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大毛的一生-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来卖的却是不多; 一个村子拢共还没收到十斤。大概是因为余家村的几座山都没什么奶枣子树。
过了余家村,往北边去是吴家庄,往东边去是东山村。尽管吴家庄离得近些,杨二柱还是驾着牛车往东边去了。
牛车晃晃悠悠地; 已经走了半个多时辰。大毛屁股都坐麻了,才隐约看见个村庄的样子。
“爹,前面就是东山村了吗?看着没几户人家啊?”。太阳已经升起; 大毛把手支在额头上,猴子一样朝前面眺望。
“对,前面就是东山村了。你别看这人少,奶枣子可不少”。杨二柱是有经验的。
东山村整个村子都挂在东山脚下的坡上。拢共住了几家人,一家比一家陡。大毛都愁这房子是怎么盖上去的。因为是上坡,杨二柱和大毛就下了车,由着老牛自己沿着路走。杨二柱边走又边吆喝起来。大毛听了低着头笑,她想起父女两第一年卖枣子的情形。那时候的杨二柱还怎么都开不了口,可现在,吆喝声已是脱口就来。
东山村有许多树,那零星地几座房子都淹没在这树林间。夏天的时候或许十分清凉,可如今已经是秋天的尾巴,很有些阴冷。大毛走在这林间小道上,听着村子里的鸡鸣犬吠,觉着有那么点世外桃源的意思。
杨二柱刚吆喝了几声,就听见上面有人喊,“收奶枣子的,我家有奶枣子!”,声音十分清脆。两人抬头往上看,见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旁边还站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杨二柱忙把牛车往那边牵了牵,把牛拴在了那家门前的树上。
“杨兄弟总算来了,今年枣子熟的早,我还怕你来迟了”。说话的正是刚刚那妇人,也就是这家的女主人。“梨花,快去和你婶子们说声,收枣子的来了”。
“唉,好嘞”。梨花就是刚才在门口喊话的姑娘,她应了声就跑了。
杨二柱带着大毛走到门口,“大毛,这是你张婶子”。杨二柱这两年收东收西的也来了几回,一般人家他也都认得了。
“张婶子好,我叫大毛”。乡里乡亲的见面都是要招呼一声的。
“张嫂子家敲了不少枣子吧。今年枣子长得好,我自家揪的也比往年多些”。杨二柱开门见山。
“可不是,确实比往年多了些”。张婶子说到这个,脸上带了笑。
东山村的地很少,这里的住户多是外乡逃荒逃灾过来的。那少的可怜的地,还是他们自己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荒地。荒地贫瘠地很,长不出什么好的庄稼,村户们过的十分艰难。这里并不是大毛以为的世外桃源,不过是些可怜人无处可去罢了。这卖奶枣子的钱于张家而言,已经算是笔不小的财富。张婶子家的小子今年读私塾的钱,就是去年卖奶枣子攒的。前段日子卖八月炸,张家又得了近七百文。张婶子拿着这七百文去镇上买了一大挑子的杂面。有了这杂面,张家年前的口粮就不用愁了。今年奶枣子长的好,张家两口子干劲很足,张婶子要不是为了留在家等着卖枣子,今天就跟着张叔往深山里去了。多打些枣子,今年或许能过上个丰盛的年。因此种种,张婶子心里是极感激杨二柱的。
“杨兄弟,你也不用上去喊了,我让梨花去和她们说声。你在我家门口等着就好”。张婶子说着从家里搬出两个凳子来,“快坐下等,我去把我自家的枣子搬出来”。
杨二柱接过凳子却并不坐,忙和张婶子一道进了院子。他是想着去帮忙搭把手。大毛坐在门口伸头往里面瞅,只看见三间泥巴茅草房子和一个小小的泥巴院子。
张婶子十分利落能干,不用杨二柱帮忙,自己就挑着一挑枣子出来了。她把枣子靠在树上,又回去提了半袋子来。“都在这了,杨兄弟称一称吧”。
大毛家如今大秤小秤各有一杆,杨二柱全都带了来。大秤是两百斤的,平常也尽够用了。称杆上有根麻线圈成的提手,杨二柱用秤钩勾住装枣子的大麻袋,扁担从这圈里穿过。和张婶子一起,把秤和枣子抬了起来。大毛忙去放秤砣,她把秤砣慢慢往后移,直到秤杆横平略略往下垂,她忙把秤砣稳住,叫声“好了”。两人才放下扁担。
“七十一斤,张嫂子你看看”。杨二柱把秤拿到张婶子眼前。
“不用看,不用看,我信得过你”。张婶子嘴里这么说着,其实还是悄悄地瞥了一眼。
杨二柱又把剩下的一袋半都称了,分别是六十八斤和二十三斤。称完,杨二柱就去车上拿了自己的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三遍。“嫂子,总共是一百六十二斤。三文一斤,我看看是多少钱”。然后又是噼里啪啦一阵。“算好了,一共是四百八十六文”。杨二柱从荷包里拿了四百八十七文递给了张婶子,多的一文就当是买麻袋的钱。可张婶子没要,硬是把这一文钱还了回来。
杨二柱把两袋整的搬到了车上,刚码好,就见几个妇人挑着担子下来了。总共来了五人,一人挑着两个半袋子。他们比张婶子家要少的多,每家不过七八十斤,拢共加在一块也不过三百九十四斤。可这对她们而言也不少了,每家也有两百多文呢。
大毛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村子,六户人家,居然就凑够了一车。
“杨兄弟,那你下趟什么时候来呢?”。张婶子问杨二柱。
“过两天,我大后天再来。到时候你们又能攒上一些。天不早了,嫂子你们先忙,我得赶紧回去了”。杨二柱收了秤,准备打道回府。
“天都快中了,你们爷俩在我家吃个中饭再走”。张婶子不好去拉杨二柱,倒是把大毛扯住了。
杨二柱不想让张家破费,十分坚定地拒绝了。若是真留下,张婶子中午就得杀鸡了。
杨二柱刚准备去解牛绳,就被大毛拉住了袖子。杨二柱回头,见大毛一副有悄悄话要说的样子,他只好弯下腰,把耳朵凑过去。
“爹,你抬头看看,张婶子家上面长了好几颗李子树,结的李子可大了。咱们买些回家吃啊。还可以多买些,给姚叔和三掌柜送去”。大人们刚刚忙活的时候,大毛四下看了看,一眼就看见了那几棵树。
杨二柱抬头,坡上确实有几棵果树,倒不是李子,是灰子。果然如大毛所说,果子可大了。
“张嫂子,你家上面那几棵灰子树是谁家的?我想买些拿去送人”。
“我家的啊。我家这灰子是又脆又甜。哪要你买,我摘些送你”。这灰子正是张婶子家的。
“不,不,这可不行。我要是自家吃,揪几个也就算了。可我这是打算送人的,得要个五十斤呢,哪能白拿。嫂子你看,我和奶枣子一样,也给你三文一斤,成不成?”。
“成,成,成,怎么不成。我去帮你摘来”。其实在乡下这些果子是不好卖的,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买。
其他婶子们也都跟着帮忙去摘。大毛最喜欢揪果子,自是没落下。
这灰子个头大,水分足,揪了半袋子多一点,杨二柱就觉得差不多了。大毛都没揪尽兴。
那半袋多一点的灰子居然有五十二斤。杨二柱付了张婶子一百五十六文,张婶子却只收了一百五十文。“多的就当我送给孩子们甜甜嘴”。
杨二柱推拒不过,只好把多余的六文收下。大毛甜甜地道了句谢。
回去路上,大毛拿了几个灰子往身上擦擦,先递给杨二柱两个,自己这才吃了起来。
“爹,这灰子可真甜。咱们买少了,该多买些的”,大毛边吃边说。
“要是喜欢吃,爹过两天来再给你买点。不过这个可不能吃多,吃多伤人”。杨二柱心里美滋滋地想着,这一车估计能赚上个一两多银子呢。就是去掉买灰子的钱,也不少了。要是过两天来还能收上一车,那今年这奶枣子就能赚二两多。再加上自家揪的,凑一凑弄不好还有三两呢。这比去年可多了不少。
“爹你嗓子都哑了,准是今天喊的太多了!”。来的时候还好好的嗓子,这会儿就哑了,大毛听着十分心疼。她想着这里也没个喇叭什么的,每次都这么扯子嗓子喊太伤喉咙了。
“爹,你明天去县城,买几个驼铃来,越响越好。以后你出来收货,就把驼铃挂在牛脖子上。这样时间久了,你不用喊,人家听到了就知道是你来了”。
杨二柱这会儿正觉得嗓子有些疼,听了大毛的主意倒是觉得很不错。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李杏儿中午煮的米饭,烧了一大盘土豆烩肉,还剩了许多,正放在饭锅上焐着。这会儿饭和菜都还热乎,李杏儿听到嘎吱嘎吱的牛车声,就忙把饭菜端上了桌。让大毛洗手吃饭,她帮着杨二柱把枣子、灰子抬进了堂屋。
“哪来的这么多灰子?”,李杏儿笑着问杨二柱,她还异想天开地以为全是别家送的呢。
“在东山买的。我准备明天送些给三掌柜和姚大哥”。杨二柱已经洗了手,坐下和大毛一起吃饭。
“也好,咱们能有这买卖,多亏了他两。是该好好谢谢人家”。李杏儿虽然抠了点,但是很通情达理。
“娘,你洗点来吃啊,可甜了”。
李杏儿却不急着吃,她十分细心地拿小秤称出两份二十斤的来。放进两个小篮子里,上面摆的漂漂亮亮的。剩下的都倒进了大盆子里。又从盆子里拿了十来个去洗。
下午富贵回来,看见那么多果子开心极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蛮长的,吼吼
第79章 学堂生活
不论哪个年代; 聪明又勤奋的学生总是比较容易讨老师喜欢; 大毛如今就是这样的孩子。她课堂上认真听讲,从不在先生眼皮子底下捣乱。课下友爱同学,还没和哪个孩子红过脸。两个夫子对这个孩子都十分喜爱,其中王夫子尤甚。王夫子有次遇见杨二柱还和他感叹,“你家大毛真真是个聪明孩子。可惜是个小姑娘,要是个男孩; 二柱你就有福享了!”。杨二柱听了很开心; 倒并不觉得大毛是个姑娘有什么遗憾。王夫子却是从心里感到可惜,他觉得大毛要是个男孩子; 或许以后还能考个举人回来。
除了讨夫子喜欢,大毛在孩子间也很有人缘。她脾气温和,书读的好; 为人又大方,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小伙伴呢?
渐渐地; 大毛在学堂里混得如鱼得水。她自个儿也越来越喜欢读私塾的日子; 竟慢慢爱上了这田园学堂。
在学堂里最开心的时光; 必然是课休了。私塾里的课休时间全随夫子意思,十分主观随意。不过两个夫子的课休也有些规律,都是半天休三次,但是每次休的时间长短不同。梁夫子每次至少修个两刻钟; 王夫子呢,是撑死两刻钟。
这天上午是王夫子的课,课休的时候大毛趴在桌上; 准备睡觉。这姿势还没找好,就被人叫了起来。
“大毛,走,咱们翻跟头去!”。说话的是个八岁的小男孩,叫顾宝。顾宝是顾家村顾里正家小孙子,可能是顾里正的心头宝吧。王家村的这个小私塾,其实是这近处的几个村着关着的。王家村,余家村,顾家村和唐家村共用这一个私塾。说起来王家村的人最少,不过这私塾落在王家村,大家习惯上称它为王家村的私塾。
大毛听着有些发愣,她在脑袋里想象了下她和小男孩们一块在院子空地里翻跟头的画面,觉得太奇怪了些,果断摇头拒绝了。
“你为什么不去?我还特意让我堂哥给占的位子呢。别人想去还捞不着呢?”。顾宝皱着眉头有些不太高兴。
“哦?翻跟头的人那么多吗?这么大的院子还要提前占位子?以前我也没见有人翻啊”。大毛被勾起了好奇心。
“每节课休都好几个人呢,就那么一颗松树,自是要排队。我走了,你到底去不去?”。
“去吧。走,一块儿看看去”。大毛知道自己开始想岔了,这回儿倒是真的想去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游戏。
私塾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松树,这松树长得低矮,在主杆上分出了两根孩子手脖粗细的叉。这两个叉正好形成了一个角。大毛过来的时候顾元正在翻跟头。顾元正是顾宝的堂哥,两人同一年生,不过一个年初一个年尾。顾元蹲着,手面朝上握住两个树杈,两手带点劲,抬脚去踩主枝杆,借点力往上一翻,手膀快速跟着翻转松开。这样一个跟头就翻好了。小家伙连续翻了四五个,后面的三个孩子都等得着急了。
顾宝等顾元翻完了,跑过去叫了声二哥,就光明正大的插了队。后面的三个孩子有些生气,但又觉得插得好像有些道理。顾宝翻了五个就喊大毛去,大毛摆摆手,老老实实的在后面排起了队。顾宝还想再喊两声,可后面的孩子已经不耐烦起来,顾宝没法子,只好气鼓鼓地让了位置。跑到后面瞪了大毛一眼,“白给你占了位子”。
顾宝的座位就在大毛后面,两人关系很好。每次默写时,顾宝只要踢踢踢大毛的凳子,大毛就把沙盘往边上放放。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孙子,顾里正老两口平时对顾宝有些娇宠,所以这孩子有些小脾气。但对大毛还是很不错的。平日里经常从家里拿些好吃好玩的分给大毛。
顾宝虽说抱怨了大毛一句,却也并没走开,和大毛一块儿排在后面。
“大毛,你仔细看看他们怎么翻的。等下到你了,我可不教你”。
前面几个孩子都翻得很溜,大毛看着也很简单。可真等轮到她的时候,她却怎么也翻不过去。她不是不会,而是不敢。她很怕这往上一番,再把胳膊拧了折了。大人的心和孩子的心还是很有区别的,顾虑太多。
“大毛你倒是翻啊,磨蹭什么呢?马上王夫子又要上课了!”。顾宝在边上看着都有些急。
大毛不想被个孩子看不起,心一横,脚下一使力就翻过去了。这一连串的动作。大毛感觉十分奇妙。忍不住又翻了一个,又翻了一个。这个真是越翻越有瘾,大毛连着翻了四个,还想再翻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王夫子的课开始了。
下午梁夫子的课休时间长,大毛、文静还有一个叫唐丽丽的小姑娘,三人一起盖起了房子。
比起那劳什子的翻跟头,大毛更喜欢盖房子。文静拿了根棍棒先在地上画出个房子来。这房子其实十分简单,先画一个长方形,在这长方形中间来一竖道,在均匀的来三横道。这样就把长方形分成了八块,左右两边各四块。大毛估摸着每块大概是个七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
三人每人都有块片子,可以是碎瓦片,也可以是碎缸片。大毛喜欢碎缸片,缸片比较滑,踢起来省劲。她的片子就是块圆圆的缸片。这还是富贵在外头捡的碎缸片,杨二柱帮她磨圆的。文静的片子是块圆瓦片,唐丽丽的就是块不知道从哪捡的不规则瓦片。
三个孩子先背过身去,轮流把片子往方格里扔。大毛先扔,扔到了第二个格,文静扔到了第三个,唐丽丽同学压线了,算零。文静扔的最多,由文静先开始。
文静先把片子撂到右边第一个格子,右脚单脚跳进去,把片子踢到第二个格子,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到第四个的时候,双脚落进第四格,用右脚把片子平行踢到左边的第四格。再右脚单跳进左边第四格,这样倒过来,从第四格踢到第一格,再踢出来。这一套叫做跳一。中间不能压线,压线就得停。跳了一后面是跳二,文静就把瓦片撂到第二格,她从第一格单腿跳到第二格,像上次一样再来一圈。文静很擅长这个,一路跳到了四。四跳完后就该跳哑巴了。文静又背过去开始扔片子,她又扔到了三。那她接着就得绕着这八个格子单脚跳三圈。跳三圈其实很简单,难的是这过程得装哑巴,不能说话不能笑。文静跳哑巴的时候,大毛和唐丽丽不断逗她,逗她说话或是逗她笑。
很奇怪,想特意逗人笑的时候,大毛搜肠刮肚地居然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笑话。她以前其实还蛮喜欢看《笑林广记》的,里面有很多笑话。可大毛一时能想起来的。。居然都是些黄段子。
大毛这边发呆,唐丽丽那边却说个不停。她一会说,“文静,梁夫子来了!”,文静不理她。她又说,“文静你荷包掉了”,文静还是不理她。最后文静顺顺利利地跑了三圈。这么一轮下来,文静就盖好了一间房子,就是右边的第一格。她后面再跳直接就跳了二。不过这次压线了,二没跳完。
到大毛的时候,大毛可没那么厉害,跳到三就压线了。
唐丽丽小姑娘倒是和文静一样厉害,一下没顿地跳到哑巴。她扔到了第二个格子,只用跳两圈。大毛这会儿终于想出了个好笑话。她让文静别吱声,让她来。
“以前有一个将军打仗,就快败了,突然有神兵助阵,反败为胜。将军“
“大毛,你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还没说完人家都要跑完了”。文静实在忍不住,出声打断了大毛。
文静这话刚说完,唐丽丽小姑娘居然噗嗤一声笑了。大毛觉得这姑娘的笑点实在太奇怪了。
三人这一轮跳完,王夫子的课休也就结束了。
除了盖房子,大毛还喜欢跳绳子,踢毽子。不过李杏儿从来舍不得大毛从家里带绳子去私塾里跳,所以大毛一般都是蹭的别人的绳子。这绳子都是家里用的麻绳,很长。多是两个人甩绳子,许多人跳,十分有意思。大毛开始还以为是别家父母比李杏儿大方,后来才知道这绳子居然多是孩子们偷偷从家带的。有的小姑娘还因此挨过揍,这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唐丽丽。
毽子做起来简单,就是铜钱做底,用布头包着铜钱和鸡毛,把布头缝实。可是那些个没有零花钱的小姑娘,做起来就难了。
因为这些个小游戏,大毛多了些小癖好:收集碎缸片和鸡毛。
如此悠悠哉哉,开开心心地,很快就到了冬休。
作者有话要说: 困。。
第80章 三掌柜是天边的月亮
冬天无大事; 大毛雄心勃勃地准备提高下家里人的算数水平; 首先从富贵开始。这本以为是件简单的事,可真要教的时候,大毛有些无从下手。怎么教呢?大毛打算先把整套的阿拉伯数字教给富贵。可这东西她自己觉得简单,富贵却表示接受不能。这套数字富贵在别处没听过没见过,以后也不会看见听见,那他就没法子学以致用; 也很难习以为常。所以最开始的时候; 富贵真的不知道大毛这是抽的什么疯,天天拉着他学这些有的没的。
“富贵; 你不是觉得三掌柜厉害吗?你就不想像他一样,大帐小账地,不用算盘脱口就算出来?”。富贵这两年跟着杨二柱见了几回三掌柜; 每回回来都要把三掌柜夸上天去。那崇拜和仰慕之情真的是溢于言表。
“我哪能像他一样,整个省府也没几个能有三掌柜那般厉害的。大毛你不知道; 我听姚叔说; 货铺里的账房就是打着算盘; 算的都没三掌柜快。三掌柜那是天生的聪明,我怎么比得上?”。富贵倒是很有自知之明。
“我或许能比得上,你信不信?”。大毛觉得还是得先唬住富贵。
“不信”。富贵也知道大毛算数比自己好,但是在富贵心里; 三掌柜就是那天边的月亮,凡人是够不到的,何况这凡人还是大毛。
“那你尽管来考考我”。大毛信心满满。
“行。上次我和爹去三掌柜那送歪歪肉; 还遇到个送皮毛的掌柜。他送了一百二十二件的兔皮,一件二十六文,八十九件的羊皮,一件三十六文,他总共该得多少银钱”。富贵了不得了,居然出了道应用题。
“你等等,等等,我来找根树枝”。这么大的数字,大毛表示心算算不过来啊。
大毛拿了树枝,哆哆嗦嗦去院子里列了竖式,共列了三个。
“好了富贵,拢共是六千三百七十六文,对不对?”。大毛自己已经默默验算了两遍,知道不会错了。
“还真对。大毛你怎么算出来的?你虽说没三掌柜厉害,没他算的快,不过你算的也是对的”。富贵说着有些脸红,这个他自己回来打算盘都没能算出来。
“你过来看,我就是这么算出来的”。大毛蹲在刚刚列的竖式旁边,朝富贵招手。
“你看,我就是用刚刚和你说的数字算的。会了这个,再大的账,只要有根树枝就能算出来。富贵,你不是一直想和成才一样出去看看吗?那这算账总是要会的啊。咱们在庄子里,大家靠种田为生,能算个小账也就行了。可是若你以后想走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