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大毛的一生-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听起课来。不过精神好了,却发现这课有些难捱。两个夫子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大毛真的是不敢恭维。
梁夫子每天跟糊任务似的; 半天教这么七八个字。读几遍再略微讲一讲,好像就没他的事了,也不管学生们懂没懂; 会没会。常常扔下一屋子的孩子,自己跑了。快到下学的点再回来拿个书,通知下学。这倒还能忍,更多的时候他糊完任务就趴在案台上睡大觉。姿势没找好的时候还能打出呼噜声。
夫子都如此,下面的学生能好到哪里去。大毛花了几分钟就把这几个字记住了,感觉教室里静悄悄地,抬头一看,睡倒一大片。大毛心中叹气,怪不得那些个望子成龙的要把孩子送到镇里甚至县城里,这庄子里的私塾实在是太不像样了。
王夫子倒是比梁夫子更负责任些。半天下来,最多歇个三次,其余时间都在噼里啪啦地讲。可是这教学方法真的是一言难尽,硬生生地把数学课变成了语文课。其实来读书的孩子年纪摆在这里,简单的数数是没问题的。今天教的是加法,大毛觉得王夫子把这十以内的加法组合都几乎说了个遍。什么三加六得九,七加四得十一,九加九得十八。。。。别说那些孩子们,大毛都听得头晕脑胀。他也不讲什么规律技巧,就这么让孩子死记硬背。这简直比梁夫子的识字课还要可怕。大毛十分想把他拽下来,自己上去讲讲。她很替王夫子着急,想着你哪怕从外面捡些石子来摆摆给孩子看,或者折些小枝条摆一摆也可以啊。
放学回去的时候,文静蔫头耷脑的。
“大毛,今天的算学太难了,对吧?”。文静想找些失落的认同感。
“是啊,王夫子讲的真是难啊,这哪个能记得住啊”。大毛十分认同。
“哎,这可怎么办呢?王夫子明天还要叫人来问呢,要是叫到我了可怎么办”。文静私下里也不再叫王夫子二叔了。
“会不会叫到你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会叫我的”。大毛是挂了名的。
“那你完蛋了大毛,你明天又要挨板子了”。不知道为什么,文静在脑袋里想了想大毛明天挨板子的样子,心情居然好了起来。
“不会啊,王夫子说的我虽然没记住,可是那些我本来就会啊”。大毛这话有些狂啊。
文静听了这话,瞅了瞅大毛,没吱声。她又想起了之前的那顿板子。文静觉得大毛有些变了,变得和高老头一样爱吹牛了。
大毛晚上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想了些事情。这庄子里的两年私塾,其实就像那初级的扫盲班。能教的东西少的可怜。照着梁夫子这进度,怕是两年都未必能把常用的字认完。这可不行啊,大毛去私塾的目的就是认字。还有这算数,大毛觉得家里另外三人的算数都得回炉重造下。杨二柱现在出去收货的时候还必须得随身带着个算盘,稍微复杂点的账他都必须得用算盘来算。李杏儿可能比杨二柱还要差点,富贵大概和杨二柱差不多。“再等等,等到寒假的时候我得给他们重新上上数学课了”,大毛心里如此想着。至于这识字,大毛也想到了妥帖的法子。这才安心睡去。
第二天,大毛精神抖擞地上学去了。进教室的时候,文静已经到了,正拿着算学的书看的认真。这天的算学课在上午,王夫子开始准备叫人的时候,文静坐在下面战战兢兢,盼着千万别叫到自己。她悄悄转头去看大毛,见她挺着腰杆,生怕夫子看不见她似的。文静皱着眉头十分替大毛发愁。
王夫子站在案台上往下望,见孩子们鹧鸪一样缩着脑袋,一副“别叫我”的样子。王夫子心里有些好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读私塾那会儿。可在这群小鹧鸪里面,抬头挺胸的大毛就变得十分显眼。王夫子看着她都有些纳闷,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个意思。
“杨大毛,站起来回我几个问题”。这么扎眼,王夫子忍不住第一个就叫了大毛。
大毛乖乖站起来,望着王夫子的目光十分平和沉稳,没有一丝慌乱。
王夫子走到大毛边上,开口问道,“杨大毛,一加一得几?”。
。。。。。。。。。。。。
大毛深吸一口气,“二”。
“一加二呢”?
再吸一口气,“三”。
“一加三呢?”。
“四”,大毛已经气息平稳了。
“很不错,坐下吧”。王夫子还对着大毛点了点头。王夫子今天其实并没打算要打谁的板子,他自己都觉得昨天讲的太多了,孩子们估计记不住。今天他本就打算问些简单的,给孩子们鼓鼓气。后面他又问了几个孩子,也都是些十分简单的问题。倒是并没叫到文静。问完之后,王夫子把昨天说的,又完完全全地重新讲了一遍。
下午的识字课又是老样子,梁夫子教了八个字后,就趴在案台上睡了。
大毛认真的把这几个字记熟。往后翻了翻,这本书还那么厚呢。她又把前两天学的字仔细复习了几遍,直到把所有的字都记住了。
大毛把书翻到最后一页,拢了拢头发,理了理衣服,站起来朝案台走去。
文静正在发呆,看大毛从边上走过,吓了一跳。忙扯住大毛衣服,张着嘴无声地说,“大毛,你干什么呢?”。
大毛朝她笑笑,把衣服拽出来,继续往案台走。
案台有些高,大毛站到边上,就眼睛以上露了出来。
“梁夫子,梁夫子,快醒醒”。大毛轻轻叫了两声,还拽了拽梁夫子的袖子。
“嗯?”,梁夫子倒是被吓了一跳,猛地抬起了头。
“杨大毛,你不好好在位子上坐着,跑这来做什么?”。梁夫子皱着眉头望着大毛。
“我来问您个字,您看看这是什么字?”。大毛把书往梁夫子那递了递,手指着最后一页的第一个字。
“这是‘盛’字,盛旺的盛。我现在和你说,你也不懂。快回去再看看我刚刚教的字”。梁夫子倒算是有耐心了。
“那些字我都记住了,还有之前那些我也都会了。我坐在那里闲着无事,倒不如来问问您,也好多学些”。大毛小声地和梁夫子说道到。
梁夫子这会儿才正眼看了看大毛。且不论这孩子说的是真是假,这样好学的孩子却是少见的。梁夫子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知道该拿这个孩子怎么办。
“那下面这个呢,是什么字呢?”。大毛不管梁夫子怎么想,继续朝下问。
“‘旺’,就是我刚刚说的盛旺的旺”。
“梁夫子,要不我把凳子搬过来,你在这给我开会儿小灶吧!”。大毛声音压的更低。
“去去去,快回去,别来捣乱。我等会儿再来教你们几个字”。梁夫子觉得当着别的孩子的面单独给杨大毛开小灶,那简直太不像样子了。
大毛没法子,只好拿着书又灰溜溜地回来了。
刚刚大毛的声音虽然小,可是坐在前排的几个孩子还是听到了。这会儿看大毛的眼神简直像看神经病。
大毛下去后,梁夫子也只好醒醒神,继续又教了五个字。教完后他倒不好意思继续睡了,只得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看着孩子们练习。刚才还打算睡觉的孩子,这会儿也不得不提起精神认真练习起来。
梁夫子在教室里来回走了两圈,不由地走到了大毛边上,他很想看看杨大毛这孩子是不是练好了。
大毛这一抬头就和梁夫子的目光对上了。“夫子,我问您个字,您看这是什么字?”,大毛指着最后一页的第三个字问梁夫子。
梁夫子没法子,只好告诉了她。
梁夫子又转了一圈,就回案台上坐着了。他看着下面的孩子有些出神。他小时候是在镇子和县城里读的书,那些先生都严厉的紧,哪里是他这个样子。他两年前刚来这里的时候,也是想学着自己那些夫子的样子,好好教孩子。可是那王老夫子总和他说,“不必如此认真,来这读书的都不过是为了认两个字罢了,你慢慢教,能教多少教多少。那些个真要求学问的,都去了镇上或县城里”。他开始听了这话很生气,觉得怎么能如此糊弄。所以开始也没不听他的,按照自己想的,好好的教了起来。可是那些个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今天这个要在家里拔草,明天那个要跟着爹娘去吃酒。这些孩子每每还带了家里人请休的纸条。慢慢地,他的干劲也就没了,觉得老夫子说的一点没错,来这里念书的孩子不过是想识两个字,混混日子罢了。于是,他也慢慢地开始混起日子来。这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他其实也时常会想,他这个夫子当的,除了能拿点银钱,还有什么意思。如今突然冒出个爱学好文的,他都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作者有话要说: 我要勤快点,不能混日子
第77章 大毛,下学别走
第二天上午是识字课。大毛发现梁夫子今天很不同; 人看着特别精神; 好像穿戴都比往常要整齐些。前几日的印象里,大毛觉得梁夫子很奇怪,脸看着像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可精气神却同那六十岁的小老头差不多,暮气沉沉。
梁夫子先带着孩子们把之前教的所有的字都读了几遍,又稍微做了些讲解。然后同往常一样让孩子们自己练习练习; 可不同的是后面加了句; “过会儿我要来默写,写错的; 写不出的,可是要挨板子的”。
孩子们开始没当回事,以为梁夫子随便说说。等会不是跑了; 就该去睡觉了。可不成想,梁夫子这回儿认真的很; 就在学堂里来回转悠。转累了他就坐在案台后面; 竟不睡觉; 两眼还四处逡巡。孩子们这才明白,夫子刚刚的话是真的,要再不好好练,等会的板子估计也是真的。
梁夫子看着学生们认真练习的样子; 心里有些开心。他又下去走了走,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叫了停; 然后真的开始从头默写起来。沙盘不大,每次只能写十个字。梁夫子这些天共教了三十三个字,故分了四下来默写。每次写完,他都一个个认真看了,依旧是错的少的训两句,错的多的打板子。等所有的字都默完的时候,他格外留意了那个叫杨大毛的小姑娘,她居然一个也没错。
梁夫子今日的教学热情,比以往高涨许多。上午教了十个新字,还一直看着学生们练习到课休。
下午的算学课,大毛依旧是那么的抬头挺胸,那么的扎王夫子的眼。王夫子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是点了她来回答问题。
“夫子,您可以问我些难的”。大毛居然抢在王夫子前面开了口。
王夫子愣了愣,心想,“肯定是我昨天问的太简单了,这孩子才这么信心满满的”。他现在倒是真想看看这孩子到底学的怎么样,便开口问道,“三加五得几?”。
“八”,大毛顿都不打。
“四加六呢”
”十“
“九加八”,王夫子出了个难的。
“十七”
王夫子又连着问了好几个,大毛都答的又快又准。王夫子不由暗喜,以为自己这些天教的不错。
王夫子之前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今年都已经四十二岁了。他并不像梁夫子读过那么多年的书,小时候也就在这个私塾里读了两年。他读私塾那会儿先生就是之前的王老夫子,他的亲小叔。凭良心说,王夫子觉得自家小叔那会儿教得可真是不行,要不是他自己脑袋瓜子聪明,估计就和庄里大多数人一样,大帐都算不过来。他这个先生虽说是他小叔帮忙举荐,但也是他自己考得的。他心里觉得自家小叔耽误了许多孩子,包括他自己。哎,那会儿家里要是有银钱送他去镇上读书的话,王夫子觉得自己或许能考个举人回来。现在,他做了夫子,他并不想走他小叔的老路,他想好好的用心去教,或许以后还能教出个举人什么的。
王夫子后面又叫了几个孩子,可回答的都吭吭哧哧,数稍微大点,还能答错。王夫子这才意识到,原来并不是自己教的好啊,而是杨大毛那孩子学的好。他倒是有些好奇,这孩子怎么就比别人学的好呢?莫不是和自己一样有个聪明的脑袋瓜子?于是他又点了大毛的名,“杨大毛,下学别走,我有事要问你”。
等到下学,大毛让文静经过她家的时候,上去告诉李杏儿一声,就说她稍微晚点回去。大毛说完,就跟着王夫子去了夫子们的那间屋子。这私塾其实不过是个简单的农家院子,里面三间屋子连在一起。最东边这间就是夫子们没事呆的屋子。
这屋子摆设十分简单,中间一条长长的桌子,两头放了些书本、纸笔。桌子中间的边上放了两把椅子,大毛估计这就是两位夫子的座位了。
王夫子把两张椅子拉开,和大毛一人坐了一张。
“杨大毛,你这算学学的很不错。是跟着家里人学的?”。
“不是的夫子,就是这两天刚学的”。大毛撒了个谎。
“哦?那你学的怎么比别的孩子快那么多呢?”。
“夫子,您课上讲得太多,我没记住。回去后我自己拿着棍棒瞎比划,倒是比划出些们道来”。
“什么门道?”,王夫子十分感兴趣。
大毛从书包里掏出一大把的小棍子,这棍子是大毛自己做的。她昨天回去从锅门口挑了二十根蒿子,用家里铡猪草的铡刀,铡了手掌长的一截。做成了这二十根整齐匀称的小棍子。
“夫子你看,这二加二往一起一摆,我不就知道是四了吗。难点的,五加六摆在一块,我数一数就知道是十一了。您之前说五加六得十一,我都不知道为什么,硬记也记不住。现在我用棍子摆一摆就知道了。你课堂上问我的时候,我都在脑袋里摆了摆”。
“那你在脑袋里摆的还挺快的”。王夫子真心的夸了大毛一句。
“杨大毛,你这棍子先借我一晚,明天我再还你”。王夫子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些教算学的捷径。
“夫子,这个送给您好了。我回去再做些,简单的很”。
王夫子也没和她客气,收了这棍子,放大毛回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杨二柱和大毛商量了一件事。
“大毛啊,山上的奶枣子熟了,我给你写个请休的条子,你明日同我们一块敲枣子去吧”。
“明日?再等两天行不行?再有两天学里就放假了”。大毛觉得自个儿这两天刚在两位夫子面前树立了点好学生的形象,突然为这点小事请假,怕是不好。
“等也能等,我就怕被别人敲了。今年枣子长得好,那几棵树可是能卖不少钱呢。去年庄子里就有人向我打听这枣子哪里敲的。我虽然没告诉他们,怕是他们自己也要去山上找找的”。
“那咱们可不能等,明天就去敲回来”。李杏儿可不愿冒这个险。
大毛很有些犹豫,这假到底是请还是不请?她心里是极想跟着一块敲枣子去的,多有意思啊。且于她而言,少去这么一天两天也不会跟不上进度。她在心里挣扎了下,到底没请这个假。
“爹,我不去了,我明天还是去私塾。等学里休息的时候,你带我一起收枣子去吧”。大毛想着这多少能弥补些敲枣子的乐趣。
杨二柱本就是想带着大毛去玩的,她愿不愿去,杨二柱都随她。
第二天天还没亮,一家四口就都起来了。李杏儿昨晚就蒸了许多花卷和馒头,今天烧点米粥,上面溜几个花卷,早饭就有了。菜还是花生酱,昨晚的花生酱。李杏儿在粥里煮了四个鸡蛋,一人一个。
“大毛,我们要是中午回来的迟,你就自己溜点卷子吃吧”。李杏儿想着,中午怕是来不及回来给大毛做饭了。
“哦,好”。大毛应了声表示知道。
大毛今天是第一个到学堂的,她觉得离上课还很有一会儿,就趴在桌子上眯了眯。不成想,还睡着了。幸好文静来的时候把她拍醒了。
上午是算学,王夫子来的时候,居然还挎了个篮子。孩子们都勾着脖子往里面看,想着莫不是夫子从家里带了什么好吃的来。文静眼尖看见了,里面好像是许多小棍子。
王夫子让孩子们坐好,他从前面开始发东西了。大毛伸头看,那一小捆一小捆的,可不就是蒿子做的小棍棒。大毛坐在靠门的这一纵排,王夫子正是从这排开始发的。发到大毛的时候,他还对大毛笑了笑。
大毛拨弄着手里的棍子,心里有些好笑也有些感动。她以为王夫子今天最多把棍棒这事提上一提,然后让孩子自己回家备好。没想夫子居然自个儿做了,还用细细的麻神一捆捆绑好,十分有心。虽说这蒿子也不是什么难得的东西,这棍子做起来也简单,可是王夫子的这份心却是实在可贵。大毛再去看王夫子那胖胖的身影,都觉得比往常伟岸可爱许多。
学堂里总共二十六个学生,每个人都有。孩子们拿到这棍子都很好奇,不知道夫子这是要做什么。
王夫子发完后,又回到案台讲起课来。他先抛出问题,问孩子们八加九得几?课堂里静悄悄地,竟无人吱声。大毛看着王夫子,也并没开口。
王夫子一手拿了八根棍棒,一手拿了九根,慢慢把两只大手并在一块,让孩子们数了数。“十七,十七!”,有孩子抢着开口。这会儿不待王夫子说,大家也都明白了这棍子的用处。
这半天的算学课,不论是夫子还是孩子都觉得比前两天简单许多。好像之前模模糊糊远在云端的东西,突然清清楚楚的摆在了眼前。
放学的时候,文静十分开心。
“大毛,今天的算学课我全都会了。我二叔可真是厉害,一点都不比那镇上的夫子差”。文静这会儿又亲亲热热地叫上二叔了。
“文静,我得先跑了,我娘今天没空给我做饭,我得回家自个儿做了”。大毛想快点回去,吃完饭还能睡上一觉。
“你去我家吃吧,我娘今天杀鸡呢”。文静娘一直很喜欢大毛,之前就和文静说过,没事的时候可以叫大毛来家吃吃饭。所以文静这会儿是诚心相邀,不是随口客套。再说文静现在都还没学会客套。
“不了,不了。我回去把饭烧好,等我爹娘他们回来就能直接吃了”。大毛说着,风一样跑了。
大毛中午烧的冬瓜汤,上面溜的卷子。又拿了六个馒头来,切成片,滚上鸡蛋液放在锅里炕了,炕的脆脆的。分了三锅,盛起来装了三大碟子。她又烧了小半锅的茄子,只盛了一小碗出来,其它的焐在锅里。
这中饭,大毛也没空细嚼慢咽,呼啦啦地喝了一碗汤,吃了十几块馒头片也就饱了。她简单洗了把脸,就赶紧躺床上睡午觉去了。中午要是不睡上一觉,下午就要点豆子了。秋天不冷不热的,觉十分好睡,要不是富贵回来把大毛叫醒,她下午一准要迟到。
今年敲的奶枣子好像比前两年多了些,大概多一篮子吧。大毛上学前,把身上的两个兜装的满满的,还抓了一大把。她准备借着这些枣子,多结交些小伙伴。
作者有话要说: 昨晚作者群里的小伙伴发了张截图给我,有一个小天使在某微博评论里推了这篇文,还推了两遍。在一溜大神文里看见了自己的文,真是特别开心,现在想想还忍不住偷笑。真的十分感谢你的推荐,也十分感谢喜欢这篇文的你们。
第78章 东山村
终于到了第十日; 学堂放假的日子。一大早的; 大毛就坐上牛车,和杨二柱一道,去别的村庄里收奶枣子。
牛车有些颠簸,摇摇晃晃地到了余家村。余家村论面积其实并没有王家村大,可这住户却比王家村多的多。王家村的村户住的是稀稀朗朗。像大毛家,就是独自一家落在山脚。还有老汪家; 都偏到水库边上了。下面庄子里的人家也都住的十分松散。余家村却不同; 村里的屋子主要集中在路的两侧,一家挨着一家; 十分紧密。
“收奶枣子嘞!有奶枣子拿来卖!”。刚到村口杨二柱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这腔调有些熟悉,大毛觉得上辈子好似也听过。杨二柱这几嗓子喊下去,村子里立时热闹起来; 狗叫声此起彼伏。
那些个正蹲在外面吃饭的村户们,有的听见了就端着碗过来瞧瞧热闹。两个村子离得近; 再加上杨二柱也不是第一次来; 大家都认得这对父女。有些人还会和杨二柱闲扯上两句。不过真的来卖的却是不多; 一个村子拢共还没收到十斤。大概是因为余家村的几座山都没什么奶枣子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