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香人家-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小树要长高
  文案:
  出门旅行散心的谭璇穿越到因偷看小黄书,被气恨的老爹失手打死的十岁男童身上。身处童生多如狗,秀才遍地走的科举第一大府,摸清状况后的谭璇决定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考……考童生……
  排雷:
  〈1〉本文女穿男,娶妻生子1V1,误入的小 天使点叉勿喷!
  〈2〉 文章背景架空,作者放飞自我所作,勿 考据,拒扒榜,撒花欢迎,拍砖留情!
  完结古言《小户之家》档预收:《清平农事》、《穿书踹渣男》,指路作者专栏,打滚卖萌求收藏。
  内容标签: 性别转换 穿越时空 市井生活
  搜索关键字:主角:谭璇 ┃ 配角:明锦、谭家一干人等 ┃ 其它:
第1章 
  九月季秋,瑟瑟的秋风抽打着园中柔美的苍竹,浸含着雨水的花瓣在沥沥的秋雨中显得十分寥落。
  白墙乌瓦的江南小院中异常的静谧。
  书房中坐在桌案旁的蓝袍少年正手执毛笔,神情专注于纸页,不时的抬头瞄下摊在面前的书卷。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少年才收手,把笔搁置在笔洗上,抡了抡发酸的胳膊,来回扭了几圈僵硬的脖子后,望着紧闭的房门哀声叹气起来。
  房外的任何人都不知道此少年已被来自异世的女孩换了芯子。
  谭璇原本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涉社会的女大学生,疼她宠她的父亲患病离世后,母亲一年后再婚,然而重组后的家庭生活过得并不愉快。
  穿越前她与勉强称为继父的男人因住房问题产生矛盾,而母亲态度暧昧,让谭璇心生寒意,趁着假期出门旅行散心。
  没成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躺在带有床幔的木质架子床上,房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家具,身旁坐着蹙眉忧心的一美妇。
  确定不是做梦后,谭璇便强迫自己压下莫名穿到异世带来惊惶,极力应付原主的亲人以免穿帮,当时根本没做它想,以为原主是不小心出意外磕破脑袋,之后才了解到事情的始末。
  这个身子的少年竟和自己同一名姓,也唤做谭璇。脑袋磕了窟窿不是出什么意外,而是被自家亲爹给打的。
  原来上个月月中被老爹发现偷藏有小黄书,顿时恼怒万分,气的说不出话来,再加上长子谭玠院试落榜,原主倒霉催的撞在了枪口上,被施以严惩。
  恨铁不成钢的谭父看着挨了戒鞭跪在跟前的小儿子,犹不解恨,上前补踹一脚,结果身形不稳磕在了一旁的红木椅子的棱角上,一命呜呼。  不知是何原因,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谭璇居然无端的穿了过来。
  事后谭父从大夫那里知晓小儿的伤情后,虽心有一丝愧意,但念及其背着自己私下做的事情实在混账,规定两月之内严禁外出,闭门思过,罚抄四书五经。
  更甚者连以往贴身伺候的丫鬟也被换成了岁数大的嬷嬷。
  这具身体虽然伤到脑袋了,可记忆还是有的,不过起初脑海中只有拼接不全的记忆碎片,这种现象只持续了两三天,之后谭璇才通过记忆了解不少这个完全陌生时代的信息。
  经过再三确定她目前所处的朝代华朝是中国历史上不曾存在过的,可让她疑惑的是读书人所读书籍又都是《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等,不知道时空为何错乱改变了历史原有的轨迹。
  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谭家祖上是大户人家,有不少饱读诗书的有学之士,出过六部尚书,祖先们指望着后世子孙让这一荣耀发扬下去,期盼着前江后浪推前浪,族中能出一位封侯拜相的人物。
  可惜一代不如一代,被时代的大潮卷到沙滩上,渐渐的没落下来。
  尤其是经历朝代更迭的战乱,谭氏元气大伤,再加上新朝建立后朝廷开科取士,不少寒门子弟崛起,谭氏一族在赫赫有名的平江府更是泯然于众。
  谭家人丁兴旺,虽说如今不比以前,但在人口数量上,依然称得上大户。
  尽管族人仕途不顺遂,可书香人家出身的子弟怎可被挫折消磨意志,一代代的仍然奋斗在科举第一线。
  考科举自古以来都是件费钱的事情,很多家族矛盾源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上,谭家也不例外。
  原先各支是拢在一起生活的,但谭氏子弟多,读书的自然不少,这样以来当甩手掌柜的人也就多了,随着家族生意渐渐衰落,那些辛苦挣钱的族人便有了意见,心中生出不平之意,甚者暗中做些小动作。
  谭家族长是通明达意的智者,清楚这其中的弊端,最终在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主持下分了家,每支留出两百亩土地拢在一起作为族田,供族学开支以及对族中优秀子弟的奖赏。
  剩下的买卖、恒产进行合理分配,分产到户。
  原主这一支最有出息的是他的爷爷,如今在外地任知县,尽管是举人出身,可那个时期正值华朝初立,人才紧缺,举人被任命为县令者并不稀奇。
  随着出类拔萃的栋才越来越多,那般好的事情再也没有了,原主的大伯同样为举人,却只能担任平江府衙一书吏。
  他便宜爹在举业上奋斗了近二十年,仍然止步于秀才,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为养家糊口,弃文从商。但文人骨子里的那股科举兴家光耀门楣的执念是不会轻易消去的,而是把这一接力棒传递给了两个儿子。
  只可惜被寄予厚望的儿子们不太给力,大儿子方今十八,今年首次参加院试。十八岁能去考秀才,在谭氏众子弟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奈何整个平江府学子们的凶残程度令人发指,在最权威的京都小报上,杀伤力综合排名居整个华朝之首,且呈霸榜趋势。
  谭玠满怀希望而去,最后铩羽而归,一同而去的另外几位谭家子弟也均不幸落榜。
  小儿子平时大把心思用在别处,更不肖去说。
  谭璇发了会呆,起身做了几个舒展动作活动活动身体,拉开房门,一股冷飕飕的凉风扑面吹来,让他忍不住打个寒颤,紧紧身上的衣衫。
  “公子,有什么吩咐?”为了清静,书房设在回廊的尽头。听到声响,不远处的书童山竹忙机灵的快步上前,面带喜意的躬身听吩咐。
  “如厕”
  禁闭归禁闭,上茅厕还是准许的,谭璇不由暗自庆幸,幸亏被禁足,不允许旁人过来探视,留给她一些缓冲时间适应这处处不便的古代生活,考虑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
  自己莫名的穿过来,已过月余丝毫没有再穿回去的迹象,虽然很想念家中亲人,可想到母亲又难过不已,希望自己不在她身旁,她能过的更幸福些吧。
  即来之,则安之,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只有学会接受事实改善自己的处境。自我安慰老天让她突然年轻十几岁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原主在自我放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她不能啊。无论何时,学历都是块敲门砖,古代更甚,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地位是无比崇高的。
  再者身处文风蔚然以文治天下的华朝,没文化做什么事都会有所不便,不管如何至少先把小升初的童试过了再说。
  何况还有便宜父亲大人那你不给老子好好读书,且试试看的“狰狞”态度,能把亲儿子失手打死,可见其不是说着玩的,她绝对不想重蹈原主的覆辙。
  而今只能先好好读书,以后翅膀硬了,有了话语权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快走在回廊上,冷风裹夹着湿气直往袖筒领口里钻,古代的衣裳真是中看不中用。
  院中风景再美,可搁不住天天看,总会有审美疲劳,自从睁眼醒来,她连这座小院都没出过。
  山竹看着自家小公子微躬着腰急匆匆的往茅房跑,以为闹肚子了。心里不免担忧起来,脑袋才刚好,肚子又出了问题,以前公子虽看着瘦弱,但却非常康健的,估摸着是还未彻底痊愈,抵不住这突然而至的寒凉气。
  于是心里盘算着等会要禀告夫人,让灶房的人多炖些补品给小公子喝。
  有一件事是值得高兴的,他发现小公子挨了老爷一顿揍后,脾性收敛许多,每天不是用功写字温书,便是用心思过。
  每次告诉老爷夫人后,两人的心情都很不错,相信在小姐的说情下,小公子很快就能允许出门去族学了。
  谭璇自然不知道被自己因名字吐槽多次的书童内心丰富的想法。她只想赶紧上完茅房回到房里,抄完书好躺在榻上睡一觉,这样的鬼天气正适合补觉。
  进入茅房后,谭璇照往常一般默念起来:多姿多彩的人生贵在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其中包括性别的转变。看,这是多么别样酸爽的人生啊!上天的安排总是有深意的,关闭一扇窗,同时又为你打开了另外一扇门,未来四处透光敞亮极了!
  …………
  “山竹,我要回书房继续温书,天冷又下着雨,你无需守着,到偏房歇着吧。放心,我不会偷跑出去的,不用怕我爹责骂于你。”
  看他一身单薄的短褐,与原主没相差两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呆在房外吹着冷风,让她有些不忍,清楚谭父嘱咐他看着自己,防止偷溜出去。于是向其保证后,便忙催着他下去息。
  “山竹不冷,公子,您若肚子不舒服先到床上躺会,我让灶房的人为您煮些热汤水来。”
  山竹听小公子说回房要继续温书,而且还关心做下人的冷暖,愈发觉的小少爷开始往正道上走了,以后自己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我没……”谭璇对他的话摸不住头脑,她何时说过肚子难受了,正要说没事时,突然见谭母田氏身边的贴身丫鬟擎着油伞朝他们这边走来。
  “小公子,府里来客了,老爷夫人让您到明晖堂去。”
  作者有话要说:  手一哆嗦开新文了,谢谢小天使们的支持,周末愉快!!!
  在评论中看到有小天使对女穿男介意,文案有排雷,再在作话排个雷:
  本文女穿男,1V1,娶妻生子,误入默默弃文。不用再问为啥写了,这问题好像在问我为什么喜欢吃芒果一样。


第2章 
  听了丫鬟的话,谭璇便知府里应该是来了比较重要的客人,不然还处在禁闭期间的他,怎么会被允许走出院门。
  对于即将要去见客,他即紧张又隐隐有些期待,紧张是因担心自己应对不妥,惹人生疑;期待是可以暂时出去透透气,看看外面的风景,毕竟原主的记忆和亲眼所观感觉肯定不同。
  “我先回房换身衣衫,不知是谁来咱们府中做客?”谭璇颔首,随口问了一句。
  “是大舅老爷家的文舸少爷来了。”
  果不其然,原来到谭府做客的是他的小表哥田文舸,与谭玠同岁且在同一书院读书,前年院试中得了院案首,明年秋参加平江府的乡试,以他的才学中举人是十有八九的事。
  田氏一族起先并不显达,只是人家的运势是走上坡路,族中子弟似被文曲星关照过的,一个个的尤为争气,不算举人,进士都出了三个,名扬平江。
  不知此时他来谭府是为何事?虽然以往这个表哥没少来府上,可这个时候应该在书院才对?谭璇暗自揣测着。
  自伤好的差不多无须再躺在床上后,动手穿衣的事情他不再假以人手,嬷嬷以为他在闹脾气,想让以前贴身伺候的水灵灵的丫头回来。
  几次坚持,可最终没能拗过他,于是把此事禀告给田氏,田氏对儿子心疼归心疼,但也不是一味溺爱子女不明事理之人,想想他做下的事情,也是气恼的紧。
  决定让嬷嬷不用搭理,自个穿就让他穿去,好好憋憋他,兴许过几日就自觉的服软了。
  没想到儿子还真能憋,适应的还不错。心中暗道,小儿子本性是好的,年幼不懂事难免会犯些错,愈加赞同夫君的话,小子面皮厚还是要严加管教的好,以前想着他是老幺,嘴巴又甜,过于纵容了些。
  谭璇回到卧室,看着嬷嬷给他规整过的衣橱中,大部分的衣衫都是白色,袖口衣领绣着暗纹,还有一堆不同花色样式的荷包络子,这都是原主的喜爱之物,用作平时的穿作打扮,不得不说,即使放到现代社会,这小子也是妥妥的时尚小达人一枚。
  自从谭璇抄书不小心把袖口糊了一团墨汁后,很少再穿这些白色的绸衫,太不方便了。
  翻找一番拿起了一件青色圆领袍熟练的穿在了身上,从头到脚查看一遍没有什么不妥后,才随着丫鬟赶往明晖堂。
  虽然谭父书读的不怎么行,但在买卖上却有一手,再加上家中的田产铺子,日子过的倒也殷实。
  谭宅是两进的宅院,里面被隔成几个小院子,他与哥哥谭玠分别在竹园和梅园,姐姐谭瑶居后院临溪的桃园。爹娘青梅竹马,恩爱非常,没有娶妾室,后院十分清静。
  府宅的面积算不上大,但处处透出江南院落的秀气雅致,花草林木假山曲水与厅堂居室相映得易。
  凭着记忆,穿过蜿蜒的回廊,越过精巧的小桥,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到了明晖堂。
  正在厅中叙话的几人见他过来,便住了声,纷纷扭过头来看着他。
  谭璇被几双眼睛盯的头皮一紧,心率有些加速,藏在袖子下的手握了握,尽量让脸上带着小孩子犯了错,见到外人羞羞怯怯的神态。
  即使再气恼,但家丑不可外扬,且事关儿子的名声,他偷看小黄文的事情除了谭家夫妇以及在场的仆人外,旁人并不知晓,对外宣称不小心摔倒磕破脑袋,大夫让在家静养。
  田文舸笑吟吟的看着向厅堂走来的小表弟,听姑母言因太过顽劣,伤好后,被姑丈禁在府中,不由一阵好笑。
  自己其实挺喜欢这个小表弟的,虽说淘气了些,但本性并不坏,人也灵性,每次去了田府都把祖父祖母哄的笑声不断,如果好好教导,功课会慢慢的跟上来。
  田氏满脸慈爱的看着有些焉头巴脑面带羞愧的幺儿,余光觑了眼端肃着脸的夫君,故作责备的对谭璇道:
  “身子才将好了些,只穿这么点,再受了寒可怎么办!山竹,去帮小公子拿件外袍过来。”
  山竹听了夫人的话,喏了声拔腿朝厅外跑去,夫人还不晓得小公子闹着肚子呢。
  谭璇见过礼,忙道:
  “娘,孩儿不冷,里面穿了夹衫的。”
  “书可抄完了?你表哥如你这般年岁四书五经都诵读完了,再看看你这个不成器的孽障!”
  通过山竹的汇报谭墨知晓最近小儿子表现还算不错,恼怒的情绪消散的差不多了,但仍是板着脸肃声□□。
  坐在田文舸身旁的谭玠听了父亲对弟弟的训斥,神色也颇有些不自在。他与田文舸同岁,但在月份上比其大了半岁,且院试晚下场,竟还没考中,一时羞意满心头,头低的像熟透的稻穗,也不好意思出声为弟弟求情。
  谭璇心中郁闷的要死,莫名其妙的穿到这里,不但被关禁闭,还时不时的挨骂。若以后书读的不好,受骂体罚不是常有的事,心中更加坚定要用功读书,考取功名,远离封建大家长。
  “姑丈,表弟聪颖机敏,相信经过此次教训,以后定会律己自守刻苦攻书的,是不是呀,阿璇?”
  说完冲着眼睛偷偷往这边瞄的谭璇眨眼示意。
  “爹,儿子静思悔过,十分后悔之前虚度光阴荒废学业,辜负了爹娘的一片苦心,今后孩儿一定勤勉刻苦,用心于诗书文章,光耀咱们谭氏门楣!”
  谭璇顺坡下驴,当即言辞恳切的保证道,就差把胸脯拍的砰砰响了。
  “爹,您看弟弟清减不少,气色也不大好,再过两日外祖过寿,见到他那样,该心疼了。弟弟即已知错,您就饶了他这次吧?”
  谭瑶睁眼说着瞎话,侬言软语的为弟弟求情,倘若她知道疼爱的弟弟背地里临摹春宫册看小黄书,估计非但不替他求情,还给他来一脚。
  哪里清减了,谭墨无语的瞪了眼女儿,他明明觉得儿子脸上的肉还多一圈,不过气色不好倒是真的。想着过不久还要携家带口的给老丈人拜寿,再拘着也不合适。
  遂扫了眼端立在厅中的幼子,捋捋美鬓,长叹口气。罢了,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已经在府中耽搁月余,此次吃了教训,往后应该没胆再做那种混账事。
  “罢了,今日有你哥哥姐姐为你说情,这次便饶了你,再若顽劣不思进学,且由你看的!明日起去学堂吧。”
  平江府人杰地灵,俊才辈出,作为华朝科举第一大府,辖区内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书院,官办私人皆有。
  其中私人的不少是大户人家的族学,不过有的族学也会收纳外姓人家的子弟,官办的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入学。
  虽然谭氏一族对后辈的教育看的非常重,为族中子弟花重金请夫子也十分舍得,但人才资源有限,名师大儒都往平江有名望的书院任教去了,这些书院的士子中榜率高,夫子可以名利双全。
  因此谭氏子弟在族学往往呆到十二三岁,就开始想法子找门路到平江各大书院读书。
  谭璇再过两三年则可以离开族学,到外求学了。可好书院哪那么好进的,平江的儒生如过江之鲫,削尖脑袋都想越龙门喜登科。
  哥哥谭玠能在平江四大书院之一的白湖书院读书,虽说有他舅舅的荐信,但人家学问确实不赖,经过严格的入院考,通过后才进去的。
  随着幺儿年龄的增长,谭氏夫妇也越发的为其能进哪个书院读书发起愁来,照他目前的情况,四大书院也只是想想而已,多少优秀士子排排坐等着呢。
  尤其是知道儿子平时的心思根本没花在功课上,学业差的一踏糊涂,原存的一丝遐想也没有了。只期望今后他能收心,赶上来些,到时厚着脸皮再去央求岳家为小儿子写封推荐信,去稍次点的书院。
  谭璇忙乖乖的称是,这一篇章翻过后,厅堂中的气氛顿时和谐了不少,与田文舸聊起家常来,谭璇轻轻嘘了口气,这茬终于过去了。
  …………
  陪田文舸用过晚饭,谭璇又一次听了爹娘的叮嘱后,心情愉悦的回到了自己的小院。从明日起,终于不用被拘在房中了。
  原本他就有毛笔书法的基础,经过大半个月的抄书练习加上原主的记忆,用起毛笔来,没特别不适,遇到难写的笔划多的生僻字则放慢速度。
  …………
  伴着绵绵秋雨,啸啸风声,一夜辗转。
  迷迷糊糊的被嬷嬷叫醒时,谭璇睡眼惺忪的拉开床幔,察觉房中烛火明亮,窗外天将微明,打着呵欠慢腾腾的起身穿衣,哀叹一声,好不容易逃离应试教育的魔爪,结果又被打回原形,而且还被打变了性。
  因起的早,谭璇不用再特意给爹娘请安,用过早饭,直接出了门。
  平江府,水街相依,乌船拱桥随处可见。谭府后院临着一条溪水,溪水两旁植着桃树,每年二月始灼灼桃花绚烂绽放,游船如织,故而这条居民巷被称作桃花巷。
  正门前是条宽阔的青石路,临着青石路又是一条小河流,河边栽着垂柳,以河为界,河西是热闹喧嚣的街阜,河东是居民巷。
  隔水相望,尽管落着细雨,对面的早市上已有不少行人,石拱小桥上、水面乌篷小船里挎着竹篮挑着担子形形色色的人皆有,为这萧瑟的深秋带来了浓浓的烟火气。


第3章 
  族学也在桃花巷,离谭府不算太远,无须乘车。第一次跨出宅门,谭璇被眼前的烟雨江南深深的吸引,擎着竹伞,慢慢悠悠的走在湿漉漉的青石道上,欣赏着清晨中的美景。
  身后替他背着书篓的山竹颇为识趣的保持沉默,没有催促自家公子。
  临近目的地,碰到往学堂赶的族中子弟。
  学堂是一进的院落,为了让后辈们专心读书,院中灶房、歇息室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个小小的藏书室,以方便他们查找阅览,这样以来可以节省时间,一整天都不用回府宅。
  谭璇月余没到学堂,大家也都知晓了其中缘由。见到他,纷纷关切的出声询问身体恢复的如何。
  因族中子弟人多,且大小不一,并不在一起读书,而是按年龄与已读诗书进度分成三个学舍,授课夫子也不同。
  与之同一学舍的同窗告诉他夫子近些日子都讲了什么,交代背诵哪些功课等等。
  “阿璇!”
  谭璇闻声侧头,只见刚从马车下来的一白衫少年兴奋的喊了一声,向其快步走来。
  看到来人,直想抚额,一旁的山竹瞅到那少年,心中警铃立时大作,喏喏嘴想上前提醒自家公子。
  此少年名叫傅裕,原主最好的小伙伴。
  谭家有个造纸坊,而傅氏名下有家书肆,两家在生意上有着密切的来往,一来二去,这种生意上的关系,延伸到了生活中,原主与傅裕年岁相当,志趣相投,很快成了好友。
  傅家以生意起家,文化底蕴比谭家差许多,种种因由,最终在谭父的引荐下,傅裕入了谭家的族学。
  朋友之间,有了好东西要懂的分享,于是傅裕便把从自家书肆中偷偷淘来的小黄书献宝似的借给原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少年郎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最终把命给搭进去了。
  “阿璇,身体无碍了?我去府上找过你。可山竹说你得静养,不能吹风……哎,这次我又寻了本更有风趣的画册,没少给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