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农门陶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案:
本文为作者首次开文,文章节奏明快,内容时有小幽默、小逗趣,为顺序写法。
开篇多为家长里短,但不是重点,情节多变,欢迎赏读!
内容标签: 前世今生 随身空间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陶盈 ┃ 配角:金九阳 ┃ 其它:言情穿越女扮男装女强
第1章 穿越
陶盈又开始做梦,随着梦景的连续变换,她看到了一个男孩和女孩短暂而让人叹息的一生。
梦里的女孩总让她有种莫名熟悉的感觉,似她又不是她。
第一个梦里,陶盈看到…………………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雕花的拔步床上坐躺着一个女子,她穿着一身绣满紫罗兰的锦衣,头上系着抹额,正笑盈盈的靠在软枕上,慈爱的看着一个三四岁,长得眉清目秀的小男孩。
男孩踮着脚,好奇的观察着躺在婴儿摇床上刚出生女娃娃,他用他那胖呼呼的小手,小心翼翼的摸了摸女娃白嫩嫩的脸蛋,惊奇不已。
“姨姨,这是小妹妹么?”小男孩抬起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那女子道。
“是呀,是小妹妹,,她叫盈儿,等她长大了就可以陪小九儿玩了。”
“她长得真好看呀,盈儿妹妹,我是你的九哥哥,等你长大了,我就娶你做我的媳妇。”
第二次梦里,那男孩、女孩都长大了些。
只见在碧澄澄的蓝天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和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坐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地上,女孩正抱着一只毛发纯白的猫,好奇的抚摸着。
“盈儿妹妹,你喜欢么?这是我特意为你寻来的狐猫。”
“九儿哥哥,它好漂亮啊,谢谢你。”女孩满心欢喜的道。
看着满脸笑意的女孩,男孩突然担忧的皱起了眉头,欲言又止。
“九哥哥,你怎么了?你也很想猫猫陪你么?盈儿可以不要的。”女孩明明不舍,却更不想看到她的九哥哥伤心。
“不是的,我只是担心,盈儿有了猫猫陪,以后不需要我了。”
“不会的,九哥哥,盈儿会一直陪着你的。”
这是陶盈第三次梦到他们,发现已经长成少年的男孩,月光下的侧脸,清俊明朗。
他一脸宠溺的搂着一个十五六岁眉眼已见绝色的女孩。
高楼上的清风,撩动着他们的发梢、衣袂,岁月静好,一对神仙眷侣。
不知男孩说了句什么,女孩羞涩的抬起头,看着她的九哥哥道:“哥哥,等咱们成了亲,你会一直对我这么好么?”
男孩举起一根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说道,“傻瓜,生生世世我都只会对你一人好。”
今天和以往不同,这次她梦里出现了,天崩地裂,飞沙走石,人仰马嘶,残垣断壁,天下大乱。
陶盈只看见,梦里的女孩,脸色苍白,似是得了重病,昏睡在床上。
半开的门处,那九哥哥,一只脚跨在门外,手扶着门扇,穿着一身盔甲,半转着头,眼睛湿润,有着道不尽的不舍,良久才说了一句,“等我……”
梦境一晃,到了黄泉尽头,站着两道飘渺的人影,努力着想拥抱彼此,却再也不能。
男孩只能深情的凝视着女孩,“等下辈子,哥哥定还你一个洞房花烛。”
最终他们被深邃的轮回道里,涌起的阵阵漩涡,瞬间淹没。
“不要!”陶盈急得大叫一声,从梦里惊醒。
这一整天,她都意志消沉,为梦里的男孩、女孩深深的惋惜。
“希望他们下辈子能在一起吧。
原以为看到了这故事的结尾,自己这像放电影似的梦也该歇歇了。
哪想到这天,她一挨枕头,就做了一个极为可怕的梦,这个梦改写了她的一生。
梦里头她看到自己躺在床上灵魂悠悠的飘了出来,越飘越远,直到看不见了,吓的她一骨碌爬了起来,伸手就去摸床头的开关,怎么摸也没摸到,只感觉手摸过的地方还凹凸不平。
“这是哪里?”陶盈忍不住喊出声“妈妈!妈妈!”
“盈儿,是不是头还痛,娘在这里。”陶盈听到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伴随着嗤的一声,房子里亮了一道昏黄的灯光,就看到一个盘着头发、穿着古装二十来岁的女人拿着个油灯走过来。
她一手拿着油灯,一手轻轻的按了按陶盈的额头,柔声的问道“盈儿,这里还疼得厉害么?娘明天再叫王大爷来给你看看。”
陶盈觉得她一定是还在梦里面,为什么这个女人说的话她听不懂呢,虽然她也叫盈儿,可是她压根不认识她呀,而且这是在哪里,黄黄的泥土墙,好多地方还有一道道的缝,冷风正一阵阵的从那些缝里往里面灌,陶盈不禁打了个寒颤,忍不住裹了裹身上的薄被子。
妇人看陶盈愣愣的盯着墙壁,紧紧的裹着被子,轻轻的拍着陶盈的后背说“盈儿,乖,你觉得冷,娘这就过来陪你睡”
妇人从隔壁屋抱了一条被子过来,细细的给陶盈掖了掖被子,吹灭了油灯,柔声说“睡吧。”
陶盈感觉自己浑身僵硬,如果说这是做梦,这梦做得也太清晰,可这要不是做梦,自己又是在哪里呢?忍不住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咦,我这手怎么了,怎么变这么小,这身子好像也轻了好多,想自己好歹也是120斤的小胖子,现在摸上去怎么会这么瘦。
头突然痛了起来,一股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断断续续的出现在她的脑海中,看了这么多穿越小说的她要是现在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也就太傻了。
原来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陶盈,他们这个地方是大夏国中原地带的一个小山村,叫陶家村,村子里大多数人姓陶,条件不算差也不算好,要是碰上年景好些,还能有点小结余。现在整体来说国泰民安,是个和平的年代。
陶盈今年12岁,爹爹在陶盈出生没多久,因为上山去砍树滑下山摔死了,她和她娘因此得了个克人的名声。
母亲温氏是深山里人,姥姥一连生了六个女娃,陶温氏排行老三,也是家里穷实在养不活了,7岁上头经人介绍卖给了他爹做童养媳。
陶盈爹娘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一直很好,可惜的是16岁成婚没两年陶盈爹就没了。
原本陶盈她奶奶和大伯母就看不起温氏是从大山里被卖过来的,这下好了陶盈她爹一死,更看不惯温氏。
昨天陶盈大伯家小儿子陶家好骂温氏克死了二叔,养了个赔钱货,现在一家子白吃白喝的还要他爹爹养,陶盈气不过跟陶家好吵起来,被陶家好推了一把头刚好磕在尖石头上,这才一下子晕死过去。
温氏一直都是柔糯的个性,昨天也是陶盈受了伤硬气了一把。
陶盈奶奶盛氏,趁着温氏闹着要大伯赔礼把陶盈母女俩分了出来,分了这间四处漏风的黄土房子,一两银子,十斤黑面,两个碗,一个锅。
第2章 初到农家
陶盈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睡着的,迷迷糊糊中听到外面有舀水的声音。
她看了看窗外天色才刚刚放亮,用力的撑起身子,看到床头整齐叠放的衣服,摸了摸还是棉质的。
她也不会穿这衣服,只能随意的披了,胡乱用带子系了系。
温氏看到站在院子里的何盈,吓得赶紧跑过来微微埋怨道:“盈儿,你怎么起来了,身体还没好利索,赶紧回去躺着,等娘做好了早饭给你端过去。”
“我没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早上空气好,出来走走对身体也好,”
陶盈感觉虽有些不自在,但还是主动问温氏道:“娘,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么?”
“哪有什么需要你做的,就烧个早饭,娘能料理的,你等你就好。”
“那我帮你烧火吧,烧火也暖和。”
温氏听陶盈这么说便也不再说话。
看到锅里的水已经开了,温氏抓了把野菜放到了水里,搅了搅,放了些微的一点盐,等水再滚开了,才把已经揉好的黑面扯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皮放到锅里,不一会儿面皮就熟透了。
温氏利落的盛了两碗,“盈儿,别添柴了,赶紧洗把脸,好吃饭了。”
陶盈端起来闻了闻,有点野菜香,小口的尝了尝,有点咸。
虽然没有放油,但她确实饿了,也不挑食,一会就喝了一碗。
温氏看到了,忙接过陶盈的碗站起来,“盈儿,锅里还有,娘再给你添一点。”
陶盈连忙摆摆手道,“娘,不用了,我肚子已经吃撑了,装不下了。”
“您慢慢吃,我在院子转转,消消食。”
“那行,小心看着路,院中间有堆小柴火,娘还没收拾。”
陶盈打量着这大概三十平方大的院子,院子中间铺了一条窄窄的青砖路,应该是为了下雨的时候走着方便铺的。
院子的后面是坐南朝北的三间黄泥房子,两间卧室,一个中堂,左边卧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用几块木板搭出来的厨房,约莫十个平方大小。
陶盈想到以前看的小说,穿越回去的寥寥无几,无奈的叹了口气,唉,看来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
她既然到了这里,总得好好的活着。
她家现在很穷,吃完了那十斤黑面,能指望的也就只有那分家时候给的一两银子了。
可这一两银子也不能都用来买米吃。
她跟娘被赶出来的时候,就带了两三套旧衣服,两条旧被子。
估摸着还有一个月要入冬,到时候没有厚衣服,没有粮食,娘俩就只能等死。
这可不行!她得在冬天来临之前赚点钱。
可要怎么赚钱呢?
房子后面虽然是大山,人家都说靠山吃山,山里都有宝贝,可不要说山里有野兽自己不敢进深山,在山外面也不知道能找到啥吃的。
自己以前也就吃过马兰头,荠菜,还不知道这边有没有。
想到自个脑瓜子里,那点匮乏的知识,真是欲哭无泪啊。
温氏收拾好了灶头,从墙边提了一个竹篮子,拿了一把小镰刀,扬声对陶盈说道:“盈儿,你好好在家休息,娘去割点野菜。”
“娘,我身体好得差不多了,我想跟你一起去,外面景色好长心情呢。”
怕不能跟去,陶盈又撒娇道,“娘,你就让我跟着你吧,我不想跟你分开。”
“好吧,不过你要是不舒服可一定要跟娘说。”温氏犹豫了会,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遵命!”
温氏怜爱的点了点陶盈的额头,说了声:“你呀!”
第3章 去山上走走
“娘你割的是今天我们早上吃的野菜么?”
“这个呀,娘以前不是告诉过你,这个叫灰灰菜嘛,再过段时间天气冷点这个菜也要没了。”想到这温氏不禁有点忧愁,“自己还好说,盈儿从小营养就不好,现在又跟着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苦了这个孩子了,这两日趁着集市,得去花妈妈那里拿点秀活来”。
陶盈望着这山,发现树木郁郁葱葱,远处还蒙着一层白蒙蒙的纱雾,应该是前两天下雨后山地在蒸发水汽。
因为山半腰有一片大湖,所以这座山也叫做湖山。
站在这边看过去,她还能看到山脚下田地里,一群群忙活着的人们,再不远处是一排排高高低低的房子,大概有两三百户,村子里时不时的传来一两声狗叫声。
陶盈不禁感叹道:“要是吃穿不用愁,生活在这里空气这么好,还真是不错”。
陶盈细细扒拉着路边的草丛,想看看有没前世认识的小野菜。
可惜找了老半天,也没发觉她认识的荠菜,马兰头,看来时空不同果然有些不一样啊。
从山上,一前一后下来一个三十左右挽着裤腿的农村汉子和一个浓眉大眼十六七岁的年轻小伙子。
他们两个各挑了两个箩筐,看到温氏放下挑子,笑呵呵的说道“大妹子,在採野菜呢!昨天听说你们搬家,没能来搭把手,这是自家湖里养的鱼,抓两条回去给我大侄女尝个鲜。”
“他三伯,这哪使得,你家辛辛苦苦伺候的鱼,正等着养肥了卖钱呢,你家二小子奇庆在镇上读书可要花老不少钱,”温氏连连拒绝道。
“大妹子,你就不要客气了,我们两家好歹是亲戚,盈儿爹在的时候我们俩玩得最是要好,他现在不在了,我理应多照顾照顾你们。”
温氏听到他提起那死去的当家不禁红了眼。
那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利索的用路边上的枯草穿绑了两条鱼,笑嘻嘻的递给何盈道:“盈儿妹妹,这鱼鲜着呢,你刚刚病了一场,让婶娘给你做个鱼汤补补正好。”
温氏忙走过去,拉着陶盈的手说道:“快谢谢你三伯和六哥。”
陶盈忙脆脆的叫了声:“谢谢三伯,谢谢六哥,我一定好好的喝鱼汤,身子好了来帮六哥哥干活。”
陶三伯和陶六哥一听都哈哈大笑:“使得使得,等盈儿好了,你就来找你六哥哥玩。”
第4章 煮鱼啦
看着日头渐渐变高,温氏的篮子也基本满了,温氏站起来直了直腰。
“盈儿,该回家了,娘给你做晌午饭去。”
“哎,好嘞,娘!”
回到自家那三间土房,温氏从堂屋搬了个凳子,放到院中间:“盈儿,你且在这边坐坐,晒晒太阳,娘去把鱼给拾妥了。”
陶盈坐在院子里,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抬眼看到院子里两棵不知名的树,树上挂着一颗颗青黄的果实,微风轻轻的拂过,还能闻到一点点果香。
这样的日子真是舒爽啊。
“娘,这院子里的是啥树啊,树上结的果实能吃么?”
“你说院子里的两棵树啊,那是你太爷爷,走江湖的时候,从别处带来的,那时候你太奶奶怀着身子就想吃个酸的味,你太爷爷记在了心里头,带过来的时候还是小树苗子,这都多少年下来了,这树啊长的越来越大,果子结得也越来越多了,现在乡里乡亲的,谁家要是怀个孩子想要吃这酸果子,都会来这要上一些。”
“那娘我们是不是可以摘酸果子卖去。”
“这东西平日里谁也不吃这个,太酸了,拿出去卖一天能卖几个出去,何况大家都是乡邻,一直以来都没要过人钱啊。”
温氏把烧好的鱼放到树底下的石桌上,又端来了两碗黑面皮汤叫何盈道:“闺女,过来吃饭了!”
满满的一大盆的鱼,就着黑面皮汤陶盈吃得那是个香甜。
“明天赶集,娘给你买点肥肉,靠点油兹拉给你吃。”
这边的集市是七天一次,平时街上人不多,到集日那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赶到镇上卖点、买点啥,那叫一个热闹。
“娘,我们明天也摘点酸果子去卖,集上人多说不准也有人要买呢。”
“行,娘听你的,咱们去试试也成。”
陶盈喝了口鱼汤,猛然想到:“前世里妈妈总喜欢烧鱼的时候放点柠檬,鱼里总有一股柠檬特有的清香,这边的酸果是不是也可以用来烧鱼呢!”
想到这,陶盈不禁激动起来,赶紧问温氏道:“娘!家里头剩下的那条鱼能不能放明天给我来烧?我想到一个把鱼烧更好吃的方法了,你能让我试试么?”
温氏情不自禁笑道:“我家盈儿这么能干,那行明天你告诉娘怎么烧,娘来给你做。”
第5章 去赶集
天刚放亮,温氏就喊了陶盈利索的洗了脸,漱了口,喝了碗黑面皮汤,提了个背篓,锁上门,牵了陶盈的手就出了门,往集市上赶去。
集市离陶家村不算远,约莫着三四里地,娘俩走得也不快,没一小会就看到了城门。
陶盈抬头看着,城门不高,门头上用楷书写着“清泉镇”,城门两边各有一个城门吏在维持秩序,老板姓有挑筐的、背娃的、提着小竹萝子的,正都排成两排依序的往城里进。
陶盈跟温氏也随着众人进了城门,一进门里就感觉人声鼎沸,有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熟人打招呼声、小孩子的玩闹声,处处都洋溢着太平盛世的气氛。
温氏牵着陶盈左拐右拐,进了一条离主街不算远的小巷子,来到一个门脸前,门脸上挂着大大的几个字“花娘子绣庄”,进了门里看到柜台高教椅上坐着一个四十左右,穿着蓝底百花纹棉布衫的女子,估计这个就是花娘子了。
“温娘子,好久不见,上次你交的绣品真不错,一眼就被大户人家看上买走了,还问我有没有了呢,你老长时间没来,我正打算去你家寻你,没成想你当家出了事,只得作罢。”花娘子看见进门的温氏热情的道。
“这次你可一定要带几幅回去,这十里八乡你温娘子的手巧可是出了名的呐。”
温氏的绣技是8岁上头跟太奶奶学的。
太奶奶在陶家村也是说得上话的长辈,年轻的时候在大户人家里头伺候过人嫡小姐,后来被府上从宫里出来的绣花师傅看上了,传了她这门手艺。
温氏刚到陶家的时候,太奶奶怜她从小离家,又看温氏勤巧就手把手的教会了她。
太奶奶在的时候,温氏偶尔从花娘子这边,拿些小绣活,赚点银子补贴家用。
可惜陶盈奶奶是个会抓活的。
白天,温氏得跟着大家去地里忙活,还得伺候那一大家子吃饭,也只有晚上有时间绣点。
陶盈爹心疼温氏,就不肯让她常绣。
后来太奶奶死了,家里就陶盈奶奶当家。
内宅少了个为她说话的人,陶盈奶奶跟大伯母索性把家里活计一股脑的都交给了温氏。
盛氏也不知道温氏绣技这么好,要是知道温氏把太奶奶的手艺学了个十足十,当初分家的时候,说不定也不会当温氏母女是个累赘,好歹也要奴役个够本。
“花老板,这次要劳烦你,我们刚分家出来,家里缺开销银子,这次我想试试大副样的,你看有没有?”
“有!你要绣肯定有,刚好前两天城里钱家送来一副屏风,说是要找好绣娘,绣好了得往京城里送,我刚愁着呢,你来了可真解我这燃眉之急。”花娘子连声道。
温氏展开绣样,看到一个长五米,宽三米,上面勾画着大团的牡丹,亭台楼阁和一群在花间戏耍的大家闺秀。
“温娘子你看这幅绣品,虽说是大了些,要的日子也赶得紧,不过你要手勤些也来得及,绣好了,钱家还给15两银子。”
“钱家什么时候要?”温氏问道。
“现在是十一月出头,钱家打算来年一月中旬送进京,扣去送去时间,满打满算还有五十来天。”
“虽说时间上,着实紧张了些,但好歹现在从家里分了出来,别的不多时间最多,有了这十五娘银子,娘俩也能宽松的过到明年。”
想到这,温氏笑着对花娘子道:“那行,我就拿了这幅,肯定妥妥的绣好了交给你。”
“呐,你做事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这就给你包起来。”
娘俩拿了绣品,出了花娘子绣庄,一路往集市中心走。
“盈儿,你昨天说要卖的酸果子,娘摘了一些,咱们去市口摆着试试去。”
“好呀,娘你放心,今天集上人多,定是会有人来买的,”陶盈笑眯眯的说道,“娘,晚点我们再买点糖,好么?我昨儿说的煮酸果子鱼得放点糖才好吃。”
“你这个小贪吃丫头,”温氏看着比同龄人矮一个头的陶盈心疼着道:“糖不用买,前天你受伤,你林姨来看你,给带了一小包糖。”
林姨也是跟温氏一样从山里头嫁过来的婆姨,本着是同乡、年纪、品性又差不多,平时跟温氏就走得近。
林姨本名林雪花,嫁的是村子里中上人家,生了个儿子叫陶勤,比陶盈小两岁,当家的是他家几代独苗苗。
因着家里头人际关系简单,她是完全没有遇到温氏这样的糟心事,小日子过得挺舒心。
陶盈笑眯眯的跟着温氏走,心里还一直记挂着酸果子鱼,想到昨天傍晚尝的酸果子:“不要说果香还挺浓郁,就是比柠檬酸了点,幸亏不涩,多放点糖应该没问题,要是做成了,算不算独家秘方,到时候找个机会卖个菜谱也能把房子修修了。”
第6章 集市2
温氏找了个空地,把绣品从篮子里拿出来往怀里裹了裹,篮子底就露出三四粗碗多的青黄色果子。
“大妹子,你这摆的是啥果子,这青青黄黄的是怕没熟吧?”边上摆馄饨摊子的大嫂子瞅着温氏篮子问道。
“也没啥,就是家里院里结的酸果子,有了身子想吃个酸的来两颗够味儿。”
“哟,那你是陶家村人,要说是这酸果也就陶家村有两株。”
“大姐说得挺对,咱们就是陶家村,村东头的,这两棵酸果还是孩子她太爷爷植下的呢。”
大嫂子一听自个说对了,馄饨也不包了,拿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过来道:“那真是巧了,我大闺女刚坐稳了身子,就想吃个酸的,原本还想着跑陶家村上你家讨几颗,赶巧大妹子你来了。”
“大妹子,你这个怎么卖呢?”
温氏赶紧道:“大姐,你想要,20个你给五文钱。”
“20个五文,贵了点,大妹子你看你首个开张能算便宜点么?”
“
“婶婶,这果子是我娘大早上赶着露水拣大的摘的,可新鲜着呢,20个五文钱真不贵,大姐姐吃了肯定能平平安安的生个大胖儿子。”陶盈了解过这边的物价,蔬菜大多一两文一斤,盐要三十文一斗,猪肉肥肉贵些17文一斤,瘦肉只要15文,像一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