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当夫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右那位的家里,丈夫也就是个举人罢了,虽然在本地州府小有文名,但搁大了说去,谁知道他是谁啊!
文先生跟他交好,是因为觉得他治经很有一番见地,一群文人常在一起探讨学问罢了,要说有多不得了的关系,那也未必。
搁以前,静姝或许还会为了这样的事情掉眼泪,现在就不会了,她有父亲兄长疼着,哪里还需要去在乎别人说什么。
得了小三元,依童胖子的意思,让立文干脆今秋跟他爹一起下场参加乡试。最好再来个榜首之类的,那就太长脸了。
他这话一出,直接被文先生给好好的敲了一顿。
“你个惫懒的家伙,自己不去学不去考,倒是知道让你侄子去给你挣面子。”
童胖子腆着脸好一顿哄,才让文先生消气。
“倒不是老夫觉你父子二人同时下场有何不妥,而是立文的学问还没有到能下场参加乡试的时候,若是你想试一试倒也无妨,不过最好还是再等三年。利用这三年的时间,将你的学问再锤炼锤炼,来日就算去想碰一下榜首之位,也未尝不可。”
傅立文其实也是这样想的,他之前还沉浸在自己得了小三元的喜悦里。前两日跟父亲一起谈论一篇文章,父亲的学识彻底惊醒了他。
在傅立文确定不去参加乡试之后,他打算回去同县继续读书。
父亲要下场,平日里文先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指点傅子寒的文章,加上先生年纪大了,精力也没有以前好,所以在文先生给开了书单之后,立文打算带着书回去静读。他现在不需要太多的讲解,之前文先生跟父亲教授他的那些知识他都还没融会贯通呢,这会儿正好是多看多想多下笔的时候。
对于傅立文的打算,文先生想了想就同意了,还要求他每个月都得交一篇读书笔记回来,然后还有每个月一篇的文章也是必须完成的,横竖这边近,专门让人跑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他童伯伯闲着无聊,当这个送信人正好。
傅子寒送儿子回去的,还是在同县的那个宅子。
原本他盘算着让立文去石经寺住,那边有人照看,他也放心些,但是立文不同意,他还打算把父亲年前盘算的那桩生意接过来亲自做呢。
“儿子知道爹不敢跟师祖说,不过父亲现在不方便,儿子却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父亲也说过了,读书得劳逸结合,所以我想着,在读书之余做这个,也是文人的雅好,不会有人借此说我什么的。”
这倒是,真做了其他生意,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一个读书人去沾染铜臭,是掉份子,是给读书人脸上抹黑,但是做这个花笺、香笺的生意,不但不会让人感觉俗气,做得好了,还会让人羡慕的。
制作花笺的步骤,傅子寒都一一写了下来,立文要做的,就是学会整个制作过程并熟练运用各种花汁的熬制。这种花笺是彩笺,还有一种是在做的过程中,将花干燥压平,然后在纸成型前的那一步,将干花放入其中,这样成型后的笺纸上就有天然的花卉了。
最后一种是雕版印花。这种工序要多几道,最让人头痛的是雕版这一个步骤。还得有人擅长画画,再将画好的图案制作成雕版,等纸制好之后,刷印上去。
这样的花笺对雕版的要求高,还有色彩的配搭更是一丝一毫都不能乱,否则印出来的图案就是一团糟了。
现在傅立文不会去挑战第三种,因为他本身不擅长书画,而且还得去找可靠的雕版师父,这个也是一个难点。他能做的,就是前两种,而日常中最合适放在书肆中售卖的,也是这两种。
第三种他打算等父亲考过之后再说,或者,等父亲续弦之后由继母出面操持这事儿是更为妥当的。
傅立文又不是傻子,尹家对他们三番五次的示好,加上尹家大小姐的亲事一直没得到解决,对方打的什么主意,他可能比他爹还先明白呢。
立文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至于妹妹,现在由孔夫人帮忙教导,就算爹真娶了尹家大小姐,他们也不敢对孔夫人教导出来的静姝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尹大小姐嫁过来之后,十有八九要生个她亲生的孩子,那么尹大小姐的傻,该不会传给小孩吧?
立文回到同县的消息,很快尹家就知道了。当天尹家就送了不少食材过来,另派了一个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说是帮立文跑跑腿什么的。
立文不想要的,可架不住尹二少的强势,加上又不清楚父亲对两家的婚事到底如何考虑来着,推脱不掉,只能留下。
幸好尹家也知道分寸,除了这个小厮之外并没再派其他人过来,帮立文做饭洗衣的,还是李寡妇。
得知立文中了小三元,连李寡妇都觉得面上有光。她可是帮秀才爷做事呢,说不定还能沾点秀才爷的福气,让她家小孙孙也能中个秀才。
对于市井底层的百姓来说,能成为秀才,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再努力努力,说不定儿孙下去还真能出个官老爷呢。
对于傅立文来说,自己只是付出一点闲暇时间,教李婶的孙子认几个字,读几页书而已,就换来对方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算起来还是他占了便宜。
立文学做纸笺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里。之前他爹就找人来做了水池浆池,一应的工具也差不多制备齐全,偶有几个需要更换的,他拿着原件照着买来补上就行。
尹家送来的这个小厮也是个非常机灵的孩子,是尹家的家生子,父母兄姐都在尹家做事,不会生出二心来。
尹家送他来虽然说是想要帮立文打理日常的杂务,但也不免存了让人观察的念头。他们在等合适的时机向傅子寒提亲。
第22章 风雅之事
“千万不可过了乡试再说。”尹大少这晚上跟他爹娘兄弟再次谈到妹妹的婚事时,很难得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若是傅子寒乡试过了,那么身为举人老爷,他若是娶了妹子,只怕旁人要笑话他……”
“谁敢!”尹老爷横眉怒眼,巴掌拍得桌子上的茶盏都跳起来了。
“爹,不是你说他们不敢他们就真不敢的。”尹大少虽然也是妹控,但好歹没失去理智,“举人老爷来往的自然不再是白丁,他们难道会怕我们一小小商人?”
尹大少这话说得很不客气。在同县,他们还算得上地头蛇,连县老爷都要对他们和颜悦色,但是放在州府,他们尹家算个球?
尹二少看到自家老爹气得脖子都粗了,赶紧过去给安抚,使劲跟他大哥递眼色,让他别再说了。
“其实大哥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赞成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这个。”老三是粗中有细,看到自家爹娘脸色都不大好看,想了想,开口岔了过去,“不管傅子寒是否能中,他都是我们现在唯一看好的。而且就算不能中举人,可他背后站着文老先生跟童大人。有我尹家的扶持和那两位的路子,傅子寒完全可以再考,他不行,还有他儿子傅立文。总之一句话,这傅家父子俩可都是抢手货,我们若不先下手为强,等人家出手了,可还有我尹家的好处?”
人家家的闺女至少还是好的,自家的闺女在外面的名声可不大好。虽然说不是那方面的问题,但是堂堂举人老爷的妻子是个傻子,恐怕傅子寒也不会愿意的。
虽然觉得自家闺女哪儿哪儿都好,但是尹老爷两口子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自家女儿是抢手货,不然也不至于都十九了还没人上门提亲。
红着眼,尹老爷挥挥衣袖,让大儿子去安排安排,他想要见见傅立文。
其实他原意是想见见傅子寒的,可问题是傅子寒在州府读书,住的文先生府上,马上就要乡试了,文先生两口子是绝对不允许有外人前去打搅的。
尹大少尹二少来找傅立文的时候,他正好在揭纸。
一旁的小厮润禾紧张兮兮的看着他的手轻轻的揭下一张细白柔韧的纸笺,而纸笺左上右下两处还有几朵胭脂红色的花瓣。
他们这次试制的花笺用的是院子里静姝种来染指甲的豆蔻。这也是两个不解风情的男孩子才想得出来的。
尹二少比起掉钱眼里的尹大少来说,要风雅得多,一眼看到这漂亮的花笺,顿时心中一喜。
他也不打搅认真揭纸的傅立文,而是安静的在旁边看着,偶尔出手摸一摸摊放在桌案上的纸笺。
“二弟,这是在干什么?立文不读书,怎么做起纸笺来了?”
大少眉眼中写满不赞同,觉得这孩子没有长辈管着,怎么一点都不稳重了。
“大哥,这可是风雅的事情。你不是读书人,不明白也正常。像立文这样年纪的孩子就能做出如此上乘的花笺,这份功力便是你二弟我,也自叹不如。”
尹大少表示,有钱能买到就行,何苦自己费这么大精力去做,有这个时间,不如多读两本书!
“大哥,你真是庸俗!”尹二少表示不想跟他大哥说话,累!
原本是想过来找傅立文套话的,顺便带他去见自家老头,结果尹二少见猎心喜,转头就把他哥丢一边,拉着傅立文讨论起花笺的各种花、色、形的配搭来。
尹二少毕竟年长,见识也广,加上家里是布商,花纹配色之类的,那也是从小就看熟的,说起来头头是道,足以让立文信服。
眼见两人越说越投机,尹大少终于不耐烦了,咳了两声,顺便瞪了尹二少一眼,终于让对方想起今天的正事。
听到说尹家老爷想要见见自己,立文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不是说不愿意,但是不该如此轻慢的。
尹家要找他过去干什么,他心里隐约有数,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不能答应下来。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万没有儿子去做父亲的主的。这传出去,不但于傅家名声有碍,更会为父亲和他招来祸事。万一日后父亲或自己出仕,别人完全可以以这件事来攻歼自己父子二人。
看到傅立文脸上的为难,尹大少眉眼一瞪就想说话。倒是二少突然反应过来,悄悄拦住了自己兄长。
“立文啊,没别的人,也不是在尹家大宅。”他笑了笑,“过些日子便是七夕,我父亲一向喜欢看花灯,你不是也不回州府嘛,所以才想着接你过去一起过节。你若是不太方便,那便罢了,到时候花灯会那儿再见也是一样的。”
这个安排倒是不错,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而且离七夕还有几日,他可以马上去信给父亲说道此事。
七夕之前同县就很热闹了,这里是大县,城外还有河道,每年的船灯花会可是一大盛事,周围十里八乡稍微有点闲钱的,都会携家带口过来凑热闹。
福婶跟田婶他们两家也来了,不是空着手来的。福婶给立文带了自家养的鸡鸭,还有蛋和菜。田婶则是带着石头过来找立文,想要商量一下能不能让石头跟着立文一起住,让立文帮忙看着他读书。
当然也不会让石头白在这里住的,田婶还带了银钱过来,说要给房租和食费。
傅立文没有拒绝,把田婶带来的都收下了,然后又将自己早就准备妥当的点心当礼物让两位婶子带回去。
“都是些寻常的点心,只是想着弟弟妹妹们平时也难得到县城来,趁着节日,也让他们甜甜嘴。”
这些对有癝粮的傅立文来说并不是承受不起的支出。他爹也不会亏了他。
还有童伯伯,那是恨不能把他当成自家的儿子,逢年过节的时候,银钱跟器物,流水一样的送到他跟前。
这次他小三元,也狠狠的赚了一笔,就长辈们给的红包就让他三年吃喝不愁了。
除了给两位婶婶家的弟弟妹妹们带了礼物,还有村长和里正那里也没落下。他们父子虽然已经离开了大湾村,但母亲的墓地还在那边,屋子也在,时间长久之后,大湾村这里也能说是他们的祖屋了。
远亲还不如近邻呢,何况大湾村那里也是族地,他们一家外姓人立足本就不易,再不经心一点,以后会怎样还难得说。
除了点心,还有李寡妇家做的糍粑和她媳妇做的香包。这些都是特意给他准备来送人的。
因为傅家的心善和宽厚,李婶一家对傅立文也是尽心尽力的为他打算。很多接人待物的事情,立文还是在李寡妇媳妇的指点下才做到无一遗漏的。
送走了福婶跟田婶,约好等七夕之后就让石头过来一起读书进学,立文拎着才将打包好的野味跟乡货,还有从州府送过来的好东西,分开去了县令大人和师爷那里。最后也没忘记这条街的里正。
送给大人跟师爷的,多是一些精美的摆件,图的是风雅。送给里正的就是实实在在用得上吃得进嘴的东西了。
等立文走后,这接了礼物的三家都极为满意,觉得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材。
县令大人更是呆在书房好久,对着墙上那幅字画陶醉得连晚饭都不想用了。
“大人,您这是怎么了,妾身看着这不就一副字画么,至于您这么喜欢?”
“你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县令大人美滋滋的捋捋颌下长须,看着字画跟看宝贝儿子一样,“这可是文老先生亲手书写的。前些年文老先生还在任上时,多少人想要求他老人家一副字画而不得,致仕之后就更是不见旁人了,也就傅家父子能从老先生手上得到这些宝贝。”
文先生这幅字摆明了是给他的,虽然上面没有明说,但是这一句劝勉之词除了对他有用之外,对傅家父子屁用没有。
县令大人美滋滋的时候,师爷也美滋滋的。
他没有大人那么风雅喜欢字画,他就喜欢一些精巧的摆件。立文送过来的这个唐侍女甬正合了他的胃口,拿在手上简直就舍不得放下。
师爷家里人口简单,除了糟糠妻之外,也就一儿一女。
儿子早年考了秀才,可惜天赋有限不能得中举人,之后托了县令大人的福,给他在老家谋了个文职,现今也是儿女双全了,只是没有跟在自己身边。
女儿命苦一些,嫁人之后本也和睦美满,奈何女婿身体不好,一场秋闱之后重病缠身,竟然没捱到放榜就走了,只留下娇妻幼子和家里一双年迈父母。
幸好他家中还有两兄两姐,养家伺候老人的活计还轮不到师爷女儿身上。后来更运作了一番,让对方家放归了自己姑娘。小外孙也跟着回来了,但还算是他梁家的根。
师爷女儿并没打算改嫁,她跟丈夫琴瑟和鸣,也下定决心要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替她丈夫完成未竟心愿,所以跟着父母住在一起,儿子也在县学读书。今年也下场了,毕竟年纪比立文还小,加上压力颇大,所最后一场未过,有点可惜了。
傅立文来送节礼,除了侍女甬之外,还送了一套州府书局出的文集,说是给师爷的小外孙解解闷。但师爷是什么样的人,哪里不知道傅立文的好意,他外孙其他都好,就是治经和诗文方面有点弱,立文这礼物简直就是送到了心坎上。
第23章 见一面
里正也实在,晚饭之前就让自己小儿子来回了礼,虽然不是很出挑的东西,但胜在量大实在,加之平日里也经常走动着,所以两家还不算生疏。
“三哥不如一起用饭吧。”
晚上要看灯,还有夜游河,加上跟尹家约了晚上见面,立文怕到时候吃东西不太好,就打算趁着天色还早,弄点东西来填填肚子。
“不了,我还得赶紧回去,家里一屋子的小孩闹着晚上去游河。”
放下节礼,里正的小儿子摸了摸后脑勺,放低了声音。
“立文兄弟,那个,能不能把你用过的笔送一支给我家那小子?”
傅立文愣了一下,没弄明白。里正虽然很正直,也不是说连只笔也买不起吧?
“那个,我媳妇说,你今年考中了小三元,肯定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的,所以,想要一支沾染了你身上文气的物件放我儿子房里……”他说话声越来越小,脸也红到耳根了。
傅立文还真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他摇摇头,想要反驳,后来又想到如果自己这样说,会不会让人觉得是自己小气不肯给?
再一想,平日里自己一个人住在这里,也多亏了三哥经常帮把手,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对三哥他还是非常感激的,一套笔墨而已,当不得什么。
想罢,他干脆直接将童伯伯送过来给他日常习作用的笔墨打包了一套递给三哥。
老三怀里揣着鼓鼓囊囊的东西回去,一进门就看到自己媳妇朝自己看过来,他轻轻的点头,找了个机会将怀里揣着的东西偷偷给了她。
两人的这番动作没能逃过家里老娘的眼睛。老太太也没发作,只等着灶房里没人了,才放低了声音问三儿媳。
“娘,是媳妇让阿柱去找秀才爷要的。”
里正家里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年纪都比较大,老三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所以他年纪最小,自然他的孩子年纪也小。
老大家一儿两女,都已经成家,儿子在外面打零工,目前看来前途不咋样。老二家两儿两女,大儿子成亲,娶的隔壁镇木材铺掌柜的女儿,以后应该也会跟着老丈人做这方面的生意,老二还在家,目前跟着药铺的大夫当学徒,是他家爷爷给走的关系托的人情。
就现在看来,唯一能在读书上有点盼头的,还真是老三家的大儿子了。
但是他不能明晃晃的这样做,不然让两个哥哥怎么想?那不就是戳心窝子么。
所以老三跟他媳妇才这么悄咪咪的做,也没打算瞒着两位老人,否则真就成了不孝了。
老太太知道后也只是叹口气,默许了他们两口子的做法。
“日后升儿若是有出息了,可别忘记他三个哥哥。”
“那是自然,再怎么出息,那也是我们老梁家的孩子,他敢不听哥哥们的,我这个当娘的也会收拾他。”
知道三儿媳妇为人如何,老太太也不会想太多有的没的,敲打了这么一句也就够了。甚至她其实还挺欢喜的,若是真的孙儿里出了个懂事听话的秀才爷,那才真是老梁家祖坟冒青烟了呢。
当天晚上的灯会很是热闹,天色将将暗下来,沿河就挂上了彩灯,映照得河面也是灯光桨影一片氤氲。
今晚的游河是十里八乡连同本县的大商人们办来图个闹热的。
正因为是商人们主办,所以尹老爷要见立文,今晚是最好的时机。
尹家来接立文的马车早早就停到了门口,一起来的还有尹家几位小少爷表少爷之类的,他们纯属是来混淆视听。
等到立文上了马车,发现跟他对坐的,是尹大少的长子。
孙少爷才十岁,长得很端正,跟他爹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不知道是认生才板着脸呢,还是单纯的不喜欢傅立文,总之打立文上车之后,他就一直没吭声,弄得立文也绝对有些尴尬,目光只能放在车壁上的柜子那儿。
柜子上放着一副带磁性的棋盘,一眼就能看出是特别为在马车上消遣而定制的。
“孙少爷可喜欢对弈?”
这边去游河倒是不远,但是因为花灯的缘故,街上人多,他们走得缓慢,加上后面车里的小家伙们目光一直流连在街道两边的新奇小玩意儿上,时不时还让人去买来品尝或者把玩,想走快也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傅立文提出对弈的邀请,对于孙少爷来说,也是一种另类的解脱。
马车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到河边特意为观赏游河而搭建的彩楼那儿,结果等小家伙们都下来了,当先的马车里还没有动静。
尹二少撩开车帘一看,两个如玉的少年正执棋对战,全副心神投入其中,完全没发现外面的吵闹喧哗。
阻止了其他人来催促,尹二少放下车帘,只让小厮将马车牵到旁边安静处,并让人候着,等到棋局结束再请二位少爷下车。
他回到楼上,他家老爹就一直正襟坐着,等着傅家小子前来拜见。
“爹,你得再等等了。”一进去,二少就笑了起来,“倒是难得看到晟逸遇到对手,儿子做主,没让人惊扰他们。”
尹家孙辈大少爷尹晟逸可是师从名家,下棋不说已经登堂入室,至少在同县也是难有敌手,连很多长辈都不肯跟他对弈,怕丢人。
没想到的是,他们印象中在棋艺上并不十分有名的傅立文,居然能跟晟逸如此投机,倒是个意外之喜了。
两个少年的对弈并没有持续过长时间。尹晟逸对棋道是痴迷,但是傅立文就一般般了,对方没有发现尹二少的到来,但是傅立文发现了,他只是没有提醒对方而已。主要是他受父亲傅子寒影响,尊重那种做事一心一意的人,不会轻易打断他们的投入。
等尹晟逸领着傅立文上了楼,尹家人很轻易就冲晟逸难得闪亮亮的眼神里发现了他对傅立文的喜爱,这份喜爱跟爱护家里弟妹不同,是一种同于同伴的全然的欣喜,棋逢对手的满足。
傅立文也因为尹晟逸的缘故,对尹家的印象好了那么一点。
等到拜见了尹家老爷子并尹家四位少爷之后,傅立文的荷包又鼓了起来。
尹老爷跟立文可没多少好说的,只是从立文的言谈中观察这孩子的为人处世态度而已,一盏茶的功夫,他想要知道的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尹老爷并不太清楚,立文的聪明让他也多有保留,尹老爷知道的那些,也是他自己愿意表现出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