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若华听着太子和晋王的对话,不得不感慨,皇家的孩子总是会早熟很多,太子这样小的年岁就已经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知道如何去把握圣心,最近,太子越来越成熟了。
“纯安姐姐也算是完成了萧太傅交给的任务。”太子将话题放到陆若华身上,笑着道:“之前没有叫纯安姐姐上来,是看纯安姐姐是有目标而来,所以没有擅作主张,请姐姐上来。”
“殿下英明,这些日子因为这总裁的事情,让师父确实有些忧心,为师父分忧当是弟子本分。”陆若华笑着道:“再者能出来听听这些举子的学识,总比自己闭门造车的好。”
“为君者,要多听民心;为官者,要多听民意;为学者,应多听多学。”太子点头道:“若不是孤是储君,孤当真想要到大燕各地走一走,看看各地的百姓是什么生活,这样才好制定政令。亲眼看看比只听那些官员汇报好真实的多。”
“师父也这么说。”陆若华听到这句话点了点头道:“师父也说我可以试试出去游学,这样既有利于我增长知识,也有利于我观察和改革各地的农事。说实话。我有些心动。”
“游学?”晋王听到后,惊讶的问道:“阿华打算什么时候走?”
“只是有些心动,还没有确定。”陆若华摇了摇头道:“若是游学,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父亲和母亲那里也还没有说,不知道他们同不同意。”这才是她顾及的地方,虽然她的父母在这个时代还算开明,但是游学毕竟是大事,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个姑娘,出门在外没有家人护持,并不方便。
“这些事情还是等春闱之后再说吧。”陆若华最后笑道。
太子点了点头,和陆若华一起将目光放在了下面,而一旁的晋王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大皇子和四皇子的到来,让原本一场激烈的学术讨论,变成了一些有想法的学子争相讨好的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主场。不过,陆若华注意到之前对她带有讨好意味的尤文静却是没有动静,对大皇子的示好并不理睬。
“这尤文静是个妙人。”陆若华感慨道。
“尤文静确实不错,文亭伯府中兴有望。”太子点头道:“我之前就注意到了这位,场中比尤文静身份高的也有,但是却让这位做了北地士子的领头人,可见这位是个心思玲珑之人。此人虽会审时度势,也会曲意讨好,但是却恰到好处,并不惹人厌烦,此子会在以后有所作为的。”
“我之前听他的话,似乎对教农之事颇有见解,只是两位殿下来了之后,此话无缘再听了。”陆若华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道。
“这倒未必,说不定过几日就又能有机会呢。”晋王看了看下面的尤文静,目光幽深,对着陆若华安慰道。
等下面的人都散了后,陆若华和晋王太子才离开。先去了萧府和萧太傅禀明今日的情况,在萧太傅满意的目光中,陆若华才回到了靖北侯府。
回到靖北侯府后,陆若华前往正院给自己母亲请安。
正院中,大奶奶看着陆若华走进来后,对着大太太道:“妹妹出落的越发出挑了,我看这京中的姑娘没几家比得上妹妹的。”
“你是她嫂子,自然看她好。”大太太听到儿媳的这句话,很是开心,却也谦虚道:“你也知道她的性子,恐怕这京中的姑娘也没有几个比她更古怪的。”
“瞧您说得,哪里是古怪了。”大奶奶拉着陆若华的手道:“妹妹有大胸怀,又是大燕第一个女官,可是让人佩服呢。”
大太太听得好高兴,和大奶奶说了几句后,才说起正经事来,“你大姐姐的婚事定下了。”
“二婶定下了哪家的公子?”陆若华好奇地问道。大姐姐的婚事二婶可是忙活了好久,如今可算是定下了。
“不是你二婶定下的,是你二叔定下的,定下的是文亭侯府的庶出二公子。”大太太想到自己的二弟妹,摇了摇头道:“为了这事,你二婶正跟你二叔闹呢?你大姐姐这几日也不开怀。”
“此人可是名唤尤文静?今年秋闱新中的举人?”陆若华怎么都没有想到,她和尤文静之间还有这个渊源。
“怎么你认识?”大太太疑惑地问道。
“今天在状元楼见过。”陆若华点了点头,“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二叔眼光不错。”‘
“可终究是庶子,你二婶就受够了这庶子媳妇的苦,不愿意你大姐姐也如此了。”大太太很是明白二太太心中在想什么,也很理解二太太心中的苦,毕竟老太太那个性子实在是一言难尽。
“婚事婚事,看得是什么?”大太太感慨道:“除了看对方的家世出身,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人有没有能力,看他能不能护住自己的妻子,若是这个人足够有能力,对妻子好,那其他的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都可以忍受。就像我和你祖母一样,虽然你祖母对我事事不满意,但是我却还能忍受她,就是因为你父亲对我好,很多时候面对你祖母,我还没有出手,你父亲便替我解决了。世上哪来十全十美的事情,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是我这个过来人的感慨。”
“你要听进去了。”大太太拍了拍陆若华的手道:“你抽空也要去劝劝你大姐姐。”
第66章 开导
靖北侯府; 大姑娘的院中。
“县主来了。”院子里的侍女看到陆若华前来; 连忙迎了过去。
“大姐姐呢?”陆若华笑着问道。
“不瞒县主。”大姑娘身边的大丫鬟东芝说道这有些发愁; “我们姑娘自从知道了这婚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终日里坐在那里发呆; 如今也是,许是夜里又受了凉; 身子有些不好; 在床上没起,也不让我们侍候; 就一个人坐在床上。”说完后,东芝叹了口气。
陆若华听后点了点头,“我就是为此事来的。”
“谢天谢地; 奴婢在此谢过县主了。”东芝听到陆若华的话兴奋道:“县主的话,我们姑娘一定能听进去。”
说完后; 便满脸笑意地将陆若华请进了屋里。
陆若华进来后; 看着大姑娘一人坐在床上; 不知在想些什么,蹙着眉头,眼中满是哀伤; 似乎是想得有些入了神,连他们进来都没有发觉。
“大姐姐。”陆若华坐在大姑娘的床边,轻声唤道。
大姑娘听到陆若华的唤声,总算是回了神; 看着陆若华有些楞,缓过神道:“五妹妹怎么来了,恕我没有远迎。”
“我们姐妹之间哪里用得着这般客气。”陆若华拉着大姑娘的手道:“听说姐姐的婚事定了下来,我还没有恭喜姐姐呢。”
“谢谢妹妹了,不过我却觉得一点喜都没有,我情愿嫁一个寒门举子,也不愿意嫁入这文亭伯府啊。”大姑娘苦涩地笑道。
“大姐姐对文亭伯府了解吗?”陆若华接着问道。
“知道的不多,只知道这尤文静是文亭伯府的庶出二公子,文亭伯府还有一个嫡长子,就是文亭伯世子。如今的文亭伯夫人虽然都说是个慈善人,但是这些传言哪里作得准。”大姑娘摇了摇头道。就像外面还都说老太太是个慈善人呢,大伯母和自家母亲还不是被折腾得够呛。
“看来大姐姐所知不多。”陆若华看着大姑娘苦愁的样子,笑着道:“今日我去状元楼,还见到了尤文静。”
说到这,陆若华看着面前的大姐姐,原本哀愁的眼中带着些好奇,陆若华笑着继续道:“尤文静此人,颇有文采和见识,又会审时度势,若是加以时间,必成大器。”
“当真?”大姑娘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要知道她这个五妹妹眼光高的很,能从五妹妹嘴中讲出夸赞的话,足以说明这个人确实不错,但是又不放心的问道:“你不会是为了哄我开心吧。”
“哪里?我今天在状元楼遇到尤文静,当时太子和晋王也在,太子还对其评价颇高。”陆若华巧笑道。她半点也没有欺骗大姐姐,她能够看出,今天太子对尤文静确实颇为欣赏,若是尤文静真的中榜,估计会得到重用。
陆若华说到这,看到大姑娘眼中的哀愁消散了很多,知道自己说对了方向,继续道:“如今的文亭伯府看着还是伯府,门庭显贵,但是京中的知情人都知道文亭伯府已经落寞,府中子弟不成器。所以,如今文亭伯府将府中中兴的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位尤二公子身上。”
“所以说,这位尤二公子虽是庶子,但是在文亭伯府的地位并不低,这一点大姐姐尽可放心。”陆若华安慰地拍了拍大姑娘的手道:“只要尤二公子自己能立得住,有本事,总比那些只有爵位,却拿着朝廷俸禄混饭吃的人要好得多。”
“你说的对。”大姑娘比之刚才,精气神明显足了很多,也露出了笑脸,“只要他有本事,我就能少受些委屈。”
“大姐姐能这样想很好。”陆若华满意地道:“至于文亭伯夫人,若是这位性子不好,大姐姐就忍受她一时,过段时间,找个机会,让二叔,或者是父亲找个时机让他带着大姐姐外放就是,如此一来,就没有人敢给大姐姐委屈受了。”
“真的能外放吗?”大姑娘拉住陆若华的人,殷切地问道。
“以尤二公子的才学和见地,两榜进士不在话下,文亭伯府又将希望都寄托在尤二公子身上,自然要为他的前途考虑。我大燕历来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就算是大姐姐不愿意未来的大姐夫外放,只怕文亭伯府还得催着大姐夫去外地历练呢。”陆若华打趣道。
许是解开了心结,又听到大姐夫这样的称呼,大姑娘的脸上染上了红晕,好看极了。
“大姐姐放心,未来大姐夫的前程好着呢,二叔这么疼你,千挑万选才选了他,又怎么会害你呢?”陆若华宽解道:“我知道二婶和大姐姐心中的顾虑,但是尤文静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我希望大姐姐能打开心结,以后莫要追悔莫及。”
“今天来之前,阿娘还跟我说了很多。婚事是结两姓之好,是两个家族的事情,但是我认为在一场婚姻中,最终两人能不能修成正果,白头偕老,还是要落实到两位成婚人身上。”陆若华笑着道:“阿娘说,一个男子要是足够有能力,能护住自己的妻子,那他的妻子也能为他承受苦楚。夫妻夫妻,要的是双方互相的扶持,而不能是一方一味地付出。”
“至于婆媳之间的问题,也要看男子如何处理,若是一个男子足够聪明,他一定会在妻子和母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都不会受委屈。”陆若华拉着大姑娘的手道:“这些,我不知道尤文静是怎么想得,但是我觉得大姐姐若是心存顾虑,可以亲自问问他。”
“我能见他?”大姑娘诧异地问道。他们已经定亲,但是订过亲的男女也要顾及很多,要见一面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如今尤文静正在准备春闱的事情,正值关键时期,两府都不愿意打扰尤文静会试,所以便没有安排见面。
“过两日,因尤二公子似乎对治农和教农之事颇有心得,所以晋王殿下会邀约尤二公子出来谈谈此事,此事我也感兴趣地紧,到时候也会去,大姐姐到时跟我一起去就好。”说到这,陆若华脸心中一暖。她真是没有想到原本引为遗憾的事情,晋王居然会费了心思邀约尤文静,这是她来大姑娘这里之前刚刚收到的晋王递过来的消息。这样被人放在心里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大姑娘听后欣喜道:“真是多谢五妹妹了。”
“大姐姐当真要谢我?”陆若华没有客气,眨了眨眼道:“我想吃大姐姐做的红豆糕了。”
大姑娘看着陆若华对自己撒娇,点了点妹妹的头道:“还是像小时候那般馋嘴,都快跟六妹妹一个样了。”这样的开导和用心,岂是一盘红豆糕就能相抵的,她知道五妹妹这么说,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不记挂这份恩情罢了。但是五妹妹不在意,她却不能忘记。
陆若华心满意足地吃了红豆糕后,才回到自己的院中。
大姑娘在陆若华离开后,就来到了自己母亲的院中。
“阿娘。”大姑娘给二太太揉着头,她知道这些日子因为自己的事情阿娘操心的太多,两鬓处都添了两根银丝。
“县主跟你说什么了?”二太太将女儿拉到跟前问道。
“说了文亭伯府的情况,以及尤二公子的情况。”大姑娘对于自己的母亲没有隐瞒,将陆若华和她所谈的问题原原本本的告诉二太太。
“县主还是个未及笄的姑娘,就算是再聪慧,也不可能懂得夫妻间的相处之道,这估计是你大伯母说的。”二太太想了想道。
“你大伯母在这些事情上看得比我清楚,心思也比我玲珑。”二太太想了想这些年大太太和老太太的相处,感悟道:“你不知道,老太太原本你看上了自家侄女做靖北侯夫人,却没有想到迎来了赐婚,你大伯母是安家的女儿,这底气自然是够足,便是老太太也拿她无法。但是一个婆母要想挑媳妇的错,那还不容易?”特别是这个儿媳妇还不是她喜欢的那个,即便是儿媳妇身份够高,婆母也有的是理由挑刺。
“可是你大伯母每次都能不动声色的化解,而且还不会跟老太太翻脸。最重要的是,每次老太太刁难完你大伯母后,你大伯父都会跟老太太深谈,之后老太太总会消停一段时间。”能让丈夫未自己出头,这就是本事了。而且和她的丈夫是庶子不同,靖北侯和老太太那是嫡亲的血脉,靖北侯能为大太太做到这个地步,在男子中也算是少见了。
“而且,每次都不是你大伯母告状,而是你大伯父主动为你大伯母出头。这除了是你大伯母手段高,看得明白以外,还是你大伯父的心性占主要方面,你大伯父是个爱护妻子儿女的人,若是你未来的丈夫能有你大伯父的一半,我就心满意足了。”二太太拉着女儿的手感慨道。她的丈夫虽然能干,以庶子之人得中进士,跻身朝堂,对她这个妻子也有关怀,但是却不够贴心。
“既然你大伯母和县主都觉得这门婚事不错,你就去见见这尤文静吧。”二太太感慨道:“无论是你大伯母还是县主,她们的眼光都比我好多了。你自来待她们好,想来她们也是为你好。”这些年她能过得不错,多亏了大嫂照顾她,她大嫂是个好人,对于这位大嫂的意见她能听进去的。
大姑娘点了点头。
两日后,陆若华带着大姑娘来到一处名叫听风阁的茶楼中。在二楼,便看到了晋王和其身旁的尤文静。
第67章 游学
四个人见过礼后; 便按照身份和爵位分主次坐好。陆若华坐下后; 发现自己手边的粽子糖,拿起一个放在嘴中,香香甜甜的; 果然是蜜香阁的味道,陆若华开心地眯了眯眼。
晋王看着陆若华喜欢的样子; 就知道自己赶个大早去蜜香阁的决定没有错。
下首,大姑娘和尤文静分作两边,正好面对面; 大姑娘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尤文静,和自己想得庶子的怯懦不一样,尤文静身上有着很自信的风度; 却又不是那种令人厌恶的自傲,很能让人心生好感。
尤文静看着面向自己的大姑娘温和一笑,说起来; 这位未婚妻还是他自己选择的; 这虽然是他父亲定下的; 但是也是他自己选择的。当初他的嫡母文亭伯夫人拿着好几个有意向人家的姑娘让他选择; 从出身家世到样貌性情综合考量,他觉得这位靖北侯府的大姑娘是最符合自己心目中妻子的人选的。
今日见到这位靖北侯大姑娘和他想得一样,温柔娴雅,标准的大家闺秀,也是符合他心中对于妻子的想象的。既是他的妻子,他一定会护着她的。
陆若华看着自家大姐有些微微发红的脸颊; 便知道大姐姐对于尤文静印象还不错。人与人的第一印象,通常很重要,这第一印象好,以后也好相处。
陆若华决定先将自己和尤文静的问题结束掉,然后好给自家大姐姐和尤文静留出相处的空间。
“尤公子,我今日前来的目的你应该也清楚,我对于尤公子前两日在状元楼所说的教农之策很感兴趣,今日特意前来请教。”陆若华浅笑道。
“请教不敢当,只是这些年游学各地有些感悟罢了。”尤文静谦逊道。
“尤公子游过学?”陆若华有些好奇地问道。
“若不是游学的这二年对在下帮助颇大,在下也不可能中举,还有勇气去参加会试。”尤文静感慨道:“这二年,我去了几个地方,对于治农教农方面,有些感悟,若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王爷和县主补充。”
“尤公子请讲。”陆若华请道。
“首先,在下认为若是想要治农劝农,天子和公卿应当做好表率,每年的耕籍礼都应当郑重举行,以向天下宣示我大燕重视农事之意。”尤文静言道。
陆若华点头表示赞同,这一点她之前也跟自己的师父提过,所谓耕籍礼就是帝王每年率领公卿大臣亲耕的仪典。历代重视农耕的帝王都会举行盛大的耕籍礼以表示自己重视农耕之心。
“第二为劝农节,古有班秋劝农,劝农节上可以奖励农桑,劝农勤做农事。这个在下在一些地方会见到这样的盛典,其对百姓有着不少激励。”
班秋是前陈时期出现的人物,他是一个地方的县令,每年春耕之时都会率领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劝农的仪式,在这个时候会奖励农桑,劝百姓勤做农事,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这一点她从未想到过,她觉得这就是游学和不游学所带来的知识和眼界的差异,只有亲眼见过,才知道有此事的作用。
“第三为农官。农官可以起到劝农督导之用,在推广作物品种,推广耕作技术和种植技术上有着显著作用。”尤文静道:“若是为任官员都可以亲自参与农事,如此,相信会对治农之事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一点她也是想过的,官员对于农事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若是有可能,她甚至想要提议对大燕各地善于种植之人加以选拔任用,在这一点上,她和尤文静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
“可有想过修订农书供百姓使用?”陆若华看着尤文静似乎说完了,然后问道。
“修订农书固然是好事,但是却不太可能供百姓使用。”尤文静摇了摇头。
“为何?”陆若华有些疑惑道。
“县主生在富贵之家可能不知,百姓中十之有九是不识字的,这农书他们根本看不懂。”尤文静觉得这位纯安县主虽然想法好,但是许是生在侯府高门,又从来没有见过贫困百姓生活的原因,对这些并不了解,很多事情有些异想天开。
“如果将这些书都写成白话呢?”陆若华问道:“我知道百姓大多不识字,晦涩难懂的农书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更为困难,如果将这些书换为用白话编写,再在村庄中选择识字的人讲解教授,是不是会好很多。”
“县主的这个想法倒也可行。”尤文静思考了片刻后,点头表示赞同,但却又道:“只是愿意著白话农书的人恐怕不好找。”农书对于农事确实至关重要,但是让一些学者编著白话的农书,这些学者本身就不会同意,他们会觉得这是在侮辱他们的学识。
书籍历来供士子所用,士子清高,恐怕是不愿意编著没有深度的白话书的。
“那我就自己来编。”陆若华不顾在场之人诧异的目光,直接道:“今日听尤公子一袭话,让我愈发坚定了师父的提议,我决定游学,这游学期间,我会用心考察各地农事,希望能尽己所能编著一些于百姓有用的农书。”
“到时候有地方还要请尤公子多多帮助。”陆若华笑着道。
“能为百姓效劳是文静之荣幸,县主只管差遣。”尤文静欣然应道,这样于国于民有用的事情,定会在青史留名,纯安县主愿意给他这个机会,他自然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
不过他确实没有想到这位纯安县主的格局会这么大,一个女子居然有著书的想法。不过想想也是,这位是天下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迈上朝堂的女官,胆识和见识自然也会比旁人高出许多。
尤文静看着一旁对陆若华事事照顾周道的晋王,这样明显的心思,谁能感觉不到呢,只是不知道这位县主以后会怎样?嫁入皇室后,是洗手做羹汤,还是继续在农事上有所作为,这都不好说,毕竟女子最容易感情用事,为了顾家为了儿女放弃自己事业的女子占绝大多数,但愿这位县主不是这样的人,不然真的是可惜了。
尤文静能看出来晋王的心意,身为女子的大姑娘心思更敏感些,自然也能注意到。她不得不感慨,她的这位五妹妹真的好命,当初和周博宇的娃娃亲,让靖北侯府的人都羡慕她能有一个侯府嫡长子的未婚夫,当初闹出周博宇和杨宛清的事情,她虽然知道的不多,但也为自己这位五妹妹觉得可惜。如今,这眼前的晋王,无论是出身还是样貌都比当初的周博宇强了不止半点。
而且可以看出晋王一颗心都拴在了五妹妹身上,处处体贴照顾五妹妹,男子能将女子照顾得如此周到,当真是十分难得了。
失了一个周博宇,却来了一个晋王,大姑娘不得不说自己这个五妹妹的命真的很好。
不过也只是羡慕,而不是嫉妒。五妹妹待她们姐妹都很好,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