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靖北侯次子。”
“靖北侯府早已投靠了太子和晋王,他的次子有什么用!”大皇子动怒道。对于靖北侯府; 他以前也想着拉拢,可是随着靖北侯之女嫁给晋王,再加上陆静徳这些日子的动静; 他可算是看明白了; 打着忠君的旗号; 靖北侯府早已是太子的人了。
“殿下,这话可不能乱说。”黎和安赶紧去劝道:“就算是陆静徳和李大人争抢工部; 但是靖北侯在朝堂上多年至今为表态,就说明靖北侯还是忠君的。陆静徳只是出嫁女,并不能代表靖北侯府的志愿。”
“殿下试想; 陆静徳入朝这么多年,靖北侯可曾为她说过一句话?可提拔过她?”黎和安慢慢道:“靖北侯可不是一个喜欢避嫌的人,如今的靖北侯府二老爷能做到正三品太常寺卿,就是靖北侯提拔的结果。”
“你的意思是,靖北侯并不喜欢这个女儿?”大皇子听后也觉得黎和安说的有道理。陆静徳之所以能以女子之身入朝为官,靠的是其在农事上的贡献;而能接任工部侍郎,靠的是她在宛城上的治理,粮食的增产,以及自身得到自己父皇的看重。这其中,靖北侯从未在朝堂上为陆静徳进言过。但是若说靖北侯不喜欢这个女儿,他也觉得不尽然。陆静徳出嫁的时候,可谓是十里红妆,怎会是不得家族和父亲喜爱的?
“倒不是说靖北侯不喜欢陆静徳,而是说靖北侯在和这个女儿划清界限。”黎和安摇头道:“如今陆静徳和李大人争夺工部,这便是和您站在对立面,和您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默认站到了太子一边,再加上陆静徳和太子的渊源,以及晋王妃的身份,陆静徳在朝臣心中已经算是□□了。”
“而靖北侯选择和女儿划清界限,就是和太子划清界限。”黎和安对太子解释完,进言道:“殿下,虽然靖北侯不好拉拢,但是一个青年士子还是很好拉近的。”
“万一这又是一个陆静徳呢?”太子一想到陆若华,就一肚子气,今天李善之所以缺席这次的议会,就是因为他在工部被陆若华整的□□乏术,如今,工部、虞衡、营缮、都水、屯田等几个清吏司,已经有八成的官员投靠了陆若华,如今李善能控制的就只有营缮清吏司了。
而如今,陆静徳又以苛待工匠,贪污营缮工程的银子为由,弹劾了营缮清吏司中李善的心腹,如今李善正为这几人奔走呢。
若是这位靖北侯次子,也是这样一个难缠的人,那还了得?他可不想干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
“不会。”黎和安摇头道:“陆静徳那样的人百年一遇,少年天才。靖北侯世子和这位六公子虽是才能出众,但是比之陆静徳相差甚远,之能算的上是人才罢了。”向陆若华这样十三岁便跻身朝堂,二十多岁便位居从二品,改农具,开边市,创办女学的人,在黎和安看来,若只论能力,这天下少有人能与之相较。
“殿下,在这位靖北侯次子身上耗些力气也值得,若是不成,倒也不必太过再意。”黎和安知道靖北侯次子比陆静徳好对付,但是靖北侯府家教严是京中出了名的,恐怕这位六公子会恪守父训,不敢和他们走得太近。
而此时被大皇子等人讨论的陆皓,此时正在自家姐姐面前停训。
“文采有余,实物不足。”陆若华指着陆皓颇为满意地一片文章点评道。
陆皓闻言苦笑了一声道:“阿姐,你这要求太高了,就我这文章中所言的实物已经比华丰书院中绝大部分的人多多了。当年封友和崔姑娘同场比试,封友得了状元之名,而崔姑娘只得二甲传胪,所以大家都猜测陛下喜文昌华丽之风,所以很多学子都往这方面靠。”
“你也是?”陆若华问道。之前的那场殿试她知道,崔思若和她说过,当年燕安大比封友被她压下一头,结果在科举上封友被天正帝点了状元,而她只得二甲传胪,当时封友还嘲讽过她。不过,在她看过两人的卷子后,便知道,封友这状元之位,只是天正帝有意打压崔思若的缘故。若是点一女子为状元,恐怕当时的官员都会反对吧。这才是天正帝顾虑所在。
“我只是将文章稍微修饰了一下,去除了一些实物之论。”陆皓到底是少年心思,想要一举中榜,所以忍不住随了大流。
“陛下善修内政,任贤革新,很多事情都亲自过问决策,陛下勤政殿内无奢华之物,陛下勤俭明德,你觉得这样的明君会喜欢辞藻华丽,空无一物的文章?”陆若华纠正自家弟弟的认知:“外面都是些人云亦云的话,你听听就罢了,不要过于在意。文章言之有物才是根本。”
“阿姐教训的是,我一定改正。”陆皓羞愧道。
陆若华看陆皓知道错了,又道:“这次春闱的主考官户部尚书唐大人就不喜欢空无一物的文章,倒是礼部尚书郭大人喜欢这样的风格。你个度你要把握准了。”
“多谢阿姐提醒,我明白改如何写了。”陆皓品味了陆若华的话,恭敬道。此次春闱的文章不可无文采,也不可都是空物,适中才好。
“殿试上就要将你所有的见解都拿出来,陛下喜欢言之有物的文章。”陆若华看陆皓明白,心中宽慰,又提点了一句。
陆若华点头应是。
“你的身份注定太多的眼睛盯着你。”陆若华想了想道:“如今正逢多事之秋,大皇子每次会试都会拉拢世家子弟,你这段时间就以安心科举为由拒绝应酬,闭门读书。”
“好。”陆皓应道,他也不想和大皇子的人打交道。
而另一边不知道陆皓闭门读书的大皇子府众人,还在讨论着此事。
“殿下,我说得不只是靖北侯次子,只要是这京中和地方门阀拒绝亲近郭大人的,您都不必太过再意。”黎和安看着大皇子不解地目光道:“殿下,您如今不应当将目光放在这些小事上,这科举固然重要,但是有郭大人替您守着,您大可放心,定能为您揽到良才。”
郭淮知道黎和安是大皇子最信赖的人,如今听其这么说,抱拳一笑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会给殿下网络英才。”
“郭大人办事我一项放心,此事就拜托给你了。”大皇子信赖地拱手道,给足了郭淮面子。
“那和安说,我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大皇子问道。
“一是文渊阁参政一事,二是军队。”黎和安直指大皇子如今最为弱势的两个问题。如今,大皇子手下虽有李善和郭淮两个尚书,还有一个刑部侍郎李由,但是却无一个宰辅,除非天正帝召见,根本进不了文渊阁,而大皇子本人也没能和太子一样被天正帝允许进文渊阁听政。
“文渊阁一事全赖陛下圣裁,我能有什么办法?”大皇子说到这心中恼怒,心中埋怨天正帝,但是却也不敢说什么。
“至于军队,京中禁军归英国公安远统领,左右龙虎军归靖北侯统领,除了守备军,京中哪里还有其他军队?”大皇子不解道。他也想要军队,但是安远和靖北侯油盐不进,根本没法。索性京中守备军在他手中。
“京中没有,还有别的地方有。”黎和安道。
大皇子听后摇了摇头道:“边疆虽有重兵,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若是真有什么事,根本没用,而且父皇最忌讳朝臣和守边大将有牵连。”
“不是边疆,殿下忘了,离京中最近的安临城中就有一支五万人的守军,从安临成骑快马到京都一天就能赶到。”黎和安看着随着自己的话,大皇子眼中越老越亮,就知道此计成了。
果然,就见大皇子道:“若是能得安临守军,太子又有何惧?”说完后又问黎和安道:“和安可有什么办法让安临守军为我所用?”
“听闻安临军将领袁图年迈,已经向陛下乞骸骨,其手下副将为争夺安临军将领一支已经是内斗不休,但是袁图至今都没有下定决心,选择谁为安临军的下一任主将。”黎和安说到这的时候眼中冒出一丝精光,道:“若是这个时候殿下偏向一人,让此人得了安临军主将之位,到时这安临军自然归殿下调度。”
“和安可是有了人选?”一旁从议事到现在都没有插上嘴的李由问道。看黎和安如此胸有成足的样子,就知道此人已经有了成算。说起来,对于这样一个青年,他还是瞒佩服的,可谓是智计百出,大皇子这些年全靠黎和安才有了如今的势力。
叫他说,黎和安也算得上是个少年天才,不过和另一位天才的陆若华比起来,黎和安走得是阴谋之道,而陆若华走的是阳谋之道,到底是稍逊一筹了。
“正是。”黎和安对着大皇子拱手道:“昨日安临军副将陶天辅给我来信,希望能得到殿下的帮助。”
“那我就进宫向父皇举荐这陶天辅为安临军主将。”大皇子兴奋地起身想要即刻动身进宫道。
大皇子话音刚落,黎和安眉头一跳,慌忙道:“殿下,不可!”虽然他从来都知道大皇子不聪明,但是却没有想到此人如此之蠢!这要是一去,分明是将一副好牌打成烂牌啊!
第150章 激烈
大皇子听到这句话; 收回了想要出去的脚步,不解地问道:“怎么不可了?我亲自去向父皇举荐陶天辅为安临军主将,若是陶天辅知道,一定会感激我的。到时候收服陶天辅为我所用; 还不是易如反掌?”
“殿下容禀,您此去非但不会让陛下任命陶天辅为主将,反而会让陶天辅彻底失去了这个资格。”黎和安从没有觉得自己的心如此累过。虽然他心里不降大皇子当作自己的主子; 对大皇子只有礼用,但是他们两人现在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大皇子出事; 他上哪找一个这么听他话的皇子?
之前他就比较过天正帝的皇子,成年的皇子重,太子君威重; 极有主见; 又有沈家辅佐,他去了太子也不会重视他。二皇子无心这些政事; 四皇子看似比大皇子聪慧; 但是更多时候是自作聪明; 且心机深沉,猜疑心重,他不好控制。所以,能被他利用和掌控的只有大皇子。
“父皇最近虽然在工部的事情上偏袒陆静徳,但是在其他事情上,对我还是不错的; 也没有偏袒太子。”大皇子自信道,今年春闱的主考官就是一个例子。
黎和安心中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心态放平,对着大皇子将事情的道理摆清楚道:“殿下深得陛下看重,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如今殿下和太子相争,陛下也不好太过偏袒哪一方。”
“如今殿下和太子可谓是势均力敌,太子有沈家占据宰辅之位,但是在军中却无什么得用之人,而殿下有京中守备军在手,却无阁臣在身旁,正好平衡。如今陛下正要保持这种平衡,而殿下若是得到安临军的话,这种平衡就会打破,所以陛下不会任用殿下举荐的人为安临军主将。”
黎和安看到太子信了自己的话后,又道:“且安临军把握着安临城到京都的命脉,拱卫京都,可是是重中之重,这样的军队陛下定然是不希望其归属于皇子中的任何一方的。所以,殿下绝不可亲自向陛下举荐陶天辅为安临军主将。”
旁边的李由闻言也点头道:“此言不错,殿下确实不应该亲自进言。”
“若是我不去,那如何让黎和安当上这安临军的主将呢?”大皇子觉得黎和安说得有道理,随后又忍不住发愁道。
一旁的李由进言道:“殿下不能举荐,臣等却是可以举荐的。”
黎和安看了一眼李由,不由暗骂一声蠢货。这李由如今已经在刑部侍郎的位置上呆了好多年了,一直得不到升迁,不是因为别的,就是这位能力不行。之所以能混到刑部侍郎的位置,还是因为祖辈庇佑的缘故。
“李大人此话差矣,陛下手眼通天,怎会不知我们是殿下的人,我们举荐和殿下举荐并无不同,说不定还会被陛下当成是殿下故意用我们试探圣意。”郭淮不赞同道。他不是很喜欢李由,此人擅长挑拨离间,前两日拿陆静徳的事情在大殿门口试探他。幸亏他当时没说什么过激的话,不然传到陛下耳朵里,能有他好果子吃?
看到大皇子旗下总算是还有一个脑子正常的人,黎和安突然感觉到一种诡异的欣慰来。随后对郭淮拱手道:“郭大人说的多。”
郭淮看到声援自己的黎和安,脸色缓和了不少。
“殿下,此事虽不可阳谋,直接向陛下进言。但却可以另辟蹊径。”黎和安答道。
“那要如何另辟蹊径?”大皇子赶紧问道。
“如果安临军的其他副将都有问题呢?比如贪污,品德败坏,虚报战绩?”黎和安意味不明地道,说到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大皇子听后鼓掌道:“不错,若是这些人都有问题,那就只有陶天辅一人可出任主将了。”
“那若是这些人没有这些罪行呢?”郭淮听完黎和安说的话后,心中满是复杂,抬头问道。
“没有,最后也会有的。”黎和安以为郭淮是担心他对付不了这么多的偏将,答道:“郭大人放心,此事交给我,必定让殿下无忧,让陶将军成为安临军主将。”
郭淮听后,一时间五味杂陈。黎和安走得是阴谋之路,李由能看出,他自然也能看出。虽然黎和安一支对他礼遇有加,他也欣赏这位睿智的青年,但是此时他却有些不喜,或者说是厌恶黎和安了。原本他对走阴谋之路的人没什么看不起,但是如今他看着黎和安可以面不改色地说着去构陷立下赫赫战功的朝中大将,实在是不喜。
郭淮之所以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就是因为他是位大儒,对忠义礼节极为看重,似黎和安这般举动,都可以被称为小人了。他此刻觉得原本自己对黎和安的欣赏,都在这一刻消失殆尽了。
不过,郭淮看了眼大皇子,到底没有再多说什么。
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大皇子又想起来文渊阁听政的事,对着黎和安问道:“和安可有妙计助我入文渊阁?”
黎和安闻言摇了摇头道:“臣辜负殿下期望了。”
正在大皇子愁眉不展的时候,又听到黎和安道:“不过臣倒是有办法让殿下再添一助力。”
“和安快讲。”大皇子催促道。
黎和安笑道:“殿下可举荐四皇子替陛下督察吏部。”
“老四?”大皇子听后点了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晋王一个宗室子弟都可以掌管都察院,老四一个皇子自然也可以督察一部。”
“如此一来,工部,礼部和吏部再加上半个刑部就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了。”大皇子欣喜道。
“四皇子这些年不受陛下重视,自身又无政绩,始终游离在朝堂边缘,陛下未必会如此轻易答应四皇子入职吏部。”一旁的郭淮忍不住泼冷水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却不怎么容易实现。
大皇子觉得郭淮有些扫兴,但是郭淮到底是他手下除了李善外官职最高的人,收起训斥地语气,尽量温和道:“老四到底是父皇的孩子,且淑妃颇受父皇喜爱,如今老五都成亲了,马上就要入朝,老六也快成亲了,父皇还是要给老四面子,给他个好差事的。”大燕的规矩,除太子入朝早外,其余的皇子必须在成亲后才可入朝。
一旁的黎和安也点了点头道:“陛下素来宠爱淑妃,到时候淑妃娘娘在陛下耳边哭上一哭,再加上殿下和诸位大人进言,四皇子定能在六部行走。六部中,工部和礼部在殿下麾下效力,户部尚书是太子妃的父亲,兵部重大,陛下不会让人染指,如此,就只剩子了吏部和刑部。”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四皇子能在吏部中行走,若是不能,四皇子入刑部也是好的,到时候和李大人互为帮衬,华绍也会束手无策,到时殿下又可多得一刑部。”华绍是现任刑部尚书。
大皇子盘算着最好的结果,若是老四入吏部,李由再将华绍架空,届时六部中五部都在他手中,又有京中守备军和安临军在手,他还何惧太子!
郭淮却觉得这些人畅想地太好,但想起大皇子刚才不好的脸色,也没有再出言打击,只坐在那里沉默无声,当起了哑巴。
比起算计忙碌的大皇子和黎和安,此时的陆若华除了和李善争夺工部权力外,就是辅导陆皓的功课。春闱落下帷幕后,陆皓以第十名的成绩金榜题名。殿试上,陆皓表现也不错,成为第五名,二甲第三名。以陆皓的年纪来说,可以算得上是青年才俊了。
之后,忙碌的就是大太太这个当母亲的了,整天相看儿媳。陆若华反倒轻松起来,和李善的较量,最终以李善的落败,她掌控整个工部落下帷幕。同时,她也终于有时间和自己的弟子晋阳公主好好交流了。
“老师,我们要学什么?”晋阳公主今天第一天上课,将自家母亲准备的适宜幼童用的笔墨纸砚摆开,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
“公主不必如此严肃。”陆若华看着小姑娘一本正经的小脸,觉得可爱极了,笑了笑道:“公主可以放松一些,我上课和平常的老师不一样,这以后公主就会知道了。”
晋阳公主虽然早慧,但到底还是一个小孩子,听到陆若华的话,脸上露出了小孩子的天真与快乐,对着陆若华道:“好的,老师。”
陆若华很早就苦恼如何给晋阳公主上课,如何培养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女帝。这个过程,她只有慢慢摸索。不过现在的晋阳公主到底是小孩子,陆若华选择将启蒙书籍中的典故变成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这样小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听。
而在陆若华教导晋阳公主的同时,天正帝不止同意了四皇子在吏部行走,更是不待大皇子等人有什么动作,便直接任命陶天辅为安临军主将。
自此,太子和大皇子的夺嫡之争进入到了最为激烈的阶段。
第151章 晋阳
京郊的皇家园林中,青年少女落座分来落座在两旁; 锦衣华服; 相互攀谈; 好不热闹。
一旁的二皇子长子卫琅一边向外面看去; 似乎在等着什么人,一边问着旁边的卫珩道:“阿珩,今日晋阳还来吗?”
“晋阳答应的事从不会食言。”卫珩笑着道。
随着卫珩脸上绽开了笑容,旁边有不少姑娘都偷偷看过来; 甚至有些胆大的姑娘,还“世子; 世子”地唤着; 这让卫琅忍不住酸道:“想我容貌也不差,怎么在你旁边都没姑娘注意到我了。”说完后叹了一口气,道:“看来我以后得离你远一些了。”
“容貌是父母给的,这事你只能找二堂叔和二堂婶了。”卫珩毒舌地道。
“说的也是。”听卫珩这么说,卫琅心中的居然酸意少了些; 就晋王堂叔和陆阁老那容貌; 听他母妃说,当时京中的男女无出其左右; 这两人的独子,自然容貌更加不凡了。卫珩身上既有母亲的文雅,又有父亲的英武,当然卫珩是男子,和晋王更像一些。性格上; 卫珩也是综合了晋王和陆阁老两人的特点,但是总体上更偏向晋王,清冷自持,特别是毒舌这一点,卫琅觉得自己是深有体会。
至于和陆阁老更像的,那就只有晋阳公主了。这位被陆阁老一手交出来的堂妹,和当年的陆阁老一样,少年成名,温和内敛,但积威更重,他虽和晋阳一起长大,但是这些年站在晋阳身边,只觉得压力越来越大。
卫珩看卫琅不说话,眉头紧皱,以为其担心晋阳不来,安慰道:“这两日晋阳被曾祖母召进了宫中陪伴,今日晋阳出来,是要请示皇祖父和皇祖母的,出来慢也是正常。”太后年纪越发大了,也更想要小辈陪在身边,但是庶出的孙子又不喜欢,所以陪伴在太后身边的一般都是他和晋阳。至于皇祖父和皇祖母的称呼,是天正帝和皇后特许的,他们喜欢听他这么叫。
晋阳公主确实入卫珩所说,正在和天正帝请示外出。
“今日是出去玩?”天正帝看着一身骑装的孙女,好奇地问道:“静徳给你布置的功课做完了?”不是他阻碍孙女出去玩,而是实在是有些诧异,据他所知昨日孙女还被静徳布置的作业弄得头痛,今日还有心情出去玩儿?要知道,他这个孙女可是最为敬重静徳这个师父,对课业也是一丝不苟。
“正是因为没做完,所以才出去转转。”晋阳公主从小在天正帝身边长大,又聪慧懂事,极得天正帝喜爱,说话也带着亲昵。
旁边的皇后一边给天正帝倒茶,一边笑道:“还是小姑娘呢,正是应该出去走走,也不算浪费了这大好的春光。”
随着天正帝年纪越大,后宫去的反而不多了,除了去看望几个高位的妃嫔外,其余的时间天正帝都是呆在皇后这里。在这里有皇后这个贤惠体贴的妻子,有晋阳这个孝顺聪慧的孙女,天正帝总能感受到几分天伦之乐。
“她可不是因为这个才去的。”天正帝对皇后的话摇了摇头,随后想到了什么,问道:“是为了完成那篇策论才去的吧。”
“果然还是皇祖父最了解晋阳。”晋阳公主亲昵地抱着天正帝胳膊,道:“今日阿珩哥可是说了,京中的大半官眷子弟和一些来京中的参加春闱的才子都会到场,”
“我想要听听京中子弟和大燕各地的士子对师父提出的在归属的各国中‘设立学堂,分别教化’这个建议的看法?”说完后,晋阳公主又忧愁地望着天正帝道:“皇祖父,若是我听了这些士子的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