看这样子,她们并没有把当初的事告诉这个身份高贵的三弟妹。
  徐氏不知道大长公主提起这件事的用意,便含糊地道:“不过还在商议罢了。”
  “喔?”大长公主轻应一声,捧着茶杯一下一下地捋着茶盖,似笑非笑地看着徐氏道:“看样子,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真的喽,那真的要恭喜二嫂了。”此时,孟氏忍不住插话道:“老二家的,这是真的?”
  徐氏犹豫了一下,微微点头,“太常寺卿的夫人最近对媳妇透露过这个意思。”
  听到这话,孟氏点点头,心中却又些微的怒气,她知道自己这个二媳妇是个什么秉性,听这语气,哪里是刚透露消息,分明是差不多定下来了,对于这么大的事徐氏竟然一声不吱,孟氏自然会不高兴。
  颜氏也知道孟氏已经不高兴了,她打着圆场说:“她们几个小的还在呢,怎么就说这些话了。”果然,旁边的陆珊几个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意思,只是陆珊的脸色,还微微发着白。
  大长公主不以为意地道:“到是我疏忽了,一时间没有注意到这些。”
  孟氏接着道:“既然这样,大姑娘带着你的几个姐妹都下去吧,留你们的娘亲陪我说说话。”这说的话是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哪怕心中再焦急,陆珊也不得不听从孟氏的话,带着几个姐妹下去了。
  


☆、21纷争

  第二十一章 纷争
  在路上和陆珊几个人分别,陆钰元走在回从宁院的路上,想着陆珊刚刚不好的脸色,她不由得咬着下唇,默默思考着。
  茜草几个人跟在她后面看她的脸色也不太好,也不敢开口说话,这一路便一直沉默着。只是走到从宁院门口的时候,陆钰元却突然开口问唐嬷嬷:“嬷嬷,那件事母亲是不是已经知道了?”
  唐嬷嬷有些猝不及防,但只微微愕然后便点点头道:“姑娘您虽然不说,但也是瞒不过大长公主的。”
  陆钰元苦笑,她也没有想过要瞒着大长公主,只是觉得没有必要特意说一声,她又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当年的事她已经做了处理,实在是不想把母亲拉进来,而且,如果母亲参与进来的话,大姐姐最后的结果必定不会太好,陆钰元虽然不是圣母,但也不想看到前世今生相处了那么多年的姐妹落不了好。
  不过,陆钰元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一世陆珊会选择了设计她?在陆钰元的记忆中,那一年的秋闱之后,靠着颜氏的关系,陆珊很平静地就和新近中举的翰林院编纂的嫡长子定了亲。虽然身份不显贵,但新姑爷才华不错,第二年的春闱便中了进士,通过侯府的关系外放到江南的一个富饶的县去做县令,又得了陆从泽的照拂,官路通畅,等到陆钰元重生之时,他是以三品大员的身份退下来的。
  而且,因着陆珊出身侯府,大姑爷没敢纳妾,身边也只有陆珊怀孕时特意给他开脸做了通房的两个丫鬟,怎么说,前世陆珊的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 
  也因着这一层记忆,陆钰元一直以为自己的大姐姐是一个聪明的人,不会执着于所谓的贵婿,所以,当陆钰元发现陆珊有利用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很是惊讶了一段时间。
  和前世一样,在秋闱之后,颜氏就张罗着给陆珊相看夫婿,同样的她也推荐了翰林院编纂的嫡长子这个人选给徐氏,就在陆钰元以为所有的事会按照前世的路线走下去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最后得出的结果却是二伯母推了这门婚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面竟然悄悄有了靖远侯府大姑娘和九珍郡主交好并得到太后赏识的流言。传出流言的人很聪明,她没有明着说出这个意思,而是一些无意识的话引人遐思,而且,这些话没有大范围传播,只是在一些小范围里隐晦地提出来,让人不去注意的话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即使有人知道陆珊根本没有见过太后,也会下意识地想无风不起浪,陆珊和陆钰元的关系可能是真的好。
  甚至,让陆钰元惊愕的是,陆珊开始在自己面前有意无意地引导自己在外聚会时说出对她的好评,刻意地误导陆钰元的思维。在外面也装作和陆钰元很是亲密的样子。
  这些都不是让陆钰元最吃惊的,让陆钰元最吃惊的是,不管流言是不是真的,很多想要讨好九珍郡主的人家开始找上二房,更甚者二房似乎和二皇子有了什么牵连,陆珊甚至避着别人不着痕迹地在陆钰元面前讲二皇子妃的好话,二皇子妃在聚会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夸一夸陆珊,甚至故意让人以为她是因为陆钰元才这么捧陆珊的,给其他人陆钰元和二皇子府的关系十分好的假象。
  如果陆钰元不是重生的,一个十岁的孩子,特别是在陆珊刻意地讨好和引导下,可能陆钰元就真的会按照陆珊计划中的去做,而且,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二皇子妃产生好感,但是,陆钰元不是十岁。
  陆钰元开始“无意”地把陆珊最近在她面前说的话给透露给唐嬷嬷和李嬷嬷,很快的,颜氏和孟氏也知道这件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徐氏被骂,陆珊被禁足,颜氏一气之下把原本又相看的几个人家都给推了,落下话表示再不管陆珊的婚事。但是,侯府还是得去处理那些由这件事引来的各种关系。
  因着外人看来二房和大房是一体的,为了不让外人诟病靖远侯治家不严、兄弟反目,不让接下来几个姑娘的婚事和陆钰元的名声受影响,孟氏和颜氏只能把这件事死死地埋下,不能张扬出去。
  她们不能明面上过于处罚陆珊,但陆钰元可不会那么好这么简单就罢手。她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在聚会的时候“悄悄”地对庞欣乐她们几个透露了一下自己最近关于大姐姐的烦恼,京城的顶层人家就差不多知道了流言的真相,然后,看他们对陆珊的态度,底下的权贵也差不多猜出了一些东西,于是,陆珊不仅没有如前世一样三年前就出嫁了,反而拖到了现在。
  在陆钰元看来,这已经是对陆珊的惩罚了,因为她知道前世的陆珊是多么幸福,所以今世现在的陆珊在她看来已经是受到了极大的处罚。但大长公主可不是这么看的,她只知道陆珊就这么被轻轻放过去了,虽然拖了这么多年没有嫁出去但现在还找到了太常寺卿宗妇这样的好亲事,大长公主自然不会这么甘心看着陆珊嫁人。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那一幕。
  看几个姑娘都已经离开,孟氏沉着脸就要开口的时候,却不想被大长公主打断了:“母亲,我看还是叫这几个丫鬟婆子都出去吧。”她身后站着的大丫鬟听了这话也不犹豫,直接带着三房的仆从退了出去,其他几房的丫鬟婆子面面相觑,到是董嬷嬷看出了大长公主的脸色,跟着把孟氏身边伺候的人带了下去。
  颜氏自然也对身后的丫鬟如此示意,徐氏微微犹豫了片刻,看其他人都照大长公主说的办了,她也对身后的丫鬟使了个眼色。
  此时,整个寿安堂就只剩下孟氏、颜氏、徐氏和大长公主四个人。孟氏原本只打算稍微训斥一下徐氏的自作主张,但看大长公主这个仗势,她心里明白大长公主的目的不仅仅于此。
  颜氏和孟氏一样,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几年前发生的事被大长公主知道了,今儿是来算账来了。颜氏能够想到的徐氏也能想到,她的脸色微微发白,却犹自强装镇定。
  徐氏心里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就是大长公主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又能够怎么样,且不说当初她们的设计本就不是要陷害陆钰元,虽然是拿陆钰元做跳板但对陆钰元没有什么影响,而且有孟氏在,大长公主也不能真正拿自己怎么样。
  但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大长公主开口却是只字未提到那件事,反而一脸疑惑地对着颜氏道:“大嫂,难不成大姑娘的婚事你和母亲都不知情吗?”
  颜氏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似乎是想不到大长公主为什么要做这样明知故问的事,不过她还是点点头,“大姑娘的婚事我不会插手,所以也不知道这件事。只是二弟妹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吧。”
  这话说得孟氏心里的怒火又要起来了,她刚要说什么,却又被大长公主打断,只见大长公主一脸惊讶地追问道:“这么说,大伯也不知情喽?”
  她这样惊讶的样子让徐氏的心一跳,不知道她要做什么的徐氏生怕其中有什么阴谋,连忙道:“弟妹放心吧,那太常寺卿的嫡长子我已经差人打听过了,没有什么差错,不需要麻烦大伯。”
  大长公主的表情也让孟氏和颜氏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孟氏皱着眉问:“难不成这桩婚事还有什么问题不成?”她虽然是气徐氏的自作主张,但也是希望陆珊的这么亲事能成的。
  大长公主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看了一眼徐氏,似乎是犹豫了许久,方才下决心道:“母亲你在内宅不知道,这些年我们在江南,也是听闻京城里圣上的两个皇子斗得厉害,这些年相公受到两边的拉拢也不少,只是都没有答应,现在一回府就听到侯府准备和太常寺卿联姻,要知道,太常寺卿可是大皇子的人,我还以为我们侯府已经决定站在大皇子这边了呢。没有想到,原来大伯并不知情。”
  这话一出来徐氏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颜氏和孟氏的脸色也变得不好了起来。虽说女子不理朝政,但一个大家主妇哪个不清楚内宅关系连着朝堂布局,联姻的对象从来就不是轻易定下来的。一着不慎,就可能牵连家族。
  靖远侯府一向不参与皇子的斗争,始终是忠于皇上,又有大长公主这一层关系在,侯府也没有必要参加进去,平白惹得一身骚。侯府也是凭着这样忠君的态度才让圣上一直对陆从远和陆从泽重用有加,现在,若是传出侯府和大皇子府有关系的话,那不论朝政上的变动,就是对侯府以后也是大大不利的。
  当下,孟氏便厉声对徐氏道:“这么久以来你就没有打听过吗?还有这件事,老二知不知道?”
  徐氏的脸色已经是白的不能再白,她心里彻底明白了大长公主的用意,她不提以前的事是知道不能用这件事来打压二房,但她可以毁了陆珊的亲事,而且,提出的理由有理有据,让二房完全不能反驳,当下,徐氏便有些绝望。
  听到孟氏的问话,徐氏虚弱地道:“二爷知道,但我们不知道太常寺卿是大皇子的人。”
  大长公主叹息一声,道:“其实,这件事我也是偶然知道的,三爷对这件事也是了解的,当时还写信告诉了大伯,二伯不知道却是可能的。”她这么一说,众人就知道她得到消息的途径是皇室。
  听到这件事陆从远和陆从泽都知道,孟氏也不再犹疑,当下便对徐氏道:“回去以后马上把这件事给推了,我们侯府还不想毁在你的手里!”
  说罢,也是觉得心烦,孟氏便挥手叫她们都各自回去,颜氏深深看了一眼徐氏,自走了不提,大长公主站在瘫坐在椅子上的徐氏居高临下,一字一句地道:“真是可惜了大姑娘的好姻缘。”说罢,甩袖走了。
  留下徐氏一个人徒坐在寿安堂,内心一片灰败。
  


☆、22婚事

  第二十二章婚事
  当天晚上偏正院就找了大夫入府,第二天早上有丫鬟来寿安堂禀报徐氏病了,当时陆珊就急的不得了,不知道前一天发生什么事的她一晚上就都没有睡好,本就苍白的脸色现在更是显得如纸一样,整个人摇摇欲坠。
  孟氏的视线在她的身上停留了片刻,终究是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吩咐道:“大姑娘今儿就去偏正院陪陪你母亲吧,这几天可以不用回东苑了。董嬷嬷,你和大姑娘一起去替我看看二夫人。”
  陆珊撑着身体对孟氏福了一福,默默地跟着董嬷嬷走了,她的脚步有些急切,陆钰元看着她要倒不倒的背影,莫名地有些难受。她虽然不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事,但从大长公主回去之后的表情和母亲以往的性格来看,她也猜得出是什么让徐氏一下子病倒了。
  想到这里,陆钰元无声地叹了一口气,这下子,侯府又要不安宁了。
  因着今天要入宫,孟氏早早地就让请安的几个人散了,等陆钰元回到从宁院的时候,大长公主已经都准备好了,陆珩已经在马车旁边等候。
  有大长公主在,陆钰元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直接随着大长公主由从宁院的正门走了出去上到马车——这又是从宁院与侯府别的院子的不同,从宁院有属于自己的正门,虽然没有牌匾,但有身份的人都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